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个新生的国家,面对强敌,会不会分崩离析呢?
    自从穿越到了这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思考问题也变得无比周密起来。
    他现在发现,有些事情,不是简单的一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就可以解决的。
    象那位自己目前正为其“效忠”的紫禁城里的光绪皇帝,在位的时间也不短了,可他真正能够说了算的时候,恐怕不多。^^^^
    光绪皇帝其实也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但他即使贵为天子,目前手中的权力也“有限”的很,根本谈不上调集全国的力量去专注于一件事。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提倡这个激进的“维新变法”了。而现在,这个“戊戌变法”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即使能够取得“成功”,光绪皇帝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力,都很难说。
    即便有了国内的最高权力,能否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是个未知数。
    如果没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皇帝”面对周围险恶的国际局势,也是很无能为力的。
    这一会儿的思绪纷乱。已经让孙纲开始觉得头痛了。
    说起来。中国如果想要在西方列强的“夹缝”中求得自身生存发展地机会和时间,寻找一个可靠地强大盟友,其实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能够当中国“朋友”的国家,属实不多。^^^^
    面对这一个个对中国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具体应该暂时“选择”哪一个,着实让他伤透了脑筋。
    英国为了对抗俄国,已经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但他之所以仅仅以“备忘录”的形式回应英国人的“美意”,是生怕一旦中国和英国公开结盟,会直接把俄、德、法三国推到一起去。
    法俄已经是同盟关系了,法国当初是出于扼制英国在远东的势力扩张的考虑,才同意帮助中国建造战列舰,现在发现中国有投向英国人“怀抱”地迹象,还会继续支持中国的造船工业吗?而德国强占了中国的青岛,又借中日战争之机出兵日本,和俄国一样,暴露出来的巨大的领土野心。也让孙纲心生警惕。
    虽然在此之前,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一直很好。
    而俄国人表现出来的无休止的领土扩张**,和昔日“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行为。^^^^很难指望它成为中国的盟友。
    在美西战争中打败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地美国,比较起来,应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国家之间主要是利益关系,美国会冒着得罪俄、德、法三国的风险,帮助中国吗?
    据自己从后世地史书中学到的,现在正是列强进入“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关键时刻,西方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已经把全世界的领土基本瓜分完毕,中国成了西方列强在东方争夺的“唯一富源”。面对的国际环境极为险恶,西方列强现在看见了东方古老地中国海岸已经出现了一支强大的龙旗海军,为了阻止中国站起来,会不会联手来对付中国?
    如果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孙纲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不久以后局势的发展,证明了他的担心,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
    水上飞机协同母舰演练结束,他回到了自己的官厅。北洋军情处地人已经把这些天地重要情报给他整理好送了过来。===他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才知道。美西战争已经结束了。
    美西战争最终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1898年12月10日这一天,美国和西班牙两国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等地转让给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
    古巴则获得了“独立”。
    这场被后世史书称为“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地美西战争正式结束后,孙纲根据情报统计了一下,这场战争的规模并不算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双方真正参战的兵力应该不超过10万人,美军阵亡约5000余人,真正死于战斗当中的不多,多数是因为疾病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美国方面的损失并不大,美国人可以说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怪不得美国对日本不屑一顾,菲律宾和关岛对美国来说,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美西战争的胜利大大助长了美国“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和“决心”。美国把加勒比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在太平洋获得了重要的战略基地关岛和菲律宾,就此一跃成了和西方各大国比肩的列强之一,孙纲可以想见,美国以后将会更加积极参与列强对远东及太平洋地区霸权的角逐。
    美国现在也已经把手伸到亚洲太平洋地区了。
    但孙纲照目前来看,美国刚刚经历了战争后,虽然损失不大,但要接着发动一场战争应该是力有未逮,而且美国民众及国会恐怕也不会允许,所以应该对中国的威胁不大。
    他看完所有的情报后,现在最担心的,是滇越铁路的问题。
    看上去云南离着北洋十万八千里,那里发生的事应该和这里应该不挨边儿,可习惯了从国家全局战略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孙纲,却看到了一般人觉察不到的地方。
    后世的史书上对“中法战争”的描述,多数认为是中国在战争胜利的条件下向法国求和,即所谓的“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因此一顶“卖国求荣”的大帽子又扣在了主持和议的李鸿章的脑袋瓜子上。
    但据孙纲让北洋军情处收集到的关于中法战争的资料显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海战方面,中国海军被法国远东舰队重创(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南洋、广东两支水师也遭受了损失,北洋水师又被牵制在朝鲜),台湾的基隆、澎湖等地被法军占据;陆路战场,中国方面虽然有镇南关大捷,战场形势变得对中国有利,但仅仅是“有利”而已,情形并不象好多人想的那样乐观,似乎老将冯子材能够一举南下,将法军全部驱逐出越南!
    事实上,法军从镇南关后退近百里后,迅速在郎甲地区完成了新的集结,总兵力达25000人,又得到近12000人的越南军队的支援,而当时清军可用于南下追击的总兵力不会超过15000人,无论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如果战线南移,补给也将会发生严重的困难。
    所以,李鸿章那时的“乘胜求和”的举动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法战争的结束,使中国又失去了一个属国越南,并被迫开放云南,法国人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但平心而论,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格局来综合考量,很难说“停战”就是“卖国”,对当时军力极弱的中国来说,面对如此险恶的战争形势,能做到不赔款,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国与大清朝廷缔结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及在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和清廷补充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商务专条》,取得将越南铁路延伸修入中国境内的修筑权。
    这就是滇越铁路的由来。法国人要把铁路修到云南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云南各界人士坚持了数年反对法国修建滇越铁路的斗争,但法国人为了能够得到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依然坚持要把这根“大吸血管”插进云南!
    面对云南人民的反对,法国人援引《中法条约》向清廷进行了多次抗议,并以断绝对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海军的援助,以及出兵云南相威胁   
(二百八十八)恐怕有麻烦了
    李鸿章担心中国的“战列舰自制”计划“胎死腹中”,忍痛做了退让,但要求法国修筑滇越铁路时避开人烟稠密的地区,“免生事端”,法国人答应了,向中国方面保证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山区修筑。
    但消息传到了云南,云南各界人民依然坚决反对,并进行了多方抵制,现在,滇越铁路在越南境内的“越段”已经开工了,而在中国境内的“滇段”,却还遥遥无期。
    为了抵抗法国对云南的殖民侵略,云南人民进行了可以说艰苦卓绝的抗争。
    云南地广人稀,物产丰富,西方列强对这里垂涎欲滴已经很久了。
    法国在云南修筑铁路,将不可避免的会役使当地的各族人民,孙纲能想象到这会给云南各族人民带来什么样的苦难。
    云南人民拒绝法国人在自己的家园修筑铁路,防止国家财富遭到侵略者的掠夺,采取的行动是爱国和正义的。
    可目前的情况是,中国海军等于还在接受法国人帮助,如果此时因为滇越铁路的问题,和法国刀兵相见,中国真的就能有把握象战胜日本一样,战胜西欧列强之一的法国吗?
    以现在中国的军力看,中国海军强于陆军,有可能取胜,云南广西等省的陆军,恐怕就不行了。
    眼下的中国这处在这样一种情况,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广大民众和传统的士大夫们义愤填膺,坚决反对做任何形式的让步,而少部分精英人士看到国家实力间的差距。不主张同西方列强硬碰硬,却又不能不面对被斥为“卖国贼”地压力。
    好多人都看到了由此带来的危险,但却无能为力。
    一面是暴怒的民众,一面是凶恶的列强。@@首@@发@
    当二者的矛盾最终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带来的后果,则绝对是灾难性的。
    这时,众望所归的云南首富王炽突然向法国人提出来,要以巨资赎回滇越铁路“滇段”的路权!
    当孙纲得知王炽地义举后,再次对王炽的为人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以个人之力为国家赎回主权,这样的义举。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不多见的。
    据孙纲从后世的史书中得知的。甲午战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另付白银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当时台湾雾峰林氏家族也曾提出来由他们支付同样数目的白银给日本,以求赎回台湾,后来被日本拒绝。
    孙纲当年读史至此。心酸之余也不由得感叹这些中国人的保国义举。
    而现在,因为自己地关系。甲午战争的结局已经被改变。日本一败再败,台湾也就此保住了,台湾人民再也不用靠花费无数财富给侵略者,才能保住自己地家园了。
    现在,“钱王”王炽为了国家地平安,家乡百姓的安宁,又在做着同样的事了。
    王炽应该是看出来了目前局面的危险性,为避免国家再次陷入战争,才毅然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法国人对此也十分吃惊。鉴于王炽在云南的影响力。法国政府对此没有立即表示拒绝,但法国人就此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目前还不好说。
    而孙纲担心的,则是法国政府就此中止对中国海军方面地帮助,撤回在中国地工程技术和军事人员。x人正在努力交涉,即使最后事情不可挽回,英,美,德等国皆可任我选择,货比三家,也不见得是坏事。”
    “不管怎么样,还得早做准备才是,”孙纲对江穆齐说道,“可别等王屠户一走,我们就得吃带毛猪了。”
    江穆齐和他混久了,已经知道了上官的说话风格,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一笑,“大人放心,美国人其实已经迫不及待的上门求亲来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个人呢。”
    “感谢一个人?是谁?”孙纲听了不由得一愣。
    江穆齐告诉他,这个人,是个美国人,名字叫做马吉芬。
    对于这个名字,孙纲有一定的印象,马吉芬是在北洋舰队服务的洋员之一,在“镇远”舰上任职,大东沟海战中他表现英勇,而且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海战后他因为健康状况恶化,就回国了,孙纲后来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消息了。
    而江穆齐告诉孙纲,这个人现在已经去世了。
    而这个人的经历,却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了。
    马吉芬1860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一个传统的军人家**,1岁时进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在他毕业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只有当军舰上有缺员时才将学员递补上去。在1884年,美国海军的规模还不大。今天的一条大点的军舰就差不多可以把当时的全部美国海军军官都装上了。当年的海军毕业生中只有前12人有机会进入海军,其余的90人不得不回家去当老百姓。马吉芬没能成为前12名,毕业考试的时候他的名次比较靠后。他在国内无法将学识付诸实践,只好到国外找找机会。在富于冒险精神的他看来,与其荒废了一身在美国最好的海军学院学到的本领,倒不如到飘扬着黄龙旗的古老中国来服役。
    1885年4月马吉芬到了中国,并进入了北洋舰队,作为驾驶和枪炮教官,因为勤勉称职,晋升很快,最后到“镇远”舰上担任帮带,甲午战前,他本来是要回家探亲的,当听到战争爆发后,立刻收回了申请,随后就参加了震惊世界的大东沟海战。   
(二百八十九)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1894年9月17日那天长达五个小时的激烈海战中,因为“镇远”舰遭受了日本舰队数百发炮弹的轰击,马吉芬在海战中受到了严重的战伤,包括剧烈的撞击、烧伤和弹片击伤。他的健康和视力受到了不可挽回的重创。但他依然和战友们一起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随同“镇远”舰返回旅顺。
    战后马吉芬受到了清廷的嘉奖,基于他日益恶劣的健康状况,海战之后他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疗养。他在纽约生活了两年,忍受着无休止的伤痛折磨。
    大东沟海战为马吉芬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却不能减轻他的伤痛,他的右眼球因而后来被迫摘除了。
    在纽约生活期间,马吉芬给美国《世纪杂志》写了一篇完整的黄海海战的报告,并撰写了名为“鸭绿江外的海战”的回忆录,在里面详细叙述了这场大海战的经过和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广大爱国官兵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壮举,这本书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使美国人民了解到了甲午海战的真相,马吉芬又在很多地方做了关于大东沟海战的巡回演讲,他的讲述让美国公众“如置身惊心动魄之战场上,见飞火弹雨之中,华人之抗敌壮举”。在演讲中,他通过对飞溅的弹片、“镇远”舰开裂的甲板、以及甲板下的大火和猛烈的爆炸的描述,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美国人曾经向他的中国同事展示了怎样的勇气,以及对中国人民地无比忠诚。
    最终,由于实在忍受不了眼伤病痛的折磨。在1897年2月17日的清晨,马吉芬用手枪在医院病房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按照他生前的要求,马吉芬遗体身着北洋海军军服入殓,棺椁上覆盖着巨幅的中国黄龙旗(后来这面旗帜被保存于华盛顿的社会历史博物馆),运回他地家乡华盛顿安葬,在举行葬礼的那天,无数华盛顿市民自发赶来。为马吉芬送行,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马吉芬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谨此纪念这样一位英雄,他被他吝惜金钱的祖国剥夺了他所渴望的服役机会,只好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他地生命,奉献给了另一面国旗下的人民。”
    马吉芬留下地关于大东沟海战的记录,成了美国海军的重要历史文献和研究对象,甚至于对《海权论》地作者马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为马吉芬地关系,美国海军开始关注起大洋彼岸的龙旗海军来,又因为北洋舰队在美西战争前夕救助过不慎触雷的美国海军“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赢得了美国公众的极大好感,再加上中国两次对日作战的胜利。使美国国内普遍出现了“亲华”的倾向,美国国会目前已经废除了所有的带有“排华”性质的法案,取消了对在美华工地一切限制。美西战争结束后。据美国情报机构透露给北洋军情处地消息,美国正考虑谋求同中国在海军方面的“全面”合作。
    听完了江穆齐地讲述,孙纲不由得对这位已经逝去的外籍英雄敬佩不已。
    如果不是因为马吉芬的影响,美国人民恐怕是不会知道这么多关于中国海军的事的,也不会有兴趣了解现在的中国,甚至是同中国的合作了。
    既然美国人如此“热情”,那就不能放过了,孙纲立刻让江穆齐就此事安排下去,最好能尽快促成北洋方面同美国人的合作。
    如果能让美国和中国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将来面对俄国人的挑战。就多了一分取胜的把握。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的。新的一年就到了。
    在这段时间里,孙纲一直在注意着朝廷里的动向。
    当然了,那个“维新变法”也是他一直在持续关注着的。
    据后世的史书所载,“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8日新政被废为止,共计百余天,史称“百日维新”,可现在连1899年都到了,这个“维新变法”都过了快两个一百天了,居然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难道是因为他的关系,这段历史的进程也发生了改变?
    可就在1898年的年底,恭亲王奕忻却真的去世了。
    孙纲是通过北洋军情处“驻京办”知道的消息,后来从慈禧太后的谕旨中得到了证实。
    慈禧太后在悼念恭亲王的谕旨里回顾了她和恭亲王经历的风风雨雨,“恭亲王奕忻,谊属亲枝,久襄密务,溯自同治初年,予同孝贞显皇后垂帘听政,其时东南未靖,国事多艰,恭亲王翊赞谟猷,削平大难。论功行赏,特命以恭亲王世袭罔替。三十余年,恪恭奉职,殚竭忠诚。其间养疾家居,旋复起膺枢要,朝夕从事,力任其难。不料旧疾举发,予率皇帝节次亲临看视,惟冀安心调理,可即就痊,不意本月初十日,遽尔长逝。时事方殷,失此良弼。予怀震悼,曷可胜言!”字里行间有不胜悲痛之意,可谓情真意
    但孙纲担心的,则是恭亲王去世后,朝廷里可能引发的“政治地震”。
    满汉政治势力的居间“调解人”没有了,朝中的满汉两派及新旧两派之间,矛盾会不会激化?
    因为李鸿章和奕忻等人的关系,“维新变法”居然熬到了9年,可在这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变法还会引发什么样的事情?
    “恭亲王一去,对大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在没有别人的时候,江穆齐对孙纲说道,
    “孝乌此话怎讲?”孙纲不动声色地问道,
    从江穆齐这些天的举动来看,他大概能猜出来这小子想干什么。
    这些天,北洋军情处在江穆齐的安排下,开始调集大批人手出动,以京城方面居多,自从孙纲成立北洋军情处到现在,他今天才发现,自己手下的这个情报部门居然有如此多的人马。
    在江穆齐的要求下,孙文安排段祺瑞专门安排了一辆配有精兵的装甲列车(目前这种“铁陆巡洋舰”一共只造了四辆)给北洋军情处随时听候调遣,让孙纲觉察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朝廷不日当有剧变,我们目前置身局外,当早作准备为上。”江穆齐说道,
    “这个剧变,不是你又在里面动了些什么手脚吧?”孙纲笑了笑,装着不经意地问道,
    “若想要这大阴天快点睛起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促成一场暴雨下将起来,方可得快睛。”江穆齐看着孙纲,表情十分轻松地说道,“大人不是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是彩虹吗?”
    孙纲让他一句话给噎在了那里,但他从这句话已经听明白了江穆齐的意思。
    “大人谋国,孝乌替大人谋身,日后史家记得此事,当传为一段佳话。”江穆齐说道,
    “你替我谋身,不会连朝廷也一起谋了吧?”孙纲问道,
    “孝乌只知有大人,不知有朝廷。”江穆齐坚定地回答道,
    “可你就不怕,一旦朝廷没有了,国家会陷入暴民四起的混乱状态,又给外人造成可乘之机吗?”孙纲问道,
    “有大人在,国家就有主人,有强军在手,就不怕外敌,”江穆齐定定地看着孙纲,一字字地说道,“天道无常,千年古国,泱泱华夏,也当换一副崭新面孔了,那时候,孝乌就不用再用大人这两个字来称呼您了。”
    如果是在以前,孙纲听了他这么说,弄不好就会吃惊得跳起来。
    这小子说这话的意思,那就是想造反了。
    而且,还是打着他的旗号。
    因为,听着好象还有宋太祖赵匡胤的那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意思在里面。
    可现在,江穆齐的话仿佛已经在孙纲的意料之中。
    “这次,会和上次的德舰爆炸事件一样吗?”孙纲只是叹息了一声,问道,
    “在时间上不会象上次那么快,”江穆齐答道,“如果不出孝乌所料,当在数月之间见分晓。”
    “你是不是早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我点头了?”孙纲又问道。   
(二百九十)早有预谋
    “从这变法一开始,孝乌就在筹划这件事了。”江穆齐说道,“大人的注意力那时主要集中在了海陆军方面,所以孝乌没有让大人为此事分神,因此等事情有了眉目后,孝乌才禀明大人。”
    “哼哼,说的好听,恐怕是怕我当时知道会反对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6 1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