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太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旭当然明白苗训说的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流行千年了。

苗训提到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

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齐桓公,一举击败其他的诸侯,在葵丘会盟,尊王攘夷,成就了齐桓公的千秋霸业。

这不是重点,要不然苗训说这也没有用了,重要的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也可以说是死敌。

齐桓公名小白,是齐襄公的兄弟,人称公子小白,很有贤名,但是却不是国君。

这个齐襄公是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正是当时齐国的国君,但是他是个不称职的国君。

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把整个齐国弄得乌烟瘴气的,更不堪的他与妹妹发生了超越人伦的关系。

同时为了维持个妹妹的这种关系,他设计害死妹夫鲁桓公,而后向鲁国交代齐襄公杀了彭生。

这还没有完,他害怕自己的众位兄弟夺取自己的位置,开始迫害自己的亲生兄弟们。于是齐国的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

这个时候每个公子都有一个小的团体,公子小白(齐桓公)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

没有过多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没有人继承王位,大臣们就决定立逃亡在外的公子为王。

目前的齐国公子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也只有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了,拥立谁为王,大家都是争吵不休。

谁也不肯让步,最后有一个人出了一个主意,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这个时候的管仲还是跟着公子纠混的呀,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他自己一个人快马加鞭来到莒国的大路上。

因为他知道小白等人一定会从这里赶回齐国的,他的任务就是不能让他提前赶回去。

他要在这里将小白给干掉,这样的话,公子纠就是当之无愧的国君了呀。从这一点来说管仲还是很忠心的。

管仲一额很会演戏,佯装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

管仲看到这里大喜过望,以为小白被自己给射死了,于是急忙着马逃跑了。

公子纠他们以为小白已经死去了,自己也没有了竞争对手了,于是速度也慢了下来。

一路上就当是游山玩水了,内心十分的愉悦,但是等他们回来临淄等待他们的不是来迎接他公子纠即位的官员。

而是杀气腾腾的军队,没错是军队,后面的正是齐国的现任国君齐桓公,也就是以前的公子小白。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说来是十分的巧合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如果知道这一次没有射中,自己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那自己就真的死的不能再死了,但是人家小白聪明呀,虽然人家叫小白,但却不是个白痴。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力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

在他倒下的那一刻是真的给摔伤了,但是这也值了,就此瞒过了神箭手管仲。

这点伤也是值得的,其实管仲当时如果仔细想想也是有古怪,当时莒国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军队护送小白。

然而你行刺他之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来追你,这不是胡扯吗,你见过这样的侍卫。

也许当时是处于慌乱之中吧,睿智的管仲忽略了吧,但是就是这样小小的失误成就了小白。

随后小白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成为了国君。

公子小白成为了国君鲁国不干了,他鲁国是在公子纠身上下的重注,不可能就这样甘心的失败。

护送公子纠回来的鲁国军队居然开始攻打齐国的城门,小小的鲁国根本就不是齐国的对手,很快被打败。

齐国并不就此罢手,军队直逼鲁国国都,最后鲁国只得杀了公子纠以谢罪。

但是齐桓公并不就此罢休,他派人对鲁国国君说,管仲此人和他有一箭之仇,他要亲自杀了管仲,以泄心头之恨。

这时候鲁国的君臣明白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

他们料想管仲回国的时候一定会死的很惨,但是他们想错了,全错了。

当管仲被押着觐见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

这一下大家都傻眼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是说要杀了他吗,怎么让他执掌相权了呢?

原来是是齐桓公的大臣龅牙叔亲自推荐了管仲,再加上齐桓公也知道管仲的才能,所以才有此决定。

至于那一箭,哼,是一箭之仇重要还是天下重要,这个答案谁都知道。

我们的管仲同学也是身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

最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个管仲是功不可没,这一点整个齐国也没有一个人反对。

“哈哈,先生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先生你是龅牙叔吗,他方为民是管仲吗?先生之才胜过龅牙叔千万倍,他方为民是不及管仲万分之一。”

苗训想说什么还是没有说出来,赵旭却继续在说着:

“更重要的是我是大宋的太子,而不是齐桓公,……”

第134章决定攻城

“我是大宋的太子,以后会成为大宋的皇帝,我所掌握的江山,大之当初的齐国何止千倍。”

“我会在意一个小小的方为民,我是爱惜人才,但是并不是无限制的爱惜人才,先生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十座扬州城,百座扬州城我也换。”

“可是他不是,而且他曾经还带人杀了我不少士兵,我是爱才不假,但是我是爱护的对我大宋有归属感的人才,这是我需要的。”

“我不能要那些曾经是我敌人的人,特别是屠杀了士兵的人,你知道这一次我们死伤多少人吗?”

“这些人都是我大宋的子民,他们的父母家人将他们送入军中,不是让他们送死的,是让他们保家卫国的。”

“他们的妻子孩子正在家里等着他们回去,但是他们却永远的躺在了这里。”

“我们大宋会因此多了多少孤儿寡母,多少人会因此成为一个不健全的家庭。”

“身为大宋的继承人,我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我可以告诉先生。”

“即使他李重进投降我也不会绕过他,他们必须要死,不只是为了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更重要的是我要对的起那些死去的将士,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否则那些死去的兄弟也是不会瞑目的。”

“所以无论如何,这次参与扬州叛乱的高级将领都要死,不是什么人,除了是用功于朝廷的,否则,哼……”

一股强大的气势从赵旭的身上涌出来,苗训也是被压的几乎是喘不出气来。

看来这个太子已经具备成为一个枭雄的条件了,就凭他刚才说的那番话,就知道他已经不是平时的那个赵旭了。

自古以来那个枭雄不是心狠手辣之辈,现在赵旭已经有这颗心了,他这是要杀人立威。

这些人就是投降,估计他也要找个借口杀掉,即使大家知道这是杀人立威,谁有能说什么。

他就是明摆着告诉你,跟朝廷作对,没有好下场,你们掂量着看吧,反正实力在哪里摆着呢。

这个时候还用的着什么阴谋吗,不会的,这是正统的阳谋,我就是杀你咋的了,你有想法,你就是李重进他们。

你叛乱我不在乎,但是你要想想,你是不是有能力抵挡我朝廷的大军。

苗训相信,经过这一战之后,周朝的那些个遗老遗少应该没有人再敢反叛了。

“主公这样一来,您就不怕将来的史书说您那个……这样还会流传到后世的。”

苗训不知不觉,已经在称呼上从刚才的“你”变成了“您”,他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是内心的敬畏吧。

“哈哈哈,先生可听说过一句话,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先生知道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故事大多数都是成功者的呢,相对失败者的故事就很少呢?”

赵旭反问道。苗训不知到他问这个问题到底是何意,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那些成功的故事能够激励人前进,所以就多了呀。”

他的回答确实很符合大家的一般想法。成功者的故事都是鼓励我们去照着奋斗达到自己的成功,而那些失败的很少提及。

千百年来失败的故事是记载流传的寥寥无几,一个项羽还是因为他个人的魅力,才使得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呵呵,先生说的也是十分的道理,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先生听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难道赵旭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不成:“那请主公赐教。”

赵旭站起来缓缓地说道:

“那些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他们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流传,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励志故事,为人所称颂。

同时也使得许多的人为之奋斗,但是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故事有多么的了不起。

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功故事里面的主角,没有他们的成功这些故事变得一文不值。

正是因为他们成功,所以他的经历才变得十分的有意义,不是这个道理吗?

都知道刘邦是个无赖,难道比他更无赖的人还少吗,为什么只有他的无赖行径给记录下来了。

其他的人却没有,那是因为他刘邦成为了汉高祖,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开创者。

所以我说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我们胜利了,以后谁还会记得我们今日做的什么事情。后世的史学只会记得我等今日的丰功伟绩,哪里会说三道四。”

赵旭的一番话,让苗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说的有点不近人情,但是也是符合历史的。

所以苗训想张张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他发现赵旭就已经具有枭雄的潜质了,没有想到现在他居然说出了这番话。

“先生是不是觉得我变了,其实每个人都会变的,只不过我变得更加符合我现在的身份,我现在做的事情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为了更多的人受益。”

你怎冷酷无情说是为了大多数人着想,正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苗训的神情古怪。

“哈哈先生心里所想的大概我也能猜到一点,我要说的是,为了尽快荡平天下,结束乱世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这才是我正在的心愿。”

“所以我希望先生能助我。”说着赵旭伸出了自己的手,他说这句倒是真心的。

其实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说出那番话,这一切都是源于皇极内功的影响。

没有一个人知道就在皇极内功运行的时候,所有的人也都没有注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过来一道紫气钻入到了他的身体内。

就是那一股紫气不断的影响着他的心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是还是慢慢的影响着赵旭。

这个影响只是使他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枭雄,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苗训本来就是来辅佐他的,现在赵旭说着一番话他有又什么不同意之理。

苗训没有任何的迟疑,将自己的手放在了赵旭的手上:

“我诸葛训,愿意穷尽毕生之力辅佐主公,荡平天下,换天下以太平,终生不悔。”

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根本就看不到在他们两手相接的时候,他们双手的结合处居然出现了点点白光。

“太子还商议什么,我们直接攻进去不就行了吗,还商议什么呀?”董玄烨大嘴巴就嚷嚷开了。

原来赵旭和苗训已经从外面回来了,这时候他们正在商议如何的攻取扬州城。

既然李重进他们不投降,只有硬攻一途了,虽然赵旭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但是他还是要和众将商议的。

他的话,立刻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高怀亮也是很赞同:“是呀太子我们直接攻打不就完了吗?”

高怀亮虽然官职不是很高,但是人家和大宋皇家的关系近呀,人家的侄女可是太子妃,就是以后的皇后。

他的这话一出,大家都是很赞同,赵旭还是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了苗训,苗训此时也是坐在了那里不知道想些什么。

“先生有什么高见呢?”

这时候众人的目光都是看向了苗训,看他能有什么高明的计策。

苗训又是用力的摇了摇手中的羽扇,一副老神棍的样子,开口说道:

“主公和各位将军想过没有这扬州城中有多少粮草,他们能够支持几天,只要我们紧紧的围住扬州城,他们必定不站而降。”

大家一琢磨这么说也对呀,没有粮草他们吃什么呀,水上被宋延渥给彻底的封存了。

陆上又被他们给围住了,他们还拿什么运送粮草,这样一来我们还打什么,困也把他们给困死了。

“苗先生说的不错,这是个好办法,大家看看怎么样?”曹彬时不时的出来支持一下苗训。

大家都是带兵打仗的人,又不是智商很低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

“不行我们不能等那么长时间,孤决定还是要强行攻城,尽快将李氏兄弟给解决掉了,我们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去做。所以……”

正在这时候,外边的守卫禀告说朝廷派韩令坤将军来这里救援,现在援军已经到了营门外。

赵旭一听就慌忙的走出大帐,外面韩令坤正在营门外,他身后是数万大军。

“参加太子殿下,末将奉命前来支援,请太子吩咐”

“哈哈哈韩将军快快请起,你来的正好,我们正商议着怎么攻城呢,快快随我进大帐离去,将军请。”

说着赵旭拉着韩令坤就向大帐内走去,众位将军都是向韩立坤问好行礼。

毕竟韩令坤的官职是他们里面最高的,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韩将军既然你来了,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商议什么了,我决定明日攻打扬州城。”

既然他已经决定了,谁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反正现在他们的军队也是远远的多于扬州城内军队。

可谓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还怕什么,这样就没有好商议的了,所以在赵旭说决定攻城的时候就没有人反对了。

第135章城破

攻城最重要的是谁打头阵,每个人都想做先锋,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让给王全斌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黑旗军,不然也轮不到他去做攻城的先锋,但是黑旗军的战斗力摆在那里还有谁敢和他争。

不过王全斌这个先锋只是说的在扬州的西城门,这里是主战场,扬州城还有其他的三个城门。

剩下的三个城门就分别由其他的几个人,分别负责了,他们好老大不高兴的。

第二天,一大早扬州西城门外,排列在在阵前的是,几千着装统一的黑衣人,这正是昨天在战场上横行的黑旗军。

这时候不仅是宋朝自己的军队看着他们,就连城墙上的守城的扬州军也是不住的看着他们。

昨天他们只是听说这黑旗军是多厉害,倒是不曾见过,现在正好见识一番。

这些黑旗军不能就这样去攻城呀,扬州城现在是今非昔比了,刚刚修筑的城墙,可谓是墙高城坚。

根本就攻不上去,至于城门你根本就别想了,城门把守是多么的严密,你能到下面吗。

这时候后面运来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什么云梯呀之类的,反正很是传统。

此外还有大量的投石机,但是这投石机看上去相当的简陋,根本就是临时做的。

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攻城,从别的地方运来这投石机也是不现实了,所以只有临时做了这么几个。

这正是给黑旗军的攻城利器,其他的也就没有了,这个时候,黑旗军自动分成了三队,每队大约有一千多人。

当然还有大约几百人是穿着其他衣服的人,这些人正是禁军,他们是负责操作这些攻城器械的人。

黑旗军正中间的一队人,每个人手里拿着的都是那种很重的刀,正是昨天最后还解州军对阵的时候用的那种刀。

左边的一队他们每个人都拿着那种和标枪般大小的箭,不用想了这些就是强弓用的箭矢。手弩他们也是带着,这些手弩是近战的时候可以用上的。

右边的一队是长枪阵,这是打算当刚入城的时候,他们枪阵率先开道,对付那些城中的抵抗者。

然后手持手弩的人再次进入,射杀那些远处的敌人,至于大刀队就是野战军了,近战那些抵抗的。

这时候又有三辆大车在几十个士兵的费力的推拉下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这看上去是三辆大车,上面只有个超级大弓箭,这是特制的床弩,虽然制造很粗糙,但是杀伤力也是很大的。

“弟兄们准备好,等他们靠近就立刻放箭。”

扬州守城的守将是一个李重进的心腹,对李重进的命令也是不遗余力的执行。

见到下面的宋军正在不停的调动,就立刻下达了命令,语气中满是寒气。

杀人对他这种人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所以对于生命他很是漠视。

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命令竟然是他这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命令了,自此他再也没有机会下达任何一个命令了。

“先生,看看是不是可以进攻了?”赵旭对着身旁的苗训问道,他们都是站在远处并没有亲自下去。

“主公我看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了,我还是有点担心,这一战沃我们要付出多少士兵的生命。”苗训唏嘘道。

“先生打仗没有不死人的,我们做的就是尽快结束这些战争,以免是再多的人受战争之苦。传令开始攻城。”

“太子有令,开始攻城。”

“太子有令,开始攻城。”

一道道命令逐级传了下去,这时候那些士兵开始忙活起来了,床弩也被摆正了位置,正对着城墙的位置。投石机也是准备就绪了,一切的目标都是城墙的位置。

原来那些拿着标枪般大小的箭矢的士兵,此时都是将他们手中的箭矢放到了床弩上。

随后嗖嗖几声,众多的箭矢射向了城头,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守城士兵,被射了一个对对穿。

刚才那个李重进的心腹,也是被擦破了脸皮,急忙的赵掩体躲避,城头上的“李”字大旗也是被射了下来。

这种箭矢太多余笨重,但是只要被射中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但是数量不是很多,经过几轮的射击箭矢已经没有了。

就这,已经成城头的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死伤也是不少,哀嚎的声音传了好远。

“看来这床弩的效果还不错,就是这箭矢太少了点,不过我也没有打算用着去打开城门,只是试验一下,接下来看看我们的投石机吧。”

赵旭站在远方自言自语道。

李重进也是知道大宋的军队想在正在强行攻城,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去查看。

扬州的是个城门都有人在攻打,不得不分兵去把守,这样以来就有点焦头烂额了。

这四个城门虽然说是西门最重要,可是这个时候了,每一个都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出现,否则自己等人就成翁中之鳖了。

所以李重进和弟弟不停的调兵遣将,现在李重赞去了东门,李延福领兵去了北门,至于南门哪里则是李重赞带来的一员大将在守着。

李重进此时正带着张崇诂和向美湛敬去西门,还没有登上城墙就见士兵们大多数都是躺在地上哀嚎。

个个是鼻青脸肿的,外面的投石机还在不断的发射石头,这石头还真的多,就地取材十分方便。

李重进一看这就立刻让士兵们走上城墙,恰好这个时候,宋军的投石机也停了下来。

看他们的行动是要准备强行打开城门了,你们就区区的不到一万人还敢来这里攻城,我看你们是不想活了。

李重进一挥手后面的人立刻就上来一排弓箭手,搭弓就将弓上的箭给射了出去。

猝不及防的很多禁军将士被射中,倒在了地上,见状如此,那些黑黑旗军的将士也是拿出了随身的弓箭。

他们并不止有手弩,手弩那是在近战的时候才用的,现在他们拿着的弓箭射程刚好能够到达城墙头。

双方你来我往的,开始了新的一轮弓箭大战,互有死伤,宋军也是多次准备撞开城门,也是没有没有到达城下就被射死了。

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伤亡几百人了,这时候董玄烨真的是恼怒了,这完全没有他的勇武之地呀。

不能靠近前面他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这时候他将心一横,什么武器也没有带,就径直向城门的方向跑去。

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见他跑到前面将那撞木给扛了起来。要知道这撞开大门用的木头少说也有几百斤的。

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有力气,原来需要好多人才能搬动的撞木,他一个人竟然扛了起来。

李重进也是看到了这一幕,心里大呼怪物,立刻让人射死他,这边的苗训也是捏了一把冷汗。

在他看来这一次,董玄烨是在劫难逃的,但是赵旭却丝毫不但心的,董玄烨练的什么功夫,他自然是知道的。

果不其然,射在董玄烨身上的箭矢没有对他造成什么伤害,只是阻挡了他前进的速度。

董玄烨也是聪明,时刻防备着自己的眼睛,他是横练的功夫,但是他的眼睛是没有横练的。

也可能是被被城头上那些弓箭给整的心烦了,他闭着双眼,加速的想前面跑去。

李重进看着他距离城门越来越近也是大急,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连弓箭都阻止不了,自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