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太子-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旭回到汴京也已经好长时间了,自己现在并没有什么官职,大家都认为自己死了。

柴荣还追封他为开国侯,不过殿前都虞侯的职务现在并没有任命其他的人。

就连禁军军校目前的校长还是挂着他的名字,这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赵旭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陪着自己的奶奶和母亲,爷爷的去世很是让奶奶伤心。

而自己的失踪,被认为是已经身亡了,奶奶和母亲均是病倒了,自己的回来两位之亲之人很快就恢复了。

更让他高兴的他还有了一个弟弟,叫赵德秀,正是历史上那个赵匡胤早夭的长子。

没有想到自己的出现让他成为了老二,不过赵旭却对这个弟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喜爱。

前世自己是一个孤儿唯一和自己最亲的还是养大自己一个老人,现在自己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对这个弟弟还是相当的喜爱的,没事的时候就逗逗他,抽空的时候还在和高桂英在一起逛逛街之类的。

但是他并没有就这样过日子,一边让人注意着皇帝那边的动静和京城的消息,自己也加紧准备这什么。

只见每日都有几辆马车从赵府中驶出,不知道是什么人,可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回来,一天来来往往的好多回。

并没有因此怀疑什么,因为大家都认为那是来拜访赵府的人,赵匡胤现在身居高位,想巴结他的人也不少。

话说着,柴荣一行人已经返回到了澶渊,此时已经是天黑,皇驾停在这里不走了。

同时柴荣还下了一份诏书,那就是宰辅以下的人只准在门外,不准入内见驾。

一时间议论纷纷,可是也不敢进来问个究竟,都是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大家就找到了此时的澶渊节度使,兼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大家都认为张帅是皇上的姐夫,怎么也算皇帝的自己人。

张永德是个老实人,别人说什么他就信,是一个十足的实诚人,这个实诚人在平时还没有什么,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撞到了山上。

这些人劝张永德去见皇帝的理由十分的充分,告诉张永德:

“现在皇帝陛下身体不好,天下的人心不稳,京都空虚,一些藩镇正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一旦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可就麻烦了,还是请陛下尽快回京吧!”

上面已经说过张永德是个实诚人,实诚人就是被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相反张永德还觉得大家说的都十分的有理,于是便进去见柴荣,把上述这番话说给柴荣。

柴荣强笑:“这是你的意思?”柴荣知道他说不出这样的话,就如此的问他。

要是再平时柴荣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现在是自己现在病重,这些人就开始蹦跶出来了。

张永德看柴荣的面色不好,语气也不善,他也怕皇帝生气,也不想给别人背黑锅,便老实的说了。

柴荣咳嗽数声,叹道:“就知道这些人想回去了,这些人知道什么,燕云十六州是我中原的故地,我百姓正在它地受苦,朕心不忍,没有想到你也不了解朕。”

柴荣说着有咳嗽了几声,吓得张永德跪下请罪。

这时候柴荣看着张永德又说了一句让老张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什么意思的话。

柴荣说道:“我看汝福薄命穷,怎能当此!”

跪在地上的张永德还在俯首沉思,实在是满脑子的浆糊,这时候柴荣有提高声音:“你下去吧,朕明天就起程。”

张永德满脑袋的问号,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依言退下了。

外面依然能听到柴荣的咳嗽声音,帐内的柴荣在张永德离开后用手摸了摸那三尺长的“点检做天子”的木板。

上面的五个字很是刺眼,陷入了沉思:

“想想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不也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吗?后来不也是取代后唐自立了吗?”

“张永德是先帝的女婿,现在又出现这个木板,难道天意让他取代我大周?”

这也不能怪人家柴荣多心,如果真大周真的被替代,他一大家子算是真的死无全尸了。

死贫道不死道友,你不是检点做天子吗,我让你做不成点检,看你还怎么做天子。

柴荣现在就有心撤了张永德的职务,可是又怕中途有变,但是在暗中已经写好圣旨,撤掉张永德的殿前都检点的职务。

可怜的张永德到现在还在琢磨刚才皇上说我福薄命穷,怎能当此,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老实人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上了,他还不明白症结所在。

真是苦逼疼呀,自己被人摆了一道还不知道,所以老实人老师是好的,但是有时候是吃亏的。

柴荣第二天果然就下令起程回京,这让大臣们都是松了一口气,大家还都认为这是张永德的功劳,于是大家都纷纷向张永德靠拢表示亲近。

这一幕恰好又被柴荣看到,老柴心里想着你现在就要收买人心了,好快的速度和打算。这个张永德还真是悲剧……

第二卷大宋皇朝

第73章父子夜话

柴荣在这一路上一直在提防着张永德,就连李重进也是见不上柴荣一面。

倒是赵匡胤见了柴荣几面,可见柴荣对对赵匡胤的的信任,大臣都在纷纷猜测,皇帝这是抽哪门子的风。

“陛下,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张永德是先皇的驸马,再说这件事还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容微臣去查一下。”

在中途休息的军帐内,里面只有柴荣和赵匡胤两个人,赵匡胤听到柴荣要撤销张永德的都点检的职务,而且还让他担任,于是出言劝道。

“咳咳,匡胤这事情不能声张,如果声张出去就中了他们计了,我要杀他个措手不及,让他继续做他的点检做天子的美梦去吧。”

柴荣现在真的是病入膏肓了,说不了几句话就要咳嗽几声,吓得赵匡胤慌忙去搀扶他。

在汴京城,更是暗流涌动,其实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赵旭吩咐苗训去给这件事加一把火。

当时赵旭对苗训说道:“先生找最可靠的人,让这件事每个汴京的人都要知道,都知道这件事。”

苗训眉头皱:“主公,这样做有点冒险呀,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况且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样对张永德有好处呀!”

苗训并不是对周朝有成见,因为他认定赵旭就是他要辅佐的人,他的一切都是以赵旭为中心的。

“苗先生,你只管做就是了,后面的事情你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对了先生府中的那东西进展如何?”听他的口气,最为关心的还是后面的。

苗训听到这里就释然了,不再坚持了,主公这样做有他的目的的。又听到赵旭问他那件事的进展。

自从赵旭后来什么也没有做,就立刻让自己亲信在后花园进行施工,并且赵旭对他说这不出半年就能遇到。

自己很是不解,但是还是照办了,这都已经十几天了,每日都是不断,也快完工了。

“放心吧,主公一切都按你的吩咐在进行着,您就放心吧!”苗训想想修建的那个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地下兵工厂。

“辛苦,先生了,不过先生,……”

一时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疯传着说是都点检要做天子,而且说的有理有据的,让人不得不信。

此时的柴荣依然回到了汴京,一时间所有的流言蜚语似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但是柴荣却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在回来的路上是一直想着点检做天子的事情。

他也在想一个万全之法,本来他心里就想让赵匡胤牵制张永德,现在他的决心更加的坚定了。

柴荣马不停蹄的赶回汴京,不顾在城门口迎接的文武百官,直接就进了开封城。

刚一回到开封,柴荣拖着病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布了一系列的人事变迁的命令。

任命范质、王溥两相,管理政务,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心腹,也很有威望和能力。

加授魏仁浦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吴延祚亦授枢密使,枢密使也就是军。委主。席掌管调兵。

都虞侯韩通得兼宋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这个韩通同时还是侍卫司副都指挥使。

接着就是张永德了,柴荣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因为防着张永德,既然是有这个传言,群殴就不让你做都点检。

很自然的柴荣免去了张永德的都点检之职,但令为检校太尉。

任命自己最为信任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傅,兼忠武军节度使。这一系列事情做完之后,柴荣才安心的养病。

“父亲,祝贺你这次成为了都点检,成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了,但是父亲你可要小心呀。”

在赵府的小院里,赵氏父子两人单独在谈话。

当日赵匡胤从宫里回来,知道赵旭的归来,也是欣喜若狂,也可以说是喜极而泣。

当日赵旭离奇的失踪,江面上只有他乘坐的船只还在,水中还有不少他随身的护卫士兵,就是没有找到赵旭。

后来赵匡胤要加派人手沿河搜索都是一无所获,渐渐的失去了信心,都以为赵旭已经死了。

柴荣还特意追封赵旭为开国侯,给予极高的殊荣,但是这能换回来自己的儿子吗?

在那一阶段,赵匡胤也是心神恍惚,后来又有一个儿子叫赵德昭,才渐渐的恢复过来。

但是无论怎么样,都是无法和他的长子相比较,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他又安全的归来,就连从来不流泪的赵匡胤也是留下了眼泪,不过这是幸福的眼泪,是激动的泪水。

“我也是心里不安静,早途中陛下将我叫进他的军帐中,想我说明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件事和今日陛下的人事调动有极大的关系。”

赵匡胤也是没有说什么事情,不是他说,而是他不敢说,虽然他也听到京城有人在谣传这件事,但是他是不敢说。

赵旭看到这里,无奈的摇头笑了笑,自己的这个老爹还真够谨慎的,不过也真是这种谨慎才让他登上了皇帝的位子。

赵旭双手拍了两下,嗖嗖的他的身旁多了几个人,全部都是黑衣黑面的,加上此时黑夜,他们和黑夜已经融为了一体。

赵匡胤这几天也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暗中有个势力,好像就是以前那个叫苗训的掌管。

虽然在自己的府中,不过赵匡胤去无法指挥他们,这不仅也让赵匡胤苦笑。

也问过赵旭为什么要培养这些人,赵旭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屡遭刺杀,为保自己的安全,不得已而为之。

“你们守在二十丈开外,任何人不得靠近。”随着赵旭的一句吩咐,这几人就迅速的行动起来。

看到院子已经被严密的封锁起来,赵旭这才开口:“父亲可是说的点检做天子之事?”

这样小心也是有原因的,历朝历代即使是再贤明的君主也是会对自己的大臣不放心。

总会安排一个最信任的人来监视着,以防他们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前世的时候赵旭读过许多这方面的故事。

不论是真是假,小心总是没有错的,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更要小心。

赵匡胤一听这就急了:“旭儿,不可胡说,那都是谣传,不可胡说,听到没有。”

“父亲,这里也没有外人,我不仅知道这件事是真的,还知道是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书的这几个字,是不是?”

赵旭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这个即将成为皇帝的老爹,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为了皇帝,这也是赵匡胤想不到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这是你?”老赵还以为这是自己的儿子安排的,是始作俑者。

“哈哈,爹你想哪里去了,我怎么可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你就别管我是怎么样知道的,你就说是不是吧?”

赵旭在心里不住的嘀咕,自己的老爹还真能联想,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赵匡胤虽然疑惑,儿子是怎么知道的,但是还是点点头称是,当日柴荣给自己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木板。

“所以说爹,这件事肯定是有心人的故意之作,否则谁会跟张驸马过不去呢?这可是灭九族的大事。”

所以这一定是跟驸马是有多大的仇才这样做的,我又跟驸马没有什么仇,为什么这样做,再说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把这东西放到皇上的奏折里的,一起带到军中是吧!

赵旭这些话都是从人之常情方面去说的,所以也就赵匡胤也是不住的点头。

“爹,你既然已经当上了都点检,就不要想那么多,尽力为皇帝做事,现在我还没有新的职位,不知道陛下还会为我安排新的职位吗?”

赵旭自从回来,还真的没有新的职务,一直也没有去“上班!”他觉得这次柴荣即使用他,也不会给他实权。

毕竟赵匡胤已经是都点检,位高权重,对于赵旭,柴荣一定不会给他实权的。

“旭儿,你别急,明天我就去见皇上,皇上还不知道你平安归来了,我想皇帝一定会重用你的。”

赵匡胤看到赵旭一脸的落寞,连忙安慰道,其实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想的什么。

赵旭的心里现在确实在想东西,他是在想怎么给老爹灌入一些大义,这样能更好的为老爹更好的登基。

于是他一本正经的说道:“爹,我倒是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天下太平。”

说着他占了起来,双手靠背,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道:

“公元907年,就是唐哀帝昭宣光烈孝皇帝天祐四年,存在了两百多年红极一时的大唐帝国风崩离析了,陆续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汉,还有我们大周这几个中原地区的国家。

此外还有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这是个小的国家。”

年年是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不该受如此的痛苦,他们应该是安居乐业。

可是没有,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造成的。

第74章柴荣驾崩

大义正犹如压断骆驼的最后的一根稻草,赵匡胤这样的人就只能用大义来压住他,否则还真的没有办法。

只有这样他才会没有取代周朝的愧疚,这也不是赵旭想当个皇太子,只有大权在握才有机会改变这个国家。

不然,处处受到掣肘,即使按照历史上的正常发展,赵匡胤还是会当皇帝,但是后世一样会被辽、金的欺凌。

于是赵旭就继续开始了他的天下大义:

“这个时代不该是这么乱的,百姓更加不应该受到如此的灾难,我们的百姓应该像前朝贞观之治那样的安详富足。”

赵旭此时手背身后,身形是那样的高大,这一刻就连赵匡胤也是被感染了。

“好好好,我儿说的对,这正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只有这样才不负这片天地。就让我们父子一起辅助皇上,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赵匡胤在此发誓,此生已平定乱世为己任,终身不会……”

“哈哈,这个赵匡胤总算开窍了,他始终是天命之人,不过他的儿子赵旭才是真正的横扫乱世之人,不过这个皇帝始终还是赵匡胤的,有时间还是再见见这个赵匡胤。”

在华山一座道观里,那个曾经出现在苗训身边的人,在一旁自言自语,如果赵匡胤在这里一定也会认出他。

当年赵匡胤曾将在华山和他对弈三局,均是告负,当时赵匡胤还大言不惭的说愿意讲华山作为赌注。

恐怕赵匡胤也不会想到,他自己当年的一句,戏言竟会很快的成真。

第二天在柴荣休息的养心殿,柴荣接见了。

“赵旭,哈哈咳咳朕就知道你没有事,果然回来就好,好了你就先好好休息一阵子,你就先全面负责那个禁军军校吧,开国侯的爵位既然封了你,朕也不会收回,好了你先下去吧!”

柴荣还没有说几句,就咳嗽不停,看来她也是撑不了几天了,赵旭谢恩就退下了。

赵旭心里也没有什么,这两个职位都是虚职,没有实权,开国侯只是个从三品的爵位。

禁军军校是自己创建的,在朝廷的体制里没有这个官职,但是自己很满意。

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柴荣果然是不让自己在担任都虞侯了,不然殿前司都快成为赵家的了,不过无所谓自己有个更好的职位。

赵旭不知道柴荣一直早背后看着他眼神是那么的复杂,柴荣心里也是不平静。

其实他是极其喜欢这个赵旭的,年轻不说,有头脑有能力,日后一定是国之柱石。

但是他的父亲赵匡胤刚刚被自己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最为重要的是,都点检还掌握这军权,此时如果还是再让赵旭担任都虞侯,难保赵家以后不会造反。

赵匡胤为人忠厚自己是放心的,所以让他顶替了张永德,他的功劳和能力也配得上这个职位。

位高权重的人,功高震主的人不是被皇帝所杀就是造反,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大周的江山永固还是不然赵旭再掌军权了。

即使他们父子是忠心耿耿,殊不知人言可畏,到时候他们父子两个该如何的选择,还是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随后他找来了范质和王浦,当着他们的面,下了也该密旨:

“凡朕后世子孙切记不准赵匡胤父子两人同时掌兵,后世也不准出现一们父子同时掌军的情况,后继之君务必遵守,违者真必不佑。”

旨意一下两位宰相都是疑惑不解,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遵旨而行,他们都不知道柴荣前脚刚刚下旨,就有小太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旭。

等到范质等人退出去之后,柴荣又招了赵匡胤前来觐见,此时的赵匡胤一身戎装,意气风发。

赵匡胤和平常一样,跪下行礼,不过这次蔡荣并没有,让他平身起来,而是一直盯着地上的赵匡胤看着。

赵匡胤也是纳闷,陛下今天是怎么了,难道是陛下没有听到我说的话。

于是赵匡胤又来了一次:“微臣赵匡胤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是躺在龙塌上的柴荣却也只是,斜着身子双眼有神的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匡胤,自己这个意气风发的义弟。

赵匡胤不知道今天柴荣怎么了,不过虽然有疑问,但是他也是不敢去问。

“赵匡胤你可知罪?”一反常态的柴荣突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赵匡胤心里也是大惊,自己没有犯法呀?

不过这个时候最为明智的选择,还是老老实实的承认的好,否则又不知道要受什么样的罪呢?

“微臣知罪,还请陛下明示。”赵匡胤立刻就磕头请罪,不过说的很有技巧。

既然皇上你说我有罪,我就老实的承认我有罪,你说你没有罪,还不是跟皇上对着干,那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我承认自己有罪,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身犯何罪,还请陛下你明示,这就说自己没有罪。

“你还不知罪,朕听说你不支持朕准备立的太子?是也不是?”柴荣虽然是一脸的病态,但是多年皇帝的威势还是有的。

并且柴荣突然从龙塌上走了下来,手持一把宝剑,将锋利的宝剑放在赵匡胤的脖子上。

赵匡胤心里就纳闷了:“皇上立太子,我不知道呀,我什么时候不支持了?恩,明白了看来陛下是想册立太子了。”

既然自己都不知道皇帝立太子的事情,那么陛下还说,这说明陛下想让我知道他想立太子。

陛下才三十多岁,怎么这么急着册立太子,以前都没有过这种念头,难道真的想旭儿说的那样,陛下这次真的是?

对了前日陛下刚刚便册宣懿皇后胞妹符氏为继后,长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次子宗让为燕国公。看来应该是准备想立太子了。

今天来到这里陛下有一反常态,难道是让我保护太子,可能就是这样。

“陛下,臣之心可照日月,臣有生之年就是等得遇陛下,这是臣的荣幸,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臣一辈子都忠于陛下,陛下的一切决定臣都是照办。”

赵匡胤跪在地上,表明心迹。

柴荣听着也是内心十分赞同,对于这个自己没有发迹的时候就认识的兄弟,他是了解的。

“既然如此,如果有人对国家的太子不满怎么办?”柴荣将手中剑收回。

看来子级猜对了,陛下果然是想让我给太子保驾护航,现在正是表明心迹的时候。

“臣在此立誓,有谁敢非议官家太子者,臣赵匡胤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太子,以报答陛下。”

说着赵匡胤又用双膝向前移动了几步,来到柴荣的榻前,一脸的决绝。

官家就是皇帝的意思,是臣下对皇帝的尊称,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因为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才称为官家。

再者在西汉的时候也称过皇帝为县官,治理天下,官家称呼皇帝在五代的时候开始流行起来。

“好的朕相信你,匡胤你起来吧,你是朕的兄弟,朕的太子就是你的子侄,你要好好的辅佐他,朕就看你的表现了,你先下去吧。”

柴荣看起来很疲惫,苍白的吓人,本来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吩咐赵匡胤的可是,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了。

赵匡胤很是理智的没有问及柴荣身体状况,也没有问及谁将是太子,这些都不是他该问的。

赵匡胤离去的时候,还能听到柴荣的咳嗽声传来。赵匡胤和迎面而来的范质打了一声招呼就履行自己的指责了。

殿前司的指挥所内,一众高级的指挥军官正在里面闲聊,声音老早都能听到。

“你们不去当值,都在这里干什么呢?”赵匡胤一进来都皱着眉头说道。

“大哥来了,都安静点。”说话的就是赵匡胤的副手,殿前副都点检,赵匡胤的兄弟慕容延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