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景淳大喜过望,伏地再拜:“皇上如此待他们,他们必定忠心不二!只是微臣……乃粗人一个,字倒识得一两个,只不过识得不多。”

陆承启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样吧,你来说,朕来写。”说罢,他提起一只狼毫笔,铺开一张宣纸,在歙砚上蘸了蘸浓黑的墨汁,写下一道圣旨:“上御:雁门关边军御敌有功,传有功兵将回京面圣……”

不多时,这一道圣旨便拟好,把圣旨交给许景淳之后,道:“这件事,你需得亲自去办,交由他人,朕都放心不下。这件事关乎天下,你一定要办好,否则你就提着脑袋回来见朕吧!还有,不得惊动朝中大臣,沿路要乔装打扮,可明白朕的意思?”

许景淳虽然忠厚,却也不是傻子,陆承启都说得如此明显,他再不领悟就是二百五了。当即立下毒誓:“微臣定不负皇上重托,如若办不好,微臣提头来见!”

陆承启好像放下一桩心事那样,松了口气,疲乏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下去办事吧。”

许景淳告退出来,回头望了一眼威严的御书房,抹了一把冷汗,但却豪情万丈,他知道这次是要赌一把了,若是赌得对,下半生的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他如沐春风,脚下生风,一路小跑出宫,牵了一匹健马,连家都不回,直奔出城。

此时,在御书房里,一名小太监正在向陆承启禀告:“皇上,臣亲眼看见许侍卫长直奔城外去了,没有在城里耽搁一刻。”

陆承启闻言,双眼爆出精光,挥了挥手,道:“知道了,你办的很好,去内库领五十两银子,说是朕赏的。”

那小太监笑逐颜开,恭敬地退出了御书房。陆承启嘴角荡起一丝微笑,心道:“这几日不断打探朝中结构,也算是有所心得。等许景淳回转,我的亲军就算有了。哼,攘外必先安内,这些蛀米大虫,也是时候收割了!”

宫外,太师府上。

杨太师静静地听着他在宫内布下的耳线的报告,听到许景淳奉命公干连夜出城的时候,喝茶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皱眉地说道:“你是说小皇帝召见了许景淳那个愣头青,还在里面谈话了好长一段时间?”

躬身而立的那名内侍(太监职位的一种),说道:“咱家决计不会看错的,皇上召见许侍卫长,呆在御书房里大约三刻钟之久。而许侍卫长出了御书房之后,就直奔出京了。”

杨太师还未曾说话,一个声音自身后屏风响起:“爹,那个不学无术的小皇帝,想必是又找到什么好玩的事物了,才让许景淳去采办的,您是多心了吧?”

话音落地,一个长得油光满面的贵公子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挥手让那名内侍离开了房间,并说道:“你做的很好,去管家那里领赏吧!”

那名内侍不敢多呆,告退而出。杨太师又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说道:“话虽如此,但不可不防啊!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吗?人人都道太师好风光,却不知道其间多凶险。若是一着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贵公子笑道:“就算那个小皇帝现在醒悟,也迟了。朝中官员,又有谁敢不听爹的话?”

杨太师皱了皱眉,说道:“别人就罢了,唯独那个老匹夫,决计是不会放弃与老夫做对的!”

贵公子笑道:“徐崇光那老头子是个倔驴,您何必生气呢?不过,他执掌户部,倒是给爹爹添了不少麻烦。”

杨太师叹气道:“也算他有本事,没了他,大顺朝也算垮了一半。若不是如此,老夫岂能留他到现在?倒是小皇帝大病之后,好似真就换了个人,遮莫是要掌权的兆头?”

贵公子说道:“爹爹莫要烦恼,四日后便是例朝,到时候便可知道小皇帝打的是什么算盘了。”

杨太师放下茶盏,说道:“也唯有如此了。”

“爹爹,夜深了,您回去歇息吧。朝中之事,就留给那些糟老头子们吧。”

杨太师叹了声,说道:“也罢,吾先去歇息了。”

贵公子把杨太师送进寝室,然后弹开折扇,对着明月说道:“小皇帝,若你好好当一个昏君也就罢了,若是想掌权,哼,那就不怪我手下不容情了!”

月光如水,但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却漆黑得如同墨汁一般……

翌日,陆承启自辰时而起,便被告知,户部尚书徐崇光在外求见。陆承启皱了皱眉,穿越过来也有五六日时间,却从未见有一个官员能这般敬业。陆承启心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忠臣?”

他昨晚差点忍不住“吃了”周芷若,忍得辛苦难受,几乎一夜未眠。也怪不得他,他现在的身子太过于孱弱,十六岁的年纪,却好似能被风吹倒一般。再说了,周芷若也不过十五年纪,现在行房事,简直是草菅人命。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老婆着想,陆承启还是忍住了。

被小宫女们服侍着洗漱完毕之后,陆承启前往御膳房用早餐,想起那个户部尚书还在等着他,便吩咐道:“请徐卿随朕前往御膳房。”

第八章:户部尚书

随行小太监哪敢怠慢,立即一路小跑,去把徐崇光恭恭敬敬地请了过来。不多时,一个精瘦的小老头便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了御膳房。

陆承启正在喝着一碗香甜的人参粥,这可是大补元气的东西,而且人参是真正的野山参,哪里像后世那般,一根人工种植不过两年催熟的人参,也敢说是野山参?

陆承启的身子弱,自然要进补。这身体是本钱,陆承启可不想未老先衰。就算有雄心壮志,也得有命去实现才行。

那小老头穿着一身官服,却怎么看都像是乡下那农夫一样。见了陆承启,小老头大声说道:“微臣见过陛下。”

陆承启在喝粥的空隙,瞥了一眼这小老头,发现这小老头虽然模样质朴得像个老农,但眼中的光芒熠熠,眼神清澈,心中顿生好感。放下碗筷,吩咐左右:“来人,给徐卿一副碗筷,朕要与徐卿共餐。”

徐崇光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但君命难违,只得拜谢:“谢陛下赏赐!”

陆承启也不多说,三下五除二把人参粥喝完之后,见徐崇光喝得正欢,也不去打搅,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便摆驾往御花园走去。

这几日,他的生活作息都是如此,早上先喝碗人参粥,然后开始锻炼身体。毕竟要为以后打下基础,身体太弱了可不行。

徐崇光见陆承启要走,吓得连忙把滚烫的人参粥吞进肚子,陆承启笑道:“徐卿慢点,不急,朕先去御花园等你。”说罢,一马当先走出了御膳房。

当陆承启在御花园之中跑了两圈之后,徐崇光才姗姗到来。陆承启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汗巾,抹了两把汗,笑道:“徐卿来得好快,说罢,找朕有何要事?”

徐崇光见陆承启与往日完全不同的作风,已经是一头雾水,开口询问道:“陛下,你这是做什么?”

陆承启早就备好了说辞,当即说道:“我大顺朝武风兴盛,朕身为天子,当以身作则。强肢劲体,乃是君子之道。且君子习六艺,也要有射艺。朕不过小跑两圈,算得了什么。”

徐崇光想了一想,觉得没什么不妥,这小皇帝锻炼身体,总比无所事事,玩物丧志强些。他说道:“陛下有此想法,自是再好不过。不过,陛下多日不理朝政,微臣担心国事荒废,特地向陛下汇告一番。”

陆承启自然明白,户部是掌管经济所在,徐崇光乃是户部尚书,是油水最多衙门,他眼巴巴的向自己禀告事务,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便是大大的忠臣了。陆承启留了心思,当即说道:“徐卿请到凉亭,慢慢叙说。”

两人坐定,小太监、小宫女们拿来茶水糕点,便恭恭敬敬地退下了。陆承启见四周无人,便说道:“徐卿请讲。”

徐崇光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一月前黄河决堤,百姓流连失所,易子而食,千里饿殍,惨不忍睹。户部拨下的钱款,却少有送到百姓手中。微臣实不忍睹,只好向陛下求助来了。请陛下下旨,赐臣专断之权,专理黄河之事,否则民怨齐天,恐生不测!”

陆承启脸上怒气乍现,但转眼间又压制住了,缓缓的说道:“贪官污吏,已经积重难返,非一时之功。徐卿忠心国事,朕心甚慰。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

原来陆承启转念间便已经嗅到,这是一个时机,斩断杨太师爪牙的时机。若是这般轻易就授权给徐崇光,还是不到火候。三日后,乃是例朝,那时候才是陆承启露峥嵘的时候!

徐崇光原本也没打算小皇帝轻易会授权,只是感叹一声,不再说话。陆承启笑道:“朝中有徐卿这般忠臣,朕的心底便多了几道底气。”

徐崇光也是聪明人,闻言惊愕了一下,却没说话。陆承启继续说道:“现在太师势大,树大根深,拔出萝卜还带着泥,何况是这等经营了几十年的势力?徐卿若真的是为了百姓好,为了大顺朝好,自当明白要怎么做。”

徐崇光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内心波澜已经滔天。良久他才说道:“老臣果然没看错,陛下是一代雄主。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太师自以为高明,却不料已经棋输一着了。老臣不才,愿为陛下牛马,以供驱策。”

陆承启笑道:“朕知道,徐卿您老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才敢与卿说这等话。徐卿请看,三日后,便知分晓。朕有一计划,需徐卿配合。”

徐崇光郑重地说道:“陛下请示下!”

陆承启说道:“徐卿只需这般……”

徐崇光闻言之后,感慨道:“陛下隐忍之久,实出老臣意外。此事依老臣来看,八九能成。”

陆承启眼中精光爆闪,沉声说道:“朕要的是一定成功,毕功一役!这官吏,也该是到了整治一番的时候了!徐卿,请帮朕!”

徐崇光也激动得伏倒在地,老涕纵横:“老臣受先帝重托,匡扶陛下,自当肝脑涂地,以鉴忠心!”

陆承启连忙扶起他,说道:“徐卿不可,朕知道了。”

两人再推心置腹一番,陆承启才缓缓问道:“不知国库今税收几何?”徐崇光不敢欺瞒,说道:“共计银钱三千万贯。今已支出两千五百万贯,还余五百万贯。不过,秋收尚未收上来,若是收上来或许能有千万贯。”

“什么,国库就剩这点钱了?”陆承启大吃一惊,他实在想不到,国库竟空虚至此!就算是以税收少著称的明朝,一年的收入也有一千五百多万两白银啊!更不用说宋朝,巅峰时期,税入已经高达一亿六千万贯!区区三千万贯,陆承启实在是想不到!

钱啊钱,怎么税收这么少?陆承启怒气冲冲,这样一来,更坚定了他整治贪官污吏的决心。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个法子弄钱,并且堵住那些贪官的手才行!

陆承启不动声色地问道:“我朝税收,大概是什么形式?”

徐崇光愣了一下,但很快适应了过来:“回陛下,田税、盐税、铁税、茶税是大部分,其余的有入城税、人丁税等等……”

陆承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闻税收手段如此缺乏,忍不住还是一阵头大。就算是徐崇光没说,陆承启也知道,若不是他当这个户部尚书,说不定现在国库早就空了。

陆承启心事重重:“看来,财政改革也是迫在眉睫。不仅仅是文化,武备,官吏,还有财政,这个皇位,不好坐啊!”

见陆承启心事重重,徐崇光也心情压抑,他看得出来,眼前的小皇帝这副忧虑的模样,不是装出来的。陆承启想了好一会,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理起。悠悠叹了一声:“剪不断,理还乱啊!看来,饭得一口口吃。”

徐崇光见陆承启恢复了过来,连忙说道:“陛下说的是。”

陆承启说道:“好了,朕也不留你了,你回去准备准备吧,例朝那天,朕需要一个完备的方案!”

徐崇光郑重地说道:“老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当即告辞出宫,可这一切都被一个内侍看在了眼里。

第九章:掌控局势

初秋的天气渐渐变得凉爽起来,秋风到处,落叶飘飞。繁华的京城,却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坊间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

闹市中的一处静谧所在,便是当朝显赫的太师府。府中,杨太师紧皱眉头,说道:“你是说,皇上召见了徐崇光那老头几近一个时辰?”

还是先前那个内侍,点了点头,说道:“咱家在旁服侍了好久,决计不会看错,绝对是徐大人。”

杨太师奇道:“不对啊,小皇帝每次见到那老头都不甚耐烦,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撵人。怎的这次如此反常?鹤栎,你怎么看?”

堂下还坐着一人,肥肥胖胖的样子,一看就是吸足了油水的。胖子开口道:“下官所在的吏部一向与徐大人的户部不甚和睦,也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原来这人便是吏部尚书,陈鹤栎。他与杨太师是师生关系,并且同乡,自然而然结成朋党。杨太师羽翼众多的缘故,皆因他曾当过五次科举主考,是众多官员的坐师,人脉积累下来,才得有今日的威势,成为了显赫的杨太师。

杨太师虽老,可还没糊涂,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危险的气味,但他又不确定能来自哪里。他或许不曾想到,一个在他看来没什么主见的小皇帝,居然在暗中想要阴他一把。

杨太师苦笑一声,说道:“可能是老夫多虑了,这小皇帝不过是一滩烂泥,若没有我们,他一个人又能做得了些什么?”

陈鹤栎笑道:“老师所言极是,若没有我等帮他,大顺朝早就垮了。”

杨太师也不去想这件事,说道:“辛苦黄内侍了,你且去领赏。”那黄内侍告退而出,领了赏便回宫了。但他却没想到,一双眼睛把这一幕看了个正着。

宫中,自是有人向陆承启禀告了一切,但陆承启沉得住气,他知道,若是此刻动那个太监,会打草惊蛇的,便忍住按兵不动。他在等,等属于他的力量。

两日后,许多衣衫褴褛的“难民”从外面涌入京城,城防司觉得不对劲,报告了上去。但杨太师不以为然,黄河决堤已然一个多月,有些难民涌入,自是难免,也不甚注意。

但杨太师没想到,在一个大院内,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悄悄地掌握了属于他的力量。

这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大院子,是陆承启派人买下来的,作为他崛起的基地所在。当许景淳回到京城的那一刻,他便知道了。

眼前,是一群风尘仆仆的边军,连续的急行军,没有拖垮他们的战斗意志,这让陆承启很是放心。他巡视了一番,直接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朕乃当今天子,有一件与尔等荣光之事,问你们敢不敢去做?”

所有人都有准备,当即朗声答道:“愿为陛下效力!”

陆承启缓缓说道:“朕欲肃清贪官污吏,还天下一个安定。你等愿不愿意与朕共进退?”

边军们没有退却,斩钉截铁地答道:“当仁不让!”大家都是聪明人,跟着皇帝有肉吃,自然没人会退。这等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乃是天大的机缘,谁又肯落后了,当即每个人都表了一番忠心。

陆承启微微一笑,道:“你们且换了衣裳,明日便是立大功之时,须得随传随到,可能做到?”

“其敢不效死命?”

陆承启大喜,道:“好!朕丑话说在前头,若有谁通风报信,朕定当诛他九族,让他永堕阿鼻地狱,可清楚了?”

“清楚!”

“好,解散。许景淳,随朕走走。”

许景淳不敢怠慢,跟着陆承启向这个大院子深处走去。陆承启说道:“朕要设立一个属于朕的亲军,唤作‘监察司’,你就是监察司的司长,从四品武官,只需对朕负责,懂了吗?”

许景淳想过陆承启会给什么赏赐,但没想到会直接官升一级,且权力大大增强。当即说道:“愿为陛下效死命!”

陆承启皱眉道:“朕不需要你死,只需要你把事情给朕办好就行了。监察司的职责,乃监察百官,有无贪污受贿之举,若有,直接上报给朕,朕会定夺。同时,没有朕的旨意,你们不得拿人。若有私自拿人,朕要你项上人头,可明白?”

许景淳吓得一身冷汗,说道:“微臣明白。”

陆承启继续说道:“很好,监察司设一个牢狱,专门关押这等贪官污吏,你们要给朕看好了,若是有贪官未曾伏法便身死,朕也定不轻饶,明白吗?”

许景淳不敢抹去头上冷汗,他才明白什么叫伴君如伴虎,当即说道:“明白,微臣明白。”

陆承启缓了缓语气,说道:“你好好给朕办事,朕不会亏待你的。明日需做好准备,随时出击。今晚你们要辛苦点,看住纸上这些人的府邸,不能给一个人走脱。”说罢,陆承启把一封信递给许景淳,以他的智商,自然明白陆承启要做什么。

许景淳知道自己已经上了船,没法跳下了,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微臣定然不负皇上厚望,用心办事。”

陆承启说道:“很好,朕要回宫了,你举荐一个御前侍卫,需身家清白的,朕要换一个侍卫长了。”

“御前侍卫中王彦宸出身清白,乃是微臣知交好友。”

“好,朕明白了,明日便看你的了。”陆承启淡淡地说道,“啪”的一声收起折扇,转身往皇宫走去。至此,陆承启的心头大石才算着地,心道:“局势几乎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就不信,斩不断你这老狗的羽翼!”

望着太师府的方向,陆承启露出了一个冷笑,大跨步往皇宫走去。看着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陆承启开始了他另类的调研,他要开始为经济改革做准备了。

天色渐晚,路上的行人非但没减少,反而还慢慢多了起来。许多茶坊灯火通明,街边小摊都摆了出来,偌大一条马路,仅余三两行人并肩而行的距离。青楼画舫也是人头涌动,让陆承启以为这个时代没有夜生活的念头一去不复返。“看来这样改革税收,还是可行的!”

陆承启暗暗点了点头,不及多看,皆因天色很晚了,再不回去,恐怕周芷若那小美人要着急了。想到自己的皇后,陆承启心中柔情一片,忽然瞥见一根簪子,做工非常精细,也没跟小贩讲价,直接花了一百文钱买了下来,便匆匆赶回了皇宫。

宫中仁明殿,周芷若正坐立不安,陆承启在窗外看得好笑,推门而进,说道:“梓童,怎地今日这般烦躁?”

周芷若见陆承启回来了,忍不住扑上去,说道:“都怪你,怎么出去这么久,臣妾以为你出事了……”

“哈哈,有御前侍卫的保驾,谁能动朕一根毛发?来,梓童,这可是朕送与你的礼物,看一看,可喜欢?”陆承启拿出拿根簪子,送到周芷若手上。

周芷若见到这根雕工精细的簪子,也一阵惊喜,在手中把玩良久,也舍不得放下。陆承启看的好笑,心道:“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女人,都是喜欢一样的事物!”

周芷若终于恋恋不舍地放下那根簪子,红着脸说道:“皇上,臣妾服侍你歇息……”

第十章:例朝风云

翌日,陆承启起了个大早,看了看天时,也不过卯时,天尚没有大亮,天边上还悬挂着稀疏的星星。陆承启没忘记,这一日是例朝。例朝,顾名思义就是例行早朝时间,是大臣们与皇帝商讨对策的时候,有时候还会因为某件事情争得不可开交,从而开启廷议。

看过宫廷剧的陆承启,对那坐得高高在上的皇位有所向往,那一种环视群雄,唯我独尊的感觉,陆承启忍不住一阵激动。

经过一番繁琐的打扮之后,陆承启终于摆驾前往大庆殿,开始了他的人生中第一次早朝。大顺朝的例朝是五日一朝,这也让陆承启明白,这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每日一朝。

上早朝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不论皇帝还是大臣,都需早早起床,若是大臣住的远,寅时便要起床,做好上朝的准备了。

早朝不是一般人能上的,非得是五品京官以上级别,才能早朝面圣。不到五品的京官,只能在殿外站着。

而皇帝也需着冕服,化妆才能上朝。是的,你没看错,化妆。陆承启在宫女伺候下,化了人生中第一个妆。对着铜镜,陆承启几乎认不出这张略带威严的脸是他自己。而龙袍的颜色,也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是黄色的。反而是黑色的,绣着游龙。只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组成。这完全颠覆了陆承启对于龙袍的认识,他也因此感受到与那些清廷剧不一样浓厚的历史感。

钟声响起,百官按官职排好队伍,依次进入大庆殿外候着。而此时,宫廷乐班也开始奏乐,表示皇帝已经来到。不多时,便见陆承启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庆殿。有强壮内侍张五伞盖,四宫女执四团扇,待陆承启就坐后,各立在龙位后东西方。

一切准备就绪,才有内侍呼喝道:“皇上驾到,众官觐见上朝!”

依次排在大庆殿外的文武百官才手持朝笏鱼贯而入,口中山呼万岁。陆承启有模有样地说道:“众卿免礼。”

黄门内侍见百官站好位置,才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当即有大臣跳出来,手持朝笏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陆承启脸上因为施了妆,显得格外威严,发现并不是户部尚书徐崇光,眉头微皱,淡淡地说道:“准奏。”

那个官员看样子不过三十岁,却也诚实稳重,或许在官场打过滚的,都是这副模样吧。只听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