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珠身为御前近侍,随行出来。见康熙没了兴致,他小步跟在后头,心里也有几分惴惴不安。
    这一年来,万岁爷越发喜怒莫测,这怎生不让他们这些御前侍奉之人胆战心惊?
    直到回了御帐,康熙仍是愤怒难消。难道自己真成了孤家寡人,竟似想要在自己身边尽忠的人都没有了。
    御帐里,用板子搭的木炕,上面铺着内造的炕毡。
    康熙坐在炕上,端起炕桌上地奶茶,饮了一口。当放回茶盏,瞥见炕上摆放得是张金漆桌,而不是以往所用的洋漆桌时,他的脸立时变得铁青,高声道:“海章同理延禧那两个狗奴才何在?给朕宣来。==”
    这两位都是内务府郎中,其中海章现下署理内务府总管。
    魏珠心里一哆嗦,晓得万岁爷如此这般,指定有人地顶戴要保不住了。心里如何思量,面上他却半丝也不敢带出来,恭敬地应道:“,奴婢遵旨!”
    待躬身退到御帐外,魏珠才松了口气,往内务府官员的驻地帐篷去。他才走了没几步,就听到有人道:“嘿,老魏,这是往哪儿去?”
    魏珠转过身来一瞧,不是十六阿哥是哪个?
    见十六阿哥是往御帐去,魏珠忙小声说道:“十六爷,不是奴婢多嘴,现下可不是请安的好时辰。”
    十六阿哥摇摇头,道:“爷方才听说了,晓得皇阿玛恼着,不是给皇阿玛请安,就是寻你来打听来了。”
    这大白天的,也不是休沐的日子,十六阿哥来寻自己,却是有些奇怪。魏珠心里纳罕,伸手做了个抓牌的姿势,笑着问道:“十六爷寻奴婢,这是手痒痒,又打算开场了?”
    十六阿哥横了他一眼。道:“不过是消遣罢了。还能整日里惦记这个。爷也要好生劝你一句,偶尔当个乐呵成,你也不能太迷这个。要不然,往后让人做了套儿,抓了小辫子,那就是关乎生死地事儿。梁九功风光了三十多年,而今又如何,还不是在景山扫院子?晓得你爱黄白之物。但是这些个东西,攒些耍耍就是了,就是堆成个山,还能当吃喝不成?”
    魏珠初还笑着,后来肃手听了,脸上带着几分感激来,道:“奴婢是残了身子之人,不过是万岁爷身边儿地一只狗,十六爷却不似外人那般瞧不起奴婢。==肯教导这些个,奴婢记在心里了。”
    “行了,行了!咱们不说那些个虚地!”十六阿哥不耐烦地摆摆手。道:“爷寻你,是想打听打听,那个御前不逊的蓝翎侍卫是真撤了没有?曹正给他兄弟寻差事,如今宫里不选侍卫,这要是出来缺,却是正可好。要不然,他就要往护军营同前锋营钻营了。”
    虽说平素往来少,但是曹也算是魏珠未发迹前的旧日故交。说起来心里也亲近几分。
    听说是曹家的事儿,魏珠也有几分上心,道:“撤了,十六爷,您是没瞧见万岁爷方才那脸色儿,真是要将喀尔库生吃了一般。十六爷既是想帮曹爷张罗,还需早些往侍卫处那边儿提早儿打声招呼才好。如今这侍卫缺金贵着。去晚了。那边儿的大人也要算计着。”
    十六阿哥听了,点头道:“嗯。既然如此,那爷这就寻傅尔丹去。不过是个蓝翎,既是爷看上了,瞧哪个还敢不识颜色出来跟爷争。”
    两人别过,魏珠往内务府驻地传旨,十六阿哥去寻傅尔丹了。
    使魏珠传旨后,康熙渐渐平复心中的怒气,有些意兴阑珊。
    他唤了个内侍,将御案上的折子抱过来,盘腿坐在炕上批折子。
    当看到江宁织造曹寅地名字地,康熙忙将这个折子先挑出来。早年,曹寅也做过他身边的侍卫,不管什么差事,都是朗声答应。
    君臣相交于孩童之间,曹寅始终是忠心耿耿。
    想起往事,想起孙嬷嬷地慈爱,想起曹寅小时那种崇敬的眼神,康熙的脸上浮出几分温煦。
    真是光阴似箭,这一转眼都过去五十多年了。==
    他打开曹寅的折子,逐行看下去,却是越看越皱眉,越看越唏嘘。
    除了给康熙请安外,曹寅还自陈“感体力不支、年寿不保,请辞江宁织造,宁愿回京,御前做个老侍卫,效微末之力,终老京城”。
    曹寅是顺治十五年生人,比康熙小四岁,今年也五十七了。
    当初曹寅重病,康熙曾派过侍卫同御医南下的,对于曹寅的病情,内务府都有记档。
    最近一次召见曹寅,是在去年万寿节后,曹寅确是老相横生。
    昔日君臣初见,都是黄口稚子,如今却是白发老翁。
    不服老不行了,康熙地胳膊微微颤抖,心境有些悲凉。最近这半年来,他就有了这手抖之症,要是批折子多了,就酸痛难忍。
    他将折子搁在桌子上,揉了揉胳膊,提起御笔,沉思片刻,在折子后写道:“朕体安,气色好。准卿所奏,速荐妥当官员,俱本来奏。”郑重之色。沈嬷嬷端茶上来,却是满心欢喜。怨不得今天开门听到喜鹊叫,这真真是贵客盈门。
    炕边上除了坐着初瑜,还有静惠的姨母伊尔根觉罗氏,今天两人都往这边来,就是为商议静惠的亲事。
    虽说曹家是体面人家,曹这几个兄弟老人家先前就使人打听过,原也寻思想要结亲。不过,自打家里发生变故,却是“门不当、户不对”实难匹配。
    虽说一直在内宅养病,但是老人家也不是聋子。曹家二爷见天地往这边来帮衬的事儿,她也听着沈嬷嬷念叨过几次。
    老人家虽方正,却不刻板,想起孙女同曹家的渊源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心中也做了思量,要是真结亲的时候,将孙女送到她姨母或者舅舅家出嫁。
    要是为了她这个老婆子,耽搁了孙女的终身,那她死了都没有脸面去见儿子、媳妇。
    不过,这亲事有了眉目,老人家又有些踌躇起来。
    对于静惠许字曹家,伊尔根觉罗氏是满心乐意的。自打前几日听初瑜提过,她便同丈夫商议了,将外甥女接家去,从富察家出嫁。
    傅鼐正想寻个由子同曹处好关系,自是没有什么不肯的。
    如今他也人到中年,想起少年往事,也是自己的不是居多,对曹家也生出愧疚之意。如今,要是借着静惠之事,能使得两家重新成为亲家,也算是乐事一桩。
    因此,他还同妻子说了,要给外甥女预备份嫁妆,只当是亲生闺女出阁。
    静惠是自己嫡亲外甥女儿,伊尔根觉罗氏心里也始终惦记着。早年在姐姐姐夫过身后,便寻思接到自己身边地。
    只是毕竟静惠是董鄂家的人,上面有祖母同伯伯伯母在,也轮不到母族那边的亲戚抚养。
    待春天觉罗氏叩阍,董鄂家变故,伊尔根觉罗氏也预备将外甥女儿接过去。偏生静惠是个孝顺孩子,不肯离开祖母身边,这才不了了之。
    现下,见觉罗氏沉吟不语,伊尔根觉罗氏想到老人家的顾虑,道:“亲家老太太,曹家这位二公子您也是见过的,浓眉大眼,模样周正,端端是人品不错的小伙子。曹家也是望族,良善传家。静惠能寻到这样的婆家,就是姐姐地下有知,也当欣慰。嫁妆这块儿,您老人家无需为难,我是她亲姨母呢,这些年也没照看上她,帮衬份嫁妆也是应当地……”
    听伊尔根觉罗氏说要帮衬嫁妆时,觉罗氏微一皱眉,本想要开口拒绝,不过想起关系到孙女地终身大事,老人家叹了口气,慢慢地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还要厚颜劳烦姨太太……”
    周末家里有事,正常更新,周一加更,大家周末愉快,拜求保底月票
第十卷 游龙舞 第四百五十六章 四喜
    曹颂同静惠的亲事定下后,侍郎府那边的小定也下了,兆佳氏的心愿达成一半,整日里笑得合不拢嘴。
    天慧的百日宴也过了,都是平素往来几个府的至亲,并没有怎么请外客。各色礼物收了不少,曹同初瑜都一一收好。
    夫妻两个,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收拾东西,给女儿预备嫁妆。说这些许是太早,但是不管看到什么好东西,两人都会想着这个留个天慧,那个留给天慧。
    对于长子天佑同养子恒生,夫妻两个却是没有想着给两个儿子置产什么的。总觉得男儿应当顶天立地,自己混出个出息样子。
    女儿却是不同,女儿是用来疼的。
    四姐儿、五儿、妞妞都满院子跑了,经常过来看“小侄女”。左成、左住兄弟三岁,恒生两岁,平素没事时将几个小子放在炕上,就是满炕滚了。
    恒生许是蒙古人的缘故,长得比同龄的孩子大,个头都快赶上左成、左住兄弟,乍一看倒像是兄弟三个。
    隔壁张老御史已经还乡,兆佳氏听说曹是买宅子给弟弟们做婚房的,心里也甚是感激。虽说如今分灶,但毕竟是一个府里住着,有些小摩擦是难免的。
    往后,要是隔墙而居,如江宁旧例,那却是两下便宜。东院需要修整,趁着九月天不冷,大管家曹忠已经使人在那边动工。
    曹府的喜事,却是接二连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宝玉中了乡试后走失,茗烟晓得自己少爷中了第七名举人后,曾欣喜若狂。他以为这样宝二爷就丢不了了,因为不是有句话叫“一举成名天下知”么?想着宝二爷既是举人了。那怎么也丢不了的,碰到的都能给送回来。==
    曹硕同曹项兄弟两个虽说没有中举。但是却是今科顺天府乡试风头最劲的两个士子。
    虽说两人都是榜上无名,但是曹项退考照看兄长的“孝悌”之举却得到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徐日暄的大肆褒奖。
    曹项年少,品学又好,使得徐日暄动了爱才之心。在乡试完了后,他便往国子监递了荐书,举荐曹项入国子监为监生。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子监监生又称太学生。这边完成三年或者五年学业后,就可以直接授官,也可以同举子一起参加京城会试。
    可以说。曹项这一入学,就是半个脚迈进官场仕途。
    徐日暄虽说爱才,但是因他是御史出身,颇有几分风骨,不愿被人误会为巴结权贵。所以,在国子监入学手续没办妥前,他并未将此事通知曹府。等曹得了消息时,那边已经是手续齐全,就等曹项入学了。
    如此一份高义恩情,曹自是少不得带着曹项亲自登门道谢。
    徐日暄地官职是从四品。比曹品级低了两级,所以虽说带着几分疏离,但还是待之以上礼。对曹项这个自己亲自举荐的学生,他盛赞不已,甚是满意。
    因乡试榜单才公布。榜上有名地新举子都结伴来徐宅拜谢恩师。所以曹同曹项没有多耽搁,说了一会话后,便先行告辞了。
    曹硕同曹硕的亲事已经在筹备,曹项这边又马上入国子监,真真是三喜临门。
    曹的心情也甚好,对曹项道:“这些日子你有什么要买的书单,好好列列,入学前使人去买。笔墨纸砚亦是。想要什么。都写上。”
    曹项骑在马上,回头看了看徐宅方向络绎不绝的新举子。带着几分犹豫对曹道:“大哥,三哥怎么办?要不恳请老师再给三哥写个举荐折子,实在不行,咱们家走萌监行么?”
    曹道:“你三哥那边,同你不一样。这些日子,我也瞧出来了,他行事虽说稳妥,但是对学问上却进展缓慢,实不是做学问的料子。先往八旗学堂上学,待过两年大些,补个笔帖式,许是更便宜。曹项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带着几分感激道:“都要劳大哥费心了!”
    曹见他如此,笑着说道:“说这些做什么?往后,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应试不应试的先不提,肚子里有了学问,在这个世道上,就算没有家族余荫,终究是有了倚仗。”
    “是!”曹项恭声应了。
    待到了曹府门口,就听大管家曹忠道有老爷的家书到,送到书房去了。曹打发弟弟先回内院,自己往书房去。
    待拆开家书,抬头不过是江宁琐事。
    无非是李氏近日身子还好,天佑地牙齿已经长了十六颗,小五儿的诗词学问又有长进,自己谱了一阕曲子,云云。
    曹读得津津有味,仿佛眼前出现父母亲人的场景。想起儿子,他心里不觉有些羞愧,天佑已经是两生日了,他却不晓得儿子如今的长相。
    在他心里,天佑还是那个刚会坐、会爬的胖小子。
    待看到最后,曹寅写的“已交告老折子、欲谋回京”几个字时,曹“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起身。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看到这几个字,曹的胸口热热的,眼睛却是湿了。==
    这些年,他想了好些法子,希翼曹家能从江南脱身,一家人团聚。但是,首先就是曹寅那关过不去。
    怕犯了帝王的忌讳也好,还是无私地忠君爱国也罢,曹都不能说服曹寅离开江南。
    如今,却是在悄无声息中,曹寅自己改变了主意。
    曹想起八月间去平郡王府探望姐姐时,听姐姐提过,父亲的家书中曾追问过孙女的眼疾。
    想来是曹寅放心不下京城,终于放下顾虑,谋取回京。
    有了希翼的那刻。曹不禁有些患得患失。要是康熙“体恤”太过,不许“告老”当如何?
    记得上辈子所知。康熙让曹家三代四人连任织造,前面的固然是对曹家地宠信,等到后边曹玺地孙辈时,却是“恩赏”,不愿曹家因搬家而损耗家资。
    这个理由听起来实是甚有人情味儿,但是结果却恰得其反。
    江宁织造是肥缺,新皇登基,自然是要犒劳自己地嫡系,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结果曹家显赫了四世后。落得个两次抄家的下场,子孙穷困潦倒。
    既然曹寅已经有了这个念头就好,一次不行,再寻思其他法子。想到这些,曹满是期待。
    一家人团团圆圆,哄哄父母,教育教育儿子,也不算妄为人子人父。
    曹将家书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定不是自己臆想同眼花,便站起身来。想要回内宅告诉初瑜这个好消息去。
    刚出书房,曹就见庄先生疾步匆匆地打外头回来,身边同行而来地是平郡王讷尔苏。
    两人虽说带着几分急切,却是满脸的欢喜。
    见到曹,讷尔苏笑道:“弟。大喜。岳父要进京了!”
    曹瞧了瞧手中的家书,问道:“姐夫今儿也受到父亲大人的信了?”
    “岳父的信?”讷尔苏倒是有些意外,道:“吏部今日才拟旨,岳父那边怎么就晓得了?这是早得了消息?”
    “吏部?”曹闻言,不由地睁大眼睛,急问道:“是有了父亲大人地调令?”
    讷尔苏点点头,笑道:“正是,升任礼部左侍郎。既体面。又轻省,倒是个荣养地好差事。虽说织造缺如今还没补。想来年内也能上京了。”
    庄先生在旁也笑道:“四喜临门,今日当放炮竹贺喜。”
    历史再次改变,曹只觉得鼻子发涩,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欢喜,高声唤人,道:“预备炮仗,放个几万响,好生听听动静!”说完,又使人往二门传话,叫预备酒菜,要留讷尔苏吃酒。
    讷尔苏摆摆手,道:“一得了信儿,就往这边来了,还没回王府。改日再喝,今儿要赶紧回去,同你姐姐说说,也叫她欢喜欢喜。”
    曹只觉得心里堵堵地,欢喜到极致,竟是带着几分说不出地感伤之意。
    听了讷尔苏如此说,曹便没有多留,亲自送出府去。
    大门外,门房小厮们已经从库房取了鞭炮,“噼里啪啦”地放起来。
    几串鞭炮齐响,真有些震耳欲聋的感觉。
    少一时,大门前渐渐地布满火药的浓烟,红红的炮衣散落一地。曹看着眼前的一切,脑子里一幕又一幕,都是康熙四十八年上京后的种种。
    说是长子的职责也好,还是穿越人的独立也罢,这些年来,遇到什么事,曹只能自己扛起。
    在午夜沉寂,曹也会扪心自问,自己这般劳心劳神,所谓何来?
    却是自己也不晓得,是因为想过安逸日子,还是因为想照顾能照顾的人。
    没有谁是佛祖,自私之心也有。那就是想要坦然、想要无所亏欠地生活,想要心里能得到安逸。
    这世上,最难偿还的,就是父母亲恩。
    听着这震天地炮仗声,在这一刻,曹突然发现,就算父母已经老迈,就算他们不足以庇护自己,但是也使得人不由地产生依赖,驱散了那种一直挥之不去的孤独……桐苑,上房。
    初瑜坐在炕沿上,悠着摇车。喜云同喜彩两个,坐在炕边的小杌子上打络子。
    初瑜看着两人手指翻飞,心里思量的,却是喜云同喜彩两个的事儿。当初陪嫁地八个侍女中,如今四个在这个院子当差。
    喜烟同喜霞比初瑜小一岁,今年十八。喜云同喜彩,一个比初瑜大两岁,一个比初瑜大一岁,如今都过了二十,该是放出去许人地年纪。
    她们两个都是打小服侍初瑜的,主仆之间感情颇深,初瑜自是舍不得她们出府。
    初瑜想起此事,心里就琢磨着,是不是问问这两人,可有相中的人。要是没有的话,就看看前院该娶亲的几个,能不能挑出匹配的来。
    这炮竹声隐隐地传到内院来,大人还好,动静不大,并不怎么在意。孩子却是不经动静,天慧不由地“哇哇”地哭了起来。
    初瑜忙将女儿抱在怀里,轻轻地哄着。喜云、喜彩也撂下手中的活计,有几分糊涂。
    这不是年不是节,又不是娶亲中进士的时候,怎么就这大地鞭炮声?这边看书。听到曹项所说“笔帖式”的话,曹硕将手中地书一撂,脸上现出几分惊喜,道:“真的?大哥真说了,不催着我考举人?”
    曹项点头,笑道:“大哥方才亲口所说,弟弟怎么会蒙三哥?只是三哥到底年岁小,先好生调息几个月,转年往八旗学堂里上两年学,再补了差事去当差。”
    曹硕听了,惊喜万分,高声道:“添香,添香,添香!”
    随着应答声,进来个身形高挑的丫鬟,先给曹项俯身见过,随即问道:“三爷,什么事儿,这般急?”
    曹硕指了指书案上那些书,道:“赶紧给爷收了,锁到箱子里,都……”他原想说“都扔了”,但是想着明年进学堂,还是要学四书五经这套,便道:“都搬得远远的,别让我瞧见,我闻了这书墨味儿犯恶心……”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章 做亲
    方家胡同,董鄂宅邸。
    用完晚饭,静惠扶着祖母在院子里遛弯。到底是上了年岁,加上这大半年添了不少毛病,觉罗氏不如先前硬朗。
    溜达两圈,觉罗氏便住了脚,扬起头看着院角的石榴树。红红的石榴已经熟得咧嘴,看着很是喜庆。
    石榴寓意多子,自己却只剩下个孙女在身边,觉罗氏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酸楚。
    静惠见祖母不说话,道:“祖母,再过几日是药师佛圣诞,孙女陪您去进香?”
    觉罗氏拍了拍静惠的手,道:“孙女婿是二房长子,年岁又不小了,听着那意思,是想年内迎娶的。进了十月,怕是要过彩礼,你也该预备些针线活了。”
    静惠早年针线不离手,但是活计都在董鄂府那边,发生了变故,自然早就顾不上,现下也不晓得哪里去了。
    这边忙着照看祖母,她针线做得不多,原是打发沈德寻铺子卖的,后来都曹颂都给买回来。
    听祖母说起婚期,静惠红着脸,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觉罗氏看着孙女,不由生出几分愧疚来,道:“如今祖母身边儿就剩下这么个旧院子,却还要做养老之地。要不然的话,给你的嫁妆上填几个瓦也是好的。”
    静惠听了,忙摇头道:“祖母,他……是好人,并不嫌弃孙女孤寒……”
    觉罗氏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曹家也算是大户人家。孙女婿又有好几个兄弟。你要晓得。咱们旗人家,在家里做姑娘尊贵,做媳妇却是难为。倘若嫁妆丰厚,吃穿用度都不沾婆家的,说话倒也能硬气些;要不然的话,若是妯娌间分出高低立下来,那少不得要受些闲气。到底是要过日子,万事当忍,对婆婆恭顺些。待有了孩子,就算是熬出头来。”
    静惠听着祖母的教导。心里却是不好受。毕竟要留祖母一人在这边,老人家已经是八旬年纪,身边再无亲人。如何能使人放心。
    想到这些,静惠问道:“祖母,倘使……倘使那边太太是好说话地。那孙女接祖母过去侍奉可好?”
    觉罗氏听了,不禁摇头。道:“怎么尽说些孩子话?就算祖母老了,毕竟是董鄂家地人,为何要到曹家养老?况且你是新媳妇,进门就要做规矩,孝敬婆婆的,哪里有侍奉娘家祖母的道理?往后不在祖母身边儿,你当好好爱惜自己个儿。你好了,祖母也就再也没有所求了……”
    同董鄂祖孙两个的离愁别绪不同。曹府这边当真是喜气洋洋。
    因怕搬家的话。江宁那边人手不足,使得父母亲劳累。曹已经使曹方带着两个管事回江宁去料理了。
    江宁那边上下人口虽比不得京城这边,但是少说也有七、八十口。要是到了京城,府里却是不宽敞了。因此,兆佳氏便对曹说了,要将东院先捡内宅几个院子收拾了,她好带着孩子们搬过去。
    左右那边之前都是住人的,简单粉刷一下墙壁,也就能摆家具。
    曹一听,也是正理,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