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楚质也懒得点明,走了十来分钟,就来到了白沙堤前,这里是通往孤山唯一的路,也被人称为孤山路,他昨天和初儿来过,不过是坐船飘水而过。如同走马观花,并没有细看,如今步步而行。总算领略到了白沙堤的秀美景色。
    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清风徐徐,空气清爽,因走路而来的一点热气顿时消散而去。
    欣赏风景名胜之余,楚质却没有忘记此行目的。轻轻挥手,几个精通水性的匠役、百姓就纷纷扑入水中,仔细拨寻起入水口来,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没有高科技仪器的时代,只能采用最笨拙的办法,相对而言,在水中寻找还是比较轻松的,不然也只能挖地寻找暗渠了。
    水中搜寻的难度十分大,对此楚质也明白,所以并没有要求匠役、百姓一定耍找到,只是吩咐他们尽力而为。
    古代的湖水很清澈,而且就在岸边,水十分浅。按理来说应该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然而这里的情况并非如此,水面飘浮有许多藻类植物,而且湖底又有不少水草,阻隔了搜寻者的视线不说,也给他们的行动增加多一些困难。
    还好岸边水位不高,只是没腰而已,不然若是不慎被水草绞绊住,跌倒不提,就怕溺水,而且走了几步,没被水草绊住,反而陷入了淤泥之中,只能搅拨而动,这样一来,湖水就变化浑浊起来,更加影响了工作。
    在湖水搜寻的人心急,时间久了,在岸边等待的人心情也不好受,烦燥不耐,在岸边来回走动,不时指手划脚,指挥得匠役百姓团团转,毫无所获不说,累的人家大汗直流,差点瘫软在水中,也不知是在帮忙还是添乱。
    幸好楚质发现这个情况,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不过过了两个时之后,他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强忍住发号司令的冲动。目光在附近毫无目的地随意扫掠,不为别的,只求分散下注意力。
    一座苔薛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映入眼帘,拱面无遮无拦,从孤山蜿蜒而到这里,楚质心中忽动,侧身说道:“那可是划分外湖里湖的断
    “没错。”刘仁之笑道:“可惜大人来得不是时候,若是再过二三月至此,从山上遥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而断桥的两端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又依稀可辩石桥身似隐似现,远望似断非断,此种景观实是妙不可言。
    (未完待续)
第一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稀客
    流州断桥残雪,美景名满夭下。吊没有亲赴杭州观看甘熙仔足质也是慕名已久,却无缘一见。不过在资讯极其发达的年代,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已经不再是梦想,对于断桥的景色典故楚质可不陌生。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名字的由来也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因而得名,一说是断桥原叫段家桥,后取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桥面覆盖积雪,仿佛从中而断,因此叫断桥。
    在后世,断桥之得以享誉天下,除了本身景色优美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某个动人的传说,不过当身临其境,楚质却深深的鄙视电视剧的导演,断桥明明就是一座平板石桥,怎么到了电视中,却变成高孔环洞桥了,而且居然比现代的立交桥还要高出几分来。
    不过正如刘仁之所说。在没有下雪的时候,无论怎么观看,断桥就是一条平常无奇的石桥而已,将西湖一分为二,东是外湖,西是里湖,尽是碧波湖水,景色怎么也称不上绝妙。
    待时机到了,定要带着初儿来这里欣赏此桥美景,楚质浮想联翩之际,烦躁的心情果然缓解了许多。
    然而,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心情舒畅还是浮躁都不起任何作用,费了一个上午时间,十几个匠役与百姓几乎把白堤岸边翻了遍,却依然没有寻到暗渠的入水口,徒劳无功不说,还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抬头望了眼渐渐有些燎热的骄阳,刘仁之说道:“依下官之见,若是他们没有判断错误,暗渠入口真在此处附近的话,那毫无疑问,定是被淤泥堵塞掩盖住了。”
    楚质轻轻点头,侧身对渔村的村正三老说道:“辛苦诸位,耽误多时,却毫无所获,本官颇感羞愧,此事未尽全功,本官自会处理,请各位且先散去,回村向长者打听清楚暗渠入口是否真在此地,若另有不同的说法,须尽快汇报县衙。”
    百姓也知道,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不是人家不出力,而是实在找不出,非人之过也,当然不会有怨言,况且楚质爱民的名声也渐传渐远,越来越大,汪村百姓自然也听说过,对于他的话还是比较信服的,闻言纷纷返回村中。
    等渔村百姓走远了。刘仁之试问道:“大人,你看我等
    “先回城中,用过午膳。再去探下六井入水口的情况。”楚质说道:“至于此地,派人核实暗渠水口是否就在附近再作打算吧。”
    毕竟有些事情不是急不可耐就能解决的,如果井水暗渠入口不在这话,那招集民夫匠役将这里全部挖空也没有用处。
    对于楚质的安排,一干官吏当然没有意见,听说要回城吃饭,最高兴的自然是匠役们,纷纷跑回湖边洗净身上泥垢,也不管衣衫被浸湿,反正日光似火,走几步路就晒干了。
    从断桥走过,再走几分钟,对面就是杭州城,可惜隔着一个西湖,还要绕大半圈才能回城,不时可见几只小船悠悠戈过,其实书吏倒是想招呼一声,搭船回城,可是楚质似乎在想什么事情,一脸沉思的埋头走路,他们见状,当然不敢随意打扰,再晒再累也只能忍着。
    不久之后,众人进入城中,也没有回衙门,只是在街上找了家规模还可以的酒楼匆匆解决午餐。随后也没有休息,直奔钱塘门而去。
    翻查整晚史料,刘仁之还是很有收获的,弄清楚了六井的来龙去脉,自然也知道六井的引水口在钱塘门与金门一带,离杭州城也不算远,但也有段距离,达到目的地之后,也过了小半个时辰。
    相对而言,六井对抗州城来说十分重要,史料记载得较为确切,而且了解此处地形的人也不少。所以当众人来到钱塘门附近的水域,也不用费劲搜寻,只是在水中摸索片玄,就立即找到用砖石砌成的入水口。
    “如何?。刘仁之闻讯。大喜问道:“是否有所堵塞。”
    “没有,只是在入口边沿上飘缠些杂草,却也不影响湖水流进。”匠役大声说道,不等刘仁之吩咐,就潜入水中,把杂草之物刮
    。
    刘仁之见状,欢笑点头不已,显然对匠役的机灵表并满意,转过头来,却发现楚质皱额锁眉的,表情好像有些不对,不由惴惴问道:“大人,可是发现何处不妥?”
    “没事。”楚质微微摇头,轻声说道:“清理下杂草,我们就回吧。”
    一听准备可以回去。在水中的匠役立刻充满干劲,憋足了气沉在水中,直到把杂草都清除干净才浮出水面,只是区区几个入水口,片亥功夫,他们就已经忙完,返回岸上。
    楚质也没有食言,率众回衙,不过在回去的途中,却向刘仁之索要关于杭州水利方面的资料,对此刻仁之也没觉得奇怪,以为他是想先了解下情况,再着手处理渣村的事情,回到衙门,他也不敢怠慢,立即拿了些关于杭州水利方面的书籍资料奉给楚质。
    “这么少?”看着眼前这些资料书籍,楚质感觉有些奇怪:“就这些而已?”
    “这只是最近两三年的。”知道自己似乎领会错楚质的意思,刘仁之连忙补救道:“库房还有许多,却不知大人要哪些?。
    “全部拿来吧楚质说道。
    “全部?”刘仁之惊讶的睁大眼睛,欲言又止。
    “嗯,只要关及杭州水利的,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取来吧。”楚质点头道:“资料越详细越好。”
    “大人,若是如此。那资料怕有些多。”刘仁之比划了下房间,提醒说道:“差不多能占据这里大半。”
    “不要紧,拿来就是。”楚质摆手说道。
    见楚质心意已决,刘仁之也没有坚持已见,依令行事,过了近半个小时,才带着十几个衙役返回,同时到达的还有八口巨箱,依次陈列房中,将房屋填得满满的,连走路的空隙都没有,只能踩箱而出。
    就算心里有些准备。楚质也不禁吓了跳,随开一个箱子,只见里面被书籍和纸页堆满。似乎放得久了,一股陈腐的味丸”与而来。还好县里书吏可能是比较爱护书籍,隔三差五腕,、一拿出来晒凉,保管得还不错,起码没有出现书页残缺不全,被虫鼠蛀蚀的情况,也没见沾上什么灰尘蛛丝。
    不过楚质还没有为此而欣喜多长时间,就开始郁闷起来,书籍资湘是较完整齐全,耳问题在于放置得却十分凌乱,根本没有多少规律可言,不要说分类索升,就连年份也不一致,同一口箱子,里面的资料却未必是同一朝代的。
    似乎也察觉楚质的为难,刘仁之上前说道:“大人,衙里有一老吏,平时负责箱里书籍资料的保管,对其安放位置可谓了如指掌,大人若想要何书籍,不妨直接问之。”
    说着一个满面花白胡须的书吏从旁边站了出来,行礼道:“职下见过大人。”
    楚质也没有怀疑,是真是假。一试就知,当下说道:“本官要查看最初记录有西湖的文献资料。”
    老书吏微微思考,立即胸有成竹说道:“第三口箱,左下方第七本书中,汉朝钱塘的方志上有关于钱塘湖的记述。”
    西湖的称呼是从唐代开始流传下来的,唐以前一般被称为钱塘湖,这个情况楚质也有些了解,同时按照老书吏的指示,找到那本书籍,翻阅了片刻,果真发现上面有关钱塘湖的记载,虽只有寥寥几行字,但这更加说明老书吏记忆力惊人,且熟知箱中书籍资料。
    “很好。”楚质大肆夸赞起来,可未等老书吏心喜谦虚,旁边书吏余有荣焉时,就听楚质继续说道:“不过本官平时比较喜欢顺着读书,且宜静,不喜旁边有人,所以还要麻烦诸位,多寻些吏员前来,帮本官整理书籍吧。”
    无论古今,领导的爱好永远是下属奉行的真理,就算心中有怨,表面上还要表现出欣然从命的模样,况且俗话有云,上级动嘴,下级跑腿,话糙理不糙。既然顶头上司否决你的方案,自己又提出要求来,书吏们岂能不敢不从之。
    而且根本不用怎么动员,不仅县衙书吏全部出动。就连能粗略识文断字的衙役也屁颠屁颠的跑来帮忙,八口巨箱,看似非常繁多但古代书籍资料不像现代。一页纸能密密麻麻写上千几百字。在印刷技术有限的前提下,撑死写满三五百字已经不错了。
    所以说,一本书能分出好几卷,特别是像红楼梦之类的大部头巨著,真要印出来。起码能占满半箱空间有余。
    “先按朝代把书籍资料一卷卷的分开”在楚质的指挥下,书吏衙役们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花了半天时间。直到天色渐渐暗淡无光,县衙举烛照明,一轮残月浮现半空之时,箱中的籍料才整理完毕。
    “本官已经备好酒宴,就等各位入席了。”这时楚质笑吟吟说道,做人要厚道。既要想马跑得快,那自然少不了加餐加料,这点常识他还是明白的。
    佳肴并不是县衙厨子所烹制,而是从城内名楼订做买来,放在厨房中用小火温着,端上来的时候还热气腾腾,特别是席案之上,香淳的美酒已经温烫好,诱人香气扑鼻而来,勾得某些人喉咙生津,噎动不已。
    这餐下来,某些人心中的怨意顿时烟消云散,毕竟分类书籍又没有累死累活,最多是繁琐一些而已,而知县大人知情识趣的,好酒美食招待,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享受的,谁还好意思积怨。
    此后几日,就当县衙官吏以为楚质会待在房中翻阅那些书籍资料,或者搜集民夫解决渔村井水问题时,事情却出乎他们的意料,突然之间,楚质仿佛变的十分忙碌起来,每日早出晚归的,带着几个书吏在杭州城里郊外、山”河流兜兜转转。
    到了后来,情况又有变化,书吏没少,招了几个擅长捏糖泥面的伎人随行,又在县衙角落寻了间鼻静房屋,专供伎人们进出,严令闲人不可入内。衙里官吏自然有些莫明其妙,有心打听,却没胆询问楚质,找随行的那些书吏旁敲侧击了番,可惜他们却闭口不谈,所以谁也不知楚质到底在忙些什么。
    这日中午,楚质率队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也不知吃了午餐没有,就要往院落走,却被刘仁之拦了下来:“大人,沈公子已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睿达来了。还真是稀客啊。”楚质惊奇笑道。
    沈辽作为楚质的幕僚,却一点幕僚的模样都没有,除非楚质有事相请,平时极少踏足衙门半步,像今日主动前来的情况更加少见,对此大家都不觉得稀奇。毕竟谁都清楚,所谓的幕僚,其实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楚质把沈辽当朋友看待,而县衙官吏也知沈辽的底细,更是不敢
    次。
    “你们先去忙吧。”楚质说道,挥手让几个伎人先走,自己整理了下仪表,漫步向书房行去。
    书房之中,经过整理,巨箱太挤,已经被抬走那些书籍资料却摆放在新增添进来的架上,而沈辽就轻靠上架旁,随手抽本书籍仔细翻阅着,见到楚质走了进来,眼睛微抬,目光轻轻掠过,连招呼都没打半个,又低下去继续看书。
    习惯成自然。楚质当然不会介意,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悠哉细品起来。
    “听他们说。这些书籍是按照你的吩咐整理摆放的。”过了片刻,沈辽轻微合上手中书本,小心翼翼的放入架上,才洒然的大步走到楚质旁边坐下。
    “没错,怎么了?”楚质微笑问道。书似乎比较简易。”
    楚质轻笑,抬头看着架上已经糊贴出来的标签,且按照朝代、皇帝年号、山川、河流、田地等等有序排列,心情有些舒畅,总算来了个识货的,一语道破有目录索引的好处,图书分类归根到底就是要在寻找时能省时快捷。
    没去过杭州。以上关于杭州情况纯属臆想,不要较真。
第一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沈括
    二占的文书档案保存,虽自有套管理办法。但是相丸二,二言。还处于粗略的萌芽状态,更加不用说形成系统,发展成为一门详细的学科,有这个意识的还好些,起码像白雀书院还有何涉等人的书房,那些书籍起码大致有个分类。
    然而像钱塘县衙里的文书档案,相对就显得有些凌乱,有时候楚质想从中寻找一份公文,找了半天却毫无所获,最后只能求助于书吏的帮忙,对此他自然有心改变,如果不是总闲不下来,楚质早就着手对县衙档案进行分类了。
    这只是开始,楚质暗暗寻思起来,想着以此事为契机,什么时候再对县衙文书来个大整理,免得总是找不到想要的公文,又要问书吏,那样的话。如果自己打算做什么事情,岂不是被他们猜测得出来了吗。
    况且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县衙书更好,对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有好处,不用时常翻来覆去辛苦找寻,说不定还能因此而推动中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进程,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听说你最近十分的忙碌?”就当楚质浮想联翩之时,沈辽淡声问道,显然他虽隐约察觉到分类索引的妙用,但是碍于历史的局限性,对此不怎重视。
    知道沈辽的性格。肯定不会是受官吏之托来打听消息的,而且事实就是这样,楚质当然明确承认下来,也没说自己在忙些什么,反而开玩笑道:“再怎么也没有寡达兄忙,你可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到县衙了。
    尽管是在说笑,可是当楚质稍微计算了下,发现还真是如此,自从参加沈府的中秋夜宴之后,已经有半个多月了,都没有见到沈辽在县衙露面,就连当昏迷卧床休养的时候,也没见沈辽前来探望,只是令仆役送来一些补品而已。
    似乎也想到了这点,沈辽俊脸有些微红,随之神情黯然起来,轻声解释到:“家里有位长辈不牵辞世
    楚质一听,笑容立即敛去,带着一丝歉意安慰起来:“无心之言,望睿达兄莫怪,人生匆匆数十载,生老病死再所难免,且节哀
    不过话又说回来,楚质对沈家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沈辽祖辈和父辈早已逝世,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一个长辈出来。
    就在迷惑之时,却听沈辽说道:“叔祖已年过七旬,安然辞世,合乎天命,作小辈的,心中悲伤,却感幸之
    楚质轻轻点头,也理解沈辽的意思,古代环境条件的确十分优秀,然而医学手段却实在太差,连在现代看来非常普通的伤风感冒未必能治愈,能活到五十岁就满意高呼知天命,六七十可谓长寿,算是多赚有余了。
    不像千百年后的人们,吃的、喝和,就连呼吸也饱受毒物之害,早就产生了抗体,说是百毒不侵一点也不为过,五十岁才是壮年,没满百岁不敢称之为长寿。
    “尊亲辞世,我也深感悲痛,欲前往祭奠,不知可否?”楚质沉痛说道,百分之百是场面话,没有办法,谁叫沈辽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是有事前来,自己怎能不主动配合。
    果然,沈辽一脸的喜色,轻轻点头,立即站起来相邀,有些迫不得已的意思,带着几分好奇,楚质自然随行而去。
    不久之后,车轿来到沈家门前,在沈辽的引请下,楚质步入其中,来到大厅,只见这里麻布飘飘,一片白色,已然布置成为灵堂,堂前摆放着一具棺拷,中间供台上还树起了牌位,上书沈公周灵位等字样?
    楚质知道,沈辽的父亲叫沈扶,祖父名为沈同,从名字结构来看,这个沈周应该是他叔祖无疑,而且能在家里布祭奠,应该是嫡亲一脉。
    除去旁边几个仆役不说,牌位底下还跪着一个披麻带孝的青年,因为低着头,也看不清楚其模样,在这种情况下。楚质也不好多打量,从仆役手中接过几柱点燃的香枝,毕恭毕敬的上前施礼鞠躬,如此再三,不须仆役相助,楚质自己上前将香枝插入香炉之中。
    “大人百忙之中还前来吊唁,存中感激涕零这时,跪着的青年抬起头来说道,模样清秀,年龄与沈辽相近,一双漆黑的眼睛特别的明亮。
    楚质连忙还礼,看了眼沈辽,等着他的引见,然而沈辽似乎有些不情愿,磨蹭了片刻,才开口说道:“这位是我的”族亲沈括沈存中,这位便是钱塘楚知县。”
    沈括!一刹那间,楚质还以为自己出现幻听,愕然起来,而在沈辽为两人引见的时候,那沈括站了起来,再次行礼说道:“常听睿达侄儿提起楚大人,存中心中仰慕已久”
    后面的客气话楚质没有留意听,注意力集中在睿达侄儿几字之上,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之后,楚质看向沈辽的目光之中不禁带着一丝笑意,怪不得他没明白表示是什么关系,只是含含糊糊的说是族亲,原来是拉不下这个。脸面承认自己有个同龄叔父。
    年龄相仿,却平白无故的小了辈,以沈辽骄傲的性子,肯定感到十分的不舒服,可惜这种血亲关系天然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钱塘沈家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吴越时期,一直是当地颇有势力的宗族,历经千百年而宗嗣不断,的确令人佩服,不过或许是风水不好,或者时机未到,一定没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人物,直到宋朝以前,最杰出的沈氏族人不过是当些小官而已。
    到了沈辽祖父那代,由于宋朝重士国策,沈家也出了几个人才,偶有三两个。高官,比如其祖父沈同,叔祖沈周,父亲沈扶几人就中过进士,祖父沈同官至太常少卿,只是其父沈扶官职却一直不高,只是些从事之类的小官,不过他们在沈辽幼年时就已经逝世。
    而在灵堂供着的那个沈周,在官场上熬了数十载,任着同龄人无法超越的资历,终于成为明州知州,从此可知长寿的好处,不过没等他也没风光多久,他弟弟沈同一脉就出了个差点高中状元的榜眼沈送,得授江宁通判,风头一时无两,其前程似锦不言而喻。
    或者是沈周感到很欣慰,认为沈氏后继有人,而且儿子沈括也已经长大成*人,顿时觉得人生再无遗憾,便含笑而逝,沈括伤心之余,按照其遗嘱,将其棺挂运回故乡钱塘安葬。
    轻轻暗笑了下,楚质悄悄地打量着眼前不时露出忧伤之意的青年,仔细寻思这人是不是那个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历史上也难找到第二个)奇才的沈括。
    听到沈括的称呼。沈辽的脸色立时就变了,如果不是还在灵堂内不好发作,他怕是忍不住翻脸,心中不爽,还好也没有忘记正事,恶狠狠瞪了眼沈括,转头对楚质说道:“大人,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请移步书房
    楚质当然没有意见,同时也感觉到沈辽与沈括似乎真是有事相求。
    来到书房,分主宾落坐,仆役奉茶退下,三人开始随意闲聊起来,谈了片刻,楚质越发肯定眼前这人就是那个沈括,因为前些时候在宴会中,沈辽提到的那个构图建楼的族亲就是他。
    “当初睿达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