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雪中悍刀行-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雨绵绵,一个年轻人蹲在路旁,他捡不起翻不开那些珍贵图谱,就只能看着当下正摊开着的一页族谱,撰谱之人显然是位书法宗师,字迹飘逸而不失风骨,这页谱牒所写文字,字字珠玑,寥寥几笔就能写出某一位家祖的功绩全貌。然后一只扛有四只金漆箱子的疲累骡子就踏着蹄子一踩而过,一脚踩烂了整本谱牒,深陷泥泞,字迹趋于模糊。年轻人站起身,眼中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人流,一族跟一族,一姓接一姓,共同由南向北奔走,轻轻收回视线,看到那匹骡子所扛的一只箱子在绳断后轰然坠地,溅起许多泥泞,赶骡人全然视而不见,只是狠狠一鞭子打在骡子身上,不是心疼那只箱子里数代人重金购置的孤本古籍,而是恼火骡子的蹄子太过缓慢。
这只骏马骡子夹杂而走的慌乱车队过后,后边的车队就要井然有序许多,并无骡驴这些低贱畜生,尽是在北地逃亡途中极有华而不实之嫌的高头大马,车队也尤为绵长,约莫能不下四百人,乘车乘马之人,不论老幼青壮,都不像前后车队那般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其中几辆车子的马夫身后帘子以外的位置上,簇拥着许多衣襟为春雨略微打湿的白衣稚童,男女皆有,无需手捧书籍,默诵词章,琅琅上口。一名族塾教书先生模样的老人坐在稚童之中,闭目凝神,偶尔才会跟随学生们一起出声。
梦而游春秋的徐凤年没有跟随这支车队前行,驻足原地,一直从“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听到“坚持雅操,好爵自縻”,最后到“高冠陪辇,驱毂振缨”,读书声才渐渐消散于耳。
一直不出声的年迈教书先生在这期间只高声诵读一次,而且无法掩饰老人的眼眶湿润,“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徐凤年心想,他们不是什么后世史书上人人唾弃的北奔丧家犬,他们大概才算真正的北渡衣冠,而他们,应该有朝一日返乡祭祖,但是那位教书先生,则肯定有生之日见不着家乡的杨柳依依,青苔流萤。
人流之中,突兀走出一名本就无依无靠的老儒生,就那么盯着徐凤年,想必在附近的阳间活人眼中,对老儒的痴呆作态,也早已习以为常,一路北行,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老人病死,气死,投水而死。
头顶春雨的老儒生捻须笑道:“总算见着这个你了。”
“你早就算到了?”徐凤年习惯性张口,虽然哑然无声,但这个日后会馈赠一只包子的老儒生既然看得见他,更应该“看得见”他说话。
在旁人看来就是在疯疯癫癫自言自语的老儒生点头一笑,“贫道说过,哦不对,是将来有一天会在倒马关内对你说,贫道袁青山此生不算天地,只算人。赵希抟授予你弟弟徐龙象的大梦春秋,是一条漫长的夜路,而那只包子,算是指路的灯笼。”
袁青山微笑道:“两朝灭佛,唯独北凉诚心亲佛,你既然愿意扛起重担,那么就该你得到刘松涛的那份气数,由此搭起了灯笼骨架,因此龙树僧人的那碗血,也该点亮笼中灯芯了。可惜啊,贫道到底还是没能亲眼见过另外两个你。”
徐凤年问道:“你不担心北莽被离阳覆灭?”
袁青山摇头淡然道:“王朝可兴衰,浩气需长存。”
徐凤年抬头望着灰蒙蒙天空,轻声道:“这个‘我’,已经亲眼见识过齐玄帧坐斩魔台斩天魔。李淳罡青衫仗剑入西蜀,剑气滚龙壁。西蜀剑皇替天子一剑守国门,直至剑毁人亡,为马蹄践踏成肉泥。邓太阿骑驴拎枝入江湖。襄樊守将王明阳在城破之后自刎,捧一旧罐而死,罐中堆有妻儿枯骨,曾以此罐做烹具。见过了许许多多人事,可一直觉得没能找到该找之物。”
袁青山说天机却不说透,“一心二用三人梦春秋入春秋,各有所寻,不外乎儒释道三教根祗。后两者与你天然相亲,其实不用你找,就已找到你,水到渠成而已,只欠其余两人回神,你不用太过担忧。至于儒家的浩气,你要刻意寻找的话,多半是找不到了。就算你去找棋待诏的曹得意大官子的曹青衣,找黄门郎的张巨鹿张首辅的碧眼儿,恐怕找遍了春秋,都只会徒劳无功。”
徐凤年叹了口气,“那如何去挡路?”
袁青山闭目掐指,睁眼后缓缓说道:“贫道毕竟不是真的神仙,飞升之前注定算不准身后事。不过此时此地,贫道不管如何竭力推算,你都拦不住王仙芝。”
徐凤年没有任何焦躁不安,袁青山又凝视着这个“徐凤年”的气象,掐诀如飞,脸色阴晴不定,“奇了怪哉,为何越算你越是必死之局?!既然是如此,为何我以后会跟你用包子换铜钱?”
儒生装束的北莽国师陷入沉思,许久后抬头道:“这兴许便是天道漏一,贫道也算不准一些人一些事。贫道也不能与你言谈过多,这就要护送这些士子进入北莽。徐凤年,你好自为之。”
徐凤年点了点头。
徐凤年一直停在原地,给泥泞路上的车队垫底,这才跟在后头,在日后的幽州边境目送他们继续向北远去。
然后徐凤年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他进入这座黑白春秋后有过许多次闭目,总是一睁一闭之间即一梦,永远猜想不到下一次睁眼会出现在何时何地,更不知道又会见到哪些人。
之后数度睁眼闭眼。
徐凤年见到了清凉山王府搭建的整个过程,也知晓了为何羊皮裘老头会在此被大亭镇压,原来这里正是酆都的遗址,是同为四大宗师之一酆都绿袍的家乡,后人都以为当时最隐秘的帮派“酆都”必然是鬼气森森的地下之城,不曾想到那名女子宗师会选择一处青山绿湖之畔,取名为酆都。也许仅是在说心死之人栖息于心死之地,也许没什么缘由,就是女子钟情于大漠黄沙之中的这颗绿珠子,喜欢跟她衣裳的相同颜色而已。独臂无剑的老人一人占山,便拒退了新凉王徐骁的数百精骑,后来是徐骁数次独自一人提酒上山,皆是在贫苦北凉之地千金难买的中原好酒,就都坐在老人身边,说着一些平时不可言说的心里话,好几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彻底醉倒在老人身边,依旧醉话连篇,都是给李义山搀扶下山。终于有一天,羊皮裘老人接过了徐骁手里的一壶新酒,破天荒开口询问堂堂北凉王此酒如何,徐骁直言不讳说这没名字的劣酒,比起以往的好酒,口味差得远了,但价钱便宜,喝着痛快不说,更是很能醉人,这就足够。老人喝了一口,说这酒其实叫绿蚁,以前有人劝酒,他也是嫌弃此酒的劣烈。
二姐后来作诗,绿蚁酒第一次被北凉以外熟知,得以风靡离阳朝野上下,应该是来源于此。
之后闭眼复睁眼,期间看到了头回进入清凉山梧桐院的两个女孩,一个她当时还叫着红麝,青鸟还是青鸟,但多了个姓氏,王,王青鸟。
只是那会儿两个女孩的性情与日后截然不同,红麝带着浓重的北莽气息,眼神冷冽如刀子,见着谁都心怀敌意,哪怕是那个需要她侍奉的小主人,北凉世子殿下徐凤年,也不例外。青鸟则截然相反,他父亲是四大宗师中最年轻亦是死得最晚的枪仙,王绣晚年得女,尤为宠溺,她的初次入府登山,并非以婢女身份现世,而是作为小贵客,当时尚未改姓的王绣师弟刘偃兵带着少女进入王府,只是未与少年徐凤年相见。后来发生了陈芝豹大逆不道弑师的巨大变故,刘偃兵曾经单枪匹马挑衅有五百骑护驾的北凉王,直到最后被剑九黄用了八剑才堪堪拦下,对江湖武夫向来很不客气的徐骁竟是任由这名武道天才离去,许他三次报仇机会。三次用完之后,刘偃兵既没有杀掉徐骁,也没能杀掉在边境上如日中天的陈芝豹。他跟后来已经做了几年马夫的剑九黄不打不相识,相约喝酒,刘偃兵才知道本命黄阵图的缺门牙老剑客,原来是西蜀剑皇的师弟,起先是跑来北凉报仇,后来也是很多次杀着杀着,就没了那份恨意。
刘偃兵随口说了一句,君臣死国门,剑客死江湖。西蜀剑皇,两者都死得其所。老黄笑着回了一句,是这个道理,不过俺可说不出来这种话。
老黄还说他挺喜欢那个小殿下的,不会嫌弃自己一身马骚味,看人的时候,的确是在看人,不像以往走江湖瞧见的许多豪阀王孙,看门当户对的家伙才算看人,看其他人都是看狗。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小子只要去马厩牵马,都会偷偷给他这马夫带来一壶酒,看着自己喝就很开心。老黄说这孩子总念叨着江湖好玩,老马夫就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带他去真正的市井江湖走一走看一看,这个孩子一定会失望的。
说到这里,缺门牙的老黄笑得合不拢嘴,不小心从嘴里漏出许多黄酒。
没过多久,青鸟就丢了那个姓氏不用。而刘偃兵也改姓徐,当了老凉王的亲卫扈从。
不知为何,这个徐凤年知道了自己是最后一次睁眼神游于春秋。
他站在一名小姑娘的裹尸草席附近,只能看着她被人嘲讽和殴打,然后他看到了年轻世子殿下即年轻自己的鲜衣怒马。
第029章 书上之人,当死则死
车上坐着当时城内身价最高的腴美花魁,见一面就需要五百两银子做敲门砖,哪怕他是北凉王的儿子,只是从她嘴里听一些江湖趣闻,也得一样付钱。
徐凤年虽然看书可以过目不忘,但依旧对眼下这份场景很记忆模糊,所以他“未来”哪怕多次从小姑娘手里接过酱牛肉,哪怕后来被一名少女刺客追杀,也没有认出她,会是当年那个自己随手赠送出一根珠钗的小孩子。
乱世人命贱如草,岁岁有荣枯,谁会留心自己在年少时一份本就是漫不经心的善举?
那时候的世子殿下更多想着如何提防府上府外的刺杀,想着如何才可以练武报仇,想着如何应对师父李义山的繁重课业,有太多太多事情都忙不过来。如果说许多豪族子弟还能有些闲情逸致,哪怕少年不知愁滋味,还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他的整个少年时代,始终是灰蒙蒙雾沉沉的印象。既记仇,又懵懂无知,还会不懂事地去恼火迁怒于徐骁空有北凉王跟大柱国的两大头衔,却毫不作为,不肯报仇。所以那时候的徐凤年很反感自己的世子身份,连徐骁这个有三十万铁骑的藩王都报不了仇,就算他世袭罔替成了北凉王,又能如何?少年更多是想着习武,练刀,成为一名绝顶高手,然后去太安城找那个坐龙椅的皇帝。
徐凤年来到一座新坟坟头,在暗中护送小姑娘的徐家扈从离去之后,看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位中年男子。
黄三甲。
春秋三大魔头之首的黄龙士。
游历北凉安植长线谍子的男子,这段时日本就一直在仔细观察那个少年殿下,他出现在跪在坟前不起身的小丫头身边,蹲下身,捏起一块黄泥,很快熟能生巧地捏出一尊小泥塑,递给小丫头,问道:“像不像?”
小姑娘猛然听到声音,没有接过泥人,而是跪着后移几步,眼神冰凉。
他双指捏住泥人,抬了抬手臂,继续问道:“像不像?”
破草鞋烂薄衣,双手双脚都长满裂开见骨冻疮的小姑娘,呆滞了一下,瞪大眼睛看着那只泥人,一把抢过,小心翼翼双手抱在怀里,终于嚎啕大哭。
中年男人一屁股坐在地上,柔声笑道:“泥人像你娘亲,但你,像我女儿,很高兴遇见你,这比我在这个春秋找到任何‘书上之人’,都要开心。”
小女孩只顾着撕心裂肺哭泣。
他不在意,眼神异常温柔,就像一个几近绝望的父亲,在万里之外的他乡,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闺女。继续说道:“我叫黄龙士,在这里独占了春秋三甲,你以后就叫贾嘉佳好了,你生在春秋,就当跟春秋十三甲同姓,但是,跟一个很久很久很久的她,同名。”
小女孩止住了哭泣,但仍然不敢靠近这个奇怪的男人。
但她知道他应该没有恶意。
因为她打心底不讨厌。
黄龙士坐在坟前泥地中,“我以后会教你武功,你要报恩的那个少年,也是书上之人,可他会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死掉,正史野史记载了很多种稀奇古怪的死法,反正都是骂名,最好也是最坏的一种,说他是死在北莽铁蹄之下,死无全尸。我想以后他如果能死在你手上,就是一种很好的报答了。”
黄龙士看着她听不懂太多却满是悲伤的稚嫩脸庞,心蓦然一软,轻声道:“既然翻书之人莫名其妙来到了书中,并且没有被书页压死,那么以后的事,可能就会说不定了。”
黄龙士站起身,笑着向她伸出手。
小女孩被他牵着站起身,然后望向远处一片金灿灿的向日葵田地,怔怔出神。
黄龙士转头看了眼那只新土培成的小坟包,叹了口气,不用想也知道坟会被不敬鬼神的贪财之人,一次又一次刨开,只为拿走那支缀珠金钗。但他没有跟她说这个。
小女孩突然跑去那片金黄的向日葵地,折了两根,一根摆在坟前,然后她想了想,又放下打算扛在肩上的另外一根,放在脚边。
她跪在泥地上,面向远方,重重磕了三个头。
恰好站在小女孩跪拜方位的徐凤年,轻轻侧过身。
蒙学三百千中的《千字文》,以气势恢宏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字开篇,其中宇宙又解析为“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八字。
道教老真人赵希抟所学的大梦春秋,归根结底,是缘于一位先古得道之人的“出无本,入无窍”。
这才是后世天人出窍逍遥游的精髓所在。
此时此地的这个徐凤年,抬起头,跟那个如今才不惑之年的黄龙士一起望向远方。
小莲花峰顶,以往十次出窍神游都不妨碍外在肉体行走思想的新凉王,如同陷入深睡的半死之人。
武当跟剑痴王小屏相同辈分的宋知命陈繇俞兴瑞,这三名老道人,轮流为徐凤年“镇守关外”。
不断有神俊游隼落在龟驼背之上,传递来谍报,其中第二份姗姗来迟,因为在那柄桃木剑飞掠上山之后,当时正在守关的宋知命就等于知道结局了。陈繇和俞兴瑞闻讯赶来,都默不作声。
俞兴瑞在师兄弟中除了小师弟洪洗象,数他性情最易自然流露,悲喜分明。老人背靠石龟巨足,仰起头,不敢去看那柄悬停飞剑。
比这位此代武当掌教的师父更年老的陈繇,坐在这个师弟身边,轻声道:“这算喜丧了,你也别让小王师弟走得不安心。”
俞兴瑞木然点了点头,说道:“掌教师兄走了,小师弟走了,王师弟也走了,宋师兄也说自己快走了,这才几年功夫,咱们六个师兄弟……”
陈繇笑道:“可他们走得都没什么遗憾啊,而且你回头想一想,玉斧给你带上山了,还有那么多后辈孩子也都上山了,以后还会有一代代新人上山,有些时候看着那些年轻脸孔,连我这么个死板的老古董,都要忍不住想笑啊。”
俞兴瑞叹息一声,闷声道:“我可没你想得开。”
陈繇打趣道:“你徒弟比你强。”
俞兴瑞沉声道:“他要是敢不接回小师弟,他继续当他的掌教,反正我不认他这个徒弟。”
陈繇气乎乎道:“还讲理不讲理了?师兄我可是掌管戒律的,一大把年纪了还想吃板子?”
俞兴瑞突然笑了笑,揉了揉脸颊,感慨说道:“咱们年轻那会儿,是彭师伯管着山上戒律,我总喜欢跟师伯作对,他老人家气急后总说有本事当掌教才不来管我,不曾想玉斧这孩子倒是当上了掌教,我啊,也算没遗憾了。”
陈繇忧心忡忡道:“这么一个个去拦,不是个事啊。”
行走江湖时间最长的俞兴瑞摇头道:“没法子的事,历代的天下十大高手,除了新近那趟劫持高树露,魔头洛阳和断矛邓茂联手过,何曾听说还有哪两位并肩作战?何况这次邓太阿是偏向王仙芝的,而曹长卿就算有心插手,但大楚已经复国,也不会离开广陵道。退一步说,就算有人愿意跟小屏联手迎敌,咱们师弟会愿意?再退一步说,真愿意了,恐怕就万万使不出那最后圆满一剑了。更退一步说,拦王仙芝,本就不在拖延时间,王仙芝走得是不慢,但绝对不快,拦路之人,都是在用自己的办法去寻找破绽罢了。”
陈繇无奈道:“小师弟要是还在就好了,这种战事,一个人比三十万铁骑都要有用。”
俞兴瑞想了想,说道:“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己惜福福才来。”
陈繇不再说话。
两人坐在龟驼背另一面,冷不丁听到师兄宋知命惊讶出声。
两位老人起身去看,终于释然,相视一笑。
一个“徐凤年”回神,但是没有归窍,站在桃木剑附近,对三位武当真人轻轻作了一揖。
在一个月后的明月当空照峰顶,陈繇等到了第二位徐凤年归来。
他身前,有一团灵动紫金之气,围着这个徐凤年悠悠然流转萦绕。
徐凤年侧躺在崖畔,单手撑起脑袋,面朝山外。
睡春秋,睡春秋,石根高卧忘其年。不卧毡,不盖被,天地做床披明月。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我当恁时正酣睡……
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心目内观。绵绵呼吸,默默行持,虚极静笃。真气浮丹池,神水环五内。呼甲丁,召百灵,吾神出乎九宫,恣游青碧。梦中观沧海,烟里提阴阳,不知春秋以外已过多少年……
这位忘忧之人。
真正是那,高枕无忧。
山上已经有三位徐凤年,或坐或躺或站。
就差最后一位了。
在一个朝霞万丈的清晨,坐着的徐凤年开始如遭雷击,似乎想竭力醒来。
陈繇心中震撼,老人就算不知梦春秋的玄妙,也该知道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照理说,最新一份谍报上说王仙芝还在河州,尚未进入北凉道,徐凤年哪怕预演计算到了什么,最不济还有徐偃兵可以抵挡上一阵,新凉王万万不该如此急不可耐才对,难道是睡梦神游之中遇到了什么不可抵挡的挫折?
陈繇不敢言语,只能听天由命。
终于,徐凤年睁开眼睛,沉思片刻之后,呢喃道:“不能再等了。”
暂时只有高树露体魄而无齐全魂魄的徐凤年转身,面对陈繇愧疚说道:“这些年,我欠了武当太多。”
陈繇深呼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没有真武,何来武当。”
随后陈繇忍不住小声问道:“为何早早醒来?”
徐凤年一笑置之,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给出答案。
徐凤年走向崖内十几丈,转身后开始奔跑冲刺。
其余两位徐凤年则让出了一条山巅道路。
徐凤年一跃而出莲花峰。
撞入云海。
坠向山脚。
随着如声如大山撞天钟的巨响遥遥传来,就连站在峰顶的陈繇都觉得整座山峰摇晃了一下。
陈繇突然有些不安。
这可是钟响如丧钟啊。
徐凤年双膝弯曲落地,在山脚砸出一个数人高的大坑,跃出坑后,继续朝着北凉边境狂奔而去。
人活一世,总有一个不用去讲道理的瞬间,会让人生出一个念头。
当死则死!
第030章 来了和该死了
徽山紫衣和武当剑痴先后拦路王仙芝,两场大战在江湖上掀起轩然大波,峡口外铁锁沉江所在的这一段广陵江,依旧江水平缓如昔,只是不断有武林中人赶来观看“遗迹”,既有武林盟主轩辕青锋撞出的棺冢,更有王老怪的搬山,一拨拨江湖豪客来了又去,大多惋惜没能亲眼瞧见王小屏临终前的地仙一剑,以及那一袭徽山紫衣的婀娜身影。无人知晓在广陵江下游某地,龙虎山无名老道静侯多时,虽然仅是中年人的面貌,总有一股不可言说的暮气,赵姓道人蹲在江畔,伸手揽起一捧水,有些感慨,四百年前高树露曾言一口吸尽广陵水,原是譬喻一气呵成贯通万法,如今早已面目全非,只是用作讥讽某人一劳永逸,四百年间,褒奖之言竟然沦为贬低之语。本名早已弃而不用的道人望着水中的模糊面孔,轻轻吹了口气,掌中浑浊江水涟漪微微,刹那之后,清澈平稳如镜,映照出一抹紫色。
人生不过百年,物是人非事事休。
只存于天子赵家族谱之上的老人叹息一声,向上抛起手中水镜,双指弯曲,从镜面中捻住那抹紫色衣角,随着道人做出这个动作,广陵大江水面上有一名女子缓缓浮出。这无疑是指玄境界中极为晦涩艰深的一手“水中捞月”。女子已经不复起先蜷缩如胎婴的姿态,盘膝坐江,不过仍然闭目凝神,这段时日,她先是即如沉江石牛,非但没有为江水冲击往下游退去,反而往上游峡口推移,但是随着生出一股新气萦绕体魄,这才开始随水而下,最终被自甘百年寂寞的老道人截江捞出。
老道人这百年来除了名声不显,所做之事亦是草蛇灰线,隐于不言,细入无间,这才是孤隐之道的道之所在,地肺山养出恶龙,是用以汲取龙虎山赵氏气运,滋养龙兴于太安城的本家赵氏,下马嵬驿馆移植下老槐树,是为了镇压徐家父子的煞气,跟同辈人的天师府老家伙赵宣素对赌,一玺换一玺。但是他赵黄巢在毗邻徽山的龙虎山结茅隐居,交好于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