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兆爸弥械牟欢显黾拥娜巳骸
所以,现是狄安娜号和列别捷夫号间的直接对抗,因为尽管玛尔斯人还没认输,但他们落后一千英里,不再构成严重威胁。根据这个情况,还很难看出列别捷夫号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超过狄安娜号的领先地位。但是在第二圈的全部航程中,要再次经历黑暗,背向太阳长时间而缓慢地飘动。默顿感到越来越不安。
他很了解俄国的驾驶员和设计师们。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努力要赢得这次比赛,并且只有他们赢得这次比赛,才毕竟是公正合理的,因为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叶,难道不是P·N·列别捷夫第一个发现阳光压力的吗?但是他们从来未曾成功过。
并且,他们永远不会停止努力。迪米特里正忙于努力,一定会一鸣惊人。
在比赛飞船之后一千英里,官方救险发射装置上的指挥官范·斯特拉顿愤怒而沮丧地注视着无线射线照片。这照片从高悬在太阳炽热表面的太阳观察站上,旅行了一千多万英里,带来了最坏的消息。
指挥官——他的头衔当然无尚光荣,在地球上是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已预料到事情的一半。以前从来没有把比赛安排在这样晚的季节里,耽搁得太多了,他们打了赌,现在看来都可能要输。
在太阳表面的深处,正集聚着巨大的力量。相当一百万颗氢弹的能量,随时都可能突然发生使人畏惧的爆炸,即出现人们所知的太阳耀斑。一个比地球大许多倍但看不见的火球将从太阳上一跃而起,以每小时数百万英里的速度上升,冲向宇宙。
带电气体的云雾有可能完全错过地球,但是假如不能错过,只要一天就能扑上地球。宇宙飞船可以用屏蔽罩和强大磁屏保护自己,但轻型结构的太阳飞船,帆象纸一样薄,对这种威胁没有丝毫防护能力。乘员组将不得不被接走,比赛将不得不被放弃。
约翰·默顿驾驶狄安娜号第二次绕地球航行时,对这些还一无所知。如果一切顺利,他和俄国人都将还有最后一圈。他们从太阳的射线中获得能量,盘旋上升了数千英里。在这一圈,他们将完全躲避开地球,登上飞往月球的遥远航程。现在是直线比赛了。阳光号的乘员组与他们自旋的太阳帆勇敢地奋斗了十万英里后,精疲力尽,终于拉开了距离。
默顿丝毫不感觉疲倦,他吃得好,睡得香,狄安娜号飞行得极好。自动驾驶仪象繁忙的小蜘蛛似的,紧拉着悬索,比任何一个人类船长都能更精确地调整巨大的帆向着太阳。这时,两平方英里的塑料薄膜虽然被千百个微小陨石击打得满是洞孔,但针头大小的刺孔并未引起推力的下降。
他只有两种担心。第一是担心八号悬索,它已不能适当调整。卷盘没有任何警报就卡住了,就是从事这么多年的宇航设计之后,甚至也难免有轴承在真空中失灵的现象。他既不能放长也不能缩短这条悬索,将必须用其他悬索尽力做最佳航行。幸好最困难的机动航行已经过去。从现在起,狄安娜号将背向太阳,一直顺着太阳风而飘游。正如古代的航海家所说,顺风驶船容易。
第二是担心列别捷夫号,它正在三百英里之后尾随着他。俄国人的飞船由于有可围绕中心帆而倾斜跷起的四块巨大翼板,显示出极大的机动灵活性。当它绕地球时进行的所有例转飞行,都是以极高精确度进行的,但要获得机动性,就必须牺牲速度,不可兼而得之。在前面的直线而漫长的迎风行驶中,默顿是能够坚持住的。但是,从现在起的三、四天内狄安娜号从遥远的月球一侧闪过之前,他对胜利还毫无把握。
然后,在比赛的第五十个小时,接近绕地球第二圈末尾时,马科夫使他略吃了一惊。
“喂,约翰,”他通过船对船的无线电,漫不经心地说,“我倒想让你看看这个,它会引起你的兴趣!”
默顿回到潜望镜旁,把放大率调到最大限度。在视野里,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奇观,列别捷夫号的马耳他十字在群星中闪闪发光,闪光虽小但清晰可见。然后,正当他观看时,十字的四只臂与中心方形帆分离开,带着帆桁和悬索飘然而去,进入宇宙空间。
马科夫投弃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他在每一条线路上都获得动量,很快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不再需要缓慢而耐心地去环绕地球了。从现在开始,列别捷夫号几乎是无法控制了,但这并不要紧,它马上要进行特技航行了。这有如古时候驾驶快艇的人故意扔掉舵和沉重的龙骨,因为他知道剩下的比赛是一路顺风,在平静的海面上进行了。
“祝贺你,迪米特里!”默顿通过无线电说,“这招玩得挺利索,但并不够漂亮——你现在赶不上啦!”
“我还没做完呢!”俄国人回答说,“在我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冬天,一个雪橇被一群狼追赶着,驾雪橇的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把乘客一个一个地丢下去。你能理解这故事与我们的相似之处吗?”
默顿理解得再清楚不过了。在这最后的直线一圈中,迪米特里不再需要副手,列别捷夫号可以轻装决赛了。
“你这样做,亚历克西斯是会很不高兴的。”默顿回答说,
“此外,这也违犯规则。”
“亚历克西斯是不高兴,但我是船长。他只需等十多分钟指挥官就来把他救走了。同时,规则对乘员组的人数没有明确说明,这你是应该知道的。”
默顿没有回答他。他以他所掌握的关于列别捷夫号的设计情况为基础,匆忙地做着计算。做完计算后,他意识到比赛的胜负仍难以做定论。列别捷夫号将正好在他期待的通过月球的时刻赶上他。
但是,比赛的结果于九千二百万英里之外,已经在裁决之中了。
在水星轨道深处的三号太阳观察台上,自动仪器记录下了太阳光斑的全部演变过程。一亿平方英里的太阳表面突然狂暴地爆炸开来,相比之下,这个圆盘的其余部分显得暗淡无光。在这个沸腾恐怖的景象之外,巨大光斑的带电等离子体就象一个有生命之物处在它所创造的磁场之中,盘旋翻腾着。在它的前面,是紫外线和X射线以光速发出报警的闪光。这些光线在八分钟内到达地球,然而是相对无害的。否则,以每小时四万英里从容不迫的速度在后面接踵而来的带电原子,只要一天就能将狄安娜号、列别捷夫号以及与他们结伴同行的小小船队吞没在致命的放射性云雾之中。
指挥官直到最后一分钟才作决断。甚至期待等离子体射流经过了金星轨道后,这射流或许还有错过地球的可能。但是,如果不到四小时的距离,并且月球上的雷达网已经测知了射流,他知道那就毫无希望了。直到太阳再次平静下来以前,五、六年内所有太阳帆船的航行都必须停止。
一种巨大的失望的叹息掠过太阳系。狄安娜号和列别捷夫号正齐头并进在地球到月球的旅途中间,现在还很难说哪只船更好些。那些比赛迷们将对比赛结果争论多年,但历史却将只记载:因为日暴,比赛取消。
约翰·默顿接到命令时,感到一种自童年以来从未尝到过的痛苦。越过流逝的岁月,他痛苦而清晰地回忆起他十岁的生日,他曾指望给他一个盛名一时的晨星号宇宙飞船的比例精确的模型,并且几个星期都在设想如何组装它以及挂在房间里的什么位置上。可是,到了最后时刻,他爸爸却带来了坏消息:“约翰,很对不起……花钱太多,或许明年……”
经过半个世纪和成功的一生以后,他又成了痛断肝肠的伤心的孩子。
他曾在片刻间考虑过不服从指挥官的命令。假设继续航行,不理睬他的警告,会怎么样呢?即使比赛取消了,他还可以横越太空,到达月球,这将千秋万代永载史册啊!
但是,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啦!这就是自杀,而且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自杀。他曾见过飞船在宇宙的深处磁屏蔽失灵,人死于放射性毒害的情景。不,那不值得……
他为迪米特里·马科夫,也为他自己感到遗憾。他们俩都应该赢得比赛,而今胜利将不属于任何人。由于太阳处于一种愤怒之中,即或能凭借它的光线到达宇宙的边缘,也没有人能够争胜负了。
在五十英里之后,指挥官的救险装置正接近列别捷夫号,准备救出它的船长。迪米特里怀着他也要一同离去的心情切断了悬索。银色的太阳帆飞走了,轻巧的密封舱将带回地球也许再度使用,但太阳帜却只能展开用做一次航行。
他可以按一下投弃按键,给他的营救者节省几分钟时间,但他不能这样做,他想要在长期以来成为他的梦想和生命的一部分的小船上逗留到最后一刻。巨大的太阳帆张开着,以正确的角度对着太阳,产生出最大的推力。狄安娜号载着他脱离开地球引力已有良久,可现在它还在增加着速度。
尽管一无所获,但毫无疑问,也不用犹豫不决,他知道必须做什么。他最后一次坐在帮助他飞行完到月球的一半航程的计算机前。
他完成这一切后,便收拾好航行记录和几件私人物品。他笨手笨脚地钻进紧急救生衣,因为他活动不方便,并且一个人自己穿这种衣服也确实不容易。
正当他要戴严防护帽时,指挥官的声音突然在无线电里呼叫他:“船长,我们五分钟就赶上你了,请断索放帆,这样我们就不会撞上它了。”
约翰·默顿——狄安娜号太阳飞船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船长踌躇了片刻,他最后环视一次这个小小的座舱,里面闪闪发光的仪器和井然有序的控制系统都固定在最终的位置上。然后,他对着麦克风说:“我马上离开飞船,请及时搭救。不用管狄安娜号!”
指挥官没有回话。为这一点他很感激。范·斯特拉顿教授肯定会猜测到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在这最后时刻他希望让他独自无扰。
他没有操心去排尽密封舱的气体,冲出的气体把他轻轻地吹进了宇宙。他给予狄安娜号的推力是他最后的礼物。狄安娜号离开了他,变得越来越小,太阳帆在阳光中闪射着光辉,这阳光将千百年为它所有。两天后,它将经过月球,但月球和地球一样,永远无法截住它,假如它的重量不能使它放慢,它的航行时速将每天增加两千英里。一个月后,它将比任何人造飞船都要飞得快。
随着距离的增大,太阳光线减弱了,它的加速度也要下降。但是,即或在火星的轨道上,它的时速也要每天增加一千英里。在那时以前,它早就运动得非常之快了,太阳将无法控制住它。它比任何从群星中飞驰而来的彗星都要快,将一直冲进深不可测的宇宙之中。
仅几英里之外的火箭摇曳着的火舌映入了默顿的眼帘。救险装置正以比狄安娜号千百倍的速度赶上来救他,但是,发动机只能转动几分钟,燃料就要消耗殆尽,而狄安娜号却将继续增加速度,被太阳永恒的火焰推向茫茫太空,永存悠悠青史。
“再见吧,我的飞船!”约翰·默顿说,“我真想知道,从现在起多少万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眼睛注视着你?”
当救险装置上的鱼雷小车慢慢地伸到他的身边时,他终于平静下来了,他永远不能赢得飞往月球的比赛了,但他的帆船却将是飞往星际漫长航程上的第一艘人造太阳帆船。
(本文由【读书中文网】Ken777进行OCR、校对。)
《爱》作者:'日' 宫崎惇
邵建设 译
本文译自日本1979年出版的《超短篇小说杰作选》,作者宫崎惇是颇有名气的科幻作家。作者在这篇作品里,以幽默的笔触,描写了未来社会的一个侧面。作者试图通过这篇小说,说明无论到什么时候,人类的感情都不是机器或别的什么所能取代得了的。
——译者
※ ※ ※ ※ ※ ※
机器人不许危害人类,而应保护人类的安全。
——机器人定律第一条
孩子房间里传来的婴儿的哭声,早就把这对年轻的父母吵得焦躁不安、六神无主了。
母亲空着两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急得团团转;埋头读书的父亲终于也看不下去了,“啪”的一声扔下书,双手捧住了脑袋。
婴儿的哭声持续不绝,而且一声高似一声。
忍无可忍的父亲跑到走廊上,母亲也不甘落后地紧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两人“砰”的一声,使劲推开孩子房间的门。
“请保持安静!”
守护在婴儿身边的机器人嘀溜溜地转动着透镜的眼睛,开口说道。
“安静个屁!”父亲大发雷霆:“还不都是你让孩子嚎个不停,吵得我们心烦意乱,什么也干不成!”
“我明白您的意思,”机器人说。“但是,小姐只是想哭,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她只是想哭而已。孩子想哭,这是没法阻止的。”
“是不是肚子饿啦?要不就是哪儿不舒服?尿布湿了没有?兴许太冷?或者太热?”母亲喋喋不休地提出一大堆疑问。
机器人摇了摇它那沉甸甸的脑袋:“都不是。”声音铿锵有力,“我是专门的育儿机器人,抚育幼儿是我的职责。我的脑子里密密麻麻塞满了幼儿心理学。”
两人不吭声了。
“幼儿为了运动时常要哭。现在正在哭的小姐就属于这种情况。等她哭累了,自然就会睡觉,醒来时才会有精神。”
它的话音伴随着婴儿一刻不停的有力的啼哭声,震得两人的耳朵嗡嗡作响。年轻的父亲和母亲不知不觉地退到了门口。
来到走廊上,父亲颓然地垂下双肩,有气无力地说:
“人也好,动物也好,没有不讨厌哭声的。”
“我们是不懂育儿之道,”他的妻子没理会他的话,“但我们起码有疼爱孩子之心。还说是什么最新型的机器人呢,简直也太冷酷无情啦!”
父亲现出一副狼狈相。
这个育儿机器人是他从旧货市场偶然买来的便宜货,只是外形比较新颖罢了。可他对妻子却谎称是最新产品。
“难道就没有比这个再好一点的机器人了吗?”
“再好一些的?总之,只要不让孩子哭就行啦。”父亲扭身想逃。
“你居然能说出这么狠心的话。告诉你,孩子可是我们俩的孩子!”母亲的语气强硬起来。“都是那种机械的抚育法害得她哭个没完。可怜的宝贝哟!”
“我知道啦。”父亲被说得哑口无言。忽然,他制止住母亲,竖起耳朵倾听着。“孩子好象不哭了?”
果然象机器人说的那样,婴儿大概哭累了,哭声听不见了。
“真的。”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不过,我还是想要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育儿机器人。总是这么牵肠挂肚的,我可受不了。”回到屋内,她又说了一句。
不仅是这对年轻的夫妇有这个要求,希望给机器人灌输爱的呼声四处可闻。无论什么地方的父母,都和这对夫妇一样,或多或少有过同样苦恼的经历。
舆论沸腾了。电视台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播放以父母和子女的爱为主题的专题节日。甚至连各种动物也纷纷出场了。
电视屏幕上充满了这样的镜头:有每天都给被人抓住关在笼子里的小麻雀送食的老麻雀;有故意把幼狮从高高的悬崖上推下来,严厉培育它们的大狮子;还有被猎人的枪弹打中也死死抓住大岩石不放,保护在岩石下嬉耍的小熊的母熊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动物况且如此,如果把动物的脑细胞作为重要部件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其意义该有多么重大!
敏感的机器人公司马上试制了一批新型机器人,并开始实际表演。
那对年轻的父母也在电视上看到了这种机器人,乐得满目生辉。特别当他们看到新型机器人高明地将哇哇大哭的婴儿哄得不哭的镜头时,真是又感动又高兴,不由得垂下泪来。
“它们可真象几十年、几百年前的父母们啊!简直和风俗史上描写的一丝不差!”
“政府就不能早点批准生产吗?只要一生产,我马上就把家里的机器人换掉。”
这种机器人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机器人的头部安上动物的脑细胞,然后接上新的电路就行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各种感情移植给机器人。但是,这只限于法律所承认的感情之内,严禁将人类的感情胡乱地移植给机器人。然而,新试制的育儿机器人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府终于审议了《对育儿机器人母爱移植法案》,并获得了全场一致的通过。
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新型机器人,那些不富裕的家庭也把以前使用的机器人送去改装。
机器人开始热心地抚育起幼儿和孩子来了。从此以后,笑声取替了哭声。大街小巷、各家各户充满了欢声笑语。
父母们得以安心地工作、吃饭、游玩,一点也不用操心孩子。他们只是偶尔去孩子的房间看上几眼,免得忘掉孩子的模样。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们真是又惊又喜。
那对年轻的父母也早早地赶到机器人工厂。
“明天什么时候能改装好呢?”
“这个嘛……自从政府批准以后,许多人都把机器人送来改装,忙得我们是脚打后脑勺。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机器人工厂的接待人员说道,“所以,最快也得等到明天下午一点。”
“这么晚呀……”
这段时间孩子由谁来照看呢?两个人不由得迟疑起来。
“我们自己对付对付?”
“行吗?”
但是,机器人总是要改装的。现在他们的机器人只不过相当于一堆废铜烂铁。结果,夫妇俩还是把它卸下汽车,运进工厂。
“辛苦辛苦吧,顶多坚持到明天。”
“只要给我们改好就行啊。”
两人放心不下留在家里的孩子,匆匆驱车赶了回去。
当天夜里,小两口寸步不离地守在摇篮边上,一夜都没敢合眼。直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开始驱散黑暗的时候,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好啦,再等几个小时,新的顶呱呱的育儿机器人就该回来了……
两人大张着嘴,美美地打了个呵欠,不知不觉地靠在椅子上打起盹来。可惜好景不长,不大会工夫,孩子的哭声就把他们从梦中惊醒,不得不跳起身来。
每家的父母在大发脾气的孩子面前差不多都束手无策,只能左摇右晃地哄孩子。这对把养育孩子的工作全都一股脑儿推给机器人的年轻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婴儿象火烧屁股似地号啕一阵,突然停了下来,昏沉沉地睡了过去,接着,象是又想了起来,“哇哇”地大哭大闹起来。
“你不觉得有点反常吗?”
“真棘手啊!这可如何是好?”
母亲把手心贴在婴儿的额头上一试,禁不住惊呼起来:“这么热!孩子得病啦!”
“病了?怎么偏偏捡上这么个倒楣的时候!”父亲抚摸着一夜之间变得尖尖的下巴颏儿,扭了扭腰肢。
“你磨蹭什么!还不赶快与医院联系!”
父亲慌慌张张地蹦起身来,没小心绊在地毯上,一个跟斗摔出去好远。
医生赶来了,给婴儿打了一针。婴儿的呼吸平稳下来了。
“现在不用担心了。”医生说完,便转身离去了。
小两口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下午,望眼欲穿的改装过的机器人终于回来了。夫妻俩欢天喜地地把它迎到家中。
“我不在家,让你们受累了。小姐一切可好?”机器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开口问道。
从外表上看,它似乎没什么变化,但表情却显得柔和多了。
当听罢二人讲述了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机器人脸色遽变,急忙奔向孩子的房间。在他们两人的眼里,机器人确实仿佛变了脸色。
婴儿打过针后,正陷入酣睡之中。
“可怜的宝宝……”机器人挨近婴儿,和她贴了贴脸。“只要有我在,你就没事了。”
“要是再迟一步,我们和孩子真不知会怎么样呢。”父亲把手放在机器人的肩上。
母亲也满眼垂泪,连连点头。
在机器人的看护下,婴儿的病神奇般地痊愈了。小两口高兴之余,不免心中暗暗称奇。
孩子的气色一天一天地好了起来,有时甚至还发出欢快的笑声。孩子那可爱的笑声不时传到父母的房间里,逗引得他们左一次右一次地跑到孩子的屋子里去。婴儿嫩声嫩气的欢笑声和机器人瓮里瓮气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回旋在孩子的屋内,经久不息。
小两口心想,这下总算可以放心了。他们常常私下赞不绝口地品评说:“真不赖!比我们想象的还好哩。”
打那以后,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一天,也就是领完工资后的第二天,夫妇俩要去城里游玩一番。
“我们走啦,再见!”一边发动着汽车引擎,他们一边向二楼的窗户挥着手。
机器人扶起抱在怀里的婴儿的小手,一摇一摆地回应着。什么也不明白的婴儿只是“咯咯”地叫着、笑着。
目送着夫妇俩的车子消失在院门外,机器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