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大皇帝-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李通和冷祁也皱眉不解,尤其是冷祁,心中更是忐忑,不知道陶商究竟会如何打算。
“哦,没事!”陶商喟然一笑,不自觉地摇了摇头,这一次惨败在贾诩手下,还真是不冤呢,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绪,问道:“你们既然设计埋伏我等,为何此时又反来相助?”
冷祁叹了口气,言道:“将军有所不知,只因家父被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所杀,其时在下正好游学在外,闻讯心胆俱裂,幸得阎伯父收留,并指点在下若要报仇,须贾先生相助,并写了书信举荐,故此在下慕名寻找,听闻贾先生在汧地,被叛乱的氐人所抓,后逃亡洮阳,故此一路寻来,在这山中与先生相遇,又被赵涛抓进流瀑寨中。”
冷祁一连说了一段两人相遇的过程,见陶商并无不耐烦的神情,稍微松了一口气看,继续说道:
“那赵涛见贾先生会些文笔,在下又懂武艺,便收留在山寨之中,在下屡次立功,逐渐成为副寨主,先生言道:当下正当乱世,羌人气势正盛,若要报仇,非朝夕能成,可在此处借助赵涛之力蓄养实力,招兵买马,以待良机!”
陶商点头,冷祁的遭遇的确值得同情,他父亲冷征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的将领,但能单上护羌都尉,应该有些本事,冷祁没有去找朝廷借兵报仇,便是看出了官兵无能,想要以一己之力成事,背负血海深仇,忍辱负重,这份心智,倒是值得欣赏。
冷祁又道:“几日前忽然有人传来消息,便是韩遂悬赏捉拿将军,赵涛本想带兵前往,但贾先生认定将军必会南逃,不必去追,只要派人沿途打探消息便可,没想到将军果然向洮阳方向而来,赵涛吃惊之余,自此对贾先生言听计从,故而从其计在路上埋伏,后来,将军也知道了!”
“这贾文和还真有些本事!”陶商摸着下巴无奈笑着,嘴里在夸贾诩,心中却在想有没有可能趁着贾诩还没到董卓帐下,把他搞到自己身边,要是有了毒士在身边,那以后做事可就省心许多了。
徐晃也在一旁说道:“与公子分开之后,我也几次和贼军较量,前几次还全身而退,后来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屡次中计,想必便是此人之计!”
冷祁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还是点头道:“正是,若非先生定计,在下也非徐将军之敌也。”
陶商问道:“既然你们是想捉拿我去领赏,为何又变了主意?”
冷祁正色答道:“实不相瞒,我等本想等事成之后,用这笔赏金招兵买马,伺机报仇,不想这赵涛心无大志,只想着聚众享乐,而蓄养兵力不能一蹴而就,先生言将军有大将之才,有忠心为国,只要在下肯投效麾下,将军必会为我报仇,以解平生之恨!”
“他真是这么说的?”陶商一怔,想不到贾诩竟然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而且还非常正面。
“正是,不敢有半句虚言!”冷祁言道:“将军中伏之后率兵逃脱,先生命我又去搜集将军信息,凉州一战,杀得韩遂联军和羌兵败退千里,在下亦为将军所折,若将军肯收留,祁三生有幸也!”
陶商沉吟片刻,点头道:“既是忠良之后,同为过效力,我岂有不收之礼,只是不知道贾文和,意下如何?”
“贾先生?”冷祁刚刚露出惊喜的笑容,又听到陶商问贾诩的意思,不由犹豫道:“这倒不知,还是要问过他才知道!”
“嗯,也好!”陶商没有再犹豫,点头笑道:“只要你忠心报国,除掉北宫伯玉等人,又有何难?”
冷祁自从打听了陶商的那些事迹之后,两人虽然年纪相仿,但对他十分敬服,听说陶商愿意为他报仇,急忙抱拳下跪:“若家仇得报,在下能手刃仇敌,今生愿誓死追随将军!”
“嗳,不必如此!”陶商急忙扶住了屈膝的冷祁,没让他跪下去,抓着他的手臂说道:“只要你我齐心协力,定叫你得偿所愿。”
“多谢将军!”冷祁激动得嘴唇发抖,差点就落下泪来,彷徨了一年多,他总算找到了一点报仇的希望。
虽然损伤了些兵马,但能结识冷祁和贾诩,尤其是能在董卓之前认识贾诩,陶商觉得这次遭遇还是值得的,虽然过程有些残酷,但战争就是这样,不可能没有伤亡,倒是贾诩这样的人才,实在不可多得。
那一边,滇吾已经招呼先零部落和本部落羌人汇集到祭台跟前,为死去的玛西祷告,他亲手杀了赵涛为玛西报仇,又有从山谷中带出来的白虎皮,所有的羌人都认为他是山神派来的使者,无不对他唯唯诺诺,敬畏十分。
第186章 投效
羌人的祈祷持续了半个时辰,陶商让兵马原地休息,和徐晃等人聚在一起,说着这几日分别之后的情况,听说陶商竟然中毒,都十分担心。
山谷之中过了好一阵才听到接二连三的虎吼声和惊呼声,想必那些白虎被陶商打怕了,试探了许久才敢再次出来,主要还是那些贼军一直向山谷内部逃走,威胁到了它们的巢穴。
人虎大战再次上演,虽然贼军也有兵器,人数也还不少,但一早上的厮杀,早已筋疲力竭,此时再碰上如此多的白虎,顿时慌了手脚。
有匆忙抵挡的,也有返身又往回跑的,各自为战,哪里是白虎的对手,白虎崖内,刚才被打压的山中之王重振雄风,大杀四方。
跑回山谷口的贼军被堵在外面的羌人全部杀死,对这些残害同伴的贼人,羌人们毫无半分同情之心,死守谷口,让他们接受山神的惩罚。
赵涛的尸首也被抛进了山谷里祭祀山神,冷祁虽有不忍,但要成大事,这些事情他也不能太计较,而且赵涛和他也只是相互利用而已,并无太深的交情。
不得不说,滇吾的确有些非常手段,在这种关键时刻,知道先零部落的人虽然对他敬畏,但心中必然忐忑,毕竟他们先前对句就种部落打压得太狠,生怕滇吾以后会对他们报复。
滇吾并没有亲自担任释比,而是从先零部落中又挑选了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出来,此人名叫牟西甲纳,和滇吾关系也还不错,性情刚正,又学识渊博,若不是玛西的打压和陷害,他本是释比的最佳人选。
牟西甲纳在两个部落中都有极高的威望,人人敬服,就算玛西当了释比之后,虽然对他十分忌惮,但也不敢将他除掉,屡次设计陷害的阴谋,都被牟西甲纳化解。
选他作新的释比,彻底安抚了先零部落不安的心里,句就种部落的羌人也十分信服,只是这一个简单的举措,就让两个部落紧张的关系缓和下来。
紧接着滇吾便把他想要返回抱罕的愿望说出来,又有牟西甲纳在一旁全力支持,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才是羌族生根的地方。
一番说辞和规划,让大家再次团结一心,作为一个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草原上去,既然滇吾有这个雄心,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拥护。
玛西的尸首在牟西甲纳的主持下当场火化,虽然玛西做了不少不应当的事情,但毕竟是上一代的释比,神灵的使者,仪式还是必须要进行的。
羌人重整完毕,滇吾才过来和陶商说话,这一次要不是他挡住利益的诱惑,明智的救了陶商,事情绝不会有如此顺利的进展。
双方彼此致谢,不多时,忽然远处战马嘶鸣,陶商不由一凛,抬头望去,果然是爪黄飞电,正带着一群坐骑狂奔而来。
这些战马都被羌人带走,抓获了官兵,他们也舍不得杀死战马,想留下来自己使用,此时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坐骑自然也要奉还。
坐骑失而复得,陶商自然十分高兴,急忙过去拉住了爪黄飞电,身后的士兵也一阵欢呼,纷纷寻找着自己的坐骑。
滇吾还要重新整备军队,准备开始自己的复兴计划,陶商也迫不及待的想去见见传说中的毒士,两人先行告别。
在冷祁的带领下返回流瀑寨,赵涛带着大部分主力离开了,只有少部分留守的喽啰,看着近两千官兵里里外外占满了山寨,神色忐忑。
贾诩穿着一身洗得很干净的青衫,中等身材,要不是事先知道他的名字,又是在这群贼寇之中,还真难一眼认出来。
他的相貌并不出众,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容易让人见过就忘记,也是陶商知道贾诩的本事,仔细看了几眼,才觉得他的眼睛与众不同。
贾诩的眼睛并不明亮,给人精明干练的感觉,而是显得有些混浊,这个年纪的人应该不会有这样的眼睛,但细看之下,才觉得那是一汪深潭,幽深难测。
古井不波!这是陶商看到这双眼睛之后想起的四个字,用来形容这双深邃的眼神再适合不过了。
虽然贾诩的本事毋庸置疑,但有了心理准备之后,陶商再没有失态,在冷祁的引荐之下互相见礼。
贾诩抱拳微微躬身,只说了一句话:“多有得罪,抱歉!”态度不卑不亢。
“呵呵,都是各为其主,先生不必如此。”陶商笑笑,既没有过分热情,也没有假装孤傲,那些做作在贾诩这样的老狐狸眼中,根本就是笑柄。
几人进到客厅之中,闲聊几句,贾诩在冷祁的不断催促之下终于开口问道:“不知将军下一步如何打算?”
陶商眉头微皱,沉吟道:“我带兵从狄道至此,便是想从洮阳向东,绕道返回洛阳,如今才刚刚出发,兵马却损失一半,恐韩遂还会派兵来追,不敢在此地久留,还是要早到洮阳撤退。”
贾诩低垂的眼睑微微抬起,看向陶商,摇头道:“将军忽然变道向南,的确让韩遂措手不及,然还要执意东行,吾以为此计不妥,沿途必将受到阻拦截击,似此流瀑寨之变,恐还会再现!”
陶商怔了一下,问道:“韩遂虽然兵力不少,但其调兵还需时间,不会如此之快吧?”
“将军之言差矣!”贾诩轻轻地摇了摇头:“人心趋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韩遂不必派兵,只是那些流寇贼匪集结,将军沿途也将受到重重阻截,韩遂只需派兵进追击将军兵马,不等处西凉之地,将军便疲于奔波,人困马乏,兵力受损,如此必会军心涣散,岂能撤回洛阳?”
陶商不由沉默起来,贾诩说得不无道理,他在这里遇到败在贾诩的计策之下,是下意识觉得贾诩会算计,但此后的路途上,就算没有贾诩这样的人物,光是那些本地的贼寇,就够他疲于奔命的。
顿了一下,陶商看向贾诩抱拳道:“先生既然看出此行阻拦重重,想必也有应对之法,愿听高见!”
第187章 以进为退
贾诩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能被称为“毒士”,都认为其智力不在郭嘉等人之下,而有善于韬光养晦,尤其是看人极准,在战略方面表现极少,但对人性却摸得很透。
贾诩定计,先算人,阎忠说他有陈平、张良之才虽然有些言过其实,或许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但也足见贾诩有过人的能力,否则也不会得到凉州名士如此高的评价!
见陶商主动向他问计,贾诩并没有丝毫骄纵,微微躬了一下身躯,言道:“将军若想安然返回洛阳,减少兵马损失,唯有以进为退,出其不意一途!”
陶商想了一下,沉吟道:“我带兵南下,便是让韩遂措手不及,令其沿途布下的重兵毫无用处,只是不知这以进为退是何所指?”
贾诩言道:“将军以一己之力破坏联军东进之路,令其一溃千里,若非周慎大意,让韩遂断了粮道,恐榆中、金城也将不保,官兵仓皇退却,若非将军断后,比为叛军追杀,只因将军,又让阎行损将折兵,韩遂对将军必定恨之入骨,无论将军从何处撤退,都会受到重重阻截,以进为退之计,便是让将军挥兵西进,前往抱罕!”
“向抱罕进兵?”陶商一怔,抱罕可是有羌兵近十万人,自己人马不过两千,深入贼窟,不是去送死?
此时的抱罕被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占据,这两人手下的兵力是羌军中最精锐的湟中义从,关于这支羌人的骑兵,陶商也曾大概了解过。
这些人是从湟水谷地迁居而来,主要以羌族和小月氏等少数民族组成,和平时期从事农牧活动,战时跟随朝廷的征召从军打仗,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湟中义从了。
不断夕阳生息,到了汉末,朝廷暗弱,对边境失去了控制,湟中义从在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率领之下越来越强大,从湟水东进,占据了抱罕之地,最终起义造反,并胁迫边章、韩遂加入进来,策反控制了西凉郡县的官兵。
后来经过混战,韩遂、马腾、宋健三大叛军首领脱颖而出,虽然无法击败朝廷大军,但是割据凉州绰绰有余,朝廷也无力征讨。
最终的结果便是实力最强的韩遂占据了金城郡,湟水谷地位于金城郡境内,所以湟中义从就成了韩遂纵横凉州甚至逐鹿中原的重要力量。
由于韩遂的名气不太好,又远处边陲之地,手下主力大多为羌人,所以湟中义从的战斗力和综合实力要比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只因公孙瓒镇守右北平,又屡次和匈奴、鲜卑人交战,利于朝廷的白马义从更被人所推崇和赞扬!
这样精锐的兵马,让他再带残兵西进,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正疑惑的时候,忽然想到此时董卓正奉命追击羌兵,不由眼睛一亮:
“先生之意,是让我和董卓合兵一处,再返回长安?”
“正是!”贾诩见陶商这么快就想到了他的计策,不由重重地点了点头。
陶商又问道:“张太尉兵分两路追击叛军和羌兵,周慎已败,先生以为,董卓能否取胜?”
这倒不是陶商忽略了董卓,而是他知道董卓这一次追击也无功而返,甚至差点被羌人重重包围,下意识地便没有想过要利用董卓的力量,有时候过多的知识和经验也会成为掣肘一个人发挥的桎梏。
贾诩略加思索,便摇头说了两个字:“必败!”
冷祁一旁一直听着他们两人的对话,不断思考着他们如此选择的道理,忽然听到贾诩说董卓必败,不由疑惑问道:
“先生,那董卓久居西凉,对羌人十分了解,羌人和西凉兵多畏其凶名,如今趁胜追击,必当一鼓作气击溃羌人,为何反道其败?”
贾诩嘴角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冷笑,似乎是对张温战术的不屑,不紧不慢地说道:“张温不善用兵,若非陶将军,其必被阻于美阳难以寸进,官兵骤胜,联军溃败,乃是意外之变也。”
贾诩分析得十分准确,即便没有在战场上亲眼见证,但说得却如历历在目,陶商还好,徐晃和李通却越听越吃惊。
只听贾诩继续说道:“张温贸然挥兵西进追击,不知沿途重整兵马,安抚官员百姓,来路不稳,此乃大忌也,贼军难守陈仓,放弃汉阳,只因其士气低落,兵无战心,然榆中、抱罕之地,乃贼巢穴之地,必当誓死抵抗,焉能一蹴而下?”
分析了整个大局,贾诩才看向陶商,回答他刚问的那个问题:“中军已然不稳,又分兵追击,西凉之地皆为联军所有,必定沿途阻挠,供给不足,又是孤军深入,岂能不败?周慎之败便是粮草不足之故,董卓亦当步其后尘!”
贾诩说完,众人一阵沉默,冷祁也找不出反驳贾诩的理由来,转而问道:“既然董卓必败,先生为何又让陶将军西进与其会合一处?”
贾诩笑道:“董卓有虎狼之心,并非完全听从张温之令,其麾下兵马皆为嫡系,必不会贸然厮杀,徒增损伤,若见势不妙,必会先行撤退,故而董卓此行必败,实力却依然尚存,即便韩遂有心,亦不敢派兵阻截!”
“先生之言有理!”陶商听完,不用丝毫犹豫便知道贾诩的这条计策完全可行,董卓的那些兵马有多强壮,他可是亲眼所见,只要现在赶往抱罕,能和董卓合兵一处,无论如何一定能安然返回长安,那时候再回洛阳便不是难事了。
他站起来对众人说道:“董卓在抱罕已经有些时日,事不宜迟,若其事先最走,吾等便真成了无根之萍,若早去,说不定还能劝说董卓和羌人一战,击败北宫伯玉、李文侯也不无可能!”
贾诩对陶商这个大胆的做法颇为赞许,点头道:“若将军能得董卓信任,击败羌人,亦非难事!”
冷祁闻言不由大喜,没想到漫长的报仇之机就在眼前,当下起身抱拳道:“将军若与羌人交战,属下愿以死相拼!”
陶商笑道:“文山之仇,或可尽早得报,但在西行之前,我们还要找些盟友才是!”
第188章 结盟
“盟友?”冷祁闻言又愣住了,他在这里认识的都是山贼流寇,根本难成气候,陶商也是刚刚逃到这里,哪来的盟友?
徐晃和李通也一脸疑惑,陶商从来没有来过此地,哪里有什么盟友?
唯有贾诩闻言会心一笑,但他并没有说出来,说破别人的心事,搅了别人兴致这样愚蠢的事情,他绝不会做。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闭嘴,这个韬光养晦的神技,贾诩好像天生就掌握得很好!
陶商笑道:“我说的盟友便是今日与我并肩交战的滇吾,此人一心想带族人返回抱罕,虽然他眼下兵力不多,但对羌人最为熟悉,有熟知地理,有他同去,必定事半功倍。”
徐晃等人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滇吾早上对族人说的那一番话,不由齐齐点头,那些羌人都对返回抱罕抱有强烈的欲望,肯定会欣然前来。
冷祁当下抱拳道:“诸位连日作战,想必已经劳累,不妨今日就在此好好歇息,在下愿亲自带人再去恶虎山,找滇吾说明此事,一同西行!”
陶商笑着点头道:“有劳文山了!”
冷祁刚刚投效到陶商麾下,正想做点事,见陶商应允,自然高兴,此时饭菜也已经准备好,大家心事尽去,到外面和士兵们一同用餐。
陶商重新回归,让所有的士兵重拾信心,一个个喜笑颜开,每个人看到陶商的目光,都充满了尊敬和热切,发自内心的爱戴,完全没有丝毫掺假和做作。
贾诩独自坐在草屋窗前,桌上摆着两盘简单的饭菜,不时看着外面和士兵们打成一片的陶商,深邃的双眼中终于有精光闪动。
虽然时间紧迫,但陶商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没有催促士兵马上出发,滇吾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带着三百人来到流瀑寨,这是他目前能拿出来的先零部落和句就种部落合起来的兵力。
或许是知道自己兵力太少,滇吾见到陶商之后,马上将他叫道一旁,先躬身道:“将军,此番前往抱罕,全仗将军之力,若能重返家园,我滇吾及部落所有族人,都不会忘记将军之恩。”
陶商扶起滇吾:“首领不必如此客气,北宫伯玉等人聚众造反,残杀百姓,早就该诛除,此乃我分内之事,你我结盟,便当彼此照应,赤诚相待,万不可说恩情之语。”
滇吾大概也了解了一些陶商的性格,便不再坚持在这方便争论,言道:“此番部落战斗,折损士兵太多,除了守卫山寨,能战者仅有三百,但这几年来,我在抱罕境内也联络了几个部落,皆为湟中羌人所驱逐,只要我派人前去联络,必定一呼百应,应该能聚起五千余人!”
“如此甚好!”陶商闻言大喜:“此事就有劳你派人联络了,你们羌人作战勇猛,又熟悉地利,等到了抱罕,还要多多依赖你们才是。”
滇吾却叹了口气:“若未逢将军,我是不敢贸然和这些部落起事的,只因无人能统率兵马,指挥行军,我们羌人之中,懂得兵法之人,少之又少,我虽略知一二,却不过皮毛而已,非北宫伯玉之敌,此战能否成功,还要落在将军的身上!”
陶商闻言一怔,没想到滇吾对他如此寄予厚望,抱拳认真说道:“此次西行,虽然主要是为躲避韩遂追击,但若有战机,我必定助你重回抱罕,一统羌族各部!”
滇吾闻言眼睛一亮,双手抚胸深深躬身,这是羌族除了跪拜之外的最高礼节:“此事若成,滇吾没齿不忘!”
“好了,既然大家都是同盟,以后不必如此客气了!”陶商拍拍滇吾的肩膀,带着他和众人见面,又一阵寒暄。、
据滇吾的介绍,他所联络的这些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便是党项羌族,估计兵力能有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又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党项族现在的部落首领名叫拓跋野,作战十分勇猛,在其他部落中也颇有名气。
听到党项族的拓跋氏,陶商不由想起了唐代强大的党项族,拓跋氏出了许多人才,甚至被封为公侯,而在宋朝,更是建立起了强大的西夏王国。
党项族似乎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姓氏代表,党项八部更是人才辈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组成了这个部落的中坚力量,这时候应该正在逐渐崛起。
羌族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前世的听闻,陶商知道羌族的分布其实很广,包括了凉州甚至益州的部分地区,部落更是不计其数,大大小小星罗棋布。
大概说了一下各部落的情况,陶商又向滇吾了解抱罕境内的地形,按照冷祁提供的地图,尽量详尽地标出一些重要的地点和山水,计划着行进路线。
既然确定向抱罕进发,便没有了再去洮阳的打算,从落瀑寨这座山中穿行出去,便有路直通往望桓,从望桓向西到安故便能和抱罕隔水相望。
按照董卓的进兵路线,此时应该就在首阳或者望桓一带,只要能在董卓撤退之前赶到望桓,便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宫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