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大皇帝-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谁也想不到冷祁竟然如此果断,拼着肩头被刺中一枪,让李文侯一时失神,为自己赢取反击的机会。

等李文侯意识到危机的时候,闪着寒光的枪尖已经到了铠甲上,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狠狠刺了进去。

噗!

惊愕的众人很清晰的听到这一声闷响,李文侯浑身一震,此时才知道撒手躲避,但为时已晚,冷祁大喝着催马前冲,一枪便贯穿了李文侯的腹部,枪尖从后腰处贯穿出来,学沫飞溅。

“你——好狠!”李文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占据优势会被对方杀死,临死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哈哈哈!”冷祁在马背上面色冷漠,直到李文侯连吐两口血死去,才松开松手,看着对方的尸体摔下马,忽然仰天大笑,却非畅快,而是悲愤压抑之后的释放。

“杀!”陶商在后面当机立断,趁着羌兵心慌意乱之际,马上指挥士兵围杀。

羌兵早已士气全无,李文侯又被杀死,无人指挥,片刻之间就被陶商和滇吾等人带兵杀光,寒鸦岭上血流成河,血腥味充斥在树林之中。

陶商命人打扫战场,没有打扰下马来割下李文侯人头的冷祁,只见他提着血淋淋的人头,放在一块岩石上,望西北而拜,连磕三个响头。

哭拜道:“父亲,孩儿不孝,今日才得手刃仇敌,你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

等了数年,终于大仇得报,冷祁心中的悲恸,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此刻痛哭流涕,并没有人嘲笑他,全都静静地在远处等候着,没有一人上前催促。

一盏茶的功夫,冷祁总算平静下来,擦干泪水,一手捂着肩头的伤口,另一手提着人头来到陶商面前,毫无征兆的噗通跪倒在地。

陶商吓了一跳,赶紧跳开一旁,将他扶起来:“文山,你这是何意?”

冷祁看着陶商,诚挚言道:“我此次能报得大仇,全仗将军,若非将军,岂能亲手杀死李文侯?”

陶商拍拍他的肩膀:“这也是你凭自己本事得来,若非你如此拼命,也难手刃仇敌!”

冷祁勉强一笑,摇头道:“在下并非妄自菲薄之人,报仇大恩,当铭记在心,若将军不嫌弃,在下愿从此追随将军左右,以效犬马之劳!”

陶商笑道:“此言你在恶虎山也曾说过,我也还是那句话,只要你愿意和我并肩作战,我随时欢迎,就和公明、文达一般,携手杀敌,岂不快哉?”

冷祁眼睛一亮,没想到陶商将他和徐晃等人看得同等重要,连忙点头道:“多谢主公!”

这“主公”二字一出口,便是拜陶商为主,也算是报答陶商的恩情。

陶商言道:“好了,此地距离北宫伯玉大营太近,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先回氐道再说吧!”

冷祁将人头递过来:“此战乃是主公功劳,这斩杀贼酋的功劳,我无论如何也不敢冒领,若主公不答应,我还有何颜面和众将士携肩并战?”

陶商也看出来冷祁心意已决,便不再勉强他,让人接过李文侯的人头,带着士兵下了寒鸦岭,士兵报告董卓果然已经带兵去了氐道。

陶商对滇吾和拓拔野说道:“昨夜一场大胜,李文侯兵败被诛,董卓占领氐道城,粮草得到补给,湟中羌兵新败,士气不振,当乘胜追击,一战而定抱罕,正是消灭湟中羌兵的好机会。”

滇吾忧心道:“北宫伯玉在抱罕还有精兵三万,董卓仅有两万人马,又爱惜羽翼,如今危机不存,会不会就此退兵?”

陶商言道:“我自有办法说服董卓,你们先回安故休整,重新集合部落人马,等我消息。”

拓拔野走过来抱拳道:“陶将军尽管放心,这一仗打败李文侯,还会有更多部落的人会加入进来,俺们愿听将军调遣。”

昨夜大获全胜,轻而易举就击败了他们视为虎狼的李文侯,甚至还将其斩首,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拓拔野对陶商的服从原本只是源于滇吾的再三劝说,此时才算真正信服。

和羌人告别之后,陶商带兵来到氐道县城,董卓派牛辅出城迎接,还是给了他许多面子,比当初在美阳时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这次突围的主力是董卓的兵马,但没有陶商突袭和背后扰乱,绝不会如此轻松,至少也要损伤一半兵马。

牛辅是个不善谈的,只是表达了对陶商的善意,两人略作寒暄,安排兵马进入城中来见董卓,此番成功突围,又消灭一半羌兵主力,粮草问题也暂时得到缓解,那些士兵看向他们的目光都柔和了许多。

“哈哈哈,陶将军,此番获胜,本将军要替麾下众将士感谢于你。”

县衙内,董卓亲自在门外迎接陶商,两人相携入内,董卓心情大畅,对陶商也亲和了许多。

陶商抱拳道:“此战能胜,还是将军部下之力,末将只是策应而已,不敢居功。”

“总之破敌有你一份功劳,且斩杀贼酋,也是大功一件,本将军自会如实上报。”

击败李文侯,等于消灭羌兵一半主力,董卓不费多大气力,便已经立下大功,自然不会再和陶商计较这些。

“今羌兵大败,士气不振,将军当乘胜追击,平定抱罕才是。”

“士兵疲惫,粮草不足,又是羌兵巢穴,隔着漓水,易守难攻,周慎退走,独力难支。”

虽然这次突围的主力是董卓的兵马,但没有陶商突袭和背后扰乱,绝不会如此轻松,至少也要损伤一半兵马。

牛辅是个不善谈的,只是表达了对陶商的善意,两人略作寒暄,安排兵马进入城中来见董卓,此番成功突围,又消灭一半羌兵主力,粮草问题也暂时得到缓解,那些士兵看向他们的目光都柔和了许多。

“哈哈哈,陶将军,此番获胜,本将军要替麾下众将士感谢于你。”

本将军要替麾下众将士感谢于你。”

第197章 劝说

既然都在预料之中,董卓的拒绝并未让陶商失望,从历史上看,董卓绝对是一个狼子野心的人,这一点从他对张温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陶商一路上也早就想好如何劝说董卓,闻言笑道:“张太尉此番率兵西征,美阳一战虽然取胜,但叛军实力尚存,今分兵而进,周将军无功而返,若将军能大破羌兵,则二人高下立判,朝堂之上,人人尽知将军之能,张太尉也必会在陛下面前极尽美誉之词,如此名利双收,将军何乐而不为?”

董卓吸了一口气:“唔,事关重大,容某三思!”

陶商又道:“我已和本地羌人联合,此次助将军突围,便有羌人之功,异族向来团结,今羌人内乱,能得本地羌族支持,乃千载难逢之机也,将军万万不可错过!

若能击破湟中羌兵,此次西征之功,尽在将军,将来朝廷若平定西凉,此重任非将军莫属也,威震西凉,莫非非将军之愿也?”

听到陶商这番话,董卓眼中精芒闪烁,不由自主地挪动过了一下庞大的身躯,此时他还带兵征战,还是一副军人形象,并没有发福的迹象。

陶商做了那么多年教官,心理学也涉猎不少,看董卓的神色,就知道他在犹豫,又道:

“自黄巾以来,中原贼患不断,诸戎蠢蠢欲动,匈奴已然进犯云中造反,兵不能克,益州、青州等地义军数十股,将军若胜,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朝廷焦头烂额。

若将军在西凉独胜,必定龙颜大悦,朝堂称颂,四海扬名,天下人无不称颂,虽不比卫、霍,亦不远矣。”

以现在全国的局势做对比,将董卓比做卫青、霍去病,如此名垂千古的豪爽,

不管是谁,都难以拒绝,更何况眼下的确是最好的进攻时机,这并非陶商肆意妄言。

董卓闻言,半晌不语,摸着下巴沉吟了好一阵,才道:“诸位连夜厮杀,将士十分劳累,你且先去歇息,容某召集众将再议。”

陶商知道董卓还是在衡量他出兵之后的损失和带来的利益,没有好处的事情,董卓是绝对不会做的,但他肯定已经说动了董卓,便先告辞出来。

回到安排营地之中,董卓已经派人来****,虽然没有什么奖励,但兵粮却发放的很充沛,士兵们也被妥善安置,正各自休息。

冷祁肩胛受伤,已经重新包扎,近期内是无法再带兵厮杀了,他告诉陶商,贾诩被同乡郭汜邀去,不知道所为何事。

听到这个消息,陶商不由眉头一皱,暗道这难道是命运使然?

此时的贾诩虽然还不出名,但被阎忠举荐以后,在凉州还是有些名气,尤其是在汉胡杂居的地方,这些文人基本被人熟知,人人尊敬。

历史上贾诩就是李傕和郭汜两人的幕僚,当初董卓被诛杀之后,这两人见大势已去,准备带兵回凉州,却被贾诩劝阻。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言道:“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收拾。

不如带领大军向西而行,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侥幸成功,便可奉天子之命而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一想还真是如此,既然已经要逃,何不最后再拼一次,于是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及逃走的士兵,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

及至长安城下,已经有了十万之众,董卓麾下大部分精兵全都到来,围攻长安城,与城内叛变士兵里应外合,最终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前往中原。

西凉兵再进长安,无人管束,加之原来的谣言,更是肆无忌惮,到处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朝廷许多官吏如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尽数被杀。

李傕等人更是到宫门前威逼献帝给他们封官,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这些腥风血雨,都是因为贾诩一言而引起,只因王允要尽诛西凉军,贾诩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却酿成大祸,局面根本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既然都在预料之中,董卓的拒绝并未让陶商失望,从历史上看,董卓绝对是一个狼子野心的人,这一点从他对张温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陶商一路上也早就想好如何劝说董卓,闻言笑道:“张太尉此番率兵西征,美阳一战虽然取胜,但叛军实力尚存,今分兵而进,周将军无功而返,若将军能大破羌兵,则二人高下立判,朝堂之上,人人尽知将军之能,张太尉也必会在陛下面前极尽美誉之词,如此名利双收,将军何乐而不为?”

董卓吸了一口气:“唔,事关重大,容某三思!”

陶商又道:“我已和本地羌人联合,此次助将军突围,便有羌人之功,异族向来团结,今羌人内乱,能得本地羌族支持,乃千载难逢之机也,将军万万不可错过!

若能击破湟中羌兵,此次西征之功,尽在将军,将来朝廷若平定西凉,此重任非将军莫属也,威震西凉,莫非非将军之愿也?”

听到陶商这番话,董卓眼中精芒闪烁,不由自主地挪动过了一下庞大的身躯,此时他还带兵征战,还是一副军人形象,并没有发福的迹象。

陶商做了那么多年教官,心理学也涉猎不少,看董卓的神色,就知道他在犹豫,又道:

“自黄巾以来,中原贼患不断,诸戎蠢蠢欲动,匈奴已然进犯云中造反,兵不能克,益州、青州等地义军数十股,将军若胜,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朝廷焦头烂额。

若将军在西凉独胜,必定龙颜大悦,朝堂称颂,四海扬名,天下人无不称颂,虽不比卫、霍,亦不远矣。”

以现在全国的局势做对比,将董卓比做卫青、霍去病,如此名垂千古的豪爽,

不管是谁,都难以拒绝,更何况眼下的确是最好的进攻时机,这并非陶商肆意妄言。

董卓闻言,半晌不语,摸着下巴沉吟了好一阵,才道:“诸位连夜厮杀,将士十分劳累,你且先去歇息,容某召集众将再议。”

陶商知道董卓还是在衡量他出兵之后的损失和带来的利益,没有好处的事情,董卓是绝对不会做的,但他肯定已经说动了董卓,便先告辞出来。

回到安排营地之中,董卓已经派人来****,虽然没有什么奖励,但兵粮却发放的很充沛,士兵们也被妥善安置,正各自休息。

冷祁肩胛受伤,已经重新包扎,近期内是无法再带兵厮杀了,他告诉陶商,贾诩被同乡郭汜邀去,不知道所为何事。

听到这个消息,陶商不由眉头一皱,暗道这难道是命运使然?

此时的贾诩虽然还不出名,但被阎忠举荐以后,在凉州还是有些名气,尤其是在汉胡杂居的地方,这些文人基本被人熟知,人人尊敬。

历史上贾诩就是李傕和郭汜两人的幕僚,当初董卓被诛杀之后,这两人见大势已去,准备带兵回凉州,却被贾诩劝阻。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言道:“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收拾。

不如带领大军向西而行,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侥幸成功,便可奉天子之命而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一想还真是如此,既然已经要逃,何不最后再拼一次,于是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及逃走的士兵,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

及至长安城下,已经有了十万之众,董卓麾下大部分精兵全都到来,围攻长安城,与城内叛变士兵里应外合,最终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前往中原。

西凉兵再进长安,无人管束,加之原来的谣言,更是肆无忌惮,到处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

朝廷许多官吏如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尽数被杀。

李傕等人更是到宫门前威逼献帝给他们封官,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这些腥风血雨,都是因为贾诩一言而引起,只因王允要尽诛西凉军,贾诩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却酿成大祸,局面根本不在他的控制之中。

既然都在预料之中,董卓的拒绝并未让陶商失望,从历史上看,董卓绝对是一个狼子野心的人,这一点从他对张温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陶商一路上也早就想好如何劝说董卓,闻言笑道:“张太尉此番率兵西征,美阳一战虽然取胜,但叛军实力尚存,今分兵而进,周将军无功而返,若将军能大破羌兵,则二人高下立判,朝堂之上,人人尽知将军之能,张太尉也必会在陛下面前极尽美誉之词,如此名利双收,将军何乐而不为?”

董卓吸了一口气:“唔,事关重大,容某三思!”

陶商又道:“我已和本地羌人联合,此次助将军突围,便有羌人之功,异族向来团结,今羌人内乱,能得本地羌族支持,乃千载难逢之机也,将军万万不可错过!

若能击破湟中羌兵,此次西征之功,尽在将军,将来朝廷若平定西凉,此重任非将军莫属也,威震西凉,莫非非将军之愿也?”

听到陶商这番话,董卓眼中精芒闪烁,不由自主地挪动过了一下庞大的身躯,此时他还带兵征战,还是一副军人形象,并没有发福的迹象。

陶商做了那么多年教官,心理学也涉猎不少,看董卓的神色,就知道他在犹豫,又道:

“自黄巾以来,中原贼患不断,诸戎蠢蠢欲动,匈奴已然进犯云中造反,兵不能克,益州、青州等地义军数十股,将军若胜,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朝廷焦头烂额。

若将军在西凉独胜,必定龙颜大悦,朝堂称颂,四海扬名,天下人无不称颂,虽不比卫、霍,亦不远矣。”

以现在全国的局势做对比,将董卓比做卫青、霍去病,如此名垂千古的豪爽,

不管是谁,都难以拒绝,更何况眼下的确是最好的进攻时机,这并非陶商肆意妄言。

董卓闻言,半晌不语,摸着下巴沉吟了好一阵,才道:“诸位连夜厮杀,将士十分劳累,你且先去歇息,容某召集众将再议。”

陶商知道董卓还是在衡量他出兵之后的损失和带来的利益,没有好处的事情,董卓是绝对不会做的,但他肯定已经说动了董卓,便先告辞出来。

回到安排营地之中,董卓已经派人来****,虽然没有什么奖励,但兵粮却发放的很充沛,士兵们也被妥善安置,正各自休息。

冷祁肩胛受伤,已经重新包扎,近期内是无法再带兵厮杀了,他告诉陶商,贾诩被同乡郭汜邀去,不知道所为何事。

听到这个消息,陶商不由眉头一皱,暗道这难道是命运使然?

此时的贾诩虽然还不出名,但被阎忠举荐以后,在凉州还是有些名气,尤其是在汉胡杂居的地方,这些文人基本被人熟知,人人尊敬。

历史上贾诩就是李傕和郭汜两人的幕僚,当初董卓被诛杀之后,这两人见大势已去,准备带兵回凉州,却被贾诩劝阻。

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

第198章 断粮道

不满归不满,但实打实的三千副铠甲兵器送来,每个人心中都乐开了花,这样的利用,他们还是心甘情愿的,不管有没有这些兵装,他们还不是要拼命?

闲谈一阵,滇吾马上说到正题上来:“如今各部落青壮加起来,总共有八千余人,能战者至少五千,又有这三千兵装送来,我们已有和湟中部落一战的勇气,一切便听将军号令。”

陶商此时也顾不上客气,当下点头道:“你先将所有兵马按部落分配,以一百人为编制,超过的是不足的相互整合,务求做到令行禁止,不得有任何迟误!”

滇吾道:“将军尽管放心,我在长安数年,也学了些带兵之法,早已将各部落人马妥善分配,各自由勇士统率。”

陶商道:“如此便好,让大家先训练一日,等董卓兵马到了漓水边上,吸引北宫伯玉的注意,我们再设法渡河!”

正说着话,忽然一旁的拓拔野暗中连推了几把滇吾,神色神识焦急,陶商看在眼里,却佯作不知,看着两人到底想干什么。

滇吾犹豫了一下,才迟疑道:“那个,我能和将军借人么?”

“借人?”陶商一阵诧异:“你想借多少人!”

“倒没有多少!”滇吾搓搓手,讪笑道:“就借四五十人吧,我们羌人,平素作战,都是各凭本事,根本不懂阵法和配合,所以想和将军借一些伍长、卒伯来,给大家指导一下,临阵磨枪,也有三分快不是?”

“原来是为此事!”陶商不由失笑:“这有何难?就让公明和文达两人带些部下前去,多带一些也无妨。”

“能有公明最好了!”滇吾闻言不由大喜,徐晃的本事他可是清楚的,忙抱拳道:“多谢将军成全!”

陶商笑道:“你我并肩作战,就当同仇敌忾,何须如此客气?”

拓拔野也在一旁嘿嘿直笑,他在部落中早就听说徐晃之名,十分勇猛,一直想和他对战却没有机会,这次派徐晃去训练,可正是切磋的机会。

两人都很高兴,赶紧告别陶商去找徐晃和李通,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只要讲解一些战场上的技巧和配合要领,也能减少许多伤亡。

第二日,董卓派人来送信,北宫伯玉已经派了五六千兵力到漓水以西,严密防守土墙,让陶商伺机渡河。

陶商得信,召集滇吾等人商议,先分派一部分兵马到四此县上游的森林中准备渡河,这里有本地羌人相助,只要北宫伯玉的斥候不会跑到这近百里外的地方查探,渡河其实轻而易举。

傍晚时分,士兵们饱食之后正是黄昏,各部都有向导带领,先向北进入山岭之中,来到漓水上游山涧之地,早有人在这里搭好了简易的木桥,士兵们鱼贯而过。

渡过漓水,来到寒鸦岭以西,这里山势稍微平缓,但树林密布,到处都是密集的灌木丛,正好适合隐藏人马。

过河半个时辰之后,就有人前来接应,有内应就是方便,根本不用在再派斥候查探,他们已经告知羌兵运粮的路线。

抱罕的兵粮大多都是从湟中运来,湟中水源丰富,牛羊繁多,是湟中部落的繁衍生息之地,据陶商的了解,应该就在黄河九曲之地,虽然距离中原较远,但毕竟水利方便,土地肥沃,正是养兵的好地方。

想截断他们的粮草,必须要绕道抱罕以西,那羌人首领说有个叫天井峡的山峪,两下是山,中间一条路,止容两三人并排而过,故名天井峡,正是埋伏的好地方。

陶商想了想道:“偷袭粮草,就由滇吾头领装作抱罕羌人前去,让北宫伯玉以为是本地羌人趁势造反,其必怒而发兵来剿,却不会派遣主力,如此可再灭其一部人马,将粮草运到临河便可!”

首次和北宫伯玉要正面较量,滇吾也颇为期待,而且按照陶商的计策,此番必定大胜,这对其他部落的激励肯定极大,而且对他的名声也会大大提高。

当下领命,和拓拔野两人带了两千羌人,在那个部落向导的带领之下,前往天井峡。

果然如陶商所料,北宫伯玉的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