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拉问道:“星星还在发光吗?”
  凯特觉得这个问题挺古怪,而且非常幼稚,但马龙似乎被打动了。“是的,”他温柔地说,“是的,星星还亮着呢。”
  凯特听见了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她突然冲动地说:“马龙,让我跟你一起去。”
  他哈哈笑着,转身向大门走去。
  迈克说:“也许你该带上她,马龙。我觉得她比你机灵得多。你跟副总统会面时总得有人动动脑子。”
  马龙转过身,面对凯特:“你可算挖到个不得了的故事了,曼佐尼。”
  前提是,她心想,我能把它发表出来。
  屋外,正在降落的直升机发出的噪音越来越大。傍晚微红的光线在湖面上摇曳着,跟平常没什么不同,仿佛太空中那奇异的光线不过是个噩梦而已。

  一辆豪华轿车把他们俩送到副总统官邸前。马龙一身海军制服,下车后还不忘整理整理袖口。一个面无表情的年轻士兵站在一旁,准备护送他们去见副总统。
  副总统的官邸坐落在马萨诸塞大道与34大街的交汇处,房子很大,是用砖砌成的,周围还带有一大块绿色的草坪。凯特努力装出对华盛顿很熟悉的样子,心里暗暗奇怪:这所房子看上去出人意料地友好,一点儿不像是联邦权力的中心,反而类似个小镇上的博物馆。
  在官邸的护栏之外,城市里的生活一如既往:来回穿梭的车辆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各行其道、畅通无阻;游客和政府职员穿行在人行道上,一边走一边与远方的人联系,看上去像在自言自语。马龙说:“瞧他们这样子,你肯定想不到天都他妈的快塌了吧?”
  “我们知道的信息,大家也都知道,”凯特有些不解,“这里头又没什么秘密可言。怎么人们没有——”
  “大抢购?”马龙咧嘴笑起来,“在大街上发情?逃到山上躲起来?因为我们还没弄明白,曼佐尼。看看你自己吧。你心底其实并不相信这是世界末日,不是吗?我们人类本来就被设计成这副目光短浅的样子,最远也只能看到其他人的鼻子。”
  那个年轻士兵意外地开了口:“‘我想这就是世界毁灭的方式——聪明人都在哈哈大笑,因为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个笑话而已。’”马龙和凯特吃惊地望着他。“克尔凯郭尔①。抱歉,长官。要是您准备好了,请跟我来。”
  【①丹麦著名哲学家。】
  他们走进莫拉·黛拉的办公室时,科尼列厄斯·泰纳已经到了。他笔直地坐在一把扶手椅上,正跟黛拉谈话。
  “要想知道人们一旦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模拟世界’中会有什么反应,我们可以从过去对虚拟现实的思索中找到一些线索。你也许记得有些电影里,毫不知情的主人公被置于模拟的环境中,上演所谓的真人秀,发现真相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试图逃走。不过,对世界真实性的思考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曾怀疑我们的世界不过是真实投在墙上的影子罢了。而创造欺骗性的模拟环境的概念至少从笛卡儿就开始了,十七世纪时,他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过,一个欺骗感官的‘魔鬼’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其实等于是一个前技术时代的虚拟现实发生装置……”

  黛拉一边听一边挥手示意两人坐下。凯特选了一张看上去很高级的椅子。她刚一坐下,椅子就开始吱吱作响。
  这间办公室又大又宽敞。皮革沙发,桃心木的大办公桌打磨得锃亮,还有豪华的壁纸和地毯。莫拉·黛拉给屋子刻上了她本人的印记:每面墙上都有S屏,上头循环显示着木卫二上黑暗的大洋、火星和木卫一,以及太空深处的星空。
  马龙身体前倾:“模拟世界?你在说些什么鬼东西,科尼列厄斯?”
  科尼列厄斯冷冷地打量着他:“这种逻辑很有说服力,马龙。你自己的逻辑:费米悖论,你不是说它主导了你的一生吗?费米悖论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觉,还有那种愚蠢的假设——以为只有在咱们这个平凡的星球上才进化出了智力。这个悖论很明显地表明,关于宇宙、关于人类在其中的地位,我们一开头就搞错了。”
  马龙迫不及待地问:“所以说……”
  “所以说,也许宇宙看起来不合情理的原因是: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只是人造模型而已。”
  马龙吃惊地张大了嘴。
  凯特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坐在椅子上一动不敢动。
  他们俩都把目光投向副总统,等她表态。
  黛拉叹了口气:“是我请科尼列厄斯来的,马龙。我知道他的理论听上去很奇怪。但你瞧,很多人都试着提供给我一些合理的解释。比如说,也许我们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太阳风暴,因此通讯中断了。也可能是太阳系进入了一团折射或者中和电磁辐射的星际气体,甚至是暗物质,包括你的激光都被它——”
  “而哪种解释都说不通。”凯特揣测道。
  黛拉冲她皱起眉头。马龙赶紧介绍说这是自己的私人助理。
  “好吧,你说得对。谁也没能想出一种合理的解释。这不仅仅是个反常现象;就我所知,我们如今面对的是一种用已知物理定律完全无法解释的情况……而咱们的科尼列厄斯则带来了一个简直让人无法容忍的理论……”
  科尼列厄斯冷笑着接过话头:“但让人无法容忍的情况正需要让人无法容忍的理论。”
  马龙开口道:“得了,科尼列厄斯,赶快告诉我你究竟什么意思。”
  “考虑一下这个可能性:我们生活在某个由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构成的‘模拟世界’里,眼前空荡荡的宇宙不过是个假相——在那堵墙后头,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无数的外星文明正在闪光呢!这难道不可能吗?”
  “这么一来就能解决费米悖论了,”马龙说,“他们在那儿,只不过藏起来了。”
  “是的,这么一来费米悖论就解决了。”
  “而现在,这个模拟世界的,唔,放映机坏了。所以A-4、海王星什么的也就跟着出了毛病。你是这个意思吗?”
  “完全正确。”
  凯特仔细考虑了一番:“那些研究费米的人把这叫做动物园假说。”
  科尼列厄斯没想到凯特还知道这个,他点点头:“说得对。”
  “这么偏执的理论就该扔进动物园去。”马龙道,“首先,它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你不可能证明它是错的:我们永远无法发现自己身处模拟世界中,因为它被设计成不会被我们发现的样子。不是吗?”
  “马龙,偏执的假设不等于错误的假设。”
  黛拉对科尼列厄斯道:“我是否可以认为,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所看见的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这里头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科尼列厄斯把手一摊:“有好几种可能性,关键要看在制造者的设定中,‘现实’的边界离人的意识有多远。最粗糙的是传统想像的那种:我们的身体和我们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而天空则是个人造的穹顶。”
  马龙点点头:“这么一来,太阳系被裹在一个大壳子里,恒星和星系都是假货。”
  “但是,”凯特说,“这种手段很难骗过我们。星光的光子会与我们的仪器和眼睛相互作用,因此必须是实体。”
  马龙想了想,说道:“你要假造的不止是光子,还有宇宙射线和中微子什么的。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的事儿。”
  科尼列厄斯挥了挥手,仿佛对他们那些没有根据的推测很不耐烦。“你们所说的不过是些细枝末节。如果那些人能预测我们的技术发展情况,说不定他们这会儿正在准备引力波发生器呢……”
  “如果边界距离我们更近些呢?”黛拉问。
  科尼列厄斯回答说:“有很多种可能性。也许我们人类是真的,而周围的一些——或者所有——东西都被模拟成具有一定实在性,能跟我们的感官互动。”
  “全息图,”凯特说,“我们周围都是些全息图。”
  “是的。不过比一般的全息图多了点儿质感、气味、味道……”
  马龙的眉毛拧在一起。“这种做法效率太低了,简直是在使蛮力。你得控制某种射线来造出所有的物质。怎么弄?想想所需的能量、控制、热量……别忘了物质里还得包含规模庞大的信息,而且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会与我们互动,欺骗我们的感官,剩下的都是在做无用功。”
  黛拉又问道:“还有,那些全息图会不会像电视图像那样消失呢?这么一来就需要不断更新了,是吧?”
  科尼列厄斯再一次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凯特由此推测他肯定不习惯被人盘问。“很容易找到更高效的设计策略。比方说,让创造出的物质成为环境中准自主性的实体,与控制器间只保留松散的联系.这就可以避免不停地更新类似地心物质那种我们从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但任何一种妥协都是不完美的。你瞧,只要肯投资,控制者完全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绝对控制。”

  黛拉道:“那就意味着……”
  科尼列厄斯耸耸肩:“意味着只要他乐意,控制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物体出现和消失。连地球也不例外。”
  办公室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黛拉站起身,脸冲着窗户。她的指尖挤压着撒满阳光的桌面,似乎想证实桌子的实在性。“你知道,我简直难以相信咱们竟然在谈论这些东西。还有别的可能吗?”
  科尼列厄斯答道:“还有最后一种: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虚拟的,因此现实的边界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人类已经可以很粗糙地做到这一点。”他朝凯特点点头,“比如时下流行的植入手术,在脑胼胝体中植入某种装置,这样就能将虚拟现实的知觉直接下载到意识中。”
  “在这种情况下,”黛拉问,“我们怎么可能发现真相呢?”
  科尼列厄斯摇摇头:“如果他们干得够好的话,人类永远也别想发现。不过我不认为这是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情况。”
  “你怎么知道?”
  “因为模拟出了问题。阿尔法A-4、欧特云、海王星、土星的光环……”
  凯特还没听说土星的事儿,她发现自己竟然觉得有些遗憾。
  “我想,”科尼列厄斯说,“我们应该假定人类处于第二种模拟世界中。我们是‘真实的’,但我们周围的物体则并不全都如此。”
  黛拉的指关节都发白了,她转过身,从桌后探身对科尼列厄斯说:“无论原因是什么,这玩意儿正朝着我们过来。我敢打赌,绝对会发生大恐慌的。”
  “在我们能用肉眼看见它之前不会有什么恐慌。大多数人的想像力都贫乏得可怜。”他用冷漠的眼神注视着副总统,“我们对这道波其实很了解,它的前进速度是对数的,靠近太阳时已经开始减速了。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它变得可见的时间,精确到小时。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恐慌。”
  凯特问:“还有多久?”
  “五天。准确的时间已经计算出来了。”他脸七带着冰冷的微笑,似乎这不过是在分析数学题,“你还有时间准备,副总统阁下。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世界末日还会被推迟几个钟头。”
  黛拉对他怒目而视:“见鬼,科尼列厄斯,你可真够冷静的。如果是这样,你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
  “做?”他似乎被这个问题给搞糊涂了,“怎么,当然是庆贺啦。庆贺围墙就要崩塌,真相即将显现。”
  马龙的电话响了,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心不在焉地盯着眼前的空气,耳朵里发出嗡嗡声。
  他转身对凯特说:“是沙拉,她要生了。”
  会议就这么结束了。凯特一边跟着马龙走出办公室,一边为自己没机会问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而暗暗生气。
  他们是谁?
  还有,他们想干什么?

  凯特自己的声音飘荡在黑暗中。
  你知道这事儿让谁最不好过吗?是那些占星术士。天上那些星星那乱了套,他们那些莫名其妙的预言就变得一文不值了。而且,这要真是世界末日,怎么他们一点儿也没预见到呢?
  这是试验失败后的第四天。如果科尼列厄斯没算错的话,还有三天,然后就是……
  然后会是什么?
  “别说什么占星术了,”她低声道:“跟我谈谈现实吧。”
  ……行啊。我们为什么会相信宇宙是真实存在的呢?从贝克莱主教起,唯心论者就一直怀疑,所谓的外部是否只存在于现察者的想像中——好比我们俩的虚拟联系只存在于一堆电脑里。
  “我看不出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推翻这种怀疑。”
  说得对。可是当包斯威尔向约翰逊博士①提出贝克莱的理论无从反驳时,约翰逊一脚踢在一块大石头上说:“我就这样驳倒他。”他的意思是说,当石头产生反作用力的时候,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建立一个关于石头的存在及其物理性质的理论,要么假定他的想像力是一个复杂、自主的系统,里头包含了模拟石头存在的定律——也就是说,要同时说明他自己的想像力和想像中的石头,显然这种体系比第一种更复杂。你看,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模拟世界中,什么地方必然藏着一个巨大的装置来控制这一切。因此,想像我们所见的是真实存在的要简单得多。

  “奥坎的剃刀②。”
  没错。可奥坎的剃刀只是一个指导性原则,不是物理定律……反过来看,如果宇宙确实是模拟的,我们就可以用约翰逊博士的思路搞清楚我们的控制者要其备哪些能力。
  “我不明白。”
  一个宇宙模型必须具有很多工业化的特征。例如,它必须是一致的、连贯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宇宙中的任何东西进行最细致的试验,而且能够得出一致的结论。踢石头的脚总会感受到石头的反作用力,我们在哪儿踢、怎么踢都一样。所以要造一个笼子的话,同样必须造成这副样子。挺费事的,不是吗?
  另外,环境必须是自足的:任何问题都必须能在环境内找到答案,而不能使被控制者需要假定另有外部世界的存在。我敢打赌,要是出生在一片黑暗里,你肯定会想,世界上除了黑暗应该还有其他东西——你的意识怎么可能从那黑漆漆的一团混沌里头产生呢?
  诸如此类的要求还有很多。绝不要低估制造这么一个全面的、连贯的假相所必须的技术——还有成本……啊,到木星了。哇!真是壮观。想看看吗?
  【① 约翰逊:英国著名学者,第一部英语词典的编撰者;包斯威尔:约翰逊的朋友,《约翰逊传》的作者。】
  【② 指多种观点并存时,最简单的极可能是最正确的。】
  她眼前突然出现了断断续续的图像,不少奇形怪状的粉红色云彩一闪而过。
  她转过身,图像消失了。
  科尼列厄斯的想法挺古怪,不是吗?但如果他是对的……你正跟我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这个虚拟世界又属于另一个虚拟世界。一层套一层的虚拟网络,凯特……
  凯特猛地一阵冲动。“醒醒,醒醒。”
  整整几分钟,她一动不动地感受着:窗外松树的味道,鸟儿的鸣叫,墙上老式时钟滴滴答答的声音,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她冲动地闭上眼睛,“醒醒,醒醒!”
  钟还在走,鸟还在叫。

  民防程序启动了,冷战时的掩体重新打开,大批食物被储藏起来。无数空间探测器紧急升空,向那个不知名的威胁飞去。人们甚至想到要送一队宇航员上月球,改变其航向,把它变成地球的最后一道屏障。
  凯特明白,政府必须做做样子,让民众看到他们没有坐以待毙。她知道,人们成立政府为的就是这个。
  但她也知道,这么干毫无用处,而且从某种角度讲,弊大于利。自总统以下的大人物们不断发表谈话,要求人们保持镇定——更重要的是,继续干好自己的工作——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尽管肉眼还无法观测到任何异常情况,这些人慌忙开展的准备工作本身就已经足够引发恐慌和混乱。
  不用说,当科尼列厄斯的倒计时为大众知晓时,情况就越发恶化了。
  与此同时,她对科尼列厄斯·泰纳的背景做了一番调查。
  他过去是个搞纯学术研究的数学家。凯特连介绍他成就的那些用语都看不懂,不过其中显然包括了博弈理论、经济分析、电脑设计、宇宙构造、素数分布等等。总之,他似乎很有机会成为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显赫人物。
  但他的才能有非理性的味道:他仅凭直觉就能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然后才开始为此搜集证据。科尼列厄斯一直都独自生活,他在人们心中激起的只有敬畏、忌妒和憎恶。
  快三十岁时,科尼列厄斯忽然爆发出狂热的光芒。也许是因为人们的数学天赋通常都在这个年纪干涸。也许真正的原因更可怕些——众所周知,创造力经常出自压抑的、精神分裂的人格,而且它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手段,与精神疾病抗争。
  科尼列厄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也许仅仅是为了保持理智。不过这一招没能奏效。
  关于疾病发作的细节凯特只查到一些片断。科尼列厄斯待在普林斯顿的最后一天,人们发现他在食堂里一次又一次地拿脑袋撞向墙壁。
  之后,科尼列厄斯消失了两年。凯特的资料搜集器没能查出其间的情况。当他再次出现时,他成立了一家名为“世界末日有限公司”的咨询机构,自己担任董事长。
  她把这些资料给了马龙。“你还不明白吗?这家伙脑子里的东西已经把他自己逼疯了,他能看穿别人无法发现的宇宙模式,而他现在声称可以预测人类的末日。如果你在街上遇到这么个人,你会怎么看他?”
  “我明白你的意思,”他说,“但是……”
  “但是什么?”
  “要是他说对了呢?不管科尼列厄斯是不是个疯子,如果他是对的怎么办?”
  马龙的眼睛里闪耀着激动的光芒。
  “你知道,他已经藏起来了。”
  “我们得赶紧找到他。”

  这花了他们两天时间。
  他们在纽约发现了科尼列厄斯的行踪。他同意在“世界末日有限公司”的总部同他们见面。
  凯特自己都不清楚她究竟期待这个总部看起来会是什么模样。也许是内华达州的一辆拖车屋,墙上贴满剪报,屋里堆满各种摄像机和通讯设备。
  但这间位于曼哈顿中心的办公室跟她的想像全然不同。
  马龙怒气冲冲地盯着科尼列厄斯说:“你知道,我感到你把我当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白痴。你利用我来达成你那个该死的计划,从一开始,你知道得就比我多,却没有把你的逻辑完整地告诉我……”
  科尼列厄斯冷笑着,态度非常傲慢。他根本没把我们当人看,凯特想。他讽刺道:“自尊心受伤了吗,马龙?咱们可真是些吓破胆的黑猩猩,被天上的闪光弄得不知所措……”
  “你这个自大的混蛋!”
  凯特打量着这间镶橡木板的小会议室。他们三个坐在一张能坐下十二个人的大桌子旁,桌面磨得发亮,里边还有嵌入式S屏。空气中有打磨过的皮革和干净的地毯的味道,符合大众标准的完美品位,不带丝毫个人气息。事实上,整个房间里真正显示出财富和权力的地方只有窗外那令人艳羡的景致——透过一扇关上的彩色窗户,凯特能看到中央公园的美景:散步的人、在嫩绿色草坪上玩耍的孩子,还有警方的摄像蜂在四处闪光。

  正是这种平静让凯特感到更加害怕,今天,火星消失在一团模糊的光波中,像海卫一那样,只留下一堆不断变幻的可能性,它的火山、水流侵蚀的峡谷和生命的痕迹全都无影无踪了。
  凯特说:“马龙大致上说得没错,不是吗?你早就预见到了这些情况。”
  “你怎么知道?”
  “那天在喷射推进实验室,我看见你笑了。”
  科尼列厄斯点点头:“看见了吧,马龙,简单的观察。这姑娘比你机灵多了。”
  “回答我的问题,科尼列厄斯。”
  科尼列厄斯略带夸张地叹了口气。“你知道,事实就摆在那儿。逻辑就在那儿。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愿意思考罢了。
  “哪怕就这么一次,你认真考虑一下模拟世界的可能性,假设我们就生活在某种虚拟现实里。那些控制我们的人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我们是个相当好奇的种族,马龙。我们可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东西进行最全面的测试。要想不被发现,他们制造的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是完美的。换句话说,所有想像得到的物理测试都会证明它们与真实的物质毫无差别。”
  “没有什么复制品是完美的,”马龙打断他,“量子物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什么的。”
  “事实上,你的直觉是错误的,”科尼列厄斯道,“量子理论恰恰可以证明,完美的模拟是可能的,只不过要消耗很多能量罢了。
  “你看,一定量的物质里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叫做贝肯斯坦限度。”一堆方程式出现在凯特面前的桌面上,她没怎么注意,由着它们从眼前飘过,“这个限度大致是对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现实的‘粒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