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王氏赶紧说道:“什么死不死的,这话不许再说了!”
那边小厨房动作也快,谁让薛王氏是二太太的亲戚呢!因此,很快就送来了三菜一汤,这会儿还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因此,多半是荤菜,还有一大碗碧玉粳米饭。薛蟠足足扫荡了两个盘子,又将那碗汤也喝了个底朝天,还吃掉两碗饭,这才停了筷子。
这会儿,薛宝钗有些忧虑地说道:“妈,我看,史侯爷他们家大概是不愿意与咱们多亲近的!”
“怎么说?”薛王氏很显然智商比她女儿差不多,赶紧问道。
薛宝钗将那个秦夫人赏的首饰盒子拿了出来,露出了里面一整套水头十足,看着也有了些年代,色泽很是温润的翡翠首饰来。
薛王氏不由惊叹道:“这可是少有的老坑玻璃种,还是一整套,应该是一块翡翠上取下来的,在市面上,有价也难买呢!看起来,史家太太对宝钗你很看中呢!”
“妈,话不是这么说的!”薛宝钗摇了摇头,“在史家,妈你也看到了,史家如今只怕家底已经薄了很多,这一套翡翠首饰,就算是拆开来,没个几千两也是买不来的,何况是一整套,那就是万金难求!偏偏这等压箱底的好东西,史家太太赏给了我,还不是见妈你给的见面礼太重,让史家太太生出了提防之心吗?”
薛王氏一愣:“怎么会这样?”
薛宝钗抿了抿唇:“咱们家以前跟史家也没太多交情,若是有什么事,连姨妈家和舅舅家也解决不了的,史家也解决不了,既然史家不乐意跟咱们家交往,那就算了吧!”
薛王氏叹了口气:“可是你舅舅也说了,如今史家一门双侯,正是势大的时候呢!忠靖侯爷更是内阁相爷,若是能搭上史家……”她再一次叹了口气,不说了。
“除了忠靖侯爷,不还有保龄侯爷吗?”薛蟠听了半天,插口道。
薛王氏眼睛一亮:“蟠儿说得是,今儿保龄侯夫人去拜佛了,咱们打听一下,回头递个帖子,上门拜访!”
第 43 章
薛家在所谓的四大家族中,除了最有钱;但是其实是没落最早的;薛家当年就是金陵有名的商人;太祖起兵之后,薛家先是以低于市面的价格给太祖提供了粮草;等到太祖有了成龙之势之后,薛家先祖狠了狠心;将大半家财奉上;最终;开国定鼎之后,薛家先祖被授予紫薇舍人之位;同时;借助薛家的商路,太祖开始了通政司情报网的建设。因为通政司情报网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薛家的商业网络,因此,薛家最开始才能以一个微末小官的身份,名列四大家族之中,并且开始与官宦之家联姻。
只是,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乐意这等重要的情报部门掌握在同一个家族手里的,因此,自紫薇舍人之后,薛家的家主多半不怎么长寿,与此同时,薛家在通政司的权力也慢慢被架空,到了薛俭这一代,也就是第四代的时候,薛俭能够掌控的,也就是不到江浙两省的通政司了,后来还因为他结交皇子,对圣上,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敷衍其词,太上皇那会儿被几个儿子气得快要发疯,先是夺了薛俭在通政司的差事,这还不算,又担心薛俭还留了后手,直接对他下了毒,因此,薛俭在短时间内病逝,因为知道儿子不成器,担心上面还要忌讳自己的儿女,便没有向薛蟠提起通政司的事情,免得他惹来大祸。薛家至此,除了钱财,还有一个皇商的名头之外,几乎是失去了一切。
问题是,薛王氏和那一双儿女不明白薛家跟通政司的关系,史家却是知道的,史鼐听说门房接到了薛家的帖子之后,脑袋就涨的疼,他如今依旧是掌着部分兵权的将领,而且还是京畿一带的兵权,自己循规蹈矩尚且担心有人背后中伤,何况搭上一个曾经做过皇家眼线的薛家,那简直是不要命了!当今可不像什么宽仁大方的人,而且,一般的臣子家里,哪家没有圣上的眼线,只是有的隐蔽,有的即便露出了蛛丝马迹,大家都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让圣上放心就是了。
因此,史鼐琢磨了一下,对方夫人说道:“就当做是普通的远房亲戚招待便是了!”
方夫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二嫂那边也递了信,说是薛家礼物太厚,不好打发啊!”她私底下听忠靖侯府的下人说了,秦夫人连压箱底的头面首饰都拿出去了,想到这里,方夫人牙都疼了。
好在薛家这次上门接受了教训,当然,也有史湘雪是不怎么得宠的庶女的缘故,因此,自然礼物薄了许多,不过是送了一对还算精致的钗环罢了。方夫人自然长松了一口气,褪下自己腕上的一个缀着南珠的绞丝金手镯给了薛宝钗。
薛家想要拉近关系,便提起了住在贾家的史湘云,史湘云如今在贾家过得乐不思蜀,史家如今也放手不管,反正月例银子按时送到,史湘云又用不着做针线,也没有嬷嬷在边上念叨着学规矩,每日里面跟着贾家的姑娘一起去上学顽笑,迎春尚要被奶嬷嬷拿捏,整日里忍气吞声,探春也夹在生母亲弟还有嫡母之间,费心周旋,惜春毕竟是宁国府的姑娘,如今也就是寄养在荣国府,父兄对她几乎是不闻不问,因此,年纪轻轻就极为沉静,算起来,居然是史湘云日子过得最无忧无虑了,每日里,只需要跟贾宝玉打情骂俏就好了。
如此一来,史湘云自然不会再说什么史家如何苛刻的话,除了心思敏感的有心人,谁也不会想到,史家已经很有让史湘云自生自灭的意思了,薛宝钗在贾家刻意跟史湘云拉上了关系,结果却没想到,方夫人对史湘云很不感冒,因此,薛王氏才一说起史湘云如何如何,方夫人虽说脸色不变,心里却很不舒服,甚至怀疑薛王氏是要讽刺自己教养不利了,因此,言语间更是淡淡的。
薛王氏和薛宝钗都不是听不懂人话的,见方夫人态度异常敷衍,这会儿薛家还没有有求于史家的意思,只是想要搭上点关系罢了,见史家毫无此意,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这让薛王氏还有自尊心极强的薛宝钗都很是难堪,只是碍于史家势大,无法发作罢了,因此,只得依旧撑着一副笑脸,借口家中有事,起身告辞了。
薛家上京以来,在史家两房上都碰了钉子,不免有些愤愤。在他们看来,便是贾家国公门第,对他们也是客客气气的,凭什么史家这么瞧不起人呢,贾家老太太还是史家当家人的长辈呢!
不论薛家人如何想,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勉强算是亲戚的人家都走过了,薛蟠再不愿意上学,还是进了贾家家学。薛宝钗依旧跟贾家内院的几个姑娘在一起,一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哄得史湘云死心塌地,在贾家积攒起了宽厚大方的名声。当然,这会儿薛宝钗还没有绝了入宫的心思,因此,对贾宝玉也显得有些疏远,只是摆出一副温柔大姐姐的架势,贾家自然也没有什么金玉良缘的传闻。
一个要参加小选进宫做宫女的人物,也没有让人关注的必要,后宫里名门淑女尚且未必能够得宠,甚至难以善终,历来虽说偶尔有宫女被临幸的,但是,最高的那个也不过是个才人的位份,连个封号也没有,最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宫中。其余的,最多的是直接就被灌了避子汤,继续做宫女,被宫里的妃嫔下放到偏僻之处,再也见不到圣颜。也就是薛家,天真地以为自家的女儿才貌双全,定能得宠,将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史太君也打听到,孙女贾元春在宫里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得宠,她位份低,也没有太多鲜明的特色,因此,一个月都未必轮得到她喝一次汤的,因此,史太君琢磨着让薛宝钗入宫,看看能不能帮贾元春争宠。只是薛宝钗不是甘于人下之人,在贾家才多久啊,自己的亲孙女都被她当成踏脚石了,什么都要拿尖要强,满府里都传着宝姑娘如何温柔大方,才华横溢,孝顺懂礼,总而言之,一连串的溢美之词不要钱一样堆砌在薛宝钗身上,史太君虽说对外面的事情懂得不多,但是内宅的手段,却是少有人及,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大把年纪了,两个连孙子都有了的儿媳妇还得在她面前伏低做小,不敢多出一口气。史太君担心的是,要是薛宝钗进了宫,借着贾元春的势得了宠,却跟元春相争,那贾家简直就是引狼入室了。因此,史太君至今仍然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帮忙。好在小选是在秋天,史太君还有的是时间。
史太君同样听说了娘家对薛家的态度,却不以为意,她自己对薛家好感也有限,史太君骨子里面是瞧不起薛家的,史太君并不知道薛家几代主持通政司的事情,在她眼里,薛家就是一帮商人,哪怕史太君在外人眼里,说自家不过是二等人家,但是,她依旧对国公门第自傲不已。如此门第,却有一帮身为商家的亲戚,自己的儿媳妇还在那里拼命强调什么自家亲戚云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薛家就是王家的亲戚,只是跟贾家二房有些干系罢了。
再者说,虽说王夫人着意隐瞒,但是史太君是积年的老狐狸了,哪里不知道,薛家来长安,参加小选是小,避祸才是主要的。不过史太君对打死人什么的没什么偏见,顶多腹诽一下,大家的公子,就算是想要干什么,回头叫下人去就是了,何必还要自己动手,还叫人抓住了把柄。虽说史太君年纪大了,看起来心慈手软,但是她这辈子,手上人命也未必少到哪儿去了。只是在她看来,这等小事,薛家都摆不平,还得求助贾家王家,可见薛家是没多大气候的。
史家当年在金陵的时候,跟薛家就没多少往来,自然如今也没什么好说的,因此,哪怕王夫人跑到她这边来抱怨,史太君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史家毕竟是将相之家,放□段结交商家,名声上未免有些不好听!”说得王夫人一个倒噎,忍气吞声地下去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兄长虽说这些年也很出息,但是比起史家兄弟两个,还是差了一点的,这也让史太君在家威信高涨,女人,除了夫家不还是拼娘家吗?
史鼎和史鼐都没有提醒史太君,让贾家远离薛家的意思,毕竟,人家都住进来了,你把人给赶出去,又说不出什么能放到明面上的理由来,这也太说不过去了,何况,贾家如今内院当家的两个女人,一个王夫人,一个王熙凤,也都是王家人呢!在史鼎看来,贾家如今空有名头,并无实权,就算薛家还有情报网又有什么用,难不成帮着贾赦寻访美人,还是给贾政找合适的清客?
因此,史家也不解释,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而皇宫里,坐在御案后面的中年男人看着一份密报,轻哼了一声:“史家还算清明!确定薛家如今没有别的隐秘势力了?”
跪在下面的一个面目极为普通的男人低头道:“属下等人一直监视薛家,但是却没有发现薛家有什么异动!”
“继续盯着点!”这个中年人正是当今,薛家之前左右逢源,对当年的太子还有比较靠前的几位皇子都颇有孝敬,如今薛家家底还在,难免又被哪个不安份的兄弟给拉拢了去,不管如何,干什么大事,不需要钱啊!
“属下遵命!”
第44章
转眼间;就到了史湘雯的婚期了。史家跟郑家早早就看好了黄道吉日,婚前一天的时候;史家就开始将史湘雯的嫁妆往郑家送;史湘雯是嫡长女;妆奁自然极为丰厚。嫁妆单子就老长一串。打头的就是用瓦片土胚所指代的房产田产还有铺子。房产是终南山上的一个庄子,田产分了两处,长安附近的良田就有两顷,但是;在别处的田庄,共有十八顷。铺子里面包括了一个布庄和一个粮油店,看似不起眼;但是一般都是稳赚不赔的。
陪嫁的家具光是床榻就有好几种;一水的紫檀木;从跟个小房间一样大小的拔步床,到小一些的美人榻,这些事先都已经送到新房那边去了。这会儿抬出去的还有一些别的家具,这些小件的箱笼台柜多半是黄花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摆件,从瓷器到玉器,还有珊瑚宝石的,沉香木的,金银器就更不用谈了,虽说出嫁陪嫁座钟什么的不吉利,但是,因为精致小巧,价钱比座钟还要贵的金怀表就陪嫁了一对。
史鸿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个年代的人家嫁女的排场,这会儿看起来一阵咂舌,之前那些东西也就不必说了,光是日用品就一大堆,各种花色的被面,衣料鞋袜,四季的里外衣裳,按着料子还有款式,每样都有十二套,各色的衣料同样按照花色,每样都有二十匹,还有如汗巾、荷包、香包、扇套之类的小件,也装了一抬。
日用品其实没什么,这些真算起来,是最不值钱的,最值钱的,其实就是各种首饰、药材香料还有古玩字画。另外,还有压箱底的金银,这个是不会放在嫁妆单子上的。
另外,除了陪嫁的四个丫鬟之外,秦夫人还专门从家生子中选了四家人给史湘雯做陪嫁,当然,陪嫁丫鬟的家人不在其中,这也是为了防止这些丫鬟心大了,做出背叛的事情。虽说律法上有着平民不许纳妾,就算是官员,纳妾也有规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房丫头可算不上什么妾,只有被抬成了姨娘,那才能在官府的档案上记档。妾有良妾、贱妾之分,奴婢出身的就是贱妾,若是良家子出身的,才是良妾,良妾的子女自然要比贱妾强上一点,当家主母行事的时候也需要顾忌一二,贱妾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扣下了陪嫁丫鬟的家人,就算到了郑家被放了身契,有做奴婢的父母兄弟,自然还是贱妾。
虽说之前已经给史湘雯做过婚前教育,但是秦夫人依旧不放心,先是再次对陪嫁的下人恩威并施了一番,又继续跟史湘雯说起嫁了人之后,如何与婆家的人相处,郑荣最好的就是父母不在了,史湘雯也没必要伺候公婆,做低伏小,只需要跟丈夫处好关系就是了,总之就是一句话,在丈夫面前要柔顺,示弱,要让他知道自己的难处,不要让他觉得什么事都是你应当的。然后又拿了一本避火图出来,史湘雯满脸通红,不过还是仔细听着。自己的母亲如今年纪不小了,哪怕保养得再好,毕竟不是青春年华了,容色已衰,可是,至今家中并无庶子庶女,通房姨娘安分地待在后院里,也不出来给人添堵,父亲对母亲极为爱重,母亲的手腕,自然不能不说是极高的。
那边,看着史家的嫁妆一抬接一抬地被抬出大门,绕着长安城一圈后,送入郑家准备好的新房,人们围在路边上一边看热闹,一边啧啧称奇,有心人开始计算,史家这副嫁妆的价值所在,最后得出了一个叫人羡慕嫉妒恨的数字。
郑家新房那边,拿着嫁妆单子念的人喊得嗓子都快要破了,足足八十抬的嫁妆才都被送进了门,这还是史家加大了箱笼的容量,压缩过后的数量,虽说是侯府,但是也不能逾礼了,公主嫁女没什么好说的,那不能比,但是人家亲王嫁女不过一百零八抬,侯府差了好几级呢,可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被人参一句逾制。
郑家的人同样有些咂舌地看着满院子的嫁妆,郑家跟史家有些差不多,人丁都颇为兴旺,人一多,几代下来,再多的家产也要被分薄了,这会儿见到史家送来的嫁妆,不光几个媳妇心里有些酸溜溜起来,郑荣的几个堂兄弟也有些眼红,心里暗自嘀咕着,郑荣这媳妇算是娶着了,不光出身好,还有这个丰厚的嫁妆,在妯娌里头就是头一个啊!几个辈分比较大的却是暗自点头,史家虽说没什么历史底蕴,不过,有这样的嫁妆,也足以弥补了,以后做宗妇也更有底气。
方夫人之前大定的时候虽说过来添了妆,但是也不知道史家这次居然这么大手笔,回去之后就跟史鼐嘀咕起来:“老爷,今儿看雯丫头的嫁妆,二房的家底子很是不薄呢!”
史鼐自然也知道了,不过当初分家的时候,一切都分得一清二楚的,自家这边还很是占了便宜,偏偏二房日子比自家好过多了,因此,这会儿自然心里也嘀咕起来,不过嘴上却说道:“那也是二**子持家有道!”
方夫人挺不服气,不过却不得不承认,二房的确生财有道,她想了半宿,最终还是决定回头找个时候,去问一下秦夫人,看看秦夫人能不能拉三房一把,要知道,三房也是有儿有女的,将来置办聘礼嫁妆的时候,别人难免要拿来跟二房比,要是简薄太多了,只怕背地里面都要说自己吝啬刻薄。想到这里,方夫人才朦胧睡去,暗下决心,回头好好跟秦夫人打好关系。
另外一些见识到史家嫁妆的,如贾家薛家都是瞠目结舌,王熙凤也便罢了,她出嫁的时候,正是王家巅峰的时候,因此,嫁妆也很是丰厚,要不然,后来也不能凭着自己的嫁妆,养了荣国府一家子不少年。贾家几位姑娘年纪都不是很大,不过,她们却已经懂得了嫁妆的重要性,尤其是探春,她素来心高气傲,只恨自己没有生成男儿,这会儿联想到经常住在贾家,这次堂姐成婚都没回去的史湘云,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还是生出了羡慕之意来。
薛家那边也暗自嘀咕,史家真是会装穷,若是真穷了,哪里舍得给女儿陪嫁这么多好东西。
九月十八,宜嫁娶,大吉。
史家专门在族里找了两个公婆在堂,子女双全的夫人给史湘雯做全福太太,秦夫人眼中含泪,脸上却挂着笑,看着全福太太精心为史湘雯打扮,细长的绒线从她的脸上划过,绞去脸上的绒毛,然后一边唱着吉祥话,一边给史湘雯梳头,她如今要嫁人了,头发就得梳成妇人的发髻,刘海也得被梳上去。
史湘雯生得不差,打扮起来更显得美貌,两个全福太太半带恭维,半带真心地说道:“大姑娘生得可真好,姑爷真是有福气!”说得史湘雯脸再次红了起来。
这边准备的差不多了,秦夫人拿了块帕子,包了几块不会掉渣且并不干的点心准备让史湘雯带上,想了想,又加了两个金桔,这玩意可以连皮吃,也没什么核,在花轿上吃了,也不会有人发现,然后悄悄塞到史湘雯手里,让她藏进袖子里面,毕竟,不出意外的话,要一直到入了洞房之后,才能吃到东西,万一饿得撑不住,可就不好了。
郑家那边迎亲的人也来了,郑荣看见史家门口的阵势,心里就是一阵苦笑。史家人口众多,即便大半都在金陵,留在长安的族人除了两个侯府之外,还有两房,这会儿族长嫡长女出嫁,哪有不过来的道理,何况史家在长安满打满算,也有近百年根基,姻亲故旧颇多,因此,这会儿站在门口等着为难新郎的人也很是不少。
好在郑荣事先也做好了准备,几个堂兄弟也跟着过来了,硬着头皮下了马,准备过五关闯六将了。
当然,这些所谓的为难也就是玩笑性质,总不能真的难住了新郎,让正在家里等候的新娘嫁不出去吧。
因此,尽管有些狼狈,郑荣还是顺利地到了最后,在门口作了一首催妆诗之后,里面秦夫人亲手给史湘雯戴上七凤的凤冠,又覆上绣了鸳鸯戏牡丹的喜帕,这才抹了一把眼泪,红着眼睛说道:“嗯,鸿儿,送你大姐姐出门吧!”
史湘雯在全福太太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走到门口,史鸿蹲了下来,将史湘雯背了起来,一直背着史湘雯到了大门口,送她上了八抬大轿,他这天的使命算是完成了。看着花轿上的轿帘落下,史鸿生出了迟来的怅然来,别看史湘雯比史鸿大两岁,但是因为上辈子的缘故,史鸿一直也是将史湘雯当做自己的小妹妹的,如今小妹妹要嫁人了,还不是后世那种情况,如今出嫁的女儿真的就是外人了,哪怕都在长安呢,等闲连回娘家都很难,日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之处。想到用不了几年,小妹也要出嫁了,史鸿心情就更加低落起来。
“姐夫,以后大姐姐就托付给姐夫了!”史鸿对郑荣说道。
郑荣点了点头:“我会的!”说句老实话,要不是生在郑家,还是长房嫡子,凭着他父母双亡的身份,在这个年代,还真不容易娶到高门嫡女。史家若不是想要与清流结亲,也不会选上郑荣。不过这年代,这种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婚姻本就是结两姓之好,史家郑家各有所求,自然一拍即合。
迎亲的人吹吹打打地往郑家而去了,史家人自然不能追上去,不过,作为娘家,这边也是要设宴款待一众亲朋的,这会儿就在院子里设了席面,宴请过来道喜的人,甚至在门外大街上设了二十桌的流水席,无论贩夫走卒,只要过来道声喜,就能随时入座吃个饱。
而郑家那边,花轿到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了吉时,正式的婚礼开始了——
第45章
三朝回门的时候;史鸿才再次见到了史湘雯,史湘雯气色很好;脸上还带着点新婚的小甜蜜;看样子郑荣对她还不错。
史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