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新宕逸,有苏轼、黄庭坚之遗;文亦颇具唐、宋旧格。
  其集据《松江府志》所载,本三十卷。今於《永乐大典》中蒐采缀辑,分体编次,釐为二十卷。虽当时旧本篇页多寡不可知,而约略大数,计已得什之六七矣。
  《永乐大典》所载,有标题《张西岩集》,而核其诗文实为张起岩作。起岩字梦臣,济南人,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集》尚行於世,与之翰截然两人。殆当世缮录之人,以《张西岩集》与《张起岩集》声音略近,故随读而讹,致相淆乱。今并釐正,各存其真焉。
  △《蒲室集》·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释大䜣撰。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居杭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是集诗六卷,文九卷。前有《虞集序》,谓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於名教节义,则感厉奋激,老於文学者不能过。虽称之少溢其量,然其五言古诗,实足揖让於士大夫间,馀体亦不含蔬筍之气,在僧诗中犹属雅音。又文宗入继大统,改建康潜邸为集庆寺,特起大䜣居之,授大中大夫。故虽隶缁流,颇谙朝廷掌故。若所著《王可毅尚书历任记》,证以《元史·文宗本纪》,皆相符合。惟《本纪》谓至治元年五月中政使耀珠告托欢彻尔等交通亲王,於是出文宗居海南。而是《记》则谓至治二年谗慝构祸,文宗迁海南,与《本纪》相差一年。或传写误“元”为“二”,故与《史》异耶。集中多与赵孟睢⒖戮潘肌⑷钾荨⒏哐寰础⒂菁⒙碚椤⒄鹏恪⒗钚⒐馔粗鳌6诰啪碇小逗贾萋方鸶障越淘杭恰贰⒌谑怼督鹆晏祆菜路鸸獯笫Φ鹿罚⒆⒃弧按晕汗鳌保蛎项亦尝假手於大䜣,知非俗僧矣。
  △《弁山小隐吟录》·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黄玠撰。玠姓名不见於史传。惟《弘治湖州府志》载玠字伯成,慈谿人,宋黄震之曾孙。清苦力学,无所不通。周游西湖,乐吴兴山水,因卜居弁山,与赵文敏游,文敏称许之。有《卞山集》、《知非稿》、《唐诗选纂》、《韵录》等书,独不载此集之目。或后人以《卞山集》、《知非稿》并为一编,改题此名欤?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惟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劝戒之词,其上者有元结遗意,次者亦近乎白居易。虽宏阔深厚不能及二人,要於俗音嘈囋之中读之如听古钟磬矣。前有《自序》,称蔑有令德,不敢谓隐。独以所得於天者薄,故将退藏以终其身。又引文中子之说,称愿上之人正身修德,使时和岁丰,已受其赐。尤粹然有德之言,胜矫语高蹈者万万也。
  △《续轩渠集》·十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洪希文撰。《附录》一卷,则其父岩虎诗也。岩虎字德章,号吾圃,莆田人,宋末尝为教谕。希文字汝质,号去华,尝官训导。岩虎诗名《轩渠集》,故希文集以续名。然《轩渠集》断烂不存,故摭其遗诗附於卷末。旧有希文《自序》,又有至治辛酉、至正壬辰、癸巳林以顺、林以挕⒆科髦⒛嫌取短獯省贰=栽谖纯讨埃谎栽嗑硎<尉腹锼龋淦呤雷逅锷苄酥榍肷揭醪套谫鹂ā!蹲谫鹦颉烦粕救ヒ话偃迨祝嫠陌偃迨祝辔恚娇桃痪怼
  则原集五百七十首也。《王凤灵序》则称诗二卷,为七律一百九十二首、古诗九十七首、绝句一百首,为数不同。又皆不及其词与杂文。此本凡诗三百六十九首、词三十三首、杂文十八首,与两《序》所言皆不符,疑传写者又有所刊削也。
  《宗兖序》谓其以山泽之臞,出山泽之语。譬诸夏鼎、商鬲,华采虽若不足,而浑厚朴素之质,使望之者知为古器。《凤灵序》称其能以质胜,不蔽其情。今观其诗,纯沿宋格,於元末年华缛之风,明中叶堂皇之体,迥焉不同。故二人之论云尔。实则清遒激壮,亦足落落独行也。惟其以岩虎之诗附希文诗末,用《山谷集》后附《伐檀集》之例,以子先父,究於义未安。而篇页无多,又不能如《伐檀集》之自为卷帙,可以孤行。今特升冠此卷,置希文集之前,如《石屏集》、《玉井樵唱》之例焉。
  △《定宇集》·十六卷、《别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陈栎撰。栎有《书传纂疏》,已著录。是集为其族孙嘉基所刊。凡文十五卷,诗及诗馀一卷。《别集》一卷,则附录序记志状之类。栎生朱子之乡,故力崇朱子之学。集中如《澄潭赞》曰:“惟千载心,秋月寒水,儒释同处,我闻朱子。”附会《斋居感兴诗》句,以强合於禅,未免自生疵累,异乎朱子之所传。
  然集中诸文,大抵皆醇正质实,不涉诡诞。如《深衣考》之类,虽未必尽合古制,而援据考证,究与空谈说经者有间。惟诗作击壤集派,多不入格。顾嗣立《元诗选》中所称“笑渠拄笏看山色,容我扶筇听水声。柳枝水洒一溪月,豆子雨开千嶂烟”诸句,皆沙中金屑,不能数数遇之也。
  △《艮斋诗集》·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侯克中撰。克中字正卿,真定人。幼丧明,聆群儿诵书,不终日,能悉记其所授。稍长习词章,自谓不学可造诣。既而悔之,以为刊华食实,莫首於理。
  原《易》以求,乃为得之。於是精意读《易》,著书名《大易通义》。年至九十馀而卒。今《通义》已不传,而袁桷所作《序》尚见《清容居士集》中,可略见克中本末。此乃所作诗集,犹元时旧刻。卷首有毛晋私印,盖汲古阁所藏。中间律体最多,而七言律为尤夥。卷一、卷二皆咏经史之作。卷八为谐音格,乃每首全以音通字异者相叶。如一东叶同、峒、桐、铜、童,二冬叶镛、庸、容、墉、蓉之类。凡七言三十一首,五言二十一首。亦克中自创之格,为古所未有。其诗颇近击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赋景之作,亦时有足资讽咏者。昔唐汝询幼而失明,长而能诗,《姑蔑》一集,明人诧为古所未有,而不知克中已在前,是亦足为是集希传之证。又汝询能注唐诗解,而克中乃至能诂经,是所学又在汝询上矣。
  △《知非堂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有《通鉴纲目测海》,已著录。据中《自序》,所著尚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十卷、《吴才老叶韵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书故》三十二卷、《通书问》一卷、《苏邱述游录》一卷、《搘颐录》十卷。今自《通鉴测海》以外,惟《通书问》及此集仅存。然《自序》称有《知非堂稿》十七卷、《外稿》十六卷。顾嗣立《元诗选》载《知非堂稿》十七卷,与《自序》合。王士祯《居易录》作十六卷,亦与《自序》、《外稿》合。此集止六卷,似非完书。然嗣立之所录与士祯之所称者,已均在此六卷之中,又似无所亡佚者。岂后人传写,或合并其卷数;抑或重为选录,汰其繁冗,故篇帙虽减,而名章隽句一一具存欤?诗集之富,唐无若白居易,宋无若陆游、杨万里。而珠砾并存,往往使后人以多为憾。是编佳制具存,而芜词较少,可谓刊糟粕而存菁华。即非足本,亦不必以不完为歉矣。
  △《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贡奎撰。奎字仲章,宣城人,官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李黼为之状,马祖常奉敕撰碑,皆天下重望也。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十卷。明永乐间徵入秘府,家无副本,遂绝不传。惟《云林小稿》宋濂所序者,尚存其曾孙兰家。洪熙中福州陈嵦复序而传之。宏治间其裔孙元礼复采诸书所载奎诗及遗文二篇,附益成编,是为今本。奎诗格在虞、杨、范、揭之间,为元人巨擘。王士祯《居易录》论其境地未能深造,殆专以神韵求之欤。吴澄跋其文稿,称其温然粹然,得典雅之体,视求工好奇,而卒不工不奇者,相去万万。惜今不可得见矣。卷末增载《见妇人》、《偶兴》二首,鄙俚秽亵,必委巷附会之说。元礼不知而误收之,其为谬陋,不止《谢康乐集》载东阳《溪中赠答》也。
  △《梅花字字香前集》·一卷、《后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里籍未详。据其《自序》,则至大辛亥作,其书名盖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也。《离骚》遍撷香草,独不及梅。
  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於雅人。黄大舆至辑诗馀为《梅苑》十卷。方回作《瀛奎律髓》,凡咏物俱入《著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此倡彼和,沓杂不休。名则耐冷之交,实类附炎之局矣。豫亨在至大中距南宋之末未远,故亦染山人之积习。
  前后二集《咏梅》七律至二百首,与张洽之数相等。然洽诗层见叠出,总不出“幽香高格,耽寂避喧”之意,描摹窠臼,未免厌观。豫亨则集句为之,又辟新境。且属对颇能工巧,亦胜李龏《翦绡集》之多集绝句。一花一石,时逢佳胜。存备诗家之小品,固亦无不可矣。
  △《中菴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元刘敏中撰。敏中有《平宋录》,已著录。《元史》载敏中《中菴集》二十五卷。《文渊阁书目》作五册,不著卷数。梁维枢《内阁书目》不载其名,则是时官书已佚。明藏书之家惟叶盛《菉竹堂书目》仅著於录,亦无卷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有其名,而独作三十五卷,与史不符。盖虞稷所列诸书乃遍徵各家书目为之,多未亲见其本,故卷数多讹,存佚不确,未可尽援为据也。苏天爵《元文类》中仅载其《贺正旦表》、《忠献王庙碑》二首,其他作则不概见。
  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蒐罗裒辑,以类编次,尚可得二十卷,则所佚者不过十之二三矣。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钩章棘句之习。在元人中亦元明善、马祖常之亚。
  本传称其文理明辞备。《韩性原序》亦谓其不藻缋而华,不琢镂而工,户枢门键,庭旅陛列,进乎古人之作。固不诬也。史称敏中为御史时,劾权臣僧格。为集贤学士时,上书陈十事。其文今皆不见集中,殆已散佚。集中有《星变奏议》、《皇庆改元奏议》,则为本传所未及,盖史佚之。其金石之文,如巴延庙碑、哈剌哈孙、纯直海、大达立、咬住、不阿里、李唐诸神道碑记,《大智全寺裨》、《罔极寺碑》,皆承诏撰述之作。今考《元史·哈剌哈孙传》,即用敏中所撰墓碑。然不载其在宗正时,从世皇北巡,猝遇乱,突出破敌事。又不载其在中书省时,“每退食,延见四方宾使,访以物情得失,吏治否臧,人材显晦,年穀丰歉,采可行行之”数语。又“度地置两仓”句“两”字讹为“内”字。《纯直海传》亦用敏中碑,而其子当达里谕降襄阳,取汉口,破婺贼,功不在沙札该下。而《沙札该传》末乃仅附其子昂阿喇名无一语及当达里事,尤为舛漏。盖《元史》仓猝成书,疏脱实多。不但重复割裂,如顾炎武所讥。则是集之存,并可订史传之讹异,不徒贵其文章矣。
  △《王文忠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结撰。结字仪伯,定兴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元统中,官至中书左丞。文忠其谥也。事迹具《元史》本传。史称结有集十五卷。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亦同。今久散佚。惟散见《永乐大典》者,采掇排比,尚得诗一百三十四首、诗馀十三首,编为三卷。又杂文九首为一卷。
  《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成六卷。结为元代名臣,张珪称其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今观是集,殆非虚语。诗多古体,大抵舂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其中《上宰相论八事书》,乃结年二十馀游京师时所作。平生识力,已具见於是。《问答》五条,皆与吴澄往复之语,或阐儒理,或明经义,可略见其学问之根柢。《善俗要义》乃结为顺德路总管时所作,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画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循吏仁爱之意,蔼然具见於言表,尤足以见其政事之大凡。统观所作,所谓词必轨於正理,学必切於实用者也,固不与文章之士争词采之工拙矣。
  △《静春堂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袁易撰。易字通甫,长洲人。不求仕进。部使者拟荐於朝,谢不应。行中书省署徽州路石洞书院山长,旋亦罢归。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堂曰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定。或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於江湖。赵孟畛⑽段匝┩肌罚埔子牍ōX、郭麟孙为“吴中三君子”。是集乃易殁之后,其子泰所编。
  延祐四年龚璛为之序,推之甚至。然以王安石拟之,殊不相类。卷末有《厉鹗跋》,拟以黄、陈,亦未尽然。易诗吐言天拔,於陈与义为近,与黄庭坚之镕铸劖削、陈师道之深刻瘦硬,其门径实各别也。有元作者,绮缛居多。易诗虽所传无几,而风骨遒上,固足以高步一时。龚璛等所作集序墨迹,至明正统中尚存。吴讷题其卷末,深致向往。盖其人品、诗品,均有动人遐想者矣。
  △《惟实集》·四卷、《外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刘鹗撰。鹗字楚奇,永丰人。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累官江州总管、江西行省参政。守韶州,以赣寇围城,力御不支,被执抗节死。其事甚烈。明初修《元史》,失於采录,不为立传,并佚其名。近邵远平作《元史类编》,始为补入《忠义传》。然亦仅及其死节一事。其生平行履则已不可考矣。集为其子遂、述所编,初名《鹫溪文献》。其称《惟实集》者,盖本其祖训以诗道贵实之语也。
  鹗尝官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徯斯等游。所居浮云书院,诸人皆有题咏。
  玄为序其文集,称其诗六体皆善。《徯斯序》亦谓其高处在陶、阮之间。虽友朋推挹之词,例必稍过其量。然今观其集,大都落落不群,无米盐龌龊之气,可以想见其生平。二人所许,亦不尽出标榜也。且鹗身捍封疆,慷慨殉国,千秋万世,精贯三光。即其文稍不入格,亦当以其人重之。况体裁高秀,风骨清遒,实有卓然可传者乎。《外集》二卷,皆前人序记、輓诗,乃其裔孙于廷等所重辑。今仍附之集末,以补史传之阙漏焉。
  △《勤斋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萧撰。字维斗,奉元人,历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谥贞敏,事迹具《元史·儒学传》。卒於仁宗延祐五年,诗文多散佚。顺帝至正四年,苏天爵官西台,始裒辑其遗稿,得文八十篇、诗二百六十首、乐府二十八篇。分为十五卷,官为刊版於淮东。盖距之殁,几三十年矣。自明以来,刊版久佚。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存崖略。谨依类编辑,得文四十二首、诗二百六十一首、词四首,釐为八卷。按焦竑《国史经籍志》称萧《勤斋贞敏集》,而《永乐大典》但题作《勤斋集》,颇不相合。然姚广孝等修辑《永乐大典》,距至正刊版时未远,其所据本,当即天爵所编,不容有误。殆焦竑误增其文也。又按天爵《滋溪集》,载《墓志铭》一首,称於六经百氏无不通,尤精《三礼》及《易》,且邃於六书。初凿土室终南山下,以经传列左右。思索其义,至於忘寐者三十年。
  乃表里洞彻。关辅自许衡倡明理学之后,实继之,为文悉本诸经。《元史》亦称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考亭为据,为一代醇儒。今考其文,气格虽不甚高,而质实简洁,往往有关名教。其《辞儒学提举书》及《辞免祭酒司业》等状,尤可见其出处进退之大节。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流派,亦足觇其志趣之高焉。
  △《石田集》·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马祖常撰。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人。居靖州之天山。高祖锡里济苏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用以官为氏之例,遂称马氏。曾祖雅哈从元世祖南征,因家於汴,后徙光州。延祐中初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劾罢丞相特们德尔,既而特们德尔复相,修怨黜为开平县尹,因避祸退居。特们德尔死,乃除翰林待制,累迁礼部尚书。寻参议中书省事。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乞归。至正四年卒。谥文贞。事迹具《元史》本传。是集凡诗赋五卷、文十卷。名石田者,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其文精赡鸿丽,一洗柔曼卑冗之习。其诗才力富健,如《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回薄奔腾,具有不受羁欤V猎渌仗炀糇段睦唷罚计涫住⑽亩祝铀宜瘴贰S智腱冻衅浼晕颉3破浣游渌濉⑻疲献泛骸⑽海笊街恼挛槐洹S牖峄觥⑹窨び菁⒍酵豕垢停缃鹗嘈囊嫫妗8谴蟮隆⒀拥v以后,为元文之极盛,而主持风气,则祖常等数人为之巨擘云。
  △《榘庵集》·十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同恕撰。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徒於奉元。恕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
  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置鲁斋书院,以恕领教事。
  延祐六年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左赞善。明年英宗继统,以疾归。致和元年拜集贤侍读学士,复辞不赴。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所著《榘菴集》,本三十卷。至正初,陕西行台御史观音保、潘惟梓等始刊布於江淮,赵郡苏天爵为之序。《文渊阁书目》亦载有《榘菴文集》一部、八册。焦竑《经籍志》乃作二十卷,疑传写误也。自明以来,久佚不传。
  故叶氏《菉竹堂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并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中颇散见其诗文,谨抄撮编集,分类排比,釐为文十卷、诗五卷,视原本尚得半焉。
  其平生著作,不事粉饰,而於淳厚敦朴之中,时露峻洁峭厉之气。贾仁《行状》称其於诗喜陆放翁,於文慕周益公。富珠哩翀《神道碑》又称至元三十一年《国史》修《世祖帝纪》,采事四方,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咸宁王辟为掾,典司编录。
  故於元初典故,最为详赡。集中志状诸作,多有可与金、元正史相参订者。惟《祈禳青词》,本非文章正体,恕素以明道兴教自任,更不宜稍涉异端。乃率尔操觚,殊为失检。今以其原集所有,姑附录之,而并纠其失於此焉。
  △《道园学古录》·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著录。此集凡分四编,曰《在朝稿》,曰《应制稿》,曰《归田稿》,曰《方外稿》。其中诗稿又别名《芝亭永言》。据金华黄溍《序》,以是集为集手自编定。然其《天藻诗序》云:“友人临川李本伯宗辑旧诗,谓之《芝亭永言》。”又《赋谢李伯宗题》云:“至元庚辰冬,临川李伯宗、黄仲律来访山中,拾残稿二百馀篇录之。”而《李序》又云:“至正元年十有一月,闽宪韩公徵先生文稿本,与先生幼子翁归及同门之友编辑之,得《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归田稿》一十八卷、《方外稿》六卷。”
  所言与今本正相合。又考《道园遗稿》前有至正己亥眉山杨椿《序》,以为集季子翁归及其门人所编,与《李本序》合。盖集母杨氏为衡阳守杨文中之女,杨椿即其外家后人,其言自当无误,亦可证黄溍所云之不足据,是编为李所定无疑也。自元暨明,屡经刊雕。然皆从建本翻刻,亦间有参错不合。盖多出后人窜改,要当以元本为正矣。文章至南宋之末,道学一派,侈谈心性;江湖一派,矫语山林,庸沓猥琐,古法荡然。理极数穷,无往不复。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此录所收,虽不足尽集之著作,然菁华薈稡,已见大凡。迹其陶铸群材,不减庐陵之在北宋。明人夸诞,动云元无文者,其殆未之详检乎。
  △《道园遗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其从孙堪编。盖以补《道园学古录》之遗也。凡古律诗七百四十一首,附以乐府,刻於至正十四年。考裒录集之遗文者,别有《道园类稿》。以校此编,《类稿》所已载者仅百馀篇,《类稿》所未载者尚五百馀篇。集著作虽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2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