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讫,诸葛亮叩头就拜,砰砰直响,直到流血,刘备双手扶住,遂又请诸葛亮坐于榻上,然后召其三子刘禅、刘永、刘理近前,分付而道。
“你等皆需谨记孤之所言,待孤亡之后,你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孔明,不可怠慢,否则便是不孝不义!”
三子无不哭泣,依刘备所示,同拜诸葛亮,三人拜毕,诸葛亮急拱手回拜道:“臣虽肝脑涂地,亦难报大王知遇之恩也!”
刘备摇了摇头,满脸真切,与诸葛亮言道:“若无孔明,岂有备在此称孤耶?”
刘备说罢,又与众官言道:“孤已托命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孤望!”
众官无不痛声应诺,张飞嚎啕大哭,已然泣不成声,刘备向其招手,张飞急登而上。
兄弟二人执手相望,刘备笑了笑,便与张飞叮嘱道:“孤与云长还有三弟,立下誓言,历经万难,相从到今,幸赖你等从无相弃,否则孤早就死于非命!”
“不想云长先去不久,孤与你又于此地分别,待孤亡后,你万不可轻生,尽力辅佐孔明,凡事多听其见,国家大事,皆由你等二人抉择同理,若他日蜀得江山,弟当为益州之王,还望三弟谨记在心,勿负孤言!”
刘备说罢,便又教三子向张飞拜礼,称其叔父,张飞眼流血泪,嘶声而道:“兄长不必多虑,弟当一一依从,还望兄长保养尊体,蜀不能没有兄长!”
这位绝世猛将此时哪有战场那滔滔煞气,哭得像个孩儿,孤独而又绝望,哭声撕心裂肺,悲怆不已。
刘备叹了一声,闭着眼眸,轻轻抚摸张飞后背,又低声而道:“卿等众官,孤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勿负孤之所望!”
刘备一言落下,抚摸着张飞后背的手,缓缓落下,‘嘭’的一声,震在张飞、诸葛亮,刘禅、刘永、刘理三人,以及殿下一众蜀臣心头。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变得极其缓慢,所有人都是呆滞,一脸的不可置信,诸葛亮口齿打颤,平生罕有地露出悚然之色,“大王?”
张飞听着诸葛亮的轻呼,身体一抖,双手抖颤得极其厉害,触摸着刘备的手,毫无反应,更兼冰冷无比。
张飞如遭雷轰,大喝一声兄长,昏倒过去,刘氏三子纷纷嘶声惨呼,众臣疾奔向前看望。
霎时间,恸哭声响彻大殿,一声声撕心裂肺地呼唤声,响不绝耳,一代枭雄刘备逝去,终年五十四岁,蜀中文武官僚,无不哀痛至极!”
诸葛亮依刘备遗命,与张飞暂且共理国家大事,稳定局势,诸葛亮命群臣先隐瞒此事,莫要引起城内军民惊慌,被晋军有机可乘。
而在此时,在成都城内,许多百姓连日拾到从城外射入的箭矢,无一例外,各支箭上,皆有书信,书中大意为,刘备逆天而行,顽固相抗,已遭天谴,若执迷不悟,必殃及成都百姓!
这谣言很快便在城内蜂起,不少百姓亦从城内将士口中得知,当日蜀王刘备引军与晋军对阵,本是占尽上风。
哪知忽然几声好似雷般的暴响,蜀军阵内突兀雷火冲天卷席,如若神迹,蜀军刹时溃不成军,被晋军所败,蜀王更因此重伤,不知生死。
百姓议论纷纷,半信半疑,很快这谣言便传到了诸葛亮的耳中,诸葛亮闻得,神色沉重,急召诸臣前来商议。
诸臣听罢,无不神色凝重,特别是当日随军出行的文武,想起那日的恐怖光景,皆露畏色。
张飞环目一瞪,厉声喝道:“晋贼装神弄鬼,迷惑人心,正是要赚得我等自乱阵脚,此乃彼军奸计,有何惧哉?”
张飞喝声一出,众臣皆是神色一震,蒯越沉了沉色,拱手而道:“话虽如此,但那日事迹诡异,我等只听得雷声炸响,便是地动山摇,火海一片,这又如何解释?”
蒯越话音一落,殿内迅速沉寂下来,诸葛亮神色一凝,在这多日思索后,他心中已有个大概。
诸葛亮环视众臣,把扇一招,凝声而道:“诸公稍安勿躁,若亮所猜无误,这根本非是天谴,实乃军器之威尔,据兵士所言,那雷声响时,见有圆形之物坠而炸开,这定是彼军所研军器!”
“晋人竟有这般厉害军器,竟是如此,彼军又为何不加以大肆制造,如若这般,不出数年,天下便皆归于北晋矣!”
尹籍听言,脸色剧变,疾声呼道,诸葛亮闻言,冷然一笑,冷声言道:“若是吕布早用这等厉害军器,北晋必成众矢之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必将联合抗之,拼力先剿灭北晋,夺其军器!”
“此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何况北晋国力浩大,再有这般军器,纵如曹魏之盛,亦绝非其敌手,晋贼内不乏高人,自不会做此自取灭亡之事!”
“可既然吕布心有顾虑,为何却又在此时展露?”殿下关兴一听,神色沉重,疑声问道。(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九章 寻敌之助
ps: 新书《帝心证道》,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诸葛亮叹了一声,徐徐而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下北晋已夺下大半西川之地,我蜀汉已兵力空虚,遭其围困于成都!”
“而曹操聚合兵众,正大举伐吴,此下想必曹魏与东吴已然交战,待魏人、吴人得知,北晋有这般厉害军器时,只怕东吴已难保矣!”
“待那时,如若我蜀汉亦兵败成都,北晋便能取得西川,尽得蜀地,待曹魏平定东吴,北晋、曹魏两国鼎立,吕布有此军器在手,却又不怕曹魏来攻,只要据守边疆,待数年之后,蓄势待发,恐怕不出一年间,曹魏必败无疑!”
诸葛亮此言一出,众人皆大吸一口凉气,张飞环目血红,忿然喝道:“我蜀国与北晋乃国仇也,势不两立,难不成要在此坐以待毙耶?”
“此事亦非并无半点生机,如若遣一将,突破而出,将其中利害迅速告之曹操,曹操若能看清时势,必与东吴暂时休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北晋!”
“同时,教东吴出兵援助于蜀,如此一来,北晋腹背受敌,自当势败瓦解,只不过其中功成机会,实乃万中无一尔!”诸葛亮缓缓闭起双眸,凝声而答。
诸臣听后,亦皆觉得此事难成,毕竟曹操对东吴势在必得,如今又占据大利,岂肯但听一席话,便休止战事!
就在这时,张翼双眸如同火炬。慨然而出。厉声而道:“天下无难事。事在人为尔,如今国有大难,我等当拼死相搏,某虽不才,愿效以死命!”
张翼话音刚落,席中一人大笑走出,一身坦荡之气,拱手凝声而道:“伯恭所言极是。某愿同往,势必完成使命!”
诸葛亮闻言,定眼视之,正是侍中孙乾,孙乾颇有口才,时年曾为刘备游说四方,当初刘备进荆州,便是孙乾前往。
诸葛亮见是孙乾,心中一喜,当即与二人嘱咐道:“伯恭、公佑皆愿为国赴死。实乃我大蜀之幸也,兹事体大。事不宜迟,你等速速整备行装,今夜出发,务必尽早将此事传予曹操!”
孙乾、张翼一听,神色一震,齐齐拱手,慨然应诺,诸葛亮遂取纸笔,写书一封,交付张翼。
张翼接过书信后,与孙乾对视一眼,便拜退而出,前去准备,诸葛亮为防万一,教关兴引白耳精兵一同护送,提备晋军拦截。
却说张翼与孙乾整备完毕,时值三更时分,关兴引兵先出,张翼率领数百精骑,与孙乾尾随而行。
在城外尚有不少晋兵斥候打探,忽然成都城内,一阵疾响,关兴引兵倏然而出,晋兵斥候见得,急忙赶回通报。
关兴引兵速进,张翼率兵紧随其后,行了七、八里后,来到一处山脉某个山腰处,忽听得喊杀声突起。
关兴听得这般声势,便知定是晋人引兵杀到,急与张翼喝道:“伯恭此去望东南方向而走三、四里路程,有一条小径,刚好可通往广汉,你从那里引兵速进,我却望大路而走,为你调开兵马!”
“可若是如此,但有万一,安国定遭灭顶之灾!”
“国如累卵,危在旦夕,我等身为蜀国之臣,怎能惜命?伯恭不必多虑,速速去吧!”
关兴厉色一喝,张翼一咬牙,亦知得其中大义,拱手一拜,道了一声保重后,便勒马朝着关兴所指的方向进发。
关兴见张翼离开,口中喃喃几句,然后眼眸一瞪,厉声喝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位兄弟何不效以死力?”
关兴声若轰雷,数百白耳精兵无不高举兵器,齐声大呼,关兴猛勒马匹,义无反顾地望大路而走,竟有虽百万之众,我亦往之的悲壮豪气。
却说,庞统引军在成都城外三十里处扎据,自那日轰天雷显现后,庞统便吩咐各部斥候,在成都四周打探,万万不可让蜀人逃出城外。
庞统心中明悟,一旦轰天雷公诸于世,会带来何等风波,成都一日未破,这风声无论如何是不可以走漏半分。
庞统下达严令,此下听闻有一部蜀兵欲要突破,各部兵马急往探索,少顷,在大路上一彪人马齐声大吼,声势浩荡而来。
晋兵听得,急蜂拥涌去,关兴为争取时间,还有不令晋军生疑,这个时候是万万不可撤去的。
关兴大喝一声,策马狂飙,手中大刀迅疾飞舞,口中喝道:“嗷嗷嗷,挡我者死,快快让开!!!”
关兴舞动大刀,赫然突进,晋兵一时无备,被杀个人仰马翻,关兴左突右冲,竟望人潮深处径直杀去。
在关兴背后,白耳精兵各个如下山猛虎,威猛冲杀,各个都以一敌十,杀得先是赶来的晋兵节节败退。
眼见关兴杀开一阵,忽然一阵飓风袭来,为首之将正是张辽,张辽双眸凌厉骇人,猛地盯住关兴。
关兴一看便是心惊不已,但是却还是壮着胆气向张辽冲杀过去,“宵小鼠辈,休得放肆!!!”
张辽高喝一声,纵马狂飙,如若一道闪雷,倏然杀至关兴面前,秋水雁翎刀高举划落,雁翎刀未至,已然掀起一阵狂风。
关兴急挪身闪躲,险险避过,张辽把刀一转,横砍过来,关兴急拧刀抵住,‘铛’的一声巨响,张辽力劲浩大,直把关兴震得几乎兵器脱手。
生死相搏,关兴脸色瞬间变得狰狞起来,大吼一声,舞起长刀狂攻猛扫,张辽舞刀防御,如若匹练流转,一一抵住。
关兴暗暗叫苦,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白耳精兵扑杀而来,张辽一人抵在前头,俨然以一敌百,四周晋兵纷纷赶了过来。
两军混杀,不一时,喊杀声潮又是加剧,四面八方皆有晋兵扑杀过来,关兴见晋军大部兵马都赶来此处,心中大喜,大喝一声,急教军士速撤。
张辽见状,面色冷酷,岂能让关兴这般轻易离去,只见张辽纵马驰骋,手中秋水雁翎刀舞得密不透风,四周白耳精兵,赶来抵挡,皆被张辽奋然杀开,片片翻倒。
渐渐地,张辽双眸红若血色,不断突进追袭,关兴见张辽这般威猛,哪里敢有丝毫怠慢,急加鞭逃奔。
蓦然间,一声暴喝突起,当前一身穿银龙铠甲,手持凤嘴刀,威风凛凛的老将挡住了去路。
关兴一见得黄忠,顿时吓得面容失色,黄忠策马舞刀,赫然飞杀而来,关兴急勒马匹,往右边夺路而逃。
黄忠面色冷酷,立即截杀过去,眼见黄忠即将杀到,忽然在山下营寨那处,暴起阵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疑似有兵马偷袭。
黄忠一听,神色刹地一变,立马勒马转去,赶到张辽身前喝道:“诸葛亮奸计多端,若是营寨被袭,军师危矣,文远你且守在此处,提备彼军突破,我赶去营救,一看究竟!”
张辽听了,速速颔首,两人对视一眼后,各自散开,张辽引兵杀散余众后,便引军守住要口,以防蜀兵突围。
而黄忠赶回营寨时,蜀兵却早已撤走,待黄忠回到大寨后来见庞统,方从庞统口中得知,刚才张飞引兵来袭,却又是虎头蛇尾,忽然撤去。
庞统说罢,便又急问黄忠可有被蜀兵突破,黄忠遂将前事一一告说,庞统听得,脸色一惊,疾呼而道:“不好,此乃彼军声东击西之计也,必有一军此时已往小路突破去了!”
庞统话音刚落,立即有斥候来报,言东南小径上有一部蜀兵忽然来袭,军士以为蜀兵望大路突破,并无提备,被其突破去了。
庞统闻言,睿目发寒,深吸一口气后,冷声而道:“诸葛亮狡诈多端,成都战事不可怠慢,迟则必变,公与你且去准备一下,待次日一早,即进往成都城下,劝降招安,如若蜀人冥顽不灵,宁死不降,某便立即起兵攻打!”
沮授闻言,神色一凝,拱手作揖而道:“诺,定当竭力相赴,不负军师厚望!”
时下火药武器已然暴露,兼之魏国背弃盟约,兵袭建平,战事不可再有怠慢,庞统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将成都尽快攻破,以稳局势。
而在数日前,已有飞马来报,言孟优、何靖已成功伏杀兀突骨,稳定南蛮,时下正整备兵马,赶往成都助战。
庞统号令传达,众文武速速退走,次日,朝阳初升,成都城外一片绿荫,奇峰险地,道路延绵起伏,令人望之生畏。
忽然间,一阵马蹄声突起,风尘起处,旌旗飘扬,只见一彪人马正往成都城而去。
沮授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身穿一袭西川雪花锦袍,满头发丝用一根红绳束起,乍眼一看,却有几分俊逸。
而在沮授身侧,一将身穿绚丽银龙铠甲,虽白眉白发,却反而显出刚毅,更有一种不怒而威的神态,这威风将领,正是黄忠,此番黄忠领沮授之命,护着沮授前来成都招安劝降。
城上蜀兵见有晋兵赶来,纷纷惊呼出声,很快各个将校指挥兵士,各据其位,一排排弓弩手赶上瓮城之上,拽弓拉弦,瞄准城外正赶来的晋兵。(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章 口舌争锋
此下镇守成都北门的将领,正是刘封,刘封一眼便看出晋兵内的黄忠,眼目赤红,怒恨汹腾,厉声吼道:“晋贼,你等若敢再前进一步,必教你等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
刘封一声喝出,策马在前的沮授,急把手一招,那千余骑兵立即勒住马匹,黄忠驱马赶到沮授身侧停下,一双威凛虎目,冷冷地盯着刘封,提备他暗放冷箭。
沮授朗声一笑,勒马走前一丈,肃然而道:“刘将军休要误会,某此番前来,并无恶意,还请传令一声,教蜀王出来答话!”
沮授此言一落,城上蜀兵纷纷色变,各个咬牙切齿,城头顿起一阵阵熊熊杀气,虽然眼下这些蜀兵尚不知刘备逝世,但自从那日战败,刘备身受重伤,如今传闻仍旧重伤不起。
大多蜀兵都以为沮授来幸灾乐祸,也有人以为沮授来打探情报,无论如何,绝不会有丝毫好心。
刘封一听沮授所言,顿时脸色冰寒,赤红眼目泛着阵阵怒恨的凶光,五官不觉狰狞起来,厉声喝道:“晋贼,我家大王何等身份,岂能与你这等宵小鼠辈相见,还不速速退去!”
刘封出言不逊,立马激怒了随沮授一同前来的军士,黄忠眼光寒澈,猛地射出两道精光,按住凤嘴刀,欲取弓发箭,杀灭刘封的威风。
不过沮授却暗中与黄忠投去眼色阻止,然后神色一凝,拱手拜礼道:“事关重大。关乎蜀汉、北晋两国数百万百姓之福祉。还须劳烦刘将军派人通报一声!”
刘封听沮授说得这般慎重。眉头一皱,沉着脸色思索一阵,还是不敢自作主张,立即派人去通报诸葛亮,然后又冷声冷语地吩咐沮授等人静候一阵,莫要自取其辱。
对于刘封的冷态,沮授一笑置之,不一时。诸葛亮听闻刘封所报,率领张飞、关兴、蒯越等文武一同登上瓮城。
沮授等了许久,不见刘备赶来,却是见到了诸葛亮的身影,不过沮授亦无惊色,刘备素来将大小事务都交予诸葛亮,对其深信至极。
沮授亦好似早有预料一般,拱手一拜,先是作礼,此时。诸葛亮亦已察觉到沮授,皓目一眯一缩。然后迅速恢复如常,拱手道:“沮公此来,不知有何高见?”
“呵呵,诸葛丞相智绝天下,沮某不过区区庸才,岂谈‘高见’二字!”
沮授淡然一笑,诸葛亮见沮授神色肃然,不愿与之过多纠缠,直言而道:“事已至今,我蜀汉与北晋已为不死不休之仇敌,沮公前来有何要事,但且直说!”
“好!诸葛丞相快人快语,某亦不再虚情,此来,实乃我家军师所托,蜀汉、北晋两国纷争多年,死伤无数,眼下蜀被我军围困成都,城破国亡,晋王不愿多造杀孽,望蜀王率众投降,以免成都生灵涂炭,此实为两国之幸也!”
沮授此言一落,城上顿时暴起一阵阵翻天一般的怒叱声,刘封还有一众蜀兵将士叫骂不绝。
诸葛亮在一片骂声之中,脸色亦是寒澈如冰,双眼如若泛着熊熊火焰,少顷,诸葛亮把手一招,喝住城上兵士,冷着面色,与城下沮授喝道。
“我王乃堂堂汉室帝胄,一国之王,岂会降你北晋小国,此事莫要再说,否则必教你等速速毙命!”
沮授神色一震,却是毫无惧色,睿目如炬,直直地盯着诸葛亮喝道:“晋国得天道庇护,凡有抗者,必遭天雷轰击,死于灰灰,当日惨败,诸葛丞相莫非已忘乎?”
“还望诸葛丞相三思,莫教城内百姓,尽数陪葬,且从速禀告蜀王,否则与我大晋相抗,即乃违抗天命,必遭灭顶之灾尔!”
沮授字字铮铮,掷地有声,此言一出,城上蜀兵顿时各个想起那日的恐怖光景,无不变色。
诸葛亮浑身一颤,见军心已乱,哪能让沮授得逞,急声喝道:“大言不惭,妖言惑众,沮授亏你读圣贤之书,岂敢在此搬弄是非,亵渎神明,吕布不过边军小卒,命贱身轻,如何得天道庇护?”
“诸葛丞相此言差矣,昔年高祖穷困潦倒,出身何其低也,但高祖斩白蛇起义,乡人皆称为其乃赤帝之子,天命所归,如此,方得以平定天下,开创汉朝社稷!”
“我王吕布乃边军骁将,于外,纵横北疆,震慑异族,于内,灭杀董贼,剿灭袁逆,恩德充塞四海,功德赫赫,造福一方,如今修得正果,实为上天怜悯世人深受困难,教我主拯救万民,一统江山,以终乱世!”
沮授娓娓而道,说得义正言辞,仿佛恰有其事,兼之声音洪亮,在城内靠近城门一方的百姓,听得甚是清晰。
城内当下议论纷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是传开,城内的骚乱,诸葛亮此时尚未得知。
此时诸葛亮脸色冷若冰霜,想起数日前,城内散播的谣言,很快便是明悟,原来皆是为这招安之事。
“哈哈哈,好!好!好!”
猝然间,诸葛亮连声发笑,沮授听了,神色一凝,很快便又听诸葛亮说道:“亮夜观天象,早知妖星作乱,必有妖孽乱世,看来,那妖孽便是堂堂北晋之王尔!”
“我王昨夜梦黄龙出世,清世间之浑浊,实乃上天下诏,赐予真龙之身,剿灭妖孽,我王乃高祖子嗣,身怀赤帝血脉,今必效仿高祖斩杀白蛇,诛杀乱世妖孽!”
沮授鬼话连篇,诸葛亮却也来个将计就计,装神弄鬼,暗喻刘备为当年高祖,吕布则为被高祖所斩妖蛇。
沮授一听,脸色连变,知得若论口舌,很难在诸葛亮面前占得便宜。遂冷声而道:“诸葛亮。你不必在此故弄玄虚。我王乃天命所归,有天雷相助,无需三日,便可将这成都城夷为平地,就凭你等凡人之躯,如何抵挡?如若你势要这般顽固,即时因此枉死之人,皆因你也!”
诸葛亮坦坦荡荡。皓目绚丽,凝声喝叱道:“宵小鼠辈,岂知我等蜀人各个豪杰,绝无贪生怕死之辈,更何况,成都城固若金汤,兼之占有蜀道天险,你等晋人若敢来犯,实乃自取灭亡尔!”
诸葛亮一声喝罢,如同一道火焰。复燃起一众军士满腔热血,城上无论大小将校、兵卒皆振臂高呼。高举武器,纷纷囔囔,竭斯底里地大喝要与晋军决一生死,宁死投降!
在这阵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一般的声浪之下,沮授面色一沉,长叹一声,待声浪止下,回声赫然,大地仿佛仍在颤动。
“此乃你等兵卒之意,却不知城内百姓所意若何?还望诸葛丞相入城查探民意,再与蜀王商量一番,沮某在此候待三个时辰,三个时辰后,若你等仍冥顽不灵,明日我军便将倾势来攻!”
沮授扯声高呼,喝毕,勒马退回阵内,诸葛亮在城上听着,面色愈加冷寒,这时,忽有兵士来报,城内四处皆有骚动,百姓议论纷纷。
诸葛亮心头一颤,火气顿生,速与数员将校吩咐如此如此,随即便速速离开。
三个时辰后,诸葛亮的身影又出现在北门瓮城之上,高声喝道:“沮公与何在,蜀王有请入城一谈,不知你敢否入城?”
沮授一听,眉头顿时一皱,在旁边的黄忠虎目寒澈,冷声而道:“此必是诈也,沮公万万不可中计!”
沮授心中明悟,向黄忠暗暗投去眼色,随即向诸葛亮拱手而道:“两国交战在即,某实不方便入城,还请蜀王出来一见!”
“哼,蜀王真心相谈,沮公与你却怀疑蜀王用意,可见你等晋人必是用心不良,招安之事就此作罢!”
诸葛亮冷哼一声,一甩衣袖,沮授呵呵一笑,不慌不忙而道:“所谓君子不立危墙,此等道理,诸葛亮你又岂会不知,若蜀有心降晋,又岂会这般咄咄逼人耶?”
诸葛亮神色一冷,一双皓目猝然射出两道精光,忽然间在东、西二门,擂鼓大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