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子就是广禄之父,寿元亦不长,活到二十三,便病故。留下三子,两子长大成*人,就是遗腹子广禄与其二哥广灵。
    三子是已革裕亲王保泰,今年四十多岁,膝下就已经有了二十来个阿哥,十多个格格,在宗室中子孙最盛。
    保泰即被夺爵,这一支遭皇上厌弃,广灵当不会那么不知趣,请他们出面来料理弟弟的亲事。
    剩下的,就不好说了,所以曹颙与曹项也猜不出到底会是谁来。
    既是宫里拴婚,这下定也不过是走个过场。
    不想,从辰初(早上七点)等到巳正(上午十点),还不见裕亲王府来人。
    曹颙不由皱眉,曹项也带了几分不安。
    原本两家商定好的时间,就是今天上午。
    现下眼看就要到中午,还不见王府人的影子。
    “大哥,要不使人过去打听打听?”曹项忍不住问道。
    曹颙摆摆手,道:“再等等看,广禄不像个不懂事的,即便真有事耽搁,也会打发个人过来……”
    话音未落,便见管家进来禀道:“大老爷,四老爷,裕亲王府三阿哥来了。”
    这“三阿哥”说的就是广禄,他现下还没有封爵,又没同四姐成礼,既不能称爵,也不能称姑爷,众人便按排行称呼。
    曹颙与曹项对视一眼,心里都觉得纳罕。
    难道是广禄兄嫂对这门亲事不满,否则怎么会让广禄自己来下定?
    兄弟两个起身,亲自迎了出去。
    曹府门外,只站着一人,就是广禄。穿得是簇新的衣裳,可额头都是汗,身上也皱巴巴的,靴子上也满是泥泞。
    他神情有些惶恐,周身竟带了几分狼狈。
    见曹颙与曹项亲自出来,广禄忙上前,拱手道:“见过两位兄长。”
    曹颙与曹项两个都变了脸色,瞧着他孑然一身、身无长物,若说是来下定,那也太儿戏。
    今日是下大定,同时告之曹家迎娶的吉日。
    到底因何缘故,使得王府没了动静,需要广禄亲自跑过来?
    “三阿哥这是……”曹颙看着广禄,面带疑惑道:“下定之事……”
    广禄满脸通红,长揖道:“实在是王府有事,下定之事怕是要耽搁几日,还请两位兄长恕罪……”
    曹颙与曹项的脸色儿,都不好看。
    曹项已经忍不住,忍着怒气道:“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连这个也顾不得了?”
    曹颙心中亦是怒极,却还有几分城府,按捺住怒意,冷冷地说道:“比你的亲事更重要,莫非是关系王府存亡之事?”
    他只是心中不满,随口这么说,毕竟广禄身上穿着打扮还正常,若真是王府遇到白事,那装扮上就显出来了。
    广禄闻言,却是一愣,望向曹颙的目光,带了几分恳求:“莫非大哥听到了什么消息,还请大哥指教……”说到这里,他已红了眼圈。
    曹颙神情一禀,道:“到底怎么了?”
    曹项也顾不得生气,望向广禄,带了几分担忧。
    广禄哽咽道:“皇上今早派人拘拿了我二哥,还使人圈了王府。王府里乱成一团,自然也顾不得下定之事。只有我记挂此事,怕兄长们干等着担心,跟看守王府的护军央求了半响,才得以出了王府。”
    他只要二十岁,是遗腹子,打小养在伯父家,寄人篱下,性子难免有些怯懦。
    遇到这样的大事,他开始只是想着无论如何要告诉曹家一声,否则使得曹家空等,两家别再生了嫌隙。
    现下到了曹家,告诉了曹家延迟下定之事后,他就有些迷茫,不知下一步当怎么办。
    看着沉默不语的曹颙,他带了几分依赖,道:“大哥,小弟当如何行事?您有没有听到风声,皇上为何会发作小弟二哥?”
    曹颙摇了摇头,道:“王爷之事,我闻所未闻……”
    说道这里,他不由沉思。
    按说他的消息,向来也算是灵通,可对于雍正为何突然发作裕亲王府之事,却是一点风声也没听过。
    这样看来,裕亲王犯的忌讳,多是天家私隐,不是明面上能听到的。
    “三阿哥,你还是先回王府……”曹颙道。
    兄弟毕竟不是父子,即便广灵真犯了什么忌讳,也未必会牵连到广禄身上,如此自乱阵脚,反而容易惹人厌弃。
    若是广禄真也是问罪之列,那即便他磨破了嘴皮子,王府的护军也不敢放他出来。
    “回王府?”广禄有些犹豫,道:“那样的话,怕是一时半会儿就出不来了,怎么打探我二哥的消息?”
    曹颙摇摇头,道:“既是皇上要拘人,打探也是徒劳,不管是放人,还是怎地,总会有旨意到王府,三阿哥还是先回王府为好。”
    见曹颙镇定,原本有些慌乱的广禄也跟着镇定下来,点了点头,道:“都听大哥的。”
    既是要回去,他便也不耽搁,只望了望东府影壁,轻声道:“太夫人同四姑娘跟前,还请两位哥哥帮忙分解一二,小弟这就回去了……”
    曹颙没有点头,而是对曹项,道:“使人给三阿哥找匹马。”
    曹项应了,吩咐管事去牵了一匹马。
    广禄感激地冲两位抱抱拳,才接过缰绳,翻身上马,渐行渐远。
    曹颙与曹项刚转过影壁,就见有一个嬷嬷过来,原来兆佳氏等得不耐烦,开始使人到前面催了。
    曹颙对那嬷嬷摆摆手,叫她先回内宅,自己同曹项稍后就到。
    “真是大事,竟是一点动静都不听说。”曹项低声道:“平素里,并不曾听闻广禄有什么劣迹。除了同广禄之间有些不合的说辞,同保泰那一支的堂兄弟们关系甚好,不忘伯父的养育之恩,宗室里都赞他‘仁义’。”
    并不是他八卦,只是因四姐对指婚给广禄,才对裕亲王府那边的消息多关注了些。
    曹颙挑了挑嘴角,有些明白裕亲王府变故的缘故了。
    连手足兄弟都容不下,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隔房堂兄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那个“西施”不是旁人,正是十六阿哥。
    十六阿哥奉旨袭了庄亲王爵位后,对已故老亲王的侄子、侄孙多为看顾,应得一片赞誉之声。
    广灵所作所为,想要效仿十六阿哥,为自己谋个好名声,却是忘了他与十六阿哥的不同。
    老庄亲王的那几个侄子,虽更有继承亲王爵位的资格,可因不得皇上欢心,所以爵位才落到十六阿哥身上。
    这只是表面。
    实际的情况是,皇上登基伊始,为了扩大自己在宗室里的影响力,只能加重几位兄弟的份量。
    一个铁帽子亲王,朝会排班又在亲王前几位,可比初封一个亲王更有分量的多。
    十六阿哥善待庄亲王府旁支,与其说他“仁义”,还不如说是替皇上在安抚那些人。
    毕竟宗室王公承爵,都有相应的制度,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能随心所欲,要不然就要引起宗室的防范与忌惮。
    广灵施恩给丢了爵位的保泰一房,却是犯了雍正的忌讳。
    雍正这个皇帝,喜怒有些偏执。
    他不只夺了保泰的亲王爵,连他嫡长子的世子爵也夺了,直接将爵位转到广灵这一支,可见对保泰彻底厌弃。
    广灵却偏为了名声,同保泰那一房亲近,不是狼心狗肺是什么?
    说话功夫,兄弟两个已经进了内宅,兆佳氏已经坐不住,正阴沉着脸,在地上踱步。
    见曹颙、曹项兄弟进来,身后再无旁人,兆佳氏咬牙切齿,道:“眼看就要拖到午时,还不见人影,这是欺曹家无人么?”
    曹颙体恤她爱女心切,便没有绕圈子,直言道:“广禄刚来才陪过不是,不是王府那边怠慢,实在是临时有事。裕亲王像是惹了是非,皇上要发作他,王府那边暂时顾不上旁的。”
    至于王府被圈什么的,曹颙则略过,怕兆佳氏担心广禄。
    一人与一府,毕竟不是一个意思。
    兆佳氏听了,虽还皱着眉,怒气却减了几分,叹气道:“这叫什么事儿?本应是四姐儿的好日子,却有了事端,要是他们往后归罪到四姐儿身上,岂不冤枉?”
    曹颙劝道:“不会,本是王府的事,扯不到四姐儿身上。二老太太不要太担心,四妹妹那边,还需好生宽慰两句,别叫她多心。”
    兆佳氏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我还是先看看四姐儿去。就算以后王府那边挑四姐儿,也不怕,四姑爷明年就能封爵了……”
    初瑜与春华本陪着兆佳氏,等在上房,出了这番变故,妯娌两个也都是满心疑问。
    曹颙只在衙门告了半日假,见时辰不早,便同初瑜带了孩子们先回了西院,用罢午饭,便去了衙门。
    兰院,上房。
    李氏将丫鬟们打发下去,独留下初瑜,唏嘘道:“好好的,怎么又生出这事端?四姐儿很是可人疼,可却老是不顺当。三年前如是,现下又这样。”
    “这就是所谓的‘好事多磨’吧。老太太也不必太担心,这门亲事既是宫里指的,当不会有什么变动……”初瑜宽慰道。
    这如此么?世事难料。
    月票,保底月票捏……小九大声求月票
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简王府的六格格(上)
    斤十六阿哥说的骂定,曹颗终于放下了心。
    毕竟是嫁入宗师,不是嫁入皇室,即便多了个亲王福晋,也不至于让皇家忌惮的地步。
    裕亲王府三年夺了两次8,广禄即便袭8,也只是老实本分过日子。本宗的堂亲与兄长都指望不上,远宗又一时攀不上关系,对于妻族绝对不会怠慢。
    这样看来,四姐还真是有福之人。
    见曹颗笑咪咪,十六阿哥瞥了他一眼,道:“若是皇上真另指了嫡福晋,孚若会如何?”
    曹颜面色一凝,说不出话来。
    若是真有那样的旨意,身为臣子,他也没有拒绝的余地。只是堂妹即便身为侧室,也不是容得人轻易慢待,若是真被刁难,娘家这边也会出头。
    只是,到底是没意思。
    名不正、言不顺,自己的外甥就要以庶子、庶女身份,居于王府
    嫡系之下。
    或许是到这个世上后,曹颗就以长子嫡孙的身份生活,习惯了从嫡系来考虑问题。
    对于以嫡系来分贵贱的人来说,曹颗算是开通的,从不轻视那些庶出的人;可他心里,对于嫡庶有别,另有一番看法。
    嫡长子继承制,对于这个时代的家族也好,国家也好,贵在安定。身份即定,就遏制了诸子相争的局面。
    十六阿哥的神情,也变得郑重起来,低声道:“你家五姑娘是弘历的庶福晋,这,往后……若是有了小阿哥,曹家会如何……”
    曹颁只觉得眼皮跳了跳,要是历史大方向不变,乾隆活到八十八,那即便五儿生下排行靠前的皇子,也耗不起。
    除非,乾隆早点那什么……
    “都是没影的事儿,十六爷怎么说起这个?”这个问题可不好说,
    曹颁只能打哈哈。
    十六阿哥瞥了曹颗一眼,道:“哼,总有你淡定不了的时候……
    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有没有曹家女儿为宫妃的,但是曹颁记得
    清楚,接替乾隆的,是他晚本所出一个十五皇子。
    前边的皇子,病死的病死,出继的出继,压根就没有几个活到乾
    隆退位的。
    外戚扶持皇子夺嫡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并不是什么合
    适的买卖。
    登上皇帝位的皇子,多半回头就要收拾母族,这也是“兔死狗烹”的惯例。
    毕竟,若是真有人情味儿,心肠软,那也登不上那个位置。
    父族兄弟父子都无情,要是单对母族讲人情味,那也太扯淡了些。
    曹颁向来愀散,怎么会费这个心思?他虽没有见过索额图与明珠
    可对那两位的事迹却如雷贯耳的。
    只是,世事真如曹颗所想的那样顺当么?若历史真的拐了个弯儿,曹颗会如何?
    此桌·1,马车里的二人,一个是随口说出,一个权当戏言,却忘了什么叫“一语成词”0
    见十六阿哥似笑非笑,曹颗突然觉得不对劲。
    两人之间,是言谈无忌,可十六阿哥并不是无的放矢之人。
    “庶福晋那边,有了消息?”曹颗问道。
    十六阿哥摇了摇头,道:“没有,不过是阿哥所另外一位庶福晋有了喜脉。消息报道皇上、皇后跟前,两位都很是欢喜,重重地赏了那庶福晋。宫里的人惯会捧高踩低,五姑娘的日子怕是要难过起来。
    弘历今年已经十六,身边已挂有两位庶福晋,还有几个侍妾,却始终没有宫人怀孕,这也让皇上、皇后很是担忧。
    尤其是在今秋皇上大病后,对于弘历、弘昼身边子词之事,就格外看重。
    今年选秀,为了皇子嫡福晋的体面,除了给两位皇子指正妻外,没有指侧福晋,可是格格、侍妾却有好几个。
    名分虽不高,可皇上盼着两位皇子早日开枝散叶的心思,却是显而易见。
    即便身份低微,这个时候诞下皇孙,那在御前也就挂了名。即便明年嫡福晋入宫,对于皇孙生母,也要客气三分。
    曹颁却不为五儿担心,若是五儿真生下弘历长子,那才是在风口浪尖。
    “有十六爷看顾,即便难过又能难过到哪儿去?”曹颗笑道”
    见曹颗坦坦荡荡,十六阿哥不禁摇头,道:“四姑娘成了亲王福晋,曹家的显赫不在眼下,而在将来。除非五姑娘不生皇孙,否则曹家总要搅合进去的,多少要心中有数才好。”
    这却是真心告诫,曹颗收敛笑意,郑重点了点头。说话功夫,马车已经到了曹府。
    曹颁早已先一步打发人回来通传,所以十六阿哥随曹颗进了兰院时,李氏已经换了衣裳,在廊下候着,初瑜站在凄凄身后。旁边站着个十三、四的少女,眉眼娇嫩,体态娉婷。
    见十六阿哥到了,李氏俯身下拜。
    十
    哥见状,忙疾行几步,上前扶住李氏,道:“说了多少囵岬缈太夫人还如此多礼,岂不是折煞我?”
    两人长姊幼弟,又是相熟的,十六阿哥便扶着李氏,一道进了屋子。
    “早想去给太妃娘娘请安,却不敢轻慢行事,没想到太妃娘娘还记得老身寿辰,专程打发香玉过来。”李氏指了指那个少女,带了几分感激说道。
    没错,这少女正是前几年小选入宫的李香玉。
    十六阿哥笑着说道:“那丫头在额娘身边几年,额娘甚是喜欢,如今连我同十五哥都要靠后。频娘说了,既将她带出宫,本当早安排她除了宫籍,好骨肉团聚。可实在疼爱这丫头,想要再留两年。若是太夫人不恼额娘抢人,额娘说这丫头的终身,也额娘包了。”
    这些话牵扯到香玉终身,香玉早已待不住,红了脸拉了拉初瑜的衣袖,低声禀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密太妃本是李家姻亲,由李煦送到御前,对于李家,她始终抱着
    感激之情。
    如此厚待香玉,固然有香玉柔顺、乖巧可人疼有关,多半还是念着李家的旧情,想要回报一二。
    她虽出宫奉养,可十五阿哥处境微妙,她也不好大喇喇地帮衬李家。
    李氏心里有数,面上已经露出几分感波,道:“能得太妃娘娘青睐,是这丫头的福气,老身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哆嗦什么?”
    密太妃赐下的寿礼,上午已经由两个嬷嬷送来,香玉就是那时候到的。
    十六阿哥先下又亲自过来是一遭,固然有交代香玉之事,却也给了
    李氏体面。
    当晚,十六阿哥便陪着李氏用了晚饭,算是提前拜寿。
    香玉则留在曹家,十日后再回十五阿哥府。
    次日一早,曹颗穿戴整齐,阖家上下,到兰院拜寿。
    李氏换上枣红色寿字纹的旗装,前襟下摆上绣了“五福捧寿”的花榉,头上也带了万福万寿镶珠长簪,越发显得慈爱平和。
    耳艘不清外客,只亲戚朋友,今日也要不少要过来贺寿的。
    曹颁还先进宫恭贺万寿,还要再去衙门打个转才能回来,便将待客之事,交代给天佑与恒生两个。
    天佑与恒生仔细听了,将父亲送出门,才去寻几位管家商量迎宾
    待客之事。
    今天是李氏五十九生日,也是皇上四十九万寿。
    按照民间的说法,“明九”、“暗九”都是坎儿,李氏险失爱子,长子又差点牵连,心里已经有了忌惮,回到京后,就往寺里舍了五百两银子,点了十盏长明灯,自己也吃起了长斋。
    雍正那边,虽没有像李氏这样挂念儿孙,向佛祖祈祷,却是也体会了生命之脆弱。
    他不能忘记在圆明固昏迷在床的日子,他是那么着急,却无论如何也睁不开眼睛。
    他想要见十三阿哥,可皇后做主让他“静养”,连十三阿哥都被拒之门外。
    雍正坐在养心殿正殿的龙椅上,眼前由皇后领着后宫妃嫔,向他
    恭贺万寿。
    看着皇后身上的明黄色吉服,雍正只觉得甚是刺眼。
    待后妃退到一旁,接着贺寿的,是几位皇子与养在宫里的几位格格一一r一一一
    待皇子同格格们贺完寿,雍正才移驾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
    沉闷的宫廷礼乐,繁琐的仪式,高居在龙椅之上,接受着王公百官的顶礼膜拜,雍正的心却越发沉重。
    眼看就到知天命之年,雍正突然生出几分畏惧……
    在宫里恭贺完毕,又去户部参加了一个部议,曹颗才匆匆回府。
    已经是中午时分,贺寿的亲朋好友,都到得差不多。曹项也从翰林院回来,带着天佑、…停生陪客。
    除了曹家出门的两位姑奶奶,还有朱家、李家、孙家这样的亲戚,至于魏家兄弟与左成兄弟那边,则是以孙辈的身份过府来贺寿。
    饶是没请外客,里里外外,也摆了十几张桌子,正经热闹了一番。
    席间,众人关注最多的就是四姐儿指婚之事,对兆佳氏谈不得恭喜几声。
    兆佳氏笑得合不拢嘴,望向曹顷的时候,就带了几分得意。嫡庶之别,这就是嫡庶之别。没听说哪家庶出的姑娘,会比嫡出的姐儿嫁的好的。
    曹顷运气好,嫁了奉恩将军,却又得了嫡支的国公爵位;四姐儿的运气更好,指给一个无爵王府阿哥,转眼就成了亲王。
    曹顷却恍然未爵,拉着嫂子初瑜,低声说着什么。
    初瑜听了,面上依旧是笑吟吟的,神色却变得有些郑重,同旁边的朱夫人告了声罪,带着曹颐离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简亲王府的六格格(中)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简亲王府的六格格(中)
    “三妹妹说的到底是哪一家?”到了梧桐苑,初瑜已经忍不住,问道。
    “就是简亲王府的六格格,继福晋嫡出的那位。前些日子,我同两位贝子夫人过去王府那边做客,正好见过这位六格格。容貌性情,都像极了继福晋,端庄大方,可亲可敬。若是能求做曹家长媳,也是曹家的福气。”曹颐说道:“正好听着继福晋的意思,是舍不得六格格外嫁的,多是要在京里做亲。”
    初瑜听了,却是一愣,皱眉道:“怎么是他家?”
    曹颐见初瑜如此,犹豫了一下,道:“嫂子莫非是在意简亲王府的名声不好听?王爷如何,我就不多说了,这继福晋完颜氏,是我年幼时便认识的,教养极佳,为人处事,谁也挑不出不是来。”
    她并不是多事之人,之所以乐意中间牵这个线,一是因天佑是她最疼爱的侄儿,二是觉得六格格确实不错。
    初瑜摇摇头,道:“三妹妹误会,完颜福晋是庆大爷嫡亲妹子,早年我也见过两遭,相貌人品都是好的……不瞒三妹妹,你哥哥虽不赞成孩子们早做亲,可我这两年也开始留心孩子们的亲事。宗妇长媳,更是重中之重。八旗贵女,多是娇养,即便没有攀龙附凤之心,也被家族教导,多存私心。稍好些的,多被宫里留了牌子。反而是宗室里的格格,前程未卜,又打小有教养嬷嬷跟着,不乏性子纯良的。圣祖一系,血脉太近了些,你哥哥在意这个,定是不许的。简亲王府的六格格,因年岁同天佑相当,我还曾留心打听过,晓得是好的……只怕是没缘分……四妹妹亲事不变,转眼就成亲王福晋,曹颙再与王府联姻,似乎太招摇了……”
    曹颐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嫂子顾虑的是,大哥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定不喜这般张扬之举。”
    曹颐也不是外人,初瑜也没什么可瞒的,便低声将恒生之事说了。
    喜事都碰到一起,却让人有些心里没底,畏手畏脚。
    曹颐听了,既为恒生欢喜,又体会了初瑜的为难。
    四姐儿只是还能说是隔房的,恒生却是曹家养子,真要以蒙古汗王世子身份尚了庄王府大格格,那天佑能不能娶宗室格格,还是两说。
    以天佑的出身,完全可以报备宗人府,尚宗室贵女,可世人也重养恩。恒生即便认祖归宗,只要人在京城,身上就有曹家的印记。
    一家两个儿子,都尚宗室贵女,那宗室格格也太不值钱了些。
    “如此,嫂子打算怎么办?”曹颐问道。
    初瑜道:“实没法子,只好另选名门闺秀。”
    也只能这么办了,曹颐虽觉得有些遗憾,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因曹家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