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启高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慌鹿恚饫锸职簿玻歉龆潦椤⒂幕岬暮玫胤健�
不过女生不会翻墙头,因此没能利用起来……当年,张谭在这里,还干出过一件大事。
一瞬之间,关于双墩中学的点点滴滴,都涌入了张谭的脑子里。
“又回到这里,读三年书了。”
“昔日的同学,再一次相逢相识,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吧。”
“那么现在,办理入学手续!”
第004章 卡尺头
手续并不算麻烦,尤其是招生老师,张谭还认识。
这个老师是他四叔的同学,张谭之所以来双墩中学念书,就是因为这个老师存在。按照家里的意思,这边有认识的老师,能管一管张谭,但是很显然这位老师不合格,高中几乎从未管过张谭。
如果早知道这老师不负责任,家里绝对不会同意张谭来双墩中学念书,岗集镇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去长沣县读书,或者就在岗集中学念。
这个时代,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有排名的。
在长沣县,排第一位的自然就是长沣一中,市级示范高中,后来还升了省级。第二的是长沣二中,第三就是双墩中学了。
岗集中学属于倒数,附近的吴山中学、土山中学等学校,同样是倒数。
“你自己知道宿舍怎么走吧?沿着主干道往右走,岔到小路上,看到那一排瓦房没有,你的宿舍就在那边,103房,最近的那间。”四叔的同学,连带路都懒得带,直接伸手指了指。
张谭当然知道在哪,也不想烦他,直接点头:“我知道。”
“那你去吧。”
“哦。”
对这个老师,张谭是一点尊重都没有,上一辈子的三年高中生涯,他对张谭可是一点都没尽责。
背着大包,拖着行李箱,很费力的来到了宿舍区,一排有十几间并排的瓦房。
这是七八十年代双墩中学建的宿舍,破烂简陋,门前都是荒草。
双墩中学有三片宿舍,一片就是这里,上个世纪的老瓦房。一片就是现在的女生宿舍,是两栋五层的小楼。再一片就是学校新建的学生宿舍,有六层,每一层有十五间宿舍。
只是因为新建的宿舍还没竣工,他们这批男生新生,只能跑来住瓦房。
而整个高中生涯,仅仅是宿舍,张谭就搬了三次。
第一次自然就是这里的瓦房宿舍,住了大概半个学期;第二次是女生宿舍,因为瓦房普遍漏雨,学校想办法把老师住的三层小楼给空出来一栋,让给了女生,把原本的一栋女生宿舍让给了男生;第三次就是新宿舍竣工,正好赶上高二文理分班,重新分了宿舍。
最奇妙的莫过于第二次搬的宿舍,跟女生宿舍面对面,下了晚自习,女生宿舍亮起灯,多少少年睡不着觉啊!
红外线的激光灯,总是在女生宿舍游来游去。
有那些骚一点的,干脆就光着膀子站在窗户前,大胆让女生欣赏自家的瘦排骨。
都是刚发育的学生,真没几个学生有肌肉。
“103宿舍,103宿舍应该就是这间了。”将大包放在门口,张谭站在一扇破旧的铁皮门前,门上的房间号很模糊。
十几年前的记忆,张谭已经有些模糊了,观望了好一会才确定这间就是103宿舍。其实也是他脑子秀逗,直接拿钥匙试一试,不就知道是还是不是,总不会用103宿舍的钥匙,能打开其他宿舍。
不过,话也难说。
张谭记得他们搬去新生宿舍之前,就有人拿自家的钥匙,跑去新生宿舍开门,还真开了好几间宿舍的门。
貌似这种统一制式的锁,重复开启的可能性大增。
不管怎么说,张谭进了宿舍,挑选了靠近门口的下铺,他不喜欢睡上铺,特别是这种老式的铁架子上下铺,爬上去很费力。
宿舍是那种瓦房顶,六张上下铺一共可以睡十二个学生,厕所还得跑去一排瓦房的尽头,是个破旧的公厕与水房合体的建筑。
铺好床铺,收好贵重物品,带上剩余的四百多元钱,张谭锁好门又出去了。
……
“师傅,去双墩镇。”校门口停着很多三轮车,去一次镇上两块钱。
这个时间点,几乎都是来双墩中学的人,很少有去双墩镇的,因此车厢里就张谭一个人。不一会,在颠簸之中,来到了双墩镇,此时的双墩镇和张谭记忆中差不多,毕竟他对双墩镇的印象,就是高中生活那三年,之后双墩镇如何发展,已经毕业的张谭甚少关注。
“大转盘,小转盘,新。浪网吧,沸腾网吧……还是先去理发店吧。”
张谭进了一家从门面上看,算是很时尚的理发店。2001年的时候,城市里已经兴起了新式的美容美发,但是小城镇,还是以老式的推头剃发为多。张谭之前的老土“小平头”发型,就是这种一块钱一个的发型。
现在,他要改变。
进了理发店,一个长相马虎的女店员迎了上来:“找人吗?”
“理发。”
“你头发这么短,还要理发?”女店员显然以为张谭是来搞笑的。
张谭坐在了理发的椅子上,指了指自己的头:“假光,要不要先洗个头?”
“假光?什么假光?”女店员有些疑惑。
这时正在给另一个顾客理发的年轻理发师,似乎就是老板,转过头说:“你说的是圆寸是吧,卡尺头,行,小翠你先给他洗个头,我剪完这个就来。”
假光,或者说圆寸中的卡尺头,就是那种将头发整个都推掉,长短一致,能清楚看到头皮,很像劳改犯的发型。这种发型,看上去会令人很有精神,而且有种拽拽的痞。子味道。相对于普通中学生的小平头,或者小混混的二分头,卡尺头显然十分犀利。
美剧《越狱》里面的男主角米勒,就是这款卡尺头,张谭就是看《越狱》喜欢上的卡尺头,不过那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难得重活一次,张谭希望能活出一个潇洒的人生,第一步,就是从改变发型开始。
洗头妹的手法很差劲,指甲也留的有些长,很勉强的帮张谭洗了头,随后理发师剪完别人,开始给张谭剪发。全程电推剪,几乎是贴着头皮推上去,一圈下来,脑袋顿时从方形变成了圆形。
张谭的发际线遗传自老妈,很低,而且有一个尖尖的角,俗称美人尖。
以前听别人说,男生有美人尖容易风流,不过饱经沧桑之后,张谭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现在理成了卡尺头,再加上美人尖的点缀,整个人顿时一改先前的老土,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起来。配上为了开学特意穿上的一身新买体恤衫和牛仔裤,霎时间人就时尚起来,仿佛走在了流行前沿。
张谭不算帅,但也不算丑,配上犀利的发型,反倒是十分耐看了。
“几块钱?”张谭对着镜子左照又照,十分满意。
“五块钱。”
“很值。”张谭笑了笑,忽然又问,“老板,有办会员卡吗?”
老板很爽利的说:“有,充一百送五十。”
小翠眼巴巴看着张谭,似乎已经开始准备要帮着办卡了。
不过,张谭只是点点头:“那好,下次来办。”
然后就在小翠鄙视的眼神中,离开了这家美容美发店。
不是他不想办,卡尺头这种发型,需要经常打理,办个会员卡很方便。但是奈何他口袋里钱不多,还不知道写小说能不能挣钱,随便就乱花了,吃饭怎么办。
民以食为天!
“下一步,嗯,上会网,多搜集一些信息。”
找准记忆中的新。浪网吧方向,张谭大步走过去。这家网吧,当年留下了他多少的美好回忆啊。
第005章 元老号码
金古黄梁温,都是武侠大家。
可惜这个世界中,一个都没有,倒是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这些二线武侠小说作者,一个都不缺,还有一些张谭没听过的作者。
“啧啧,我要是有脑内度娘,这是妥妥的成一代武侠宗师的机会啊,可惜,我只是对几部经典比较熟悉,还是看多了电视剧的缘故,小说原文真心不记得了。不过,我的文笔也不差,就是把电视剧复述一遍,也能写出几本不差的小说吧。”
上了网,了解了世界的信息,张谭越来越有底气了。
回档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熟悉的人和作品都消失了。
“不过消失了也好,你们的风。骚,我会继承下来的,安息吧。”虽然觉得这样有点对不起他们的意思,但张谭的内心里,依然是有着无垠的窃喜。
“那么,我就构思一下,处。女作写什么小说吧。”
说起来,那些不够经典的,张谭根本记不住,记住的,也就是那些个比较经典的,并且改编成电视剧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这几部是每年暑假的轮回,不想看都没办法。
古龙的《陆小凤》、《绝代双骄》、《小李飞刀》、《楚留香》、《流星·蝴蝶·剑》,虽然电视剧的播放次数并不多,但是原著很耐读,张谭没少翻阅。
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寻秦记》、《覆雨翻云》,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温瑞安的《四大名捕》,都是一时瑜亮。
还有一些像是《侠客行》、《碧血剑》、《圆月弯刀》、《武林外史》、《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云海玉弓缘》、《书剑恩仇录》、《铁血大旗传》、《飞狐外传》、《萍踪侠影录》、《边城浪子》、《连城诀》、《三少爷的剑》等等,张谭早已经忘记了很多细节,只记得大概的故事梗概了。
“抽空先把这些小说的大纲给回忆着写下来,等有时间,再慢慢去填补内容。”
“而且,除了金古黄梁温,还有一些新派武侠,也可以慢慢写出来……凤歌的《昆仑》,萧鼎的《诛仙》,孙晓的《英雄志》,小椴的《杯雪》……”
这样想着,张谭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写武侠小说,投稿,赚第一桶金,学习谱曲,写歌,能唱则唱,不能唱就走幕后,接着策划综艺娱乐,累积原始资本,最后学习拍电视剧、拍电影,如果有机缘,开个公司,把什么歪y语音、微信、微搏弄出来,最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嗯,大概我所有的野心,就是这么着了。”
靠在椅背上,张谭感觉心情越来越好了。
网吧里人数爆满,都在玩着红色警戒、反恐精英、仙剑奇侠传等等单机游戏,也有人单纯聊qq聊得起劲。
张谭还瞥见隔壁的网友,正在开着小窗口,看动作爱情类小视频。
2001年的网络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了。
“貌似我还没有申请qq啊!”
这个时期的qq刚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已经突破了200万人同时在线大关,而且idg和香巷盈科数码,已经各自投资了110万美元,用于qq的发展。可以预见的将来,qq一统中国即时通信市场不远了。
此时的qq还是那种简单的下拉式菜单,没有qq群、没有qq视频、没有qq空间,也没有qq游戏,就是捆绑了一个tt浏览器,然后多了一个能够查看对方ip(网络地址)的功能。
然后,名字还不叫qq,叫qicq,中文名“腾讯网络寻呼”。
不过也快要改了,因为qicq是模仿了国外的icq,现在已经被icq母公司状告侵权了。不出意外的话,没告赢,然后明年,qicq也赶紧改名qq避嫌。
为了更多的抢占市场,qq的注册很方便,开个网页就能注册n多个。
而且现在的qq还没有盈利方向,号码也是早期六位、七位随便发,不像以后,八位都是稀罕号码,六位、七位要钱买。
趁着不要钱,张谭就试着多申请了几次,前面六次都是八位数的号码。
终于,第七次,出现了张谭期待的六位数号码,号码里面没有张谭讨厌的4这个数字,有三个张谭喜欢的8这个数字,且号码是1开头的,原始就是一个月亮的等级。
这种带等级的六位数号码,都是别人使用过的号码,期间三个月还是几个月没有再次登录,被系统给强制收回了,继续流通。
也就是现在的qq还没正规化,功能稀少,用户黏度不高,许多早期申请过的人,玩腻了就丢掉了。或者是因为互联网刚刚诞生,有些人密码意识还不强,忘了密码,将qq号弄丢了。
才会被张谭捡漏成功。
“好,就你了!”
张谭欣喜的将这个新的qq号记了下来,准备日后好好培养。这个1字开头的六位数qq号,肯定是2000年注册的元老级qq号。在他的印象中,好像qq最早推出的是五位数号码。
1998年11月11号,腾讯公司成立,1999年,腾讯公司模仿icq开发出即时通信软件qicq(99a版本)。第一个qq号就是五位数的10000,这个号码应该是腾讯公司的原始号码,这一年qq只发展出了8万会员,也就是说,五位数还没申请完。
2000年,qq破了十万大关,开始发放六位数号码。也是这一年,qq又破了一百万注册用户,接着再破一千万注册用户。于是乎,六位数号码绝迹,七位数也几乎绝迹,八位数号码开始成为主流。
等到明年,2002年,qq注册用户会破一亿,九位数号码就该出来了。
……
六位号码,可以称之为靓号了。
靓号到手,张谭心情十分愉悦,当即就搜索了在线用户,准备找个女网友聊聊天。这时候的网民还很淳朴,注册上写着女,一般就是真的女性,不像以后,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不过,准备加好友的时候,张谭才想起来,qq目前还没视频,只有语音。qq视频和qq群,都要等到明年qicq-2000更名qq,发布新版本,才会发布这些功能。
“没有视频,聊个屁的天。”
于是乎,张谭果断的将qq搁置,开始继续搜索信息。
除了吃了顿午饭,一整天,张谭都呆在网吧里,搜素自己需要的信息。一直到下午四点钟,他才意犹未尽的结账下机。
走出了新。浪网吧的大门,伸个懒腰,再看看手中新买的笔记本。
上面以及密密麻麻的记载了无数的资料,都是一些与张谭重生前不同的资料,哪位明星消失了,哪部电影还没拍过,哪首歌曲不存在……国家领导都是谁,城市名称变了没……不仅是国内的,还有世界的。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的变化,还真不小,留给张谭发达的宝藏,同样不会少。
最后,张谭又把目光定格在了其中一页纸上。
上面记载着《热风》、《今古传奇》杂志的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
“原本想要找《武侠故事》和《今古传奇·武侠版》的,谁知道这两本杂志根本就还没创刊,郁闷了。”
第006章 多加两个鸡蛋
武侠小说,在香巷那边,盛极一时。
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全都被捧为宗师,还有什么张非凡、李铁臂等上辈子没听说过,现在却久负盛名的港派武侠作家。他们的作品,改编成了很多电视剧,而盗版书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只是令人无语的是,大陆这边还是有些贫瘠,读者热情很高涨,盗版的香巷武侠小说本本抢手,几乎印一次卖空一次。但是,武侠作者和武侠杂志,却几乎没有。
而且张谭对比了一下自己高中时代的记忆,似乎他高中时在小书摊上淘的二手《武侠故事》、《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奇幻版》,都是高二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这几本杂志,都要等到明年,才会创刊。
“我可等不及。”
于是张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给《今古传奇·武侠版》的母刊《今古传奇》,《武侠故事》的母刊《热风》投稿试试。
他猜想既然明年《今古传奇》会创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热风》会改版为《武侠故事》,那么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这两本杂志都刊载通俗小说,武侠也属于通俗小说,说不定对方编辑部,已经开始求稿武侠小说了呢。
“若是杂志投不成,我干脆去投报纸吧,当年金庸就是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我为何不能效仿呢。”
夕阳坠落在天边,中午的燥热已经消退,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张谭的信心却如同初升的太阳,火热火热。
重生之前,俗不可耐,重活一次,定要活出文艺范。
“大艺术家——张谭,想想挺激动么。”
张谭笑着想到。
……
9月1日,9月2日,都是双墩中学报名的时间。
回到学校,张谭望着在校园里穿行的学生,想要辨识出曾经认识的人,只不过这很困难,他的上一个高中时代记忆,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时间,不熟悉的人早忘得一干二净,熟悉的人,也经历了沧桑的改变,记忆一次一次更新。
现在的这些粉嫩小孩子,真心有点难以辨认,顶多是有些模糊的印象。
“而且,我记忆中未曾磨灭的那几个人,应该都还没来报名吧。”张谭想着这些事,回到了宿舍,宿舍门是开着的。
里面的一张床铺上,正坐着一位虎头虎脑,但是身材很单薄的学生。
一瞬间,张谭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对这个学生的记忆。
王飞虎。
长沣县土山乡哑巴店村人,张谭高一的同班同宿舍同学,是个个性比较**的家伙。高二文理科分班后,去了理科班。此后张谭跟他就联系渐少了,毕业后更是各奔东西,未曾联系过,他也没来参加过同学会。
只是互相加过qq,偶尔张谭会浏览到他的动态。
知道他在黑泷江省与俄罗斯交界的乌苏里江上游的兴凯湖,国防哨所里当兵。他有一张照片,张谭印象比较深,王飞虎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扛着枪,踩在兴凯湖冰层上,背后就是写着“兴凯湖”三个大字的石碑。
“你好,我们一个宿舍啊,我叫张谭,张辽的张,谭嗣同的谭,你呢?”张谭笑着问。
“我叫王飞虎。”王飞虎看上去有些拘谨,双手支撑在床沿,不是很习惯这里的环境。
宿舍的确太破旧了一些。
张谭扫了一眼宿舍,除了多了王飞虎之外,还有两个床铺已经放上了被褥:“这两个人,你认识了吗?”
“不认识,我来的时候,他们就不在了。”
“哦,你几点来的?”
“刚到没一会。”
“老家哪的?”张谭明知故问。
“哑巴店你知道吗?”
“知道,土山乡对吧,我家岗集镇的,跟你们家土山乡挨着的。不过土山来双墩,距离不近啊。”张谭熟络的带动话题,他毕竟是三十多岁的大叔,再怎么装嫩,也远比王飞虎这样的青涩少年要成熟,尤其是交际方面。
王飞虎不好意思的说:“上长沣的学校,一样很远,而且没考上长沣一中,去长沣也没意思。”
“我也是这么想得。”张谭附和。
合淝市是安微省的省会,下辖三县四郊,长沣县是最北边的县。地形上呈一个南北走势的长条形状,有两条公路合淮路(206国道)、合水路(县道)贯穿南北,并列在县里左右两边。乡镇的分布,基本上也是沿着两条公路,左右对称。
双墩镇在长条形最南边的右边,岗集镇在最南边的左边,两个镇紧挨着,都与合淝郊区毗邻。土山乡紧挨着岗集镇,但是距离双墩镇就要远了一些,尤其是在当下还没有修建村村通的情况下,得从合淝市绕路。
按照常理,合淮路沿线乡镇,跟合水路沿线乡镇,很少有交际。合淮路沿线乡镇的学生,跑去合水路沿线的双墩中学念书的,很少,成绩差的基本上都留在本地念书,成绩好的则选择去了水家湖镇。
水家湖镇是长沣县的城关镇,位于长条形最北边的左边,一中、二中都在这里,与岗集镇中间隔着罗塘乡、庄墓镇、义井乡、杨庙镇、吴山镇、土山乡,很远。
换句话说,长沣一中在县北偏西,双墩中学在县南偏东,一北一南,起码距离七八十公里。
因此,选择来双墩中学念书的王飞虎和张谭,都有些突兀。
有了这么一条相似的经历,王飞虎渐渐的拘束少了。
聊了没一会,天就要黑下来。
“去吃饭吗?”张谭问。
“好。”
……
双墩中学的食堂,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刷卡机制,都是买饭票,当然,直接给钱也不是不可以。饭票分为两块、一块、五毛、一毛四种,是那种比火柴皮稍小的长方形塑料皮。
绿色的是两块的,红色的是一块的,一块钱能打到一份荤菜;黄色的是五毛,五毛可以打到一份素菜;蓝色的是一毛的,可用来打米饭或者打开水。
这个年代,三毛钱米饭就能让人吃到饱了。
张谭换了十块钱的饭票,似乎是因为刚刚开学,食堂并没有烧菜,只有炒饭和面条、粉丝卖。
一般的油炒饭是一块五一份,要加个鸡蛋,或者加个火腿肠,都是多收五毛钱。
很便宜。
当然,张谭的生活费,一个月家里也就给两百块钱而已,换算下来,一天七块钱都不到。早晨吃两块钱,中午吃三块钱,晚上再吃两块钱,基本就花完了。就目前看来,张谭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