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到那个赵匡胤打开那幅画的时候,突然晕倒了,随后那幅画也是突然着火了,就连那间古老的僧房也是瞬间坍塌了,让人大感惊奇。
那是真的吗,我那时候到底是做梦还是什么的,难道我真的是哪个什么地皇,注定要登上皇位吗?那这样我岂不是很对不起大哥柴荣吗?
看看日头已经过了上午,赵匡胤起来准备吃点东西,恰好经过前院听到赵旭正在和府中下人的孩子正在讲故事,这个儿子每次讲故事都会出人意料。
“从前呀有个富翁,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只有一个嫡子,但是这个嫡子去却不误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沾,就是不学好,富翁很是担心自己死后,家业不能维持。”
“不久富翁死了,毫无疑问的他的嫡子继承了家产,但是这个儿子真的是百无一用,每日都是混吃混喝,连家族的生意也是不理,不是不理而是没有能力去打理。
那个帮他打理家业的管家把其他富翁生前安排好的帮助自己儿子的人才慢慢的都排挤走了,自己开始大肆的中饱私囊。
很快他的家业一点点的被败坏光了,自己也流落到了街头被活活饿死了。”
“所以说,守业更比创业难,所以创业并不是最难的,治理家业是最难的,稍有不慎就会将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赵匡胤站在那里嘴里不断喃喃道:
“守业更比创业难。”
一个普通的家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国家了,现在大周的情形不就是和这一模一样的吗?
此时的范质和韩通这些人不就是和旭儿那个管家一样吗,我等还不是和那些被富翁留下来的人一样,既然如此我还不走另一条路呢?
赵匡胤用力的我了一下手中的那个纸团,这是刚刚从宫中传来的消息。
明日早朝他们就要对自己开刀了,这些人还真的是迫不及待了,现在已经是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了,今晚就是除夕之夜了,明天就有事新的一天了。
大哥,柴荣我要对不起了,大周的统一天下的步伐不能停,所有的罪责我一人承担,等我死后再想你谢罪。
第80章朝堂出兵
赵匡胤转身离去,他不知道在他离去后,赵旭就站在他的身后,看着他离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庚申年的大年初一,大家都来给皇帝拜年,新帝即位没有改年号,还是沿用的显德的年号。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拜年在中原地区自古就有,大臣们给皇帝的拜年仪式更加的隆重,伴有礼乐,随着欢庆的礼乐,大臣们给皇帝三跪九叩,然后皇帝还要赐给大臣们点心,以示恩宠。
大臣们一番忙活都快上午了,大家不仅需要给皇帝拜年还要把这一年的规划大致说一下,总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就像现在的建设还有有一个几年计划或者是规划。
大家都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轮流在朝堂上说了一番,文臣关注的是民生和政局的稳定,武将呢,就是想要扩将拓土,文臣以范质为主,武将自不用说是以赵匡胤为主。
等到范质讲完,赵匡胤就从武将的最前面走了出来,先向上首的太后和皇帝行了一礼,才禀奏道:
“启奏皇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天下是时势所趋,更是先皇的遗愿,所以微臣提出来,是希望皇上太后还有大臣们能集思广益,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平定乱局。”
龙椅上的小皇帝快走了一上午,早就不能耐烦了,让他一个八岁的孩子,做这么长时间也真难为他了,那还想着玩呢?
赵匡胤看到这里,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不过他表现的并不明显,又接着说道:“不知道太后的懿旨是?”
符太后哪里听到赵匡胤说什么了,她正忙着拉着小皇帝不让他乱动,小家伙现在正在想向龙椅下滑去。听到赵匡胤问她的意思,她哪里听到什么了,更加不会有什么想法了。
她不懂,但是她记得自己的丈夫柴荣说过,内事有什么不懂可以问范质呀,于是她就端起架子:
“范相有什么意见?”
坐在板凳上的范质立马涨了起来,微微行了一礼:
“启禀太后,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统一天下固然是先皇的遗愿,但是那是未来,未来的事情”范质说道这里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赵匡胤,他和赵匡胤关系还是不错的,柴荣当时就然他们共同辅助幼主统一天下。
“未来的事情,作为未来朝廷的施政目标,或许等皇上长大些,亲征以后,再做决定。”
年轻的太后听完这些,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范相说的对,先皇自从登基以来,连年征战,将士们都很辛苦,不如这几年大家休养生息,统一天下之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太后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统一的事情大家以后再说吧!大家都是闭嘴不言,但是赵匡胤的脸色却变了变。
看来范质和太后他们老早的就商议好了,不会同意我的意见的,也罢我最后问你们一句。
“启禀太后,我朝虽然连年有战事,但是我等每战必胜,士气如虹,正可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加入让他们解甲归田,他们不修兵事,到那时候再让他们报效国家恐怕士气已经不如现在了,所以臣还是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柴大哥,这是我给太后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还是一意孤行的话,为了咱们的统一大业,我只能对不起大周了。
这个时候太后、皇上和大臣们,并不知道赵匡胤在想些什么,听到赵匡胤这么说,太后又没有注意了,于是她又转向了韩通。
韩通和赵匡胤都是站在武将的行列之内,韩通现在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也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的二把手。
韩通身长八尺,身材挺拔,按理说应该是一个伟男子,但是你看他的长相就不这样认为了。他长着一张黑脸,就连赵旭的护卫董玄烨也是比不上他。
同时长着一双小眼睛,眯起来都看不到眼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双眼珠似乎散发出精光。他就是和赵匡胤不和,处处都是喝赵匡胤作对。
想想自己跟随太祖的时间和先帝的时间比赵匡胤还长,自己的资格比你赵匡胤还要老,但是赵匡胤混的比自己还要好,这让他心里极其不平衡。
“启禀太后,臣也同意休养生息。”说着还得意着看着赵匡胤,小样我就不同意你能怎么着,你能把我怎么样?可是还没有等他说完从外面就匆匆的进来了一个人。
一个从边关来的急使,这是从北方边疆赶来的信使,来报告边疆的急事的,他跑了进来,只喊了一句:“边关急报。”接着就昏了过去。
赵匡胤立刻就上前查看一番,这个人是累的晕过去的,于是就吩咐然将他抬了下去,好生照看着,他手里拿着的那份奏章已经到了符太后的手里。
只见符太后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大家都不知道说了什么事情,这时候老丞相范质又一次挺身而出,让张德钧把那个边关奏报拿给他看看。
“镇州和定州联合奏报契丹和北汉联合进犯,直奔开封,希望朝廷派大军援助。”
这次契丹是从北向南,北汉是向东行军,这没有什么联合进军,北汉和契丹又不是第一次了,刘钧这次又搞什么鬼,大周,还怕他。但是这次是真的不一样。
因为以前两国进攻大周都是在边疆,如果你站在地图旁边,一定会发现这两股大军的方向都是汴京,他们这次目标是大周的京城,他们还不和边疆的士兵纠缠,直奔开封。
本来范质还以为这次还是他们商议好的,是让他们自己人谎报军情,把赵匡胤骗出京城,然后再将他在京城的势力连根拔起。他以前和韩通商议过这件事情。
韩通也是很高兴,他也是以为这是范质他们安排好的,所以他知道赵匡胤很快就要被调出京城了,很快就要被取代了。
“众卿以为此事如何是好?”符太后是着急了,孤儿寡母的没有了任何的主意,只能再次求救朝中的大臣了,还好这些臣子都是他丈夫最为忠心的臣子。
她的话落音,并没没有人搭话,大家心里都在思索,刚才还说要休养生息,这时候谁敢再说要出兵,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等人不知道太后和宰相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家心里都有人选,轮打仗,满朝文武谁敌的上殿前都点检、宋州节度使、太尉赵匡胤。从显德元年到现在赵匡胤已经掌军六年了,将士都对他很佩服,在他的手下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他们的眼里有赵匡胤,未必有现在的皇帝。
大家心里还有一个人选,那就是赵旭,前任的殿前都虞侯,一些没有资格知道内幕的官员,不知到赵旭失踪回来之后,朝廷为什么不用他了?不过他不是他们关心的。
大家没有啃声这也不是个事,这很不给当朝太后的面子。当仁不让的是忠臣范质站了出来,不得不说范质在柴荣时候在大周的朝堂上起了极大的稳定作用。
“北汉和契丹联合入寇”,范质语气中有点意外,同时还稍微的瞥了一下武将前列的韩通,在怪他这动静弄的太大了,本来按照他的意思,一个紧急的战报就可以了,谁让你奏报两州遭到了入侵。
不过现在还不是责怪他的时候,还是把面前的事情给搞定再说:
“太后,北汉和契丹联合入寇,微臣请太后即可下旨率大军北上抗敌,赵大人有勇有谋,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骁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得胜归来。”
范质说完,大家都是点头表示赞同,试问满朝说道英勇还有谁能够比得上赵匡胤,既然宰相都这样说了,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臣,王浦,也是赞同赵大人领兵出征。”这不范质的搭档右相王浦立刻跳出来我自己的老搭档呐喊助威了。此时两位宰相都是支持赵匡胤出征,大家都是纷纷复议。
“既然众卿都是推荐,赵大人,那赵匡胤你可愿意领兵出征?”符太后一手扶着小皇帝,一边说道。
看来你们还是不想放过我,既然如此我就没有任何的顾忌了,这也许就是天意;“臣万死不辞。”
“好,下旨任命赵匡胤为元帅,慕容延钊为先锋领兵抵抗北汉和契丹的入侵。”
很快基调都已经定下来了,赵匡胤领兵出征了,此时范质和韩通等人都是齐齐松了一口气,只有赵匡胤离开京城就好办了,我韩通身为京城巡检,还怕控制不了局势吗?
“老夫就恭贺赵大人旗开得胜,早日归来。”下朝之后韩通忙跑过来和赵匡胤道贺。其实他的心里想说的是,赵匡胤你这次出去就别想回来了。
第81章神棍苗训
赵匡胤领命之后,立刻就派自己的副手,殿前副都点检,同时也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慕容延钊率军先于大部队出征了,赵匡胤则是留在汴京还没有动身。
“慕容延钊兄弟,一切都靠你了。”赵匡胤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睛里似乎有一种不一样的光芒。
“大哥我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放心吧!”慕容延钊拍着胸脯保证道,自己也是百战余生之将了,这点事情自然不用赵匡胤吩咐,其实他也明白赵匡胤说的是什么样的事情,他们早就商议好了。
“慕容叔叔,他日你凯旋之日,侄儿一定会献上最好的美酒,但是你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呀。”赵旭也是在送行的队伍中去。
自从赵旭给他老爹的几个结拜兄弟,每人送了几坛子他自己酿的美酒之后,彻底的把他们这群人的馋虫给勾出来了,自此他们都惦记着赵旭的美酒。
慕容延钊想起那晚,赵旭和赵匡义他们在一起给他的说的话:
“给天子做的新衣必定是天衣无缝。”
他们是对柴荣有感情,但是对这个小皇帝柴宗训是没有感情的,这个小皇帝好像是一个傀儡,这一阶段以来他们武将处处受到压制,要不是大哥赵匡胤顶着,恐怕他们的日子更加的难过。
赵匡胤是他敬重的兄长,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阶段也是被那帮文臣们压制,他们就连世宗的遗愿都不顾了,这次听说就连这边疆奏报也是范质他们安排的,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要是想完成统一大业,必定要等到当今的皇上长大,当今的皇上现在才八岁,就是十四岁亲征也要六年,这六年我们怎么过还不知道。
既然这样还不如,让一个有能力,又能服众的人来统领我们,征战天下,也好落得个封妻荫子。
“哈哈哈,赵旭咱们爷两个可说好了,等我回来了,你一定要让我好好的喝个够。”随后在一帮子兄弟的嘱咐中,慕容延钊出发了。
就在慕容延钊出发后不就,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就开始疯传点检做天子,大家都是半信半疑的。奇怪的是皇宫并没有听到任何的消息。
已经是大年初二傍晚了,在汴京的街道上已经有许多的人在走动了,有的是走亲访友的回来的,还有的是无所事事的,赵匡胤的府邸在街上显得十分的气派,毕竟这是柴荣赐给他的,当然是气派了。
整个赵府没有因为黑夜的降临而失去那应该有的气派,在微弱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此时有一个人带着斗笠,站在那里在一动不动的,大晚上的有谁还带着斗笠,再说现在也没有雨没有雪的,关键他还一直盯着赵府。大家都很奇怪,于是就有人向前问他:
“兄弟你在这里看什么呀,看你这么入神。”
“嘘,小声点,刚才我看到一条龙从这里飞过去,就是从这里一直飞到前面那个宅子上空就不见了,来来回回好几次,真的是好壮观。”
“兄弟,你开玩笑呢,龙谁见过真龙,别骗人了,你这纯属无稽之谈。”一个人立刻就出言反对道。
“兄弟你别不信,我是亲眼看到的,我看的真真的,我给你说当时……”这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大,慢慢的在他的周围很快就聚集了许多人。
还没有等他说完,就见在都点检的府邸上空突然,冒出一阵金光,接着一个只有在古籍中记载的生物出现了,两个杈角、长须、蛇身、四足、鳞片满身。
对,这就是华夏民族的图腾——龙。神话传说里龙是神异动物,能行云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在人世间人们都把他当成是皇帝的象征,皇上被称为真龙天子,也给皇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不过谁也没有见过真龙,所以人们把对龙的敬畏转移到了皇帝身上。不过那条龙很快就消失了。
人们都认为龙都是神话中的东西,不可能存在,没有想到这这里见到了传说中的真龙,难道这真是天意,在场的不下于二三十号人,都愣在哪里了。
最先戴斗笠的那个人也是愣在哪里了,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大家都看到了,在都点检的府邸上空一条飞龙飞过,我没有说谎吧,这难道就是天意?”
立刻就有人帮腔了:“是呀,我听说到处都在说都点检做天子,现在他的屋子上又有飞龙出现,莫非真的是天意。”
“我饿呀听说了,我还不信但是今天竟然出现了这条飞龙,这就是天命不可违?”
他这一说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反正都是说什么天命不可违,天命所归之类的。就是没有人注意到刚才那个戴斗笠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苗先生,你们做的不错,真的很真实,就和真的一样,不过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让它突然消失的。”在赵府的小院内,进来一个人如果能从空中看,就会发现这里就是刚才那条人们看到真龙出现的下方。
“公子,我们还没有开始呀,正准备向空中放呢,公子你怎么就回来了,还有什么和真的一样?”
此时进来的人也已经把头上的斗笠给摘掉了,露出那张坚毅的脸,没错来人真是赵旭,刚才正是他在外边,院子内的正是苗训。
听到苗训的话,赵旭也楞,刚才不是苗训放的,那是怎么来的,不会是真的吧,不,这也太玄乎了吧,不过转念一想,这不正好说明老爹是是天命所归吗?
此时在某处不知名的地方,只见这里云雾缭绕,好一派祥和的景象,这里绝对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呵呵,他还是老样子,下届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没有改变一点,一般人见到这传说中的人物,还不得吓得半死,他可倒好,为他老爹暗自高兴起来了。”
在前方一座石桌面前,两个人正在在哪里缓缓的品茗,两人看上去都是丰神俊朗。
“哈哈,他还是那个样子不喜欢说话,但是还是有能力的,不然我那时候也不会看上他,你说我这是该高兴呢还是悲哀?”
他对面的人,说到了这里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就得了吧,这一次你下届历劫,完成了你的杀伐之劫,可谓功德圆满了,不过你的天下快被地皇给夺了,你就不担心你那陈氏的儿子吗?”
原来这个人是柴荣,但是现在的柴荣就像十七八岁的少年,哪里是像一个四十岁的人,柴荣去世的时候三十九岁,现在正好四十岁了。
“哪有什么一切都是天意,虽然我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也不能违背天意,况且尘世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插手,只能按天意来,我的天下又怎么样,最终还不是为了百姓,无论谁当皇帝对百姓好就行了。”
柴荣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赵匡胤为人忠厚,即使取代大周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我很放心,不过想起他每次见过都要给我下跪,他日他归来时到底是个什么表情?哈哈哈”
“就是,我也很想看看他的表情哈哈哈……”
赵旭并没有纠结那条龙是怎么出来的,反正对自己有利就行了,现在的他自从重生之后,对于一些神异的事情习以为常了。
当天晚上赵旭又让人找来赵普、赵匡义他们,四人在房间里不知道说些什么,直到很晚很晚屋内的灯还亮着……
第二天赵匡胤就要领兵出征了,很意外的昨晚下起了大雪,地面被厚厚的覆盖上一层雪,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很快就把雪上的脚印给掩盖住了。
在出兵的将台上,还有一个法坛,赵匡胤就在法坛的旁边,法坛的中中央是一个身着道袍的道士,其实他也不是道士,他就是苗训。
“将士们,这位道长是本官特别聘请的,为咱们此次出征占卜的,大家请看。”
“给位,贫道的手中有十枚周元通宝,我过会将十枚铜钱向上掷去,如果全部是正面就说明此时我们出征必胜。”
周元通宝是后周发行的铜钱,周元通宝仿唐开元钱,隶书钱文深峻,宽缘细部,铸造工整精湛,幕之四周多有星月纹饰,也有背铸龙的。
正面是周元通宝是个大字,北面就是所说的日月或者其他的形象了,只见苗训在法坛上天灵灵地灵灵的一阵忙活,十足的一个神棍模样。然后把手中的周元通宝抛了上去。
大家都是伸长脖子,看着铜钱向下落去,眼睛是一动不动的,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结果。
其实这个主意是赵旭想出的,他在以前看过一个类似的案例,说的就是为了激励士气,想出抛铜钱的方法,落下的如果都是一面就说明此时必胜。古人都很相信占卜的。
第82章赵匡胤离京
不过赵旭不是想让大家对这次出征有多大的信心,他是想让大家对苗训充满崇拜,让人知道苗训的这个神棍,这对于后续的计划很是有帮助的。
当时苗训还老大不情愿,他对占卜之术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也可以说是有很高的造诣的,但是你让他当个神棍,还真是有点不习惯。但是最后在赵旭的强烈要求下,苗训还是临时客串了一把神棍。
士兵们都伸长了脖子,他们最关心的是这次到底是胜是败,在这个时候,打仗死人的几率是很高的,谁都希望每一仗都是顺顺利利的。
落下了,落下了,大家的心情都是很紧张,这结果要是不好,大家肯定完了,又不能当逃兵,逃兵逮到了让你生死不如。
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十枚铜钱都齐齐的落在桌面上,大家都想看看结果是什么,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向前,禁军的军法是极其严格的,再没有得到命令之前,都是老老实实的在队列里。
赵匡胤可能也是知道大家的心情,于是吩咐几个士兵代表走上来,只见十枚铜钱个个是正面,周元通宝四个字此刻显得是那么的清晰。
赵匡胤点点头那几个士兵代表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弟兄们,全是正面我看的真真的,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也就是说我们这次一定会得胜归来,上天都已经昭示了,哦也,万岁,万岁!”
“万岁”
“万岁”
大家都是兴奋不已,谁不希望自己平平安安的归来,既然上天昭示我们此时一定大胜,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性命有了一定的保障。赵匡胤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士兵们如此,刚开始他还不同意赵旭的想法呢!
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赵匡胤一只手扬了起来,就那么一顿,整个混乱的场面立刻静了下来,甚是迅速,动作整齐利索,整个阅兵场上只有呼呼的风声,和雪花的飘落声。
“大家静一静,道长还有话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