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河汉三箫-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夫人双目慈光一闪,扶起沈元通,端详了半天,喜洋洋的道:“你一半像你爹,一半像你娘,怪不得长得又秀又俊,你娘好么?我们老姊妹快有十七八年不见了,她还想着我这个不会武功的老姊姊么?你二伯昨天还说:这次中原三杰之会,一定要好好的乐上十天半个月的,你爹为什么未见同来?”
  一串连珠炮,把一肚子的话,都倒了出来。
  沈元通听了,想起爹,眼泪向着肚里倒流,只说了一句:“娘时时想念着伯母!”就泣不成声了。
  李夫人一把抱住沈元通呶着咀道:“大伯,你给元儿受了什么委曲?今天没有酒喝!”
  老花子哈哈大笑道:“弟妹,你要省二坛酒,何必找这个借口!”
  “大哥!酒有得喝,只是我们中原三杰的人却丢不起!”
  沈元通擦干眼泪举目看去。
  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秃着头顶的六旬老者,正大步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一层薄薄的怒意。
  老花子朝着沈元通含有深意的一挤眼,道:“元儿还不见过你二伯!”
  贾侠李建忠听了脸色一舒,一把拉住沈元通的双手,不让他行礼,赞道:“怪不得三弟每一谈起元儿,自负之色油然而生,果是天纵奇才,一表堂堂。”
  接着他又一阵摇头叹道:“可惜呀!真可惜,只可惜年岁太小了一点!”
  老花子初听贾侠李建忠赞美之词,跟着也是眉飞色舞,继听李建忠一阵叹惜,不由恼火道:“我说元儿是十全十美,天下第一。有什么可惜的!”
  李夫人噗哧一笑道:“大伯,你不要听他生意人的话,群天计较,重利盘剥,他쟊在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打算盘哩!”
  贾侠李建忠莞尔道:“谁叫你把我心中之事说了出来?”
  接着一阵震天大笑,大家笑声中各自落坐。
  甫一坐定,老花子便问道:“什么事情令你如此生气?中原三杰有何丢人之处?”
  贾侠李建忠一蹙虎眉道:“大哥,在这金陵地区,你我算不算是人物?”
  老花子哈哈笑道:“中原三杰人敬人仰,何限于金陵一区!”
  贾侠李建忠道:“竟然有那狂妄的小子,在你我眼皮底下,将武当七剑打得无脸见人。”
  老花子瞄了沈元通一眼,故作惊态道:“岂有此理!”
  贾侠李建忠又道:“何况武当七剑是专为你我中原三杰而来的!”
  老花子和沈元通听得同是一怔。
  贾侠李建忠不管老花子和沈元通表情如何,继续道:“武当七剑专为邀请中原三杰,参加该派明年二月初一日大祭大典之会,前来下帖致候。如今,竟叫人家落得灰头灰脑而去,你我中原三杰脸面何存。
  是以小弟已嘱龙师侄代大哥传下帮令,严密搜寻那胆大妄为的小子行踪,少不得请他见识见识中原三杰的威风。”
  贾侠李建忠一口气说完,使老花子苦笑不出,他干咳了几声,想道:“这件事情要真被丐帮弟子调查出来,岂不笑话。”他想到此处,觉得一刻不能再缓,非回去处理不可,霍的站了起来道:“此事非比等闲,我须先走一步。”又对沈元通道:“元儿,你暂留此处,有话以后说吧。”
  李夫人道:“已经叫人准备酒菜去了,大伯,吃完再走不行么?”
  老花子边走边道:“你们老两口子,先替元儿接风吧,我晚上再来。”
  话未说完,人已走得老远。
  贾侠李建忠摇首道:“大哥真是热心之人。”
  且说老花子回到丐帮总坛,叫来大弟子龙立道:“李二叔之命,是否已经传出?”
  龙立禀道:“向师弟传下师父令后,李二叔才来,弟子觉得李二叔之命,有待商榷,是以留中未发,请师父示下。”
  老花子道:“此事你做得甚好,你二叔之命无须再传。”
  “此番你沈师弟下山,江湖中杀机已起,我丐帮弟子亦应全力以赴,以酬答你沈三叔数十年来维护之德!”
  龙立见师父语音悲凉,不禁叫了一声:“师父!”
  老花子悲声又道:“你沈三叔已被南明一剑罗拱北暗害致死。此事你二叔尚不知道,江湖中亦无所传,你听了放在心中,无须说出。”
  龙立听了惊得愕然失态。
  老花子又道:“你现在再传密令,严嘱各方弟子,尔后你沈师弟所至之处,本帮弟子务必舍身维护,随时报警,不得稍有疏忽,否则按帮规治罪。”
  中原三杰,以玉面书生沈震宇武功最高,平日对人又极厚道,爱护栽培后辈,不遗余力,老花子二个弟子,龙立和向三,得沈震宇指拨最多,情谊最厚。此时,龙立悲呼一声道:“请师父恩准弟子追随沈师弟,天涯寻仇,稍报沈三叔爱护之情。”
  老花子道:“仇人功力太高,为师亦难望其项背,你是本帮承重之人,岂可妄动,此事有我和你向师弟奔走已足,你只要善理帮务,莫叫为师心烦,便是尽力。”
  龙立百般无奈,又恳切地道:“我可以一见沈师弟么?”
  “好!吩咐向三,今晚和我一同前往。”
  ※※  ※※  ※※
  沈元通被留住在李府花园西隅的一所坐北朝南的三合精院之内。
  园中楼台亭阁,分列有致,红叶青松各尽其美,一片柔美祥和气息,使人名利之念尽涤。
  沈元通只不过是一个大孩子,稚气未除,虽然忧愤填膺,但在这种柔和致祥之家,自然郁怀稍解。
  李夫人出身大家闺秀。虽不习武功,人却精明干练,处世有方,日日笑口常开,的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太太,对沈元通更是爱护有加,喧寒问暖,关切之至。
  沈元通在李府一住数月,小花子向三每次带来的,仅是慰藉的话,至于打探罗拱北的信息,依然点滴均无。沈元通也知中华幅员广大,名山大泽无以胜数,大海捞针,委实艰巨已极。不得不耐心等侯。
  一天,落日后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天边彩霞如锦,照得李府朱漆红色大门通明透亮。
  这时,来了两位风尘仆仆的便装少女,一个年约二十上下,一个充其量也不会超过十六岁。
  看门的老家人,依稀认出那位二十来岁的少女,正是离家习艺的大小姐李若华,于是整个的李府沸腾了起来。
  沈元通闻讯赶到,作了一次礼貌上的拜会。虽然没有仔细端详她们,伹他见了那位年轻的小小姐后,晚上竟不能澄心静虑地做那例常的内功功课。
  更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这个梦使他心神不宁者久之。
  第二天,沈元通洗漱刷刚毕,李若华带了那位小小姐,像二只蝴蝶似的飞了进来,热烈地道:“元弟弟,愚姊昨晚初回,俗礼大多,没有好好接待你,今天特来谢过。并且,介绍你认识这位罗小姐。”
  沈元通手足无措,连忙让坐,同时,对二位小姐凝神一视:
  李姐姐身材高矮适中,肥瘦合度,肤色白中透红,柳眉瑶鼻,下面一张樱桃小口,惟咀唇稍厚,更显得忠厚端庄,令人起敬。
  罗姑娘身裁修长,似较李姐姐尚高出三分,雪肤花容,真是秋水为神玉为骨,另有一种超尘绝俗的气质,使人不敢仰视。
  沈元通给她们的印象是——俊逸高华,朗朗灵秀之外,更有一种温文有礼,可亲可信的吸力。
  见面的好感,冲去了他们陌生的隔阂,举止言谈也就自然得多了。
  这三位武林后起之秀,各自收敛起娇羞与拘谨,笑语如珠。
  尤以罗小姐本爽朗豪迈不亚男子,少女情怀,小小心眼里,已经深深的印上了沈元通的影子,沈元通对这位罗妹妹亦有同感。
  沈元通出身来历,李府上自是人知共晓,罗惜素无须打听便已完全知悉,可是沈元通对这位罗妹妹所知委实有限。仅仅晓得他是李姊姊同师学艺的三师妹。
  而李姊姊即是武当悟缘老尼的大弟子,习艺霍山。
  原来,悟缘老尼为武当掌门人静灵子同参师妹,晚年学佛,当了尼姑,性慈心善,正直无私,最爱奖掖后进,为当世五侠尼之一。
  言谈之中,沈元通发现罗惜素文才武功,似乎所知高过李若华太多,尤其武学一道,隐隐中似乎另有专精,不由沈元通不疑念满腹,颇有莫测高深之感。伹限于新交初识,又不便托言相询,惹人不悦。
  忽然,李若华玉面凝霜,似有所思。少顷,道:“元弟行道江湖,不知听说有一个扬幡惹祸的少年书生么?”
  沈元通心中警惕,因李若华为武当二代弟子,与武当七剑正是师兄弟妹,不敢稍露身份,只推言不知。
  李若华微微一叹,吁出一口长气道:“你知我和素妹妹千里而来,为了什么?”
  “华姐姐离家数载,当然是回来给二伯与伯母贺年叩安的了!”
  沈元通依情拨理答得甚为合理。
  李若华却又问道:“那么罗家妹妹所为何来?”
  其实,李若华一开口,他已经猜到他们下山的本意了。
  李若华见沈元通虽未答中所闻,可是答的也是情理之话,也感到自己这些话问得太以突然,乃自作说道:“元弟弟你非外人,我们下山却是另有原因哩!”
  沈元通微笑静听,李若华继续说道:“前数月,有一个执白布长幡的怪小书生,在栖霞山上,侮辱了掌门师伯座下七位师兄,无异是冲着本门而来。
  明年二月初一,是本门五年一次大祭日期,期前发生了这件事,师门大为震惊,是以师父命我和罗妹妹一查究竟。”稍停又道:“弟弟如果有兴,陪我们出去走走如何?”
  沈元通笑道:“姊姊之命,固为所愿,不敢请耳。”忽然稍稍一顿,又道:“不过,我真不明白,一支白布长幡,如何可以侮辱于人,而所指的老前辈又是谁人?竟使贵派插手过问起来。”
  李若华说得溜口,妙目一扫罗惜素,又待开口。
  罗小姐凤目微睁,柳眉似扬,含有深意地阻止了她即将出口的话。
  李若华何等机灵,早知罗惜素不愿暴露自己身份,会心地回眸一视,极其技巧地改变话意道:“那位老前辈恰和罗妹妹同宗,昔年与令祖白发仙翁,并称武林双圣。”
  说罢又将南明一剑罗拱北和武当的关系大略说明了一下,并且将武当七剑受辱之事说得如同目睹,说时犹有愧容。此事,想必对武当影响甚大,可能引起武当派全体同门同仇敌忾的心理。
  沈元通细听李若华所说各情,句句是实,并无夸大饰非之处。由此可见武当门中确是光明正大,虽有争执,却不歪曲事实。内心中颇有歉意。
  沈元通有意探询消息,乃又进一步试探道:“以罗老前辈的威名,岂能任人侮辱,为何不亲自出面处理?”
  这时罗惜素不待李若华分说,接口道:“小小怪书生,狂妄无知,罗老前辈年高过百,怎会和他一般见识。”
  语音一变,口气再转道:“再则此事之发生,恐怕罗老前辈尚无所知哩!”
  沈元通极欲知道南明一剑罗拱北隐居之地,很希望在彼此言谈中,获得些许线索,以便登门问罪,报仇雪恨,于是又问道:“难道贵派竟未将此事转报罗老前辈?”
  “罗老前辈归隐之后,行踪至为秘密,本派之中,只有紫虚师祖或能稍有所知,伹掌门人未能了解全般情况时,又不便据以禀告紫虚师祖,自然罗老前辈无从知道此事了。”
  两位姑娘守口如瓶,沈元通莫想多得一点消息。但是,他却想到如何找寻紫虚道长的事情上去了。
  蓦地,应门小童,匆匆走来,道:“花子哥哥来了。”
  李若华不愿此时与小花子向三相见,是以带了罗惜素闪身退去。
  途中,李若华问罗惜素道:“妹妹,元弟不是外人,为何不让姊姊将你的身份说出?”
  “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得我将身份说出,似乎太俗气了。”
  “你看不起中原三杰的后人,是不是?”
  李若华这句话的份量非轻,甚至连自己也包括在内。
  罗惜素无言作答,霞生双颊,摇头不止。
  “讨厌元弟弟?”
  罗惜素差不多急得要哭了,依然无语。
  “不讨厌他,为什么?”
  李若华故作沉吟之状,其实貌美慧心的她,早已看出这个眼高过顶的小师妹,情潮暗涨,不可抑止的了。
  李若华隔岸观火,尽说风凉话,又追问她道:“你是……?”
  是什么?她一时说不出口!但,终于还是神秘地道:“喜……”
  不待她把话说完,罗惜素一头冲到李若华怀中,不依道:“姊姊!你……”
  这里两姊妹吃吃私话,暂且不提,且说,沈元通迎进小花子,叫了一声:“花子哥哥!”
  小花子先不说话,关怀地打量了沈元通一番,见他神彩奕奕,精神舒畅,放心地吁了一口长气,也不客套寒喧,直接了当道:“李家妹妹回来了!”
  “昨天傍晚到家的。”
  “一个人?”
  “还有位罗小姐。”
  “你们已经见过面?谈过话了?”
  小花子问话神情,甚为紧张。
  沈元通何等机警,心忖道:“花子哥哥必是发现了李姊姊奉命下山的目的,特为赶向我通风报信的了。”
  心中一阵感激,但童心一起,又故意作弄道:“我们谈了很多,譬如,我的各种……”
  沈元通概括其词,可深可浅,边说边偷窥小花子,见他神色紧张,汗下如雨,不忍再行调笑,道:“我并未说明,我就是她们要找的人。”
  小花子暗骂一声:“你这个坏东西!”
  接着笑道:“我是白跑了。”
  忽然,又像想起什么似的,一本正经地道:“那位罗小姐是什么人?”
  “是李姊姊的三师妹嘛!”
  提起罗惜素,佳人倩影,倏现脑际,轻颦浅笑,无限温情,沈元通止不住心跳如狂,神态便显得极不自然。
  小花子会心一笑,看来沈弟弟已是情苗暗生,心中不由兴起一种莫名的忧虑。
  耳际又闻沈元通道:“花子哥哥,你何时离此?”
  小花子笑道:“已有逐客之意么?小花子听候吩咐,不过来日得多请我喝一杯。”
  言外之音,可想而知。
  沈元通神色不变,肃容道:“我想离开这里。”
  “李叔叔待你不好?”
  “李伯伯和伯母对我情深义重,那能错得了。”
  “那么为什么?”
  “上武当,找紫虚道长,探问罗老贼的住处!”
  沈元通豪气干云,只问目的,哪管艰辛。
  小花子可听得全身发毛。
  要知武当紫虚道长,为武当派唯一仅存的前辈长老,功力之高,在武当门中首屈一指,当世之中,除了极少的数人外,恐怕很难找到敌手了。
  小花子不同意沈元通的想法。
  因为兹事体大,小花子没那大的肩膀,负不了那大的责任。
  又不便正面反对,仍然笑嘻嘻地道:“二月初一日,为武当派五年一次大祭大典之期,届时我们共上武当,当着天下观礼群雄之前,据理相询,不是更好么?”
  不错!当着天下群雄,看你紫虚道长如何作答。
  沈元通一想,觉得小花子所说确有道理,江湖不外人情,他自下山来,所行所见,无形之间,不知增加了多少世故,心口互商之下,真还想不出更为高明的主意,只好接受了小花子向三的意见。
  小花子见沈元通从善如流,便也答应陪他在李府过年,正月初八一同赶往武当。
  次日,沈元通带了小花子见过李罗二位小姐,小花子向三较李若华还要略大,四小之间是为大师兄,好在大家都是武林中人,并无世俗只重衣服不重人的势利眼,相见之下竟是融洽无间。
  他们也不再谈罗拱北和无名小书生之事。
  只是尽情欢乐,培养情感。
  无忧欢愉的日子,过得最快,起初几天,四人到是同出同进同坐同乐,后来,李若华借口帮助李夫人处理家事,渐渐不再参加他们的行列,小花子何等人也,他便磨着沈元通把他三叔祖一心居士王焕的成名绝艺。三十六式“风雷掌法”传给他。
  小花子也是机缘遇合,想不到为人为已,获得旷世难遇的绝技。日后,就凭了这套掌法,在丐帮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师兄龙立遇难后接任丐帮帮主,青出于蓝,声威之盛,较龙虎异丐魏晋,更有过之。
  小花子以勤习三十六式“风雷掌”为词,自去用功,不再相陪。
  剩下来的,只有罗惜素和沈元通二人,月下花前,名山古刹,相偕同游同返,细语轻声,情话绵绵,天时地利又加人和,二人原本有意,这时的感情,能不一日千里。
  这些情景,看在李若华眼中,自是为他们欢喜。
  但看在小花子眼中,虽是暗喜,却也提心吊胆。
  转眼新年过去,明日就是元月初八了。
  这些日子,沈元通沉溺爱河之中,绝口不谈离开之事,小花子冷眼旁观,还道沈元通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心中暗忖道:“到底年纪轻,少不更事,明天,乐得自己一个人先走。”
  谁知沈元通夜宿归来后,神色毅然,闷声不响,自行收拾随身衣物。
  这时,小花子才知沈元通并非胸无定见之人,不由点头赞叹:到底天纵奇才,人间祥麟,行事取舍,自有分寸,小小年纪,就具如此果敢气魄,将来领袖武林舍他谁属。
  其实,沈元通内心情绪之激动,何殊万丈洪涛,素妹妹莺声燕语,柔情密意,萦绕脑际,甚是难舍难割。无如杀父大仇,不共戴天,一日不报,寝食难安。
  儿女情固长,英雄岂可气短。
  故尔他忍痛决意,贯彻初衷,要和小花子连袂离去。
  沈元通最后取出那面白布长幡,觉得既有线索可寻,无须再作这种无聊之事,对它留恋地作了最后一瞥,随手一抖,便化作片片飞花,飘落满地。
  每片大小均匀,有如刀割,真叫小花子看得叹为观止。
  要知,凡诸内功气劲,“隔空碎石”“断钢溶铁”均非难事,如要达到“指棉碎软”,则非同小可,因为棉花乃是柔软之物,最不着力,是以碎之尤难。沈元通所抖白布碎片,大小片片相同,尤见功力,非功参造化,焉能至此。
  沈元通有意无意,举手投足,所现神功绝技,莫不惊世骇俗。
  小花子就想不透,这个小弟弟是神还是人?
  沈元通拍拍手,苦笑了一下,不自然地道:“咱们稍事调息,午夜一过,然后迳奔武当。”
  “你向李叔叔说过?”
  “李伯伯岂会同意!”
  “罗小姐已然知道?”
  “何必告诉她?”
  小花子见沈元通竟未将离去之意向李建忠言明,心中颇不为然,看来这份教唆潜逃的罪名是被扣定了。止不住发急道:“大丈夫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元弟你说如何?”
  沈元通正色肃然道:“小弟心急父仇是实!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事急从权,处处为小节所拘,岂是英雄本色。我不告而别,正是无情胜有情的最高表示。不瞒你说,近二十天来,我和罗小姐情谊日深,如果明辞揖别,徒增伤感,反不如悄悄引去,事后总可得到他们的谅解。”
  小花子无话可说,他没想到的,沈元通都想到了。
  聊聊数语,道尽了沈元通的热血情怀。
  第 二 章 龙虎异丐
  沈元通自下山到金陵,因为本没有一定的计划,只是顺着长江水势,乱闯而来。
  这次前往武当却是不同,两人商榷之下,由小花子开出一份行程计划:取道安徽巢县合肥,经河南商城桐柏,然后翻过桐柏山,直达襄樊,再奔武当。走这条路仅只二千里左右,最是省时省力。
  沈元通当然同意,但是最后,他却长叹了一口气道:“栖霞寺是金陵附近一大古寺,想不到竟无缘一游。”
  小花子向三奇道:“栖霞山望月坪,你大挫武当七剑,怎地栖霞寺竟未游过?”
  沈元通道:“当时我全居被动,栖霞之名,还是到李伯伯府上之后,才听说起。”言下尤显不胜遗憾。
  小花子笑道:“此去武当路途不远,时间足有裕余,早到也是无益,元弟既有雅兴,小兄奉陪就是。”
  于是他们折道栖霞。就在栖霞附近定好客栈,相偕向栖霞山走去。
  一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沈元通沿途浏览,怡然自得。
  不久已近栖霞寺前,转头—看,忽然发现不见了小花子,当时心中不禁作急,但转念一想,即已定好客栈,总不至就此失去联络,于是也就释然,迈步向前走去。
  栖霞寺是依着山势兴建的,工程浩大,金碧辉煌,平日香火本就鼎盛,尤值新正年初,游人香客更是群相拥嚷,一片大好清静丛林,竟成了嚣闹市场。
  沈元通摇头一叹,甚为失望地不再入寺。
  他信步所至,渐渐远离人群,不知不觉来到栖霞寺侧面一条小径。
  眼前已是寺后七级浮屠所在,塔高入云,塔后百尺不到,横亘一座高耸插天的危崖,峭壁高约七丈,光滑似镜,壁顶两松之间,隐隐现出一洞,左侧一道飞泉,宛如玉龙倒悬,直泻而下,珠雨水雾,激射四溅,朝阳一射,彩虹隐现,耀人眼目。
  沈元通很奇怪这种良辰美景所在,竟是清静非常。
  沈元通背手漫步,左张右望,显然已被这缩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