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军神-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所谓的忠义廉耻,她们丝毫不会去考虑这些。
其实不仅是草原上的女人们如此,就连那些男人也是这样。只要你足够强大,能够征服他们,他们就会成为你手下忠实的鹰犬。
一旦某日,他们觉得自己的实力强过了主人,就会化身成狼,露出尖锐的獠牙。
黄巾军离开弹汗山,带走了一万八千多年轻的鲜卑女人,甚至还有一些小女孩。
陈旭的心思非常简单,他不愿意肆意屠杀。却也不愿意放过那些鲜卑人,坐视这些女人被其余的鲜卑部落抢去,成为壮大他们部落的工具。
这些被挑选的鲜卑女人,她们都是年轻力壮,并且会骑马。
如此一来,带上她们,不但不会拖累黄巾军行军的速度。反而能够帮助黄巾军,驱赶多余的战马。
而且黄巾军的营寨之中,恰好是男多女少。并且姿色好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黄巾军收拢的百姓,大多都是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在流民朝不保夕的生活之中,男人的生存能力,显然要比女人强上很多。
有些年轻美貌的女子,往往会被大户人家收作婢女,小妾之类。如此一来,流民中女人就变的更少。
黄巾军中有很多年龄偏大,并且被迫退伍的战士,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光棍。
有些人甚至在战场上收了重伤,落下了残疾。对于这样的黄巾军而言,陈旭虽然不会抛弃他们,却也不会勉强其余的女子嫁给他们。
若无意外,这些曾经为黄巾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都会孤老一生。
现在,陈旭带回去了将近两万的鲜卑女人,若是分给那些受伤落下残疾的战士。
或是挑选其中美貌的女子,奖励给那些立下功劳的将士,绝对会使得黄巾军的凝聚力,再次大大增强。
大多数的黄巾军,都是为着心中的信念,才跟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一章名将来投
连续数十日,陈旭都在处理寨中的事务。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不得不说,陈旭带兵攻打鲜卑人,虽然比较冒险,收益却是相当可观。
先不说黄巾军攻破弹汗山所缴获的物资,单是通过这场战争,黄巾军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声望,都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甚至有很多曾经还在犹豫的百姓们,也都携家带口上山投奔黄巾军。
自从敲定了演武场的规则以后,黄巾军的演武场上,每日都会有人上去挑战。
陈旭设立这个擂台的本意,只是为了委婉地回绝那些想要参军的百姓。所以派出去守擂的士卒,都是军中的劲卒。
他们本就勇力过人,再加上经历过很多战事,战斗力要远远强过普通百姓。所以一开始,有很多上台的百姓都没有通过考验。
由于想要上台打擂的人太多了,所以陈旭不得不下令:每个上台之人都要先记录身份,一旦落败,三个月之内不许再上去挑战。
如此一来,很多没有把握之人,就不愿意浪费掉一次宝贵的机会。他们为了参军,闲时都开始训练武艺。
随着更多的百姓涌进黄巾军的大寨之中,陈旭已经将山寨扩充到十五个。使得黄巾军的大寨,遍布整个太行山。
不得不说,百姓之中卧虎藏龙。当一开始那些浑水摸鱼的人都落败以后,擂台上冷清了一段时间。
自那以后,虽然上台的人变得很少,但是能够击败守擂士卒的百姓,却是越来越多。
用后世的俗话来讲,那就是: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
前面那些被打败的男人们,他们给其余想要打擂的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之后很多人自忖无法击败守擂的士卒,就不敢再上去丢人现眼。
毕竟,虽然打擂不会死人,但是战败以后,先不说面皮上不太好看。就是那些皮肉之苦,也绝不好受。
所以后来上场的那些人,全都是有些把握,才敢上去打擂。
十几个山寨,每个山寨都有擂台。日积月累下来,既然有一千多人击败擂主。这个消息传到陈旭耳中以后,使得他惊讶无比。
一千多人打擂成功,就代表着这些尚未经过训练的百姓,他们自身的勇武都是非同一般。
这些人若是再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绝对会成为一支可怕的精锐。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台打擂通过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陈旭微微叹息一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一千多人。
他们自身的素质绝对可怕,但是人数也太过稀少。若是单独成军,先不说人数太少,不太适合。
就是想要找出一个合格的统帅,却也无比困难。
陈旭手下的大将虽然不少,但是典韦、陈虎、汤陈等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冲锋陷阵都是猛将,但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二章比试
没有陈旭想象中的故意拿捏,高顺听到陈旭招揽的意思以后,立刻拜在地上,口中高呼:“顺,见过主公!”
骤然得到高顺的效忠,陈旭宛如身在睡梦之中。
往日他招揽那些名将之时,哪个不是费尽心思,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他们的效忠?
哪怕是赵煌、汤陈,以及他们帐下的那些骑兵,陈旭也要让典韦、赵云出面,才将他们折服。
但是现在,陈旭只是稍微流露出招揽的意思,高顺就纳头便拜。这不禁使得陈旭,有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看到自家兄长愣在那里不动,陈虎心中大急,急忙拉了一下他的衣袖,陈旭这才回过神来。
深吸了一口气,陈旭才知道自己不在做梦。他急忙上前,扶住高顺的双臂,用力将他拉了起来。
而后陈旭挽着高顺的手臂,问道:“不知阿顺可有表字?”
陈旭仗着前世的积累,虽然知道高顺是个将才,但是史书上并未记载高顺的表字。所以他才会如此询问。
高顺答道:“某表字严正。”
“严正,严正。”陈旭低声呢喃几次,突然抚掌大笑,“刚直严谨,公正不阿,当真是好字啊!”
听到高顺表字‘严正’以后,陈旭不得不感叹,这真叫做字如其人啊。历史上的高顺,正如他的表字那般,是个刚正、严谨之人。
陈旭拉着高顺往外面走去,真切的说道:“我虽然未曾与严正见过面,然观严正样貌、表字,对于严正的为人,某亦能揣测一二。“
“阿虎虽然为人鲁莽,但是非豪杰之士,并不能入阿虎之眼。严正乃阿虎推荐之人,胸中必有才学。”
“严正且随我前去校场,展示你自身的才能,我也好为你安排职位。”
陈旭虽然知道高顺的才能,但是黄巾军其余诸将却并不知晓。
若是高顺没有展示任何才学,陈旭就将他破格提拔的话,其余将领虽然不会明说,心中却也会有一些芥蒂。
所以陈旭才会拉着高顺,一同前往校场。一来,可以与帐下士卒混个脸熟。二来,也能与赵云、赵煌、汤陈、江武三将相见。
陈旭将黄巾军的骑兵交给了赵云,赵煌、汤陈、江武这些原来骑兵的统帅,自然要成为他的副将。
若非如此,陈旭担心这些人心中会有芥蒂,以为陈旭夺了他们的兵权。
况且,不安排他们练兵的话,以这几人的地位,势必会安排他们独领一寨。
陈旭虽然对他们非常放心,但是黄巾军现在的每个大寨,都必须是陈旭真正的心腹才行。
这三人才投黄巾军没多久,对于他们的为人,陈旭尚未了解透彻,所以不便让他们独领一寨。
但是他们以前并不是黄巾军,对于黄巾军很多的要求、习惯以及行事,都不太了解。
如此说来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三章心思
陈旭让人拿来了一杆好枪,而后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高顺,让他上场比武。
赵煌几人看到陈旭如此优待高顺,心中都有一些不服。待高顺上马以后,汤陈就跨上了战马,拍马直取高顺。
高顺望着汤陈拍马过来,他也是轻踢马腹,轻轻舞了一个枪花,而后挺起长枪刺向汤陈。
“铛!”
大刀与长枪相交,金戈交鸣之声响起,两人身子都是一震。
枪走轻灵,诡异;大刀却是力大势沉,走的是刚猛路线。
高顺此举,无疑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但是他用长枪,居然能够挡住汤陈的大刀,两人的武艺高下立判。
一招过后,双方都知道了对手的深浅。
汤陈知道,他的武艺比不上高顺,若要取胜,只能在马术上找方法。
两人你来我往,交战数十回合,汤陈尽量把自己的骑术发挥到了极致。奈何高顺的骑术亦是非常惊人,交手没多久,汤陈就落入了下风。
赵煌看到眼前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着急。他们两人投奔黄巾军以后,才知道黄巾军人才济济,两人除了带领来的三千骑兵以外,自身的优势根本不明显。
若是汤陈败于这个新来的高顺之手,那么陈旭会如何看待他们?
陈旭立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着两人的交战。仅仅过了二十多个回合,汤陈就已经显出了败相。
他转头看到了满脸着急的赵煌,就对他说道:“子亮,你也上去交战吧,让我看看,严正的武力到底如何。”
听到陈旭的话,赵煌感到有些憋屈。陈旭虽然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听到他的话,赵煌还是以为自己与汤陈,只不过是高顺的陪练。
校场上汤陈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赵煌也顾不上其他,一夹马腹,就进入校场之中。
好在他也知道两人打一个不太光彩,再加入战阵之前,就大吼了一声,说道:“严正勇猛,非一人可敌,主公特遣我来相助秀吉!”
话毕,赵煌就杀向高顺。
赵煌的话很有水平,先是吹捧高顺勇猛,说他并非一人之敌。如此一来,两人夹攻高顺,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并且他还在后面说,是陈旭派他前来助战的。这样的话,别人就更加不会说些什么了。
赵煌一枪直刺高顺,高顺不敢大意,凝神静气,与他交了一招。
两人战马想错而过,高顺当即心中大定。赵煌的武艺虽然不错,但最多也是一个三流武将。赵煌的能力,大多数都不在武艺上。
高顺自忖,现在虽然多了一个赵煌,但是只要他细心应付,迟早能够击败两人。
陈旭既然给了他这么一个露脸的机会,他就不会辜负陈旭的一番好意。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陈旭既然这么看重他,他就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前来回报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四章陷阵营
陈旭刚刚还因为,那些打擂成功精壮男子们的问题操心,却不想高顺立刻就过来投奔黄巾军。
依照高顺的才能,将那一千多勇武过人的男子集合在一起,训练成精锐的步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一来,不但对让这些勇武过人的男人们,找到好的归宿。还能够给黄巾军,打造出一只精锐的步卒。
黄巾军现在已经有了一万精锐骑兵,但是在中原战场之上,骑兵的作用却远远比不上步兵。所以黄巾军完全有必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步卒。
以前的黄巾军,虽然都是悍不畏死,但是他们凭借的只是那种不怕死的精神。
真正面对大汉精锐部队的时候,他们也只能以命换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胜利。
而这些,却并不是陈旭希望看到的。
若是高顺能够训练出一支,像历史上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的陷阵营。这一支军队,完全能够弥补,黄巾军步卒战斗力不足的弊端。
所以陈旭对高顺寄予厚望,让他可以在所有的黄巾山寨之中,任意挑选兵员。
依照陈旭的想法,陷阵营的士卒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当高顺将自己练兵的方法告诉他以后,陈旭才知道,为何历史上陷阵营只有七百余人了。
依照高顺的想法,他所要训练的这支队伍,他们要成为全能的士卒。
首先,这些人要尽皆身披重型铁甲,而不是那种最简单的牛皮战甲,并且每人还要配上圆盾。
如此一来,哪怕遇到弓箭手万箭齐发,士卒们结成方阵,依靠默契的配合,也能做到毫发无损。
其次,这支队伍若是遇到骑兵。面对骑兵强大的冲击力,他们能够拥有以步兵战胜骑兵的能力才行。
所以,每个士卒都要配上长矛。
当骑兵向他们冲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用圆盾筑成一道鉄墙,并且把长矛对准骑兵,结成密密麻麻的长枪阵地。
这样的话,骑兵只要敢冲上去,就会有死无生。
而后,当敌人近身以后,这支队伍还能够贴身作战才行。那么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应该配上一柄大刀。
作为一支全能型的队伍,他们绝不能够不会射箭。拥有过人的箭术,当敌人靠近他们的方阵之前,这些士卒就能够率先用弓箭,进行远程打击。
配置了这样装备的军队,他们的负重绝对是无比可怕的。为了让士卒们保持充沛的体力,在行军的途中,必定要有马匹代步才行。
这样算来,高顺所训练出来的士卒,他们每人的装备,至少都要有一副重铠、一杆大戟、一柄大刀、一匹战马、一张强弓,以及若干箭羽。
这样装备下来,每一个士卒身上装备的价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装备倒还不是最重要的,若是这支队伍只有装备,而不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五章英雄辈起
陈旭带领黄巾军躲进山中之后,再也没有下山给大汉王朝找麻烦。
但是这个帝国会崩溃,自有其必然的道理。哪怕天下的黄巾军,都安定下来,整个大汉仍是风起云涌。
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幽州境内再起叛乱。
张纯与同郡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自号弥天将军、安定王、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掠吏民,所至残破。
一时间,整个天下震动,青、徐、幽、冀四周百姓流离失所,大多都藏于山中,躲避战火。
这个时候,黄巾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八百里太行山。再加上黄巾军讨伐胡人,攻破弹汗山的声望,于是有很多百姓,拖家带口前来投奔黄巾。
陈旭在山中,听闻张纯反叛的由来以后,嗟叹不已。
原来,张纯反叛的的根由,还要追溯到张温调遣三千乌桓突骑兵,前去支援凉州战场之事。
张纯是幽州渔阳郡人氏,自幼喜好结交四处豪杰。再加上他为人豪爽,并且并不歧视国境之内的乌桓人。
长时间下来,他与乌桓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纯才能非凡,曾经被任命为中山国国相。但是由于黄巾军的起义,席卷了整个冀州,所以之后张纯也被牵连,罢官归乡。
张纯归乡以后,与乌桓人的往来更加密切。再加上他在幽州的名声很高,所以很多乌桓部落的首领,都愿意与他结交。
张纯的理念,与普通的士大夫并不相同。他并不认为胡人是野蛮、落后的种族。
相反,他同情这些乌桓人,并且敬佩他们的勇武。
张纯认为,乌桓人既然一直生活在大汉国境之内,认大汉为主,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与汉人一样的地位。
大汉若能启用乌桓人,以大汉的富裕,以及乌桓人的骁勇善战,又何愁不能威震四方?
张纯的这种理念,却招受了很多士大夫的不屑。但是他仍然固执己见,倾心与乌桓人结交。
却说幽州境内,有另外一个英雄,复姓公孙,单名瓒,表字伯珪。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其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
但是他外貌俊美,并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
于是深得涿郡刘太守赏识,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公孙瓒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
后来刘太守犯事,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
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面,说道:“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
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却不想,刘太守在发配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六章灵帝崩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天下四处虽然动荡不安,但是黄巾军大寨之中,却是一片安详宁静。
如今离黄巾军攻破鲜卑王庭,已经过去了三年。现在,陈旭已经二十五岁了。
一处大院之内,脸上已经有不少胡须的陈旭,肩膀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左右两只手上,还分别抱着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婴。
庭院旁边,两个女子正在浆洗着小孩的尿片。她们时不时望向陈旭的方向,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神色。
毫无疑问,其中一个女子正是张玲。
陈旭攻破弹汗山回到山寨的第二年,张玲就给陈旭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政。
同一年内,陈旭又娶了赵云的妹妹赵雨为妾,次年她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骏。
至于陈旭抱着的那个女婴,却是几个月前,张玲为他生下的女儿,叫做陈婷。
赵雨嫁给陈旭为妾,虽然有些委屈。但是以张玲的身份,赵雨根本无法与她相争。
赵雨心中早已喜欢陈旭,但是因为种种缘故,才拖到前年成婚。对于这个女子,陈旭心中也有很大的好感。
再加上赵云统帅黄巾军的所有骑兵,他的身份就比较敏感。虽说陈旭绝对信得过赵云,但是其他人却不会这么想。
就连田丰与程昱,都曾经在暗中劝谏过陈旭,说那支骑兵乃是黄巾军的王牌军队,必定要有亲信掌管才行。
这个亲信,不是指那些信得过的手下,而是指陈旭的本族之人。
自古以来,华夏人的宗族观念就非常深厚。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也许所有人都会背叛你,但是你的宗族却不会背叛你。
若是同一宗族的人背叛自己的亲人,那么他们一定会遭受天下的唾骂。家族,是所有士人都不能撇弃不顾的存在。
哪怕像日后的诸葛亮一家那样,他们兄弟三人,分别投奔魏蜀吴三个集团。他们的初衷,亦是为了家族的延续。
不止是诸葛家族,就连很多其他的世家大族亦是如此。他们的观念,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只有广撒网,才能捕到大鱼。
家族子弟分散投奔诸侯,只要他们所投奔的诸侯之中,有一人能够成事,那么这个家族的传承就不会断掉。
相反,那些诸侯的家族,除了袁绍、袁术这两个奇葩以外,其余的诸侯亲族,都是竭尽全力辅佐诸侯。
而曹操,就是最好的说明。
无论是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他们都是曹操的本族亲人。
历史上的曹氏集团,他们的王牌骑兵虎豹骑,也是交给曹姓的将领统帅。
赵云虽然得到了陈旭的信任,但他毕竟不是陈旭的亲族。然而他所统帅的骑兵,却相当于黄巾军三分之一的战力。
如此强大的权力,若非陈旭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一百九十七章历史车轮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汉灵帝病危。
纵观汉灵帝的一生,虽然看似荒唐、无能。但是他本人,却是尽量遏制朝中的各个势力,并且一度想要削弱他们。
奈何大汉宛如病重之人,朝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汉灵帝想要加强皇帝的权威,尚未实施便已经病危。
西园八校成立时间尚晚,世家大族仍旧把持地方。
汉灵帝早就看出了西凉的董卓恃宠生娇,目中无人。所以就听从臣子所言,风封董卓为少府。
少府,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封董卓这个官职,虽然看位列九卿,风光无比。
但是董卓帐下谋士李儒却说:“主公位居西凉,兵精粮足,纵然汉室对主公有所忌惮,却也不敢轻动。”
“主公若是听从陛下的任命,回到洛阳就任少府,朝廷若是再想对主公不利,只需一道圣旨,几员狱卒便可置主公于死地。”
“朝廷用的是这招明升暗降之计,真是用心险恶,还请主公三思。”
董卓素来信任李儒,听到他的分析以后,当即大怒。
董卓遂上书洛阳,说之自己乃是一介粗鄙武夫,只能为国家镇守西凉。至于少府之职,他才疏学浅,不能担任。
董卓回书虽然委婉,但是拒绝朝廷任命的意思,却再也明白不过。
灵帝大怒,想要治罪董卓。但是考虑到董卓手握重兵,不能擅动。所以他心中虽然愤怒,却也不敢做出过激的事情。
再说大汉帝国,臣子推迟朝廷任命的事情并不少见,也不能以这条罪状治罪董卓。
随后,有一人向汉灵帝献计,说:“董卓起于西凉,根基深厚。他所仗着,不外乎在西凉的威望,以及羌人对他的惧怕。”
“陛下若是将董卓调离西凉,此人根基既然失去,朝廷再想图之,又有何难?”
汉灵帝闻言,当即大喜过望,说道:“如此,将董卓调到哪里比较合适?”
那人就说:“董卓性格骄横、自大,若是给他的职位过低,此人必定不会前去任职,以我之见,不如封其为州牧。”
“董卓若是听闻陛下如此封赏,必定大喜过望,欣然前去任职。”
汉灵帝闻言,久久不语。州牧代表天子牧守一方,权力太过庞大。直到现在,他只任命了两各汉室宗亲为州牧。
一个是幽州牧刘虞,一个是益州牧刘焉。
“若是封董卓为州牧,朕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