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奋战成功的攻破了威武城,后蜀军弃城逃跑,俘后蜀军校姜晖以下300余人。
丢下的死尸更是无数,全军更是振奋,于是大家都是自发的加快了速度。
大军很快就进入到了秦州境内,一场周蜀之间的大战很快就要拉开了。
在秦州凤县东北的一个小山村,此处人烟稀少,但是地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相当的重要。
虽然这里时不时的有山贼强盗出没,但是并没有因此阻碍有人在这里投资做个小生意。
不远处正有一个小小的酒店,店外还有一口水井,在这里能有口水井真的是稀罕。
里面这有一个人,年约三十,面显黝黑,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
手中还拿着一把羽扇,这又不是大夏天,这家伙拿着东西干啥,如果赵旭在这里一定会说他是个骚包。
这也难怪,任谁看到都会说他装,但是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年四季羽扇都不离身的。
大家都知道叫他老苗,名字是什么就不知道了,他本来住在南阳一带,不知道最近为什么跑到这里来了。
更加奇怪的是他出大价钱,把这家酒店给买了下来,这是这方圆十里唯一的酒店。
但是他花费的价值却远比这要高的多,即使这样的十家店也能买过来了。
店里面他没有留下哪怕是一个伙计,只有他自己,老板是他,伙计也是他。
能花费多于此店数倍的价钱将这个小店给买下来,却不舍的用那少的可怜的薪水去请一个伙计。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他确实是有一定目的的,他想起了祖先的一句话。
他的先祖死于几百年前的一个甲寅年,他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最后一次出征之前,他把自己儿子叫到面前,留下了自己的嘱托。
当然这些嘱托最后成了遗嘱了,长子最后按照父亲的吩咐,带领一部分族人,隐退了。
历史上却记载着他的长子和长孙都为了国家守城战死了。倒塌这一代已经是七百多年了。
他清楚的记着那份遗嘱,大概的意思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乱世很快就要再次一统,但是不久后必然会再次分裂。
虽然王朝有强横一时的,但是最终都是昙花一现,我辅佐主公一辈子,可最终他还不是一个明主。
七百载后西北之地,龙驾走过,九日腾空,华夏复兴。
我的后人应该辅佐这样的人,为我华夏开疆复土,繁盛万事,我算出我的后人必有一人会来到他的身边。
这里是我的毕生所学,现在传给你了,如果这次我有什么意外,你不要问,带着族人会南阳老家,隐姓埋名。
将我的所学传承下去,切记不到时候不能恢复我们的族姓,以后就暂且姓苗吧。
果然他这次出征,真的再也没有回来,他本人也是青史留名。他的长子遵从父亲的遗嘱回到了老家。
从此隐姓埋名,传承家族,并将他父亲的衣钵给传承了下来,就这样苗家在当地也成为了有名的大家族了。
这个小酒店里面的人换做苗训,也是苗家的一份子,自幼聪明伶俐,身手家族长辈的喜爱,家族的传承自己全部在弱冠之年学成,此后一直游历四方。
好多年没有回过故乡,看到这个战乱四起的时代,也是于心不忍,立誓要学习先祖,辅佐明君,一统天下。
就在前几天,他夜观天象,发现有紫微星有渐渐西移之相,可是最近也没有哪国的皇帝去西北之地。
自己占卜一下没有任何的收获,只是隐约的知道有贵人降临,所以他就起身来到这里。
纵观五代各国,北汉偏居一方,地狭人少,后蜀龟缩在汉中,南唐依江据守没有进去之心。
其他的江南的小国更是不堪,整日征伐不断,没有丝毫的统一意识。
看来看去唯有后周,国力强盛,君主贤明,麾下猛将更是数不胜数,高平之战就是契丹也会死避其锋芒。
听说最近后周的军队正在筹划收复秦、凤四州,但是皇帝并没有亲征,难道这个人是后周的某个大将?
苗训没有想明白,但是他已经决定要去后周看看了,去看看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先祖的愿望。
不然他也不会在这里盘下这个小店了。
正在他在沉思的时候,外边的马蹄声音打破了宁静,苗训起身看向店外。
外边是个骑着马的士兵,看他的盔甲应该是后蜀的士兵,马上面还有一个专门盛装公文的袋子。
这应该是后蜀的探子或者是信使,苗训似乎下了什么决心似的。
蜀兵吧马栓在店外,挎着刀,拿着弓箭,进来了,临进来的时候还不忘将马背上的信袋给拿了进来。
这里面应该是很重要的东西,不然他也不会携带。
他一进店门就大声嘟囔着:
“妈的,渴死老子了,给老子来壶热水,快点,再来碗面,快,这天让老子去送什么情报……”
这家伙一看就是个愣头青,送情报哪有这么大声嚷嚷的,好像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老子这里是情报。”
苗训,眼里精光一闪,随后恢复正常将羽扇放了起来,走到,那个士兵的面前:
“这位军爷,实在对不住,小店实在没有热水了,只剩下酒了,您看,你要不要……”
这个神经大条的士兵,听到这里那还记得队长安排他不准在路上喝酒的警告。
也不管那么多了,就吩咐苗训拿些酒肉来,苗训切了一些熟牛肉,给他斟了一碗酒。
蜀兵一饮而尽,感觉还是不过瘾,再来一碗。
苗训故作为难:“军爷你这有军务,我看您还是……”
那意思就是你还有事情就不要再喝了,再喝就党务事了,我是为你好。
蜀军并不领情:
“叫你拿就拿,那有那么多的废话,害怕军爷不给你钱咋地,快拿过来。”
说完双眼圆睁,配着他那黑脸,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李逵在世。
“既然你找死我也不拦你了,你就是我的投名状了。”苗训在心里想道。
他转身走了进去,随后报了一坛汾酒出来了,泥封打开酒香四溢,蜀兵也是识酒之人。
闻到香味就流口水了,二话不说,立刻就从苗训的怀里将酒坛抢了过来。
也不用碗了,那样不过瘾,大口喝着才过瘾,仰起头。举起酒坛就喝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小店内,是香气四溢,苗训却是在旁边默默的注视着这个蜀兵抱坛而饮。
其实这个蜀兵也是,你丫的还有任务呢,怎么能在这里喝酒呢?很快半坛酒,就被他喝光了。
打了个酒嗝,大叫一声痛快呀,说完还哈哈哈哈大笑。
突然他就发现了了不对劲,自己的酒量自己知道,半坛酒自己是不在话下。今天怎么有点头晕。
很快他的意识就模糊了,一头倒在了桌子上。苗训走了过来:“活该你倒霉,借你一样东西,作为我的投名状,实现我的理想和先祖的意愿吧。”
说着就把蜀兵的那个信袋拿了过来,打开一看里面都是关于周军的情报的,还有兵力部署,这也他详细了吧。
苗训也没有细看,拿起信袋骑上外边的军民,就直奔周军的方向去了,谁知这一去正好碰到了赵旭一行人……
第34章武侯后裔
赵匡胤父子他们正在现在已经进入了秦州境内,也派人联系到了王景等人。
就在这时候,前方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音,禁军士兵们立刻进入作战时候的状态。
他们高度戒备着周围,以防是敌人的偷袭,禁军果然不是一般的军队可以比拟的。
只见前方只有一人一骑,看他的装束是个书生模样的人,看来不是士兵。
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在没有确定来者的身份之前,没有任何人敢放松。
很快赵旭看清楚了,来人是一个白面书生,手里还拿着一把羽扇,看着这把羽扇,赵旭怎么都觉得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对面可是大周的将军?”对面来的人正是苗训,他看到了大周的军旗才高声喊了起来。
赵匡胤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让一个士兵喊道:
“来着何人?速速报上名来。”说着说有的士兵都是长枪防备,虽然对方只有一个人,士兵依然高度戒备。
看着周围戒备森严的士兵,苗训立刻张口说道:
“乡村野民,有重要的情报要报告给大周的将军,十万火急。”
苗训能理解,毕竟自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对他防备也是应该的。
听到这里,赵旭跟赵匡胤他们点了点头,自己骑着马走了过去,坐在马上的赵旭上下打量着苗训:
整个一个书生模样,一身灰布长衫,手中依然拿着他的那把羽扇,时不时的还摇上一摇。
苗训也是在打量着赵旭:
年纪轻轻,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大富大贵之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有一整穿透力,令苗训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据后来已经改为族姓的苗训回忆说:“当年他第一眼看到太子的时候,自己就感到一种皇者之气,从那时候我就觉得太子就是我祖先说的那个人。”
赵旭率先开口了:
“这位先生,本将乃是大周的殿前副都虞侯,赵旭,适才先生说有重要军情给我大周。”
听到赵旭两个字,起初没有什么,可是他又念了一遍,赵旭,旭那岂不是九日?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家族的宗堂上悬挂着一幅字:
“西北之地,龙驾走过,九日腾空,华夏复兴。”
这是他的先祖当年留下来,似乎是暗示着什么,九日难道是说的这个人。
见到苗训在发呆,赵旭又一次出言提醒:
“先生,先生……”
“对不起,草民走神了。”在赵旭连续数声的情况下,苗训才从沉思中醒了过来。
翻身从马上下来了,拱手向赵旭行礼:
“草民苗训参见副都虞侯大人,草民确实是有重要情报。”
说着他从马背上拿出了那个信袋,递给赵旭,赵旭已经从马上下来了,接过苗训手中的信袋。
打开里面有数十封密信,全部都打着火漆,看来是重要的情报了,赵旭打开其中的一封,里面竟然是他们这支禁军的行军路线。
赵旭大惊,他们禁军的行军路线是绝密只有几个大大将知道,后蜀怎么会知道。
“先生真是我大军的恩人,随我一同会军中可好?”赵旭面上并没有任何的表情,而是转身对苗训说道。
苗训本来就想着来投奔大周,加上这个副都虞侯可能就是先祖说的那个人,所以自然是愿意的。
拱手向赵旭表示感谢。赵旭又将他引荐给赵匡胤等人就立刻启程了。
很快他们就和王景的部队汇合了。
在王景的行军大帐里面,似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在,本来王景他们想给赵匡胤一行人接风洗尘的。
可是被赵旭给拒绝了额,现在军情紧急,等胜利了我们一起庆功酒,王景也没有在坚持。
“王大人,你们先看看这个是不是和你们的军队部署一样?”赵旭一坐下就把那几封情报递了过去。
这几封都是关于凤翔军的军事部署的情报,赵旭选出来递给王景他们。
王景和向训越看心里越寒,这上面说的都是他们军中的机密,这封信上说的是一字不差。
向训是个急性子:
“小赵将军,能否告诉老夫这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得来,这确实是我军中的机密?”
向训很想知道这是赵旭从哪里得到的,自己人好说,那要是敌人就麻烦了。
“向大人,这是一位从后蜀归来的先生先给我们大周的,我只想知道里面的情报是不是高度的机密?”
就连赵匡胤他们也是看着王景他们。
王景看着这满帐篷的高级将领:
“这确实是我大军的高级机密,不知道怎么就泄露出去了,我立刻派人去查。”
说着外边就进来几个人,王景在他们耳边吩咐几句,他们就闪身不见了,他们都是王景的贴身护卫,忠诚度很高。
随后他们商量了一下,修改军事部署,接着所有的人就各司其职去了。
赵匡胤他们也是和王景他们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赵旭和父亲还有高怀亮他们说了一声自己,就回到了自己的军帐,他也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
在赵旭所在的军帐里,苗训正坐在里面,和赵旭说着什么。
“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呢?再说了这是军中专用的的信袋,就连你骑来的那匹马也是军马?”
赵旭真的是有很多的疑问要问苗训。虽然他知道这个苗训不是后蜀的奸细。
要真是奸细,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谁会用这么重要的情报来换取敌人的信任呢?
就凭这些情报,后蜀完全就可以打败大周的军队,因为大周的军队机密全部都写在了上面。
苗训也知道赵旭打的什么主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回答这个问题。
“赵大人,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一个现在说出来可能有点大逆不道的话题,如果哪一天你坐上至尊之位你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苗训盯着赵旭,似乎想看透赵旭的内心想法,赵旭吃不准这家伙说着个东西干什么。
苗训又接着说:“将军请放心,我不是任何人的密探,这个问题逗我很重要,我希望你能正面回答。”
说道这里赵旭缓缓的站了起来:
“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要结束这五代以来的战乱,现在我辅助皇上正在踏平障碍,准备一统天下。”
赵旭浑身充满了豪气,他没有停下来继续说道:
“记得先皇周太祖说过,从三皇五帝下商周以来,这片大地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这边大地不应该四分五裂。”
“整个国家分裂成数十个小国,如同一盘沙这盘散沙,每隔三五年就爆发一次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兵戎相见。”
“这受苦的还是百姓,太祖有先见之明,可惜去世的太早,幸好有当今皇上在,他也是个有理想的人,我赵家父子一定要辅助皇上一统天下,创造一个大周盛事。”
赵旭说的这些都是真心话,正如后来赵匡胤对群臣说,如果没有柴荣突然病逝,也不会有大宋的建立。
但是他这几次见柴荣,看到他的脸色苍白,这正是大病之兆,看来柴荣还是难逃一死。
苗训只是听到了一统天下,后面的全部忽略了。立刻下拜:
“草民诸葛无为拜见主公!”
看到苗训跪在地上,叫自己主公,还自称是诸葛训,赵旭一时间还真的懵了。
苗训疯了吗?不,他比任何的时候都清醒,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自从知道赵旭的名字之后,他就想到了九日二字,随赵旭他们来到军营之后他特意,卜了一卦。
成龙陈桥边,
父登至尊巅。
若问子如何,
龙啸必九天。
得出来的就是这四句话,但有很明白,很明了。
自己是为赵旭卜的卦,父当然是指赵旭的父亲,说明赵旭的父亲会等上至尊的位子。
至尊是什么?在人间除了帝王还有什么可以成为称为至尊呢?就是说赵旭的父亲会当皇帝。
父亲当皇帝,他的儿子并不一定会当上皇帝,不会后面一句就很明了,若问子如何,龙啸必九天。
这就很明白了,龙啸九天,皇帝又被称为九五至尊,九乃极数,是极致。
另一方面九天又是赵旭的名字。
这就是说注定赵旭也会当上帝王,加上他又和苗训的先祖留下的遗嘱中的话,相符合。
所以苗训认他为主公,当年他的先祖就是这样称呼当时的皇帝的,现在他要代替先祖再创辉煌。
经过苗训一番的解释赵旭才知道,原来这个苗训特意在等着他。
当然苗训说的他的身世更是让赵旭感到惊奇,同时也感慨历史记载的果然不一定全部是真的。
当赵旭问苗训为什么自称诸葛训的时候,苗训只说了一句话就将赵旭震住了。
苗训说:
“后世子孙,谨遵先祖诸葛武侯的遗嘱,等待有缘人,出现,辅佐他创大汉盛事。”
赵旭自言自语道:
“怪不得,看着那羽扇那么眼熟,电视上的诸葛亮都是拿着一把羽扇的,这个苗训是诸葛亮的后代,他老人家真牛叉,那时候就知道今天的事情了?”
有意思,武侯的后裔……
第35章黄花谷之战
诸葛亮的后代,赵旭想想总不会差的,他想认自己围住,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真正让赵旭佩服的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在几百年前就知道我要来?难道他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
如果他本来就是一个古代的人,就凭这一点他就佩服,记得前世就听说古代一些能人可以窥测到未来的事情。
就像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两个,编著了一本《推背图》其中的一些在后世很受推崇。
明朝的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也有《烧饼歌》传世,其中的一些现象果然在后来出现,不过朱元璋没有看到。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就是说明,总会有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人存在。
诸葛亮智慧之名传遍天下,奇门遁甲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能占卜未来赵旭倒也是不奇怪了。
这个苗训,不,诸葛训一个诸葛家的后代,一个以完成先祖遗愿的人,能是个庸才?
诸葛家的人岂是随便认人为主?所以赵旭断定这个家伙一定有大才,所以很高兴的答应了。
他本来还想向柴荣推荐这个人呢,不过苗训推辞了,他说我只认主公,其他的不认。
苗训甘愿在赵旭的帐下当个策使,也就是给赵旭出谋划策的人。
这个苗训到最后虽然是名动天下,成为第一军师,但是却不肯接受官职,说是祖先的规定。
还真是个奇怪的人,人们投军,无外乎就是名利二字,他现在,不图名不图利,难道是真心的要来帮助我?
不管了,反正赵旭自信自己能够驾驭得了这个人,即使他有什么企图相信在自己的掌心里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周显德二年八月,后蜀皇帝孟昶对于前一阵威武城被攻占十分的恼火,但是他又想提高前线士兵的士气。
于是在发了一通火之后,下旨派遣通奏使伊审徵前去前线,代他慰问前线的士兵。
其实伊审徵是按照孟昶的命令去鼓舞士气的,但是更多的是来前线督战的。
在李廷圭的军帐里,这里面都是李廷圭的心腹,所以大家说话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将军皇上这是要干什么,我们次啊大了一次败仗就要下诏责罚我们,这不公平。”
“是呀将军,皇上就是不相信我们,还派人来前线督战,上一次派个小人赵季札,这次又不知道是个什么货色。”
“将军,我看是皇上身边有奸臣,否则怎么会不相信我们呢,我们大胜仗的时候,皇上怎么不说,刚打了一个小小的败仗就这样。”
……
这个将领们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也幸亏是在军营里,这里都是他的心腹,否则被被人给听到,御史一定会参奏他,意图谋反。
“够了,吵到老子头都大了,你什么吵什么,打了败仗还有理由了,还有什么脸说,等会陛下的钦差来到之后,大家都机灵点。”
这些将领都是李廷圭一点点的提拔起来的,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子侄一般。
所以一般他们做的不对的时候,李廷圭总是大声呵斥他们,他们非但不感到反感,反而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他们不是心里,而是认为这样,是李廷圭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外人会这样对我吗?
没有过多久,伊审徴就来到了行军的大营,当然他不是赵季札那样的废物,除了钱什么都不会。
这个伊审徴是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和李廷圭他们讨论了好久的军事部署。
他以他那卓越的军事艺术,折服了李廷圭等将领,没有想到这个皇上的钦差也是个能人不是个草包。
经过一番的商讨他们定下了分路合围的策略,各个将校都是十分的满意。
分路合围就是分成几路齐头并进,然后多周军实行夹击的政策。
按照部署李廷圭负责调兵遣将,李廷圭也是憋着一股气,一定要一举击败周军,一雪前耻。
他首先派遣手下的先锋都指挥使李进率兵趋马岭寨(今陕西凤县西),务必做到兵贵神速。
其二,他安排一了一队自认为是奇兵的军队直出斜谷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眉县西南,希望从这里进白涧(今陕西凤县东北白石铺);
其三,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路,其实其他的两路也只是一个障眼法,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这里。
李廷圭另特意安排能征善战的染院使王峦率5000精兵出唐仓镇急行军赶到黄花谷。
并且下了死命令即使把马跑死了,也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黄花谷。
黄花谷是凤州东北的一个小小的山谷,这里地理平坦易守难攻的好去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大周的军队的粮道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占领这里,就意味着可以彻底的切断,周军的粮道。
没有了粮草,他们周军还打什么呀,饿也饿死他们,到时候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退一步说,即使他们还有其他的粮道,我们也可以在此切断周军的后路。
他们算盘打得是真好,如果大周的领兵将领是草包,还真不好说,后蜀的战略意图一定能够实现。
加上他们情报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个丢了情报在酒店醒来的士兵,一见丢了情报。
自知自己罪责难逃,于是就逃跑了。这就给大周机会了。
但是大周的将领回事草包吗?王景就不用说了,百战老将自不必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