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大皇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陶商吃了一惊,没想到董卓竟然会以杀掉这数千人来威胁他,而且还让他作见证,背负屠杀羌人的恶名。

忙抱拳道:“将军万万不可,斩杀俘虏,本为军中大忌,如今异族蠢蠢欲动,朝廷本待安抚其心,若杀了羌人,匈奴、南蛮等闻讯必定起兵造反,中原涂炭,在下与将军,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嗯,倒也有理!”董卓眼中精光一闪,故意点头沉思,沉吟道:“这些羌兵,杀也杀不得,放又放不得,以将军之间,该如何处置才是?”

各种处理办法都被董卓否决,唯一剩下的当然就是充军,但陶商怎能让董卓轻易如愿,此时他心中也有了个主意,自然要让董卓自己说出他的意图,才好和他谈判。

“在下也是初次出征,见识浅薄,如何对待俘虏,实在没有经验,还请将军定夺!”

董卓又哼了一下,故作思索,才道:“为今之计,唯有劝降俘虏,愿降者充军,不愿降者押回长安,若有拼死抵抗者,当场斩杀,将军以为如何?”

陶商知道董卓这是怕他回去之后乱说,故意和他商议,堵住他的嘴,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他的部下,自然别无异议。

只好说道:“将军英明!”

董卓果然满意一笑,故意为难道:“只是这俘虏甚多,某一人恐难悉数收纳,不知将军可有意收编一二?”

陶商马上摇头道:“羌人桀骜难驯,在下手中并无兵力,岂敢收编,还请将军多费心力,尽量收编吧!”

只是个小小的杂号将军,哪有统兵之权,若敢贸然收编降兵,就有造反的嫌疑,董卓知道他不敢如此,才故意问了一句。

“哈哈哈,既然如此,某便只好多操些心了,让诸将连夜说降!”

达成意图之后,董卓果然展颜大笑。

陶商见时机差不多,便道:“将军克胜反叛羌兵,功比卫、霍,在下还有一计,可令将军名垂千古,为羌人称颂,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216章 兵回长安

招降羌兵,本来就是董卓的一大意图,收编湟中义从,他的骑兵会进一步提升,如今心意达成,正自高兴,听陶商说还有好处,不由有些期待:

“不妨说来听听!”

陶商言道:“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率军从湟中入侵抱罕,本土部落遭受欺凌,如今将军为其解除忧患,羌人必定感念将军,将军若乘机推举羌王,与羌人结盟,年年进贡,岁岁入朝,岂不又是大功一件,如此不但羌人永远感念将军之恩,朝廷也会因将军威震边陲而犒赏,名利双收,岂不更好?”

“哦?”董卓果然眼睛一来那个,摸着浓密的胡须沉吟一阵,点头道:“此事与某大有裨益,我也知是陶将军之意,既然收编降兵在我,这选拔羌王之事,便由你来决定,彼时某自会亲呈书信举荐,料必事成!”

“多谢将军!”既然董卓也看出了他的心思,陶商倒也不再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两人各取所需,互不干涉。

当下又向董卓言道:“既然要和羌人结盟,将军当约束部下,追剿贼军之时,莫要误伤普通百姓,免失民心!”

董卓笑道:“这你放心便是,前几日只因贼军到处逃窜,部下难以分辨,如今肃清进内,某已经下令撤兵回城,不会再有此事发生!”

“如此便好,在下这就去找羌人商议和盟之时!”陶商从县衙出来,马上派人去请滇吾和几位有话语权的首领到抱罕城外来会合。

听说陶商要推举羌王,让朝廷分封,众头领一致推荐滇吾,这一次要不是滇吾找来陶商,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而且滇吾的领导能力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陶商又建议大家封拓拔野为护羌大将军,协助滇吾守卫抱罕,让族人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元气,都得到大家的赞同。

羌人这里倒是好说话,他们现在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只想着先解决温暖问题,哪里会在乎这些职权,有人带着他们干当然更好了。

董卓早就有了收编的打算,在此之前已经把愿意投降的羌兵收编,剩下的两百多人准备押赴长安,这些已经于他来说可有可无了。

第二日,滇吾代表羌人前来向董卓致谢,中午大军准备出发,离开抱罕的时候,董卓还是横征暴敛的本性,将抱罕洗劫一空,只留下部分运不走的粮草留给羌人。

这一次西征,陶商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收场,跟着周慎一无所获,却昂帮助帮着董卓消灭羌兵,彻底让其失去反叛之力,也让那董卓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兵马来到北原,派往汉阳的哨马赶回来带来消息,天水守将已经换成右扶风鲍鸿,孙坚在镇守天水的时候和阎行交战,中计受伤,先回洛阳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陶商不由吃了一惊,没想到孙坚竟然会被阎行算计,不知道是不是韩遂的计策,直接返回洛阳,看来伤势不轻。

而张温率领的中军,也因在外消耗太大,每日都要从长安抽调粮草,距离实在太远,已经退回陈仓去了。

董卓马上派兵再次向陈仓报捷,率领大军向天水撤退,这一次出征,不但立下大功,还收了许多湟中义从,董卓的人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可谓意气奋发。

兵马从抱罕来到天水,已经是八月,出征时春泥才消,回来时已经秋叶泛黄,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事情,如流逝的岁月,冷酷无情。

张温派人传来将令,夸赞董卓此战告捷,命他派兵驻守天水,其余兵马到长安集合,降兵交给周慎处置,而张温则受征召先回洛阳去了。

有统兵之权,又有驻守之地,董卓自然毫不客气,鲍鸿前脚刚走,便派五千精兵镇守天水,又以照应天水守军为由,留樊稠屯兵陈仓,成为他的养兵之地。

回到长安,周慎亲自出城迎接,他和董卓本为同级,又无功而返,此时董卓大胜归来,自然趾高气昂,不给周慎半分面子,庆功宴也搞得不欢而散。

董卓的骄横,让众将颇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人家不仅重兵在手,而且又大胜回朝,立下汗马功劳,谁敢得罪他?

散席之后,周慎特意找陶商来道谢,他虽然没有立功,但能全军撤退,也着实不易,这其中功劳最大的便是陶商。

不过周慎还是告知了陶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高阳死在征战途中,高望大怒,认为是陶商作为副将故意陷害,要不是他抢走了高阳的坐骑,又怎会叛军杀死?

在朝中已经捏造了许多他谋反的罪名,如今陶谦遭受牵连,改任郎中令,完全成了虚职,这还是卢植、朱儁等人保举的结果,否则就要被卫尉关押候审了。

而且周慎建议陶商,如果他想保护李通,最好将他编如自己的护卫之中,就说李通已经战死,不要让高望得到消息,否则李通会第一个杀掉。

这算是周慎心怀愧疚,对陶商的一点回报,让陶商回到洛阳之前有所准备,不过他现在也算立下大功,攻破羌兵,斩杀李文侯,就算高望如何污蔑,应该能逃过一劫,就怕高望会通过其他途径报复。

从周慎府中出来,陶商还在想着该如何向李通说明此事,这一段时间大家相处得倒也不错,但李通毕竟是统兵将领,让他委身成为自己的家将,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还没想好李通的事,徐晃带着两个人匆匆在街上找到他,告诉他一个更惊人的消息,因为自己被韩遂围剿被迫南下,失去了联络,消息传到洛阳以后燕荣等人不放心,由秦河带着陶忠等四人来西凉寻找他的下落。

五人刚到长安,便和董卓的家丁起了冲突,秦河本就是亡命之徒,不甘忍受欺凌,当街杀了董卓家中之人,被张济抓到监牢去了,等着董卓回来处置。

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心中一沉,董卓这人桀骜不驯,喜怒无常,又极其护短,秦河杀了他家中之人,这事恐怕难以善了。

第217章 规则

虽然和董卓在抱罕有一段时间的共处,甚至能攻破羌兵,陶商有一大半的功劳在其中,但却不认为这点小小的情分就能让董卓给他面子,放了秦河。

回到住处,陶忠、陶诚、陶信、陶义四人俱在,见到陶商,满脸惭愧,半年多未见,他们奉命出来寻找陶商,没想到还未开始,就被困在了长安。

寻人不成,反倒给陶商惹了个大麻烦!

陶商安慰几人道:“好了,你们不必担心,先把事情说一遍,我再想办法!”

四人坐下来,他们在洛阳听到陶商带兵被迫南下之后失去消息,放心不下,向陶谦禀告之后便由秦河带着四人往凉州来寻找陶商。

到了长安之后先打听消息,听说一人知道陶商的下落,而这人正是董卓的族亲,名叫董非!

听说是董卓家族的人,秦河等人自然信了大半,却没想到被董非戏弄,收了钱财之后,却告知陶商带兵西征去了,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知。

陶商西征,天下人人知晓的事情,秦河岂能不怒,但碍于是董卓族人,只好忍气吞声,让董非还回钱财便罢,他们要去凉州,盘费可就不够了。

谁知道董非非但不给钱,又看中了秦河手中的兵刃,那是一把锻造得极好的宝刀,本是他们在洛阳打劫商队时发现的,好不容易找到趁手的兵器,秦河岂能让董非拿走?

双方在浐河边上起了争执,董非平日里仗着董卓的名号在外胡作非为,也知道秦河忌惮于他,肆无忌惮地冲过来抢刀。

秦河也没想到这个腰身粗大的家伙竟然是个无用之人,只发力推了一下,董非便掉进浐河之中,时值夏季,河水正猛,董非落入波涛汹涌的浐河之后连人影都不见了。

那些家丁顿时慌乱起来,各自逃回城中报信去了,秦河自知闯了大祸,不想就此逃跑给陶商惹麻烦,让陶忠等人继续去寻找陶商,他自去城中自首。

秦河被闻讯赶来的张济直接抓进了董府,陶忠等人几次求见不得,正准备放弃秦河去找陶商的时候,终于传来陶商跟随董卓大破羌兵,正准备班师的消息,便一直等在长安。

秦河和陶忠四人是自己找的第一批护卫,也算是心腹亲信,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一次相处的人,自然最亲切,名为主仆,实则陶商将他们以兄弟相待,这一年多在长安,着实帮他做了不少事。

这一次他们也是为了寻找自己而来,陶商当然不可能弃之不管,只是董非这个人的身份如何,在董卓心中的地位就很重要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族人,也还能说些情,或者送点别的东西救出秦河,若是近亲,这件事可就棘手了,董卓的护短,那是出了名的。

陶商问道:“可曾打听到董非的身份?”

“打听了!”陶忠言道:“这董非本不姓董,只因他母亲是董卓一个孙女的奶妈,故而被董卓赐姓。”

“嗯!”陶商摸着下巴,又道:“可知道董卓之子是谁?住在何处?”

陶忠道:“董卓之子早夭,只留下这一个孙女。”

“独孙女么?”陶商的眉头不由皱紧了,想起历史上那个不满十六岁就被封为渭阳君的董白,董卓对其如此看重,她的奶妈之子,是不是也有些份量?

“秦河现在何处?”

“被关在段煨营中,段煨守卫浐河渡口,就在浐河边上!”秦河的消息,陶忠他们早就打听到了。

陶商思索一阵,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打算先去找董卓,看他如何处置,便道:“好,你们现在此等候,我去一趟董卓府上!”

“公子小心!”

陶商知道他们是在担心,笑道:“放心吧,我是先去找董卓商量,即便他不肯放了秦河,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安抚四人之后,陶商先去找了李通,将周慎的话告知他,但并未说一定要成为他的家将才能躲过高望的惩罚,李通完全可以选择就此离开军营,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李通本身就是一名游侠,如今天下大乱,要是他决意再入江湖,随便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就算高望在朝中有些权力,也不可能在这混乱的年代里找到他。

是去是留,陶商将决定权留给李通,虽然他很想留下李通,但自己眼下无兵无权,回到洛阳之后说不定还会被十常侍打压,自身都不得保障,自然也不敢给李通太多的承诺。

吃过饭后,已经是黄昏,陶商来不及休息,马上连夜去拜访董卓,董府就在东城,看起来不算气派,但门口那几个威风凛凛的士兵却让经过的百姓自动远离。

陶商独自来到府门口,报上自己的姓名,让人前去通报,不多时,通报的士兵前来回话,董卓不愿见他,而且还带给他两句话:

如果只是寻常问候叙旧,可明日再来;

如果是为了秦河之事,便不用再来,董非不能白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听着那个士兵冷梆梆的回话,陶商就知道董卓已经铁了心,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董卓溺爱董白,对她的奶妈自然也爱屋及乌,其子身亡,怎能不替她做主?

至于董非所做谁对谁错都已经不重要了,董卓本来就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如今手握兵权,更是目空一切。

对错,向来都是掌握在有权力的人手中!

不管在任何时代,陶商都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掌权者才能制定规则,或者,破坏规则,超出规则。

在董府门前垂首站了一阵,陶商默默地转身离开,既然董卓不讲道理,不依照规则,这件事,就不能按照常理来处理。

在董卓的眼中,但凡伤及他家人的人,都该死,无论对错!

但在陶商心中,秦河却必须要救,不能就此放弃!

秦河不能死,这是陶商的规则,而且是讲道理的规则!

明月不知何时挂在了城头的角楼上,照在光华的青石道上,发出冷清的光辉,陶商的脸色也越发的沉静冷峻,在夜风中快步走回住处。

第218章 救人

已到月中,在陶商的意识里,再有一月马上就是中秋,但在汉代,似乎还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帝王和贵族官吏才会祭月、拜月,士人也有部分效仿,以示风雅。

月光皎洁,房间里一盏灯下,陶商和徐晃、陶忠等人相对而坐,几人听了陶商的计划,全都震惊不语,陶商的打算,实在太过大胆。

陶商打算就用最直接粗暴的办法,直接去劫营救人!

秦河对陶商重要自不必说,但毕竟只是个家将的身份,无论如何,也犯不着陶商去冒险劫营,擅闯军营,这要是被发现了,说重了就是谋反,和反贼同罪。

虽然陶忠等人对陶商肯为家将如此用心十分感动,但也不愿让他亲身去涉险,为了一个秦河,搭上了陶商,那就更不划算了。

就算侥幸救出秦河,若被人抓住什么把柄,给陶商引来灭顶之灾,以秦河的性格,恐怕也会自杀谢罪。

徐晃算是最了解陶商的了,知道他决定的事情不容改变,便道:“公子,此行实在太过冒险,不如让我们几个去吧,你就在城中等候消息!”

陶忠等人也忙道:“是啊,公子,让我们几个去就行!”

听着几人激动嘈杂的声音,陶商示意大家小声一点,不要惊动了其他人,笑道:“不是我不放心大家,此去只为救人,人多了容易被抓,人少了恐怕难以成功,所以我必须要去。”

“放心吧,此次行动出其不意,你们都想不到,更不要说段煨了,如今董卓回来,肯定马上就会对秦河下手,事不宜迟,我们必须连夜出城,等城门关了,行事就不便了,马上出发!”

几人见陶商心意已决,只好同意,连陶商都要亲自去救人,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大家各自去准备,按照陶商吩咐的,分散行动,去买夜行衣和头巾等各种道具,一个时辰之后到西城外的杨树林集合!

简单收拾一下,陶商也轻装打扮,既然是秘密救人,自然不能带熟悉的盘龙枪,让他们在城中寻一根齐眉短棍,枪棍有共通之处,应该都差不多。

打开房门,却见月光之下站着一个人影,正静静地看着他,正是李通,一身轻便的打扮,腰悬宝剑。

陶商一愣:“文达,这么晚了还不休息,找我有事?”

李通上前一步,抱拳道:“将军若去救人,李通愿往!”

陶商一笑,知道李通已经做出了决定,言道:“这可是掉脑袋的事,你要想好!”

李通淡然一笑:“将军莫忘了我之前的身份!”

陶商没有再多说,走到院中拍了拍李通的肩膀,笑道:“走吧,出发!”

两人一前一后从后门走出大院,剩余的十几个士兵都是他和李通的亲信,都值得信赖,不需要刻意安排。

两人都打扮成了寻常百姓的模样,根本不会惹人注意,在人潮中走出长安城,此时已经快到酉时,城门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关闭,赶时间出城的人有不少。

来至约定的地方,徐晃等人也先后到来,各自穿着黑色的衣衫,头巾也已准备好,买的是羌人惯用的弯刀,其他的火折子、钩索等,一应俱全。

陶商检查了一遍装备,确认无误之后,和众人走向在月色掩映下走向浐河,顺着浐河向北,不多时便看到了驻扎在渡口的军营。

浐河是长安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凉州的粮草和其他物品大多从此运输,这个渡口也是军事重地,董卓为段煨争取这个位置,就是保证自己军中的粮草供应,又能从中捞取些好处,一举两得。

此处一共有两千守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毕竟是长安边上,不会有贼军侵扰,只是震慑作用,一到后半夜,巡逻的士兵只有两三队,例行公事。

几人在军营三里外的河岸边上停下来,隐藏在草丛之中,观察着营寨动静,守军们大多已经休息,只有少数几人还在闲逛,巡逻的士兵果然不多,最先要做的便是找出秦河被关押的地方。

李通自告奋勇,他本是游侠出身,探路的事情,交给他来做最合适,人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趁着李通去探查的时间,陶商又给陶忠说了安排了一遍行动的安排,李通和他们四人负责救人,陶商和徐晃负责吸引官兵。

一旦救出秦河,便马上连夜离开长安,不能从潼关回洛阳,董卓肯定会派人追击,他们要向南从蓝田绕道武关,沿着崤山返回洛阳,回到购置的那个庄院中去。

这些守军平日里本就无所事事,哪里会想到有人这么大胆,敢到这里来闹事,加上李通谨慎,大约一个时辰左右,便把营寨里大概的布置都探查清楚。

顺着李通所指,陶商观察着下面的地形,同时也确定好了逃跑路线,往北方向只有一座石桥,只要守住这里,守兵便无法追击。

这样小股队伍渗进敌营的事情,陶商在当年做侦察兵的时候早已经轻车熟路了,很快就找出了突破点,依着地形给每个人分配了任务。

等到三更时分,大家换好行装,全都穿着黑衣,黑巾蒙面,只露出双目在外,李通和陶信负责去抢劫财物,陶忠带着剩余的两人去救人,陶商和徐晃则负责在另一个方向放火、掩护大家撤退。

抢劫钱财只是一个掩饰,顺便他们回去的路上也能用到,虽然事后董卓肯定不会相信这个说法,但总有了个搪塞的理由。

最后叮嘱道:“记住,听到口哨声,所有人马上要到北边的桥头集合,不得有任何耽搁!”

“是!”

又对李通吩咐道:“文达,你到洛阳之后便先和秦河他们同住,等此件事了,我自会前去找你,万不可让高望的爪牙发现!”

“将军放心!”既然已经决心要跟着陶商,李通便对陶商唯命是从,尤其是这一次冒险救秦河,让李通对陶商更加钦佩,无论在战场上,还是情义上,都让他对陶商彻底信服。

看看天色,陶商道:“时间差不多了,各自准备,看到火起,便马上混进营寨行事!”

第219章 行动

夜风微凉,几人约定好战术之后,从草丛中钻出来,按照各自的方位来到既定位置,营寨中的守军基本已经沉睡,只有巡逻的士兵还无精打采的来回走动。

陶商和徐晃靠近南门,这里就在河岸上,月光下能看到奔腾的河水,营寨靠南沿河是粮草堆积之地。

月光皎洁,轰隆隆的河水掩盖了脚步声,即便是在睡梦之中,恐怕也只收奔流不息的水流声,再大的脚步声,也被淹没。

趴在河堤上隔着寨门看去,守卫粮草的士兵约有两百人,有四人在箭楼上缩着胳膊昏昏欲睡,深夜在高处吹着冷风也不好受。

其他收兵也都精神不振,缩着脖子躲在避风的地方打瞌睡,只等着天亮了有人来交接,赶紧回去好好休息,一年来都是如此,谁也想不到今夜会忽然出现意外。

躲过两波巡逻的士兵,陶商和徐晃溜到寨门边上,两米多高的土坯墙,上面布满了荆棘和尖刺。

抬头看了一眼,贸然把钩索扔进去说不定会惊动守兵,要是正好碰到巡逻过来的士兵,那就更不妙了。

陶商对徐晃言道:“公明,你蹲下来,我踩着你肩膀翻进去!”

徐晃摇头道:“公子还是在外面等候,我进去便是。”

陶商指了指徐晃铁塔般的身材,苦笑道:“你也不看看你这身板,要是你站在我肩膀上,我这胳膊多半是要废了。”

徐晃一愣,只好闷声弓腰,给陶商做了翻墙的阶梯,虽然他不想让陶商冒险,但忽然又明白过来如果自己踩着陶商的肩膀,似乎也有不妥,毕竟陶商才是主人,再加上陶商所说的,他别无选择。

站在徐晃的肩膀上,等他慢慢站起,陶商观察着里面的情形,放眼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