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是一个搞惯了,因为这个官职掌五礼,拟谥号,是国家在礼仪方面的学术权威,可见李对韩熙载之器重程度。
而韩熙载也是觉得自己遇到了明君,所以出于报答李的缘故,此时的韩熙载无所隐晦,尽展平生之学,凡应当施行的大事,他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其中,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
韩熙载彻底的得到李的信任还是因为对待李老爹的事情上,确切的说是李老爹的身后事的处理上。
因为按照中国古代礼制,凡皇帝死后,都必须给其拟定一个庙号,这也是一个惯例,而南唐却有点特殊,因为南唐以唐朝皇室的后裔自居,于是有人认为李在唐昭宗之后,其庙号应称“宗”。
但是韩熙载与司门郎中萧俨、给事中江文蔚等,均认为李乃是中兴之君,应当称为“祖”,于是遂确定李庙号为“烈祖”。
在这件事上韩熙载的作为甚得中主李的欢欢心,自己的老爹的身后事情,那是何等的重要,其他的人都反对,但是韩熙载却支持自己的,李能不重用他吗?
但是韩熙载并不是善于逢迎的人,所以不可能事事都使李满意,有时候更加会让李对他产生反感。
这事情还要从李即位之初改年号说起,因为李刚继位便改升元年号为保大。韩熙载认为按照礼制,新帝即位的次年,才可以改元,还说什么“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
但是古代是君无戏言,那样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李以诏书已颁,不便改动为由,拒绝了韩熙载的建议,甚至对他很反感。
虽然韩熙载此举没有得到李的赞同,但由于李是一个宽厚的人,并不影响他对韩熙载的信任。
在这个期间,韩熙载对吉凶仪礼不当者十数事,一一进行了纠正,尽到了太常博士的职责。对于韩熙载的这些表现,李看在眼里,遂令韩熙载以本官权知制诰,对他委以更重的职责。
按照唐五代时期的制度,置中书舍人六员,以其中一员掌管起草诏敕的工作,称为知制诰;如果以其他官员掌管这项工作,则称兼知制诰,或权知制诰。
韩熙载能任此职,除了表明中主李对他的信任外,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他的权力。韩熙载所起草的诏诰,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风,甚得舆论的好评。
韩熙载毕竟是书生,一旦得到重用,惟知尽心为国,全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任知制诰以来,感中主知遇之恩,对于朝中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摘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中权要的极大忌恨与不满,尤其是宋齐丘、冯延巳的不满,从而使其日后的仕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
“所以说人有才也要做圆通之才,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也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国家,这一点韩熙载不是一人懂得进退的人。”
赵旭突然说出来了这么一句话,江正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说这么一句话,韩熙载怎么不懂进退了呢?
他当然是不知道赵旭在心里想着韩熙载的履历,更加不知道他在感叹韩熙载现在的境况,如果他要是知道赵旭的心里的想法,那他一定会明白赵旭说这话的意思了。
“来喝,今天本官高兴,谁也不准走,今天我拿来了当年先主赏赐我的御酒,来多喝点。”
赵旭和江正来到了刚才那个人走出来的房间,两人刚走到房门外面就听到了里面的人就听到了里面的人开始吆喝起来了。
“公子这个声音正是韩熙载的声音,这个声音我听过熟悉,他一定在里面,要不然我将里面的人给请走,您去见见这个人?”
江正说完他一摆手,很快他的身边就多了几个人,当然了赵旭的身边不能只有一个人吧,还有很多保护他的人在周围,太子的安危一定要保障。
“去将里面的人给清除出去,公子要和里面的韩熙载当面交谈,记住不要惊动其他的人。”江正直接下命令了。
不知道这些人用了什么方法,里面的人很快就被人给请了出去,这有一个人,那就是传说中的韩熙载了,留着两撇小胡子,身体有点发福,头上戴着南唐特有的官帽,一副标准的士大夫模样。
“人呢,怎么都走了过来陪我喝酒,对你来陪我喝酒。”韩熙载已经喝的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了,他只记住喝酒了。
他睁开朦胧的醉眼,看到周围居然没有人在了,不过很快眼前就有一个黑影,他就放心了,还有人就好,他直接的举起了酒杯,还真的是一个酒鬼。
“韩熙载你就这样在逃避吗,这样就能挽救你唐国的命运吗,看你就是一滩烂泥,真的是令我太失望了。”
赵旭进来之后摇着头说道,想不到这个韩熙载已经烂醉如泥了。
第1181章造酒引出话题
“你是什么人,不喝酒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多么好的人生,所以说这酒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没有酒人生就是以前黑暗。看来你还真的是不懂酒呀你的人生真的是失色不少呀!”
韩熙载的醉眼朦胧根本就不知道在他的眼前是什么人,但是他的眼睛里面却只有酒,其他的好像都不在他过问范围之内!
“酒是一个好东西,这句话你说的不错,可是你知道这个酒是如何发明的吗?”赵旭看着醉熏熏的韩熙载也是无奈的摇头,不过要说聊天还是跟他聊一下酒吧!
韩熙载一听这个就来了兴趣,酒也醒了一大半,此人还真的有趣,居然和自己讨论起来酒了,要说对酒自己还真的是有那么一个了解。
其实本来人们根本没有刻意的去酿酒之类的,而是在无意间去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
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人无意间在野外发现了被猴子等动物吃剩下的果实,也就是一些野果吧。
当时此人估计是几天没有吃饭了饿的是前胸贴着后背了,他也没有选择了,直接的就想拿起来吃了起来,这个味道还是十分的美味的。
更加难得的是吃起来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以前没有的,或者说是任何的食物和水果中也是不含有的,那个人是十分的喜欢这种味道。
他在饱餐之后,他就要离开了,不过他看到远处有几只野猴子在喝着远处那里腐烂水果的液体,而且喝过之后想不到那野猴子就手舞足蹈的,这个人也就十分的奇怪,于是他也尝了一点,味道比哪些烂的水果还要好,不过他刚一站起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站立不稳,头晕脑胀的,好像是一点精神都没有疼欲裂的感觉。很快他就倒了下来。
他醒后感觉到精神是相当的爽,所以他就想着能不能自己也制造出来这一种东西来提高人的精神呢?
于是他开始采集了一些野果子将他们放在想制造出来这种味道十分美味的液体,不过最后还是失败,不过这个人没有气馁,他继续研制最终研制成功了酒,这个人叫杜康。
“怎么样我说的对还是不对,这酒就是杜康发明的,难道你不知道吗,古人还曾经用杜康代指酒,怎么样本官说的可对。”
韩熙载这个时候也是清醒了,侃侃而谈,这制造酒的人是杜康,他笑着看着赵旭,他也不知道赵旭是谁,还以为赵旭也是一个爱酒之人呢?
“韩大人看样子对酒也是有一定的研究,不过在下却听说这发明酒的却另有其人,不知道你想不想听一听?”
赵旭也没有看韩熙载一眼,直接的就坐在了韩熙载的对面,而江正他们在外面看着不让其他的人进来。
“哦,还有其他的说法,这位小兄弟能不能给本官解惑吧,这个时候,不知道这位小兄弟如何的称呼呢?”
韩熙载此时才算看到这个人的,年经双目有神,一看就不是一般的人,这个人来找自己是来干什么。
“相逢何必曾相识,姓名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酒文化不知道韩大人意下如何呢?”
“对,我们都是爱酒之人,我们还是来说一说这酒吧,我也对这个十分在意,来小兄弟做到这里来,我们好好的聊一聊。”
韩熙载知道既然人家不想说了,我们还是聊一聊其他都感兴趣,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酒友,自己也是不想让这么一个有趣的人离开。
“韩大人,也是爱酒之人,我呢恰好也是看到了一些古书,上面有一些关于酒的记载,其中就有这酒是是谁发明的,不知道韩大人有没有兴趣和时间听我讲完这些事情呢?”
这是勾引韩熙载呢,你不想说还说这么多,这不是想让老韩自己说想知道吗?
“刚才小兄弟说不是杜康吗,那是谁,不知道小兄弟可否为老夫解惑呢?”
刚才是本官,现在是老夫,这人变的还真的是快,看来这韩熙载还真的可爱。
“韩大人说笑了我交流一下把,据我所知,这个人是仪狄,一个夏朝的人。”
“仪狄,老夫还真的没有听说过,请小兄弟赐教。”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得到了舜帝的王位,大禹也算是一哥勤勉的共主了,整日的操劳国事。
也因为国事操烦,而十分劳累,庞大的压力,使得他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而逐渐瘦弱,禹的女儿眼看着父王每天繁忙国事,感到十分心疼,于是便请服侍禹膳食的仪狄来想想办法。
有一天,仪狄到深山里打猎,希望猎得山珍美味,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的却发现了一只猴子在吃一潭发酵的汁液,原来这是桃子所流出来的汁液。
猴子喝了之后,便醉倒了,而且脸上还露出十分满足的样子,于是让好奇的仪狄也想亲自品尝看看。一尝之下,他感到全身热呼呼的、很舒服,整个人筋骨都活络了起来,他喝了大为惊奇,仪狄高兴的说:想不到这种汁液可以让人忘却烦恼,而且睡的十分舒服,简直是神仙之水。
大禹王的病痛一直未见好转,而禹王也因无力处理国事而觉得愧对天下百姓,就在此时有妖怪又引领了洪水趁机出来作乱整个大地陷入了洪流,而此时大禹的身体十分的差劲,一些医官也是不知道怎么办。
就在这时仪狄灵机一动,赶紧将上次在深山所发现的汁液拿来给禹帝饮用,一个猴子都能有功效,这人应该也可以把。
果不其然大禹被这香甜浓纯的味道所深深吸引,喝了之后,而因胃口大开,顿时觉得精神百倍,体力也逐渐恢复了,开始去打怪兽治理水患去了。
并且大力的嘉奖了仪狄,说他是有大功劳的一个人,这就让仪狄十分的坚定了自己的要制造出来这种东西或者是液体的决心。
而赵旭正是用造酒之人引出了话题,韩熙载也跟他有了初步的接触。
第1182章韩熙载的伤心事
看到这韩熙载听的这么认真,赵旭也是十分的欣慰,他既然对这感兴趣,自己也就多说一点把。
仪狄因为受到了大禹王对自己奉献的那种东西十分的喜欢,那么他便决心自己来研究制作这中液体给大禹喝了,他想要讨好大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他自己成功的制造出来了这种东西,于是仪狄便喝了一口,他喝了之后差点没吐出来,因为喝起来就像馊水一样。
按照现在的知识我们是知道原来是汁液还没有经过发酵这个步骤,但是那个时候这简单的东西,他根本就不懂。
所以第一次的造酒(这个时候还没有酒这个称呼)就失败了,经过大家不停的试验及潜心研究之下,最后终于制作出各种美味又好喝,俗称做酒的东西。
而在这个时候大禹也再一次将洪水给治理住了,他决定举行盛大的庆功宴来庆祝所有有功人员,大王吩咐仪狄将所造的酒拿出来款待大家,因为他喝过这个东西,知道这是对人有好处的,要不然也不会将自己的病给治好了。
而大禹的那些手下也是第一次喝这个东西,顿时大家都觉得真是人间美味,于是愈喝愈多、虽然晕头晕脑的,大家却都喝的不亦乐乎、简直就像在腾云驾雾般一样舒服呢!
大禹王也高兴得封仪狄为造酒官,命令他以后专门为朝廷造酒,并且同意了帝女与仪狄的婚事。这也是仪狄奋力要制造酒的重要原因。
但是到隔天早朝时,所有的大臣都在前厅等候大禹,从天色未亮一直等到日正当中,大臣们个个汗流浃背,却不见禹王的踪影。
原来禹因为喝了酒正在呼呼大睡呢!等到大禹来到时,他很不好意思的对大家说:“酒虽然治好了我的病,却使我荒废了朝政,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此大禹决定不再饮酒。而仪狄开了一间酒坊,还被封为酒神,他的造酒技术流传至人间。”赵旭说完了这些之后,看了看韩熙载,果然他听的十分的仔细,这个是的他是想知道的。
“真的是他,不知道这位小兄弟是如何知道这些的还有样的记载,老夫怎么不知道。”
“哈哈,大人可能没有见在意汉代刘向所著《战国策魏策》上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而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大致意思是夏禹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就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美好。”
赵旭也是见过这些记载,这还是在他酿造五粮液的时候看到这个时候专门查了一番,想不到居然用上了。
“看来老夫这一辈子真的是白喝了这么酒水,想不到这些东西真的是有记载的,老夫还不如小兄弟,真的是羞愧难当呀,老夫以后再也不能说老夫对酒有研究了。”韩熙载对酒那是十分的热衷想不到他居然连书中记载的这些都是没有注意到,这也是他十分的难过的地方。
“韩大人客气了,这造酒只是小道,治国才是大道,韩大人身为国之重臣怎么会沉溺于酒色呢,就连上古的大禹都说过喝酒误事,大人你这是为什么对杯中之物这么喜欢,你的精力应该是放在治国之上。”
赵旭见到和韩熙载打开了话题,也没有了心思跟他说其他的了,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你为什么不将精力放在治国上。
“治国跟老夫有什么关系,那是国主的事情,我这样的人国主是不会在意的,老夫不喝酒还能干什么呢?”韩熙载听到赵旭这样问也是相当的落寞,他急忙的端起来酒杯,连续的灌了好几杯。
他能不落寞吗,因为他现在是不受到重用了,他有很多的治国良策但是皇帝却不用,所以他才会这么放纵自己。
原来李煜即位后,任命韩熙载为吏部侍郎、兼修国史,也算对他十分的看重了。
而在不久之前,江正搅乱南唐的币值,出现了大量的铁钱,被称为是私钱,因为这个时候的使用最多的就是铜钱,也被成为公钱。
一个公钱可以换三个私钱,加上很多人的投机倒把,南唐的物价飞涨,铜钱紧缺,这个时候韩熙载提议改革铸钱币之事。
也确实实行了一段时间,效果还算不错,不过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这其中就有和韩熙载的有仇的南唐五鬼,他们不断的和韩熙载做对,并且在李煜的面前说韩熙载的坏话。
李煜也是亲自去外面视察一下,恰好他看到很多人因为朝廷的改革币制大乱,李煜那里知道这些都是那些人的安排让他看的,李煜看了之后十分的生气,这都是韩熙载的主意,要不是他要改币制,怎么也不会大乱。
所以他是直接的废除了韩熙载的那个新型币制,并且将韩熙载给贬官了,加上别有用心人的谗言,他赋闲在家了,虽然中间他也有过官复原职。
但是后又因为其旷达不羁,放纵声色,被人弹劾,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即于洪州安置。韩熙载上表乞哀,于是又被留了下来,重任旧职,但是李煜又不用他了。
到这个时候韩熙载心灰意冷了,对整个南唐也是失望了,他只有整日的用酒精麻痹自己,其实是逃避现实,每天他都是开始不断的和陌生人在一起饮酒作乐,后世有一个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说的这个时期的事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那个人跟自己说什么不将精力放到治理国家上,而是在就喝酒之上,这个和自己还算投缘的人真的和一般的人不一样。
这是韩熙载对赵旭的第一印象,以前他也确实听说过赵旭,但是却没有见过赵旭,因此他并不认识赵旭,可是现在赵旭的一句话,却引起来了他的伤心事。
第1183章无私的韩熙载
韩熙载只是觉得赵旭这个人不简单,但是具体的怎么不简单他是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问了一个问题,你是谁?
因为你问的问题很有深度,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应该问的,你就说你是什么人吧,我不相信你是一个一般的人,你找我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吧。
赵旭看着刚才还睡眼朦胧的。
古代的人有两种情况对酒的需求量十分的单,可是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什么好高兴的事情,不像人家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可否认有着一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说一个古代最喜欢喝酒的人那就李白了,李白都认识,名气很大,几乎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不识字的百姓都知道李白,因为李白号称诗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不过大家也许都忘记了,李白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酒仙,事实上李白是诗仙和酒仙这双仙。
“李太白师之仙,一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李白这个人在作诗的时候十分喜欢喝酒,而且酒的功能也是十分的强大的,这些都是赵旭他们,一斗酒诗百篇,可能是他的在喝过酒之后才会诗兴大发吧。
其实李白只是古代文人喝酒的一个代表,古代的一些文人在吟诗作画的时候,都喜欢喝点小酒,助助兴,还有一些和酒有关的游戏。
宋朝的士大夫在喝酒方面更是历代文人官员之最,不过现在这种情况还能不能出现那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和这种情况之中的代表人物了,这种人引出来了借酒消愁这个词语,或者他们给酒开发了另外一种功能吧,那就是消愁。
这种人的队伍是十分的庞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不得志不得意的人了,成功的人才有多少,大部分人都是那些一生中不得志的人,这些人才是社会的主力军。
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想着要借酒消愁,或者不受当今朝廷的重视,他们就会借酒消愁,来排解内心的忧愤,现在的韩熙载正是这么一个人,整日里借酒消愁,一个昔日有过大功的人,现在却被闲置在一边,这才是最为难受的吧。
所以他才会颓废至此,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可怜之人,更是一个忠心的大臣,要是其他的人估计受到这个待遇早就开始跑到其他的国家去了,况且自己这么有才能,到那个国家,人家不好好的对待自己,但是韩熙载却没有这样做,这说明了人家是忠心的人,自己受了委屈,自己却慢慢的在那里忍受着,喝着小酒。
这样的人就是大忠大仁之人,赵旭自认为这样的人可以重用,因为他对个人的得失看的十分的淡,他们之关心正事,关心国家的大事,这才是他们的追求。
你以为赵旭是吃饱了没事干来这里看韩熙载的吗,这不是胡扯吗,谁有大把的事情会浪费在这里,去其他的地方不好吗,为什么是听说你韩熙载在这里,我停在这里跟你说这么多,那还真的是因为你比人家真的特殊,让我不得不重视你。
对于韩熙载的问话,赵旭没有回答,我是什么人,我怎么跟你说,我难道说我是赵旭,是大宋的太子,要说假的身份那就是骗了你,这不是我的本意,单丝我现在又不能将我的身份告诉你,那我要怎么回答你的问题呢?
“哈哈,韩大人我是谁真的很重要吗,知道我的身份之后恐怕我们也没有办法在这里说这么多了,你说呢?”赵旭说的很直白了,如果将我的真实身份说出去的话,那们我们接下来,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再愉快的交谈了,所以你就不要再说其他了,相比你也看出来了,我的身份真的是不一般,咱们都知道,说出来都没有好处。
“韩大人接下来我们就说点其他的吧,对了我想对你说的是你那个铸铁钱的政策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的时机不多,如果换一个环境你一定能够成功,甚至这将会是一个惠及后代的好事,而不仅仅当代的事情,韩大人做的事情真的是千秋万代。”
“嗯?”
韩熙载这个时候突然抬起来了头,这个人居然知道自己的铸铁钱政策,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他了解自己的用心,不仅仅是为了这一朝这一代,而是为了千秋万代好事,自己的意图居然被这个年轻人给理解了。
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没有理解这个,而他居然理解了,他居然理解了,他比我们南唐的很多的大臣还要还不如这个年轻人。
不说南唐的很多大臣了,就连党建的国主也是不理解这个事情,自己花费那么多力气整出来的东西呗国主一句话全部给否定了,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那哪里是普通的百姓在作乱,那分明是有人在这中间搞鬼。
可是国主却看到了百姓的混乱,直接下令将这件荒唐的事情结束,这那里是什么荒唐的事情这是国家大事,本来这铸铁钱的计划实行的好好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居然停了下来,这本身就是对国家威信的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