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雪中悍刀行-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她小心伺候了几个年头的那位老人,却也绝非俗人,江心庾氏的老祖宗庾剑康,真正算起来,便是坦坦翁也该喊一声师伯。婢女心底有些无奈,这场宴席,本是老祖宗拉来棠溪剑仙帮着说情几句的,不料兵部尚书卢白颉因为临时军务缠身,桓老爷子就不乐意等了,庾氏老祖宗也不好说什么。
  庾剑康,正是在江南道报国寺后山,那个能够逼迫黄冠道姑许扑去向北凉世子自荐枕席的威严老人,也正是他说服了棠溪剑仙这位后辈进京为官,琳琅卢氏这才有了如今的鼎盛气象。老人吃完蟹漱过口擦过手,轻轻呼出一口气,那调教得极其伶俐的婢女识趣离去。庾剑康伸手摸了摸白猫的脑袋,看着那个随手将油腻擦在衣襟上的坦坦翁,轻声笑道:“仆射大人,什么时候有空去江南走走?好让老朽尽一回地主之谊。”
  坦坦翁笑道:“庾老,你我情份没到那一步,咱们就别瞎客套了。说实话还有好几笔旧账都没算清楚,不过既然算来算去都是糊涂账,我桓温这些年能够自欺,庾老可莫要再欺人啊。”
  庾剑康深深看了眼这个二十几年没见到的坦坦翁,压下心中那份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阴微郁气,自嘲道:“当年确是老朽小觑了你,棒打鸳鸯,这也是老朽生平一桩大憾事。”
  桓温摇晃了一下手臂,开门见山道:“你放心,你庾老是你庾老,庾廉是庾廉,卢白颉更是他卢白颉,我桓温还没心眼小到迁怒他人。只是庾廉当不成那‘三进宫’的吏部尚书,争不过张庐门生赵右龄,我桓温确实是拦路石之一,却也不是私怨至此,不过是他庾廉这块木梁子撑不起吏部,若是户部工部这种衙门,桓温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想要执掌马上就要提高品秩的吏部,那他庾廉可得求着祖坟冒出好粗的青烟才行。”
  给指桑骂槐的庾氏老家主笑了笑,并没有动怒,而且还不是养气功夫深厚的刻意隐藏,只是雪眉老者真的没有生气。
  桓温继续直截了当说道:“兵部办事不力,把广陵道弄得乌烟瘴气,让曹长卿有机可乘,轻而易举的一锅端掉,我桓温心里有口怨气,不骂兵部尚书卢白颉,还能骂谁?要怪就怪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换做是顾剑棠或者陈芝豹,我一样照骂不误。当然,卢白颉才当了没多久的侍郎,尚书位置更是屁股还没捂热,他这次挨骂是有些委屈。”
  饶是庾剑康也有点哭笑不得,无奈道:“你可不光光是动嘴骂人,也动手打人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棠溪剑仙差点给你仆射大人一脚踹在胸口上。”
  桓温一拍桌子,愤愤道:“我一把老骨头的,还差点扭了脚,找谁评理去?”
  庾剑康叹了口气,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跟这无赖货纠缠不清。庙堂上下心知肚明,坦坦翁踹没踹中卢尚书不重要,重要的是门下省左仆射对新近换了山头的兵部大动肝火,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卢白颉就算被皇帝陛下器重,一旦给人被坦坦翁憎恶的糟糕印象,那么卢白颉想要施展抱负,很多事情都会受到抓不到蛛丝马迹的无形阻滞,即便可以做成,却会大打折扣。兵部本就人心浮动,久受压制的吏部又有抬头迹象,作为江南士子集团中的新领头人,素有清誉的卢白颉原本甚至有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需拘泥止步于兵部一隅,结果给桓温这么一踹,一切都有了变数,江南士子中是有他这个曾经评定族品的庾剑康,可江北就没有几个躲在幕后的老不死家伙了?
  庾剑康拿得起也放得下,问道:“那许拱?”
  桓温瞥了眼庾剑康,没好气道:“我又不是碧眼儿,碍人前程是不难,可擢升他人的活计,做不到,也不想做。庾老提错猪头进错庙了,何况以庾老几十年积攒下的情分,好像也不需要对谁烧香。”
  姑幕许氏,以前是两根柱子撑起来的,战功卓著的龙骧将军许拱在外,许淑妃在内,可惜后者因为徐骁长女,被皇后娘娘抓住把柄,打入冷宫,估计这辈子都别想重见天日了。她这一去长春宫,不光是姑幕许氏元气大伤,整个江南士子集团都受到严重波及,世族豪阀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古而然。当时许淑妃才失宠,很快就有几位前程锦绣的江南名士官员,给赵右龄掌握的吏部用各种手腕借口按回原位。官场上,笑话别人和被别人笑话,往往就是一夜之间,根本谈不上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不是卢白颉在太安城平步青云,江南这边的读书人还要更加难熬,不说其它,卢白颉升任兵部尚书的当天,江南各州郡的会馆就人数翻了一番,之后给坦坦翁大骂兵部后,又悄无声息走掉了三成。
  庾剑康顺着白猫的脊背轻柔抚摸,摇头感慨道:“在不在庙堂,天差地别。在里边,你让别人办事,那都该是别人感恩戴德,在外边了,求人办事,都不太灵光。”
  庾剑康打着给卢白颉说情的幌子,实则是为许拱谋前程来的。因为两个老头子都门儿清得很,卢白颉在台面上的一时升降,都挡不住这位天子红人的大势走向。可是龙骧将军许拱不一样,朝廷已经有压制武将的一股潜流,吏部提品高出兵部,顾剑棠被一个花哨的大柱国头衔禁锢在北地边线,为何杨慎杏阎震春这帮军方老山头那么急着请命南下?还不是都看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缘故,都是在想着尽量多给子孙积攒功荫啊。许拱若是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后就更难出人头地了。
  能够自己造就大势者,整个春秋之中,不过才出一个人屠徐骁而已。
  顾剑棠都只能算半个。至于其他人,哪怕是卢升象这种枭雄,不管如何才华横溢,都不过是借势而为。
  桓温犹豫不语。
  庾剑康愣了一下,这家伙从来都不拖泥带水,竟然也会有犹豫不决的事情?庾氏老祖宗立即神情凝重起来。
  桓温突然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无关问题,“庾老,你还能活几年,十五年行不行?”
  庾剑康一时抓不住玄机,只能实话实说,微笑道:“十五年不敢多想,但十年内肯定躺不进棺材。”
  桓温点头沉声道:“好。那我桓温破例帮许拱说几句话,三年内,定然给他一个实权大将军。说实话,若是按着你们江南士子的运作,许拱别说升官,死路一条!作为报答,你庾剑康,在死之前,到时候得给人写下两个字。”
  庾剑康眉头紧皱,有些疑惑。
  桓温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下两个字,然后起身径直离去。
  庾剑康看着那个并无字迹的空落落桌面,也没有送行坦坦翁,沉默许久,叹息道:“碧眼儿,得此好友,死有何惧?”
  ……
  北莽女帝胸襟远胜世间男子,任由南朝自成庙堂。
  南朝设六部却不设门下中书二省,但多出了一个南院大王,不过六部尚书始终低于北庭一个品秩。
  南院大王黄宋濮在北莽的地位江河日下,尤其是心腹爱将洪固安一手葬送边境要塞君子馆后,对于北迁小士族出身的黄宋濮打击沉重,而寒庶身份的大将军柳珪,以及贱民投军的杨元赞,这两位大人物,也没有趁此大肆蚕食黄宋濮的威势和地盘,自从龙象军把瓦筑君子馆一线给碾压得稀烂后,许多位列甲等的高华大族都收敛了许多,原本那些还敢对三位大将军指手画脚的春秋遗老,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沉闷气息,不再信口开河说些倾覆北凉都不需要十万兵马的混账话。南朝因祸得福,出现了罕见的融洽氛围,加上董卓愈发得势,外力几乎不可抗拒的悍然崛起,以及洪敬岩得到了全部的柔然铁骑,这两位在南朝朝堂上的对峙,也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原先的一些陈旧矛盾。
  南朝四十万大军,南院大王黄宋濮越来越指挥不动,朝堂内外已经心知肚明。只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只要柳珪杨元赞两位大将军没有跟黄宋濮撕破脸,那么就没人敢当面叫板。
  除了那个死胖子。
  此时此刻,兵权更炽的胖子已经手握将近十万人马,而且无一不是精兵悍卒,这个在庙堂上人缘奇差无比的董胖子就在破口大骂,几乎是指着黄宋濮的鼻子喷口水。
  “黄老头,你是不是猪油蒙心了才想着跟北凉一战决出胜负?!”
  “老子问你,那个应该拖出来鞭尸的洪固安当初怎么死的,他人数占优,地理占优,还不是输给了已经临时由重骑换轻骑的龙象军?”
  “老子跟你打赌,你这么干,别说踏平北凉,指不定皇帝陛下的王帐都得给徐家铁骑抄干净喽!”
  “你个老不死的家伙,眼瞎了是不是,顾大祖入凉之后,北凉境内以十四座关隘作为关键节点编织而成的大防线,就是一座泥潭,人家是铁了心要跟你们在第二道防线,慢慢勾搭咱们眉来眼去的!四十万大军一举扑上,北凉耗得起,咱们耗得起?真当对面的徐家游骑不会截后,由着咱们大摇大摆运输粮草?”
  董胖子越说越没顾忌,白发苍苍的黄宋濮始终面无表情,都懒得去擦拭那个死胖子的口水。
  杨元赞和柳珪都破天荒没有阻止董卓的没有规矩。
  黄宋濮在董卓抽空喘息休息的间隙,淡然问道:“骂完了?”
  董卓弯着腰,忙不迭举起手臂,“再等等。”
  庙堂上许多见怪不怪的老臣都翻了个白眼,一些个年轻新贵或多或少还有震惊神色。
  黄宋濮果真没有说话。
  董卓搅了搅嘴巴,似乎是努力生出一些津液来,以便骂人更利索些。
  董卓伸直腰杆,正要骂醒黄宋濮这个老昏头。
  大殿门口,走入数位积威深沉的高大男子,年纪都不算太老,但官帽子已经不能再大了。
  大多是身在南朝却可以完全无视这座庙堂的北莽重臣,持节令!其余几位,更是在北莽与持节令一样凤毛麟角但是地位更加超然的权柄角色。
  董卓感觉到身边的古怪氛围,转过头,张大嘴巴。
  乖乖,这还是南朝朝堂吗?而不是北庭王帐最为隆重的画灰议事?
  这几位不速之客,有姑塞州龙腰州的两位老持节令,以及橘子州持节令慕容宝鼎,更有大将军种神通!
  黄宋濮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我已经给皇帝陛下递上一封折子,如果获准,南下北凉的大军,不光是南朝四十万兵马。现在看来,多半是准了。”
  洪敬岩瞥了眼董胖子,冷冷一笑。
  董卓识趣地闭上嘴巴,晃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黄宋濮对那些持节令和大将军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对董卓平静说道:“我在折子上也辞去北院大王,向皇帝陛下推荐了你,董卓。”
  董卓呆若木鸡。
  这个胖子然后猛然回过神,眼眶湿润,紧紧握着黄宋濮的一只手,“老将军忧国忧民,感人肺腑啊!家里有没有放心不下的孙女,比如那个待字闺中黄鹅黄,我董卓自当略尽绵薄之力,愿意帮忙照看!”
  黄宋濮冷声道:“你敢摸进黄府的大门一步,我就打断你三条狗腿!”
  董卓缩回手,嘿嘿笑道:“这不还没当上南院大王嘛,天底下的好东西落袋为安,落袋为安啊,否则什么都是空的。”
  洪敬岩眯起眼,冷眼旁观。
  黄宋濮不理睬这个势利眼的死胖子,走到大殿中央,扫过半圈,戎马半生却大概已经不是南院大王的白发老人,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重重抱拳。
  不光是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将领,便是文官,也都一律下意识抱拳还礼。
  ……
  北凉边境上,一支骑队缓缓前行,五十余骑。
  没有谁是谁的扈从。
  人人有官身。
  这其中有北凉都护褚禄山。北凉骑军大统领袁左宗。步军大统领燕文鸾。
  以及步骑两军的副统领顾大祖,周康,何仲忽,陈云垂。
  徐骁次子徐龙象。
  凉州将军石符。陵州将军韩崂山。幽州将军皇甫秤。
  以及汪植和焦武夷在内几位崭新面孔的副将。
  接下来是各支劲旅的领兵统领,以及十多位戊守北凉境内险要关隘的校尉。
  潼关校尉韦杀青,辛饮马。弱弦校尉李茂贞。风裘校尉朱伯瑜。北国校尉任春云。
  以及一大拨新提拔上位的边关校尉,无一例外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健硕男子,人人军功在身,人人眼神坚毅。
  为首则是那北凉王徐凤年。
  那个原先让很多人误以为青黄不接的北凉,怎么就冒出这么多细究之后相当可圈可点的青壮将领?
  这样的一个阵容,足以让任何身份的敌人感到毛骨悚然。
  五十骑心有灵犀地在一处高坡顶部一字排开。
  一同安静俯视北莽。
  燕文鸾突然高声笑道:“岁数过了四十的老家伙,都退后一步,让给年轻人,如何?”
  顾大祖陈云垂这些个老家伙相视一笑,默默后撤。
  这支骑队略显参差不齐。
  但是雄壮气势丝毫不减。
  因为前头那一线之上,犹有三十多人。
  离阳也好,北莽也罢,似乎都不可能同时在一条战线上,拎出这么多能征善战的青壮将领!
  更不可能让燕文鸾这些春秋名将心甘情愿为之殿后!
  提着一杆铁矛的年轻藩王用矛尖在与前马蹄齐平的地面上,划出一道横线。


第052章 北凉大马
  黄沙大漠,五百骑对阵五百骑。
  对峙双方清一色轻甲精骑,并未佩弓负弩,手中兵器只有一只木杆子。
  一方是袁左宗麾下蓟北营筛选出来的精锐骑卒,另一方则是何仲忽的嫡系铁碑营。双方在此演武,根由并非远处那帮北凉大佬兴之所至,想要亲眼看一看北凉战力,而是一个在北凉道以外都会感到匪夷所思的理由。争马!北凉最重马政,大小牧场星罗棋布,其中以胭脂牧场出马最多,岁出马匹一千六百余,其中可供给骑卒在三百匹上下,这在离阳朝廷那边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目,要知道南京畿虽然有三州总计七所监牧,也不过堪堪与这个数字持平。当然京畿南边牧场逊色和马政凋敝都是重要原因。北凉以又纤离牧场出马最优。北凉各支骑军劲旅的配马数额历年来雷打不动,但是从各大牧场抽调遣送的战马优劣,就很有讲究了。哪怕是当初怀化大将军钟洪武手握骑军大权,也没办法控制牧场良马的具体分配,都得按照一个规矩走,那就是北凉每支骑军都要捉对厮杀,赢了,牵走好马,输了,就只能吃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几支总数过万人的骑军,每次挑选骑兵八百,与战力大致相当的另一支骑军拣选锐士,上阵相互厮杀,拥旗的大营出阵五百人,小营则是两百到三百人之间。北凉号称铁骑三十万,是说总兵力,自然不可能是真的都是骑军,事实上北凉骑兵总数一直徘徊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否则离阳除非将天下战马都送入北凉道,才有可能支撑起徐家骑军。根据历史记载,一向被冠以“大秦之后,奉马最盛”的大奉王朝,自贞元至麟德年间三十年,举国不过是“马八十万”。何况北凉最精锐骑兵,始终保证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这在马源相对充足的两辽也是一件极为夸张的事情。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重器。
  北凉如今骑军统帅分别是袁左宗、老牌副统领何仲忽和去年提拔而起的“周鹧鸪”周康,当下徐家十四万骑兵中,袁左宗除了三个徐骁成为北凉王之前就存在的老字营,并不领“亲军”,刨掉大雪龙骑和龙象军,何仲忽领左骑军四万,周康领右骑军三万,蓟北营即北凉老字营之一,直辖于大统领袁左宗。蓟北营的命名渊源颇深,徐骁封藩北凉后,韩家主政的蓟州本是北凉在境外最大的一个马源地,徐骁在春秋战事中跟满门忠烈的韩家结下了多次善缘。后来韩家被满门抄斩,不仅仅是因为韩家得罪过前朝老首辅,更多是离阳朝廷早就觊觎蓟州的广袤牧场,以便名正言顺将优质战马投入北方防线,但是韩家在蓟州政事上一言九鼎,从不在数目上动手脚,却有意无意将良马输送给北凉,虽然韩家后期与徐家交恶,但早已被离阳赵室当成一颗眼中钉。当时张巨鹿的首辅座位能够坐稳,韩家可谓“功不可没”。
  两军突骑,尘土漫天。
  蓟北营一骑歪过脑袋,躲去如无锋枪矛的一根木杆,手中长杆抵住对面一骑的心口,将其狠狠撞落马背,只是挨了一杆的铁碑营轻骑,在身体落地之前就给身边袍泽抓起肩头,丢回马背,继续冲锋,撕开敌对阵线。
  另外蓟北一骑与铁碑一骑几乎同时木杆刺中对方胸膛,借着战马冲势,韧性十足的杆子弯曲出一个惊人弧度,膂力较孱弱者当场就给击落下马。
  不管枪法矛术何等精湛的骑卒,也绝无抖搂那种以杆头“点杀”敌人的花哨技巧,始终靠着骑兵蓄势冲锋爆发出来的冲撞力,骑骑皆是如此干净利落。
  各自穿透阵型后,双方等于换了一个方位,但是背对背的蓟北营和铁碑营都没有缓下马蹄,更没有停马僵硬转身再度冲杀,而是骑队在成功刺穿敌对阵营后,两者几乎同时绕出一个精准的大弧度,都在争取在更快获得更多冲撞带来的侵彻力。在这期间,落马者必须当即牵马跑离战场,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厮杀,落马即“死”。
  陈云垂是北凉步军副统领,眯眼看着战场上的退场状况,笑道:“老何,纤离牧场的一百二十匹甲等战马,跟扣儿牧场的四百多匹乙等良马,应该没你们铁碑营啥事情喽。”
  何仲忽老神在在,淡然道:“这才一次冲锋而已,要是前期劣势些就算输,你陈云垂早就在西垒壁战役里死了七八回了。”
  陈云垂哈哈笑道:“这能一样吗,铁碑营对阵的可是咱们北凉一等一精锐的蓟北营,又不是当年西楚那帮愣头青。”
  何仲忽嗤笑道:“老哥儿,那要不咱俩打个赌?我赢了,你就把那一标黄蛊斥候送我,如何?”
  陈云垂笑骂道:“老子的黄蛊斥候总共才四标,个个是心肝宝贝,这个赌不打,坚决不打!还有,你咋不说你输了咋办?”
  何仲忽平静道:“老子带出来的兵,本来就不会输。”
  陈云垂转头望向一旁高坐马背仔细盯着战局的年轻北凉王,笑道:“王爷,你瞅瞅,咱们何大统领是不是脸皮厚如城墙?”
  徐凤年笑着不言语。
  何仲忽领兵治兵素有古风,事必躬亲,就跟婆姨一把屎一把尿带自家崽子一般,即便是位高权重的骑军副帅,可是吃睡与寻常士卒并无两样,而且何仲忽并无家眷妻小,就养了几匹跛脚老马,这员春秋功勋老将这辈子是打定主意活在边关死在边关。若是论军功大小,按资排辈,钟洪武根本坐不上骑军统领的位置,只是何仲忽从来不拉帮结派,跟尉铁山那些已经退出边境的老将们一向君子之交,也不喜欢笼络大批青壮将领作门生嫡系。他是北凉军中坐在副帅椅子上时间最为长久的,没有之一。何仲忽带兵没有鲜明显著的风格,极少攫取巨大战事的大胜,但是戎马生涯三十来年,何仲忽几乎没有吃过一场惨败。以老成持重著称的黄花关弱弦校尉李茂贞,曾经正是何仲忽的属下。只不过李茂贞出了名的官瘾大,跟着何仲忽厮混多年,经常被钟洪武的心腹反复拿捏,一气之下,李茂贞就离开了边军回到北凉境内,跟徐骁要了个游击将军。
  陈云垂继续煽风点火,对袁左宗打趣道:“袁统领,这都能忍?”
  袁左宗微笑道:“胜负还两说,我现在也不太好叫嚣着要与何老将军来一场马战单挑,老将军终归年纪大了,难免气力不济。”
  豹头虎须的何仲忽瞪眼道:“袁左宗,年轻个二十岁,信不信老子一只手撂翻你!”
  看似身形瘦小的步军统帅燕文鸾大笑道:“放你娘的屁,不管马战步战,给你何仲忽三头六臂,也打不赢袁统领。”
  何仲忽在北凉军中最是敬重相同时候投军的燕文鸾,被揭穿老底后,没有任何反驳。
  褚禄山四百来斤的肥肉,就没有骑马,站在徐凤年战马一侧,不轻不重说道:“方才得到谍报,大将军种神通和姑塞龙腰两州的持节令出现在了南朝庙堂上,算是给辞去南院大王的黄宋濮送行,而且顶替位置的既不是原先预想中的拓拔菩萨或者慕容宝鼎,也不是被北莽女帝称为等于半个义父的大将军柳珪,而是那个喜欢养乌鸦的董卓。黄宋濮更是公然放出话来,北莽这次是要倾尽国力,把百万大军都一股脑都砸在咱们北凉这儿。这个北莽并没有刻意藏掖的消息,想必赵家天子和顾剑棠听到后都要欣喜若狂了。”
  骑军副帅周康笑道:“董卓?不是都护大人你的手下败将吗?”
  就他一个站着的肥猪搓了搓手,嘿嘿笑道:“当年还是有丁点儿运气成分的。”
  燕文鸾想了想,冷笑道:“北庭王帐此举,既是器重也是提防。”
  褚禄山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董小胖子一向被那老娘们当半个儿子看待,把南朝军权交给他这么个根基不深的年轻人,更放心些。但是这家伙手里捏着整整十万只认董字不认北莽的精悍亲军,哪怕是老娘们,也得掂量掂量。董卓生性油滑,如果不当这个出头鸟的南院大王,一旦战事开启,就他那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脾性,哪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