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贵点了下头,又连忙摇头说道:“不行。我还要留下伺候公子。”
“随便你吧,不过我倦得厉害,却要休息了楚质说着。重新躺下,闭上眼睛,说道:“你莫要吵我就成。”
;“既然这样,那小的就暂且退下,有什么事只须叫唤一声。小的马上过来。”长贵好像也明白楚质的心意,带着几分暖和的心情。慢慢地退出房中,轻轻合上房门。小心翼翼的回到偏房内。不过却没有睡觉,而是和衣眯着眼睛伏在桌案上,心想只打个盹就好。
不料可能是因为见到楚质醒来,心情舒畅的缘故,合上眼皮之后,才过了十几秒,立即熟睡起来,发出均匀如雷的鼻斯声。
听到从隔壁传来的动静,楚质微微轻笑。随之睁开眼睛。望着从窗子渗透进来的清辉月光。心中涌越难言的喜悦。因为他仔细聆听。从外面传来许多的声响,有鸟啼虫鸣声,有清风卷叶声。还有长贵的斯声,却唯独没有瀑雨击打墙壁的声音。
如果不是还隐约能听见有水珠从屋檐滴落的滴答声,楚质还以为天空已经放晴,不过这也能说明。就算雨水没停。也减弱了很多,希望明天有个晴朗的好天气。带着美好的祝愿。一阵困意袭来,不过肚子还是好饿,带着一丝怨念,楚质慢慢进入了梦乡。
清晨,或许是下了雨的缘故,院子里蕴了一片朦胧的水雾,棉絮一般缓缓游动。将县衙内宅房屋笼罩起来,在睡梦中的楚质也感觉到丝丝的凉意,忍不住蜷曲起身体,把覆盖在身上的单薄丝被卷得更加紧凑了。
此时,天空依然布满着层层灰暗之色。也不知道是不是积雨乌云,过了片刻。东边的天际渐渐泛白,一刹那间,一轮红日从朦脆的地平线上跃升,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无边无际的热量瞬间将空中的层层迷雾驱散开来。
大地仿佛回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雨水的冲洗滋润,树木枝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的葱郁。特别是那挂在叶子尖端的露珠。还闪烁着七彩光晕;雀鸟也从巢穴中振翅如箭,在空中尽情遨翔。啼声清脆而嘹亮。蓝天、白云、绿树、碧水、清风徐徐,尽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当一缕阳光投射在身上时,楚质猛然惊醒,一把掀开丝被。跳下床来,匆匆穿,二丁。推开窗户,淋浴着多日不见的阳先,脸浮现灿拦二,二
公子起了长贵隔着房门叫道。
进来吧楚质说道。轻轻舒展着身体,做了几个扩胸压腿动作,发现昨晚的那种酸痛感已经消失大半,除了肌肉还有些僵硬外,其余一切正常,洗漱完毕。更觉神清气爽。
以风卷残云之势。将桌面上的几碟早膳扫荡而空之后,啜了口清香润肺的茶汤。一股暖意流倘全身,楚质不由得舒服的叹了口气,模样很是惬意。
着着空荡荡的桌案,长贵笑容满面,还恐楚质吃不饱,好意说道:“公子。要不要再叫厨房多备些膳食来
;“不必了,饮食只须八分饱,这才是养生之道。”楚质说道,一脸的心满意足,长贵自然连连称是。麻利的收拾起碗筷,让附近的仆役端回厨房。而自己却站在楚质旁边,大有寸步不离之意。
其中楚质也明白他的意思,不过却没有理会,反正大雨已经停了。自己也不会没事找事去江河游泳嬉戏,长贵跟不跟着也没有什么差别。解决了生理问题,也是时候料理公务了,轻轻搁下茶盏,楚质站了起来,悠悠走出内宅。
;“见过大人。”
才出宅院门口几步路而已,见到楚质的身影,一些值班守卫的衙役纷纷笑迎上来,恭敬拜见施礼,点头回礼示意之余,或许是错觉,楚质总觉得衙役们的态度。好像要比之前热情诚恳了几分。
来到了签押房中,一些书吏纷纷前来见礼,主簿刘仁之更是满面欣喜说道:“见到大人脸面的气色红润,便知身体已无大碍同。那下官就安心多了
;“劳刘主簿与诸位挂心”
楚质就欲说上几句客套话。以表示下刘仁之对于自己的关心,不想人家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他笑容忽然收敛。严肃说道:“但请大人容许下官多嘴,大人身为钱塘知县,救民于水火固然不错,不过也要须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理。
诣酒不绝的说教了许久,楚质表情有些尴尬,却也不好阻止。毕竟人家话里话外都透着浓厚的关切,都是为了自己着想,况且人家说得也没错,自己这回的确是冲动了,到现在心里何尝没有悔意,那还有什么好分辩的。
“下官一时借越。还请大人莫要责怪。”到了最后,刘仁之意识到自己似乎有点像是在言的模样。这才停了下来,不过也明白楚质的性情,脸上倒没有什么惊恐之色。
摆了摆手,楚质微笑说道:“刘主簿之言。本官记下来了,以后绝不再犯
仔细打量着楚质。好像在判断他话里直假。过了片刻,刘仁之重新露出笑容。说道:“如此甚好
“对了,本官昏睡了许久。却不知道百姓在城中安置情况如何?”楚质说道。有几分岔开话题之意,但也的确十分关心此事。
;“大人放心,有范公坐镇,岂能出差。”刘仁之笑道:。在大人出城寻引百姓时,范公就已召集了城中富户。与他们商议了稍许时间,他们纷纷表示要按照范公的意思,提供住所安置百姓,有的甚至愿意慷慨解囊。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
“真是,难得的好人啊楚质感叹道,对某些人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要知道不管他们心里是否同意,但却没有敢反对的胆子,那还不如大方赞成呢,不过同情归同情,楚质却没有想过伸予援手,反正他们家大业大的,多养几个人也不差钱。
“的确如此。”刘仁之的笑容好像有点诡异:;“范公也是这样赞叹他们的
与刘仁之相视而笑后,楚质好像想起了什么,淡声说道:。刘主簿,昨儿不是,应该是在前日,本官发现县衙有几个差役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故已将他们革职,你且记录在案,若是县衙人手不足的话,那多招募些人回来补充即可
;“大人说的是李木几人?”刘仁之轻声问道。
“嗯。没错。”楚质点头。
“大人,他们几个也是衙里的老人了,”刘仁之说道,好像有为他们求情之意。
然而楚质心里是有底线的,平时懒散些无所谓,但在百姓遇到危急的情况下。身为公门衙役,那就要尽力救援,不然留他们又有何用,所以楚质态度十分坚定的说道:“不用多说,此事就是如此定了
。下官明白。”刘仁之识趣闭嘴。心中轻叹,不是自己不出力,而是你们自己硬要往枪口上撞,也怨不了别人。
“还有,前日随本官出城的衙役书吏,也着实辛苦劳累。到月底给他们双俸吧楚质说道,心中非常满意古代的财政制度。县衙设有金库,还有一笔供知县花销的机要费,可以名正言顺的挪用,也不必担心有人查账。
不等刘仁之答应,也不知道哪里传来一阵压抑似的欢呼声,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帮”也不知收敛些。”刘仁之摇了摇头,好像很无奈似的答应下来。不过在转身的时候,嘴角却泛出一缕笑容,事事赏罚分明,这才是御下之道,手段越发熟练,真是值得可喜可贺啊。
不过。望了眼刑房方向,刘仁之暗叹起来。某个人心里怕是不怎么痛快。
处理了两件小事。楚质也没有闭着,继续发挥自己人形图章的光荣使命,拿起代表着自己知县身份的大印,不停的在已经让刘仁之与沈辽批复过的公文上盖印戳章,以每秒十行的速度。粗略看过内容后,立即挥舞印章。须臾之间,就处理完毕堆积成墙的公文。
才喘了口气,有衙役前来汇报道:“大人。太守有请。”
写后记而已,我也没说现在就贴出来啊,况且,正如以前所说,我还年轻,暂时不敢招惹某种带怨念的诅咒。呵呵(未完待续)
第一章第三百一十一章千古流芳
“公子。”见到楚质换好官袍出门。长贵一脸的紧张照。”管范仲淹是什么身份。上次就是去了次州衙,自家公子就躺着回来,现在身体初愈又要去,叫他怎能不担心。
“去面见太守而已,瞧你模样,别人还以为我要去闯龙潭虎穴呢。”楚质笑着说道:“放心吧,我这回可是去领赏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
“那小的能随公子前去吗?”长贵还是很不放心。
“你虽非公门差人,不过跟随我左右倒也无妨。然而,我却另有件事情,想让你去查探清楚。”楚质目光变得有些深沉,轻微朝长贵说了几句,声音十分隐秘。
“小的明白了。”长贵点头,也没有问为什么。犹豫了片刻,还在担心楚质,但是在他的催促下,只能转身而去。
“这年头。有人使唤干啥不用,只有脑残的才会弄个什么微服私访,身为公众人物。目标那么明显,有心人怎会认不出来。”楚质嘀咕着,整理了下官袍,举步向外走去,网走出衙门槛,还未迈下台阶,瞬间被大帮人团团围住。
楚质吓了跳。还好反应及时,发现来人面容隐约有些熟悉,这才没喊出护驾,有刺客的经典台词,仔细打量,却发现带头那人却是前日的短须中年人。
只见他带着二三十个百姓,手里还抬着个长长方方,用丝布裹住的物体,团团围绕着楚质之后,不等他说话,便像是演练好似的,纷纷躬身深拜施礼,模样很是激动,语无伦次的请安、问好、祝愿,,。望着众人的动作,有些莫明其妙之余,好像也隐约有些明白。
“大伙是来向大人道谢的。”知须中年人说着。满面的尊敬表情,双手扯开旁边几人抬着之物的丝布,只见这是一块漆黑匾牌,上面“爱民如子”四个溜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烁耀眼。
“大人恩德。我等身无他物,难以报答,只有亲自动手,就地取材。凑金融铜。连日做出了这块匾额出来,粗陋不堪入目之处;万望大人莫要嫌弃。”短须中年人诚恳说道:“待到来日,再给大人立碑塑像。日夜供奉。”
咳、咳、咳,”楚质一听,忍不住咳嗽起来,立碑幕像,日夜供奉,生人好像没有这种殊荣吧,是在咒自己早些死吗。
众人可不知楚质的心思,见到他咳嗽连连的模样,心中感激涕零之心愈重,他们可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当日楚质的所作所为都记在心里,明白他正是为了救助众人,才会导致身体不适,听衙里传闻,如果不是知县大人福星高照,有上天庇佑,还不一定能醒得过来呢。
初次听闻此消息时,众人心中不安之极,有心前去探视,却也知身份低微,不敢妄进县衙,只能在衙门附近守候,苦等了两日,终于看见楚质出来,让他们如何能抑制得住那激动的心情。
说实话,看见百姓的举动,楚质心中暗暗得意之余,也有一种得到承认的满足感。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连连谦虚推让起来,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惯了,明明心情很爽很舒畅,但出于所谓的礼仪,还不得不装成很不情愿的模样。
你来我往片刻。在众人的劝说下,楚质“无奈”的接过百姓的赠礼,礼物虽轻。只是一块用木板与少量铜漆制作而成的匾额,做工还可以,毕竟古代百姓家里的桌椅板凳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多少懂得些木匠活,不过手艺勉强算得上是普通,精美雅致就不用想了。
然而,自古就有礼轻情义重的说法,与礼物贵贱相比,楚质更加珍惜百姓对于自己的评价,或许是为官的责任,又或许走出于虚荣心,楚质不希望自己离任之后。钱塘百姓漠然置之,或对着自己的背影教育小孩说道:“孙子。这是个庸官,你以后别学他
既然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总是可以的,楚质默默想着,郑重其事的接过匾额,突然有种不往此生的感觉,不过当见到爱民如子四字时,窘然也随之油然而生。
自己还年轻。连媳妇还未迎娶,哪里来的儿子。再者说了,面前的百姓,年纪岁数都比自己大,从感情上,楚质就接受不了,相对而言,柚更加喜欢什么青夭、廉洁奉公之类的字眼,说不定以后还有人以自己为原型编著本楚公案出来呢。
其实楚质并不知道,自从他昏迷被人抬回县衙之后,关于他的事迹已经在杭州城中传遍了,特别是经过口耳相传,还有某些人的故意加工,事情越传越玄乎。
本来是背小孩过河,体力不支累晕在水里的。却变成了慈悲心肠的楚知县,为救不慎坠河的孩童,在惊涛浪潮之下,奋不顾身扑入河中,只手斗蛟龙,大战了三百回合,最后化身成为二郎真君,嗯,也有说是金刚罗汉的,大吼一声,口吐飞剑,一举斩杀在水中兴风作浪的蛟龙,天空顿时云开雾散,放晴起来。
这几日暴雨不止的原因就是有恶蛟作怪,幸得楚大人路见不平,飞身导之斗法,,
“不对啊。不是在水里打斗的吗?怎么又飞起来了。还有最后也没说那小孩,”有人提出疑问,被口沫四溅的讲说者鄙视的瞪了眼,才不屑的回答:“水里打不过瘾,施展不开,当然要飞到天上,还有,哪里止孩而已,恶蛟作法施雨围困近万百姓,幸得
当楚质听到这些离谱的传说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膛目结舌,没想青天做不成,反而莫明其妙变成仙侠之流了,不同大叹怪不得世上有那么多的神仙逸事,奇异传奇,那是因为古人想象力过于丰富的缘故。
自然,现阶段的楚大人还只是个孤身横渡钱塘江。救回数百落江妇孺的好官而已。也没有机会听到自己的英勇事迹。好言劝退了百姓回去之后,让衙役将百姓赏隧抬回衙中妥善安到自只出门的目的。也不敢耽损。甘忙向州衙进发。
坐在轿子之内。撩开帘布,楚质向外看去,瀑雨过去,整个杭州城内却显得一片萧瑟。城内遍地污垢,泥水横流,不过与前两日相比,却恢复了几分生气,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百姓自发的执帚打扫。街头巷尾之间,还有顽童嬉戏玩要。
想必是雨水连绵的几日,不能外出也将他们憋坏了吧,望着稚童们纯真的笑容,楚质放下帘布,心情十分舒畅,灾难就要过去了,的确令人高兴啊。
“楚大知。”步入衙州,楚质仿佛成为衙中最受欢迎的人,每个见到他的官员、书吏、衙役都笑脸招呼行礼,而楚质也露出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客气有礼的回礼,并表明了来意。
“太守有吩咐。楚大人来到之后,直接前去书房即可。”
这个待遇很让人羡慕,要知道书房是个比较私人的地方,并不适合处理公务,反正上任以来,对于下属官吏,范仲淹从来没有邀请过他们前去书房相谈,而今唯独楚质有此机会,其中有什么含义,官吏们自然清楚。
在衙役的引请下。楚质很快来到书房前,房门虽然敞开,隐约也能见到范仲淹的身影。似乎还与个。人在交谈商议什么事情,他也不敢贸进,站在庭院的台阶前。恭声道:“太守,下官楚质奉命而来。”
“进来。”房中沉默了下,才传来范仲淹的声音。
楚质轻快走入书房。也没有细看房中情形,径直朝坐于首位的范仲淹行礼起来,还没有开口问候;就听旁边有人笑道:“呵,原来是小郎到了,那日没看清楚,今日倒要仔细瞧瞧坊间广传的好官是什模样,相貌果然不凡,好个风流人物,与六郎年轻时一般,却不知可相中了哪家闺秀,若是没有的话,老朽
那人看来也是个能说会道的,说起话来福诣不绝,不过声音却充满热忱,可知其是好意,也不惹会人生厌。
不过那人也太过热情,而且说起话来连绵不断,楚质有心开口,却没能找到插嘴的机会。还好旁边的范仲淹微笑说道:“三哥,不用多说了,人家已经与人有姻。女方家境可不凡,你可莫要胡乱扯线,多生事端。”
“哦,真是可惜。还想说老五房下有个标致闺女,与他正好相配,没想”那人懊恼似的说道:小郎也真是的,年纪轻轻的为何这么早娶妻,也不多等两年。”
楚质闻言,有些哭笑不得,穿越以来,从来都是听人劝自己具些成亲的,今日却有人让自己晚婚,这人的意识还真是超前啊,起码领先时代近千年左右。
而这具有超前意识的人正是当日指着楚质鼻子大骂的老者,他还有个身份,乃是范仲淹的堂兄,名叫范仲温,苏州人士,前些时候,接到范仲淹的来信,不顾身体年迈,亲身奔赴杭州而来与之商议。
商讨之后,明白范仲淹的打算,范仲温所欣然接受了范仲淹之托,正准备返回杭州依此行事,没想到赶上范仲淹身体不适。自然不肯立即
去。
楚质虽然不清楚范仲温的身份,但是从范仲淹的称呼中就明白眼前老者与其关系菲浅。自然不会失礼,笑道:“长者所言甚是,若有下次小子一定晚两年再订亲。”
“好,理应如此。
范仲温大笑。随之反应过来,这种事情哪里还有下次。顿时故意板着脸说道:小郎真不厚道,是否故意寻老朽开心。”
说着脸上又浮现出笑容,站了起来向外走去,说道:“好了,老朽也不耽误你们说正事,先下去回避片刻,谈完了记得叫我。”到了他这般年纪,对于礼节之类的也没有以前那么讲究,况且从范仲淹的态度中,他也知道楚质不算外人,所以十分的随意。
起身目送范仲温离开。重新落座,范仲淹示意楚质也坐下,打量片玄,说道:“你身子现在感觉如何,可好些了?”
“劳太守关心。下官已无大碍。”楚质恭声回答。
“这里不是公堂。不用那么拘礼。”范仲淹微微摆手,自嘲说道:“差点忘记你并非老夫,年轻气血盛旺,复愈自然快些。”
停顿了下,目光掠过一缕怀念,他又喃声感叹道:“当年老夫在西北沙场旅居数载,期间从未患病卧榻,而今才让区区雨水淋身,便将老夫放倒,真是老了。”
看着发鬓如霜的范仲淹,还有他这几年来受到的待遇,知道他其实并不是年老体弱染病。而是心中郁积成疾,楚质心里有些酸酸的感觉,低下头来,轻声道:“范公何出此言,姜尚八十出山,助武王兴周伐纣,功成身退之后,还治理齐地,使得百姓丰衣足食,从未听其言老,范公可不能妄自菲薄。”
“老夫何德何能。岂敢堪比姜相,只希望百年之后,不要落得个骂名就好。”范仲淹说道。意志好像十分的消沉,也从侧面说明,他对于楚质的信任,不煞也不会真情流露。
作为一个政治家,范仲淹当然明白,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背负着朋党之名而遭到贬职。虽问心而无愧,但却不知后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然而熟悉历史的楚质,却知道范仲淹的担心是多余的,有心安慰,不过总不能开口泄露天机吧。
想了片刻,楚质说道:“范公之才,不仅能与姜相比肩,定然还可与管仲、商鞍一样流芳千古。”
“管仲尚可,然商鞍之名却不怎样啊。”目光轻瞥了眼楚质,范仲淹似笑非笑道:“而且还是不得好死之辈。”商鞋变法强秦,最后却被秦王车裂,范仲淹也是因为实施新政而被贬谪,两人的经历,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拿商鞍与范仲淹对比,的确不吉。好像有点诅咒的意味。(未完待续)
第一章第三百一十二章义庄
者是由干独尊儒木的缘故,历史对于以法治国的秦数曰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其为虎狼之国。最重要的是秦始皇居然敢焚书坑儒,这简直就是犯了天下文人士子的忌讳,就凭这点,怎能指望编修史书的读书人手下留情。
而正是由于商鞍变法使得秦国强盛起来,才能吞并六国的实力,所以恨乌及屋之下。商鞍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连司马迁都在史记都记上一句,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不过到了现代。因于国策需要,对于一切敢于创新、变革的事迹、人物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但是大多数人都承认商鞋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敢于改革的英雄,楚质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楚质也不赞成将商鞍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完美英雄,毕竟出于时代的局限性,商鞋制订的某些法令确有些苛刻,在现代某些人看来,是祸害人民的,是历史的到退,但是楚质觉得,令人不能用自己的目光看待古人,然后以自己超前的意识对人家横加指责。
应该要以公允的态度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楚质认为,争辩那个法令对当时百姓是好是坏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商鞍“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明知道积弊已深,还抱着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念头,那岂不是可笑之极。
要知道商鞍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可见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连旧贵族们也在变法中受益,不然他们早就叫嚣着全盘否定商鞍之法,恢复古礼了。
相对来说,现在的范仲淹,还有之后的王安石,或者几百年后的张居正他们实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