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太&祖皇帝可是明言规定了,只能有四十五个藩王位啊!
    将藩王位封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当然比封给自己的兄弟或者以后的皇帝的子孙好,要知道,不是藩王,普通的王爷以后还是得让子孙降爵承袭的,最后成了闲散宗室的,潦倒落魄的,可不少呢!
    当然了,封了藩王,还有一个好处是现成的,就是年幼的藩王是有王太傅的。
    圣上最后给两个孙子挑选的太傅人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那个人就是越瑞侯贾代攸。
    越瑞侯和废太子义忠亲王有交情,又得圣上看重,虽然他的年纪小,但却是五元首,给两位王爷当太傅实在是绰绰有余。
    虽然是王太傅,但是除了给两位王爷授课之外,越瑞侯还得完成他的本职工作。
    他原先是吏部的考功司员外郎,因授了藩王太傅的职,在改任的时候,外放成了河南道的沂州刺史。
    沂州便是古时琅琊郡所在地,而临淄所在地的齐州就在沂州附近,圣上这么安排,也算费尽了心思。
    六部之中,吏部因主管官吏升迁,所以名义上虽然是主管礼仪的礼部是六部之首,实际上,吏部才是六部之中最重要的那一个。
    吏部只有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司,而其余各部,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司,所以即使是官职,吏部的也比其他部的要高。
    譬如员外郎一职,吏部的便是正五品,与其他部各司的郎中平级,而其他司的员外郎,高的是从五品,低的只有正六品,与吏部的根本没法比。
    如今观源外放,便是品级升了,在别人看来也是得不偿失,所以圣上封了他正四品的沂州刺史,虽然升了两级,也没人反对。
    藩王受封之后,等到王府建成便要就国,弘承帝也不拖延,反正河南道离京城所在的京畿道很近,每年元月、中秋、冬至之前他提前召回孙子,也没人能反对,就藩还能让他们避开宫中的乱事。
    琅琊王顾天屿的王府离越瑞侯的刺史府很近,这也是为了便于教导。
    虽然藩王不能私相授受,但是临淄王顾天垕的太傅和琅琊王的是同一个人,那么临淄王自然能时常待在沂州而不回他在齐州的王府。
    自从弘承十一年外放至今,观源已任了四年的沂州刺史和四年的齐州刺史,十九年的年末才被调回京城述职,应当是要升官了。
    观源的越瑞侯府与宁荣两府隔了两条街的距离,并不算远。
    荣国府里,老太太郑氏如今依旧健朗,还因为抱上了曾孙子而高兴得不得了。
    贾赦在弘承十年定了亲,女方是吏部尚书张肃的老来女,比贾赦小了足有三岁,因此定了亲之后,弘承十三年他们才成的亲。
    弘承十五年,贾赦的妻子便生下了荣国府的嫡长孙贾瑚。
    弘承十七年,才新婚年许的贾政之妻王氏生下了贾珠。
    史氏本来想将孙子抱到自己那里养,但是老太太并不同意,郑氏希望自己能养孙子,却并不希望让儿媳妇养,双重标准得光明正大。
    贾代善对母亲和妻子之间的事情虽然知道,但是并不想插手。
    许是因为弟弟的关系,或是圣上看到了他的能力,圣上愈发看重他,倚为心腹。
    他如今作了金吾卫的统领,和隔壁宁国府的堂兄贾代化一同掌管了京中的兵力,自然是要报效圣上,对贾府平静的表面下那一点点的暗流,自然不放在心上。
    贾代善也知道母亲和妻子隐隐不和是跟自己的两个儿子有关,因此给儿子取表字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了。
    长子贾赦虽对科举没什么兴趣,却也不是什么纨绔,自己的那个弟弟和长子的关系又比次子近得多,以后承爵的自然是贾赦。
    至于次子,既然自己的弟弟能拼出一条路,还能自己得了爵,他若是有才干,自然也能出人头地,若是他是个庸才,贾家到底是勋贵,分家的家产能保他一世无忧,若是惹了什么祸,也能庇护着他。
    长子字恩侯,期盼日后能承爵的时候品级莫要降得太多;次子字存周,希望他恪守周礼,兄友弟恭。
    至于越瑞侯府,观源于弘承十年的时候和崔氏成了亲,在老太太的殷切期盼下,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贾敖和贾敦。
    观源回京述职的时候是年尾,还能赶上弘承二十年的元旦大宴。
    至于他的两个学生琅琊王和临淄王,自然也是得了圣上的诏命,回京团聚了。
    这回圣上召两位王爷回来,却是为了他们的婚事。
    十九年大选的时候,圣上留中了好几位家世不错的女子,一些是在有儿子的宫妃的请求下留的,这是给年幼的皇子们赐婚或者给年长的几个赐侧妃的,还有几个,却是为了给他的两个孙子。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权臣和后宫的妃子相勾结,本朝惯例,皇子们的岳父默认官职最高只能是正三品。
    不过若是皇子不得宠,三品大员或许还看不上皇子。
    但是藩王就不一样了,子孙世袭不降,若是女儿嫁给藩王,自然是极体面的。
    不过,嫁给藩王和嫁给储君又是不一样的啊!
    弘承二十年四月,琅琊王顾天屿在宫中与他的正妃成婚。
    琅琊王是义忠亲王的儿子,原先自然是住在太子宫端本宫的。
    等到他成婚了三日还没有搬出端本宫的时候,对皇位有念想的几个皇子都急了。
    三皇子顾祈旭不必说,除了最小的八皇子顾祈昊之外,就连刚刚得到赐婚的十六岁的七皇子顾祈昼也对皇位有所觊觎。
    至于和义忠亲王一母同胞的二皇子顾祈晟嘛……
    不是说他才能不好,而是他有的那个癖好被他弄得实在是人尽皆知了一点。
    二皇子有疾,他断袖。
    弘承帝整个人都不好掉了。
    但是等到顾祈曦说明他的毛病来源于当年的佘氏事件,充分感受到后宫女子的真面目的他从此对女子畏如虎狼之后,愧疚的弘承帝……只能让他自由地……
    好不容易让二皇子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弘承帝就对他的爱好放任自流了。
    事实上也不出那几位皇子们的所料,弘承帝在四月的望日朝会上,直接又突兀地宣布了他的旨意:封琅琊王顾天屿为皇太孙,入住端本宫,二皇子顾祈曦改封琅琊王。
    突然被这个事实砸了一脸的大臣and皇子们:圣上/父皇,你特么在逗我们吗?!没有一点点预兆,就这么立了太孙……我们选择狗带!
    
    第99章 谋定
    
    圣上定了储之后,皇太孙的外家门口颇有些车水马龙的架势,各种请帖层出不穷。
    而太孙的太傅,作为比太孙的外家还要和太孙亲近的人,自然也是许多人想要巴结的对象。
    观源简直不堪其扰,就算出门的时候摆出一副冷漠脸,躲到太孙的端本宫里,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有几个“偶然”遇见的人跟他打招呼。
    心好累,感觉再也不会爱了。
    不只官位低的人在巴结他,就连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之类的大人,也在和他套近乎。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圣上对太孙的“保护”措施做的太好了。
    在弘承八年恢复了皇孙的身份之后,圣上表面上就对他表达出了愧疚、慈爱等等一个对太子极为愧疚的父亲对太子的遗孤的宠爱,私底下更是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花了的架势。
    皇太孙的随侍太监戴权是福宁殿总管太监周安亲自教导出来的,原先还准备给太孙配上两个出身够高、是圣上的心腹家的子弟的伴读,后来为了保密取消了这个计划。
    等到弘承十一年,两位皇孙应该有个太傅之类的存在的时候,圣上直接就给他们封了藩王,然后打包了一个五元首当太傅,送到了远离京城的封地。
    ↑如果这都不算爱!
    就算每年两位皇孙有好几次机会回京和圣上团聚,但那些已经被已经封了藩王的皇孙是不可能当上储君的设定糊住了脑子的大臣们:如果还有机会,当初太孙进京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上折子说于理不合,让太孙快点离【滚】开【出】京城回封地;如果还有机会,当初我们一定会跪求太孙看我们一眼,就算搭个讪也好啊!
    虽然想象很美好,但是,然并卵。
    这么多年下来,完全没有几个人能和太孙打好关系呢!
    太孙被各种大臣不经意的示好、表忠心之类的弄得心烦,看见太傅也被烦成这样,心里这种不经意的幸灾乐祸的舒爽感……一定是错觉!【喂!】事实上,诸位大人套关系的手段都挺高级的,绝对不会明目张胆地表示太孙以后我们就跟定你了,一定忠心耿耿、绝无二话!
    那不是在储君面前刷好感,而是活脱脱的在作死啊!
    圣上他只是立了储,还没有死呢!
    然而圣上没有和任何人说过的是,他准备退位给皇太孙当太上皇了。
    孙子和儿子到底是不一样的,古往今来,皇太子有多少人,皇太孙又有多少人?
    便是立的是皇太子,都逃不了兄弟相残的惨剧,更何况立的是皇太孙,叔侄相残比兄弟相残更容易留下祸患。
    圣上立太孙的主意下的早,儿子们的年龄相差的又大,但饶是如此,除了太孙的亲族和圣上安排给他的太傅等助力外,他在朝堂上的掌控力,绝对不会比他某些得到了有从龙之心的大臣的帮助的叔叔高。
    现实太惨淡,圣上准备趁着今年做个安排,明年就退位当太上皇,除了顺便再教导一下孙子的为君之道外……三十好几看着还是个美青年的国师,接不接受朕和你学修仙?
    相信朕,朕很有天赋哒,让朕和你修仙长生吧!实在不行炼丹续命也行啊!
    没错,弘承帝现在陷入了求仙问道的怪圈,不过托当年那位妖孽国师的福,他总算吸取了教训,知道自己除了顾明玺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叫皇帝。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感觉很感动呢!
    除了二皇子之外的皇子们都还没有封爵,估计是圣上准备让太孙登基之后再加封以施恩。
    三皇子顾祈旭是庶子里头年纪最长,手下也拉拢了不少的大臣,七皇子年纪最小,只有十六岁,却有一个优势。
    他的母亲是贵妃。
    本朝的妃嫔定制,皇后以下,贵妃一人,妃四人,嫔九人……也就是说,七皇子的母妃是现今后宫份位最高的女人。
    至于为什么贵妃那么受宠,很简单,她姓甄。
    在圣上被某位无论是性别还是身份都不可言说的妖人迷惑之前,满宫除了和圣上相互扶持一路走来的皇后之外,就只有当时还是个妃的甄氏最得宠。
    原因无他,甄氏和圣上有情分在。
    圣上的一位乳母出身于金陵甄家,是如今甄家的老太太,而甄氏,就是这位被圣上封为保圣夫人的乳母的嫡亲女儿。
    皇室的哺育制度,每名皇子一落地,便有十名乳母进行抚养。
    乳母的人数虽多,但是人员的构成却是不同的。
    周朝古制是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里选取公子的乳母人选,以便在日后教化公子。
    流传到现今,除了一些出身不高,是妃子的娘家寻来的家生子出身的皇子乳娘外,最重要的乳母人选,就是某些皇家臣属的妻子,等到皇子长大之后,这些出身比较高贵的乳母就结束了潜移默化教导皇子礼仪之类的重任,可以功成身退了,若是教养的是未来的圣上,那这些和圣上感情最好的、出身也够格的乳母,就能受赐封号。
    她们有一类专门的封号,如奉圣夫人、保圣夫人、佑圣夫人等,得了封号的一般都是与圣上感情极深的,便是比起朝廷重臣、超品勋贵也不差了。
    圣上是大越的第三代帝王,他年幼的时候,朝中并没有符合条件的乳母人选,还是和先帝一同从金陵起家的甄家自荐了一个人上来。
    甄家名义上是同先帝一起在金陵起家,但是当时的甄家只能算金陵的末流豪门,刚从暴发户起家摸到豪族的门槛,只不过当时的甄家家主眼光好,跟对了人,才有了后头的富贵。
    既然甄家的门槛不算太高,那推荐给圣上的乳母人选在族中的地位自然是相当高。
    如今的这位保圣夫人是当时的甄家家主的夫人,如今的甄家家主甄应嘉,便是这保圣夫人的嫡亲儿子。
    既然是乳母的女儿,那自然有情分在,况且圣上自幼被保圣夫人养大,潜移默化的,自然对保圣夫人的脸有好感,而甄贵妃是保圣夫人的女儿,自然和她长得像。
    得益于母家的助力,七皇子虽然年纪最小,但也是快要成年,能受封爵位的年纪了,所以在朝臣中的竞争力一点都不必三皇子差。
    事实上,在皇太孙异军突起之前,三皇子和七皇子一直是朝中公认的下任储君的最有力的竞争人选。
    可是谁能想到,圣上一点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呢?
    有了皇太孙已经够让人心焦的,可是更令皇子们心急的,是圣上隐隐透露出的他准备要早些让位的意思。
    这还了得?
    三皇子和七皇子虽然是相互竞争的冤家对头,平常在宫中遇见的时候,表面上却也会亲热地问个好,如今被圣上逼得要狗急跳墙,竟聚在一起谋划,先铲除了皇太孙,再逼圣上退位,最后的皇位能者居之。
    他们的协议实在是可笑,难不成皇位有两个或者能让他们俩平分不成?如果不是的话,那他们的合作,完全就是空头协议。甚至就连他们能不能合作得起来也是个问题。
    但是圣上的一连串明显是为皇太孙铺路,并且为皇太孙拉拢掌管兵力的武将、勋贵的做法,实在是太让他们担忧了。
    虽然都晓得对方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念头,但是对自己自视甚高,认为对方的势力和后手并不能和自己相抗衡的两位皇子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联合谋反的路程。
    在皇太孙的端本宫里看到好几封关于他的两位皇叔一同密谋造反的密折的时候,观源的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这么高能的东西,皇太孙你随随便便地拿出来给人看真的好吗?!
    我只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啊!
    当知道这几封密折是谁交给皇太孙的时候,观源能做出的反应就只剩下呵呵了。
    该说不愧是皇帝吗?接连两次被儿子们密谋造反,居然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
    上一次是被控制了也就算了,这一次,是因为“被谋反”的业务已经熟练了吗?
    作为没有多少真正心腹的皇太孙,顾天屿的压力其实也是很大的。
    他不清楚皇祖父将密折给他看的原因,所以只能找自己的太傅出主意了。
    “殿下,圣上将东西给你的时候,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观源仔细看了一下密折,确定里面只是单纯的记录,没有别的意思掺在里面让他们猜之后,开口问道。
    皇太孙思索了一会儿:“嗯……寡人,不,孤看见皇祖父虽然还是对着孤在笑,但是明显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藩王自称寡人,太子自称孤,皇太孙如今还是习惯性地先自称了寡人,看来他对自己的这个储位还不是很放心。
    观源这么想着,又想了一下弘承帝可能的想法:“那么,殿下,圣上除了将这个东西给你,还说了什么?”
    “嗯,似乎没有什么”,顾天屿想了一下,“好像有说等今年的殿试结束以后,就去铁网山行猎。”
    行猎?观源才不相信最近沉迷于求仙问道的弘承帝有心情去行猎呢!
    那么,他是为了什么?
    去行猎,就代表着,皇帝的护卫没有在京城的严。毕竟京城还需要守卫,圣上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起码要留下三分之一或者更多。
    这就代表着,这是谋反的好机会。
    如果不是因为弘承帝是一个宅男,行猎的年数永远不定,当年的义忠亲王或许不会选择冬至兵谏而是在铁网山了。
    那么,圣上是故意留出空子让三皇子和七皇子谋反?
    圣上把意思这么明确地透露给太孙,但是这种诱使儿子谋反的行为,肯定会让他不好受。
    若是为了给太孙铺路,圣上很可能会……
    杀鸡儆猴。
    而三皇子和七皇子,就是两只被杀的鸡。
    以圣上对太子多年的愧疚以至于一心立孙子为储、他对保圣夫人和甄贵妃甚至甄家的宠信这些行为来看,他无疑是个念旧的人,而念旧的皇帝,一般都是心软的。
    对外人尚且能心软,何况是亲子呢?
    三皇子和七皇子明显没有能威胁到圣上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没有能威胁到皇太孙的力量。
    “殿下,等到三皇子和七皇子谋反的时候,你只要记住,为他们求情就好了。”观源这么说道。
    皇太孙有些惊讶,以至于结结巴巴地又重复了一遍观源的话:“求,求情?!”
    “殿下自幼纯善”,观源慢悠悠地拖长了声音说道,“对猫犬都有怜悯之情,更何况是骨肉亲情呢?不过,殿下要记住,您和圣上的骨肉亲情自然是最浓的。若是圣上有什么危险,那殿下……”
    弘承帝能真有什么危险?观源说的时候有些讽刺,不过救驾之功,向来是不嫌多的。
    皇太孙的眼睛亮了起来:“多谢太傅教导!”
    
    第100章 事起
    
    弘承二十年的行猎以三皇子和七皇子的谋反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位皇子想要鱼死网破直接开弓想要弑君的时候,皇太孙当机立断,冲上去挡箭了。
    观源得说实话,他这学生,有点毛病,还是遗传病。
    顾天屿是皇太孙,和圣上差了一辈,民间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其实放在大部分人身上都适用,当然包括当今圣上。
    除了太子谋反失败之后他们全家被圈禁到太子京郊的别院的时候,吃了苦之外,其实顾天屿过的一向是龙子凤孙的典型生活,甚至可以说,他的生活水平远超他的皇叔们,直追圣上。
    被宠大的孩子,一般都是有性格缺点的。
    像是顾天屿,他的毛病就是心软。
    外人看顾天屿似乎很好说话的样子,对于这种被皇太孙的演技欺骗了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观源只能表示呵呵,但是顾天屿的心软倒是肯定的。
    大越皇室遗传基因就这样,对看得上的人可劲儿宠,可劲儿疼,没见甄家都快把江南那边的盐政捅出个窟窿了,圣上也没怎么着他们吗?
    圣上对皇太孙这么好,皇太孙又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观源让他在三皇子和七皇子谋反之后顺应圣上的心意替他们求情,都让觉得自己欺骗了皇祖父的皇太孙感到十分愧疚。
    要是这主意是他自己想到的也就算了,那也就是皇太孙上体圣意嘛!
    然而,谁让观源给他出这个主意的时候,那种氛围分外的像反派正在商量什么阴谋呢?
    所以在圣上被两个不孝子直接开弓的时候,皇太孙就挺身而出了。
    作为他的太傅,观源觉得,除了真的是一时情切之外,皇太孙不想直接对圣上假惺惺地替皇叔们求情也占了他的举动的很大一部分。
    实诚到了这个地步,太孙你到底有没有好好贯彻皇家腹黑、整死人不偿命的精神啊!
    如果皇太孙真的为圣上挡箭出了什么事的话,三皇子和七皇子……这回是真的倒霉没跑了。
    不过好在,有救驾之心或者说补救之心的人还是不少的。
    最后皇太孙和圣上都安然无恙,在皇太孙后头冲出去救驾最后帮两位爷都挡了箭的,是荣国侯贾代善。
    没错,就是观源他哥。
    前有学生作死,现有亲哥挡箭。
    虽然已经有所猜测了,但是观源还是觉得自己要给这个世界的人跪了。
    你们红楼世界的人真会玩。
    因为救驾之功,贾代善的爵位被升成了荣国公。
    不过救驾也只是升爵的其中一个理由罢了,毕竟贾代善在继承爵位之后的表现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此次平叛,贾代善手下的金吾卫也出了大力。
    按照大越律例,谋反失败的三皇子和七皇子都被贬为了庶人,不日将被流放。
    心里是有那么个心思,但是无论是号召力还是行动力都没有自己的这两个兄弟高的皇子们表示他们都被惊呆了!
    真是给他们跪了啊!
    因为这两个“孽庶人”的谋反,不仅给他们自己和亲族带来了麻烦,还给皇子们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监视的人明显变多了不说,就连出宫都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了。
    这是他们从成年皇子退化到了巨婴的节奏吗?!
    不过等到弘承二十年将要过去的时候,皇子们舒了一口气,朝堂上被圣上对两位皇子的党羽的追查行为弄得不安生的大臣勋贵们也舒了一口气。
    圣上要退位了。
    圣上的退位和新帝的登基在弘承二十一年的元月一日举行。
    礼部的朝臣们紧急筹办新君的登基大典,又因为大典的规格犯了愁。
    办得太盛大,要退位的老圣人自然不高兴,但是要是场面弄的小了,别说新君不高兴,就是对孙儿爱护有加的老圣人都不会高兴。
    好在老圣人善解人意,特意下了让他们大办的旨意,所以礼部官员终于在纠结死之前将大典的规格定下来了。
    新君登基的过程非常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