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雍正看着眼前的密报,神情很是复杂。十三阿哥坐在凳子上,往御前几案上扫了一眼装密报的匣子,心中猜测是哪里来的消息?
    西北,年羹尧调离西北这半年,还是以安抚为主。
    江南的话,两江总督,早年是曾孝敬过雍亲王府不假,却也与其他王府勾勾搭搭。
    广东……有人正落井下石,趁着年羹尧落罪的机会,想要搬倒年希尧。估计在他们眼中,这样是在投皇上所好……见十三阿哥眉头微蹙,若有所忧,雍正将手中折子递给他,终是一笑,道:“瞧瞧,正有可乐的。”
    十三阿哥见他笑了,心里跟着一松,起身双手接过。
    看着看着,十三阿哥也跟着笑了,道:“真想不出,十哥做蒙师会是什么样子。还记得当年在上书房,最不爱读书的就是十哥……”
    四阿哥闻言,却是怔住。
    当年孩提时,尚且不懂事,只觉得十阿哥身为皇子阿哥,惫懒傲慢,不学无术,顽劣不堪教导:现下想想,却是觉得古怪。
    按理来说,外家有能力有太子抗衡的,先皇诸子中,只有十阿哥。
    他虽是贵妃所出,却有个皇后姨母,外家是功勋世家。
    可夺嫡闹腾了三十多年,开始是大阿哥与太子,而后八阿哥、十四阿哥,九阿哥虽不能置身事外,却也没人太将他当回事。
    太平无事。
    因将十阿哥当成草包,若非迁怒,雍正连教训他的心思都没有。
    明哲保身么?
    雍正眼色中的冷意渐渐退却,口中却冷哼了一声,道:“这个曹颙,你去信好生问问,他可备齐了束修。以郡王为幼儿蒙师.是不是忒也托大?”
    十三阿哥晓得他的性子,口中骂人未必是骂,口中赞人也未必是赞,却是附和道:“十哥是皇亲宗室,岂容外人轻辱?曹颙如此怠慢,实是该训斥一番。早年他也是懂事的,怎么到了外头就无礼上了?”
    倒是雍正,忍不住为自己软点的直隶总督说句公道话:“曹颙行事谨慎,这种不着调之事,未必是他的主意。随便训斥两句便是,不必大张旗鼓……”
    兄弟两个这说着话,就有内侍进来禀告,庄亲王到,在殿后侯见。
    “宣!”雍正道。
    十三阿哥不好再坐,起身退到一旁站好。
    十六阿哥捧着厚厚的折子,跟着内侍走了进来。
    四阿哥看了者十六阿哥手中的折子,眉头不由紧了紧,道:“这么多?”
    十六阿哥苦笑道:“可不是么,原本宗室年年考封,后来改成三年,再后改成五年……前些年又多有耽搁,这就赞了这么许多宗室未封爵者……”说完,将折子交给内侍,由内侍又递到御前。
    雍正翻看了两眼,只觉得头疼。
    一个封爵下去,就要有宅子、庄子、奴仆、下人还有每年的供应。
    一下子添加这许多,又是好大一笔支出。
    可拖着也不行,这些人虽没有宗室亲王、郡王的权威,却是宗室基石.乱不的。
    “那就择日考校。”雍正吩咐道。
    十六阿哥躬身应下,雍正看了他一眼,道:“回头考封完毕,上折子时,在都头添上允禑之名。”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差异出声:“皇上”
    雍正温言道:“允礼上了折子,冬至后欲要迎其母出宫小住。你王府里有太福晋在,想要母子相聚也不是易事。往后,若是你想念太纪.就迎她去允禑府上。”
    这几个月,雍正与十六阿哥这对君臣兄弟之间,虽没有明着生分,可是因十六福晋之事,到底失了往日亲密。
    现下,听了雍正的安排,十六阿哥感激涕零,伏倒在地,哽咽道:
    “臣弟,叩谢皇上天恩!”
    雍正虽说是为了成全十六阿哥的孝心,实际上却是变相地告诉他,要宽免十五阿哥。
    先皇诸子中,除了几个未成年阿哥,只有十五阿哥三十三岁,还没封爵位。
    早年是皇子身份还好说,住在宫里,有名份供奉,现下成了皇弟,阖家在守孝,日子全靠十六阿哥接济。
    雍正虽不喜欢十五阿哥,可向来喜欢十六阿哥,对密太妃也多有尊敬,小小小说ⅹ。ňé今日借了宗室封爵的机会,发了回善心,自己心情也舒展几分,打趣十六阿哥道:“这时候晓得叩谢皇恩了?往后想在哪里歇就在哪里歇吧,不用老猫在书房,谁还会管你的房事不成?”
    雍正连着赐下宫女与侧福晋,十六阿哥虽不能抗旨,却也只是每人处留了一夜,便连着十六福晋一道,妻妾都撂在一边,只在王府书房留宿。
    雍正晓得后,微有些恼,却也没有太理会。
    今日说破,十六阿哥立时涨红了脸,讪讪道:“皇上……臣弟只是,只是都些日子有些苦夏……”
    雍正晓得,他是护着十六福晋,怕王府中人踩低捧高,口中却没有点破,只道:“身为爱新觉罗子孙,繁衍血脉是头等大事……你切莫忘了责任本分就好……”
    清苑,总督府,官邸。
    曹颙看着眼前摆的几种农作物,脸上带了几分笑意。金黄的玉来,红皮的番薯,还有雪白的棉花。
    宋厚看了沉默不语的蒋坚一眼,开口道:“大人,真要成囗立棉行?”
    今年虽在直隶推行棉花种植,可数量有限。毕竟这个东西比不得庄稼,是果腹要命的东西。
    “为了不占良田,棉花多是零散种植。
    若没有棉行,这些零散的棉花就卖不上价来,百姓就失了种植兴致.断了这一条路。”曹颙说道。
    虽说晓得,只要有机构,就少不了弊端,可他思量再三.还是决不能因噎废食。
    江南人多地少,布坊众多,若是将直隶的棉花卖给江南,也能使直隶多一项收入。
    宋厚年老稳重,道:“大人,还请三思,民以食为天,直隶本就容易干旱,地产并不富足,若是真种棉得利,棉田占了粮田,未必是百姓之福。”
    老百姓就好安抚,那就是让他们吃饱饭。吃饱饭的老百姓是绵羊,饿急了的括,绵羊也能化身为狼。
    天下十三行省,哪个总督巡抚也不敢疏忽农事,就是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曹颙此举,固然能为直隶带来钱赋,却也可能给直隶埋下祸患,宋厚才直言相劝。
    就听曹颙道:“直隶位于北方,十年九旱,即便不种棉花,都种吃食,真要是灾荒连年,也是不顶事。如今直隶南部推行一年两收的粮食,又有高产的番薯、玉来顶着,正好松了口气。棉花种好了,以直隶的棉换江南的粮北上,说不定往返之间还有剩余……
    吼吼,月票掉到后边了,小九恳求保底月票支援。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失望
    旧直隶单凭农业。没办法富早的问题,并非是亢触“修河渠,都是解决之法。可是这些解决之法,都需要银子。
    宋厚年岁虽大,可身为幕者。并非冥顽不灵之人,经过曹腼这一番说辞,最终也支持曹颗的决定。
    接下来,如何起草折子,将此事上升到影响直隶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还不能将责任都担在曹颗这个总督身上,就要看宋厚的手笔。
    他早年在湖广为幕时,就经常起草奏折,最是晓得其中的门门道道。
    妙笔生花。
    有的时候,同一什事,换了不同的说辞,就能有不同的效果。
    曹颇提出棉花统购统销小是富民之策。若是后果并不理想或者有所偏差,那就是下边人的缘故。
    曹颗看了宋厚起草的折子。有些无奈,却也晓得这些是必须的。
    曹颇对着这个,重新撰写了一遍,并无一字增减。
    抄完折子,他交给宋厚,这个将由宋厚安排人送往京城。
    宋厚自也瞧出曹颐无增加。摩挲着胡子,神情中带了几分满足。
    能遇到这样的东主,也是为幕者的运气,,
    内宅,上房。
    初瑜手中拿着七格格使人送来的信,只觉得沉甸甸的。
    年家风雨飘摇,初瑜也很是担心跟随夫婿在广州的七格格。
    一笔写不出两个小年字,即便年熙过继给年希尧,父子成了叔侄,到底是骨肉天伦,哪里就能袖手旁观。
    年家在官场的故旧门人,不是受牵连罢官,就是倒戈来弹劾年羹尧,无人为年家求情说话。
    剩下的,只能看亲戚。
    初瑜长吁了口气,拿起剪刀,绞开封口。所料不假,七格格在信中,向大姐姐求援,道是七额驸已经下了主意,要北上回京。
    之所以耽搁这许久才动身,是因之前年希尧病了一场,抽不开身。
    七格格不求旁的,只求七额驸回京后。若是被家族所累,恳请姐姐请王父出面保全一二。虽说同为王府格格,可七格格甚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分量比不上长姐,所以才恳请长姐出面。
    初瑜看完信,松了口气小不是想让他们夫妻想法子为年羹尧求情就好。真要是那样,他们夫妻也无能为力。
    七格格这点倒是多虑,很要是七额驸受家族拖累问罪,即便初瑜不出面,淳亲王也不会冷眼旁观。
    先皇诸子中,淳亲王虽无权无势,可待儿女最好。若不是他用心筹谋,也不会四个女儿,三个嫁到京城。
    等到曹颐从官邸回来,初瑜便提了年熙即将回京之事。
    曹颇叹了口气,道:,“只提回京去祖父膝下尽孝,而不是前往杭州去年羹尧,是个聪明人。若是那样,皇上怕就要迁怒于他。只要他好好的,说不定看在他的情分上,皇上待年家还能留三分余地
    初瑜迟疑了一下,道:“都说皇上最宠爱年贵妃”要是能看在贵妃情分上,待年家宽和一些就好了
    “宽和?若是年贵妃无子,兴许年家还能幸免;年贵妃既有皇子,年家就在劫难逃。否则的话,说不定又是一场夺嫡大戏曹颇说道。
    说起年家之事,夫妻两个都有些喘嘘,不过他们都觉得年熙当无大事。若是年熙没过继,以年羹尧嫡长子身份,说不定受父牵连,判个流放;可年熙已过继,名分已经不同,又不是谋逆大罪,当牵连不到侄子身上。
    七格格的信到了没几日,京里便传出消息,宫里已经下旨,年羹尧爵位尽录,由刑部去人到江南押解年莫尧入京。
    从圣祖去世开始,年家风光了三年,败落只用了三个月。
    六月,削年羹尧太保,寻被其一等公,诏夺年羹尧之子年富、年兴、年逾之职;七月,降为二等公,随即降为三等公,夺杭州将军、汉军佐领;八月,降为一等子。随即降一等男,月末降为一等轻车都尉。
    到了九月,年羹尧终于白身了。
    关于年羹尧的消息隔三差五就传来,曹颗有些不耐烦,懒得再关注。
    爱怎样就怎样吧,全是年羹尧自作自受。即便在位的不是雍正,换做其他皇帝,也不会允许臣子势大。
    只是到底看在初瑜的面上,不能不顾连襟年熙。曹颐便写信给京城的曹元,让他多留意年老太爷那边一二。
    没几日,曹元的回信至,详细提了年府近况。
    年老太爷将几个孙子都束在府中,年府看似平静。只是宫里传来的消息不算好,都说年贵妃的病更重了。
    看到年老爷子这样做派,曹颐只能赞一声睿智。
    蝼蚁无法撼动大树,与其放任孙子们四处钻营,被搅合进年羹尧案问罪,还不若老老实实地在府里等着结案。
    曹元的信到没几日厦日颍的信也到了,却是寻曹腼说情阈
    春华有个叔叔,三十来岁,已经娶妻生子,却没有爵位,为闲散宗室,依附将军府生活。如今宗室正要大较,春华之父便求到女婿跟前,希望能通过曹家走走庄亲王府或是怡亲王府的门欺
    曹项却是为难,同庄亲王府有门路的是堂兄,同怡亲王府有亲戚的自己嫡母所出的手足,哪里都没有他说话的立场。
    春华之父却是一番诉苦,他自己的妻妾儿女一家子,嚼用本就困难,还加上兄弟一家子。可又不能将兄弟撵出去住,只能苦熬着等封爵。虽说敬重嫡妻,可曹项对于将军府这位岳父也多少有些了解,那是个手紧的。
    若说是顾念手足情分,才不让弟弟搬出府,那才是扯谎;要说舍不得分财,不愿给弟弟置办宅子,又舍不下脸来让兄弟侄儿们净身出户,才附和他的性子。
    曹项想要开口拒绝,春华之父哪里给他这个机会。
    瞧着那样子。若是女婿不帮一把,一家人就无法再过下去。又说起春华几个兄弟,将到说亲的年纪,无银无房什么的。
    曹项毕竟是晚辈,话又说到这份上,只能说尽力。
    虽说名份上。怡亲王福晋也是曹项的堂姨。可他还是没厚脸皮到那个地步,以兆佳氏庶子的身份求到前去。
    于是,他便给堂兄来信,看是否能走十六阿哥的门路。
    曹颇想了想,既是将军府的旁支,是底层宗室。又只是参加考校的资格,并不算难事,当不会让十六阿哥为难。他便在回信中。应蹙;此事,让堂弟直接去庄亲王府寻庄亲王说此事。
    自然,为了不显冒昧,曹颐这边也修书一封,使人先一步送到十六阿哥手中。
    正如曹颐所想,本不是什么为难事小不过是多个侯考宗室,十六阿哥很是痛快地就答应。
    曹项却丝毫不觉轻松,只觉得羞愧。
    毕克是他厚了脸皮,赖了堂兄这边的人情。
    以堂兄的性子,本就不是爱求人的,自己不能拒绝岳父,却只能去求堂兄。
    早年还只是借口自己年少,心安理得地接受堂兄的照拂;如今已经大了,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想的不是怎么破解,而后如今向堂兄帮忙。
    曹项无法自欺欺人,辗转反侧了好几日,只觉得自己虚伪至极,委实可尺…
    曹颇没有想到曹项的纠结,却也没有忘记将军府昔日做派,怕曹项太过心软,让将军府那边蹬鼻子上脸,给曹家招来麻烦,此事完了,再给堂弟的信中,狠提了一番“修身齐家”道理,还有名声的重要性,以为告诫。
    兄弟两个没有点破,可曹项却明白堂兄的话中之意。
    将军府行事并不恭谨,要不然早年也不会发生与王府夺地之事。这回宗室大校之事,曹颐看在曹项面上,出手一次,当不会有下次。
    曹项看着信,沉默许久。
    他只是堂兄同将军府那边有些疏远,却不知堂兄如此厌弃那边。早知如此,他脸皮再厚,也不会跟堂兄提此事。
    “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曹项唯有叹息。
    可面对毒儿时,曹项却是半点不显。
    虽说妻族并不能给他助力,甚至可能还会拖他后腿,可他得了个贤惠的妻子,依旧是他曹项的运气。
    他,只有感激”
    清苑,总督府。
    看着目光清澈、带了几分期盼的魏文杰,曹颐生出几分烦躁。
    他按捺住心中不快,道:“何氏女,是你叔父的意思?”
    魏文杰目光有些闪烁,涨红了脸,摇头道:“不是,是侄儿见何家表妹温柔贤惠,起了思慕之心
    他口中的何家表妹,是魏德的内侄女,江宁人士,父母双亡,去年被魏德之妻接到满城。
    曹颐看着魏文杰,多少有些失望。
    少年人多情放纵不算什么,可没想到会出现在向来老成的魏文杰身上。
    要知道,去年魏文杰出京前小曹颐曾与之作恳谈,即便没有直言想要将妞妞许给他,也是表明受其伯父所托,亲事会落到曹颐头上。
    没想到,才一年功夫,魏文杰就有了自己的主意。若是真心敬曹颗为尊长,怎会如此轻率?
    虽说还没有看到那个何氏,曹颗心里已经添了几分反感。
    魏文杰能直接求到总督府,请曹颐为这门亲事做主,那他与何氏之间绝不会是简单的思慕。
    换做其他人,郎情妾意,结为夫妇,总比盲婚哑嫁要好。
    可眼前这个,是他好友的长子,是他看中妞妞女婿,竟做出这种私情暗结之事,曹颐怎能不失望”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错过
    甘“妞妞怎么办。听丈夫说了魏文杰户事。初瑜皱眉道熙※
    虽说她心里,对魏文杰并不怎么满意。可因丈夫提议的缘故,还是将他当成妞妞夫婿的候选。
    在京里时,见的次数不多,到了直隶后,满城离清苑只有三十里,魏文杰每月都要来总督府请安。初瑜视之为子侄,见他经过历练,性子舒朗起来,还满心欢喜。
    没想到,如今又有这番变化。
    初瑜心里很是不快,这就是做长辈的心理,总觉得自家的孩子好。若为自已的孩子,看旁人的孩子总带了挑别。可旁人的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又让人不舒坦。
    “之前只说会为他的亲事做主,却没有提妞妞。我还想着,等他考完后年那科再说。”曹颗道。
    初瑜皱眉道:“还有不到两耳,妞妞就及并了。”
    曹颐揉了揉额头,对妻子道:“不管怎样,总要相看相看。过两日我给魏德去信问问,看是否使两个人去满城看看”
    初瑜心里虽对魏文杰有些不满,可念在丈夫挂念他们的缘故上,也颇为关注,道:“不仅仅是文杰娶妻,也是魏家娶长嫂。这个何氏虽出身书香门第,可父母缘薄,命运多件,对心性有无影响还保不齐,使人去看看也妥当。”
    到了客房,他也有些不安。可是直觉地,觉得曹颐会顺着他的心意。毕竟不是父母,还是要以他的喜好来说亲。
    “是太冒失了?”他自言自语,眼前却浮现出那俏丽的身影。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天佑他们几个”从书院回来,便听说魏文杰到了的消息,便直接到客房这边寻他。
    “赶巧杰大哥来了,正想要送信儿给你。若是杰大哥想要进书院读书,还需早作打算。昨日见过冯先生,听着那意思,现下就有学子为明年初的进学报名。今年书院人不少,明年会更多的,若是没有其他计划,杰大哥也在书院挂个号较好。”天仿道。
    魏文杰谢过天仿的提醒,言及明日便去书院报名。他这次从满城来清苑,跟叔叔说的就是来清苑书院这边看看。
    众人中,只有他是举人,不用参加明年乡试,直接参加后年春天的会试就…
    次日,魏文杰先去了莲花书院,而后满心欢喜带了曹颐的亲笔信,回了满城。
    也算是先斩后奏,在去清苑前,他没有跟魏得提自己喜欢何家表妹之事。
    魏德见侄儿回来,问了几句,听说他已经在书院挂名,只觉得这样好。说完书院的事,魏文杰就有些犹豫。低声道:“叔叔,这次侄儿过去”说起侄儿的亲事”
    他多少有些心虚,不好意思说是自己主动同曹颐提及,便含糊起来。
    魏德闻言,眼睛一亮,道:“总督大人要给你说亲?也是,你也不小了,也到了娶妇的时候。谁家的姑娘?”
    魏文杰有些怔住,那个何家表妹去年年底来满城,婶婶话里话外也像是乐意让他们亲近似的,叔叔这边却好像没这个意思。
    “叔叔,,侄儿冉曹世叔提了灵芝表妹川,”说话间,魏文杰将曹颐的手书拿出,递给魏德。
    “灵芝,”魏德的神情凝重,接过魏文杰手中的信,拆开来匆匆看过。
    看罢了信,他抬起头,看了魏文杰一眼,肃穆道:“是不是你婶娘同你说了什么?”
    魏文杰见他神色凝重,道:“婶娘只说灵芝表妹处境堪怜,叫我同表妹好好相处。”
    魏德闻言,这才松了口气,道:“没说什么不该说的就好,你婶娘疼侄女,我却也心疼你这个侄儿”灵芝身子娇弱,不宜为长妇,并非良酪”
    魏文杰们言,忙道:“叔叔,灵芝表妹只是失了父母,忧思过重,开解好了便会好了。”
    魏德见他冥顽不灵,心下有些恼意,道:“你这孩子,你是长兄,娶妻要上承宗祀,下抚弟妹,并非你一人之事”
    魏文杰神情却满是坚持,道:“叔叔,灵芝性情温柔,定会与弟弟妹妹和睦相处,”
    魏德毕竟是过来人,见魏文杰如此,哪里有不明白的。
    他知道妻子有心将灵芝许给文杰,曾在他面前透过口风,被他拒绝。
    在他心里,文杰既无父族可依,妻族尤为重要,尤其文杰将来还要走仕途。
    听文杰提及,曹颐曾说过为其亲事做主,魏德当时还很为侄儿高兴。
    没想到侄子现下固执己见,魏德懒得在他多费口舌,拿起曹颐的信,又看了一遍。
    曹颐的信中,并无不满,只是言及妻子对魏家兄弟亲事很是重视,若是安便,想要找个日子,想要使两个人过来同知县太太见见面。
    魏德晓得,京城习俗,结亲前要相看的。
    魏德叹了口气,看着魏文杰道:“我毕竟只是你的叔叔,不能为你的亲事做主。你好好思量几日,若是还坚持娶灵芝,我再给那边回信。”
    魏文杰心情有些沉重,虽说魏德与曹颗的反应各不相同,可是他们似乎都不赞成这门亲事。
    他转念一想,也明白其中缘故,低下头哑着嗓子道:“叔叔。侄儿七尺男儿,定将自己博个前程”
    见他如此执意,魏德也不好说什么,却不好按照曹颐所说,等着曹家使人来相看,便安排妻子何氏带了侄女与女儿,带了些江宁土仪,去总督府请安。
    至于家中,他没敢同母亲姚氏提及此事。
    何家送孤女过来,本有亲上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