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刚走不远,忽然间凌统眼疾,竟发现了曹操的踪影,立即扯声大吼道。
“老贼!!休想逃走,纳命来!!!”
凌统一声暴吼,几乎吓得曹操坠落马下,曹操急奋力挥打马鞭,只顾逃命。
凌统拔马望曹操背后跟去,这时正寻曹操的乐进见着,当即从斜刺里杀出,舞刀将凌统截住。
眼看曹操就要逃出视线范围,凌统心下大急,这时恰逢潘璋飞马疾奔而来,凌统当即大喝道:“文珪,曹贼就在前头,速追!!!”
潘璋闻言,当即猛地一拍马腹,直望曹操逃跑的方向追去,曹操纵马狂奔,绝影似乎亦知其主落险,四蹄奋力奔动,如同一道无影火风,速度快得惊人。
潘璋追之不及,而各队曹兵奋勇抵住欲要追杀曹操的江东兵马,眼见曹操越逃越远,潘璋心中急躁无比,恨不得背生双翼,飞去拦阻曹操。
曹操幸有绝影宝马,还有一众将士的拦阻,方才一骑绝尘,取小路而逃,潘璋杀破一道道拦阻防线,依旧紧跟在后,死追不停。
又是逃了一阵,曹操渐渐将潘璋甩远,正当曹操紧绷的神经准备放松之时,突然间,眼前之景让曹操脸色剧变。
只见前面竟是一条大溪,拦住去路,那溪阔数丈,水色碧青,显然水位极深,平常马匹根本无法渡过。
曹操急欲勒住马匹,但又听到后面连连暴起喊杀之声,想必是潘璋将至。
霎时,曹操脸色煞白,带着无尽的不甘在心中喝道:“我大业未成,难道要死于此处?!!”
就在这时,后方的马蹄踏地声渐渐靠近,情急之下,曹操催动绝影宝马飞冲而去,直入大溪。
溪水极深,眼见就要将曹操与绝影淹没,在后面追来的潘璋看得,欣喜若狂,猖獗大笑道:“哈哈哈~!!!曹老贼,你多行不义必自毙,苍天有眼,老贼你今番必死无疑!!!”
曹操闻言,心惊悲愤,乃加鞭忿然大呼道:“绝影,绝影!!本丞相一生未有负你,你岂能负我!!!”
言毕,绝影蓦然嘶鸣一声,竟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眼见曹操如有神力所助,从半空中飞起,直到对岸,潘璋顿时一脸惊骇,纵马追去,看那大溪极深,根本无法渡过。
急切之间,潘璋顾不得其他,径直纵马就往大溪冲入,霎时间,溪水涌起,潘璋坐骑顿时被溪水陷入。
潘璋慌忙弃了马匹,跳入大溪,欲游去对岸,曹操心神刚定,却又见潘璋不依不饶地欲要游过溪来,连忙拔马逃去。
“曹老贼休想逃去!!!”
潘璋见状,惶急之下,一边疾游,一边大吼道,不过待其终于游到对岸时,曹操却已逃走许久,根本不见人影。
盛怒之下的潘璋,仍不死心,依旧徒步四处寻索,另一边,江东大寨前,两军混杀,曹兵遭到埋伏,被四路江东兵马杀得兵败如山倒。
曹操弃军而逃,夏侯渊、许褚、乐进、于禁等将经过一番拼死作战,亦夺路逃脱,江东军大胜一场,擒杀曹兵近一万五千。
周瑜虽赢得一场大胜,但脸色却不见丝毫喜色,因为他一直在等待潘璋的捷报,对于周瑜来说,于公于私,若能杀得曹操,胜过击杀百万兵马!
少时,潘璋回到大寨来见,周瑜欣喜若狂直冲出帐迎接,潘璋一见周瑜,脸色骤变,急下马跪伏告罪。
“末将无能,让曹老贼逃去了!!!”
周瑜一听,一道无明火顿时涌上心头,若不是看到潘璋浑身浴血,精疲力竭,恐怕就要责罚一番。
当下周瑜询问其中细节,潘璋细细报之,周瑜听罢,目瞪苍穹,厉声喝道:“老天无道,竟助老贼逃生!!!”
周瑜喝毕,忿然入帐,诸将随入,此番大胜,战场形势略微好转,如今江东已经不必急于撤军了,只待淮南及江东的援军再至,便可再与曹操一决胜负!
另一边,曹操逃回余姚,郭嘉、毛介、陈登等臣子急出来迎,见曹操并无大碍,方才放下心头大石。
又是过了大概两个时辰,于禁、许褚、夏侯渊、乐进等将纷纷引一支残兵回到余姚城。
说来,诸将之前见曹操被追甚急,心下都担忧不已,如今见曹操早先一步退回城内,这才定下神来。
经昨夜一役,曹军大折兵马,此时余姚城内仅有三万余兵力,虽略多于江东军,但江东军此番大胜,士气正盛。
因而曹孙两军,在总体实力上,处在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此后数日,曹孙两军相安无事,各待援军到来。
而就在曹孙两军于余姚大战之时,荆州却因蔡瑁出兵淮南后的两次大败,颇为震动,尽管因为蔡家在荆州的势力,而无人敢责难,但私下议论却是免不了。
一日,蔡瑁之妹,刘表之妾蔡氏无意中听到下人议论淮南战事,其中多有耻笑蔡瑁两次大败,损兵折将之意,蔡氏当即大怒,命左右将那多嘴下人杖毙。
回到房间,蔡氏还是心下难安,想到兄长蔡瑁素来与刘备不和,遂以为是刘备在暗中推波助澜,当下便向刘表吹耳边风道。
“夫君,我家兄长为荆州大业征战在外,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方才为荆州夺得庐江一郡,可眼下那客居荆州之人,却嫉妒我兄长之功,暗中诋毁我兄长,夫君此事可要为我兄长做主啊!!!”
虽然蔡氏没有明确说出那人是谁,但客居荆州,且与蔡瑁有隙之人,除了刘备还能有谁。
刘表闻言,当即眉头一皱,显然不太相信刘备会做出这等事来,但听蔡氏说得如此信誓旦旦,又开始有些相信下来。
说来,蔡家这几年在荆州作威作福,甚至多有忤逆刘表之意,但这也只是结党营私而已,并不会影响到刘表对荆州的掌控,因而刘表才能处处容忍蔡家。
可刘备却不一样,刘备至荆州之后,处处传播其仁义之名,更是在荆州四处肆无忌惮的拜访名士、招揽人才,到了新野后,竟以一县之税,养近万兵马。
刘表虽已老迈,但心思却颇为通透,他心知刘备这个穷亲戚并非真心投靠,只是避难尔!
而刘表之所以能容下刘备,一是怕拒绝刘备之后,留下污名,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要借助刘备之力,解决外患。
但眼下荆州并未外患,这让刘表觉得收纳刘备已无意义,反而有一种养虎为患之感,眼下蔡氏之言更是将刘表心中的那把猜忌之火,熊熊点燃!
蔡氏见刘表已经意动,于是又开口道:“夫君,此番出兵淮南之议,乃是刘备提出的,可如今他倒好了,挑子一扔,安然在新野享福,却让我兄长在淮南担惊受怕,日日忍受征战之苦。”
“妾身听闻那刘备麾下有数员万人敌之猛将,又有自比管仲、乐毅之谋士辅佐,实力不可谓不强,夫君何不让其也为夫君效力,省人其四处传言夫君不识其才,不重其能!”
刘表闻听蔡氏言刘备四处传他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度,顿时恼怒不已,刘表素来最重声名,若此事当真,刘表当然无法容忍。
当下,刘表有些恼怒地问道:“刘玄德果真言夫君不识其才,不重其能?”
蔡氏见刘表如此模样,便知刘表已经信了刚才他的挑拨,当即信誓旦旦地答道:“当下荆州谁能不知,谁能不晓,夫君大材小用,让刘玄德这样的大贤为一小小县吏!”
“哼!他刘玄德以为我已老了,就看不出其狼子野心吗?我好心收留于他,他不仅不知感恩,还如此诋毁于我,着实可恨!!!”刘表闻言,当下勃然大怒,蔡氏看得,心下窃喜不已。
蔡氏当下又是安慰,又是挑拨道:“是啊,那刘玄德果真可恨!若非夫君收留,恐怕其早已为曹操所灭,身首异处!!其既然不知感恩,则无法成荆州之臂助,反而将是荆州之心腹大患也,不得不防!!!”
刘表听蔡氏如此说道,顿时来了兴趣,于是问道:“不知夫人可有良策教予夫君?!”
刘表只是这样随意一问,随知蔡氏还真有主意,于是谏言道:“夫君,妾身有一驱虎吞狼之计,欲献与夫君,请夫君斧正一番!时下荆州与江东开战,江东于荆州而言,乃一欲食荆州肥肉之饿狼,而刘备于荆州乃一猛虎也!”
“狼、虎皆荆州之敌,夫君可命刘备领军征伐江东,若胜,于夫君而言,乃是开疆拓土之益事,若败,夫君可借此机会,处置于他,如此,无论胜败,皆对夫君大为有利!!!”
刘表闻言,当即大赞道:“夫人之智强于夫君麾下谋臣多矣!此计甚妙,当应从之!”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刘备袭江东(一)
次日,刘表当即派人去新野请刘备至襄阳议事,刘备本欲向刘表使者,打探一些小道消息,可这使者竟一问三不知。
不解刘表为何突然召见的刘备来寻诸葛亮,诸葛亮闻言,略一沉思道:“主公,近日来,荆州广传蔡瑁兵败淮南之事,想必此番刘表召见必与此有关,若亮料之不差,主公此番前往襄阳,必可获领兵征战之机!”
刘备闻言大喜,但很快又眼中闪过忧色地问道:“军师此言有理,可我那兄长素来颇为防备于我,今番为何让我获领兵之权,难道其不忧备假公济私耶?”
听刘备如此发问,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而道:“此番若是领军出征,其所攻者必江东也,刘表素来忌惮江东,时下江东正与曹军鏖战,刘表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若说刘表对主公已无猜忌之心,这绝无可能!想必是有人向其献驱虎吞狼之计也!!”
刘备闻言,眉头一皱,当即忧心道:“既如此,若我那兄长欲让备领兵,备该应之还是该否之?!!”
瞅见刘备皱眉,诸葛亮轻摇羽扇,当即开解道:“主公勿忧!此番之变于主公而言,乃利大于弊,主公若屈居新野一地,则大业难城,相反主公若能于荆州多立战功,则荆州皆知主公威名,再者,主公可于军中暗结军中将领,只待荆州天变,主公便可因势而起,抢占有利之资!!!”
刘备闻言,方才眉头舒缓,心情轻松地随使者赶往襄阳,数日后,襄阳州衙,刘表端坐首位,对堂下一众文武说道。
“想必诸位已知淮南战事,荆州与江东有世仇,此番曹孙于徐州大战,此实乃荆州击破江东千载难逢之机,我欲出兵江东,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刘表此言一出,堂下顿时沸腾起来,既有赞同出兵者,也有反对出兵者,众人各抒已见,大声喧哗着,欲要劝说对方放弃己方立场。
刘表见状,顿时眉头一皱,再看向刘备,只见刘备双目微眯,静立一旁,仿佛此间之事,与他无一丝关系。
刘表心中一动,当下高声问道:“不知玄德有何高见?”
刘备见刘表特意点到自己,脸上佯露惊讶之色,然后很肯定地答道:“臣下赞同使君出兵之议!!!”
刘表闻言,微微一喜,当下接口道:“便请玄德讲解一番可出兵之由!”
刘备应声称诺,然后娓娓而道:“荆州与江东有世仇,此番荆州出兵淮南更是犯了江东忌讳,即便荆州不趁其与曹军大战之机出手,待战事一了,江东依旧会出兵荆州,以报夺疆之仇!”
“既然荆州与江东一战在所难免,何不趁江东兵力空虚之际,主动出击,如此,荆州将有大利可图!!!”
刘备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纷纷出列附和,刘表见状,知时机成熟,于是高声喝道:“刘玄德听令,我命你统兵两万,择日自江夏出兵江东,你可愿意?!!”
刘备闻言心下一喜,可身子却佯装一震,然后皱眉应诺,刘表将刘备的反应一一看在心中,脸上喜色上涌,随后又是开口说道。
“我听闻玄德麾下有一谋士名为诸葛亮,此人据说有过人之智,惊天智谋,我想向玄德借其相助德珪,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刘备闻言身子又是一震,不过,先前那次是假,这次却是真的略微震惊,他想不通刘表将诸葛亮支离自己身边,有何目的。
就在刘备准备拒绝时,一蔡氏臣子见刘备久久未有回应,当即出列,怒声喝道:“刘备,你食主公之禄,今主公欲向你借一下属,为何久久不答,莫非欲驳主公脸面耶?!!”
此言一出,直接将刘备逼向了角落,刘备虽心中极其不愿,但还是点头应承下来。
再见诸葛亮时,刘备急向诸葛亮问策道:“军师,此番前往襄阳,备似乎被算计了一番,如今军师即日将前往淮南,不知备当以何策应对江东之局”
诸葛亮闻言,略一沉思后答道:“主公勿忧,江东如今强兵猛将皆出,主公有云长、翼德相助,此去当可建功,不过,江东虽兵乏将缺,但依旧不可小觑,主公此去获得些许战功即可,切勿深入江东,触其底线!”
刘备点头应诺,随后又是忧虑道:“此次出战江东,以速战、速胜为妙,不知军师可有妙计教我?”
诸葛亮闻言,当即哈哈大笑道:“主公与亮真乃心意相通矣!临战之时,主公可解开此锦囊,内有妙计相助主公!!!”
接过诸葛亮给的锦囊,刘备大喜,脸上的忧虑之色顿失。
数日后,江夏境内,荆州大军即将出发,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廖化、糜芳等将,于江前眺望豫章郡境界。
众人遥遥望见江东水军往来巡视,对岸江东军亦戒备森严,皆露忧色,长江乃豫章防御之天然屏障,若要攻破豫章,必先安然过江,可眼下江东军防备甚严,如何能成事?!!
谁知,刘备却突然间朗声大笑道:“哈哈哈~!诸位不必担忧,临行前,诸葛军师早有计策教我,此番必破豫章!!望诸位全力助我!!!”
“偌!!我等愿为使君效死而战!!!”
刘备话音一落,身后一众将校皆厉声而应,声浪如能震荡天地,甚至压过长江浪潮之声。
刘备在江边探寻毕,即令各部兵马一一准备,当夜刘备将诸葛亮所给锦囊妙计遍示众将校,众将校见计甚妙,遂安下心来。
当下刘备派人准备快船六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锦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舟冓、舟鹿船中,关羽、张飞等将,负责指挥,其余部将皆随刘备合后接应。
调配皆定,关羽收得军令,当夜与刘备商议后,即派锦衣‘商人’,驾快船渡江而去。
锦衣商人昼夜潜行,直抵南岸,江东巡视守军见得,立即蜂拥赶至岸边,截住盘问,糜芳身穿锦衣,丝毫不乱,笑容灿烂而道。
“各位军大爷,莫要误会,我等皆是良善百姓,平日都在江东、荆州两地行商,今日忽然骤风大起,江中阻风,我等唯恐商物受潮,故到此一避!”
糜芳说毕,遂与身旁两个锦衣人打去眼色,那两人心神领会,随即令人搬出一箱箱财物。
望着那一箱箱金灿灿的金帛,那些江东巡视守军个个一时都被迷昏了眼,糜芳笑容更胜,柔声说道:“劳苦了各位军大爷,此乃小人一丝心意,不成敬意,还望能笑纳!”
江东巡视军士听言大喜,一时鬼迷心窍,也不寻索,任由糜芳的船只停泊江边。
糜芳见江东巡视守军收了金帛,遂又令人搬来酒食送入守军军营,赠予其享用,江东巡视守军大喜,与糜芳等一行伪装商人大喝起来,直至夜深时,大多已经醉倒。
约至二更,糜芳正于江东巡视守军营内,见时辰已到,借故离席,夜风冰寒,徐徐吹拂。
江岸中一片死寂,只听得浪潮扑岸声响,少时,停泊在江边上的船只中的荆州精兵猝然齐出,飞步冲入江东巡视守军军营。
营内江东军大多已醉,还未回过神来,便被纷纷缚倒,霎时之间,岸边所有江东巡视守军大小将校、士卒皆被刘备军所擒。
关羽脸色冷酷,命兵士皆将所擒大小江东守军,尽数集于一处,随后关羽命军士排列成两队,一队皆手执刀枪,一队则又搬来数十箱金银珠宝。
那些江东守军皆不知关羽欲要何为,关羽先手指左侧那队手执刀枪的兵士说道。
“你等误了军事,若被柴桑城守得知,你等必死无疑,你等迟早一死,还不如本将军当下便将你等一一处决,如此尚能留一条全尸!”
关羽本就威武不凡,加之厉声大喝,顿时将那些江东守军吓得魂不附体,许多江东守军不顾同伴冷眼,哭声求饶。
关羽见这些人大多都是怕死鼠辈,心中一喜,遂又手指左边那数十箱金银珠宝说道。
“但若你等愿为我荆州军赚开柴桑城门,你等不但可免于一死,更能得之一场富贵,是生是死,如何抉择,但凭你等之愿,本将军绝不逼迫!”
那些江东守军听言,略一犹豫,便大半愿降,唯有一小部分,对着那些倒戈之人,怒骂不止。
关羽冷然而笑,与左边那队兵马的统将投去一个眼色,那统将心神领会,一声令下,荆州兵马手持刀枪,如饿虎扑来,霎时间就将那些忠义之士尽数砍出肉酱。
其余那些人,看得心寒无比,当即又纷纷叩地求饶,关羽却忽地变了一个表情,灿然笑起,好言安抚,取金帛纷纷赠予,各个重赏。
那些投降的江东守军得了金帛,心中大喜,各个皆言,愿为效死。
“兵贵神速,眼下当应趁我军还未被发觉,长驱直入,先取柴桑,柴桑乃豫章郡重镇,只要取了柴桑,豫章郡便是我军囊中之物也!”
刘备踏步而来,关羽微微颔首,遂令整合大军,长驱大进,径取柴桑,因江岸守军并无传信,加之夜色遮掩,荆州大军直入豫章境界,竟无人知觉。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刘备袭江东(二)
比及五更时分,天色稍亮,关羽将兵马埋伏于城外,命那些投降的江东军官到城下叫门。
那些江东军官,领命而行,即到城下喊起开门,门吏认得是江东之兵,当即无疑,开了城门。
哪知城外的江东军官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号火一起,大局已定。
关羽虎目一凝,大喝一声,首当其冲,率荆州大军直冲入柴桑城去。
城内守军措手不及,待其整合起来时,荆州大军已杀入城中,柴桑守将,见大势已去,率众投诚。
于是,在诸葛亮的计策之下,荆州大军兵不血刃,一夜之间暗渡长江,袭击夺取了柴桑。
关羽治军严明,为安抚柴桑军兵,当日便传令军中,军令如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无一例外,定按军法处置!’
关羽军令下落,柴桑百姓听得顿时安定下来,关羽又让柴桑原任官吏,并依旧职。
柴桑官吏大喜,亦无反抗之举,一日柴桑大雨,关羽正引数骑察看四门。
忽见一人取民间斗笠以盖铠甲避雨,关羽见毕,厉声大喝,命令左右执下问之。
那人恍然想起关羽军令,急忙告之乃解良同乡,求关羽看在同乡且是无意的份上,饶其一罪。
众人亦见那人所取之物,并非贵重,皆来劝说,关羽面色冷寒,一副大公无私的姿态,厉声喝道。
“休得再言!此人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此人明知故犯,当按军法处置!!何况军法之前,人人平等,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纵使是我犯了军法,亦罪该当斩!!!”
关羽同乡之人,听罢如入万丈冰渊,浑身冰凉,急跪地哭泣求饶道:“将军饶命呐!小人恐雨湿铠甲,故取遮盖,非为私用,乞将军念同乡之情!”
关羽捋了捋胡须,眯着虎目,冷然喝道:“我固知你为覆铠甲,但军令如山,你何不见诸军铠甲皆湿,唯独你一人犯法!!!”
关羽喝毕,遂叱左右推下斩之,随后枭首传示毕,却又收其尸首,泣而葬之。
自是三军震肃,无人不钦佩关羽,关羽深得军心,名望大涨,连带着刘备在众荆州兵士心中的地位,亦提高不少。
次日,刘备聚一众文武于衙内大堂议事,刘备得了柴桑,在豫章已有根据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只见刘备脸色肃然,与堂下众文武问道:“今柴桑已得,取豫章可谓是水到渠成,但豫章郡守陆逊此时大多已知我荆州出兵江东,必在南昌城大聚豫章兵马,以挡我军,要得豫章,必要先败陆逊方可,不知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刘备话音刚落,忽一人出席谏道:“某不才,不须张弓只箭,但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说得那陆逊来降!!!”
刘备听言大喜,定眼一望,乃孙乾也,孙乾可是刘备手下老人了,曾数次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刘备危难,因而刘备对其颇为倚重。
刘备急向孙乾问道:“公祐有何良策,可使那陆逊归降?”
孙乾淡然一笑,胸有成竹而道:“昔日,袁术与陆康不和,唆使孙策攻打庐江,陆康为庐江太守,强撑病躯守城,为孙策所破,并于一月后病死!”
“陆康乃陆逊之祖,若非孙策攻打甚急,陆康绝不会死得如此之早,因而,陆逊与江东孙氏有大仇,且昔日孙策攻伐江东之时,对江东豪族手段颇为粗暴,其中便杀了不少陆氏族人!”
刘备见孙乾说得信誓旦旦,虽心中还略有疑惑,但还是打算试一试,若是陆逊果真能降,则再好不过!
刘备当下大赞孙乾一番,便欲要下令,这时尹籍听言,急出席而道:“主公且慢!此一时彼一时,昔日害死其祖父者,乃孙策也,今主政江东之人乃孙权也,孙权掌控江东后,对江东各大族实怀柔政策,各大族心服,今陆逊为豫章太守,乃是深得孙权重用,如此怎会投降荆州!”
说来,尹籍本为刘表属官,因不受刘表重视,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