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理政务,毕竟不是儿戏,最大可能是三三四分。调回京一部分,调其他省一部分,剩下的不动。
    毕竟,皇上求的是四海宾服,政务畅通。就算有些臣子,主政地方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只要换个省份,也就消停了。
    因此,这些地方上的大吏们也都卯足了劲。有希望调其他省的,则是希望挑个大省;年岁到了,要进京“荣养,的,则是活动着在六部谋个好缺。同样是尚书,这工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可是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一时之间,京城吃请成风。就连曹颇,身在户部,亦不能幸免。
    现下才七月初,可是不管是京官,还是外地督抚子弟,都开始打着“中秋节礼”的名义,四处钻营。
    虽说朝廷有制度,外官不得私结朝臣,可是在中国,本就是人情大于礼法的时候。就看寻个什么由子,同年、同乡、连宗、姻亲、师生,五花八门的关系。
    昨日连人名也没听过的人,今具就是不得不应酬的“亲朋”如此关系的,大有人在。
    曹颇不是科举集头鲁幕这尖又是舁了个字的的是尖有甩年导族人上门。饶是如此,打着同乡与世交旗号上门的,大有人在。
    这自陈同乡的,有江宁的,有直隶的,还有关外的,一口开都是祖上几辈与曹家有什么交情,嫁过哪位姑娘到的曹家。
    曹颇见状,真是哭笑不得。有些还罢,早年有过往来,还有些印象,有些纯粹是寻了旗号攀关系。
    曹颐现下的身份在这里摆着,一个年青的户部侍郎,还没有能力去干涉吏部之事,尤其是这种地方主官的选派。
    他们之所以上门,不过是没有通天的门路,看重曹府身后几位有分量的姻亲。他们自己也知道希望不大,不过是抱着撒网的念头,四下里都打点到。
    曹颇岂会揽这个麻烦,能不见的都不见。多是由大管家曹元待客;实是推不得,才露上一面,也不过走个过场。
    小礼不拒,大礼不收。
    这打着世交旗号的,有内务府老辈子人,还有父祖与曹颐父祖同僚或同窗的。
    这些人,却不是曹颐能怠慢的,要不然就要被送上“忘本”“轻狂”的帽子。
    对于他们,与曹府往来亲近些,曹颗态度也温煦;没什么往来的,则还是客客气气地保持疏离。
    其中,对于有些交情的人家,迫切想请曹颐拉线,结实十六阿哥或十三阿哥的,曹颐也成有选择地成全。那就是十三阿哥府那边,自言不敢应承;十六阿哥府那边,虽说“为难”却也勉力一试”
    自然,在这之前,他已经同十六阿哥打过招呼。
    以十六阿哥的聪敏,会提醒曹颐静观其变,又怎么会自己蹦醚出来。不过是帮衬下曹颐,顺便再收些节礼孝敬,使手头宽裕些”
    泪奔,分类第五,要掉到第六了小九拜求月票。,!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华天堂(上)
    ,“买古董。今天有此不毒插吧。”曹腼看了看窗外,刚落衙时分。
    虽说夏日天长,可如今已经是申末下午五点前,到了前门或者琉璃厂。这铺子也要摘幌。
    伊都立穿着官服,看着也是从兵部衙门直接过来。
    他手中拿着个金灿灿的帖子,递到曹颐面前,脸上带了几分兴奋道:“实是这帖子现下难求,千金不换,央求了好几个人,都没求到一张。没想到今儿会到手,正好有个朋友,家中有事儿,今晚不得空,才匀出一张。”
    曹颇接过帖子,只觉得沉甸甸,不由挑眉:“这是纯金的?”
    伊都立带了几分得意道:“可不是,足金十二两。”
    一两金十两银,兑换成银子一百二十两。
    用这个做帖子,可见奢华,却也是爆发味儿十足。
    上面用朱砂在正中压了三个字,“华天堂”右下有两个拇指盖大小的小子,“离火”
    对于此这个华天堂,曹颐却不陌生。这是什刹海边最出名的饭庄之一,里面掌勺的师傅,是从宫廷御膳房退下来的老师傅,以烹调山珍海味闻名京城。
    外头不常见的海参鱼翅大虾鲜贝,在华天堂是常见的。
    就是专供内务府、市面上见不着的时蔬菜肴,在华天堂也都找到。
    曹腼记得清楚,有次他应邀过去吃席,有一道“草菇西兰花”就售价八两银子,这是几百年后常见之物,在当时吃的却是个稀奇。
    根据传言,这华天堂是康亲王府的生意。
    曹颇当时不过是吃旁人的宴请,去过两遭,到是没有太留意。
    只是他也晓得。那里即便不是康亲王府的买卖,也是有背景的。否则也不可能在什刹海边立足。
    “华天改古董行了?”金帖怪沉的,曹颇撂到一边,问道。
    伊都立笑道:“还是吃饭的地界,只是每旬逢六一次“鉴宝会”正好是今天。”
    望文生义,曹颗就晓得,这是淘换古董宝贝的地方。
    京城权贵多,“鉴宝会”是常见的,不过多是古董字画行举办,没想到如今开始在饭庄里举行。
    既是伊都立过来相邀,曹颐也就不矫情,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补服道:“那先回去换衣服?”
    伊都立点点头,犹豫了一下道:“正是,你我各自家去,一个时辰后,到柳荫胡同见。”
    柳荫胡同。就在什刹海边,离“华天堂”不远。
    曹颇见他欲言又止,笑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的?”
    伊都立讪笑两声道:“真是要厚颜相求了,“先前没指望能得到今儿的帖子,银钱预备得有些不凑手,若是乎若便宜,就暂借我些银票。”
    曹颇听了,心中诧异。
    这“鉴宝会”类似的活动,他前些年也见识过,多是交些订金。就是华天堂的堂口大些,有个万八千两的订金也当够了。伊都立家虽比不上曹家,却也是官宦世家,家资颇丰,拿个万八千两银子绝不会是难事。
    这会儿功夫,就听伊都立苦笑道:“他们家流出的东西,要当场货银两清。”
    “这是何故?”曹枷听着。有些不解。
    京城的古董字画,价钱数以万计,并不稀奇。难道谁过去都捧着一匣子银票,或者使人抬几箱子银子过去?
    “要不说,他们家能淘换到好东西。他们家露面的宝贝,都不是商贾手中淘换出来的,而是直接从物主手中出来。华天堂只是经手。收售出价三成做佣金。要是可以交订金,过后买家反悔,就算赔给人家订金,也耽搁人家功夫不是?”伊都立道。
    富贵人家,沉沉浮浮是常事。尤其是京城,家里有宝贝的人家,并不稀奇。
    要是那些古董字画,卖到古董行或者拿到典当行典当,得到的银子不会超过五成。有的时候,甚至被压到一、两成。
    拿到华天堂售出,虽给付三成佣金,还剩下七成,对于卖家来说,还是占便宜的好事。
    “需要多少,大人给个数儿,省得带少了,耽搁了大人的正事儿。”曹颐想了想,道。
    伊都立伸出手掌,翻了翻,压低了音量道:“若是便宜,就拿十万吧。”
    曹颇口中应着,心中却是觉得怪异之极。
    就算伊都立家资颇丰,可十万两银子买古董,也有些过了。就算是京城贵地,人口过百的大户人家,十万两银子也能正经花上几年。
    只是伊都立没有多说,曹颗也不好相问。否则话多了,显得自己不乐意借银子似的。
    说完这些,也到了落衙的功夫,伊都立同曹颗一起出了户部衙门,各自回府更衣不提。
    因约在一个时辰后,时间倒也宽裕。
    回到梧桐苑更衣后,曹颗便对初瑜讲了伊都立借银之事,让她取上十五万两内务府银行的银票。
    曹家银钱,存在银行的本就不多,不过是以初瑜的名义,存在内务府银行二十余万两。因她手上有稻香村,这些年铺子生意又好,有上银钱也并不算显然。
    以曹府名义上在内务府存的,不过是数万两。其他的,除了置产外与家中银库内的,还在其他钱庄分散存了一部分。
    初瑜倒是痛快地开了箱子,取了银票出来。只是她同曹颗一样。对于伊都立花费这些银子买古董很是不解:“十万两银子,都能买几个庄子了。不知是送给何人,这礼也委实太重了些。”
    巴巴地淘换“华天孕,的金帖,不惜借银子买古董,这指定不是自用。
    曹颐听了,却是心下一动。
    这些日子,他这边与十六阿哥那边,也收了不少古董字画。那些人送礼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年底的地方大员出缺。
    十万两银子,花钱跑官。要是有门路的话,一个巡抚也下来了。
    伊都立出身八旗大户,相府人家,正是有门路之人。而他最拿得出手的门路,就是有门好连襟。
    东西,是预备送十三阿哥的?
    曹颐有些觉得不可思议,以伊都立与十三阿哥的关系,要是他真开口央求十三阿哥,并不是难事。哪里还需要昂贵的古董敲门?
    这个疑问,一直带到柳荫胡同,与伊都立汇合时。
    伊都立已是换下官服,只穿着宝蓝色仿绸褂子,头上的镶嵌得是块鸽子蛋夫小的羊脂白玉腰间挂着荷包四懵口茫小佩,脚上踏着黑绸官靴,手中摇着扇子,是前朝文征明画的扇面。
    即便不报兵部侍郎的名头,单凭则装扮,也是通身的富贵。
    不过,曹颐看的不是他的装扮,而是他身后只带了两个小厮。
    要是真花十万两银子买宝贝,还不得小心些?
    曹颐带的人虽不多,却也有一个小厮,四个侍卫。不是因身带巨款的缘故,而是去的地方不熟,又是晚上,还是多留心好。
    伊都立看出曹颊疑问,笑道:“咱们现下过去吃饭,带那些多人作甚?我来时已经吩咐了,叫他们亥初晚上九点到华天门口接我。”
    说话间,他已经上马,与曹颇并缰而行,片刻功夫,就到达华天堂。
    门口有青衣管事候着,验看了伊都立的金帖,而是引伊都立与曹颐进了院子。
    转过影壁,入眼就是红彤彤的一片。
    北面三间正房外,挂了上百只红色灯笼,映得四下里都是红色。
    等到青衣管事带伊都立、曹颗进屋时,走的却是西边侧门,曹颗才发现这屋子的不同。
    这正房进深很深,靠窗是一溜五尺来宽的游廊,连着几处雅间。见了雅间才发现,一个屋子两个门,另一处门正对着正屋中央的一方空地。
    曹颇他们所在的,就是正房西边的一间雅间。雅间四角立着角灯,使得屋子亮如白昼。
    虽说是饭庄,又是夏天,窗技上都是窗纱,却无人声鼎沸之扰。即便听到些动静,也因隔得远,听得不真切。
    雅间中,早已摆好了四碟鲜果看盘,四蝶小菜。
    青衣管事也没有递菜单,低声问了伊都立一句,就下去传菜。
    曹颇问道:“这菜单都是固定?”
    伊都立点头道:“只有逢六的日子,为了不耽搁“鉴宝。是按房间不同,直接上菜。八个雅间,各不相同
    也到了吃饭的时间,曹颗便不言语。用桌子中备好的湿毛巾擦了手,与伊都立开始动筷子。
    热菜上的极快,碗菜四、碟菜四,粥四品,面点四品。按照京城席面的说法,今日就是“四到底”的席面,又称六六顺,因为冷热共十二道菜。
    虽说菜品不多,却包括山八珍里的熊掌、驻峰,海八珍里的海参、鱼唇,禽八珍里的飞龙、天鹅,草八珍里的竹称、猴头。
    就是曹颗与伊都立这样家中富贵的,见了这样的珍悦佳肴,也不禁赞声好,忘了来时初衷。
    一顿饭,吃得痛快。
    等到撂下筷子,青衣管事带着小厮撤下碗碟,送上香茗时,伊都立才想起自己来此处的目的。
    他掏出怀表,已是将近戌正晚上八点,笑着说道:“将到时间了。”
    曹颇闻言,才想起银票还没给他,从荷包里取出,推到伊都立跟前。都是内务府银行所出的银票,面额五千到两万不等,有十来张。
    伊都立接过来,数也没数,撂在一边,从袖子里掏出张纸,打了开来,递给曹颗道:“亲兄弟小明算账,乎若收好了。”
    曹颇扫了一眼,上面是伊都立写的拮据。
    曹颇收起,说道:“大人想要谋外放?。
    伊都立点头,道:“正是。在京里挂个侍郎,哪里比得上主政地方来的痛快!如今大家都在钻营,我也不能干等着。机会难得,要是等熬满一任,倒是有没有缺还是两说。”
    曹颇摇了摇头,道:“就算如此,也不用这么大毛笔吧?十三爷向来与大人亲近,断不会为这个,收大人的重礼”。
    伊都立笑道:“十三爷的脾气,享若晓得,我自是也晓得。只是这万金重礼,是送十三王府不假。却不是给十三爷看的,而是给十三福晋瞧的
    曹颇听着,有些糊涂。
    出入十三阿哥府多年,对于十三福晋他也算相熟。
    那是个坚韧睿智的女子,得丈夫宠爱。游刃有余地坐着亲王嫡福晋,并不是贪财浅薄之人。
    见曹颗不解,伊都立带了几分得意,道:“就算十三爷不收东西,都退还给我,可见我耗费这些银钱,他们也会晓得我对外放是势在必得,怎么好轻易驳了我?如今可不单我一个谋求外放,白柱也求到十三爷那边。十三爷身为总理事务亲王,有举荐之权,可也没有一窝蜂都举荐姻亲的道理。我与白柱,只有一个就不错。他是十三福晋亲兄弟,十三爷与十三福晋有些顾念也是寻常。只是他是尚书府老生子与姐姐们年岁又相差的远,打小骄纵,长大也不成样子。我却不信。他能强过我去。即便是求人,他只当十三福晋是亲姐姐,合该欠了他,要为他操心,求人也端着架子。就算十三福晋现下为难,我不信这十万两银子的东西递过去,如此诚心摊在她眼前,她就好让我没脸儿。”
    对于十三阿哥与伊都立那个小舅子白柱,曹颗实没什么好感。
    早年在十三阿哥府相遇,打过两次交道,可白柱自以为是尚书之子,又是曹颐婶母的堂弟,不仅端着架子。言谈之间,对曹颐也多有贬低。
    那还是在人前,换做是个心胸狭窄的,怕是早已记仇结怨。
    曹颇却是看出来,白柱说那些话,不是存了什么坏心,而是因为他不通世情。说白了,就是不懂事儿,做人有些“二儿
    因这个缘故,虽说他几个姐姐都嫁给显贵人家,可是与他往来都不算亲近。
    同族之中,他为了家产的缘故,对于堂兄、侄儿们也多有不逊。虽说他是玛尔汉唯一的亲生子,可是在他未出生前玛尔汉就收继了丰德、丰彻兄弟之父。
    如今,长兄虽病故,却有丰德、丰彻两个侄儿在。他这做叔叔的,却是没有半点慈爱,反而提防着侄子们。丰德、丰彻被叔叔不容,无奈之下。只好在父亲病故后,就遵从父亲遗命搬出尚书府。
    为了这件事,十三福晋还恼怒得不行。不仅斥了弟弟一顿。还出面做主,将尚书府的家产一分为二,半数分给丰德、丰彻兄弟”
    地上画个围圈小声求月票。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华天堂(下)
    四“纹就是“华天堂的宏贝。”曹颗看着内堂条桌后哲噪代引书托盘里的东西,问伊都立道。
    那是个紫色成*人巴掌大扛的纲细葫芦。因离得远,看不清什么材质。只是方才那管事已经开口,这葫芦底价六百两。
    按照伊都立的介绍,要是哪个雅间的客人看上,就使人唤过来近前看,相中的话可以写个暗标,最后价高者得。
    伊都立笑道:“这些都是暖场的东西,压轴的宝贝在后头。”
    这时,正北雅间外侍候的青衣管事,冲中间那人使了个手势。那人就托了托盘过去。
    伊都立见曹颐留心,就跟这边包厢外的管事打了个招呼。
    约摸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就听到叩门声,随后那管事引了蓝衣人进来。
    伊都立取了葫芦,递到曹颐跟前,介绍道:“你瞧,这葫芦看起来像玛瑙,紫、润、坚、厚都有了。没有三、五十年的把玩,不会有这样好的包浆。又是象牙口,只是葫芦上少了雕花,到底有些不足,只能算是中上品。这样的物件儿,搁在琉璃厂,也能值个千几百两银钱。乎若要是看上了,就买下来赏玩。”
    他是土生土长的京城八旗子弟,对于这些小玩意儿都是随口道来。
    曹颇不玩虫儿,对于这峒峒笼子就没不大兴致,便笑着摆摆手。
    伊都立见他如此,便不再相劝,开口打发蓝衣人出去。他自己则从桌子上摆放着的象牙牌子中挑出几张,蘸了印泥,在白纸上印了一下。
    随后又拿出毛笔,在白纸上下了咋。“离”字。
    曹颇晓得,这就是写暗标标底了。象牙牌子印出的是一千两百两,有伊都立的亲笔签字,这标底也不会被随意更换或者更改,可以减少纠纷。
    眼前这一套,有些熟悉,内务府银行拍卖暗标时,就是这样行事。
    这边掌事之人,即便不是内务府出来的,也是借鉴了内务府银行的那一套。
    这会儿功夫,那蓝衣人已经将葫芦放到一边,引了个豆慧少女坐到条案后。
    那少女不过十三、四年岁,穿着汉式粉色纱衣,肌肤似雪,编着两条辫子,垂到胸前。没有带旁的首饰,只有额前坠了条细细的链子,链子下是一颗小拇指盖大小的珠子。
    单这一颗珠子,就给少女添了不少华彩。
    条案前,不知何时已经摆了一尾琴。
    那少女抚琴轻送,悠扬的琴声立时传到众人耳中。
    要不是出现的地方不对,她看起来旧像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因为她气质优雅,没有风尘气。
    可是曹颐晓得,这少女不是什么闺秀,因为他从这少女身上看到了熟悉的影子。“三寸金莲”赢弱为美,精通才艺,这正是“扬州瘦马”的特点。
    曹颇收回视线,看了眼伊都立。
    伊都立正眯缝着眼睛,专心致志地望着那少女,满脸的**之色。
    曹颇见状,不由翻了咋。白眼。这伊都立前几年就吃过女色的亏,瞧着他的模样,实不相识长记性的。
    这个少女,开价是四千两银子。
    就是曹颗腹诽伊都立时,伊都立却是收回视线,自己斟了盏香茗。一饮而尽,却也没有唤人相看的意思。
    这会儿功夫,有青衣人管事叩门而入,手中托着的就是那纲峒葫芦。只是跟方才不同的是。旁边多了个空着的锦盒,看来是装这峒蝈笼子用的。
    伊都立脸上带了几分欢喜,笑着从荷包里翻出两张银票,又加了介,十两重的元宝,递给那青衣管事。
    那青衣管事收好银票与元宝,躬身道:小的谢大爷的赏!”说完,轻掩了门出去。
    “既有不足,怎么还买它?”曹颐见他随口将葫芦装入锦盒,看也不多看一眼,问道。
    “给白柱的,那小子根本就是棒槌。压根不是那块料,还学人家玩虫儿。上回看见我的峒峒葫芦,就惦记上了,磨牙了好几回。”伊都立哼哼两声,带了几分不屑道:“我那里的好物件,这些年他划落的少了。?要不是这次与他相争,我这当姐夫的心里有些不落忍。别说是上千两银子的好葫芦,就是十文钱一个的地摊货,我也不会便宜了他。”
    曹颐听了,没有接话。
    相处十多年,他也算是了解伊都立这人。虽说是好色了些,可是为人处事很是义气,是个心软厚道之人。
    虽说白柱为人不逊,可毕竟年纪在那里放着,伊都立就算瞧不上他,也不会与他计较。
    不知这少女被卖了多少银子,须臾功夫,蓝衣人又拿出两件宝贝,底价已是超过一万。
    伊都立却是没有瞧上眼,等到摆出个要价两万两的整只象牙雕刻出的五百罗汉时,他才来了兴致,使人将象牙雕送进雅间。
    这象牙雕足有五尺长,放在个紫檀底座上,上面是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
    不说这么粗大的象牙难得,就说这雕工手艺,也是令人称赞。
    “这是前朝宫里留出的东西,倒是难得。”伊都立是识货之人,近前相看了会儿,对曹颐道。虽说曹府也有象牙摆件,但是跟眼前这个一比,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这确实个好东西,不管是留在家中,还是送礼,都拿得出手。只是开价两万虽不高,可要想拿到手,怕是还得翻一倍。
    伊都立却没有着急写标银,而是起身站在窗前,看着那蓝衣人托着象牙雕走了几个雅间。而后,他从重新落座,就写了五万两。
    曹颇也在留心,十个雅间。有四间看了这象牙雕,看来留心此物的人不少。
    这会儿功夫。已经换了另外一个蓝衣人。捧了个画轴出来,是草圣张旭的真迹,底价两万五千两。
    同这副草书一道的,还有一副绢画,是唐张董的《键国夫人游春图》,底价三万两。
    伊都立看来是对这些字画没甚兴趣,曹颗则是听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感叹这华天堂的能量。
    这两间字画,搁在后世,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随便一件,拿到琉璃厂的古董字画行,也能充当镇店之宝。这里却一出手就是两件,怨不得华天堂的金帖如此抢手,这里确实是个淘宝的好地界。
    自己离开京城不到一年,竟有些像初到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