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苗训在陈桥驿中,炮制了日下有日的奇异现象,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后来这个苗训也做了官,但是官职并不高,按理说从龙之功功劳不会小了。
但是这个苗训在后世也只是寥寥数语的记载,这可能和他自己的性格有关。
河中也就是今山西永济,这也不是河南的人呀,可是跟在自己身边的苗训的老家却是南阳的人。
赵旭又找来,苗训询问了一下他的事情,原来在在河中也是待了几年,也算的上是河中人,官籍上写的就是河中人。
据苗训后来说,太子问他:“先生真心奉乌为主乎?”
苗训回答的是:“先祖遗愿,天命所归,故不敢不从。”
随后赵旭递给了他一份关于在汴京城开一家酒楼的想法,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赵旭在上面提到了一种叫火锅的东西,苗训大为不解,赵旭只是笑而不语,让他速速的找人尽快办理此事。
其实赵旭所说的酒楼,和这个时代的酒楼并不一样,他将自己酒楼分为高、中、低三档。
整个酒楼分为三层,最底层是最为普通的人吃饭的地方,和一般的酒楼无二。
二层是一些富豪和一些低等的官员就餐吃饭的地方,三层就是一些顶级贵族和高官去的场所。
当然三个地方的费用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最底层当然是花费很少的,即使是饭菜一样,那价格也是不一样。
想想一碗阳春面,就是面条,上面滴一滴香油,撒上材料,成本不过一两元。
你在普通的面摊上吃着一碗面。可能是五元,自己就觉得是不便宜了。
可是如果你如果在五星级酒店,吃同样的一碗阳春面没有百元你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同样的一碗面,价格会差别如此之大呢,那是因为你吃的地方不同,你的身份不同。
你吃的是面吗?不,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价钱高正明自己有身份。
所以赵旭就把前世这一种差异化的策略,带到了这里,他不怕没有客人,他除了要经营和其他酒楼差不多的东西,他还要推出一个全新的东西。
火锅,这个前世很火的东西。
赵旭还是在前世的时候就十分喜欢火锅,特别是在大热天的时候,满头大汗,吃着麻辣火锅更是爽。
而且看看那些黑帮电影里面的一些场景,无论是大哥,还是小弟,都是喜欢聚会。
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酒店也不是ktv,而是火锅店,特别是四川、重庆的麻辣火锅。
吃着麻辣的火锅再喝上一啤酒更是舒服,那麻辣在口里的感觉是没的说。
更重要的是,这是平民都是能吃起的,而且在这里也是搜集情报的好地方,人多嘴杂,当然能够得到很多的情报。
赵旭一脸怀念,还时不时的舔舔嘴。
在告诉具体火锅的做法后,就让苗训去办这件事情了,自己则是继续休养。
没过几天苗训回来说是找到了一个转让的酒楼,正好可以满足赵旭所说的要求。
此时的赵旭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自己就让下人用轿子抬着自己去看了一下。
不过他并没有进去,只是在轿子里面看了一眼这个三层小楼的外观和规模,还不错。
于是就让苗训全权负责这件事,自己则是请赵匡胤写了三个字,“饕香楼”。
其实这还是受到了后世一部电视剧影响,里面大宋开封府有一家饕香楼,据说是太祖亲笔所写。
自己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自己的这个饕香楼却是真的,自己老爹亲笔所书。
赵匡胤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这字体还是不错的,虽不能算得上是铁画银钩,但也是刚劲有力。
赵匡胤问其故,赵旭直说想开家酒楼,赵匡胤也没有多问什么。这个时候官员经商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很顺利的饕香楼就开业了,第一天赵旭就决定来个免费开放,果然有许多人就进来品尝了。
免费这么好的事情,谁不愿意呢?
特别听说他们还有一个叫做“一品香”的火锅,火锅是什么玩意,第一听说。
新鲜的东西大家都是很好奇,吸引的人自然就很多,果然第一天就供不应求了。
这把酒楼的掌柜老宋给乐坏了。老宋是跟着赵弘殷的老人了,因为当年受伤,上不了战场就一直跟在了赵弘殷的身边。
这次听说赵旭要开个酒楼,他就自高奋勇的来了,他是快闲出毛病了。
看到第一天生意这么好,自然很高兴,虽然第一天是免费,但是可以看出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果然第二天,刚开门外边就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了,苗训也是被赵旭安排到这里来整理搜集信息来了。
从此这里就成了赵旭的信息集散地了。
第46章伐唐开始
此后很多的重要信息正是从这里面得到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大宋立国。
同时饕香楼的一品火锅还是被众人所喜爱,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又一次柴荣听说了此事后,还专门微服私访来此吃了一次火锅,也是赞不绝口。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啤酒,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还是不高,和啤酒差不多。
虽然这里既可以为赵旭敛财,但是赵旭更多的是用此地来搜集消息的。
此外他还向契丹贩卖大量的烈酒,这个时代的酒,大多是度数不高,喝起来没有什么感觉。
对于苦寒之地的契丹来说,烈酒才是他们的最爱,于是赵旭就蒸馏出烈酒,专门供应契丹。
当然了,不仅是契丹,北汉和其他的几个国家,也有他的烈酒出售。
而且这烈酒的价格是普通酒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但还还是供不应求。
这给赵旭迅速的积累大量的财富,给以后的计划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赵旭不知道,此时柴荣正在和几个重臣在商议出兵江南唐国的事情。
赵旭受伤在家养伤的这一段时间,柴荣也来过,吩咐他要好好的养伤。
柴荣对唐国很是气愤,居然在大周收回秦凤四州的时候,敢来扯大周的后腿。
居然还绕着水路和北边的契丹勾结,这令柴荣十分的恼怒,其实唐国不这样做,柴荣也要找借口攻打江南的唐国。
先前按照王朴的《平边策》就是先踏平南方的,后来因为有秦州故地的民众请愿收复失地,柴荣才暂时攻伐的后蜀。
最近又有赵匡胤复述赵旭的一番取南唐淮南之地的好处,身为一个想一统天下的君主,怎么会不动心呢?
此时南唐的皇帝是李璟,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继任者,但是这个李璟却是不如他的父亲。
李璟生性和善柔弱,喜欢写文章,作词更是一绝,如果是个文人,她会更出色。
这个李璟经常和一般文人饮酒作乐,过得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
他除了喜欢诗词之外,更加的喜欢别人说奉承的话,也就是喜欢别人排他的马屁。
于是他提拔了一大群只会说好话的人,南唐朝纲日益混乱,国势日渐衰微。
在此之前,南唐已经灭掉了闽国和楚国,国土大增,实力也是大大的增加了。
因此李璟因此开始越来越自大,也是意气风发,甚至有了吞并天下的想法。
为此,当后蜀请求他们援助攻打大周的时候,李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李璟派遣使者走海路绕过后周前往辽和北汉,并与他们商讨共同攻打后周的相关事宜。
当年在李守贞、慕容彦超叛乱的时候,南唐都有出兵,同时为他们声援。
当时后周的事情比较多,于是就暂时没有和南唐计较,现在后周他们腾出手了,这下子南唐可是要还他们欠下的债务了。
柴荣一开口要伐南唐,立刻得到所有的人支持,毕竟南唐在大周攻打后蜀的时候,居然敢冒犯大周,这还了得。
朝堂上群情激奋,没有一个人反对,就连以前反对过西征的宰相李谷也是极力的赞成。
于是没有任何的疑问大军开始发南唐了。显德二年的十二月十七日,柴荣下令攻打南唐。
柴荣任命宰相李谷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统帅此时大军的相关事宜。
同时任命他兼任庐州、寿州知州,虽然这些目前还都是南唐的土地,但是柴荣自信一定能够拿得下来,所以提前就给任命了知州。
同时又任命忠武节度使王彦超担任李谷的副将辅佐李谷排兵布阵。
此外,他还派遣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率禁军南伐。
柴荣最聪明的地方,他一边主力攻打南唐,一边下诏让吴越国出兵帮忙。
国小兵寡的吴越没有办法,只好出兵共同讨伐南唐。
当然到目前为止,赵匡胤和赵旭父子都没有被柴荣安排出征的任命,赵旭是有伤,赵匡胤是都指挥使了,怎么能轻易的离开。
赵旭并不担心这些,他相信周世宗柴荣一定会重用他们父子,战事不顺利的时候,正是能显示出他们有才能的时候。
南唐方面,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又或者说是暗流涌动,还在为了太子之位在争夺。
当年的李璟在即位的时候,曾经也是不想当皇帝,让位给他的弟弟李景遂。
可是李景遂这个人也是死活不愿意,其实他也是在故作姿态,他想等自己的个个在谦让一次,没有想到李璟不在退让了,自己就坐上了皇位。
后来李璟即位后,说兄终弟及乃是先皇李昇的遗照,于是下诏封李景遂为皇太弟。
皇太弟,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经选定继承皇位的皇弟,为以后的继承人。
通常太弟的居住的处所和太子一样也称东宫,不过东宫官属会随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称太弟太傅,太子洗马改称太弟洗马。
据说皇帝不立太子而立太弟,本来不外乎是因为无子或其子尚年幼,部分是皇帝一开始就有传弟之意。
这也是为了自家的江山稳固,反正都是自己一家人做皇上,没有外人。
但是在历史上,皇太弟能继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或者说没有,一开始被册立为皇太子的人,结局都不是很好。
随着皇帝有子,或者自己的儿子渐渐的长大,皇位的竞争就更加的激烈了。
况且李璟的儿子和李璟的弟弟根本就相差不了几岁,这样就让李璟的长子李弘冀很不服。
李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却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军中都很服气李弘冀。
在灭掉楚国的战斗中李弘冀更是功不可没,因为功劳被封为燕王。
在南唐的朝堂上,大臣们正在向他们的皇帝李璟禀报最新的消息,首先说话的正是皇太弟李景遂。
“启禀皇上,周军正在率领我大军进犯我江北了。”
李璟听到这里眉头一皱:
“周朝廷?我们和大周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进犯我江北呢?”
李景遂又再次奏道:
“是呀,还有吴越的钱俶也是进犯我边境。”
“怎么这一下子南北都有战事,他钱俶有这么大的胆子?”李璟这个时候居然还问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应对呀。
这时候他的长子,受封燕王的李弘冀发表自己的看法:
“父皇我认为这是周朝廷的夹击政策,意在牵制我军的注意力。”其实这个李弘冀还是有一定的眼光的。
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这下子朝堂上的众人也是回过味来了,还是燕王厉害。
李璟也是点了点头。
“父皇,儿臣请命领兵去江北,抵挡周军,儿臣一定能够阻挡住大周,凯旋。”
李弘冀看到自己的老爹也赞成了,自己的看法立刻就请兵出征,建功立业。
可是李璟也会死担心自己这个儿子,虽然骁勇,但是他不熟悉江北的情况呀:
“你对江北不熟悉,万一……。”李璟的几个儿子都早死,现在就剩长子六子和第七子,所以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儿子的。
“皇上,既然燕王想为朝廷立功,那就让燕王领兵去防御吴越,吴越军好对付。”
南唐也是快完了,这个时候还在内斗。
果然李弘冀听到李景遂的话,就大怒;
“皇叔,你说吴越军好对付,你是看不起我?”
“燕王你太多心了,我只是……”李景遂也是不敢示弱。
“臣弟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领兵江北。”
“父皇儿臣……”
“够了,孙晟你怎么看?”李璟制止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的争吵,转脸问自己的大臣。
孙晟,原来的名字叫做孙凤,又名忌,密州人。是李璟的宠臣。
孙晟这个幼时勤奋好学,更加擅长作诗,文采很好,但是有轻微的口吃。
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道士,公元九二八年奔于吴,等到李昇建立唐国后。
李昇任用他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李昇的儿子李璟即位后依然任用他为相。
此时听到李璟问他,立刻跪奏道:
“陛下,臣赞成皇太弟的建议,派姚凤和皇甫晖出征江北,燕王率兵抵御吴越军。”
其实这个孙晟是李弘冀一派的人,他说这话是有自己的用意的,正是为了既让李弘冀立功,又不让他犯险。
另一位宰相冯延巳也是点头称是。
于是李璟下令:
“皇甫晖、姚凤为江北统帅,冯延鲁、何延锡为都监,弘冀领兵破吴越,就这样吧。”
李璟的圣旨只是大概的意思,很多人原来的职务还是需要具体的安排的。
具体的李璟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前往寿州驻防;
同时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担任应援都监,二人率军三万前往定远。
此外,李璟召回了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并与他一起商谈军队指挥事宜;
并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管理枢密院。
大战一触即发。
第47章退守正阳桥
这次大周首先要夺取的是南唐的重镇——寿州。寿州是位于淮河流域上的一个城池,位置极其重要。
寿州在历史上也是大有来头的。
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为伐陈军事需要,于开皇八年(588年),在寿春置淮南行台省。
第二年,南陈被平定,于是杨坚下令撤去淮南行省,设置寿州总管府,治理治寿春。
唐武德三年改为寿州,州治所设在寿春,初辖寿春、安丰两县,后增辖霍邱、霍山、盛唐(今六安)三县。属淮南道。
五代十国时,吴国以寿县为忠正军,南唐以寿州为清淮军,此次大周的军队直接围住了寿州。
此时驻守寿州的是南唐名将刘仁赡,他正是清淮军的节度使,率部驻守寿州,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的大将。在南唐,曾经多次升官至武昌节度使。
后来改任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守寿州。
李谷自从被任命为淮南行军行营都部署后,就积极的领军出征,命人在淮河上面搭上浮桥。
使大周的军队顺利的从正阳河度过了淮河,直接围攻了寿州城,大有瓮中捉鳖的意思。
当日寿州就有几千的唐军出城来,攻打周军,可是反而被忠武军节度使王彦超给击败了,同时斩杀和俘虏南唐士兵两千余人。
没有过几天先锋军都指挥使白延遇在山口镇有一次击败了南唐几千人的部队。
也不知道是南唐的是实力太弱,还是大周的实力太强了,一时间柴荣受到的都是好消息。
柴荣坐不住了,南唐如此不堪一击,看来朕一定要御驾亲征了,好尽快把南唐的江北十四州都给拿回来。
这时候已经养伤差不多的赵旭向柴荣进言要训练水军,柴荣没有同意。
现在大周的军势,是正旺盛的时候,哪里还用的着水军,看我大周是如何破南唐的。
赵旭柴荣根本没有心思听进他的话,于是就要求跟着柴荣一起去,这个柴荣倒是答应了。
后周显德三年的二月十九日,柴荣下诏正是亲征淮南,想要一举拿下唐国的江北十四州。
亲征不是说去就去的,自己大本营一定要稳固,不然后方不稳柴荣一定要稳定。
于是柴荣任命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担任东京留守,并让端明殿学士王朴辅助向训工作。
向训在伐秦凤四州的时候,立下大功身手皇帝柴荣的信任,这次没有想到被任命为东京汴梁的留守了。
既然政事有了安排,军事上也要好好的安排一下,柴荣的亲信韩通权担任点检侍卫司,负责大梁城内外的巡视和检查。
同时他还命令命令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现行率军奔赴正阳。
河阳节度使白重赞率领三千兵马在颍上驻扎。
李谷听说柴荣要亲征,正向寿州这里赶来,他就想在迟蓉感到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拿下寿州,这样他子啊皇帝面前也可以露露脸。
他没有想到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到无论他怎么样的叫战,刘仁赡就是高挂免战牌。
气的李谷老血几乎能吐三升,这时候来了一个更让他吃惊的消息,南唐的援军来了。
南唐的援军来就来呗,打仗还能没有个援军,可是南唐的援军却是直奔正阳去了。
这下子李谷可真的慌了,正阳有大周搭的浮桥呀,万一被南唐的给拆掉,柴荣过不来,自己等人也是回不去,这真的成了孤军了。怎么办呢。
其实南唐的将领、神武统军刘彦贞在被任任命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之后,就立刻率军增援寿州了。
当他到达寿州城外二百里外一个叫做来远镇的时候,他就没有在命令士兵再次向直接向寿州前进。
他是让手下的人换了几百艘大的战船,直接奔正阳,他要来个围魏救赵。
果然他这一招还是很奏效的,李谷在听说了刘彦贞带兵赶去了正阳,也是非常的恐慌。
于是他连忙着急部将商议对策,那可是自己的退路呀,一旦被截断之后,自己等人在寿州可就是真的孤立无援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寿州位于淮河流域,在他的东北有涂山,东南有滁州。
这个城池都是南唐的,而且驻军还不少并且南唐的援军也正在不断的涌来。
也就是说现在的形势是大周的军队包围着寿州,而南唐的援军开始渐渐的涌上来,对大周实行合围。
也就是说大周的军队现在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下,前提是寿州的守军如果出城的话。
李谷他也不敢冒这个险,所以他就格外的重视他的后方,如果真是被包围他们可以退回去,再作打算。
在他和众将商议的时候,认为大周的士兵不善水战,不能够抵挡住南唐的的百艘战舰。
如果浮桥真的被截断就有可能腹背受敌,就是他决定率军返回,亲自防守浮桥。
他的提议得到了众将的一阵赞同,废话,大家也是看出来了,留在这里有可能就要被南唐包围,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现在自己的主将说要返回正阳固守浮桥,还有谁不愿意的吗,谁不愿意谁是傻子。
大周的军队是十分的英勇,但是也不乏有贪生怕死之徒,这是人之常情吗,谁人不怕死呢?
于是很顺利的全体通过退回正阳,大家都是举得双手赞成,没有谁反对。
李谷下令大军回守正阳,其实李谷出发点是好的,守住正阳的浮桥,可是柴荣允许他这样做吗?
柴荣一心想拿下淮南之地,为他统一中国做准备,现在你居然撤退了,他绝对是不会同意的。
柴荣此时带领着大队的人马已经赶到了圉镇,也得到了情报说是刘彦贞率领战舰赶往正阳了。
但是柴荣是一个马上的皇帝他会惧怕战争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他一点都没有把刘彦贞放在眼里。
这时候和他一起的赵旭就提醒他:
“陛下,我担心的是,李大人会因为我大周的水军不如南唐,而退守正阳的浮桥呀,那时候我们的前期的努力可就整的是白费了呀。”
柴荣经过这么一提醒也是明白过来了,立刻派出一名信使去阻止李谷。
还不容易才围困寿州,怎么就这样轻易的就撤退呢。
可是那个信使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李谷已经率军赶回了正阳,看来李谷还没有正在明白柴荣的意图。
柴荣是气愤不已呀,于是他再次下令急行军,终于在二月二十六日赶到了陈州。
于此同时他立刻派遣李重进率军直陈淮河边上。李谷也是知道柴荣对自己撤军回守不满,于是上书辩解。
奏章被柴荣扔的老远。但是柴荣也看到了周军水军的不足,于是命令训练水军。
负责相关事宜的正是后蜀的降将王环,同时心里也想着把李谷给换下来,李谷政事上还可以,但是军事上却没有多大的远见。
这对统一的大业不利,还是派些有军事头脑的人来顶替他的职务吧。
柴荣立刻派人赶去正阳桥,哪里更加的不容有失!
第48章赵旭战正阳
这边南唐的刘仁赡,还不知道柴荣已经亲征了,主要是他比较的无能。
这个刘彦贞却没有什么带兵的才能,但是也不能说是个草包。
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的能力那就是,敛财。说起敛财可是一把好手,无出其右。
当年他在藩镇驻守的时候只顾贪财,积攒下了大笔的家财,一夜成为来“万元户”。
他为人十分的残暴,在敛财的同时,那些不愿意交出钱财的人,事后,都不见了,也没有人在见过他们。
刘彦贞也不是一个守财奴,他把收敛来的钱财用来贿赂高官,那些高官被他养的脑满肠肥。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些被贿赂的高官,经常拿人家刘彦贞的钱,也不好意思了。
这些贪官跑到李璟面前就开始为刘彦贞说好话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