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雪中悍刀行-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架子。
花架子好歹也是个架子,王遂身边除了各方势力胡乱凑出的亲卫精骑,也有秋捺钵大如者室韦和冬捺钵王京崇以及四五名青壮万夫长的亲身随同。
北莽东线号称三十万大军,其实满打满算也只是二十万出头,万夫长有二十三人,在此之上还有两个相比柳珪杨元赞等人要名声不显的北莽大将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南朝有北凉铁骑可以遥遥相对,时不时还能打上几场硬仗大仗,可在云淡风轻的东线上,就只能跟胶东王赵睢和顾剑棠先后两只大乌龟对峙,有屁的军功可以挣啊。如今境地更是不堪,在太平令的暗中授意下,东线只有败仗连连,两位大将军只觉得自己的老脸都丢人丢到离阳了。
王遂突然勒缰停马,整支大军也只能随之停下马蹄。
万人之众的大规模骑军,几乎是一个瞬间就骤然从快速推进到全然静止,这让高坐马背之上环顾四周的王遂发出一阵啧啧声,只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油滑模样,难免让人怀疑这老家伙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赞叹。这段时日内许多不远不近见过主帅一面的千夫长们,都百思不得其解,这位老兄真是能跟人屠老凉王一样的中原顶尖名将?真不是哪个小角落跑出来混吃混喝的骗子?陛下是不是不小心用错人了?
王遂转头看着两位年轻捺钵,很臭屁地笑呵呵道:“我们中原士卒战力,自大奉王朝末年起就江河日下,到了春秋战事的后期,凄惨到北汉三步当你们一骑的下场,惨啊,真是惨不忍睹,要我说,幸好离阳得了中原,否则还真就给你们北莽趁乱南下一统天下喽。而离阳呢,为何能成事?徐骁的徐家军能打是一回事,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徐骁和徐家军的存在,为离阳树立起了一个榜样,让当将军的明白一件事,哦,他娘的原来仗可以打得这么凶,人可以这么死啊!要不怎么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于是离阳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敢战且敢死的青壮将领,没办法,就算比不上那徐骁,也不能差太多不是?离阳先前两个皇帝,不说其它,眼睛可都不差。我王遂早年在东越北部边境上,跟徐骁打过大小四场,当然了,我肯定都赢了的。”
听到这里,几个正值壮年的万夫长都下意识咽了咽口水,再看待这个老家伙,顿时觉得身材好高大,气势好强烈。
阳光映射在老人披挂的铁甲之上,一时间似乎刺眼起来。
打败过徐骁的人物啊!而且是连赢四场!这十几二十年来,北莽哪个大将军敢自称跟老凉王扳手腕?柳珪大将军够厉害了吧,那也只是被陛下称为半个徐骁而已!
王遂自顾自说道:“当然了,那时候我都是以多打少,兵力最悬殊的那一次,我是以四千人打徐骁六百人,徐骁死了五百多。”
那些个刚刚对这老头儿生出敬佩之心的万夫长们,差点忍不住下马跳脚骂娘。
只是王遂又慢悠悠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那六百锦州老卒,如今北凉三大老字营,骨架子就是那六百人搭建起来的。”
众人悚然。
王遂呵呵一笑,“兵力最接近的那次,是我王遂三千人马,徐骁一千九百人,我大胜,战损不过六百人,徐骁惨败,又一次打折了老本,这才有那次跑去离阳兵部衙门雨中苦等的事情。”
不光是那几个万夫长和悄然靠近的一拨千夫长,就连秋冬两位捺钵也听得入神,心情激荡。
王遂自问自答,“是我王遂真的用兵如神吗?在春秋将领之中,大概能算是吧,但如果要说谁觉得徐骁那老儿不顶用,可就大错特错了。徐骁,才是真的厉害啊。吃再多败仗,又如何?他总能赢下最后一仗,这就够了。沙场武将领兵,千万别学叶白夔,得学徐骁。”
王遂环视四周,看着那些不算太过陌生的脸庞,轻笑道:“一支军队,不怕吃败仗,也不怕死人,只要有那股子魂魄,虎死尚且不倒架,何况万千甲士凝聚而成的大军?”
王遂笑了,“我不知在场的你们当中有几人是真正死心塌地,愿意为那老妇人赴死。但我知道,北凉有三十万边军,是实实在在愿意为先后两人,去死的。”
王遂眼神蓦然尖锐起来,“我王遂到东线后,一直混吃等死,那是因为我王遂根本就瞧不上一个顾剑棠,瞧不上那两辽防线,我真正想要与之一战的,是北凉铁骑!”
王遂突然沉声问道:“有谁愿意为本将去打下蓟州,再去幽州领教一下燕文鸾的步卒?!”
万夫长们面面相觑,这不是明着打南院大王董卓的脸吗?这位主帅就不怕惹恼了陛下和太平令?
王遂又恢复那玩世不恭的模样,撇嘴道:“看来是没人乐意。”
如果是简单粗劣的激将法,在场这些能够在尚武北莽当上万夫长的武将,当然不会心动,更不会一个热血上头,就因为老家伙的三言两语结果从东线跑去蓟州。
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不管离阳朝野如何看待凉莽战事,北莽自身其实已经忧虑重重,都在无比期待某个人在某个战场打破僵局。
冬捺钵王京崇率先打破沉默,沉声问道:“敢问将军,若是事后有人问罪?”
王遂冷笑道:“问个屁的罪!你们要是还怕,那我王遂就撂句话在这里好了,一切后果,由我王遂来扛。”
王遂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话虽如此,可你们这帮没卵的家伙,打下精锐损失殆尽的蓟州不难,可真的能去跟幽州燕文鸾叫板?我看悬啊!”
王京崇笑道:“那末将就有卵一回?”
王遂眯眼盯着这个年少时便离开故国故土的春秋遗民一眼,缓缓道:“这个……真可以有。”
秋捺钵大如者室韦也笑道:“其实末将胯下那话儿不小,只不过呢,平时没见着水灵娘们,就懒得锋芒毕露,既然今儿又有蓟州又有幽州的,那可就要亮一亮兵器了。”
王遂没有理睬两个捺钵,“不用急,给你们半旬时间,该权衡利弊的就好好算计,该和长辈商量的也赶紧了,半旬过后,有不乐意窝在这东线的,尽管来找我。对了,别忘了带上好酒,我知道你们私藏了不少好东西。以后跟着我王遂一起拼命,今天给我几坛好酒喝,不敢明天就还你们一个大将军当当,人人官升一级还是不难的。”
王遂望向东面,重重吐了口唾沫。
然后这个老人拨转马头,缓缓而行。
他望向遥远的北凉方向。
听说你吃饱了撑着混过江湖,小小江湖?任你一人敌万人又如何?比得上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吗?比得上那数十万铁甲人人赴死的慷慨壮烈吗?
徐骁的儿子,岂能如此小家子气!
徐凤年,当年你爹被我王遂打光了锦州老底子,你小子真有本事,就来找我算账。
你输了,那就乖乖认命。
你要是这都能赢,这个天下,都应该是你徐凤年的。
第204章 南北共分天下
北凉的江湖从未如此热闹过,当初在轩辕青锋的推波助澜之下,本就有许多武林豪杰满怀热血往边关北行,而就在此时,武当山传出要举办新一届佛道争辩的消息,这就给许多原本不太想掺和凉莽大战的江湖人有了个台阶好下,咱们不趟浑水,但稍稍绕道去那武当山瞧瞧热闹而已,总不至于就惹恼你离阳朝廷吧?人人皆知那八十一峰朝大顶的风景极为壮观,何况吕祖和那骑鹤下江南的仙人洪洗象都在此修道,去沾沾仙气也好。一时间,涌入幽凉两州的外乡人多如过江之鲫,而作为北凉地头蛇的鱼龙帮,在帮主刘妮蓉的亲自操持下,帮众不但主动负责为江湖朋友带路,承担一切衣食住行的开销,而且若是有人嫌与人同行不够爽利,那么只要凭借路引在鱼龙帮各郡分舵挂个名,就可以拿到一笔沉甸甸的车马费,至于是否真的前往武当山,是拿去青楼买醉了还是半途大鱼大肉了,财大气粗的鱼龙帮也不会真的计较,这无形中也让鱼龙帮在中原江湖的地位提升不少,鱼龙帮的顶尖高手不多是不假,可挡不住人家富可敌国啊,混江湖想要混得惬意,还不就是靠拳头硬和腰包鼓两样?否则你以为自己是玉树临风的北凉王啊,听说他老人家那可是习武前仅靠一张脸,就能让不下十个早年向清凉山寻仇的女侠一见钟情的,从此心甘情愿在王府那座梧桐院中被金屋藏娇……一只手就数的过来的武道大宗师,桃花剑神邓太阿太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官子曹长卿毕竟年纪不小了,拓拔菩萨更是个天生就不讨喜的北莽蛮子,那么风华正茂而又壮举不断的徐凤年,就成了离阳江湖人茶余饭后最是津津有味的谈资。许多新赴北凉的武林豪杰和绿林好汉更是大开眼界,大小青楼是个花魁就都说自己为徐凤年暖过被窝,凉州路边随便一个算命先生就敢说自己当年给咱们王爷测过字卜过卦,酒肆茶楼也纷纷吆喝北凉王对自家的招牌货那叫一个赞不绝口,尤其是那些售卖胭脂水粉的铺子,更是信誓旦旦扬言徐凤年在他们那儿给红颜知己买过东西,最让少侠和公子哥感到悲愤的在于这明摆着是店家糊弄人的欺人胡话,可随行的女侠仙子们就跟鬼迷心窍似的,在那些铺子里买了一大堆贵死人不偿命的瓶瓶罐罐,关键在于花钱如流水的真正冤大头,正是他们这些护花的大老爷们啊。
在北凉江湖喧嚣之际,恰好遇上北凉轧柳风俗最盛的时候,北凉富家子弟都会在郊野或演武场走马骑射,于树枝上悬挂任意一物,将其挽弓射落,谓之轧柳。当那些外地江湖汉子看到许多北凉妇人也是弓马熟谙的模样,难免有些心惊,以前只听说北凉民风彪悍,现在才确定所言非虚。而这些北凉轧柳男女多半又在臂上绑缚白麻丝,一问才知原来是北凉百姓在脱去丧服后的一月之内,都要绑麻祭奠逝世亲人,这跟中原家族在夏中时节臂系用五彩丝缕以求辟鬼祛病有些相似。这同时也让人心惊,难道北凉果真在凉州边关虎头城和幽州葫芦口,战死了那么多人?为何之前在中原家乡只听说北凉边军面对北莽百万大军压境,要么是不战而退,要么就是一触即溃?倒是听说大柱国顾剑棠坐镇的两辽和他女婿袁庭山的蓟北防线,双双捷报连连。进入北凉之后,亲眼所见,除去骑射轧柳的北凉子弟让人自惭形秽,那些从北凉境内驻军抽调出来的巡城游骑则是让人感到敬畏,这些据说战力要远远逊色边关铁骑的境内骑军,如果真拎出去跟众人家乡所谓的精锐兵马打一场,那还不是犹如一品境界的顶尖高手碾压二品小宗师?
当大多数外地江湖人都开始登山或是临近武当,又听到了两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新消息,北凉王徐凤年在继上一次率领幽州万骑战于葫芦口外,这一次又于虎头城外单身陷阵,杀得北莽南院大王董卓一退再退。而那个恶名昭彰的北凉都护褚禄山,则亲率八千骑军,由怀阳关奔赴流州东北边境,大破三万董家私军。大恶人谁都讨厌,可如果这个恶人是自家人,其实想一想也是挺能让人感到安心的。褚禄山这个小儿止啼的大魔头,放在北凉边关那是最合适不过了,既不祸害中原,还能让北莽蛮子糟心。这么看来,徐凤年当了北凉王,别的功绩不去说,光是能够降伏褚胖子让他老老实实待在凉州关外,就已经是一桩天大功德了。
徐凤年为了这场原本应该在两年前龙虎山斩魔台举办的佛道之争,在见过褚禄山和那支伤亡惨重的铁血骑军后,特地从怀阳关赶到这凉幽交界处,他当然不是为了来武当山出风头,而是拂水房谍报说有两拨人要来此地凑热闹,一方是跟随洛阳进入离阳的断矛邓茂和耶律东床,他们似乎在进入幽州境内后便不再刻意隐藏行踪。另一方更加古怪,是一对堪称世间独一份的夫妇,比呼延大观那两口子更让徐凤年重视,因为那个男人是白衣僧人李当心,是如今被封山门的两禅寺名义上的主持方丈,更是某位很早就立志要当女侠的小姑娘的亲爹。
白衣僧人的到来,很大程度上让小莲花峰的佛道之辩变得名正言顺,否则由于武当掌教李玉斧并不在山上,与佛家进行辩论的道教中人,是个连许多北凉人都没听过名字的道士,是宋知命的弟子,传闻此人才刚刚在小柱峰筑观修行,武当八十一峰,不是峰峰都有道人道观,绝大多数山峰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武当山如今总计开峰不过十二座山,其中大小莲花峰最为著名,号称天下内功出玉柱的玉柱峰也名气不小,由此可见,那个叫韩桂的开峰道士能够被视为足以独当一面,想来应该还是有些道行的,加上青山观从清凉山出资筑造到后来的北凉王赠送珍藏典籍,小柱峰的地位也自然而然水涨船高。武当山作为跟龙虎山分居南北遥遥斗法数百年的道教祖庭之一,最高辈分的那几个神仙,王重楼最早仙逝,修为通玄的洪洗象不知为何要自行兵解转世,剑痴王小屏拦路王仙芝,壮烈战死于广陵江畔,活了两个甲子还要多的宋知命也死了,如今就只剩下掌律真人陈繇,以及那个自嘲“修不得仙,只好修力”的俞兴瑞,后者也是当年慧眼识珠把李玉斧从东海带上武当的人。与李玉斧和韩桂一辈的武当道人,大概有二十余人,接下来的清宁灵贞四代道士,就多了,尤其是灵字辈和贞字辈,不同于龙虎山的江河日下,沉寂百年的武当山香火愈发鼎盛,贞字辈道士如今多达六百多人,这还是武当山不愿滥收弟子的前提下。
上山烧香,往常不论是相对富饶的陵州百姓还是蓟河两州的香客,都由风景最为旖旎也是路途最好走的南神道登山,徐凤年拣选了北神道上山,不曾想他仍是小看了佛道之争的巨大号召力,除去那七八百号江湖人,北凉三州的有钱人大多都乘车骑马而至,甚至连淮南道和江南道都来了不少人,烧香观战两不误。武当北神道的山路本就不宽,更不凑巧的是今天从清晨时分就下起了淅沥小雨,雨水天气不至于阻路,可道路泥泞就让人遭罪了,加上前行之人的不断踩踏,小二十里崎岖山路,比走上五十里官道驿路还要累人。
徐凤年这次到武当山没有扈从跟随,为了赶时间,甚至都没有骑马,而是拣选僻静路径一路如鸟飞掠,所以显得犹未风尘仆仆,身穿青衫,左右腰间悬挂了两柄刀,一把是从江斧丁手上“夺人所爱”的过河卒,一柄普通的制式凉刀。晌午时分,徐凤年在北神道入山口子上的一栋简陋酒楼略作歇脚,酒楼名字也有意思,叫“过村店”,大概是提醒远道而来的香客们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吧。酒楼内早已人满为患,尽是希冀着赶早上山尽快登上武当主峰的游客,徐凤年只能跟十多人一起坐在屋檐下的小竹凳躲雨,想要吃口热饭喝口热酒就得乖乖排队候着,徐凤年要了一壶茶,茶水打着武当“道茶”的旗号,巴掌大小的一壶茶就敢狮子大开口,要价二十五文钱!徐凤年一手拿壶一手拿杯,没几口就喝光了,再跟酒楼伙计添水,又得掏五文钱。显然不光是徐凤年觉得给宰得不轻,身边那些香客也颇多埋怨,几个年纪轻脾气大的甚至对武当都起了恶感,说那一叶知秋,山下如此,山上的武当道士想来也是这般满身铜臭市侩。听他们口音,都是外乡人,一些个经常去山上烧香的北凉本地香客都皱起了眉头,有位老人笑着好言劝说了几句,说到了山上烧香连那香火香烛都是武当赠送的,不收香客一文钱,当然之后愿意给多少香火钱,几文也好,几两也罢,无非是量力而行。老人还说他自年少起每年都要来此烧香三四次,还真没碰到一个主动要他掏钱的武当道人。
老人这一开口,许多对武当山心怀好奇的外地人就有了兴致,其中有人询问老人是否见过武当掌教李玉斧,老人哈哈大笑道:“见过,怎么没有见过,不但李掌教,从那位一指断江的王老掌教再到骑鹤下江南的洪掌教,我这老儿都见过,尤其是洪掌教,当年还给我解过签呢。这可不是我夸海口,其实呐,见过这几位的香客多了去,你们今日上山,一样有可能碰到陈真人或是俞真人替你们解签,可惜听说李掌教下山远游去了。”
“那么你们北凉王当年曾经在武当山习武,也是真的?”
“当然,老儿我亲口问过两位熟悉多年的清字辈真人,千真万确。都说咱们王爷很早以前就与洪掌教相交莫逆,在山上一人练武一人修道,相互砥砺,那关系真是一等一的好。”
有位外地小娘羞赧问道:“老伯,那你们北凉王当真有外界传闻的那么风流倜傥吗?”
“这岂能有假?!大将军和王妃的儿子,相貌自是没的说!哈哈,这位小姑娘,你也不用羞,咱们北凉这地儿想要嫁给王爷的女子,茫茫多啊。”
老人说到这里,伸手指了指正坐在不远处喝茶的徐凤年,跟那位小娘打趣笑道:“瞅瞅,咱们王爷包管与这位公子一般俊。”
徐凤年转头报以无奈一笑。
年轻女子满脸通红。
徐凤年喝了一口茶,轻轻望向远方。就像小柱峰韩桂所在的道观,青山观,观青山,一个人身处何地,心境也会不同。身在沙场,尸骨累累,容不得你不悲怆。而若是身在山林,难免能够生出几分野逸心境。亲身经历过那场虎头城攻守战,再去迎接从流州边境返回的褚禄山和三千骑军,以及那五千具尸体,徐凤年哪怕已经远离虎头城怀阳关,彻底远离战鼓马蹄声,但耳边却好像始终有厮杀声。越是身临祥和安宁之地,徐凤年越是难以释怀,脑海中就像有一幅画面,北凉马头朝北!矛头朝北!刀锋朝北!三十万边关将士,为了他们身后的这块贫瘠土地,不惜以死阻挡北莽铁蹄。
刘寄奴在分别之时,说无需愧疚,虎头城六万余人,不是为你徐凤年而战,是为北凉而死。只不过你徐凤年值得我们放心托付性命而已,让我们知道自己死得其所!
但是徐凤年就真的能够不去愧疚?
做不到的。
檐下众人看到远处走来两个男子,一个身材敦实一个身材矮小,因为并不惹眼,也就一瞥而过,并未上心。徐凤年缓缓起身,喊来伙计还了茶壶茶杯,然后站在台阶边缘,恰好站在了头顶有雨无雨的那条界线上。当他做出这个看似无心之举的动作后,两位远方来客也放慢了脚步,只不过对于酒楼屋檐下等着吃饭的香客而言,这种不入一品境不解其玄妙的巅峰对峙,是察觉不到丝毫的。
徐凤年的身后,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养神的养神,浑然不知一股惊涛骇浪汹涌而至,如潮打城头。
两人虽然放缓前行速度,但是依旧向酒楼走来,看似步伐如同常人,其实一人根本就是脚不沾地,没有触及半点泥泞,更年轻一人则如负千斤重物,一脚踩下,连整个鞋面都没入黄色泥泞中。
看到他们没有停步的意图,徐凤年眯起眼,右手按在过河卒的刀柄上,作势要抬脚踏出台阶。
中年男人率先停下脚步,身旁年轻男子本想继续前行,却被同伴突然伸手拦住。
年轻人一脸愤愤然,死死盯着那个家伙,用略显蹩脚生涩的中原官话小声嘀咕道:“当自己跟王老怪和拓拔菩萨都打过架,就了不起啊?”
紧接着神色桀骜的年轻人叹息一声,“得,是挺了不起的。”
他扯开嗓子喊道:“喂!你明明知道我们不是来打架的,有你这样的待客之道?”
徐凤年看着这个别说相比北地高大男儿、就是在离阳广陵江以南男子中也属于矮小的年轻人,真实身份是耶律东床,正儿八经的北莽天潢贵胄,简单来说,如果那个傀儡太子哪天死了,那么这家伙跟慕容龙水一样,是最有希望成为北莽下一任皇帝的皇室成员。当初因为贾家嘉,徐凤年跟慕容龙水和那位蛛网头领老蛾玩过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她是个颇为有趣的娘们。耶律东床不知为何会大摇大摆跟在洛阳身边去了逐鹿山,至于北莽高手名次与洪敬岩相差不多的断矛邓茂,应该就是这个北莽先帝亲侄子的贴身扈从了。准确说来,这是徐凤年跟耶律东床第二次见面,那是高树露在“封山”四百年后醒来,徐凤年出窍神游,与之天人相见,当时跟在洛阳身边跑腿的耶律东床跟徐凤年算是勉强有过一面之缘。
徐凤年笑了笑,收回脚步,重新坐回小凳子,邓茂和耶律东床这才得以跨上台阶来到檐下,不是说邓茂没这个本事,只不过既然没有死战之心,邓茂也不是那种没事找事的人物。至于耶律东床,对上如今的徐凤年,后者想要让他一步都靠近不了酒楼,那他这个北莽王室子弟还真没有这份能耐。耶律东床鞋底板狠狠蹭着台阶角,刮去厚厚一层泥土,这才一屁股坐在徐凤年身边,邓茂没有坐下,因为酒楼只能腾出一张空余凳子。
耶律东床压低声音问道:“真跟拓拔菩萨大打出手了?结果咋样?我想听真话。”
徐凤年对这个自来熟的家伙说道:“徐婴还好吗?”
耶律东床愣了愣,“徐婴?谁啊?”
徐凤年终于有了几分笑意,轻声道:“就是洛阳身边喜欢穿大红袍子的女子。”
耶律东床哦了一声,“她啊,就那样呗,以前人不人鬼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