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陛下也累了,让陛下休息一下,太子留下。”
皇后萧绰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威严,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他在主持朝政,所有在大臣们心里她的地位是至高的。
“太子你要记住,作为皇帝不一定要有非凡的才智,但是一定要懂得用人这是第一条,父皇给你挑选的几位大臣都是忠诚可靠的人,能保证你做一个好皇帝。”
在大臣们全部都走了之后,耶律贤开始给自己的儿子推心置腹,反正都没有外人,他有什么说什么的。
“还有你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恢复我们的大辽的疆域,这些是在父皇的手里丢失的,朕是没有时间去将这些疆土给收回来了,你为人子者,一定要想着这些,千万不能让我们祖宗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给宋人占领。”
“孩儿明白。”耶律隆绪在历史也算是一个名人了,前期他还算比较勤勉,后期他就成了一个昏君了,这足以说明他还有才能的。
“父皇放心,我不仅要收复属于我们的疆土,更要发誓将南人给灭了,以报他们占领我国土之仇。”十三岁他的营有了皇者之气。
在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那就是一个大辽的皇帝带领几十万军队让萧峰为首,灭南宋,那个辽国皇帝就是耶律隆绪。
现在他还没有当上皇帝,但是已经有了雄心壮志,这个小伙不简单。
“燕燕,看样子朕命不久矣,你们不要说话,听我说就行了,朕百年之后朕将这个国家,还有孩子们,燕燕真的是辛苦你了。”
耶律贤和萧绰一共生了四子,两女,当然耶律贤还有其他的子女,这些都要交给萧绰了,因为她正宫,后宫之主。
“陛下啊,您会好起来的,您只不过是有点累了,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事情,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萧绰心里苦,但是在皇帝面前不能表现出来,一定要坚强,太医说过他活不了多长时间了,这一阶段不要刺激他,否则会更严重。
“燕燕你就不要安慰朕了,朕的身体朕最清楚了,朕这一辈子承受的太多了,也许死是唯一的解脱,但是苦了你们。”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耶律贤这一辈还真的没有好好的享受过,幼年时期自己的父亲被杀,自己只能装聋作哑,否则自己也活不了。
隐忍了好多年,终于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成为皇帝,但是大宋恰好在这个是崛起,威胁到了辽国的,所以他还么有尝到皇帝的乐趣,就成了悲催的皇帝。
一次次在赵宋的面前吃亏,显示之前的燕云十六州被他们占了去,后来他们有侵入到自己的国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耻辱,是大辽的耻辱,是契丹族的耻辱,也是他这个契丹之主的耻辱,史书上绝对会记载下来的。
“记住我儿,他日平定中原时,家祭无忘告乃翁,那样即使父皇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说话的功夫耶律贤已经咳嗽的更厉害了。
“太医,太医!”萧绰连忙喊来了太医,不过太医无奈的摇了摇头,不是陛下死了,不是现在死了,但是绝对不能活了,只是时间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耶律贤好像一下子好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这个劲一旦过去那么他就非死不可了。
“哭什么,人总有一死的,朕是皇帝都说皇帝万岁,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哪里有万岁之人呢,朕最后一次给你们下一道圣旨了。”
“你们以后尽心尽力的辅佐太子,光复我大辽江山,这是朕唯一的愿望了,诸位一定要不负朕望,否则朕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
“臣等对长生天起誓,一定尽信辅佐太子。”
“那朕就……”
耶律贤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已经没有的声息,大辽群臣都跪在地上痛哭,还是萧绰明智,直接封锁消息,相信,要是大宋知道绝对是不会放过这机会的,封锁消息,等到一切都稳定之后,再宣布。
第1939章大宋的反应
“封锁消息,千万不能将这个消息给泄露出去,否则本宫诛他九族!”萧绰看着哭啼的百官,直接站出来呵斥,这个时候不是悲伤的时候。
“耶律好武你是陛下亲自任命的枢密使,保证军队不能动摇,萧天佐你保证朝堂不能乱,去吧。”
“臣遵娘娘懿旨!”耶律好武和萧天佐两人都在急忙退了出去。
其他的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稳定住局势,让太子耶律隆绪即位,然后向天下发号施令,这样做的目的只要是为了防备大宋突然袭击。
不过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并且大宋早就对契丹虎视眈眈,就连上京城也有不少的探子,就连皇帝的周围也有大宋的探子,这些人只有一个作用,将最有价值的情报送来。
平时就是一个普通人,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情报,现在就是,皇帝的驾崩那还不是最有价值的情报,所以当即就有人通过秘密的渠道将这消息传了出去。
要知道在上京城里可是有着几百人,都是为了这一个消息服务,所以很顺利。
其中也损失了几个人,人家契丹也不是吃素的,发现了一下端倪,杀了几个探子,但是这柄不能妨碍他们传递消息,用最快的渠道将这消息送给前线一份。
现在前线的将军真是曹彬,曹彬得到这消息也没有耽搁直接将这消息发给朝廷,他自己也要求士兵准备好,恐怕接下来要有大战了,手下的将军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曹彬并没有给她们说。
毕竟这是大事,一点风声不能走漏,就等着看看朝廷的意思了,现在整军备战是不错,现在这消息只有他知道,他去美美的睡了一觉,以后他恐怕连睡觉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得不说曹彬还真猜对了,因为接下来的日子他真的是忙呀,忙。
汴京最近很平静,因为吐蕃的彻底收复,让朝廷兴奋不已,经过一番庆祝之后,大家也都沉寂下来了,不过早上,这平静的湖水被一颗小小的石子给打破了。
“今天的早朝怎么比平时要晚,陛下还没有到,要知道陛下可是从来没有迟到过,这么多年了,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不会,可能是陛下睡了个回笼觉,毕竟陛下这么多年以来勤勤恳恳的,现在四海归一,是时候好好的歇一歇了。”
“是呀,陛下春秋鼎盛,但是也禁不住长久的劳累,该让陛下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
“对,对,现在由殿下监国,百官齐心,陛下是时候享享福了!”
百官都是脑洞大开,只是早朝晚了一会,他们就猜测皇帝累了,因为以前赵匡胤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毕竟他也死年过半百的人了。
正在带为赵匡胤的着想的时候,赵匡胤来了,而且满面红光,和自己的儿子,当朝的太子,一面走一面笑,好像是有什么喜事一般。
也没有听说朝中或者皇帝家中有什么喜事,不然皇帝绝对不会在这个场合这么高兴,就有说明了有问题了,也就是说一定发生了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尽管他们疑惑,可是皇帝驾到了还是按规矩行礼。
“平身吧,众位今日朕十分得高兴,相信你们一定知很好奇,朕今日为什么会来晚?”
“苗训你过来念念,这份情报,想必诸位臣工一定也会很高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赵匡胤让身边的太监,将情报放在托盘上送到苗训的面前,苗训也奇怪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让他这个宰相来宣读,那一定是很神圣的东西吧。
他疑惑的接过来,打开,扫了一眼,脸色也露出来喜色,周围的大臣再心里暗想这到底是什么好事,宰相都露出来这个神色,看样子,这件事不小呀。
“苗大人,喜悦要跟大家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吗,你这是在干什么还不赶紧的宣读。”赵旭笑着提醒道。
“臣曹彬启奏:辽主耶律贤已经驾崩,辽国秘不发丧。”
“臣曹彬启奏:辽主耶律贤已经驾崩,辽国秘不发丧。”
“臣曹彬启奏:辽主耶律贤已经驾崩,辽国秘不发丧。”
苗训一连念了三遍,大臣们都听清楚了,原来是辽国的皇帝死了,怪不得陛下这么高兴。
辽国皇帝死了,这是好事,现在辽国一定是不稳定,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直捣黄龙。
“臣等恭喜陛下,陛下万岁。”
“是大宋万岁,上天保佑大宋,大宋万岁。”赵匡胤直接从皇位上站起来高喊着。
“大宋万岁!”
“大宋万岁!”
“大宋万岁!”
……
这声音从皇宫内一直传到大街上,大家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跟着喊了起来,反正是好事。
没有过一会儿,整个汴京都被这种声音所笼罩了,看起来,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时代发出来的声音,他们自豪,他们以是大宋人而感到自豪,因为他们创造了赢时代。
“好,这是上天保佑我大宋,辽主耶律贤病逝,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中原当年受到契丹多次,今日是还债的时候了,命令曹彬全线出击。”
赵匡胤在朝堂上直接下旨,这是军令也是圣旨,这是一份独特的命令,必将载入史册。
“进几日当亲自去太庙为前线将士祈福,祈求上苍保佑我大宋百战百胜,声名远播。”
赵匡胤还想用这种方式激励全军将士,他有绝对的自信,可以打败契丹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经济上,契丹必败无疑,他就有这样的自信。
虽然只是辽主耶律贤病逝,但是大宋搞得好像他们已经将将契丹给吞并了一般,不过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这样做很对,毕竟在他们心中大宋是比较强悍的,四周都被他们给评定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只不过是提前庆祝而已,反正汴京的百姓听说了都自发的庆祝,一些老人更是热泪盈眶,是高兴的泪水,是自豪的泪水。
他们经历过被契丹奴役的时刻,现在契丹有可能消失,你说他们不高兴吗?
第1940章想退位了
对契丹作战相当的顺利,已经占了契丹好几座城池,契丹也不仅仅是游牧,人家也有城池,这些城池被宋军占领之后就陈宫了宋军的大前方,在这里可以屯兵囤积粮草。
乞丐打狗还要找一个墙角作为依托,更何况是军队了,所以对新的得来的城池,曹彬很重视,加固什么的都做一遍,作为自己的基地和后方。
让契丹更加惊慌的还在后面呢,那就是从扶桑那边还过来一批大宋的军队从东边登陆,夹击契丹,一时间契丹损失惨重。
契丹人此时好想变得不会打仗了一般,以前的英勇在这个时候统统不见了,只有挨打的份,变成了绵羊。
有的甚至见了宋军就直接的逃跑了,这个现象倒是很奇特,宋军都把这个当成了笑话,他们的解释是,这些人应该是吓破了胆子了。
这在宋朝内部成了一个笑柄,不过这些并没有让宋军士兵掉以轻心,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他们一心想要打赢这一仗,这对他们来说是应该是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了。
前线的形势大好,朝中也是很稳定,赵匡胤更是像是年轻了好几岁一样,整日乐呵呵的,笑一下十年少,果然是这个道理,赵匡胤才五十二岁,单丝常年的劳累让他看起来像是六十岁的老人,头发也有点白了。
这就是最为皇帝的代价,准确说做一个明君的代价,做一个昏君,那就另一说了。
“现在四海升平,朕也累了,朕决定歇歇了,朕打算将国家交给你了,你看你也年纪也不小了,朕也该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了。”
赵匡胤这是想要放松一下了,其实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皇帝了,史书上绝对对他评价十分的高。
在正常的历史中就对他评价不错,更别说已经改变的历史了,现在更加的了不得了。
你看看现从他代周建立宋朝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立志要扫荡群雄完成天下的一统。
经历几年终于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这已经可以前朝唐太宗相比了,如果你说这还不够,那还有,吐蕃你唐朝是没有没有办法是吧,现在成了我大宋的地盘了。
还不行,那大理呢,以前南诏可是你大唐的附属国,现在也成了我的一个州了,还有大瞿越,都是这么一个情况。
也许你会说威名没有大唐的时候胜,那我直说一件事,当初李世民征高丽还不是失败,现在大宋已经在高丽家好几年了,现在都快成为大宋的后花园了。
扶桑,这个海外的小国家,大唐时候人家派来的遣唐使,算是来学习的,并不是臣服于你,现在怎么样,还不成了大宋的四个州。
这些都是在赵匡胤的统治之下完成的,堪称大宋的盛世,以后的皇帝绝对达不到他这个高度了,除非后世的帝王能够将继续见开疆拓土,将大宋的疆土拓展一倍,不然如何和赵匡胤比。
这些都是赵匡胤的功绩,即使赵旭以后也难以和他的老爹相比较。
赵匡胤刚当皇帝的时候,全国仅有200万户五代以来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现在大宋全国约有2000万户,人口约11275万人口,人在这个时候带人口就是财富呀。
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农业遭到破坏食不果腹,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家家有余粮,也不用愁了。
商业更是繁荣发展,每年上缴的商业税收就站国库的一半多,成为大宋的主要经济收入了。
……
这些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这样说的话,那可真的错了,因为这写没有赵匡胤的支持什么都做不成,还不是人家赵匡胤的功劳吗!
“父皇想休息就去休息呗,现在天下已经定了下来,您可以随意去任何的地方,相信也不会出问题的。”赵旭没有听到赵匡胤的意思,还以为他是要出去旅游散心呢!
“你误解朕的意思了,朕是说朕累了,想好好休息了,换一句话说朕想要退位了,将皇位传给你。”
啥?
赵匡胤想要图为了,这怎么行,赵匡胤现在身体好好的退位去干什么,当太上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逼他的呢!
“你不用劝朕了,这件事朕心里想了很久,反正这皇位迟早就要传下去的,晚不如早,毕竟朕寿命也有限,真正总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吧。
朕的声威已经达到了顶峰,相信后来的子孙很难达到朕这个境界,不用急着反驳,让朕把话说完。”
看到赵旭似乎想插话,他直接的被赵匡胤给挡住了,赵匡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朕总要危子孙后代着想不是吗,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让朕做完了吧,总要留给子孙一些事情吧。”
赵匡胤考虑自己的子孙了,而且眼前就是一个机会,算是送给他儿子的礼物吧。
“朕这一辈子南征北战的,阵仗少说百场做了皇帝以后很少上战场了,基本上都是你们再忙,但是这些胜利都会加在朕的身上,让后来的子孙怎么办呢?”
赵匡胤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那样国家亡的更快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现在敌国就剩下契丹了,朕决定在契丹被打败之前退位,这个应该记载在你的名义,朕希望在契丹被打败的时候,记载的皇帝是你,而不是朕,朕总要给子孙在史书上留下体面的记载吧。”
赵旭立功不少,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以太子的身份,大宋百年之内不会再有大的战役了,赵旭也只是一个守成之君了。
赵匡胤想吧灭契丹的这个事情记载在自己儿子名下,自己也算是表达了自己不在乎名利吧。
反正作为开国之君,历史对自己的评价不会低了,名声什么的留给后人吧,自己只做自己的认为多的事情,其他的不问。
反正无论如何他都要退位,然后去享福了,这些事情交给年轻人去做吧,他也老了干不动了。
第1941章要封禅
“这契丹应该是我们目前最后的大敌了,为了能够让你你顺利的继承皇位,所以这契丹应该是要在你的手里瘪攻破。”
“我说老爹,你是不是生病了,怎么能这样想的,反正都是我们大宋的天下,管他谁做皇帝呢,您说是不是?”
“胡说,这大宋的江山只能是我们赵家的,不要说朕狭隘什么的,这就是时代的法则,谁也无法改变,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赵匡胤看着自己的儿子。
“其实朕真的很开心,真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现在终于完成了天下一统,契丹这只是外族的东西,都不重要,真的愿望是一统天下,现在已经实现了,朕可以退休了,但是朕还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去做。”
赵匡胤见看着也说的郑重其事,也不知道赵匡胤说的是什么,也很好奇,这皇帝老爹说的是什么事情。
“泰山封禅!”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而封禅成为一种典礼却是在秦始皇的时候,这位千古一帝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留下来的东西真的不少。
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
秦始皇就喜欢搞点创新,比如说皇帝这个称呼也是人家首创的,为了彰显字的功德,这个和以往有点不一样,人家又要搞点花样。
要在泰山上举行祭祀典礼,不过也没有具体的可以参考,所以这些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皇帝,最喜欢耳朵就是创造,既然这些儒生没有本事,他就喝退所有的儒生,这些人既然没有用还在叽叽歪歪的干什么。
反正现在是自己的说的就是圣旨也没有敢不从的,既然天下都是大秦的,那就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
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这就是最初的泰山封禅的典礼,也是一个创新,秦始皇也想不到这个典礼会被后来的皇帝所推崇,成为一种神圣的典礼。
太史公司马迁就在他的巨著中写下了《封禅书》,在开篇就写得明明白白,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后来更有其他的著作对封禅给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反正总结起来就是: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可是封禅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做的,要不然泰山封禅就变成了大白菜了,那样跟什么逢年过节有什么区别吗?
现在看起来至于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唐玄宗,这几个位皇帝,秦始皇就不用说了,那是千古一帝。
汉武大帝,那是赫赫威名,重新树立起来了汉家的尊严,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雄才伟略,泰山封禅是宣扬汉家威严。
汉光武帝,是挽救了汉朝的基业,出现了延续了汉朝的国祚,汉朝的中兴,开船了一个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唐高宗这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都是因为他的老婆比他出名,其实人家也是一个不比他老爹差的皇帝。延续贞观之治,他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进行封禅。
他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更不用说了开元盛世,成为封建社会的有名的盛世,封禅更不在话下,这些都是古代最出名的帝王,也是封禅有记载的帝王,都是后来帝王的榜样,或者说是羡慕的对象。
现在赵匡胤也想要封禅,这个意义重大,其实按照今时今日的大宋封禅就完全符合条件,完全不比其他帝王差,赵匡胤这是向上天昭示他的功绩。
“朕决定下旨礼部,让他们准备,你们一起跟朕去泰山,这是我大宋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世,将来一定会名垂青史。”
皇帝走到这个份上之后,只在乎名利了,在乎史书上怎么写自己了。
泰山封禅,是浓厚的一笔,这应该是赵匡胤最后全力要做的一件事吧,所以他必须要做好的,这关系到他身后的名声,相信史学家一定会对此大书特书,这是一定的,赵匡胤能不用心吗?
“父皇你真的要泰山封禅,难道你就不怕被人说成是劳民伤财吗?”一向节俭耳朵赵匡胤朕舍得去花费这么封禅,赵旭都感到好奇了。
“大宋富有四海,以前真节俭只是为了让世人记得创业之难,但是现在四海升平,而且百姓也会支持朕的,不相信你就等着看吧。”
赵匡胤很自信,民众一定会支持他,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自豪,一个民族的自信,在这大是大非面前百姓还是很明智的。
赵匡胤的圣旨下到礼部,那些官员就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