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魂-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所走的道路是德国前人从未走过的最困难的道路,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比任何德国人作出的成就都大。
    且靠的还是武力!“我是靠德国人民的爱前进的。
    在德国,无论何时,我都可不带卫兵,自由自在地行动。
    这是因为,德国人民爱我、信任我。”
    阿道夫。希特勒指责奥地利在德国过境加强工事,极其荒谬地在破坏通向帝国的桥梁和道路。
    “你不会真的相信能挡住我,或将我的进军推迟半个小时吧,是不是?也许,某一天一早醒来,你就会发现我们已进了维也纳——像一阵春天的风暴,会给你一些颜色瞧瞧的!我很想不让奥地利遭此命运,因为这种行动意味着流血。”
    许士尼格回答说,奥地利并不孤立于世,入侵奥地利也许会意味着战争。
    希特勒嘲笑了他。
    谁也不会为奥地利动一个指头——意大利不会,英国不会,法国也不会。
    “考虑一下吧,许士尼格先生”,说着,他的声音放小了:“好好考虑一下,我只能等待至今天下午。
    假若我这样说了,你就得这样听,我是说一不二的。
    我不相信恫吓,本人的历史证明了这点。”
    在许士尼格看来,这些让步等于是结束奥地利的独立。
    他压住怒火,像一位公平而冷静的律师,对所列各点一一进行抗争。
    他好容易才从里宾特洛甫那里争得几个小小的让步,不料,外边又传话进来,说元首在楼上等着见他。
    希特勒在书房内激动地来回踱步。
    “许士尼格先生!”希特勒继续不用那个尊称“冯”:“我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
    说完,他便把另一份协议草案往许士尼格跟前一推,“无可讨论,一星半点儿也不能更动。
    你就照这样子签,否则,我们的会见便徒劳无功。
    你若不签,那我晚上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许士尼格拒绝签字。
    他说,即使签了,这也是废纸一张。
    因为,按宪法规定,只有总统米克拉斯才有权委任内阁成员和宣布大赦。
    他也无法确保文件中规定的时间限制得到遵守。
    “这你得保证做到!”“我恐怕保证不了,帝国总理先生。”
    许士尼格挖空心思的法庭式回答,令希特勒怒不可遏。
    在经过两次交锋两次受震惊后,希特勒做了一些小小的让步,许士尼格同意签订合约了。
    而在贝格霍夫,希特勒又在进行另一个恫吓。
    他向将军们发出指示,在尔后几天内,在德奥边境进行模拟入侵演习。
    进攻的威胁有希望诱使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批准这一协议。
    和德国签署的这份协议,要使协议获得同事们和奥地利米克拉斯总统的批准,许士尼格得整整花上三天时间。
    这位总理回到维也纳时已是星期天了,而星期二下午即十五日协议就要过期。
    他立即与米克拉斯磋商。
    总统同意特赦在押之纳粹。
    在贝希特斯加登进行秘密会晤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奥地利之非官方议会——大大小小的咖啡馆。
    全国出现了不安的情绪。
    内阁成员之间出现了唇枪舌剑,一部分成员说,许士尼格应将希特勒在贝格霍夫玩弄的野蛮战术公诸于世;另一部分人则称赞总理之小心谨慎。
    在希特勒的最后通牒到期前24小时,由于众说依旧纷云,便在总统办公室内召开紧急会议。
    出席此次会议者,除两名主角外,还有维也纳市长,国家银行总裁和一位前总理。
    在将时局重温一遍后,许士尼格提出了三条解决办法:重新挑选一位总理,这便可不承担在贝格霍夫许下的义务;在新总理领导下执行协议;或者在许士尼格领导下执行协议。
    由于从边境不断传来德军入侵的报告,室内充满了绝望的气氛,此后的争论不仅激烈,且变得牛头不对马嘴。
    连最不可行的建议,包括将希特勒的故乡布劳瑙割让给德国也提了出来。
    许士尼格确信,若拒绝接受希特勒要求中的任何一点,希特勒就会入侵奥地利。
    米克拉斯终于在压力面前屈服,勉强同意了总理的第三个建议:让许士尼格留任,接受贝希特斯加登条约。
    元首在贝格霍夫打的哑谜,以及他在边境上搞的模拟入侵,把奥地利人吓降了。
    当晚,新内阁宣誓就职。
    次日,2月15日,事情的部分真相秘密地传至奥地利驻外各代表机构。
    通知是用明码电报发出去的,电报称,由于德国将要求一再加码,希特勒又口头施加压力,德奥双方在贝希特斯加登曾有过“尖锐的分歧”,只是在经过许多小时的谈判后,才找到协议的基础。
    奥地利政府生怕上述措辞过于强烈,随即补发电报,令收电人“将上封电报中提到的有关贝希特斯加登会谈困难一事,只作个人参考”。
    在维也纳,公众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许士尼格将贝希特斯加登会谈的真相公诸于世。
    但是,由于他已立下诺言,保证在星期天希特勒在国会发表讲话前保持沉默。
    他恪守了诺言,保持了荣誉。
    德国公使馆打电话给柏林称,由于这份协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后果,维也纳产生了相当大的骚动”,全城“像蚁穴一样”,“不少犹太人准备移民”。
    秘密警察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2月2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了人们期望已久的讲话,该讲话也在奥地利全国转播。
    在宣称他与许士尼格已为“欧洲的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后,希特勒指责奥地利虐待其境内的“德国少数民族”。
    他说:“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世界强国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同胞,只是因为他们同情整个日耳曼民族及其意识形态并保持与他们的团结,便在自己身旁不断受苦受难。”
    在维也纳,当地的纳粹分子,对希特勒之公开露面表示高兴。
    希特勒演讲结束后不久,他们便齐声反复高喊:“欢呼胜利!欢呼胜利!希特勒万岁!万岁希特勒!”在罗马,人们虽然以某种同情和谅解的心情去看待这次演讲,但是,暗中也表示关切,因为它并未确保奥地利的独立。
    德国驻罗马的临时代办报告说,希特勒违反了1936年签订的条约,事情又未与意大利商量,意大利人对此很不高兴;如果柏林“继续用这种方法蛮干下去”,这可能意味着“轴心”的结束。
    四天后,许士尼格对希特勒作了回答。
    这个回答是在联邦议会的开幕词中作出的,并向两国作了广播。
    议会的舞台是按奥地利的色彩红—白—红,用许多萝卜装饰起来的。
    在讲台的附近放着一尊已故陶尔斐斯的半身像。
    总理虽然抬头挺胸走向讲台,但他的压抑的神情却是一位耶稣会学者的神情。
    由于事先早有话传了出去,说他的演讲将充满火药味,所以,他一出现人们便高喊“许士尼格!许士尼格!”“会议唯一的议程是。”
    他用疲倦的语调说:“奥地利。”
    这又博得满堂喝彩。
    许士尼格深受感动,谈到了从女皇玛丽亚。特莱萨至陶尔斐斯等为奥地利的独立而战斗的人们。
    他的演讲催人泪下,从未如此有力过,也从未如此热切过。
    在贝格霍夫受希特勒欺负的知识分子的那种温良恭谦让的自我克制,早已不翼而飞了。
    当他终于提到贝希特斯加登协议时,他的语调刚毅了:“我们作出了让步,且又到了尽头,到了我们必须停下来说,‘只能如此,不能再过份了’的地步。”
    接着,他宣布:“奥地利的口号既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爱国主义!”民族要自由,为此,奥地利人将不能不战斗到底。
    他以此战斗口号结束了演讲:“红白红!至死不屈!奥地利!”内阁全体成员刷地站了起来,拼命朝他鼓掌。
    他们的欢呼声连外边的人都听到了。
    有人带头唱起了《上帝保佑》一歌;独唱变成了合唱,成了怒吼。
    他们还高唱许士尼格家乡获洛尔的起义之歌《安德里阿斯。霍弗》。
    街道上的热情延伸至全国,产生了某种希望。
    甚至连巴黎也受到感染。
    次日,法国下院进行外交政策辩论时,法国外长宣布,奥地利的独立“是欧洲平衡不可分割的因素”;一个议员竟预言“法国的命运将由多瑙河的两岸来决定”。
    在奥地利全境,当地的纳粹分子开始示威游行。
    动乱的中心是格拉茨,在那里在许士尼格演讲过程中,市政厅楼顶升起了卍字旗。
    他们藐视政府关于不准举行政治集会的禁令,宣布了周末举行有全国6.5万名党员参加的集会。
    许士尼格立刻作出反应,向格拉茨派出了军队,轰炸机和装甲车。
    纳粹分子只好龟缩一旁,取消了集会,但这也安慰不了许士尼格什么。
    这次骚乱本应由赛斯—英夸特的警察部队而不应由陆军去平息的。
    希特勒对奥地利的威胁恫吓,也激怒了法国人。
    法国向伦敦建议,由两国共同向德国发出照会,提出抗议。
    这个提议是于不吉的时刻抵达伦敦的。
    那时,安东尼。艾登刚刚辞职,外交部暂时无人领导。
    奥地利事件尚未激起英国公众的热情,而首相仍在致力于执行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再者,不断贬低奥地利事件的意义的伦敦《泰晤士报》又在为张伯伦加油打气,“从根本上说”,它发表社论称,“两个德语国家之间所能得到的最自然的东西,莫过于互相谅解”。
    戈培尔说,“奥地利是绝不反对日耳曼人的。”
    再没有比他这句话更令人信服的了。
    3月初,大不列颠王国已铁定要执行绥靖政策——已无可挽回。
    3月3日,英国驻德大使尼维尔。汉德逊爵士拜会总理府,通知希特勒说,英国政府原则上准备与德国商谈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汉德逊竭力装作友善和绝对正确,“他那副十足的英国绅士派头”,译员施密特回忆说,“总使不能容忍‘雅士’的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发怒。”
    汉德逊整整花了10分钟才把来访的目的讲清楚:真心诚意地要改善两国的相互关系。
    他说,为了解决装备限制和轰炸限制等严肃的问题,以及和平解决捷克和奥地利等问题。
    英国准备作出某些让步。
    希特勒准备为欧洲安全和和平作出什么贡献呢?在维也纳,冲锋队和纳粹同情分子今晚高喊“欢呼胜利!欢呼胜利!”明晚高喊“希特勒万岁!”越过多瑙运河,闯进犹太人居住的里奥波德斯达特区。
    对手们则高喊“许士尼格万岁!”“红白红,至死不屈!”予以对抗。
    他们经常发生冲突,直到警察挥舞警棍前来,冲突才算告终。
    一般说来,挨打的总是爱国者,因为警察更多地忠于内务部长赛斯—英夸特,而不是总理许士尼格。
    在绝望中,许士尼格于3月7日向墨索里尼提出呼吁,警告说,为了挽救时局,他可能举行公民投票。
    墨索里尼回话作出保证。
    由于戈林曾保证不使用武力,墨索里尼声称他相信戈林的保证,敦促许士尼格勿举行公民投票。
    对一位在国外遭受入侵威胁,在国内因太宽容而受工人攻击、因限制太死而受纳粹攻击的总理来说,这封信是件令人泄气的事。
    他决定置墨索里尼的劝告于不顾!3月9日,他宣布公民投票将在蒂罗尔的因斯布鲁克城举行。
    他身穿奥地利的传统服装)信步走上市内广场讲台,深情地宣布,全国公民将在四天后前往投票站去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赞成建立一个日耳曼人的,自由、独立、友善、信奉基督、团结的奥地利?”这一宣布令元首采取了强硬手段。
    为自由和团结的奥地利而进行投票一事意味着——结局可能是这样——合并的推迟,如果不是终结的话。
    由于与奥地利合并是向东扩展的必要前提,公民投票便可能使希特勒之整个生存空间计划遭到破坏。
    他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
    3月10日上午,他对凯特尔将军说,由于奥地利问题如此“严重”,他应该作好适当的准备。
    凯特尔回忆说,总参谋部已做好一个计划,即“奥托战役”,防止奥托。冯。哈布斯堡重登奥地利王位。
    “作准备吧!”元首下令说道!V   
第六百六十九章 合并奥地利!
    1938年3月11日凌晨2时,仍以“奥托战役”为代号的、经修改的入侵计划发出去了。
    希特勒亲自控制这次战役。
    “若其它措施不成功。”
    计划里写道:“我拟武装入侵奥地利,以创立立宪条件,阻止对亲德居民进一步施暴。”
    有关部队需于12日中午前后作好准备。
    “我保持决定实际入侵的时间的权利。
    部队的行动必须给人这种印象,即我们无意发动战争,反对我们的奥地利兄弟。”
    清晨5时30分,许士尼格的床头电话响了。
    电话是警察局长打来的,报告说,萨尔茨堡的德国边境已被关闭,铁路交通全部停顿。
    他急忙赶至巴尔豪斯广场之总理府,他在那里得悉,慕尼黑地区的德国师已被动员,据悉其目地的是奥地利。
    上午10时,许士尼格的不管部长格莱赛。霍斯特瑙带着希特勒和戈林的书面指示来到巴尔豪斯广场。
    与他一起前来的是赛斯。英夸特。
    赛斯。英夸特大受震动,汇报了柏林的要求:许士尼格必须辞职,公民投票必须推迟两个星期,以待类似萨尔公民投票的“合法投票”得以建立。
    如戈林在中午前后得不到电话答复,那他就认为赛斯—英夸特受人阻止,无法打电话,而他戈林便采取“相应的行动”。
    此时已是11时30分,赛斯。英夸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以元首的名义将限期延至下午2时。
    在维也纳,一切如常,似乎并未发生任何事情。
    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撒下的传单铺天盖地,敦促公民们于星期天投“赞成”票。
    街道上,“祖国战线”的卡车队开过时,人们高喊爱国口号,挥动手绢,向它们致意。
    连素不相识的人们也用“奥地利”彼此问候。
    一时间,全国团结一致了。
    猛然间,各家电台播出的快乐的华尔兹舞曲和爱国进行曲全部停止了。
    代之而来的是宣布一道命令:凡1915年出生的未婚预备役军人立即报到入伍。
    过了不久,头戴钢盔的士兵坐着卡车,像流水似的开赴德国边境。
    随着天色慢慢黑下来,总理府内的感情压力也变得几乎无法忍受。
    柏林的压力,特别是戈林的压力,在不断增加。
    下午5时,陆军元帅在电话里向一名地下纳粹领导人,奥迪罗。格洛博茨尼克大声疾呼,说新内阁必须在7时30分前组成。
    戈林说,晚7时30分,赛斯。英夸特必须向元首打电话,说新内阁已组成。
    接着,他便口述了一份包括他妹夫在内的内阁部长名单。
    数分钟后,赛斯。英夸特亲自与戈林通话,说米克拉斯已接受许士尼格的辞呈,但坚持让一前总理接替他的职务。
    戈林咆哮着说,告诉米克拉斯立刻接受德国的要求,否则,“业已在国境全线执戈以待的德军,将向前挺进,奥地利将不复存在告诉他,我们不是在开玩笑!如我们将悉你已在7时30分前被任命为总理,进军令便会停止,德军将留驻在我方一边。”
    同时,赛斯—英夸特应让全国的国社党人走上街头。
    他最后说:“若米克拉斯不能在4小时内明瞭局势,我就让他在4分钟内明白!”在两次向维也纳发布最后通牒强行左右时局的间隙中,戈林一直在敦促希特勒入侵奥地利,而不管有什么情况发生。
    元首一直迟疑至8时15分。
    后来,当他与戈林一起散步时,一个警官见他在大腿上拍了一下。
    “现在,行动吧!”他喊了一声。
    半小时后,希特勒为“奥托战役”签署了“第二号通令”,宣布德军于次日拂晓开进奥地利,“以阻止奥地利各城市流血。”
    按戈林口述,以奥地利临时政府的名义发来的,请求德国立即派兵援奥的电报,就是使希特勒高兴高兴的东西。
    这是另一桩“先斩后奏”的例子。
    它给了希特勒将其部队戴上解放者这副面具的机会。
    他精神振奋,令其部队大张旗鼓地开进奥地利。
    缺乏的只有一件事:墨索里尼的保证。
    10时25分,菲利普。冯。赫森打来长途电话。
    “我刚从维内西亚宫回来。”
    他告诉希特勒——他的心想必激烈跳动不已,“墨索里尼总理听到消息后反应很好。
    他向您表示深切问候。”
    这就算是墨索里尼的保证了。
    其实,奥地利问题再也不令他感兴趣了。
    希特勒欣喜若狂,喊道:“请您转告墨索里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感激之词被倾泻出来了,“永远,永远,永远!不管发生什么!”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
    听着——他想签什么协议就签什么协议。
    我们的处境已不像片刻前那样可怕了。
    我是说,在军事上,万一我们要与人发生冲突。
    您可再告诉他:我最衷心地感谢他。
    我永世不忘他!”话一开始,他便无法不讲下去:“若他需要帮忙或处在危险中,我都与他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即使全世界都起来反对他,我将会,我一定会”在维也纳,新总理的第一个重大行动是请求凯普勒去教促希特勒取消其入侵令。
    然后,赛斯—英夸特便把注意力转向许士尼格。
    他感谢他的前任为奥地利作出的贡献。
    由于大街小巷满是举行庆祝活动的纳粹,星期六一大早,希特勒便与凯特尔一起飞往慕尼黑参加进占他家乡的凯旋庆典。
    出发前,他签署了一项公告,按他自己的说法,历数了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事件。
    “自今日凌晨起,德国武装力量跨过了德奥边界。
    在维也纳新的国社党政府的召唤下,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和步兵,以及飞翔在蓝天的飞机,将保证奥地利人民早日有机会用真正的公民投票的办法,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
    之后,他又加进了点儿个人成份。
    “本人,帝国元首和总理,将以一个自由德国公民的身份,幸福地漫步在我家乡的土地上。”
    早晨8时,德军已像流水似的涌进奥地利。
    某些边境据点已被当地居民拆除。
    这次入侵更像是即兴军事演习。
    例如,第二装甲师是看着《贝的克旅行指南》前进的,还在当地加油站加油。
    德军开进奥地利后,当地的妇女和孩子,兴高采烈,向他们投掷鲜花。
    纳粹的坦克挂起两国国旗,还用草木予以装饰。
    “老百姓看到,我们是以朋友的身份来的。”
    海因兹。古德里安将军说道:“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热烈欢迎。”
    几乎在每个城市和乡村,家家户户都挂起卐字旗,欢天喜地地迎接德国人。
    “人们互相握手,亲吻,眼睛里还流着喜悦的泪水”。
    阻止向维也纳快速进军的唯一障碍是,道路上堆满了抛锚的坦克和卡车。
    希特勒的颇有感触的返乡之行,其第一阶段结束于林嗣。
    其时,天色已晚。
    在集市广场上,等候在那里的约10万名市民,欢喜若狂地把希特勒的车队团团围住,令他的随行人员和副官们惊愕得目瞪口呆。
    当元首和新总理出现在市政厅的阳台上时,群众简直疯狂已极。
    “整个气氛有如触电一般,热烈兴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希特勒泪如泉涌。
    站在他身旁的古德里安坚信,“他决不是在演戏。”
    在得悉将奥地利变成德国一个省的法律业已通过时,他感动得不禁哭了。
    “不错。”
    他好容易才开了口:“一个出色的政治行动避免了流血。”
    这样,奥地利的独立就此告终。
    3月13日,星期天,即许士尼格希望通过公民投票巩固奥地利独立的日子,也就此告终。
    当日上午,希特勒出发前往维也纳。
    由于沿途人群甚众,加上满路是抛锚的卡车和坦克,他平均一小时只行20英里,车队抵达首都市郊时已是下午5时。
    每座建筑物,包括教堂在内,都悬挂奥地利和德国国旗。
    希特勒进城时坐的是敞篷车,他笔直地站立着,一手前伸。
    列队站在街道两旁的群众,一看到希特勒,便高声欢呼,直喊到声嘶力竭。
    欢呼是疯狂的,又是自发的。
    他的车在“帝王饭店”前停了下来。
    希特勒进饭店后,只觉得自己的另一个梦想也实现了。
    年轻时,他是多么想进去呀。
    现在,饭店用红色条幅装饰,还有他的记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