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雪中悍刀行-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官道追上曹长卿亲自做马夫的那驾马车。
曹长卿缓缓停下马车,并未再度刻意为难这名言语不敬的世子殿下。
只是单骑而来,已经足够诚意。
曹长卿连皇帝陛下都可杀,岂会真去斤斤计较一个滚字?
若非惊觉真相,曹官子大可以徐徐收官,不至于当下这幅看似相安无事其实两败俱伤的最坏场景。
曹官子可以不在乎全天下人眼光,唯独不愿让太平公主记恨。
徐凤年等姜泥掀起帘子探出脑袋,送出装有大凉龙雀的剑匣,云淡风轻道:“送你的。”
她眼神涣散,没有伸手,马上要放下帘子,看也不看一眼紫檀剑匣。
徐凤年弯腰放在曹长卿身后,她眼前。
剑匣上还摆有一串铜钱,世子殿下笑眯眯道:“本世子委实没有随身携带银子的习惯,其余铜钱先欠着,什么时候穷得叮当响揭不开锅了,来北凉找本世子,管饱。报仇是报仇,两码事。”
小泥人怔怔望着剑匣上的铜钱,眼睛一亮。
双鬓霜白的曹长卿虽是背对两人,但仍是轻轻叹息。
徐凤年深深看了一眼没能擦干净泪痕的太平公主,玩笑道:“都要分别了,有棋诏叔叔在身边,以后恐怕就找不到谁来欺负你了,要不笑一个?”
姜泥下意识瞪眼,但如何都凶不起来也笑不出来。
马背上徐凤年直起身,不再犹豫,掉转马头,策马缓行,骏马才踏出几步,世子殿下一拉马缰,停马沉声道:“曹长卿!”
青衣曹官子不需徐凤年说话,便平静道:“赵勾算得了什么,以前公主不在,曹长卿就容得他们蹦跳,这次出行,就让他们死绝。”
徐凤年不再言语,策马狂奔而去。
姜泥捧着剑匣坐回车厢,悄悄将一枚紧紧攥在手心沾满汗水的铜钱与那十几枚放在一起。
曹长卿喃喃道:“此子大气。”
第157章 亲家,出京,赚亏
说来也巧,北凉王徐骁正要离京,大将军顾剑棠便从两辽归来上朝。今日早朝,不设在保和殿,而是寻常以供上朝的养神殿,正南大门外,首辅张巨鹿领头的张党,独霸兵部的顾部武将,温太乙洪灵枢做老供奉的青党,被离阳王朝本土权贵腹诽成两姓家奴的西楚老太师孙希济,则领衔八国遗老新贵,四大派系扎堆,泾渭分明。
张首辅一向不早不晚临朝,曾与上柱国陆费墀后在青党内三足鼎立的温洪两位柱国年岁大了,一般情况也来得较晚,反倒是眉发雪白的孙希济素来提前来到太安皇门外,以示老骥伏枥,但习惯性寡言少语,这位曾与春秋武圣叶白夔并称西楚双璧的老头儿如今身居王朝高位,执掌门下省,有封驳之权,有谏诤之责,入仕王朝后,不曾折节,从未有泛泛而谈,不言则已,一言必是有的放矢,深受皇帝陛下敬重,传言马上就要获封一阁大学士的头衔。
孙希济满头鹤发,皮肤褶皱如老松,身体不太好,时不时就要冬染风寒夏中暑,陛下甚至专门为这名老臣破例赐座,不过现在看上去孙老头的精神气却依旧很盛,他身边围聚了一帮都差不多花甲之年的八国遗老,第二辈“新遗”们倒是不介意堂而皇之与其余三党站在一起客套寒暄,说些无伤大雅的谐趣乐事。
孙希济抬起头,看到远处走来的两位同僚,老太师脸上神情冷淡,当文武百官都察觉到两人露面,立即不约而同噤声禁言,那两人中一人穿一品绣仙鹤文官袍,紫髯碧眼,身材高大,相貌清奇,步子不急不缓。另外一人穿一品绣麒麟武官服,长了一双狭长丹凤眸子,看人看物喜欢总眯着眼,非但不给人秀媚感觉,反而平添了几分阴沉,他步伐坚定,此人与首辅张巨鹿一同下车一同走来,约莫是他步子更快,起先两者并肩而行,逐渐便超出了张首辅一个身位,但他仍是仿佛毫不自知这有何不妥,径直走向太安门。
满朝文武,也只有顾大将军如此不拘小节。
顾剑棠行事略有跋扈嫌疑,言谈还算合乎礼节,不与顾党嫡系说话,而是先给门下省左仆射孙希济打招呼,孙老仆射笑着点了点头,老人对这位春秋名将并无恶感,毕竟灭亡西楚的是徐人屠和陈白衣这对义父子。
中书省大黄门是中枢内廷的天子近臣,此黄门郎非阉宦黄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官宦位尊者才可称呼太监或者大貂寺,权臣见到这些个大宦官不敢掉以轻心是不假,唯独内史黄门离皇帝最近,丝毫不输宫内宦官,再者内史大小黄门郎在士林大多都口碑极佳,得以对宦官最是底气十足,恨不得逮着把柄就要清君侧才显忠臣本色,因此很受宦官忌惮。故而中书大黄门身份清贵煊赫,十几位直达天听的当朝红人,却没有自立山头与四党对峙地站在一起,分散开去。
这个群体年纪悬殊,长者年迈如孙希济不乏其人,壮年如顾剑棠最多,最年轻的几个还不到而立之年,其中一位最新补缺大黄门的是个外地佬,名声倒也不差,薄有清誉,自制的兰亭熟宣在京城这边当下广受吹捧,只不过正常情况下按照资历才学,还远不够格进入中书省担任黄门郎,小黄门都悬乎,何况是大黄门,可没奈何这小子不知怎的就被北凉王亲笔亲信推荐,这不前段时间徐大柱国尚未到京,晋兰亭进入中书省的谕旨就快马加鞭送到了西北那边去。
这次是晋黄门头回正式早朝,这小子出身地方上一般士族,在京城谈不上根基渊源,眼高于顶的京官也不待见这个祖坟冒青烟的幸运家伙,北凉王招惹不起啊,你小子是北凉王的门生?好,咱们不找你麻烦,但想要与你相谈甚欢,没门!你是新任大黄门又如何,这个位置京城内原先多少大佬眼巴巴盯着?结果被一个外地的无名小卒给从碗里扒走一块大肥肉,能不气恼?
从未与京官打过交道的晋兰亭显得有点局促不安,孤伶伶站在角落,被四周冷冽眼神盯着,出了一身汗水。初入京城时的踌躇满志一扫而空,更有附近门下省一位散骑常侍嗓音不弱地讥笑出声“人言西北蛮子沐猴而冠。以前不信,如今看来,果然!”
很快几位与那散骑常侍身为门下省同僚的起居郎、拾遗等诸多青壮年官员都附和笑着重复“果然”两字,这让孤立无援的晋兰亭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晋兰亭这下真切感受到了京官的排外,他身体孱弱,性格也不算坚毅,受了这等以往遇不上想不到的委屈,立马眼睛通红,竟然隐约有落泪的迹象,更惹来一些欺软最是擅长的京官们冷笑嘲讽。
这时,首辅张巨鹿遥遥望来,看到这一幕,微皱了眉头,停下脚步,顾剑棠本意是让张首辅先行入皇城,但见到首辅折了个方向转身走去,顾大将军也不客套,率先走入大门,顾部将军们自然跟着鱼贯而入,孙希济和青党两大供奉也都紧随其后,朝中张党势力最大,人数最多,首辅不入城门,当然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停在原地,齐齐望向首辅,面面相觑,都瞧出对方眼中的疑惑。
极有官威的张巨鹿来到垂头丧气的晋兰亭身边,温言微笑道:“晋黄门,前几日我厚着脸皮特意与桓祭酒讨要了几刀兰亭熟宣,那老家伙心疼得割肉一般,回府上一试,才知桓老头为何视作心头肉,委实是轻如白蝉翼,抖不闻声。若不介意,我可要再跟你这兰亭宣的监造人求几刀熟宣。”
晋兰亭抬头一脸匪夷所思,嚅喏不敢言。那些个原本等着看好戏的官员缓缓散去,再不敢在明面上讥笑这个侥幸窃据高位的外地佬。
张首辅也不以为意,拍了拍晋兰亭肩膀,擦肩而过时淡然说道:“君子方能不结党绝营私。今日笑且由人笑去,不妨再过十年看谁笑谁。”
晋兰亭双腿一软,几乎就要为那个背影跪去。
士为知己者死!
本朝高祖始定腰带制度,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以及三品以上许用玉带,腰带嵌玉数额又有明律规定,当朝大柱国徐骁因战功卓著,先皇特赐白玉带镶嵌十五玉,大将军顾剑棠十三玉。到了当今天子,御赐腰带寥寥无几,被天子公开倍加推崇的陈芝豹曾获赐紫腰带镶玉十二枚,老首辅病逝后,两年连升十几级的首辅张巨鹿曾接连获赐紫腰带四条,镶金一条,其余嵌玉数目六、十、十三,依次递增,本朝朝服腰带镶嵌材质以玉为最尊,其次才是金银铜铁,除非皇帝特赐,否则不可逾越官爵。
玉腰带规格不可越雷池,但君子好玉是古风,朝廷对腰悬玉佩并不禁止,晋兰亭跟随着文武官员走入城门后,一路行去,玉佩敲击,叮咚作响,一片清越空灵声。
晋兰亭心神摇曳。
这便是整个离阳王朝的中枢重地啊。
……
要说这段时间有什么大事,比起卢道林请辞国子监右祭酒一职并且天子御批获准,无名小卒的晋兰亭进入中书省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北凉世子在江南道上乱杀士子一案,在耳目最灵通的京城这边马上就掀起轩然大波,国子监太学士三万人,群情激昂,喧嚣扬尘,哪怕明知那位异姓王还逗留在京城,仍是抵挡不住这帮王朝未来栋梁的学子炸锅一般议论。太安城国子监最早规模极小,限定宗室、外戚以及三品以上功勋大臣的子孙入学,到先皇时有所扩大,增补五厅六堂十八楼,等到春秋落幕,一统天下,国子监彻底广开门路,至今已经容纳学子三万人,国子监建筑足足绵延十里,蔚为壮观,盛况空前,国子监设置左右两位祭酒,与上阴学宫相似,这些年太学士如过江之鲫涌入国子监,自成士林,隐有与学宫一较高下的巍巍气象。
泱州卢氏家主卢道林作为右祭酒,地位仅在曾是张首辅同门的左祭酒桓温之下,这次受累于亲家子弟在江南道上的凶恶行径,名声受损,自认再无法给国子监三万学子做表率楷模,主动请辞右祭酒,至于这其中有无左祭酒桓温的推波助澜,恐怕就只有当局者卢道林知晓。卢道林这些日子闭门谢客,让人觉得这次阴沟里翻船的卢祭酒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卢道林坐于书案后,捧着一本圣人典籍,神情自若,看不出半点颓丧,大管家快步行来,到了门口才放慢步子,躬身说道:“老爷,大柱国造访。”
出乎意料的卢道林略作思量,沉声说道:“开中门!”
大管家脸色古怪道:“启禀老爷,大柱国说开中门麻烦,便直接从侧门走入了,马上就到这儿。”
卢道林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起身正了正衣襟,才一脚踏出书房门槛,就看到内廊行来一个驼背家伙,冷不丁被这老头给搂住脖子,带着兴师问罪的意味大笑道:“亲家啊亲家,你做人可不地道,下马嵬驿馆离这儿才几脚路程,咋的,非要我来见你不成,就不肯卖个脸面给我啦?有你这么做亲家的吗?”
一位是权势彪炳的北凉王,一个是清贵至极的昔日国子监祭酒,结果两亲家相逢后,后者就被搂着脖子差点喘不过气来,所幸大管家是一辈子都侍奉卢府的自家人,始终目不斜视。
原先在南北士林口碑都极佳、公认深得古风的卢道林只得歪着脖子,一脸无奈道:“大柱国,这,这成何体统。”
徐骁松开手,负手走入书房,卢道林眼神示意大管家关上门。
书房只剩下这对饱受世人瞩目的亲家。
徐骁大大咧咧坐在椅子上,笑呵呵问道:“一下子没官儿当了,是不是心里空得慌?”
卢道林笑道:“尚可。”
徐骁一摆手,直来直往道:“不跟你弯来绕去,你说吧,尚书省六部,你想去哪里,事先说明白喽,当然兵部你不用去想,顾剑棠那王八蛋一贯视作他自家床上的婆娘,外人谁去他就跟谁急。吏部嘛,也难,张碧眼的铁打地盘,差不多也算油盐不进,至于刑部,你去也不合适。礼部户部工部,亲家,你自己挑一个。嘿,想让我早点离开京城,总得给点本钱才行。”
卢道林虽说早有此意,既然国子监呆不住,跟桓温争了这么多年还是不过,还不如另辟蹊径,只不过以往再怎么说,国子监祭酒都是一等一的顶尖清贵,当朝中书门下两省不设正省令,连德高望重的孙希济都只是门下左仆射而已,两个祭酒就成了清流名士最顶点的位置,话说回来,这些年卢道林在国子监既然仅是略输桓温,自然栽培了不在少数的心腹,也算是门生桃李满天下了,唯一的遗憾便是若去了六部,恐怕今生都无望殿阁大学士的头衔,卢道林再性情豁达,终归难逃名士窠臼,不过这次顺势退一步,倒也不至于伤心伤肺,皇帝陛下也有暗示要他入主一部,卢道林自认清水衙门的礼部可能性最大,本有些许遗憾,但是当收到族弟卢白颉的家信,说要争取一下兵部侍郎,卢道林当时便浮了数大白,直呼痛快。如此一来,去礼部反倒是最合时宜了,否则就要触及泱州其余三大家族的底线,卢道林不愿在这时候横生枝节,反正只要弟弟卢白颉肯出仕,万事皆定矣!此举于卢氏而言,于泱州士子集团而言,皆是万幸!
四下无人,也不再喊徐骁为大柱国,喊了一声亲家翁后,卢道林笑着含蓄说道:“刘尚书年岁已大,身体不适,年前便向陛下提过要告老还家。”
徐骁撇撇嘴,直截了当道:“就这么说定了。”
卢道林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此事亲家翁不出面也无妨。”
徐骁呸了一声,伸手指着卢道林的面,毫不留情骂道:“你这迂腐亲家,真当六部尚书是你囊中物了?我若不出面,信不信张碧眼稍稍联手孙希济,就能把你死死按在一个破烂地方上抬不起头?”
卢道林悚然一惊。
徐骁摇头笑道:“亲家你啊,读圣贤书是不少,大道理懂得也多,可这做官,可不是面子薄就能做成的。丑话说前头,你要还是把礼部尚书当国子监祭酒来当,过不了多久就要卷铺盖滚蛋。”
卢道林叹气一声,说道:“受教了。”
徐骁摆摆手,笑了笑,眯眼道:“凤年在江南道上胡闹,让亲家丢了国子监的基业,恼不恼?”
卢道林正色道:“说不恼那是矫情,不过这事说实话怪不得世子殿下生气,自家人不帮自家人,再大的家业都得败光。这点乡野村夫都懂的道理,卢道林还是懂的。”
卢道林继而面有愧疚道:“我已写信给玄朗,以后由不得他意气用事!”
徐骁这才睁开眼,起身缓缓说道:“亲家,这话才像一家人说的话。”
卢道林如释重负,看徐骁架势,像是要才坐下便要走,讶异道:“亲家翁这是要走?”
徐骁没好气道:“不走难道还跟你打官腔啊,走了,回北凉。”
卢道林无言以对。
徐骁走出书房时轻声笑道:“不用担心陛下对你我猜忌,法不外乎人情,既然是亲家,就得有亲家的做法,生疏得比外人仇家还不如,才叫有心人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了才会去瞎琢磨,琢磨琢磨着才容易出事,对不对?”
心底有阴霾的卢道林这时彻底松了口气。
北凉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卢道林不知道的是府外马车里坐着一位微服私访的隋珠公主。
徐骁坐入马车后,公主殿下扯着他的袖口,愁眉苦脸道:“徐伯伯,可以不离京吗?小雅好无聊的。”
徐骁笑道:“没法子啊,伯伯就是劳碌命,要不我让凤年来京城陪你玩?”
隋珠公主眼珠里滴溜溜转动。
徐骁揉了揉她脑袋,说道:“你看看,心里还是有芥蒂不是,得,伯伯只能拿出杀手锏了,带你吃几大碗杏仁豆腐去,到时候再生凤年的气,伯伯可就不乐意了啊。”
公主殿下撒娇晃着大柱国的袖口,哼哼了两声,灿烂笑道:“好啦好啦,看在徐伯伯的面子上,不跟那家伙一般见识!”
这一日与隋珠公主吃过了三文钱一碗的杏仁豆腐,史书上记载这是北凉王徐骁最后一次进京与离京。
依旧是一身富家翁装束的北凉王出城后,走下马车,双手插袖,望着巍峨城头。
身旁站着黑衣病虎杨太岁。
徐骁感慨道:“杨秃驴,今日一别,估摸着咱俩这辈子都见不着了吧?”
国师老僧木讷点头。
徐骁笑道:“谁后死,记得清明去坟头上酒。”
杨太岁平静道:“贫僧很贫,买不起好酒,所以肯定先死,赚了。”
徐骁伸手摸了摸这国师的那颗光头,道:“你啊,一辈子连小亏都不愿意吃,跟你做兄弟,亏了!”
曾谈笑间倾覆八国的两人就此别过。
黑衣老僧驻足原地,望着马车渐行渐远,摸了摸自己光头,最后低头双手合十。
世间能让这位老僧心甘情愿低头的,唯有北凉徐骁一人而已!
第158章 恶谶
武当三十六宫,以大莲花峰上太虚宫最高,翘檐被唤作大庚角,因悬挂一柄曾属仙人吕洞玄的佩剑而名动天下,此时身穿与武当道袍迥异的年轻道士,坐在吕剑仙佩剑附近,脚下是一架长梯,容颜清逸的道士拎着个木桶正在给掉漆斑驳的大庚角屋檐重新刷漆,赫然是龙虎山天师府的齐仙侠,张目望去,云雾翻滚,风起卷涛,武当七十二峰宛如海上仙岛,心旷神怡,耳畔是山上晨钟悠扬,齐仙侠一时间有些出神。
这些日子在武当山上结茅而居,一心要胜过那骑青牛的武当掌教,动手次数很少,多是被迫与那胆小道士嘴皮子打架,无意间却也受益匪浅。听说大庚角要刷漆,想着这边挂了一柄从小便心驰神往的仙剑,就答应那姓洪的惫懒货来劳作,这些细枝末节,齐仙侠从不上心,不怕遭受天师府非议。想到这里,齐仙侠略微失神,这武当山与天师府当真不太一样,简直是与人无争与世无争过了头,偶有争执,尽是一些让齐仙侠不屑理睬的鸡毛蒜皮,对此,齐仙侠没有妄加评价,只是歪头瞥了眼吕洞玄佩剑,剑名无法考证,道统典籍中并无记载,只有一些街谈巷说遗闻佚事私下给这柄仙剑取了一些类似“斩龙”“青霄”的名头,听上去极有气势,齐仙侠当然不会信以为真,但这把仙人佩剑原本并无剑鞘确有其事,吕洞玄曾言“唯有天地,方可做此剑剑衣”,剑衣,即剑鞘。但此时古剑却有桃木剑鞘,粗鄙不堪,齐仙侠记起这一茬,实在哭笑不得,前段时间跟姓洪的掌教问起,那家伙扭扭捏捏说出真相,齐仙侠才知道是这姓洪的年幼时给仙剑做了剑鞘,至于缘由,年轻掌教打死都不肯说了。
若是在天师府,吕真人遗物,早就被藏于大殿供奉起来,层层符箓加持,别说擅自加鞘,便是想要见上一面都难得,退一万步而言,真要给仙剑寻一剑室,起码也得蟒蛟皮筋才符合身份。
这武当山,规矩太少了。
齐仙侠低头看去,姓洪的正起手打拳,这位青年掌教身后跟着近百习拳的武当道士,老幼皆有,起先与骑牛的练拳的只是些觉着好玩的扫地小道童,久而久之,被几位老辈道士咂摸出古韵高风,每日晨钟暮鼓两次都自主来到太虚宫跟着练习,骑牛的这套拳起势平淡,纯任自然,总体而言,拳架是大圈套小圈,大圆环小圆,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
齐仙侠从未见识过这套拳法,后来提起才知是姓洪的在山上常年观撞钟敲鼓而首创,齐仙侠虽自小习剑,但万川入海,自然识货,此拳绵里蓄千钧,拉大架如笼天罩地,入小势则芥子纳须弥,不说实战效果如何,贵在立意超然,齐仙侠说实话难免有些嫉妒这家伙的天赋根骨,这懒散家伙从不去刻苦习武修道,与自己一刻不敢懈怠南辕北辙。广场上,行云流水的年轻掌教缓缓收拳,其余道士动作如出一辙,已有两三分神似。
一位老道士上前与掌教讨教,说着说着就称赞这拳练久了定可以临渊履冰却不动如山击水中流而心有八荒,年轻掌教听着不得意不脸红,呵呵笑着说哪里哪里,老道士忧心忡忡说这套拳若是山上人人可学,难保不会被山下闲杂外人偷学去啊。掌教摇头笑道不碍事,这套拳法胜在养生养神,多一人学去,武当就多一分功德。老道士笑了笑,不再杞人忧天,掌教年轻又何妨,这份胸襟气度,何曾输给那天师府了?
洪洗象见齐仙侠拎着木桶走下梯子,跑过去帮忙接过木桶,一同下山并肩往小莲花峰走去,广场上一些个扫地道童见着,心里那叫一个自豪,瞅瞅,小天师咋了,还不是被咱们掌教给折服了?齐仙侠对这些小心思也无所谓,下山途中,洪洗象牵了青牛,依然是牛角挂经的悠然,另外一只牛角,则悬上了木桶,摇摇晃晃,十分滑稽。他笑道:“打拳时,感到古剑与你一丝共鸣,你哪天离开武当与我说一声,我把剑送你,你要觉得不好意思,就当借你好了。”
齐仙侠不喜反怒,训斥道:“吕祖遗物,是你武当五百年镇山之器,怎可儿戏,说送便送?!”
洪洗象不以为意道:“不是说了嘛,借你的。”
齐仙侠冷哼一声,“此事休再提起。”
洪洗象感慨道:“还是世子殿下胆大,下山时若非小道死活抱住他大腿苦苦哀求,你就见不着这柄剑了。”
齐仙侠对此无动于衷,只是由衷慨然道:“匣外天地满,室内剑气长。吕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