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凤雏-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周瑜连日来唏嘘不已,庞山民心中暗叹,在他看来,周瑜也算是命途多舛了,不仅有着一个时刻忌惮他的主公,就算迫不得已辗转荆襄,一生努力与信仰也尽数崩塌,社会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便周瑜不来,荆襄的百姓过惯了好日子,又岂会去走前尘老路?
只是庞山民从未出言安慰过周瑜。
周瑜不仅智计出众,更应该胸有傲气,庞山民能够做的只是于这乱世之中,为他搭建起一个可以发挥不世之才的平台,而周瑜具体会如何去做,庞山民并不关心。
若他还有之前那股一扫江东的心气,总不至于做的太差,不是么?
连日来又有不少前方将校,归返襄阳复命,庞山民也将朝堂之上的荆襄俊贤,悉数介绍给二人,诸葛亮与庞统得知周瑜与鲁肃来投,尽皆大喜,二人都是识英雄,重英雄之人,当即表示,庞山民当于朝堂之上,再添二人。
“兄长,公瑾一身才华,不用可惜,且此番虽是迫不得已前来相投,我等却不当相疑,此人于江东之时,便是统领江东兵马的大都督,若至荆襄,兄长予其官爵薄了,怕是说不过去!”
入夜,庞统直入庞山民府上,与其言明心事,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对庞统道:“那士元以为,为兄当如何去做?”
“如今我与孔明,得左右军师,便再设前后军师二职,一予周郎,一予伯言,不知兄长以为如何?”庞统说罢,庞山民眼前一亮,心中暗道近些年来,以陆逊的功勋,也当予以升迁,屯汝南重地,保其不失,且汝南连年来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庞统的这般建议,对于当下荆襄而言,确实不错。
“只是以公瑾心气,怕是不肯应此重职。”庞山民思索片刻便苦笑起来,口中喃喃道:“若公瑾为高官厚禄来我荆襄,反倒不如雪中送炭,改投中原了,且公瑾尚无寸功,却被予以要职,这对他而言不失厚待,而是施舍,士元,若你为公瑾,会接受么?”
庞统闻言,不禁语塞,又被推门之声,打断思绪。
侧目望去,来人正是周瑜,周瑜拎着酒壶,笑意盎然道:“知我者,山民也。庞士元,休要小觑周某,虽这些年来,凤雏名声广为传扬,可你又何以见得,周某就不能后来居上?”
庞统闻言先是一愣,继而笑道:“若是南下江东,公瑾怕是必不肯去,西凉兵马由庞某所掌,合肥兵马则由孔明所掌,只我二人,便可予那曹操偌大压力,公瑾莫非予与我二人,争掠夺中原之功?”
闻庞统之言,轻叹一声,对庞统道:“江东之事,终究是昔日与伯符一起闯下的基业,虽江东日渐萧条,可要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六郡,也绝非易事,况且山民也有言在先,不会早早的南下江东,如此看来,周某倒是可以去与伯言,商议一下许都之事,伯言本为江东之人,对江东的了解怕是也仅次于周某,日后南下江东之人,陆伯言当仁不让,山民倒不如让伯言与兴霸一道,早早操练水军,周某也正好为自己谋个差事。”
庞山民闻言,眼前大亮,对周瑜道:“公瑾有今日之言,也就是说心中阴霾尽去,精神振作起来了?”
周瑜闻言,含笑点头道:“且周某亦有想过,子敬此番遭周某连累,辗转荆襄,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周某心中,实有愧疚,不如山民看在周某面上,多予其些资财,好令其于宛城,许都这新得之地,重振家业。”
周瑜面上虽是笑颜,双目之中却隐有泪光闪烁,显然说起鲁肃,周瑜情难自制,庞山民见状,出言劝慰道:“公瑾如此重情重义,庞某怎敢不应。”
庞统见堂中气氛消沉,不禁笑道:“公瑾与子敬皆江东柱国之臣,如今到了荆襄,兄长总不能薄待二位,依统看来,公瑾的这些要求,倒是提得太少,我家兄长的身份除了荆襄之主,还富甲天下,大都督当以此机会,多作索求!”
“周某于江东之时,便无所有,如今得荆襄收留,已心怀感激,至于金银财帛皆是外物,周某对山民所求,皆已得到,无论于江东还是荆襄,周某的心愿唯有于这乱世之中,闯荡出一片天地,也不枉山民之前‘樯橹灰飞烟灭’之言。”
见周瑜一脸郑重,庞统也不再出言调侃,庞山民对于周瑜的赞赏庞统早就知晓,之前庞统还拿“樯橹灰飞烟灭”之言,调侃过庞山民识人不明,既然周瑜有这等本领,又如何会面对荆襄之时,屡败屡战?
可与周瑜接触之后,庞统才蓦然明白,江东屡败,很大程度上只因孙权对周瑜的制衡过大,况且江东若有荆襄这般综合实力,周瑜每每征战之时,还会是先前那般模样么?
想到此处,庞统瞅见周瑜提着的酒壶,对周瑜道:“今日暂不论天下大事,只叙旧情,总不能让公瑾这酒浪费才是!”(未完待续。)
第一章NO。545郭嘉“三罪”,丞相不究
周瑜与鲁肃转投荆襄的消息,极难掩人耳目,不过数日,邺城朝堂也知晓了江东的巨大变故,曹操闻之,感慨不已,忙召郭嘉,贾诩二人再议攻略荆襄,收复失地之事。
郭嘉自许都归来,并未遭曹操责备,可郭嘉心中却依然自责不已,钟繇身死,洛阳失陷,他镇守的许都,也同样被荆襄所得,就连郭嘉自己,还是靠曹操与贾诩二人所设二虎竞食之计,才得以平安归来。
虽说是非战之罪,可以郭嘉的自尊,怎能容许这般失败?
只是事到如今,郭嘉发觉他对天下大势的算计越来越难以把持,无论如何郭嘉也未曾想到,周瑜与鲁肃二人,竟会背弃旧主,投了荆襄。
这孙权莫非是疯了?嫌孙家坟头上少一坟冢不成?如此自掘坟墓之事,这得是多逆天的手段,才能做到啊!在郭嘉看来,要将对江东忠心耿耿十余年的老臣逼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江东没了周瑜与鲁肃,太史慈已然致仕,这对中原而言,本是好事,可坏就坏在周瑜鲁肃不投中原,投身荆襄,况且合肥,寿春已被曹操让予荆襄,就算江东如今再怎么混乱,曹操也只能隔地相望,这种看得着,吃不着的感觉,实在令郭嘉心中抓狂。
“莫非之前山民已有手段,策反二人?”
郭嘉口中喃喃,嘀咕一阵,却越发的觉得这般推断,并不可能。
人有力穷之时,然而天意却是难测,老天都偏帮荆襄,便是郭嘉也拿之没辙,想到此处,郭嘉不禁暗骂孙权,这厮好歹也是一地诸侯,六郡之主,到头来却一脚将麾下重臣踹往荆襄资敌,这般手段,当真神鬼莫测了……
与贾诩一道拜见过曹操,郭嘉见贾诩面上亦哭笑不得。
显然二位朝中重臣皆被孙权这般搞法给弄懵了,曹操见二人面上神情纠结,苦涩笑道:“如今河北大军已集结不少,若十余万的兵马渡河一战,二位以为,能否收复我中原失地?”
郭嘉闻言,思索半晌道:“荆襄又添周郎鲁肃,如虎添翼,若说之前嘉还以为丞相有五成胜算,可收复故土,如今看来,我等胜算即便三成,也是多说。”
贾诩闻言深以为然,对曹操道:“若之前合肥,寿春未交由荆襄管辖,我等如今,当取江东!”
曹操闻言,瞪了贾诩一眼,贾诩心领神会,忙拱手对郭嘉道:“奉孝,贾某只是就事论事,非是欲将失地之责,推予奉孝。”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对贾诩道:“文和所言,郭某深以为然,如今丞相若要拓土,江东乃是最好的选择,为今之际,不如待丞相大军集结之后,不屯兖州,改屯徐州。”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道:“合肥,寿春可得?”
“庐江乃江东土地,便是那孙权毫无作为,也可帮丞相分担部分压力,荆襄对江东不可能毫无提防。”郭嘉说罢,继而笑道:“且如今孙权的想法过于奇葩,郭某也不知晓,其会不会一时冲动,与丞相大军一道,夹击荆襄。”
想到孙权连朝中重臣,都可驱逐,曹操便觉得郭嘉的这般说辞也并非全无可能,如今的孙权在天下人眼中,已是一大笑料,说起孙权,三人之间原本紧张的心情,才放缓不少。
三人只是商议一阵,便定下日后尽起大军,攻伐合肥,寿春之事,一旦拿下二地,坚决攻伐庐江。
如此一来,陈留方向只得求稳,如今荆襄占尽好处,按兵不动,但是曹操与郭嘉等人皆不知晓,荆襄会何时再起兵马,攻伐陈留。陈留乃曹操昔日起兵之处,曹操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此地,且一旦荆襄夺了陈留,便可借河道兴建水军,届时河北诸郡,亦要暴露于荆襄的兵锋之下了。
所以陈留不容有失,曹操便命贾诩挟诸多将校,戍卫此城。
贾诩闻言,领命而去,堂中只余曹操,郭嘉二人。
“丞相,郭某此番回来,丞相尚未治郭某失地之罪……”郭嘉见四下无人,轻叹一声,拱手拜道:“丞相向来赏罚分明,为何此番却因私废公了呢?”
见郭嘉执意请罪,曹操却长叹一声道:“许都被荆襄所得,又岂是奉孝之过?若操早知今日,怎会迁都,便是与奉孝一道,应对强敌,操也不会如之前那般,日日不得奉孝消息,手足无措。”
郭嘉闻曹操诚挚之言,心中感动,双目泛红道:“郭某过失,郭某知晓。先前郭某也未曾想到,荆襄兵锋如此锋锐,钟元常非无能之辈,可是城高池深的洛阳坚城,却难阻挡西凉大军锋锐之势,元让,妙才皆已说过此役战况,三年以来,荆襄军中兵甲器械更替不少,郭某未能料敌于先,乃是罪过!”
曹操闻言,正欲相劝,却听郭嘉哽咽道:“明知洛阳不可救,郭某却贸然救援,导致许都兵微将寡,遭荆襄大军围困,若有元让这三万兵马,虽那孔明,陆逊兵强马壮,郭某也可力保此城不失,我中原原本可只丢一城,许都失守,亦赖郭某,此亦是罪过!”
曹操见状急道:“非是罪过,只是奉孝顾惜与元常同殿为臣的情谊!”
郭嘉闻言,一脸坚定的摇了摇头,对曹操道:“只因郭嘉一人,令丞相以两城与荆襄交换,为救郭某性命,不仅丢了丞相土地,还丢了丞相颜面!此乃郭某罪过之三!丞相如今待郭某一如往日,郭某心中的自责,丞相可有知晓?所以今日还请丞相治郭某大罪,以安朝堂群臣之心!如若不然,丞相日后难以服众,郭某已是待罪之人,又岂可让丞相受这般牵连!”
曹操见郭嘉情真意切,唏嘘不已,半晌之后,曹操叹道:“奉孝,曹某这些许颜面丢了便丢了,便是连丢五城,操亦知晓此对我中原,不伤根基,曹某于乱世建功立业,靠的不是这些城池,而是如奉孝这般忠心耿耿,本领出众的满朝文武,孰轻孰重,操分得清楚!”
“丞相!”
郭嘉见曹操心意已决,还欲再劝,却见曹操收敛神情,一脸郑重道:“奉孝所谓‘有罪’乃是代操受过,操又岂能不知,若我中原如荆襄一般富庶,兵强马壮亦如荆襄,以奉孝,文和,文若,公达的能耐,我中原大军,还惧何人?此乃主公无能,非臣子之罪,操自认非宅心仁厚之人,却也不会枉顾道理!奉孝如此逼迫于操,莫非要操自领罪过,以谢天下?”
郭嘉闻言,久久不言,曹操见状笑道:“只是操却相信,荆襄虽风头正劲,然而我中原大军,亦不是摆设,之前丢掉多少城池,多少土地,在操看来,只是寄放于荆襄那边,日后自可取回,奉孝又何必为‘借予’荆襄的几座城池,耿耿于怀?”
郭嘉见状,亦点头道:“丞相所言不差,这些许城池,只是暂借荆襄,郭某早晚会要山民连本带利,悉数返还!”
见郭嘉振奋精神,曹操心中亦颇为安慰,如今的中原经不起丝毫挫折了,大军已慢慢集结,不日渡河,如今若惩戒郭嘉用于“立威”,岂不是告知群臣曹操如那孙权一般是非不分,见利忘义?
郭嘉刚抵邺城之时,曹操便有说过,郭嘉此番有功无过,若何人敢轻言治罪郭嘉,那便予其同等兵马,守御孤城一月,原本朝堂之上还有对郭嘉的些许质疑,得知曹操这般威胁之后,自然无人再敢多言。
曹操担心的唯有郭嘉的意志是否消沉,如今见郭嘉意气风发一如往昔,曹操心中岂能不乐?
河北军马调动频频,便是不懂武事的百姓也略有知晓,年内中原与荆襄怕是有一场大战,如今中原百姓多有北迁,而洛阳许都等地的百姓,也极为默契的往长安,宛城方向迁徙,曹操此役细心筹备,自然有一雪前耻的打算,而曹操心中也明白,此役若败,中原声威不存。
然而一旦取胜,打破荆襄逢战必胜的神话,蓬勃发展的荆襄大势,亦当有变。
神话破灭,便是泯然众人,曹操早有孤注一掷,以弱胜强的打算,至于能否会败,曹操却从未考虑。
做惯了中原霸主的位置,曹操又岂能接受如江东那般偏安一隅,想到此处,曹操对郭嘉道:“奉孝,近些时日大军集结,官渡往事于操眼中历历在目,奉孝如今,可还有‘十生十败’之论,授之予操?”
“未有。”
郭嘉说罢,一脸坦然,曹操面上闪过一抹失落,却听郭嘉笑道:“如今荆襄强盛,如日中天,郭某也未有妙策一举破敌,但是郭某却觉得,丞相与郭某皆有过无数应对逆境的经验,于这一点上,天下间无人可及!在郭某看来,只要丞相认为,此役可胜,那郭某便认为,我中原可大破荆襄,以弱胜强虽然不易,却并非无可做到!郭某已有必胜之心,不知丞相如今,是否与郭某一般?”(未完待续。)
第一章NO。546大战将至,招婿陆逊
数月以来,数万曹军往来渡河,曹操集结重兵,似要与荆襄决战一场,重振声威。
曹军年内虽数次战败,可是天下间却无人敢小觑这位曹丞相,昔日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曹操不知创造了多少,更何况曹操此番尽起大军,欲亲征荆襄,以中原武将如云,谋者如雨的底蕴,便是荆襄应对起来也不敢有丝毫轻视。
诸葛亮与庞统仅在荆襄盘桓半月,便归合肥,洛阳,周瑜与陆逊交接了许都防务,对于曹操的大举攻势,荆襄的打算只是以不变应万变,毕竟现在无人知晓,曹操会选择何处作为攻伐之地。
陆逊被召回荆襄,对于庞山民的抉择稍有微词,对于周瑜的本领,陆逊并不怀疑,只是陆逊觉得便是应对曹操,他也可以将许都城守得固若金汤。
庞山民倒是理解陆逊的想法,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庞山民却给了陆逊郑重的解释。
实际上此去前线的三大统帅,各有各的特点,诸葛亮用兵严谨,所以将其放在最难守御的合肥,寿chūn二地,如今江东虽因周瑜,鲁肃二人的离去,朝堂大乱,可是庞山民也不敢确定,孙权是否会甘心偃旗息鼓,不再招惹荆襄,一旦其与曹操两面出兵,合肥,寿chūn二地所面临的压力极大,如此一来,庞山民麾下可守御此处者,唯有孔明。
将庞统放在洛阳,庞山民亦有打算。庞统奇策飘渺不定,少有人可跟上庞统的算计,如果曹操攻伐洛阳,庞统自可与之以硬碰硬,其麾下西凉铁骑面对征战,从来不会介意对手有多么强大,即便曹军选择攻伐的地方不是洛阳,西凉铁骑的机动性也可以用于驰援荆襄各路军马,便是救援不及,西凉铁骑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攻伐曹操陈留腹地,以伤换伤,这等对子的局面,想必曹操也不愿看到。
至于周瑜,如今的心绪已渐渐恢复,往日风流倜傥的周瑜,再次出现在了荆襄群臣的眼中,周瑜用兵,与卧龙,凤雏又不相同,最为豪迈,昔日与孙策攻略江东时,周瑜每每用兵,皆倾力一击,后来遭孙权制衡,用兵之时不得顺畅,才导致近来战绩,每况日下,如今得庞山民倾力相助,周瑜手中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自然少不了去往许都,闯出一番作为。
非是说陆逊比之三人逊色,而是就临敌经验,陆逊还远远比不上久经沙场的三人,且荆襄谋者之中,庞山民对陆逊另有安排,此人年纪最浅,可托以后事,陆逊师从水镜,又于荆襄书院求学数载,这等根苗正红的大才,最适合居于朝中,待其资历渐起,庞山民便可名正言顺的使其身居高位。
如此一来,庞山民也不用担心荆襄日后政令不通。
况且还有偌大江东,日后早晚要打,庞山民已许陆逊,若此役与那曹军有了分晓,南下江东之事,便由陆逊cāo持,且陆逊如今男大当婚,庞山民一直觉得,吕绮玲当为其良配,二人同守汝南,这些年来,也应当日久生情了吧……
玲儿若再不找个人嫁了,怕是真要成老姑娘了。
庞山民将陆逊召至府上,于公于私的说了半晌,陆逊这才发现,虽数年未归,然而唐侯对他的看重却依然不减。
荆襄皆知庞山民与玲儿情同父女,若可娶玲儿,日后于荆襄的发展,自可鹏程万里,陆逊思索半晌,对庞山民道:“对玲儿姑娘,逊亦有好感,只是主公当知,玲儿欲嫁之人,乃是如温侯那般,勇力超群,驰骋沙场之人,陆某虽常年混迹军中,然而却是军师谋士,若玲儿姑娘不喜陆某,主公这般建议,便是不妥。”
庞山民未曾想到陆逊居然会有这般说辞,莞尔一笑道:“那伯言给庞某一个妥当的办法。”
陆逊闻庞山民之言,不禁笑道:“逊与玲儿姑娘即是好友,亦是同僚,水到渠成自然最好。”
“那庞某便去问问玲儿。”庞山民说罢,不禁苦笑道:“玲儿父母虽非世家中人,可温侯也于这乱世闯出一番名声,只是谁曾想到,其家道中落,一小女子却要辗转流离,庞某怜其凄苦,才允玲儿从军,这些年来东征西讨建功无数,可外人又岂会知晓,庞某心中的为难?”
“玲儿便是立下再多功勋,怕也只是遮掩其心中的茫然无措吧。”庞山民轻叹一声,又道:“玲儿非貂蝉亲女,庞某也只是其义父,庞某纵然可做到视如己出,然而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却是找到一个可托付终身之人,伯言文武双全,德行出众,于庞某眼中,自然是玲儿良配,若伯言应允,庞某也可放下这心中大事了……”
见陆逊沉吟不语,庞山民勉强一笑,对陆逊道:“当然庞某亦知‘强扭的瓜不甜’,今日伯言既然说了水到渠成之言,庞某也希望你二人可以慢慢接受彼此,玲儿那边,庞某去说,今日庞某只想知晓,伯言对玲儿,果真有爱慕之心?”
“自然是有的。”
陆逊闻言,不假思索道,只是话音刚落,陆逊又轻声叹道:“只是玲儿姑娘的脾气过于刚烈,陆某只是怕日后一言不和,玲儿姑娘对陆某大打出手,届时陆某怕是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原来伯言是怕这个!”庞山民闻言,不禁大笑,对陆逊道:“自可找庞某说理,庞某自认为于荆襄的这些年来,处事还算公道,且伯言大可放心,玲儿虽为武将,却非蛮横无礼之人,只是有时候脾气冲动些罢了。”
陆逊闻言,微微点头,对庞山民道:“主公这般说法倒也不错,只要玲儿姑娘有意,陆某这边无有不允。”
庞山民闻陆逊之言,不禁大喜,对陆逊道:“公瑾麾下不缺强将,庞某这便召玲儿归来!”
“主公勿要因私废公!”陆逊闻言忙劝,却听庞山民笑道:“日后下江东之时,你二人亦可同去,许都若有战事,总不至于少一丫头,公瑾就玩不转了……”(未完待续。)
第一章NO。547公事私事,尽皆妥当
得一纸诏令,玲儿便匆匆赶赴襄阳,至庞山民府上,待庞山民说过此番将其召回,乃是为她大婚之事,玲儿当下大不乐意,对庞山民道:“小叔叔,你身为荆襄之主,cāo心的可有些多了。”
庞山民早有准备,此番玲儿归来,庞山民担心自己一个人劝不住她,就叫貂蝉,孙尚香二人帮他说项,貂蝉见玲儿脾气一如往日,不禁笑道:“夫君身为玲儿长辈,玲儿婚配之事也是该cāo之心,且那陆逊,妾身也见过,此人仪表堂堂,并不辱没玲儿。”
“二娘,你们要将我嫁给那个书呆?”玲儿说罢,愕然半晌,继而怒道:“之前玲儿已有说过,玲儿夫君,起码武艺要比玲儿只高不低!那书呆人品虽是不错,可武艺却稀松平常……”
这不是为难人么?
庞山民闻玲儿之言,不禁苦笑。荆襄武艺高过玲儿者,不知凡几,可与玲儿同辈之人,玲儿武艺,也算是冠绝荆襄了……若是依着玲儿说法,莫非还要给他找个叔叔辈的嫁了?
玲儿见庞山民默不作声,还以为庞山民已同意她这番说辞,当下嘻嘻一笑,对庞山民道:“许都那边还有军务,若小叔叔没别的事了,玲儿这便回去!”
“站住!”庞山民闻言,不禁急道:“庞某已告知公瑾,将你麾下陷阵,暂由副将接任,祝融丫头与你相处多年,指挥陷阵,毫无问题!”
“小叔叔!”玲儿一听庞山民将她麾下陷阵营都交出去了,心知今日之事是避不开了,一脸埋怨道:“小叔叔当知,曹操与玲儿乃是杀父之仇,此番曹操亲征,玲儿正有大好机会,取他性命!”
“曹操又不一定攻伐许都。”庞山民丝毫不为玲儿言语所惑,对玲儿道:“况且此番是中原军马大举来攻,庞某只是想过固守城池,至于主动出击之事,暂未想过。”
玲儿闻言,嘟着嘴闷闷不乐,孙尚香见状不禁笑道:“玲儿的确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