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朝那些事儿-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徊⒚挥惺裁慈Α;肝虏唤龃鋈缛掖笕ㄔ谖眨涫窒麓蠼俏⑾嫖鞑韭砦藜晌敖芨嬷荽淌贰D歉霰环睦钍埔脖环馕橐搴睢
  在晋朝,皇室的爵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其中,只有皇子才能封王。大臣的爵位依次为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关内侯。
  桓温被封为郡公,就是最高一级了,此时的桓温只有三十五岁。
  尚书左丞荀蕤等人都对桓温的权势有所担心,提醒褚太后要防备此人。褚太后和司马昱商量后决定再起用一位才智足以能和桓温相抗的大臣,以达到制衡的目的。这个人被选定为殷浩。
  殷浩曾经是庾亮的记室参军,很有才能,但讨厌做官,因为和庾亮交好,才给庾亮面子跟随庾亮从政,后来庾亮病死,殷浩随即隐居。司马昱几次去请殷浩,殷浩都婉拒了。司马昱亲自去劝他说:“凭你的才能足够治国安民,如果你非要隐于深山,那国家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你的隐退和就职,关系到国家兴废,你想想你该如何呢?”殷浩听了挺高兴,当然也被司马昱的话逼到那了。隐退就是把国家利益弃置一边,不管不顾,他还能隐退么。于是答应出山,被任命为扬州刺史。
  桓温听说朝廷重用殷浩来牵制自己,心存轻蔑,对人道:“我小时和殷浩在一块玩,我扔掉的东西,殷浩就将它捡回来,此人比我差多了。”
  前面说到桓温在攻蜀汉的时候,石虎也在攻凉州。凉州本在张骏的领导下实力发展得很快,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很强大,而且张骏向西征讨,统一了大概相当于今天新疆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凉州所控制的疆域,南到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东到秦岭陇山,向西包括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北到居延海(即西居延海,今称嘎顺诺尔或嘎顺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北部,临近中蒙边境。弱水下游西支木林河注入湖中),俨然一大国。论实力并不弱于连年战争、横征暴敛之下的后赵国。
  石虎趁机欺负新任凉州牧张重华只有十九岁,便派凉州刺史麻秋领兵八万进攻西凉,很快攻克金城(今兰州),太守张冲投降,又攻克大夏城(今临夏市东南约八十里的今广和县),接着向凉州的首都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进兵。张重华急命征南将军裴恒,率国内所有的部队约二十万大军去和麻秋交战。
  裴恒不敢交战,守城不出。凉州司马张耽认为裴恒心存畏惧,作战无能,劝张重华换帅。张重华问何人可当主帅,张耽推荐主簿谢艾。张重华说:“这个人我知道,年轻很轻啊,比我大不了几岁,而且从来没有打过仗,这个人能行么?”
  张耽极力推荐,并以自己的性命担保。张重华遂对张耽说,你把他叫来我面试一下吧。
  张重华见了谢艾,问他御敌方略。谢艾道:“裴恒之所以不敢出战,是因为胆怯。麻秋也已经看在眼里,对我军甚为轻视,所以防备也不严密。我愿意领一支精兵,抄偏道突击麻秋,必能取胜。”
  谢艾的话让张重华很满意,遂封谢艾为中坚将军,领兵一万。谢艾带兵悄悄地接近麻秋的大营,夜晚突然袭击,麻秋的军队不曾防备,顿时大乱。裴恒见敌营乱了,也带兵出城助战。赵军大败,狼狈逃回金城。张重华见打了胜仗,立刻封谢艾为福禄伯。
  麻秋回到金城后,不敢再攻姑臧,转攻枹罕。
  河州刺史张瓘坚守枹罕,麻秋死伤两万士兵,仍不能攻城,只好向石虎请求退兵。石虎又派大将刘浑、石宁十万军队去增援。两方合兵后再一次猛攻枹罕。张重华也派谢艾为帅,带索遐、张瑁二将,领兵五万去救援枹罕。
  谢艾带兵南渡过黄河,麻秋闻讯也领兵前来。双方相遇后,谢艾却守营不出。麻秋不知虚实,也不敢轻易进攻。双方正在僵持,没想到凉军大将张瑁率三万人从后面杀来。麻秋一下子被打懵了,谢艾乘势也带兵冲过来,麻秋两万人全军覆没,单骑一人逃回金城。
  刘浑、石宁见对方援兵已到并杀败麻秋,不敢恋战,也只得退兵。谢艾解了枹罕之围,被张重华封为左长史、卫将军、酒泉太守。同时,张重华又派使臣向东晋报功请封。褚太后遂与大臣商议后,派使臣俞归到凉州,封张重华为侍中,大都督,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凉州刺史,西平公。从此凉州又重新成为东晋的属国。大家还记得张茂临终前对张骏说的那句话吧:“我们张家世代拥奉晋室,如今虽天下大乱,仍不可改。将来你要替我为凉州恢复晋臣的身份。”张重华总算是实现了张茂的夙愿。
  不过张重华对这个封号并不满意,他对使臣俞归道:“我们张家世代忠于晋,为什么朝廷封慕容皝为燕王,而仅封我为大将军呢?这太不公平了吧。”
  俞归神情严肃地说道:“夏商周三代最尊贵的封爵也不过是上公而已;而到了周朝衰微的时候,才有吴、楚两个国家开始称王。可为什么别的诸侯国不管呢?因为他们是蛮夷。要换了齐、鲁二国称王,一定会被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到了汉朝时也一样,韩信、彭越被封为异姓王,后来下场都很惨。所以慕容皝现在封燕王,只是权宜之计,并非是朝廷偏心眼。正因为您忠诚贤明,所以赐爵上公,如果封您为王,将来您帮助朝廷统一天下之后,朝廷还当如何封赏?有句话叫做赏无可赏之时,赐死;封无可封之爵,封杀!您是聪明人,应当明白。”
  俞归一席话解决了一场外交危机,张重华遂接受了朝廷的封号,继续向东晋称臣。
  四国闹中原
  石虎进攻凉州失败之后,又听说东晋占了蜀汉,不由长叹:“胡运将衰,晋当复兴。”从此竟再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了,一心一意只想着享受。石虎于是调发老百姓二十万、车十万辆,为邺城运土,修筑华林苑及长墙。石璞、赵揽等人都劝道:“您的房子也盖了不少啦。前面已建造台观四十余所,后来又在洛阳和长安修了行宫,征调役夫五十万人,弄得老百姓十分穷困。现在又建苑墙。这对国家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只能是白白耗费国家已经很有限的民力,将来恐怕要为国家招祸啊。”
  石虎听了并不生气,对他们道:“你们说的都很对。不过,只要能修成苑墙。我哪怕能进去玩一天,哪怕是第二天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还管他什么为国家招不招祸呢。”自暴自弃成如此地步,难怪后赵灭亡在他这一代。
  石虎喜欢打猎,于是将灵昌津(今河南省北部延津县)向南到荥阳东境的阳都(今山东省东南部的沂南县)都划为猎场,不仅侵占老百姓的田地,而且只要有百姓伤害其中的禽兽,立刻处以死罪。不要说杀害禽兽,就是弄伤禽兽也是死罪。真是人不如禽兽啊。
  而看管猎苑的官员则趁机向附近百姓勒索,如果敢反抗,立刻就弄个死鸟死兔子扔到百姓家门口,诬陷他们伤害禽兽,论罪处死。石虎又在全国进行了一次选美活动,夺民妻民女三万余人,充实后宫。许多女子已经嫁做人妻,丈夫不愿意,那就杀夫夺妻。他这么一弄,基本上湖北、安徽、山东和河南就没什么百姓了,都跑光了。石虎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有错,他认为老百姓跑光这是地方长官的过错,于是又杀了地方官近百人。金紫光禄大夫逯明看不下去了,他对石虎道:“你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恐怕国家要完蛋。”石虎便又把逯明杀了。然后又制定刑法严禁私底下议论朝政。如有人谈国事,任何人都可以告发,属吏可告发官长,奴仆可告发主人。告发者有重赏。从此以后,所有大臣见面连吃饭没有一类的问好的话都不敢说了,只能用目光交流。
  石虎因为石宣是自己的大儿子,嫡长子被自己所杀,所以立石宣为太子。可是石虎最喜欢的儿子是秦公石韬。所以也给石韬很大的权力,封石韬为太尉,派石韬和太子一人一天轮流执政,甚至让石宣可以用和太子一样规格的车马、宫殿和装饰。石韬自己也很不检点,竟在太尉府中造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这是皇帝的规格。石宣本来就很看不惯这个弟弟,听说石韬竟然这么干,带了东宫的两百士兵就冲到了石韬的府中,把工匠全部杀死,把那个九丈的横梁给锯成两截。
  石韬也不含糊,等石宣一走,又重金请来不怕死的工匠,给他造了十丈横梁。石宣都快气疯了,找来心腹杨柸、牟成、赵生三人于八月初二潜入太尉府中,暗杀了石韬。
  石虎第二天听说石韬被杀,当时便昏了过去,这是他最宠爱的儿子,如何能不伤心。石虎醒来后又大哭一场,突然想到宫禁森严,有人竟然能够行刺,必然是内部人干的。当下命令全城戒严,特别是宫内加紧防备,石韬的丧事改在太武殿内举办,并不出宫。
  石虎很快查到此事与石宣有关,于是以王后哀伤过度为由,诏命石宣进宫看母亲。石宣一进宫就被石虎扣下。接着石虎又查出是石宣与杨柸、牟成、赵生三人合谋后刺杀石韬。
  石虎即命搜捕杨柸、牟成、赵生三人。杨柸、牟成早已经跑了,赵生跑得慢了一步,被抓住后严刑拷问出是石宣的主谋。石虎怒不可遏,让人用铁环穿透石宣下颌,锁入牢房。石宣日日痛苦哀号,那凄惨的声音几乎整个内宫都听得到。
  数日后,石虎把石宣押到刑场,把他的头发整绺整绺地拔掉,又拔掉他的舌头,砍断他的手脚,挖出他的眼珠子,再开膛破肚,肠子肚子流得满地都是。最后把绳索套在石宣脖子上吊起来,吊到柴堆之上,点着了火,把石宣烧成灰烬。
  石虎还不解恨,又命将石宣的骨灰洒在各个城门的大道上,任人践踏。将石宣的所有妻子儿女全部杀死,诛杀官吏三百人。东宫的五十多名宦官全部车裂肢解,然后抛尸漳河,再将东宫改作养猪场。石宣手下八万禁军,全贬到凉州戍边。当时石宣的幼子才三岁,长得十分可爱,石虎平时也很喜爱他。临刑之时,小孩子抓着石虎的衣角叫爷爷不肯松手,石虎也落了泪,正要赦免。石韬的家属却跪在地上说什么担心养虎遗患,要为石韬报仇。石虎狠了狠心,让人把这孩子带走,孩子被抓走时,还一直攥着石虎的腰带。石虎这个冷血之人,最后还为了这个孙子大病了一场。石宣的母亲杜王后则被废为平民,软禁在冷宫。
  大臣们准备在燕公石斌和彭城公石遵两个人中间推举一个立为太子。但石虎道,我为什么生得都是这些坏东西?真想用纯石灰好好洗洗我的腹肠。既然这些儿子们只要年过二十就想杀父,那我就立石世为太子吧。石世今年刚刚十岁,等他到了二十岁时,我也该入棺木了。
  石虎遂立石世为太子,以其母刘昭仪为天王后。经此事后,石虎的身体迅速恶化,他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遂于第二年正月登帝位。大赦境内,但原东宫卫士不在赦例。
  原东宫卫士中,有一万精选的高力军。高力就是身高力大的意思。这些军队平时所受的待遇要高出其他军队一大截。本来东宫军队就比普通的军队待遇高,高力军又比东宫军队待遇要高。这些军士负责徒步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运送粮草到凉州,雍州刺史张茂又不断派人催逼,动不动就拳脚相加,这些高力军哪里吃过这个亏,再加上石虎登基大赦,却唯独不赦原东宫禁军。于是高力军首领梁犊带着这一万高力军造起反来。梁犊自称晋征东大将军,率一万人向东杀去。高力军没有兵器,便跑到百姓家,有的拿斧头,插在木棍上;有的拿钉耙,有的拿锄头,武器虽然简陋,但这支队伍十分勇猛。安西将军刘宁率一万人来征讨,被打得大败。其实老百姓早就想反了,因为石虎打仗太厉害,没人敢反,这回梁犊一带头,大家一起响应,一路上人们纷纷投奔,等梁犊杀到长安时,已经有十万大军。
  镇守长安的石苞带领精锐出来与梁犊打了一仗,大败回城,再也不敢出来,闭城而守。梁犊既不需要后方接应,也不巩固根据地,只是流动作战,所以见石苞守城不出,便向东出了潼关,进逼洛阳。
  这时石虎早已得到消息,派李农带十万人去征讨。两军在新安(今河南省西北部的新安县)打了一仗,李农大败,逃到成皋关据守,不敢出战。石虎又以石闵为前锋,去攻梁犊,并请蒲洪和姚弋仲南进协助石闵。
  姚弋仲带一万名羌兵向南来到荥阳,见蒲洪、石闵正和梁犊交战,遂从侧翼突进。梁犊与石闵、蒲洪二军交战,已经非常吃力,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不防姚弋仲杀来,登时大败。梁犊被姚弋仲的军队围住杀死。叛军见没了主将,登时散去。
  姚弋仲与蒲洪、石闵、李农分四路清剿,终于平息了梁犊的叛乱。石虎遂封姚弋仲为西平郡公,封蒲洪为略阳郡公,石闵为武兴公。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了乱世英雄。
  石虎平叛之后,一病不起,于是下诏以燕王石斌为丞相、录尚书事,入朝辅政,彭城王石遵为大将军,出镇关内。石虎自以为自己的两个已经长大的儿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定能让赵国稳定。但刘皇后却不这样想,他担心石斌入朝辅政后会夺去朝权,于是派人假传圣旨说让石斌缓几日再来,石斌便留在襄国未行。过了半个月,刘后、张豺又假传圣旨说,石斌没有忠孝之心,皇上让你来你怎么不来?派人申斥石斌,让他一个人来京请罪。石斌怀着一肚子委屈去邺城要解释质问,哪知一到邺城就被刘皇后派人抓起来给杀了。
  东晋永和五年(349)四月己巳,石虎病死,时年五十五岁。十一岁的太子石世即位,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刘太后称制后,遂掌朝中大权,重用张豺。
  石遵正在去往长安的途中,到了李城,正遇上姚弋仲、蒲洪、石闵的大军。四个人都是在一块儿打过仗的战友,好不容易聚在一块儿免不了要好好喝几盅,喝酒的时候说起来刘皇后杀石斌的事,大家都很气愤。一个女人带一个小孩当政,人们也很不服气,说来说去,结果三将都拥护石遵称帝。石遵知道此三人都是打仗很厉害的将领,有了这三人的支持,自己必胜无疑,当即答应,四个人便领十万大兵杀到邺城,果然没费什么事就攻克邺城。石遵继了皇帝位,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立妃张氏为皇后,以石斌之子石衍为皇太子。而贬石世为谯王,废刘氏为太妃,不久又将石世母子毒死。石世当时还不满十一岁,在位仅仅二十二天。张豺被灭三族。
  这帮功臣各有封赏,其中封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石闵本来以为自己是石虎的孙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立了大功,就算是不封王,也得封个公吧,却什么爵号也没有,只被封为大将军,心中便有不满。
  这时,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进兵骆谷,攻取长安。镇守长安的乐平王石苞守不住关内,便向石遵求救。石遵派车骑将军王朗率两万人马进入长安,稍带着把这个有可能在关中独立的弟弟抓起来,押回邺城。司马勋和王朗打了一仗,各有胜负,司马勋见讨不到便宜,仍旧退回梁州。
  关中刚刚平稳,沛王石冲又以石遵谋逆的理由起兵十万南下攻邺。石遵以石闵、李农为正副都督,率精兵十万,北上迎战。两军在平棘大战,石冲大败,先锋将军陈暹战死,石冲被擒。石遵赐石冲自尽,然后把已经投降的官兵约五万人全部坑杀。
  石闵觉得自己又立了大功,上表为将士请功,同时也为自己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将自己封侯。石遵却害怕石闵建立威信,执掌兵权,不但不封赏他,反而把弟弟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等人招来,密谋杀害石闵。
  石鉴担心石遵不是石闵的对手,同时自己也有当皇帝的心,干脆跑到石闵处告密。石闵听了立刻派殿中将军苏彦、周成带三千铁甲军杀入宫中,将石遵擒住。石遵惊问:“反者是谁?”
  周成答:“义阳王石鉴当立!”
  石遵摇头道:“我尚且落得这个下场,石鉴的能力还不如我,他又能活多长时间!”
  石遵在位只有一百八十三日,他和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等都被杀死。
  石鉴称帝后,朝权却被石闵和李农把持。石鉴空有皇帝的名义,虽然称帝,却不能专权,这并不是他当年出卖石遵所想得到的东西,他想要的是真正的皇权。
  石鉴找来乐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和殿中将军张才,让他们三个带了家丁三百,亲兵五百去攻石闵和李农所居住的琨华殿。虽然石闵和李农并没有想到石鉴会来这么一手。可是两个人治军很严,晚上防卫十分严密,反将三人杀得大败。石苞、李松、张才三个人没有逃出城外,却逃到宫中去找石鉴寻求庇护。他们也不想想,一个傀儡皇帝能护得了他们么?石闵、李农紧跟着就杀入了宫中。
  石鉴吓坏了,急中生智,杀三人灭口,然后走出来对石闵、李农说道:“你们来得正好,我替你们把这三个作乱的人都杀了。首级在这里,你们回去吧。”石闵、李农知道是石鉴指使,但找不出证据,只好回去,不过更加小心防备。
  石鉴并不甘心就这样被人操纵,他知道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与石闵、李农有仇,便又密召二人来到密室,拉着两个人的手,请求两个人为他除去国奸。
  孙伏都、刘铢说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三千羯族死士,却因为师出无名,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有了皇帝的密诏,终于可以一战了。于是当夜率三千精兵再攻琨华殿。石闵只是防备刺客,却没想到这回石遵派了武器精良的王牌正规军前来,自己在琨华殿只有一千护军,他急问李农怎么办。李农道:“现在兵权都在您的手中,许多将领都只听您的话。您只要下一道命令,千军万马立时调来,还怕他三千人么?”
  石闵这才明白过来,立刻去召偏将军王简带兵来援,自己带兵坚守琨华殿。孙伏都、刘铢双正在攻取大殿,忽然背后王简带一万人赶到,孙伏都、刘铢大败,都死于乱军中。
  孙伏都、刘铢所带的羯族士兵于是纷纷向凤阳门逃去,石闵和李农带兵掩杀,直把所有人杀光才转头向宫中而去。石闵与李农带兵进入宫中,石鉴吓得魂都飞了,故技重施道:“朕听说孙伏都和刘铢谋反,你们快去替朕讨伐。”石闵这回啥话也没说,囚禁了石鉴,然后开始大屠杀。
  前文说过,石闵原是汉人,本姓冉,父亲冉瞻原来是乞活军陈川的部将。石闵名义上是石虎的孙子,其实对石家并没什么感情。这一次政变之后,石闵干脆又改回原姓,叫做冉闵,并下达了让后世瞠目的“杀胡令”。就是说只要是羯人,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死。冉闵颁布法令:“只要是汉人,砍下一个羯人首级交上来,都有赏赐。”于是到处都在抓捕羯人,别说是高鼻深目的人,就是头发略有一点发黄的都被当做羯族人杀死。当然,几百万羯胡也不是任由杀戮的绵羊,不会听凭冉闵屠杀,他们纷纷逃跑。据历史统计,有数百万胡人被中原汉人驱逐,氐、羌、胡、蛮等各族两百多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还有几百万胡族甚至迁到中亚。再加上冉闵的屠杀,原来遍布中原的羯人十不剩一。羯族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成为一个民族,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但是相比黄种人匈奴,羯族具有十分明显的白种人特征。也就是说,如果当年冉闵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现在中华民族的血统中将有比较明显的羯人特征,可能和现在的样子很不一样了。
  汝阴王石琨带着两万羯兵也从邺城逃走,跑到襄国投奔了新兴王石祗。二人合兵八万,南下讨伐冉闵。冉闵与李农率军出城将石琨击败,石琨带残兵逃回邺城。冉闵本来想留着石鉴作为要挟,但石鉴传密信向姚弋仲求援,让冉闵发现,遂杀石鉴,并且把石虎的三十八个孙子全部杀死。石鉴在位仅仅一百零三日。石虎的后代仅剩下石琨、石祗兄弟二人。
  后赵的司徒申钟、尚书左仆射刘群、中书监卢谌等人劝冉闵称侯,然后向晋称臣,做一方诸侯,但冉闵一再推托。尚书胡睦看出冉闵的心思,于是劝冉闵称帝,冉闵欣然接受,于是登帝位,立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冉闵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封为齐王。
  襄国的石祗听说石鉴被杀,也称帝改元,任命石琨为相国,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礼。这时各方都派来信使,滏口(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抚军将军张沈,石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的卫将军张贺度,黎阳的建义将军段勤,桑中城(今河北省西部平山县马山东南部与获鹿县交界地带)的宁南将军杨群,繁阳县(今河南省内黄县楚旺镇)的镇南将军刘国,都表示支持石祗。石祗于是调集所有兵力约十万,以石琨为帅,南下伐魏。石琨来到邯郸的时候,刘国等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