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禁宫情劫-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武则天也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他知道这两个人婚后,就将离她而去。
  国事已定,对张昌宗的需要倒是少了,但是上官婉儿却是她身边少不了一个智囊。
  这个女孩子不仅学问好,知识渊博,而且见解深,许多重要的政策兴革,都是上官婉儿拟策划的。
  少了这样一个臂助,武则天将会感到很不方便。
  不过她本着爱人以德的心,不忍心再耽误他们的青春,只希望一件事,婚后两人再留长安一年,然后再回去扶余国去。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年轻人不能不答应,所以他们在婚后,各人还是在原职上,每天,上官婉儿乘着公主的銮驾进宫,为武则天批阅奏章,商讨国事,张昌宗则在校场训练禁军,或者在宫中巡视禁卫的情形。
  他不敢放松,因为茅山与密宗两派,对他们同门之死耿耿于怀,公开扬言要报复。
  武则天很生气,认为铁板道人和飞钹掸师能与叛逆,死有余辜,要发兵清剿茅山上清宫。
  倒是张昌宗极力谏阻了,张士远也力言不可,茅山术士数不过百余人,个个身怀绝技,虽然不能与大军抗拒,但是他们会走会跑,靠军队的力量是抓不住他们的,最多捣了茅山的看守而已。
  可是若因此激发他们的仇念,入宫行刺,反而不胜其烦,他准备以江湖上的方式来解决此事。
  张昌宗的谏阻未必有用,张士远的话,武则天却不能不听,这是唯一能吃得住的武则天的人。
  张士远回到扶余去小住了两三个月,立刻又赶回中原,着手于跟茅山道士约斗的事,他很慎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约齐了帮手,才敢发出战书。
  而茅山派也在积极准备,他们也知道,得罪了宫廷武师非同小可,虽然任铁板道人为门户惹来灾祸,但事已如此,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准备应战,而且他们虽以修炼法术为主,却极为熟衷富贵,不少门人都依附在权贵之门为门客,目前为了铁板道人参与叛逆,那些权贵不敢再沾惹他们,这是他们受不了的冷落,要想重返权贵之门,只有在声势与技艺上压倒对方。
  如果能击败张士远与张昌宗这一伙人,他们不但会被权贵迎为上宾,甚至于进入宫廷,被聘为国师也是大有可能的。
  所以他们只是以为同门复仇为口号,却不提徐敬业后,以免获罪当朝,自然也没有行刺武则天的打算了。
  因为武三思也向他们暗中递过了消息了,说张昌宗即将离去,到时候他来接替禁军的可能很大,届时他必将借重茅山派,如果能够在这给张氏父子一个重大打击,他在皇帝面前也便于为茅山派说项,有了这个鼓励,茅山派的人也起劲的在准备。
  双方都在密锣紧鼓地邀集能手作准备着,开始时是茅山派受了点挫折,他们在财势上无法与张士无抗衡,但是有了武三思的支持后,他们的声势也壮了起来。
  这情形武则天也清楚的,但她却装糊涂不予阻止,听任武三思去活动。
  因为她意识张昌宗一走,虽然不至于扯她的后腿,但是宫廷警卫却没有一个得力的自己人来担任,自己的安全就堪虑了,武三思若能拉拢茅山派的道士为后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心中,她感到有点愧对张氏父子,但很快地被现实的利害关系淹没了。
  她是中原的皇帝,张氏父子在扶余有自己的天下,不管他们对武氏王朝多支持,毕竟是有限度的,她必须要设法建立保护自己的卫队。
  目前,她最能倚赖的只有一个武三思了,武三思虽然不是大将之才,但毕竟是个武将,在讨徐一战上,表现得也还差人意。
  而武三思对自己的忠心则是无可怀疑的,他除了倚赖自己这个姑母外,没有第二种选择。
  怕只怕武三思的野心太大,会把自己挤下去,所以她也作了试验,派遣武三思到赣州去调查庐陵王。
  庐陵王是大唐中宗,但是因为向母亲争权,过份倚重岳父韦氏乃至被贬,从皇帝又降到亲王的地位。
  武则天没有否认他的承嗣地位,但也没有正式地宣布将来会归政给他,一切都在观望着,主要要是因为大唐的潜势力仍然存在,许多掌兵的国公,仍然以大唐的故臣自居。
  他们不反对武则天,因为武则天曾是大唐的皇后、太后,在他们心目中,天下还是应归于李氏的。
  武后在世,他们可以称臣,但武后百年之后,他们不会拥戴别姓。
  武则天派三思去,也是要了解这个儿子对她这老母究竟存在什么想法,假如庐陵王对她仍存有敌意,她就要甘冒失去天下的危险,也先除掉这个忤逆的畜生了。
  庐陵王这些年闲居庐陵,的确学乖了不少,他也了解到自己年轻的症病所在了。
  跟母亲争权,这是可以原谅的,那一个做皇帝的人都希望自己有充分的主权,不受人摆布牵制。
  自己之所以失去天下,主要是不得人心,而不得人心的原因则是自己太无知、无能、无德、无才,处理国事不够虔敬,以自已的好恶而游戏视之,难怪在朝廷上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了。
  所以,他被黜废之后,变得聪明了,一方面学习政事,施仁于民,一方面努力读书充实自己。
  最聪明的一点是徐敬业叛时,他没有响应,反而发表了一道文告,劝徐敬业服从母亲,克守臣道。
  那是他的王妃韦氏的建议,韦妃是个很聪明的女人,也是个很爱权势的人,她看得很准,第一是徐敬业那点子力量不足与武后抗衡,第二是徐敬业在朝人缘并不佳,得不到太多的助力。第三,则是徐敬业虽然以劝王为口号,却是个很专横的人,即使能成功了,也只是把皇帝视为傀儡,韦妃的地位,将比现在还不妙,除了规规矩矩的在宫中,什么事情都管不了。
  最后的一个理由才是书氏反对徐敬业最力的原因,她同时也做了件聪明事,秘密地写了一封信给武则天。
  信中她自承错误,说已往唆使丈夫跟婆婆争权,不过年轻不懂事的冒然之事,现在知道婆婆的见识、魄力,处处都强她百倍,所以她衷心地臣服了。
  但不管她有多大的错,总只是家务事,他们总是一家人,绝不会同外人来对自己的家人的,请婆婆相信她。
  随着这封密函后,就发表了庐陵王对徐敬业的公开文告,徐敬业之叛成骑虎之势,自然不会因为这封文告而中止了。
  但庐陵王的这一着也使得徐敬业更一形孤立,变为师出无名了,原本有些支持庐陵王的人,都因为这一封告文而退出了徐敬业的行动,虽然那些人的力量并不十分强大,对徐敬业而言,总是个损失。
  虽然徐敬业必败,但庐陵王的扯腿促使他速败。
  不过庐陵王此举,总算成全了他自己,徐敬业败后,他没有受到影响,现在听说武后又派了武三思来,名义上是慰问,实际上什么作用,谁心中都明白。
  庐陵王十分苦恼地道:“母后也真是的,孤这些年来难道还不够老实,她还要派人来察看!”
  韦妃笑道:“皇帝在派人来慰问,原是一片母子关怀之情,你不能想到偏处去!”
  “若是她派别人,我还相信母子关怀之情,偏偏派了武三思这个狗头来,他向来就与孤家不和,还会为我说什么好话不成!”
  “不亲,他是皇帝的亲侄子!”
  “亲侄子,难道还比儿子亲!”
  韦妃笑了起来道:“的确是如此,你这个儿子对老母有几分孝心,别人不清楚,我这个床头人还会不清楚的,你不能怪皇帝不疼你!”
  “她自然不会疼我,她疼的是张昌宗,她情夫的儿子!”
  韦妃一笑道:“她的天下大半成于张氏,在利害关系上,她也必须对人家客气些,再说,张昌宗是个美男子,比你能讨人喜欢些,这个你总不能否认!”
  她放低声音又道:“其实你不该妒嫉张昌宗的,很可能他是你的同父兄弟呢?”
  庐陵王勃然道:“妃子,别人这样胡说,你却不该这样胡说的,孤是先皇帝的唯一血统!”
  韦妃笑道:“当然,对外,我们必须如此支持,但你的生身父亲是谁,谁也肚里明白,只有你的那个姐姐太平公主,才是先皇帝的真正的血统,丑得像个女妖怪!”
  庐陵王叹了口气,他心中对太平公主同样地讨厌,事实上,他对自己身边的亲戚,一个也不喜欢。
  因他生性孤僻,不结人缘,谁对他也没好感!
  韦妃深深知道他心中的隐痛,不再去刺激他,柔声道:“那些话都不去说了,武三思要来了,你总得敷衍他一下,人家现在是当权的时候!”
  “要敷衍你去敷衍,孤可实在没这个兴趣,随他怎么编排我好了,反正他也没有说过我的好话!”
  韦妃想了一想,叹了口气道:“你这个表哥也实在是够令人讨厌的,面目可憎,言语乏味,你们以前一见面就吵架,这次恐怕也难免,那你干脆躲躲他!”
  “躲他,躲到那儿去?”
  “上庐山去,你本来就打算上庐山去住一阵子的,现在正是个机会,藉此躲开他!”
  “知道他要来,我倒跑了,这不是明着跟他过不去吗?”
  “你放心,有我在呢,我会替你妥为解释的,再说,你我留下跟他也不会相处得愉快的,与其当面吵架,倒不如来个避而不见面的!”
  “可是他是奉母后之命来的,我倒不在乎得罪他,但母后那儿,却不好说话了!”
  “你们是母子,有什么不好说的,私下写封信送到长安去,就说你不喜欢跟他见面,请皇帝谅解就行了!”
  “母后会谅解吗?”
  “别的母亲也许不会,你那个皇帝妈妈倒是能谅解的,她知道你跟武三思索来不合,见面必有争执,那时反而会则她难堪,避而不见,正是全孝恩之道,母子之亲,这又是国人所能破坏的!”
  “好吧,一切由你安排,这封信可不好看!”
  “没关系,我这儿有位大手笔在,由起他草,你再自己恭录一遍,着人送到长安去就行了!”
  “那一个大手笔!”
  “骆宾王,他是皇帝最欣赏的一个人!”
  “什么!是这个人,当初他为徐敬业起草徽文,讨伐母后,把母后骂得狗血淋头,你怎么收容他!”
  “皇帝可役生他的气,还直夸他的文章写得好,为了朝廷未能重用他,连狄仁杰都挨了骂,徐敬业兵败,别人都抄家灭门,只剩下他一个流放,明明是爱惜他!”
  “可是母后判他流罪,你却把他放了回来,岂不是跟母后在作对吗?”
  “亏你是个大男人,怎么连一点担待都没有,皇帝并不是真心要处分他,只是他的行为不可恕,必须要给他点罚诫而已,你能把这个人才引为已用,皇帝只会激赏,你放心好了,不会有事情的!”
  庐陵王自己没什么成见,大小事情都是由老婆作主,韦妃说没关系,他也就算了。
  第二天,他就起身到庐山读书去了,随行有几位老夫子,倒真是去求学的样子。
  武三思来到赣州,听说庐陵王走了,的确是很不高兴。
  但韦妃却刻意地打扮了一下,在私下室中款待他,含笑带嗔地道:“表哥,你是怎么啦!我听说你要来,心里好高兴,特意地把那个木头打发走了,想跟你好好聚一下的,莫非你还喜欢那个呆子在一边碍于碍脚吗?”
  原来韦氏生性风流,也是武三思做的媒,婚后两个人也时有来往,那不算是恋情,长安市上的男女关系乱得很,大户人家的女儿极少有规矩的,一则为找刺激,二则是时尚,三则是藉此拉拢朋党,互结奥援!
  韦氏搭上武三思,也是这种种原故,此时武三思见了韦妃,已入徐娘年纪,却是别具风韵,心花早就开了,一把搂住了她笑道:“对、对,打发掉那个木头人,咱们兄妹好好地亲热一下,可是我这次是奉旨来的,总得回去有个交代才行呀!”
  韦妃半推半就地也着眼道:“那个死人有什么好问的,他的事都是我作主,你要知道什么,问我就行了!”
  “对了,问你,咱们上床去,慢慢地问!”
  他抱起了韦妃,迫不及待地倒向床上,一个是干柴,一个是烈火,两个人立刻火热地烧成一团。
  武三思别的本事不行,应付女人倒别有一套,韦妃虽然有个丈夫,但庐陵王太文弱了,实在无法满足她,每到晚上,他都是设法逃避,养成他畏妻如虎,这也是原因之一,韦妃在长安,还可以偷个嘴,到了赣州,由于旁边都是些监视的人,一举一动都要报回长安,而武则天对这么媳妇一直不怎么喜欢,若有些风声传到长安;正的构成她七出的罪状,使她只有老老实实地。
  这次碰上了武三思,她总算有了放纵的机会了,身边都是武则天的人,对武三思,他们也有所顾忌,不敢随便乱报的。
  因为这种事传出去未必讨好,消息传过去,武则天不愿意办武三思,就只有杀他们灭口了。
  以前也有人密报太子妃与武三思有染,消息传到武则天耳中,密报的人反遭了殃,这也是韦妃要把丈夫遣走,单独地款接武三思的原因。
  不过这两个人是用情的角色,他们在一起,除了欲念之外,还有利害的关系。
  狂热过去后,他们的谈话也就转入了现状,韦妃先开口问道:“表哥,你这次来,究竟有什么目的?”
  “姑姑叫我来,还会有什么好事,无非是看看你们安不安份!”
  “这位老太婆也是的,我们难道还不够安份吗?”
  “她对你们的表现是十分放心了,可是她年纪大了,考虑到身后的问题!”
  “身后问题,难道她还考虑到另立别的人吗?那个死人虽然不成材,究竟是她的儿子,她要是把大权交到旁人那儿去,对她也没有好处,李家的人没一个感激她的,交给儿子,至少不会鞭她的尸!”
  “她要考虑的不是李姓后人!”
  “那就是你们武家了,我听说她很喜欢你的小儿子!”
  “表哥,那就恭喜了,你将是太上皇了!”接着又说。
  武三思叹了口气道:“我倒没有这种瘾头,而且这太上皇也不好干,各地的武将国公,多半心存唐室,对换姓来做皇帝,反对必烈!”
  韦妃居然笑笑道:“那也不见得,天下宝器,也不固定是那一姓的,从三皇五帝之后,中原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皇帝了,汉代的刘家还是以布衣平民登上帝座的!”
  武三思叹道:“那要有兵有勇!”
  “你也当过一任大将军,应该也有兵呀!”
  武三思摇头道:“我自己是什么材料我清楚,我的那些兵原是禁军中抽调出去的,上次讨徐敬业,多亏有秦怀玉在监军,才没弄成灰头上脸,老实说,我对当太上皇的兴趣不太高!”
  他说得很诚恳,韦妃才道:“表哥,咱们也是自己人,我就劝你一句老实话,你的确不能当太上皇,你姑姑虽然以异性入主,但她究竟是先皇帝的皇后,而且是中宗的太后,从垂帘立政开始,以习惯上而言,她是李武氏,也沾上姓李的边,也坐得稳江山,再者,她有张家的渊源,稳住了三原李靖,就是这样也是困难多多。
  若是换了你们姓武的入主,第一,张李两家就会反对,特别是扶余张氏这一支,谁也惹不起!”
  武三思连连点道:“是啊,姑姑也以此为烦恼,她正在举棋难定!”
  韦妃道:“你也该表示一下的,江山交在别人手中,你我都没得混了,倒不如还是还政给那个死鬼,一则名正言顺,二则,我们都还能风光半辈子!”
  武三思道:“表弟妹,那只是你风光,还有我混的吗?”
  韦妃捏了他一把道:“表哥,你太没良心了,只要我能混,还能忘记你吗?何况,张昌宁快走了,你快设法把他的兵权抓过来,到时候,你管外,我管内,天下还不是我们两个的!”
  “你那汉子怕容不得我!”
  “到时情势就由不得他了,何况他还肯听我的,你姑姑和张士远的关系,长安无人不晓,也没人说一句闲话,我们只要合起来,你怕不能成为第二个张士远吗,我可没有你姑姑的本事,我的娘家已倒了,也没有第二个可以倚仗的人,全靠着你了,那时你何尝不是个太上皇呢?”
  武三思不禁心动,叫着她的小名道:“珍珍,你可是说真心话,别逗着我开心!”
  韦妃又摇了他一把道:“我把人都交给你了,还会逗着你玩,再说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现势大局,你该看得很清楚,除了你之外,我还有谁可靠!”
  她咬着武三思的耳朵:“死人对我虽是言听计从,但也是他不得意的时候,将来他登了基,我是否还能抓住他还有问题,所以必须靠你抓住权!”
  武三思道:“这个我想问题不大,张昌宗之去已成定局,姑姑也没有别的可靠的人,兵权交给我是没问题的!”
  “兵权可不是今天交了,明天就能运用的,最好是早几年,慢慢的把重要将领换上你的私人,才能控制在手!”
  “我知道,我已经在着手了,咱们就此说定了!”
  于是两个人在床上订了密约,正因为有了协定,他们以后的半个月搅得如胶似漆,寸分投契,情又浓了几分!
  但武三思是奉命而来,究竟不便久留,在恋恋不舍中,他终于回去了。
  
  天马 扫描,怜莲 OCR,旧雨楼独家连载 

 

 
 : 
 

 34 021 





 
第二十章 孤身旧天身后事
 
  这次出行他收获很大,回朝向武则天报告时,说了很多庐陵王的好话,说他孝心不移,深体老母治国之辛劳,正在发愤读书,学习政事,对民仁慈,赣州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武则天笑笑道:“你跟韦家那娘们打得火热,还有精神去听到别的!”
  武三思道:“表弟跟我自小就不投契,我只有跟弟妹多聊聊,可没怎么样!”
  武则天道:“有怎么样我也管不着,李家的儿子戴绿头中已成习惯,多戴一顶又何妨!”
  武则天自己就是个不守妇道的人,对这一点倒是看得很开,所以武三思也只是笑笑而已,并不多作辨解。
  武则天又道:“我想把大宝传给小三儿,你的意思如何?
  说来给我听听!”
  “陛下,万万不可!”
  “为什么,皇帝不是非要姓李的不可!”
  武三思已得韦妃传授,十分乖巧地道:“那是圣上千秋以后的事,在宗庙上,叫那小子把个已出嫁的姑婆奉为先祖,不管那小子如何听话,侄儿也没把握叫他如此做,若是由表弟接位,至少表弟不会把姑姑这个生母从宗庙上抹掉,与天下一个不孝之子!”
  这个理由让武则天大大的心动了,她知道在有生之年,大权已不至旁落,现在担心的就是身后之事。
  顿了一顿后她才冷笑道:“你居然肯把个太上皇推掉倒是很难得的事!”
  武三思道:“侄儿自己知道什么材料,不敢存那个希望,侄儿更怕成为武家的罪人,到时连祖祠都被人拆了,使子孙落入万劫不复之境!”
  武则天是有提拔一下娘家之意,但想想武三思的也不错,易姓为武氏人主天下,反对必烈,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张士远父子会反对!
  庐陵王是张士远的私生子,庐陵王自己不承认,张士运却是知道的,他对自己可以百般支持,唯独这一点上,他是十分坚持的,张昌宗更是明白地表示过。
  张氏先祖把天下让给了李世民,张氏子孙总要收回来,真的做不到,假的也要来一下,以慰先祖泉下之灵。
  张士远父子现在对自己如此支持,一半也是为了这个,没有这个人的支持,自己还是无能为力的!
  想到这儿,这个老妇人也只有从命了,叹了口气道:“我不知道韦家那娘们有什么木事,把你迷得连本性都失去了,往后你能降得住她吗?”
  “姑姑若是支持,侄儿想是没有问题的,她究竟不是与姑姑比,除了侄儿,她没有第二个可靠的人了!”
  武则天点点头,她知道武三思的话不错,韦氏一族,被自己打得体无完肤,再爬起来是不可能的,武三思能够抓住机会好好地干一下,至少今后几十年,还能够把天下握在手中的。
  因此,她只有一叹道:“我为武家尽心也够了,我还能维持十年,你呢?”
  “侄儿若无大问题,还能撑个二十年!”
  “那么三十年之后呢?”
  武三思老实地道:“三十年后的事,谁也不敢预测,儿孙自有儿孙福,着他们自己了,不过,姑姑可以放心的,您既是李家的老祖宗,又是武家的老祖宗,怎么样都动不了您的地位的!”
  武则天道:“百年身后事,我的确也顾不了那么多,只有把目前的事好好干,免得百年后落个骂名,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武三思笑道:“反正姑姑是有史以来,中原第一个女皇帝,这是后人无法抹杀的,千秋百世,也没有人会忘掉姑姑的名字,人生若得如此,夫复何求!”
  武则天被他引得笑了起来道:“贪嘴的狗头,平日你笨嘴笨舌的,这一趟赣州,居然把你磨得口舌伶俐了,看来今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