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盐、卖珠宝首饰,这下总可以了吧!”
李庆安摇摇头道:“我看这些都是你的掩护吧!”
杨花花眯眼笑了起来,她一竖大拇指道:“果然厉害啊!瞒不过你。”
她压低声音对李庆安道:“实不相瞒,我其实是贩运金银,利用金银和铜钱的差价大发其财,我用一块银元在河北道可以换两贯钱,再把这两贯钱运到太原,又换成了两块银元,走一次就赚一万贯,厉害吧!”
.......
(下一章可能会晚点发出.12点左右)RO!~!
'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商人牵线(下)
第六百三十二章 商人牵线(下)
李庆安摇了摇头:“两万贯钱,那至少要三百辆马车来运送,安禄山不干涉你吗?”
杨花花神秘一笑,她向女亲卫招了招手,“把盘子里的金牌给我!”
女亲卫从盘子里取出一块金牌,放在桌上,杨花花把金牌推给李庆安,“你自己看看吧!”
李庆安拾起金牌看了看,只见正面刻着‘安禄山’三个字,背后又是四个字:‘如孤亲临’,旁边的编号是贰号。
杨花花有些满意地笑道:“这是安禄山本人的金牌,一共只给了三个人,凭这块金牌,我在河北道通顺无阻。”
“是吗?为什么他会给你金牌?你上他床了?”李庆安似笑非笑问道。
“啐!”
杨花花啐了一口,脸一红道:“那个死猪,我会上他的床?你以为我就那么随便吗?”
李庆安笑了笑,对杨花花的解释不是很相信,既不运送粮草,也贩运生铁,安禄山凭什么相信她。
杨花花游移一下道:“我说了你可能会生气,不过我并没有歹意,我承诺帮他找到四妹。”
“玉环?”李庆安愣住了。
“是的,昔时的杨贵妃,安禄山一直念念不忘,甚至为她痴狂,我就告诉他,四妹不在你手上,而是孤身藏在某处,就是因为这个,所以他才对我信任有加,我还骗他,四妹在太原,听说他准备对河东倡议进攻了。”
“不是准备策动,而是已经策动了,他的大军已经到了恒州,算了!不给你说这个。”
李庆安摆摆手道:“你不是说要送我一件礼物吗?什么礼物?”
“我带了一个人给你,估计你会感兴趣。”
杨花花起身越过桌子,在李庆安耳边低语几句,果然,李庆安眼睛一亮,急问道:“他人在哪里?”
“原本我想请你吃饭,所以让他先在酒肆里等着,结果酿成你请我吃饭,他得又赶过来,估计他已经到了,到了他会找掌柜。”
李庆安立刻叮咛一名亲兵道:“去找掌柜,如果人到了,立刻带上来。”
话音刚落,只听门外有人禀报导:“大将军,掌柜带了一人上来,说是和杨夫人约好的。”
人已经来了,李庆安立刻令道:“请他进来!”
片刻,亲兵领进来了一名男子,四十余岁,留着一蓬大胡子,身着粗布短衣,服装得很是低调,乍一看,像一个仆役,但他眼睛很清亮,给人一种炯炯有神的感觉,他的眼睛便显示出了他的不合寻常。
这人确实非同小可,他即是东北部的粟末靺鞨人首领大钦茂,被李隆基封为渤海郡王,后来立国为渤海国,是唐朝时赫赫有名的边陲强国。
按理,这样一个边陲藩国,藩主入京觐见应是一件很隆重正规之事,今天却像做贼一样偷偷来见李庆安,其实他是不得已,渤海国位于契丹和卢龙节度以东,和契丹、奚一样,属于安禄山的势力规模,安禄山造反后,逼渤海国出兵出粮,大钦茂无奈,只得送粮二十万石,出兵五千人,他的儿子也在幽州军营为人质。
但大钦茂其实不肯跟随安禄山造反,他深知造反的后果可能就是灭国灭族,为此他宁可牺牲在幽州为人质的儿子,也亲自来长安向朝廷表白他的心迹。
但他又害怕被安禄山知道他进长安之事,恰好此时,杨花花的商队去渤海国做生意,他便当用杨花花商队在渤海国通顺无阻的优势,跟随杨花花来到了长安,又通过杨花花的关系,见到了李庆安。
大钦茂立即跪下,双手捧着开元二十六年李隆基给他的封爵表,向李庆安见礼道:“边荒蛮国大钦茂拜见赵王殿下,祝殿下千岁千千岁!”
李庆安连忙上前将他扶起,“郡王快快请起!”
李庆安是知道渤海国的,是个很是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完全学习唐朝政治文化,设立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人口壮盛时达到五百余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与新罗是死敌,后来被渐渐强大的契丹王耶律阿保机所灭亡,消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李庆安一直想和渤海王搭上关系,但一直就没有机会,没想到今天渤海王大钦茂居然亲自来长安了,李庆安连忙请他坐下,又命人给他上了一副碗筷。
“我还以为郡王会从海上过来,没想到还是穿过了河北道。”
李庆安笑着给他倒了杯酒,“先喝杯酒压压惊,正事以后再谈。”
大钦茂受宠若惊,连忙道:“殿下太客气了,来打搅殿下,实在是迫不得已。”
“谈不上打搅,其实我也是很想见一见郡王,郡王来得正好,来!我们先喝一杯。”
李庆安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这时杨花花娇笑道:“殿下!我送的礼物还可以吧!”
“嗯!今天表示不错,来!你也喝一杯。”
杨花花被李庆安夸奖,她十分兴奋,眼波盈盈地望着李庆安,固然,她是个伶俐人,她知道李庆安看不上她,也不敢再打旧情复燃的主意,她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安禄山完蛋,她也能全身而退,不被牵连,可以说她是一个双面间谍,既在安禄山那里吃得香,也能反过来出卖安禄山,而成为李庆安的坐上宾,说到底,她是个商人,考虑的只是商业利益。
大钦茂究竟结果是一国郡王,他发现李庆安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冷酷强硬,相反十分和蔼风趣,很容易相处,他也渐渐铺开了,有杨花花在旁边,他不谈正事,便给李庆安介绍渤海国的情况,两人相谈融洽,不时发出一阵阵地大笑声。
这一顿午饭吃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才渐渐到了尾声,李庆安命亲兵先送大钦茂去休息,明天再具体相谈正事。
李庆安也有了七分酒意,他今天兴致颇高,大钦茂的到来使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思路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可以说,杨花花这次立了大功。
他看杨花花的眼光也变得友善起来,他喜欢杨花花这种伶俐的女人,也佩服杨花花的魄力,他人都争相逃离河北,她却反其道杀了进去,用一个莫须有的贵妃钓住了安禄山,至于她到底有没有和安禄山,他其实不关心,正如他历来不关心杨花花畴前有几多入幕之宾一样,他对她没有兴趣。
只要杨花花不要往那方面牵扯,那他对杨花花也就有了一种善意,究竟结果她是杨玉环唯一的亲人了。
“夫人,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今天不会无缘无故地送这个礼物给我吧!”
杨花花也多喝了几杯,酒气将脸庞蒸得像云霞,眼睛也媚得恍如淌下水来,尽管如此,她的头脑却异常清醒,她引荐大钦茂给李庆安一方面固然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另一方面也想获得河东北唐军的部分贸易权,见李庆安问到了这个问题,她娇声笑道:“小女子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赵王殿下能否承诺?”
“说来听听!”
“是这样,听说北唐军每个月都要将大量的银元从长安运到河东,能不克不及把这件差事交给我的花记柜坊打点,我帮你运去,我在太原有三家柜坊,到时河东军方若有需求,可以直接从我的太原柜坊提取,殿下,你看这样行不可?”
杨花花的提议让李庆安有了几分兴趣,这就是通存通兑的雏形了,异地存取款,王宝记柜坊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让柜坊去操作其实也不是不成以,但李庆安不想给杨花花,他知道杨花花真正的目的是要获得银元去低价兑换铜钱,这种投机生意虽然他不由止,但也不会推波助澜,拿士兵的军饷给杨花花去做投机。
他没有就地拒绝,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道:“夫人为何不去做正当贸易呢?”
杨花花伶俐绝顶,她见李庆安不提银元之事,知道他不肯给自己,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但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李庆安提到了贸易,她便顺杆向上爬了。
“哎!我怎么不想做贸易呢?贸易是我的主业,只是现在商机不多,很难赚钱啊!殿下能不克不及赏我一碗饭呢?”
提到贸易,李庆安寻思一下道:“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内幕消息,如果你把机会抓住了,你就会大发其财。”
杨花花大喜,急道:“殿下请说!”
“朝廷已经决定扩大海外贸易,准备扩建明州港,用来成长对新罗和日本的贸易,也有对大食和波斯的贸易,我建议你不要总在国内打转,把目光放远大一点,去做海外贸易,我相信凭借你的能力和魄力,你势必能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庆安的一席话使杨花花砰然心动,其实她也在考虑自己的前途了,但她一时看不清晰,李庆安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日一般,使她眼前豁然开朗,海外贸易,她恍如看见了来自海洋的滚滚财富,此时,她感受到了李庆安的诚意,对她的一份关心,她心中异常感动,十年来她和李庆安的恩恩仇怨在她心中消失了,她站起身向李庆安深深行了一礼,无比真挚地说道:“花花他日若有成,全是殿下所赐!”
李庆安也想不到,他今天的一次午饭完全改变了杨花花的命运,多年以后,杨花花成了大唐帝国对日本国贸易的第一大商人,她的花记商行几乎垄断了大唐和日本间的民间贸易往来。
她的儿子后来也步入仕途,官拜鸿胪寺少卿,主管对日本和新罗的外事联系。
这是后话不提,当李庆安回到府时,他接到了从河东传来的紧急消息,安禄山兵分两路,大举向河东倡议了进攻。
.......RO!~!
'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燕军西寇
清晨的雾气如牛乳般弥漫在绵蔓河两岸,大片的麦田已经深绿色,一株株壮苗已经分蘖成穗,这里是冬小麦区,和南方不合,在五月时冬小麦收后,这里将种植粟米,而不是水稻,此时正是田里大忙时节,尽管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尽,但随处可以看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这里是河东故关以西,属于太原府石艾县境内,远处依稀可以看见巍巍的太行山,这里也是井陲的河东入口,兵家必争之地。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马蹄声越来越近,一队骑兵从西面飞奔而来,风驰电掣,冲散了清晨的雾气,地里的几个乡农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老农,更是显得忧心忡忡。
“长庚叔,听说最近要兵戈,会打到我们这里来吗?”一名年轻人担忧地问道。
另一名中年人笑道:“四郎,你是民团,要不要兵戈,你还不知道吗?来问我们。”
“莫大叔不知,我虽是民团,但也只管按时加入操练,打不兵戈,我怎么会知道?适才我见长庚叔忧心忡忡,想他年长见识多,所以忍不住问他。”
那叫长庚的老农叹了口气道:“我也只是凭感觉,从昨天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五拨骑兵了,都是报信的兵,若不是井陲里面出了事,他们怎么会这么慌忙,我估计安禄山已经向河东出兵了。”
老农一席话让所有人面面相觑,有人叫喊:“这麦子还没好,若贼兵来了,麦子不就全毁了吗?”
也有人想得更多了一点,惊慌道:“贼兵都是胡蛮,杀人纵火抢女人的,家里有年轻女人的,赶紧跑吧!别管麦子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有说要跑的,有说等官兵的,没有一个人拿定主意,这时”麦田边远远跑来一人,铛铛!地敲锣喊道:“大家先回村去,里正有急事商议,快点回去!”
“莫大叔,我们走不走啊!”
“哎!你反应这么痴钝怎么行呢?快点走吧!”
众人都慌了手脚,收拾了工具就向村里跑去。
这些乡农的家就在前面不远处,叫做蔓北村”是一座三百多户人的大村庄,由五个大宗族组成,另外还有十几户不属于这五个大宗族的散户,村庄里年轻人不多,一部分年轻人去太原谋生了”另一部分人则从了军,剩下的后生都加入了民团,共一百二十人左右,和附近村落的年轻人一起,约五百多人组成了一个民团营。
此时在村口的几株老槐树下,密密麻麻挤满了男女老少,中间五个宗族的长者围成一圈”正神情严肃地听一名年轻官员说话。
年轻官员姓赵,是石艾县县衙的兵曹主事,身旁跟着蔓北村的里正,从麦田里陆陆续续赶回来乡农都挤进了人群中。
“各位乡亲,天不亮,我们县衙的人便全手下乡了”刚刚接到太原府严使君的紧急命令,所有人都要转移进太原城,如果不肯意去太原城的也可以,但必须往汾州、晋州转移,时间很是紧急”请大家今天就要解缆。”
“赵主事,我想问一下。”
一名莫姓的宗族老者开口问道:“还有一个多月麦子就黄了,官兵有没有可能守住故关”不让贼兵进河东?”
“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故关那边已经有一万多官兵,既然这样说,我估计故关就是快守不住了。”
说到这,年轻的官员又提高的声音,“各位乡亲,贼兵的残暴大家也知道,所过之地十室九空,很多都是契丹人、奚人,凶狠残暴,就像野兽一样,为了保命,大家不要管麦子了,太原府那边也传来消息,朝廷已决定,今年太原府的租赋全免,另外大家转移进太原城,有帐篷住,有官府赈粥,等打败贼军后,我们再重建家园,事不宜迟,大家赶快解缆吧!”
年轻的官员还要去另外几个村落,他又带动了一阵子便骑马走了。
官员一走,村口马上喧嚷成一团,孩子的哭声,女人的喊声,叫骂声。
“族长,我们到底走不走啊!”几个性急的人大声叫喊起来o
几个老者商量了一下,对各自的族人道:“大家先回去收拾工具吧!我们再商量一下。”
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聚集在村口的千余哄地一下散开了,每个人都向自己家中慌慌张张跑去。
半个时辰后,五个宗族的族长正式作出了决定,立刻撤到太原,随即各种宗友内部也商量了一下具体撤离方案,主要是归集马车,统计妇孺和老人的人数,以及口粮的具体分派方案。
中午时分,蔓北村最小的宗族莫姓家族的一百余人开始撤离了,二十几辆马车由宗族统一调配,老人和孩子坐上了马车,妇人和男子步行,马车上满载着家家户户的值钱工具,以及被褥衣服等必须品,开始向三百里外的太原城进发了。
马车上了官道,这时官道上已是人潮滚滚,黑压压的人潮延绵数十里,一队队逃难的人群从县城,从四面八方的村落汇聚而来,大大都人都缄默着,带着对未来的茫然和担忧向西浩浩荡荡而去。
争夺承天军戍城的战役已经进行了三天三夜,承天军戍城即是后来的娘子关,因唐初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在这里驻防而得名。
承天军戍城号称万里长城的第九关,险山、河谷、长城,构筑了一道天险之城,它也是井陲进入河东的最后一道雄关,由一支三千人的承天军驻守,安禄山的近二十万大军进入井陲,已经兵临戍关城下,为争夺这座雄关,主将安庆绪已经投入了近八万大军,而郭子仪也陆续增兵故关,使守军人数达到了一万人。
战役已经进行了第四天,承天军戍城下已是伏尸累累、血流成河”燕军已经死伤近一万五千人,而守关的郭子仪部也死伤六成以上,原本坚固的雄关也变得千疮百孔,戍城已经岌岌可危了。
中午时分”一场惨烈的战役刚刚结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到血腥味,处处是惨不忍睹的尸体和被烧毁的城梯。
关隘内,守城的士兵都疲惫不堪地倚靠在墙边休息,城头上一片狼藉,处处是箭矢和石快,一滩滩血迹惊心动魄,数百具阵士将士的尸体和近千伤兵被抬了下去,经过四天三夜的战斗,一万人的守军只剩了不到三千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援军再不来”戍城失守是早晚之事。
唐军的主将是郭子仪手下大将路嗣恭,是朔方军中的一名将军,此时,一身盔甲的路嗣恭带着数十名士兵在城头上视察,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已经连续派了五支骑兵队赶去太原求援,但他刚刚接到郭子仪的命令,命令他抛却承天军戍城。
路嗣恭心中暗暗长叹,他能理解郭子仪的决定,其实不是不想守住戍城,而燕军军力太多,双方军力悬殊,再想守住戍城已经不现实了。
他慢慢走到城头”凝视着远方,远方群山连绵,一条狭窄的通道从山中穿越而过,那里即是井陲了,最窄处只容一人一马而行”但从井陲出来,地势立刻变得开阔了,形成一个喇叭形的山谷敝口”就在这宽数里,长十几里的山谷里”密密麻麻散布近十万燕军,另外还有十万燕军在井陲峡谷中没有过来。
望着大旗如云,营寨密布的燕军大营,路嗣恭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郭子仪的军令他不敢违抗,而另一方面他也不肯成为放燕军入河东的唐将,如果燕军在河东道大肆烧杀劫掠,后世的史书上必定会重重书写一笔:贼军西寇承天军戍城,路嗣恭弃关西逃。
巨大的压力使他难以作出决定,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撤,那他的军队必定是全军覆没,他路嗣恭的结局就是取义成仁。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上前,“路将军,太原急令!”
路嗣恭接过命令,又是郭子仪的手令,手令上只有六个字:弃关,速撤太原。,十几名军官围了上来,“将军,怎么办?”
路嗣恭看了众人一眼,沉声道:“老帅的命令是弃关回撤,你们的意见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看得出,他们其实不想死守关隘,既然郭子仪有令,众人的心都摆荡了。
一名郎将道:“损兵近七成,士气消亡,不宜再久战了。”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都默默地址了颔首,一人道:“军令如山,老帅的军令我们不敢不从。”
路嗣恭缄默了片刻,最后他长叹一声道:“好吧!一切由我来承担。”
他立刻沉声下令道:“传我的命令,伤兵先撤,天黑时弃关西撤!”
天色渐渐地黑了,承天军戍城前方的一座高台上,安庆绪、李怀仙、蔡希德三人正在眺望着数里外的关隘,他们刚刚接到情报,守关的唐军似乎呈现了异动。
作为这次进攻河东的主将,安庆绪的压力异常大,在此之前,他历来没有统帅过五万人以上的大军,而这一次,他的父亲安禄山却让他统帅二十万大军,并限令他在一个月内攻下太原。
从半个月前出兵到现在,一切很顺利,但眼前的戍城却让他遭遇到了西进河东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已经损兵折将一万八千人了,可雄关依然耸立。
尽管李怀仙和蔡希德抚慰他,进攻承天军戍城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死伤两万人是正常,但巨大的压力还是使安庆绪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了,昨晚更是一夜未眠。
李怀仙低声道:“小王爷,我估计唐军应该一样的损失惨痛,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并且关隘的砖石已经松动,再进攻两次,戍城就应该坍塌了。
””
安庆绪叹了口气道:“一座戍城就让我损兵一万八千人,耗费了四天时间,我更担忧太原城,城池坚固,二十天的时间能攻下来吗?”
旁边的蔡希德接口道:“小王爷倒不消担忧时间限制,燕王也应知道一个月很难,我觉得燕王的真正用意倒不走进攻太原城。”
安庆绪和李怀仙一起动容,连忙追问道:“此话怎讲?”
蔡希德缓缓道:“我是临行前听史思明所言,燕王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对李嗣业安西军。”
安庆绪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恐惧之意,哄他们去打太原,最后却让他们进攻安西军,如果真是这样,他的父亲安禄山也未免太腹黑了。
“史思明怎么知道?”李怀仙有些怀疑地问道。
“我也问了他,他说他只是推测,要想夺下河东,安西军是不成能绕过,要么是安守忠去对,要么就是我们,或者是我们和安守忠配合,郭子仪的军队不足为虑,只要击败安西军,河东就算拿下了。”
“这史思哦艮狡猾啊!”
李怀仙和史思明的关系十分卑劣,去年史思明在恒州大败,李怀仙倾兵而出,击败郭子仪军队,救了史思明,却因幽州军力空虚,致使草料库被烧,按理,史思明应该心怀感激,在安禄山面前承担一半的责任,但史思明概况上求情,但黑暗却告诉安禄山,这是因为李怀仙擅自派兵去剿灭义军,致使幽州军力不足所致。
李怀仙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便对史思明恨之入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