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首富-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是波兰、希腊、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这些都是海军实力上的弱国,而在大西洋阵营中,美英法意俄西目前都可以算是世界海军中的相对强国。
    李开邺不愿意在海军上投入太多资源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光靠中国是很难扭转亚欧同盟在海军实力上的劣势。
    在空军自勺竞争中,中国依然是一家独大,美国紧随其后,德英在一个级别,法国则相对稍微弱一点,可意大利和俄国在空军上的实力也绝非波兰、希腊可以比的。
    光看中国强大是不行的,国家军事委员会此时内部存在着一些纷争,这种纷争的主要问题就是盟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大西洋联盟。
    这场战争目前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基本就是中德VS美英俄法,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这些二流强国对抗更二流的波兰、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等国。
    除此之外的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这些国家虽然在亚欧同盟中,实际的主观上的战斗意愿是很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开启的话,最终结局是什么样子,确实是胡楚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预料的。
    中国唯一的胜算或许就是陆军优势确实是很明显,按照现有的预备役状况,最终扩充到三千万的兵力也不是太大问题,装备依然可以保持在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整体情势上是完全不可比的,这是两个概念中的世界大战,规模截然不可同日而语。
    比利时太关键了,大西洋联盟很快就拒绝了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以最严厉的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德国必须在三天内撤离比利时。
    德国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继续进攻。
    由于英美法三国在比利时的驻军数量不足,加上比利时准备也不充分,在德军两个集团军的闪电攻势下,大西洋联军不得不全面的紧急撤回法国。
    1939年7月14日,双方最终全面宣战。
    李开邺并不是一个比胡楚元更年轻的老人,只是时代将他推到这个位置,如果战争再晚几年爆发,他就会按照最初和胡楚元商量的那样将总统的位置顺利转交给蔡锷,让蔡锷去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平静的夜晚里,在下达了最后的总动员令和紧急战线调整任命后,李开邺沉默无声的坐在总统府的办公室里,他心里翻滚着的思绪实在是太多了。
    他真希望自己能够年轻二十岁,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亲自踏上战场。
    为了应对这场战场,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做了一次重大的全面调整,设立了北线、西线、西南线、远东线、南线、非洲和太平洋七大主战场。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北线和太平洋两大主战场,这里才是中国必须取胜的两个地方。
    太平洋战区总指挥官由海军副总参谋长林乔椿担任,海军中将张哲培和陆军中将卫立煌担任战区副总指挥官,三人也紧急提升为上将。
    中国海军重新组建成三大联合舰队,战术素养最高,号称“海军暂学家”的张哲培担任太平洋联合舰队的总司令,任务就是要和美日决战,前期要尽量阻止美日海军援助澳大利亚,利于太平洋战区和南线集团军攻下澳大利亚。
    作战勇敢,魄力极大的郑大濂担任印度洋联合舰队总司令,任务是阻止英法国海军援助印度和缅甸,封锁印度洋,禁止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源运往欧洲大陆,并对印度、缅甸实施海洋封锁,协助西南线集团军全面占领缅甸和阿萨姆邦、孟加拉,最终全歼英国在印度的驻军。
    相对更为稳健的陈玉璋担任地中海联合舰队司令,作战任务是确保南斯拉夫、埃及、奥斯曼、希腊等国的安全,并确保黑海运输,帮助陆军及时支援乌克兰。
    大西洋联合舰队司令由林传铭担任,暂时的任务是防止大西洋同盟全力进攻德国海军,同时要防止大西洋同盟海军击溃西非海岸防御力量,保证非洲的资源通过地中海供应至希腊,再完成对德国的补给。
    中**事力量此次基本是两线同时出击,以北线和南线为主,北线快速向俄国发起全面进攻,南线向澳大利亚进攻。前者的战略任务是压迫俄国,阻止俄国全力进攻乌克兰和波兰,避免德国两线作战,后者的任务是直接攻占澳大利亚,完成对澳大利亚资源的占领。
    这是李开邺的整体战,他的整体战理论就是这样,越是这样的世界大战,资源越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保证资源的优势。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中,德国将陆军总兵力扩张到480万人,并且在表面计划继续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实际上则是在实旆曼施坦因计划,从阿登山口冲出去,直接进攻法国的中部地区。
    大西洋联盟对这样的作战计划措手不及,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里尔到圣康坦之间进行全线防御。事实上,这个计划早在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德国陆军元帅奥吉斯特,冯.马肯森就曾和李开邺讨论过一些粗略的可能性。
    李开邺当时给他的回答是完全可行,关键是坦克和装甲车的水准,最好是按照这一要求设计坦克、战车和运输车,并在此后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个地区加强工程攻坚,确保后续的运输补给能力,如果能采取空运则要更好一些。
    德国人的运气非常好,七…20和七…25系列坦克恰好都能符合这个要求,在七…20基础上研制的PZI型坦克在整个欧洲的轻型坦克中也属于是第一流的,PZⅡ是在七…25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中重型坦克,结合了德国自己的很多想法和优势,相比七…25型坦克有着非常大的进步。
    德军的战斗力加上中国的军事装备所产生的威力是很惊人的,在短短几天时间.Pz系列的钢铁洪流迅速摧垮了法军在中部的薄弱防御力,德军穿透之后就从中路直逼巴黎。
    大西洋联军在里尔地区的防御迅速收缩后撤,试图救援巴黎,而德军在比利时聚集的大军则顺势冲破防御。
    在两面的南北夹击下,联盟陆军进退两难,只能向鲁昂地区撤退,法军甚至来不及全国动员,巴黎就被德军在最短的时间攻破,法国政府被迫撤到雷恩。
    首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是杨震麟,此时的他正在调集北线集团军准备从雅宾斯克出击,大军压上,逼迫俄军在东线调集大量的部队防御他,给他一个机会全线歼灭俄军的主力。
    杨震麟、蔡锷是中央陆星学院和中央军事大学的同学,也曾一起参加一战的对俄作战,命运总是这么奇特,原本该是他担任蔡锷副手,现在则成了他担任整个北线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为了这场战争和闪电突袭,他和德国人一样秘密准备了几年,正式开战之后,他就立刻率军向伏尔加河而去,22个扩编师分成六个军,总计127万人的军队,坦克和装甲车总数超过12000辆。
    这样庞大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突袭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战术,俄军唯一的对策也是用同等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抵挡。
    在和中国的作战中屡屡吃亏的俄军已经学聪明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让军队快速冲过去,而是稳步向前扩展防线,并在最短的时间将远东第一、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总兵力扩大到244万人,利用庞大的坦克群相抗衡。
    在无法确定中国新型坦克的优势之前,俄军采取这种稳步防御的策略是最正确的。
    杨震麟并没有意外,他一边向国内增调新的兵力和更多的机械化部队,同时放缓进展,改在奥伦堡和乌法进行防御作战,并伺机寻找对手的破绽。
    他的任务并不复杂,重点是吸引俄军大部分的实力,争取在对中国有利的地区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如果最终的决战一定要深入到俄国内部,特别是得在莫斯科地区展开,那就得不偿失了。
    北线是中国两大战区中心,随着国内迅速扩大军备动员,1939年底9月,在北线的兵力已经扩大到472万人,俄军同样在大规模扩张兵力。
    这一战注定是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中国人也好,俄国人也罢,谁都退不起,输不起,特别是俄国人,他们已经输到了一种无法承受的极限。
    此时,所有的俄国人都愿意拼舍掉一切,只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收回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
    在这样的时候,再多的武器优势都已经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对此是早有预料,中国的兵法大家一贯说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为最,俄国人此时正是入和之巅,岂能轻易战败?
    几乎最好的武器装备都已经送到了北线集团军,一边用大规模的兵力吸引俄军主力在伏尔加河流域布防,一边准备用大规模的军事装备迅速攻溃对手。
    然而,俄国人对此也是异常的忌惮,他们稳稳的死守在伏尔加河西岸,利用宽阔的河道试图阻止中国北线集团军的装甲集团群冲击。
    陆军打不起来,空军已经全面交战,俄军在空军上的损失非常惨重,大规模的轰炸不断向着俄军阵线腹部延伸。
    几乎是在同时,德军已经攻陷法国大部分的领土,大西洋联军的主力被迫撤退到西班牙,美国终于意识到他们必须全面采取行动,不得不大规模的向西班牙派兵援助。
    美军和德军在欧洲大陆的交战已经是必然的结果。
    对德国人来说,他们最好的消息就俄军的主力完全被中国牵制住,他们只需要单线作战,甚至连波兰和乌克兰都没有受到俄军过多的攻击。
    1939年9月23日,南线集团军终于开始全面进攻澳大利亚,联合攻势中除了南线集团军外,还有南洋联军、南洋联合舰队和太平洋联合舰队。
    这一次的攻击预谋已久,可对大西洋联盟而言,这确实是非常意外。
    谁都能想到中国会进攻澳大利亚,可谁能想到会是在这个阶段,而且是第一波的攻势就如此庞大,美军太平洋舰队迟迟无法跨过中国太平洋联合舰队封锁,也不敢和中国在海军上进行最终的决战。
    由于英国和美国都不敢跨过中总国海军的封锁线支援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内部的华人有170万,并不比白人的数量差多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特别想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将这些非法进入澳大利亚的华人驱逐出境,但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反而是中国迅速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地区,源源不断的派遣陆军攻击澳大利亚。
    1940年2月,澳大利亚全境被占领,重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中断和英国及大西洋联盟的一切关系,加入亚欧同盟,并颁布新的《战争资源临时管理法案》,允许在战争期内免除矿产业税收,全力向中国及亚欧同盟供应物资。
    3月,李济深率领西线集团军正式介入欧洲战场,主力攻击意大利,并派遣超过20万人的部队支援波斯和奥斯曼帝国进攻印度。
    3月17日,杨震麟发动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陆军大决战一一伏尔加决战,双方聚集的兵力超过一千万人在萨拉托夫集中决战。
    在此之前,空军和火炮部队对萨拉托夫已经实施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持续轰炸。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几乎同时使用了大规模的火箭炮部队,但中国在火箭炮的研究和投入是惊人的,整体规模是俄军的二十多倍,超过六千辆的火箭炮车的连续攻击让俄军在六十公里内失去了大部分阵地屏障,双方围绕着伏尔加河反复争夺,俄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几次丢失萨拉托夫后又重新夺回,在丧失了空军制空权的情况下,这样的代价是非常惨烈的。
    陆军的集中对运输和补给的压力较大,空军则在以最快的速度从中亚和新疆地区调往雅宾斯克,喷气式战斗机的大规模出现也使得俄国空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萨拉托夫战役中,中国陆军也第一次的使用了导弹部队,并且是大规模的攻击对手的机场等要害设施,俄国大量空军被迫撤回莫斯科地区。
    1940年4月14日,蒋光鼐率先冲破喀山地区的防御线,绕过伏尔加河攻击俄军东线集团军的后腹阵线,这是七…30和七…35系列坦克的第一次大规模出现,而俄军也在这一时期派上精锐的七K…34系列的重型坦克。
    双方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丈规模差距使得七K…34坦克群迅速被击溃,北线集团军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快速机动的撕裂开对手的防御线,将对手分割开,最终让主力部队冲破了伏尔加防线。
    在伏尔加防线失守后,俄军迅速大规模的后撇,放弃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莫斯科外围组织更大规模的防御线。
    在欧洲战场,德军和美军主力也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的大规模会战,以吉德里安为首的德军坦克集团军群终于和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发生了碰撞。
    随着澳大利亚的失陷,俄军在东线战场的大规模溃败,全面转向收缩防御,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迎来奥古斯特一冯.马肯森和李开邺希望的转折点,反而彻底激发了美国的力量。
    美军开始全面投入战争,数以百万人的部队登陆非洲和欧洲战场,英美两国真正的携手合作,并开始对俄国给予了更大规模的援助。
    战争注定要进入一个更为疯狂的阶段。
    正如胡楚元最初的预计一样,这只是一场中德和英美俄之间的战争,其他人部不过是配角。为了保持在太平洋海域的海军优势,中国并没有像最初承诺的那样派遣主力舰队进攻英国,事实上,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承诺。
    中国已经牢牢的封锁住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英美此时主要的精力是将舰队集中在大西洋,试图攻下非洲和欧洲。
    在俄军被压制的情况下,德国一直是非常平稳的只需要面对自己的正面,在有东欧、中亚、巴尔干地区的资源和其他工业国援助下,德国根本没有较大的危机性问题。
    中国陆军上将李济深也率领西线集团军进入了意大利。
    马季疆从西线集团军抽调出来担任非洲集团军总司令,和德军隆美尔合作,共同攻击非洲的法英殖民地,并迅速攻下了阿尔及利亚。
    这注定是一个名将如云,层出不穷的时代。
    当你看过兄弟连,你会感叹一个连级的军官都有如此好的素质,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反而是在德国和中国更容易见到。
    在长期将国家资源偏移向工业和军事教育上,中**事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大量土官填补在整个军队中,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军官确保了整个军事力量的战斗力。
    这一点特别是展现在陆军和机械化部队。
    1940年5月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失控,双方都已经没有了回头路,美军的大规模登陆欧洲和德军潜艇狼群战,术的现身几乎是同期而至,在短短几个月间,英美两军损失了超过六百艘运输船和货船,直接死于海难的土兵已经多达四万余人。
    即便如此,美英两军也没有停止向伊比利亚半岛派遣部队,并不断和德国在欧洲大陆反复争夺法国的领土。
    在这一时期,俄国虽然丢失了伏尔加防线,其西线部队依然是在英美的支持下不断夺回了对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区的控制权,并试图向波兰紧逼。
    乌克兰虽然亚欧同盟国家,并且在经济上大规模的受到阜康财团控制,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派兵支援波兰,而是和俄国秘密达成了某种特殊协议,只向波兰提供资源和军工产品,而不派兵参战,同时也不禁止向俄国出口非军工物资。
    乌克兰是比较挣扎的,做为一个实力有限的国家,他肯定不愿意和俄国直接开战,但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外获取的库尔斯克铁矿区。
    直到俄军在1940年7月突然出兵攻占了整个库尔斯克铁矿区和周边的重工业区,乌克兰才最终向俄军出兵,停止向俄国供应任何物资。
    乌克兰的军队是肯定挡不住俄军的攻势,1940年7月底,随着乌克兰正式全面参战,中国北线集团军开始大规模发动对俄的第二轮进攻。
    10月底,杨震麟一度距离莫斯科只有三十公里之遥,最终考虑补给等问题,杨震麟被迫撤兵,重新南下占领库尔斯克和坦波夫,完威对德国提供东线保护的基础任务。
    撤军回占库尔斯克的命令是蔡锷下的,身为陆军总参谋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很多人都说不清楚的问题。
    这里面的很多决定似乎只有陆军参谋总部和李开邺清楚。
    胡楚元知道消息后也很惊讶,但他没有急着去问。
    战争打到了这个时期已经不是一战即能定下乾坤的,至于蔡锷和李开邺到底在想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这些日子,胡楚元非常关注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但也更关注另一个问题一一巨灵神计划,他知道,就算李开邺和蔡锷最终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要他这个备案计划成功了,中国还是可以稳稳的占据不败之地。wWW。
    这天,胡楚元在家里准备了一桌饭,让人将百忙之中的蔡锷请过来。
    宴席很简单,四菜一汤,只有他和蔡锷两个人。
    蔡锷倒是来的很早,下午四点多就过来了,进了书房见到胡楚元便毕恭毕敬的躬身道:“主席大人!”
    胡楚元没有想到他来的这么早,此刻还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有说什么,就让蔡锷先坐下来,自己慢慢的泡了一壶乌龙茶。
    等了等,胡楚元才和蔡锷问道:“今天没有那么多事要忙吗,怎么来得这么早?”
    蔡锷苦笑道:“早知道主席会要我过来问一问事,所以一直都准备着,事情都安排到晚上办了,我先过来和您汇报。”
    胡楚元摆着手道:“也谈不上汇报,我就是很好奇,杨震麟不是那种打不了硬仗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一鼓作气攻下莫斯科,让俄国人继续这么残存着,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啊!”
    蔡锷道:“我和李总统仔细分析过,俄军目前的总体实力还是有的,他们也早已将首度迁移到圣彼得堡,现阶段就算是打下莫斯科,实际意义也不大。俄军总兵力还是在那里,他们的坦克非常粗糙耐用,很容易大量生产,一旦让他们牢牢占据库尔斯克地区,他们就很可能在短期内攻下乌克兰。如果是这样,就算我们攻下莫斯科也会陷入更大的困难。”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是啊,库尔斯克这个地方对俄国还是很重要的。
    蔡锷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国再落魄也是俄国,他们仍然有重新成为大国的志向,他们的士兵确实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更加英勇善战,牺牲个人抗着炸药包去炸我们坦克的例子,在俄军中是很常见的。莫斯科对俄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非要强攻,杨震麟在莫斯科外围聚集的力量还是比较吃力的,很可能拖到寒冬后,后勤补给一旦跟不上就会出问题。这一点,他也比较忌惮。我们现在让他将主力撤到库尔斯克,让蒋光鼐率领北线第二、第四集团军守在伏尔加河流域,这样,杨震麟就可以从乌克兰获得大量的补给,蒋光鼐的补给也不是问题。特别是乌克兰人现在也被激怒准备参战了,咱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乌克兰的力量!”
    胡楚元想了想,觉得这样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不去急于争取某种象征性的胜利,而是在大战略上继续和敌人长期作战。
    他忽然和蔡锷问道:“俄国人那么容易就打下库尔斯克,你们又那么快的就反应到位,不到一个月就将别人再赶出去,我看这是你们的策略吧?”
    蔡锷笑了笑,道:“谈不上是什么好策略,只是正好收到了情报,英国要求俄军攻下乌克兰和波兰,并且愿意支援俄军大量自勺军事装备,俄军似乎也确实有这个打算,我们就故意松懈一段时间让俄军南下进攻。”
    胡楚元则道:“这个方法好啊!”
    他不由得感叹一声。
    随即,他又和蔡锷问道:“目前来看,你觉得我们有多少胜算?”
    蔡锷沉思片刻,道:“主席,其实我觉得我们基本有八成的胜算,不管英美如何想,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点在于军工武器的生产能力和资源供应,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一开始就打下澳大利亚后,这就是开启一个小小的洞口,而这个洞口慢慢的越来越大。可以这么说,我们依靠整个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非洲的资源,而他们只靠美洲的资源,这个战争其实胜负已分了。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消耗对手,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全面发力。我们在西欧战场和对手剧烈的消耗着,这就让俄军无法获取足够的支援,而我们的军工业也在快速制造生产,一年之内,我们和俄军在军事装备上的差距就会非常明显。从俄军开始突破,一旦击溃俄军,我们就能全面进入欧洲战场。在这期间,我们还是要务必保证海军的平衡,如果海军不能限制美英海军,结局就有点不好说了!”
    胡楚元微微点头,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蔡锷道:“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海军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两面调动,我们的海军要想从大西洋赶回太平洋耗时太久。我们也曾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