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宇航医生,已有三次宇航经历。我的职业是精神病学,现在称为宇航精神病学。这门学科起自20世纪70年代。那时飞往金星旅途上要花一年多时间,飞往水星要近两年。后来,尽管随着火箭技术的突破和离子发动机的出现,一般的星际旅行只需几天的航程,但恒星之间的一次旅行,至少也要20年。发动机只是在起飞和着陆时开动一下,宇航员在漫长的旅途中,什么也不必干。他们被迫过着一种无所事事的生活。这会引起紧张情绪,从而导致神经衰弱或神经错乱。不论读书也罢,听音乐也罢,都无法弥补那时候宇航员在宇航中的空虚感。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工作——紧张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为了使宇航员在旅途中感到有事可做,于是,在宇航员的登记表上,增加了一项,即著名的第12项:“业余爱好”。
  过去的飞船上大约有六七位宇航员,舱位极小,仅有46米长的暖房——这就是宇航员的全部生活空间。今天,我们的宇航员很难想象,飞船上没有健身房、游泳池、立体剧场和散步走廊等设施,他们怎么打发日子。我去西伯利亚中央宇航局档案馆查阅资料,想了解一下这第12项“业余爱好”在宇航史上的情况。到达那儿的当天晚上,我就去见档案馆馆长,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请他指点我应查阅的资料。
  “去查0—14号档案,题目是《巴纳德恒星远征记》。”看来,馆长对自己保管的资料了如指掌,“阿列克赛·扎罗宾的事迹会回答你的问题。”
  第二天早上,当我走进档案馆阅览室时,0—14号档案已放在指定的桌子上了。厚厚的一叠档案,有好几大本,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发黄,墨迹也稍有褪色了。
  在那个年代里,远征巴纳德恒星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该恒星离地球达六光年之遥。在飞行过程中,前三光年的距离,飞船得加速飞行后三光年的距离得减速飞行。
  这次远征巴纳德恒星的是“波拉斯”号飞船,飞船上的宇航员在途中只要度过40个月。时间不算太长,但却十分危险。因为,40个月中,有38个月,火箭的引擎得开足马力,全速工作。
  飞船不能带多余的材料——现在看来,这种冒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在那时候,这是长途宇航的唯一办法。飞船所带的燃料,经过精确计算。因此。旅途上稍有滞留,就会有致命的危险。
  从档案材料上看,为这次远征而选择的飞船船长阿列克赛·扎罗宾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性格,既像冰一般清冷,又像火一般炽热。他冷静,勇猛,有着一股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
  档案材料中附有船长以及五位宇航员的黑白照片。船长扎罗宾,26岁,一张丰满的脸,高高的颧骨,紧闭的双唇,笔挺的鼻梁,柔软的卷发,还有那一双不寻常的眼睛——宁静而有点懒洋洋,但眼角间却闪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神情。
  几个船员年纪比他还轻。两位工程师是一对夫妻;领航员看上去像一位好深思默想的音乐家;一位脸色严峻的青年女医生;还有一位目光锐利、看来性格倔强的宇航精神病医生。
  这些宇航员各有嗜好,他们借此在漫长的宇航旅程中消磨时光。领航员爱好音乐.喜欢作曲;年轻的女医生热衷于微生物学;宇航精神病医生醉心于外语学习;而那对工程师夫妇则沉湎于下棋。船长的嗜好有点特别,他自小酷爱油画,因为他母亲是个画家。但近来他对中世纪油画的颜料很感兴趣。
  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宇航员们,以船长为中心,团结在一起。大家都喜欢船长,甚至模仿船长的言行举止。因此,连船长在内的六个人,个个都冷静镇定,临危不惧。
  火箭点燃升空,向遥远的未知世界——巴纳德恒星飞去。原子能反应堆工作正常,火箭在加速飞行。开始,宇航员们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甚至连行动都困难。但不久大家就习惯于宇航生活了。
  开始时,宇航日志中有些简单的记录:“飞行正常。反应堆与各种仪器运转准确无误。宇航员情绪高涨。”
  飞船速度越来越快,几个月过去了,燃料消耗与计算的数字完全一致,宇航员们都为此感到高兴。
  然而,灾难突然降临了。
  七个多月后的一天,反应堆运行忽然发生了变化。一只辅助反应堆不知什么原因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宇航日志中记载着这么一条:“不知道辅助反应堆出了什么毛病。”在那遥远的年代,人们还不知道,原子燃料中极微量的混合物,在控制反应和非控制反应中,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
  船长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对中世纪油画的颜料进行化学分析。门猛地被推开了,工程师站在门口。
  “怎么办?”工程师不安地问。
  “怎么办?”船长看了一眼墙上的钟,“55分钟后吃晚饭。请你通知大家,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好吗?”
  “是,”工程师回答说,“我去通知,我这就去通知。”
  他很难理解船长为什么这么磨磨蹭蹭。飞船每分钟都在加速,必须立即做出决定。
  10分钟后,船长来到了餐厅。五位宇航员穿着整齐的宇航制服,全体起立向船长致敬。船长知道,他没有必要向大家说明发生了什么情况了。
  “好啊,”他说,“看来就是我忘了穿制服了!”
  听了这句风趣的话,谁都没笑。
  “请坐下,”船长说,“这是一次作战会议。按惯例,最年轻的先发言。”说着他转向年轻女医生, “你,丽娜,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是医生。可我们现在讨论的纯粹是技术问题,因此,我想过一会儿再发表意见。”女医师说话时,神情十分严肃。
  船长点了点头。
  “那好吧,”船长又说,“该轮到你了,萨甘。”
  “丽娜就过一会儿再说吧。”
  宇航精神病医生双手一摆,显出犹豫不决的样子。
  “这也不是我的本行。据我所知,到巴纳德恒星的燃料是足够的,现在我们只飞了一半的航程,为什么要返航呢?”
  “为什么?”船长重复了一句,“因为,一旦我们到达巴纳德恒星,我们就回不去了。现在回去还来得及。因为,我们只飞了一半的航程。”
  “你的意思我懂了,”宇航精神病医生沉思着说,“不过,我们也许还能飞回去。当然不是靠我们自己,而是靠救援飞船。地球上发现我们没有回去,就会派出救援飞船来。宇航科学正在不断向前发展,飞船有可能及时赶到。”
  “对,”船长讥讽地一笑,“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会不断进步。因此,继续向前飞行,是吗?好!现在,请你发言,乔治,这是你的本行了,对吧?”
  领航员跳起身来,把椅子向旁边一挪。
  “坐下,”船长说,“坐下慢慢说,不必站起来。”
  “不能返航!”领航员大声疾呼道,“我们只有前进!向着不可克服的困难前进!返航的事谈都不该谈。出发前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次远征,任务艰巨。而现在,刚出现一点困难就要返航,这像什么话!我认为,前进,只应前进!”
  “好啊!”船长拉长腔调说,“向着不可克服的困难,前进!说得真漂亮。那么,两位工程师是怎么想的?你,妮娜?还有你,尼古拉?”
  尼古拉看了他妻子一眼,妮娜点了点头。尼古拉就开腔了。他说得很平静,边想边说:“我们这次远征的目的是探索巴纳德恒星;我们六人会有所发现,但只有当人类获得了我们的发现时,这恒星才会具有价值。如果我们到了巴纳德恒星,而无法返回地球,那么,这些发现对人类又有什么用呢? 萨甘说,他们会派出救援飞船。我认为,乘救援飞船来的人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发现。既然如此,那我们的发现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我们现在返航,浪费的时间还不多。可以马上组织新的远征队再出发。实际上,仍然可以由我们六个人来。这样做,也许会浪费几年时间,但我们取得的资料可以安全带回地球。就现在的情况,我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继续飞行呢?我们两人的意见是必须返航,立即返航!”
  接着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然后,女医生开口了:“你的看法呢,船长?”
  船长意味深长地一笑:“我看,两位工程师的意见是对的。漂亮话终究是漂亮话。我们出发的目的是去探索。如果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发现带回地球,那还不如不去做探索的好!”
  船长站了起来,在餐厅里边踱步边沉思着。火箭重力加速度已达到第三级。在飞船上行走是困难的,但他的步子却迈得很稳、很稳。
  “救援飞船不一定会来,”船长接着说,“但我们还是可以返回地球,一是现在就返回地球;一是继续向巴纳德恒星飞行——也可返回地球。即使燃料不够,也能返航。”
  “怎么返航?”尼古拉问。
  船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说:“现在我还不知道。但我们还有11个月的时间。要是你们大家现在决定返航,我们就立即返航。要是你们相信我,在这11个月的时间里,我会想出办法的,和大家共渡难关!”
  年轻的女医生眯缝起眼睛瞧了瞧船长:“男人都很狡猾,你船长也不例外。我敢打赌,你一定已有主意了。”
  船长放声哈哈大笑:“你输了。现在我什么办法也没有想出来。但我会有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我们相信你,”尼古拉说,“我们完全信赖你。”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坦率说吧,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摆脱困境。到那时,我们‘波拉斯’号上只剩下18%的燃料。注意,是18%,不是50%!不过,船长,你说你会想出办法的,那我们就继续向前飞行吧!就像乔治说的,向着不可克服的困难,前进!”
  “波拉斯”号继续向巴纳德恒星飞去。飞船达到了最高速度后,就开始减速。从宇航日志的记录看,飞行中一切正常,也没有人向船长提返航的事。船长则一如既往,镇定自若,还在继续研究中世纪油画颜料的成分。
  关于船长独自在自己的舱房里时想些什么,宇航日志上没有记录;档案材料中有一份有趣的报告,是两位工程师写给船长的。报告是关于冷却系统发生故障的问题。报告用语简洁、干脆,谈的都是技术问题,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下面的意思:“朋友,你现在改变主意,立即返航,犹未为晚,也不失面子……”船长的批示是:“到达巴纳德恒星后检修。”其言外之意是:“不,朋友,我没有改变主意。”
  经过19个月的飞行,“波拉斯”号到达了目的地。那颗淡红色的恒星只有一颗行星,面积与地球差不多大,上面是雪窖冰天。 “波拉斯”号强行降落六次,最后才在一块覆盖着薄冰的大岩石上着陆。
  从着陆那天起,宇航日志开始用红笔记录。按惯例,新的发现总是用红笔写的。
  整个行星死一般沉寂。空气几乎是纯氧的。这里既无动物,也无植物,气温达华氏零下58度。领航员的日记中写道:“凄凉的行星,奇妙的恒星!”
  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掌握了恒星的结构和演变的许多知识后,那次远征所取得的资料,对我们仍然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一天,宇航日志上记录着:“船长扎罗宾发出了返航的命令。”当时,五位宇航员都呆住了。
  “准备返航,”船长重复了他的命令,“大家知道,现在只剩下18%的燃料。但办法还是有的。首先,必须尽可能减少飞船的载荷量。除飞船控制系统,一切多余装置多要拆下来。
  “最初几个月的飞行燃料消耗特别多——这是由于加速度的原因。因此,不能考虑船员的适应问题。‘波拉斯’号将以12级重力加速度出发,而不是3级。”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驾驶飞船,”尼古拉提出了异议,“驾驶员无法……”
  “我知道,”船长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所以起航后开始几个月,飞行由地面控制,也就是在这个星球上控制。我们得有一个人留下来。安静!记住——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办法,只有这么办!好吧,大家听我说。你们两人不能留下来,你们快要有孩子了。这是第一个宇宙孩子!你,丽娜。你是医生,萨甘,你是宇航精神病医生,都应该与其他船员同行。乔治太易冲动。因此,只有我能留下来。不必争了,服从命令!”
  扎罗宾的计算是十分精确的。飞船上的大部分暖房被拆下来安装在行星上,给宇航员准备的伙食减到了最低量,大部分电子仪器也拆卸了下来。这样,燃料就够到达地球用了。
  领航员在日记中写道:“这次飞行真可谓是孤注一掷。但最危险的还是留在行星土的人,他比我们危险十倍,百倍……”
  扎罗宾得等待14年,等待救援飞船。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异星上,等待14个年头……
  档案资料中还有一张扎罗宾在行星上的住房照片。那是用飞船上留下采的暖房搭成的。透过透明的墙壁,可以看到电子仪器和地面控制设备。屋顶上升起一杆控制天线。四周净是冰,一片凄凉。
  天空中,巴纳德恒星发出冷冷的灰暗的光线。这颗恒星比太阳大四倍,但发出的光却只比月亮稍微亮一些。
  飞船返航了。宇航日志上记着:“一切正常,重力加速度太大,真难受……”
  两天之后,又这样写道:“按预先的计算。速度不断加快。不能行走,只能爬行……”
  一星期后又写道:“真不好受,非常难受……反应堆工作正常。”
  接着是两张是空白页。第三页上记录着:“地面控制减弱。在无线电波经过的路程上,似乎遇到了什么障碍。”接着,在同一页上的下面记着:“地面控制恢复。动力指示仪指向‘4’。船长正在用给他留下的生活能源来控制飞船。但我们都无法阻止他这么做。这就意味着他已经等不到救援飞船去救他了……”
  “波拉斯”号回到地球后,立即组织救援队出发。
  救援飞船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地缩短飞行时间。船员们一致同意用6级重力加速度飞行。他们到达那颗行星后,并没有找到船长的暖房。
  几年后,又派出了一支远征队,这次找到了暖房。也找到了船长留下的画。救援队的队员们默默地看着那些画。
  这些画扎罗宾好像是凭记忆画出来的。画上,他被周围的冰雪包围着,浅红色的、惨淡的巴纳德恒星发出的微光,照射在冰雪上。但他的调色板上,调的却是亮丽的暖色……在登记表第12项宇航员“业余爱好”一栏上,他完全可以写上:“深深地热爱地球,热爱地球上的生活,热爱地球上的人民!”
  他们还发现了扎罗宾船长留下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向着不可克服的困难,前进!”






《约翰尼的记忆》作者:'加' 威廉·吉布森

  李克勤 译

  编者按:
  毫不夸张地说,威廉·吉布森是描写未来电脑空间的最有名的科幻作家。说到赛伯朋克小说,吉布森是绕不过去的。他几乎是这一类小说的化身。
  吉布森成名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作品不多,但每发表一篇,都在世界科幻界引起轩然大波。原因在于,他一手颠覆了持续上百年的现代科幻传统。吉布森笔下没有传统科幻小说里明亮整洁的实验室,没有高居象牙塔的科学家。他的未来世界是阴暗、狂乱的。这里有黑社会、杀手和社会弃儿。人群如幢幢鬼影,出没在酒吧、小巷。这是一个充满仇恨、暴力的世界。吉布森横空出世时,科幻界还没有作好准备,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冲击。但最初的冲击之后,科幻界被征服了,一大批新生代作家涌现出来,进一步发掘、塑造吉布森首创的这个阴森可怖、却又具巨大吸引力的未来世界。

  吉布森的小说信息量密集,节奏飞快,经常像电影镜头一样迅速切换,同时大量使用俚语、无头无尾的短句。所以,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为《神经浪游者》)比较晦涩。但他的短篇小说却避免了这个缺陷,将密集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于惰节,表现出巨大的张力。
  下面这篇小说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①,主演基努·里维斯因此一炮而红,成为耀眼的科幻电影明星。

  我把霰弹枪装进阿迪达斯运动包,又往里塞了四双网球袜,把包包填实在。完全不是我的风格,可我要的正是这种效果:如果他们觉得你是个凶悍家伙,就跟他们玩技术;如果他们觉得你是个技术型,就跟他们玩凶悍。我是技术型,所以我决定凶悍点,越凶越好。可现在这个时候,你至少得有点技术,这才凶悍得起来。比如说我这两把口径十二的霰弹枪吧,我得自个儿在机床上卸掉它们的铜枪托,安上新的;我得到处挖资料,从一张旧缩微胶片上发掘出教程,学会怎么手动上膛;还得用新的压力装置替换子弹上的底火。一大堆麻烦事儿,棘手。但我知道,这东西能用。

  约会地点是航空港酒吧,时间2300。我坐地铁,过了三站才下车,然后一路走回去。这样安全。
  我在一家小咖啡馆的铬面外墙上照了照:五官鲜明,普普通通的白种人,一头又粗又硬的黑头发。“刀锋下”整容医院的姑娘迷索尼·毛②那张脸,迷得要命,还喜欢给客人添上流行的双眼皮。拿她们没办法。这一套多半蒙不了拉尔菲·费斯,但或许能让我走近他的桌子。
  航空港酒吧是个窄长条,一边是吧台,对面是桌子。一大堆皮条客、毒贩子在这儿混,还有不少鬼鬼祟祟的掮客。今晚把门的是磁力犬姐妹。要是我的事儿办得不顺,我可不想从她们身边夺门而逃。这两人足有两米高,瘦得像猎犬。一个是黑人,另一个是白的。除了这点区别,两人简直一模一样。全是整容大夫的功劳。这两人好多年来一直是一对儿,打起来的话,不好对付。我一直没弄明白哪一个原本是男的。

  拉尔菲坐在他的老座位上。欠我一大笔钱。我脑子里存着几百兆资料,白痴—明白人机制。就是说,我自己不知道储存的是什么信息,也够不到。这些东西是拉尔菲的,可他没来取货。资料只有拉尔菲才能提出来,靠的是他自个儿设计的密码条。我的要价不便宜,超期储存的延误费更是天文数字。而拉尔菲是个小气鬼。
  接着,我听说拉尔菲·费斯悬赏要我的命,于是我跟他定了个约会。我把自个儿弄成埃德华·巴克斯的模样。埃迪是个非法进口商,近来在做里约热内卢和北京的生意。
  酒吧里热烘烘一股子非法生意味儿,神经紧张造成的,跟金属发热的臭味差不多。一群群肌肉男在人堆里荡来荡去,互相比试肉块儿,脸上绷出冷冰冰的假笑。有些人的肌肉嫁接搞得太过分,身体轮廓简直不像人类了。
  对不起,朋友们,对不起,埃迪·巴克斯,一个人来的,进口商快手爱迪,带着做生意时惯带的运动包。还有,别在意他包包上那道能伸进右手的小开口。
  拉尔菲不是一个人,身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堆八十公斤加州肌肉。肌肉男一头金发,坐姿警觉,全身上下都是练家子模样。
  没等肌肉男的双手离开桌面,快手埃迪已经在他们对面的椅子里落座了。“是黑带?”我热切地问。他点点头,蓝眼睛进入扫描模式,在我的眼睛和双手之间来回扫。“我,也是。”我说,“我的黑带就在这个包包里。”手往那道开口里一伸,拇指扳开保险,咔,“两枝十二口径霰弹枪,扳机绑一块儿。”
  “是枪。”拉尔菲说,一只胖手在打手绷着蓝色尼龙背心的胸口一拍,让他别冲动,“约翰尼的包包里还藏着古董武器哩。”埃迪·巴克斯的伪装到此为止。
  我猜,不管姓怎么变,他的名字一直是拉尔菲。拉尔菲这个,拉尔菲那个。至于眼下这个姓③,纯样是他的虚荣心带来的。他用了二十年的这张脸像熟透了的梨子,一度很有名,是雅利安人雷盖乐队的克里斯蒂安·怀特的脸。此人是他那个时代的索尼·毛,牙买加摇滚之王。这类细枝末节的小事,我知道得很多。
  克里斯蒂安·怀特:典型的漂亮脸蛋,皮肤细嫩,颧骨突出。有时觉得像天使,有时又觉得这是种堕落之美。但这张脸上那双闪亮的眼睛是拉尔菲的:又小,又黑,又冷。
  “咱们还是像正正经经的生意人一样解决这个问题吧。”他的声音总是真诚得要命,漂亮的克里斯蒂安·怀特的嘴角总是湿漉漉的,“这位刘易斯,”朝肌肉男那边点点头,“是个笨蛋。”刘易斯不动声色,跟组装起来的模型人似的,“你不是笨蛋,约翰尼。”
  “我是笨蛋,拉尔菲,一个满身植入设备的大笨蛋,让你往我的脑子里塞你那些破烂货,同时到处找人干掉我。礁瞧我这个包,拉尔菲,它的意思是你得作点解释。”
  “问题出在这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