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一瞬间,“**”们便倒下了一大片,这突然发生的变故,让剩下的**们惊恐万分,也让刘备看到生存的希望!

第一百零八章 刘备见水镜

“杀!杀贼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不远处响起,来人个个脚步沉重,一听就知是穿了兵甲的军队,刘备心中疑惑,关羽,张飞,赵云去了江夏,陈到,廖化又被困此处,会是谁在第一时间赶来营救自己?

直至看到援军中伊籍的身影,刘备才真正放下心来,原来,在蔡瑁的酒宴上,伊籍见蔡瑁不断向刘备灌酒,心下担心,想为刘备解围,却因官职太低,没资格入蔡瑁,刘备等人的圈子。

其后,伊籍一直暗中观察蔡府内的一举一动,并在无意中偷听到蔡瑁管家的谈话,知晓蔡瑁将要刺杀刘备,伊籍心中惶急不安,刘备可是他选中的明主,怎么可以轻易死去,想到好友文聘负责襄阳城防之事,伊籍便急急去找文聘帮忙。

文聘一听有人要刺杀刘备,顿时大惊,连忙带着数百精锐城防军,前来援助,这些城防军也着实厉害,只一会儿功夫,就将大部分贼人杀死。

对于文聘,刘备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文聘这人谨慎,冷静,有统兵之能,为人忠义谦卑,是刘表麾下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帅才,不过因蔡氏把持权柄,文聘不知讨好蔡瑁,因而难得重用,入仕期间连立大功,也不过官至城防校尉。

之前,刘备就对文聘欣赏有加,此时见文聘第一时间赶来援救自己,对文聘更加欣赏。

“恶贼你!!!”

就在此时,文聘突然一声惊呼,刘备闻声急望,只见那为首贼人忽然挥刀,朝仅剩的几个手下疯狂乱砍,将其尽数击毙。

“大耳贼!若你敢图谋荆州,那就等着无休止的刺杀吧!!”

那为首大汉暴喝一声后,就抬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等文聘出手阻止时,那为首大汉已是死绝,这一刻刘备的脸色,黑沉的几乎要滴出水来。

襄阳城防之事由文聘负责,此番刘备遇刺,文聘罪不可恕,文聘自知有罪,连忙向刘备赔罪认错,刘备将怒火强行按下,反而好言安抚文聘一番。

次日,刘备在城内遭遇伏击之事传到刘表耳中,刘表大怒,欲要重罚文聘,刘备为其求情,才得告免。

蔡瑁心中有鬼,连忙装出一副极为气愤之相,好似被伏击的乃是他的血脉兄弟一般,连连呵斥文聘。

文聘也是有怒而不敢发,他昨夜做过侦查,发现那些刺杀之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全都指向蔡氏,现在倒好,文聘还未去揭发蔡瑁的恶行,这蔡瑁反而来呵斥他。

文聘自知,蔡氏在荆州手握重权,若是刘表与蔡瑁翻脸,整个荆州必然大乱,文聘不忍荆州百姓陷入战火之苦,最后强忍下来。

刘备见蔡瑁一连虚情假意,心中冷笑,先是谢过蔡瑁,再为文聘求情,后来就连刘表也松口了,蔡瑁这才息怒,止住骂声。

自此之后,刘表令文聘多派兵士保护刘备,严防刺杀之事再生,文聘感激刘备先前的求情脱罪之恩,对保护刘备之事极为上心。

而刘备为了不过分刺激蔡瑁,暂时放下荆州军政大事,沉迷于寻贤访友,蔡瑁见刘备如此识趣,对其的防备也低了几分。

刘备闻听南漳檀溪后有一个水镜山庄,那里住着荆襄名士司马徽,于是带着陈到,廖化急急前往拜访。

等刘备一行人到达檀溪时,已经夕阳西下,天地昏黄一片,水镜庄内,司马徽忽然脸色一变,手指一捏,冷寒阴鸷的脸上,浮现一丝笑意。

随后,司马徽令一徒儿下山守候,那徒儿只有十一二岁,手拿短笛,坐于青牛之上领命而去。

刘备等人纵马一入山,正行间,听得一阵颇为玄妙的笛声,直让人精神为之一震,刘备眺眼望去,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之上,口吹短笛而来。

刘备惊其笛声之妙,又见牧童年纪虽小,但目光清澈,甚是老成,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在打量刘备一番后,咯咯一笑,满脸天真可爱的问道:“将军莫非就是荆州人人称赞的刘皇叔?”

刘备心下震惊不已,带着几分诧异的问道:“你乃深山小童,何以得知我之姓字!”

牧童甚是神秘的笑了笑,答道:“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左右,师父多次评说,有一当世人杰,身长七尺五寸,面如冠玉,手垂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有救国济民之心,乃是汉室宗亲,世人皆称其为刘皇叔,今观将军模样,想必就是此人杰!”

刘备见牧童不凡,想必其师定是隐士大贤,连忙问道:“尊师何人?不知可否告知名号?”

“我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士,世人皆称家师为水镜先生。”

刘备一听名号,心中又是一惊,之前只是慕名而来拜访水镜先生,此刻从牧童的只言片语中,刘备推测出,司马徽乃是有真才实学的隐士高人,相传司马徽收徒天下俊才,若能求得一人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刘备心思急转,眼中尽是喜色,急问道:“不知水镜先生今居何处?”

“此山中之端,便是水镜山庄,不过家师在山腰设有阵法,以拒绝慕名来求的宵小之辈,若是擅自闯入,没有半月难出迷阵,家师客人,皆由我等徒儿所引,方能到庄。”

“我正是刘玄德!备倾慕水镜先生已久,今日特来此处求见,有劳小童引备前去拜见尊师!”

“家师早已料到刘皇叔今日会来,因此让小童下山迎接,刘皇叔,且随小童上山。”

牧童话毕,不等刘备回复,一拍青牛转身就走,刘备连忙紧随其后,转至山腰处,只见眼前乃是一片错综复杂的乱石林,四处雾气浓厚,难以看清周遭。

不过,牧童却是轻车熟路地带着刘备在乱石林内兜转,刘备心中诧异,这乱石林甚是奇妙,纵使有千军万马也难以通过,刘备因此对司马徽更为敬佩几分!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后,刘备一行人来到庄前,刘备刚下马来到中门,忽闻琴声悠悠,甚是动人,听得人心平气和。

刘备让童子暂缓通报,勿要打断此琴声,然后在旁侧耳倾听,大约过了半刻钟左右,琴声忽然停住,代之的是一道朗然笑声。

“哈哈…琴韵本清幽,然而心中忽起高亢之调,音随人听,随有所变,想必是有雄主窃听,故音有所变!”

随着笑声的传至,一鹤发老者徐徐而来。

童子向老者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然后对刘备说道:“此即家师水镜先生!”

刘备见水镜先生,松形鹤骨,气宇不凡,全身隐隐有出尘之仙气,于是慌忙向前恭敬施礼。

司马徽亦望向刘备,眼中暗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神彩,司马徽能算天机,知晓刘备将成一方之主,对司马家的大业有间接的辅助作用,于是便想点拨他一番,让其按照天命的轨迹发展。

随后,司马徽将刘备引入草堂,两人分宾主坐定,刘备见架上堆满书卷,窗外松竹茂盛,石床之上瑶琴横呈,清气飘然,如身临仙境。

司马徽先是开口问道:“不知刘皇叔为何而来?”

刘备望着司马徽,心中有些慌乱,不知为何,刘备在司马徽面前,总是淡定不下来,好像无法掩饰心中的一切。

只听刘备努力镇定答道:“备常闻水镜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求见,得拜尊严,不胜万幸!”

对于刘备的回答,司马徽显然不是很满意,只听其话锋一转问道:“老夫久闻刘皇叔的大名,何故至今依旧落魄不堪,以你之才,足以建立一番千古大业!”

刘备一听,脸上随即生出几分黯然,叹气答道:“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是以一事无成!”

刘备叹毕,想到自举事起,已有数十年,几乎都在逃命游荡,投到哪里,就被人追杀到哪里,眼中不觉升起了些许水雾。

“刘皇叔乃当世人杰,岂不知水到渠成之理!大业难成,盖因左右不得其人耳!”

“先生此言差矣,备虽不才,但麾下文武,皆有定国安邦之能,文有孙乾,糜竺,简庸之辈,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陈到之流。”

“关羽,张飞,赵云,皆万人敌,奈何无善用之人,以致埋没其能,而孙乾,糜竺,简雍之辈,乃白面书生,非王佐之才,若刘皇叔得一济世大贤,将关羽,张飞,赵云善用,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先生有所不知,备亦常屈身求贤,奈何未有所遇!”

“呵呵…刘皇叔言之过早,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刘皇叔,你可曾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刘皇叔欲成大业,当往求之。”

刘备心脏猛地一紧,无比急切的问道:“奇才安在?还请先生指点!”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何人也?先生可否告知姓名!”

刘备连忙追问,但司马徽却抚掌大笑,连说两个好字,刘备再问时,水镜先生却道:“天色已晚,刘皇叔可于此暂宿一晚,明日当言之。”

司马徽说罢,不等刘备回言,即命小童相引,刘备不敢造次,只好依从。

当晚,刘备宿于草堂之侧,因思卧龙,凤雏之言,夜不能寐!

第一百零九章 司马祸心

次日一大早,刘备按耐不住内心深处,对卧龙,凤雏的渴盼,便来拜见司马徽,谁知对于刘备的询问,司马徽却笑而不答。

刘备皱了皱眉头,不敢强逼,念头一转,遂欲拜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共扶汉室。

司马徽又是摇头拒绝道:“老夫不过山野闲散之人,不堪大用,自有胜老夫十倍者来助刘皇叔,刘皇叔欲得济世大贤,何须急在一时?”

刘备闻言,心下有些沮丧,不过表面上依旧装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再三对司马徽感谢一番后,刘备带着陈到,廖化等人离开了水镜山庄。

水镜山庄的后院,司马徽望着随风摇曳的竹林,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尽管天下大势,与数年前占卜时显示的不一样,但他依旧相信司马家乃是天命所归,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时局回归原始轨道。

司马之名来历,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

司马一开始为官名,其后程柏,休父于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赐以官族,因而得氏。

司马家传承久远,在历朝历代都有惊才绝艳之辈担任重职,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随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定都河内,汉代以河内为郡,司马氏子孙受封于河内。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因而,历史上司马懿的出身,也可谓是当世少有的名门之子,能与其比肩的也仅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杨家。

司马徽与司马懿乃是远房亲戚,司马徽少时才智惊艳而又桀骜不驯,且因其母乃是侍妾,而难容于司马家,司马徽因而离家出走。

之后,司马徽学有所成,却依旧没有入仕途,而是隐藏于山野之中,交结天下各路俊才,继续研究学术。

司马徽才智无双,其友于天下各处传颂,因此司马徽之名,渐渐为世人所知,之后,又因司马徽之友庞德公盛赞其有经邦济世之才,而名满天下。

数年后,司马家对司马徽重视起来,常派人与其联系,而司马徽也没有因旧事而记恨家族,更是通过观星秘术,布局天下,欲助司马家夺得天下。

司马家大喜,当即在族中寻找绝顶人才,而司马防次子,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广闻,且有大忍胸襟,于是被司马家派到司马徽座下学习。

在外人看来,司马徽素来以天下苍生福祸为己任,虽隐世在野,但一直心系百姓,是一个仁善之人杰,根本不像奸佞之徒。

司马徽深知,眼下乱世英雄、枭雄横生,倘若他早早争世,纵使他有超凡才智,能否取得天下,也是个未知之数,甚至很可能败在如曹操,孙权,吕布等绝世雄主手中。

正是如此,他才藏于暗处,秘布棋子,捣乱天下,同时再培养王佐之才,他座下徒弟,个个惊艳非凡,若是出世,必另天下大变,到时他司马氏再趁势而出,隐于一方,暗蓄实力,待时机一到,再鲸吞天下。

再者,当下乃是英雄,枭雄鼎盛之时,这数十年来,英豪多如牛毛,正所谓盛极必衰,二十年后,英豪多逝,尚且残余者亦到暮年,再难与司马氏争锋。

司马徽为替司马家夺取天下,对司马懿进行了精心教导,而司马懿不但深得司马徽之学术,更与司马徽的脾性极为相似,心有大志,极善隐忍,这才是司马氏夺取天下的真正依托!

按照历史,现在本还没到刘备知晓“卧龙”,“凤雏”的时候,司马徽之所以暗中引导刘备去请诸葛亮,庞统出山,是因为司马徽要阻止黄承彦将诸葛亮引荐给他的准女婿吕布。

原来,黄承彦自女儿跟随吕布去了徐州后,少了块心病,于是更加沉迷于专研阵法,兵法,并暗中在荆州寻找传人,而诸葛亮有惊天伟略之智,且对黄承彦的兵法,阵法仰慕已久,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于是黄承彦收徒诸葛亮。

一开始黄承彦只是教诸葛亮一些浅显的阵法,谁知诸葛亮天赋之高,连黄承彦都自叹不如,诸葛亮不仅学习阵法速度快,有时甚至无师自通,研究出新阵法,那新阵法之妙,就连黄承彦这个天下第一阵法宗师,也被其难倒。

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诸葛亮在学到黄承彦的**分阵法知识后,开始陷入瓶颈,总是达不到运用自如,随心而变的宗师境界,于是黄承彦便想出了一个题目来引导诸葛亮。

“最大者,为之何物?”

诸葛亮一听,顿时脸上一凝,尽管诸葛亮智多胜妖,但一时间还是被难住了,过了许久,诸葛亮还是没有给出黄承彦满意的答案。

黄承彦微微笑道:“孔明,我这里还有一天下奇阵,你未曾学得,此阵名为八卦阵,变幻无穷,精妙绝伦,学之一成,可挡十万精兵,若是尽学,百万精兵亦难破得此阵,但若要尽学得此阵,必先解我先前所问,方可得此阵之精髓。”

黄承彦话音一落,诸葛亮顿时眼睛一亮,若能学得这可挡百万大军的旷古奇阵,那他就可以更好的辅助明主,拯救天下黎民。

诸葛亮盘膝而坐,双目微闭,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极其澎湃的气势,仿佛在推演着宇宙的一切,黄承彦见诸葛亮陷入沉思,微微一笑,转入后堂。

一日过去了,诸葛亮废寝忘食都在沉思着黄承彦的问题,其中,黄承彦曾来探望过数次,第一次见诸葛亮神色未有变化,第二次再来,诸葛亮眉头微皱,到了第三次,诸葛亮眼睛眯起,眉头深锁。

次日黎明,黄承彦又来看诸葛亮,只听黄承彦问道:“孔明,不知答案为何?”

诸葛亮凝了凝神,用手一指脚下所踩之地,随即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依亮之见,国为最大!”

“哈哈哈………好!好!好!”

黄承彦听毕,朗然大笑,连声说好,可诸葛亮却是眉头皱起,这个答案并非是他心中的完美答案,而黄承彦笑毕,只是默默地望着诸葛亮,诸葛亮自知答错,缓缓闭起眼眸,心态随即回复平静,盘腿坐下重新思考。

诸葛亮坐如盘山,身体仿佛渐渐融入了天地之内,又是一日过去,黄承彦徐徐踏步而来,诸葛亮不知何时已经站起,两日的静心思考,他领悟许多,诸葛亮嘴角挂起一抹淡然笑容,转向黄承彦,略略施身作揖拜礼。

黄承彦脸上略显惊色,不过还是很快回过神来,对诸葛亮颔首道:“看来孔明又有不同的答案,不妨说来一听,让老夫听听你的高见!”

诸葛亮缓缓昂首望天,眼神带着无尽敬畏,随即答道:“万灵万物,山水河林,沧海大地,皆容于天宇之内,天宇广阔无尽,探之不竭,当为最大。”

黄承彦一听,不禁一阵色变,不过最后还是像昨日那般,发出一阵朗然大笑。

“哈哈哈………好!好!好!”

黄承彦再次连声说好,诸葛亮神色剧变,连忙凝声问道:“黄公此乃何意?难不成世间尚有比天宇更大之物!?”

诸葛亮自知已学到黄承彦造诣**分,心里误以为黄承彦有意藏私,故而刁难。

黄承彦脸色忽地变得严肃,带着几分怒色厉声喝道:“诸葛孔明,你莫要以为有着绝顶之智,凡你所想便是世间真理,哼!才不及人,却怀疑老夫刁难,你抚心自问,自入门以来,老夫可曾亏待于你!!”

“老夫再给你一夜时间若是你再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八卦图你这一生,就别想再学!”

黄承彦之言如同当头一棒,喝得诸葛亮一阵呆滞,诸葛亮那颗高傲无比的自尊心顿时被轰然打碎。

黄承彦厉声喝毕,便怒气冲冲地甩袖便走,诸葛亮连续两日未进米水,加之期限将至,心中焦虑,强烈的疲倦,**感顿时袭来,只见诸葛亮踉跄数步,便昏厥过去。

待到诸葛亮再次醒来时,时间已是深夜时分,这时他没有再想那个问题,而是默默的回忆,他入山后的点点滴滴。

自他入山以来,黄承彦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同时穷其所极,将他知晓的学问,全部都教给了诸葛亮,想到此处,诸葛亮不禁为自己怀疑黄承彦藏私,而感到愧疚!

回忆中,时间很快过去,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是黎明时分,黄承彦来到诸葛亮身边,有些惋惜的道:“孔明,你虽有绝顶之智,奈何心思不够通明,因而无缘学此阵法,你走吧!”

听到这话,诸葛亮只觉心口一阵剧痛,抚着心口,诸葛亮若有所思,突然间,诸葛亮眼中光芒闪耀,继而答道:“天下最大,乃人之心,若人心怀天下,心既有天下之大,若人心怀天宇,则有天宇之大,而天宇之大,终有穷尽,只有人之心,才是无穷无尽!”

听到诸葛亮所言,黄承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诸葛亮能想出此解,也不枉他精心引导一番。

八卦图精妙绝伦,乃天下第一奇阵,即使是智多胜妖的诸葛亮,亦整整学了一年,才学得其中三成精髓,不过,这速度已经让黄承彦大感挫败,当年他学习此阵时,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达到诸葛亮的水平。

基于此,黄承彦对诸葛亮更加欣赏,想到准女婿吕布在徐州艰难打拼,黄承彦便想说服诸葛亮前去投效,谁知诸葛亮却未曾给出明确答复,只是回答说他需要考虑一番。

诸葛亮出师后便再次回到隆中隐居,而司马徽不知从何处知晓诸葛亮已经学成出师,并在黄承彦的引导下,有心投效吕布,对此,司马徽立马作出对策,先是通过舆论造势,暗中引导刘备来到水镜山庄,并于无意中将诸葛亮和庞统推向刘备。

第一百一十章 荆州来信

话说,吕布在出兵夺取青州和冀州两郡后,便收兵返回徐州,至今已有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吕布的辖地内倒也安定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吕布回到徐州后,封赏皆定,文者陈宫,徐庶,贾诩,鲁肃,武者张辽,高顺,甘宁,臧霸,张绣等有功之士皆封为列侯,沮授,文丑,张颌,高览等降将,亦有侯位封赏,自吕布归来,整个吕布辖地一片喜色,各城各县皆摆席设宴,军民同乐。

而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冷藏,徐晃终于忍受不了这种被忽视,被闲置的痛苦,选择加入了吕布阵营,至此,历史上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中,吕布已经拥有了三位。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吕布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收纳了不少贤才猛将,对于这些人吕布都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予了重用,但一开始跟随吕布的并州军系,却渐渐少了关注,张辽,高顺,陈宫除外,这些吕布手下的老部众或多或少都有些怨言。

其中以宋宪,成廉为最,诸侯讨董的时候,两人便是吕布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一,可谓是位高权重,随后吕布东奔西逃,越混越差,甚至差点于白门楼前被曹操灭杀,两人都对吕布忠心耿耿,从未想过背叛!

奈何由于两人能力有限,在之后的一系列扩张中,两人渐渐失去了重职,一开始宋宪和成廉都能够接受,这次随军出征青州,两人可谓是卯足了劲,立下了不少功劳。

本来以为凭借立下的功劳应该可以搏个列侯,谁知最后的结果确是,那些新投靠的,没立过多少功劳的张颌,文丑,高览都受封列侯,而他们却只是升了一级军职,便再无其他。

宋宪,成廉心中苦闷,便经常醉酒解愁,做事也不像之前那样谨慎小心,时不时的会犯些错误,吕布不了解两人的具体状况,误以为两人习惯了安逸生活,开始堕落,出于对老部下的关怀,吕布对两人犯的错误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直到两人受命剿匪时,怂恿部下与其一起饮酒,夜半时分,于醉梦中无意点燃了大帐,引发大军炸营,导致贼寇乘机劫营,损兵折将,大败而回,吕布才对两人忍无可忍,欲要斩了两人。

见吕布没有丝毫犹豫,便要斩了他们,宋宪和成廉一时间心如死灰,好在陈宫,张辽,高顺,臧霸等人苦苦求情,两人才免去一死,但却也挨了八十军棍,同时降职为下邳城城门守将。

这只是吕布回军下邳城后发生的小插曲,再来看吕布当下的谋臣武将,文者贾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