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枭雄-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厂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持他们的正常收购蚕茧,生产,而缫丝厂产出了生丝贩卖后,再把贷款换上,到了明年就继续这一步骤。
由此形成了一个最基本金融行业和生丝行业之间的连接纽带!
而借贷给这些实业,风险高,而且金融行业自身的竞争也非常大,年利率是一年一年的降,尤其是皇家银行成立后,由于开遍帝国的主要城市,接受的存款规模极为庞大,同时皇室产业也不是什么纯粹的商业机构,而是还具有引领国内工商业发展的责任。
皇家银行就被林哲亲自要求,扶持机器、生丝等为代表的工商业,由此皇家银行提供给企业的贷款利息上往往会比其他钱庄,洋人的银行要低一些。
如果只是利息低了不算什么,更关键是皇家银行的分行开遍全国,中华帝国的控制区内,几乎是每座县城都有他们的分行,这些皇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往往是跟着中华军的脚步前进,前脚中华军刚打下某个城市,不用几天时间皇家银行的分行就在当地开门营业了,一开始这只是为了服务于军方以及官方而已,因为军人的薪资以及官员的薪资还有其他财物来往都是通过皇家银行进行的,如果皇家银行的分行不及时跟进的话,根本无法有效满足这种需求。
而广开分行,同时作为国库代存,官员已经军人的薪资开户银行,也就造成了皇家银行吸纳的存款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十一月份为止,皇家银行累计吸纳了高达五千多万的存款,这对于当代来说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要知道1857年度中华帝国的税收也不过四千多万而已,甚至还没有皇家银行的存款多。
但是能够有这么多存款也是有理由的,帝国数以十万计的军人和官员的薪资账户都在皇家银行呢,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工资一到账就立马提现走的!
除了这些国家公务员以及军人的薪资存款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国税代理业务,换句话说就是皇家银行承担了国家所有税收的收支。
从国家税收,再把这些钱支付出去,很多时候都是皇家银行的内部转账,也就是这些钱还留在皇家银行内。
吸纳了这么多存款,皇家银行可不是那些古老的钱庄不用给储户利息的,虽然说利息远远不如后来那么高,但是平均下来年利率也是有百分之一左右的。
如果不把这些存款借贷出去,光光是给储户的利息就足以让皇家银行直接破产了!
存款充足的皇家银行,用较低的利率大量贷款给国内的工商业,而其他钱庄要想和皇家银行进行竞争的话,就必须同样的降低利率。
而这对于许多外资银行、钱庄来说很难受!
如果有一个年利率远超过普通贷款,同时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债的基数非常大,就算你购买个几千万人家财务部也招收。
如果你用一千银元投资的话,年利率百分之五十都嫌少,但是如果你用几万几十万去投资的话,年利率有个百分之十几就得偷笑了,如果你用几百万几千万去投资,如果能够做到平均年利率百分之十以上,后世的巴尔菲特都得拜你为师!
资金的规模越大,实际上越难进行资本运作,一般超过几千万甚至几亿两的资本运作,能够有百分之五的利率就得偷笑了,即便几个点的利率,那收益也是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
基于这些资本特性,帝国的国债要想顺利发行,实际上并不能指望普通的富商以及士绅们购买,你得指望着这些金融资本机构去购买,因为也只有他们才有实力购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之多。
因此一旦解决了国债的信用问题,后续国债的发行不会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国债现在没信用啊,别说区区国债了,就连中华帝国本身在普通老百姓中,其信用也是几乎等于零的。
绝对不会出现林哲振臂一呼,然后就有无数人哭着喊着掏钱购买国债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四十一章 战略之争
国债的发行对于帝国财政来说,虽然有着比较好的前景,但是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提供太多的帮助。
因此1858年度的财政预算中,依旧是以八千八百万的税收为基础而制定的!
而支出预算上,由于军方的态度实在太坚决,同时林哲也是默许了军方上保持强硬的态度,所以尽管内阁总理大臣毕余同为首的文官集体反对并表示了不满,但是依旧无法让军方退步太多!
最后内阁进行了多次部议后,面对军方的强硬要求,不得不大幅度答应了军方的财政预算要求,不过他们同时也是相应提高了1858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达到了九千万之巨,和财政收入预算相比,多出了两百万的赤字,至于到时候如何解决这两百万的赤字,财务部那边的官员还不知道要凑白多少白发呢。
最后按照统帅部和内阁方面议定的1858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协防军三支正规军事力量的预算为六千六百万银圆。
占据总支出预算九千万的百分之七十三,比起1857年的军费预算比例还要高三个百分点。
支出预算中最大的困难,即军费比例解决后,很快内阁、统帅部、督察院、**院这帝国的四大权力机构进行了联合部议,十余名部堂文官和多名高级将领联合签署了1858年财政年预算案,并提交平仁堂请天子御笔亲批。
次日,林哲用朱笔在该预算案做出批示,批示相当简单,只有一个字:‘准’!
如此一个简单的‘准’字,就已经表示该预算案正式获得天子的恩准,稍候财务部就会根据这份预算案进行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工作。
这份预算案中,军费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二,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七,即两千四百三十万的预算由内阁各部门。督察院,宫务厅,**院分配,对于其中他们又怎么争夺这两千多万的预算就和军方没有什么关系了。
现在的军方上下洋溢着一片喜庆中,这可是六千六百万的军费预算啊,比今年的两倍还要多,而如何用这一批钱。军方的头头脑脑们是进行了诸多会议。
就连在前线的施清瑄、徐言青、沈驰云等诸多将领虽然无法亲自回南京主持该事,但是一个个都是和南京频繁通信。通过属性发出自己的意见!
不过这些高级将领虽然说一个个在外人面前都是骄横无比,但在军方内部,这又是一个等级更加森严的地方!
而如此使用具体的使用这一批军费,实际上前线的实权将领无权决定,统帅部的诸多部门也没有权利做出决定,能够做出这一决定的乃是一个军方内不太起眼的部门,即联合参谋部之战略司!
如果说联合参谋部的作战司就是负责制定各项重大会战的实权部门,那么这个同样汇集了海陆两军最精锐人才的战略司,那么就是肩负着中华军未来之战略发展。整个帝国今后战略走向的部门。
期内任职的校尉军官都是军方最优秀的人才,大多数还是海陆两大军校的兼职教官!
在1858财政年预算案通过统帅部、内阁、督察院、**院联合组成的文武部议,并获得天子朱批得以施行后,联合参谋部之战略司的司长陈安旭就是加班加点,战略司要根据帝国如今的战略环境,制定下一年度的乃是后续两三年的战略规划。
同时根据这些战略规划制定军队的扩编、训练计划!
军队的扩编和打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先扩编了军队。然后再去选定目标,而是先选定了目标,然后再针对性的一一解决问题,看看需要多少的兵力,需要提前准备多少大炮枪支以及弹药,要准备多少粮食豆料等。需要向民间征集多少牲口,需要动员多少民夫输送军需,而这些民夫的口粮又需要多少,怎么解决!
这些事情是一样一样的来,严格上来说,后续诸多事和战略司没什么关系!
但是为什么说战略司重要呢?因为要执行什么战略是它提出的,而后续作战司以及其他军方的部门才能够根据这些计划制定一项一项详细计划。并一一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战略司肩负如此重任,身为司长的陈安旭上校背负的责任是相当的大!
而且每天都有诸多军方大佬的书信送到他手上来,有施清瑄的,有徐言青的,有沈驰云的,一个个都是军方的实权大佬,而这些大佬们送来书信,说的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一些战略见解,比如说施清瑄就不断重申山东以及河南的战略重要性,称夺取这两个省后,就可以直夺北京,彻底奠定九州归属。
而在福建折腾的陈云陶则是送来书信说,两广乃是华夏南门户,而广东之广州更是通商港口,工农商业发达,如夺广东,势必再为帝国再添一个堪比苏南浙北的财富重地。
就连徐言青和林安飞也是不甘寂寞,说着江西、湖北的战略重要性,如果能够夺取这两地,那么帝国根基稳矣!
这些大佬们说的问题其实带有一丝的私人意愿,都期望着帝国的整体战略能够倾向于自己负责的战区,施清瑄和沈驰云想要北伐,徐言青和林安飞想要西进,陈云陶想要南下!
为何?
因为这些高级将领的未来前途以及百年富贵,都系于一身战功之上,但是这要建功立业单单靠他们的军事才华是不够的,你后面还得有着统帅部的倾力支持。
施清瑄为什么能够横扫扬州、合肥、六安、凤阳、泗州,最后在桃源以北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
真是因为施清瑄的能力比徐言青等人要强得多,堪为中华军内第一人?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如果没有军训部给施清瑄源源不断补充新兵,施清瑄麾下的皇家陆军第一师和第三师早就打残了,如果没有军需部源源不断补充的粮草甚至鞋袜被服,第一军早饿死了。如果没有军械部给他们持续不断的提供枪支火炮,第一军的米尼步枪早就不够用了。
施清瑄之第一军的连战连捷,是和统帅部各部门的倾力支持分不开的,但是再往里深究的话,为和统帅部会支持施清瑄的第一军呢?
因为在当初战略司制定的1857年下半年战略规划中。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夺取江北,巩固皖南,有限南下!’
换句话说就是,统帅部将会把大部分的战略资源都投入到江北战场上,而皖南和福建战场所能够获得的资源就会非常少。
要不然为何第四军现在还没能拿下九江?第二军现在还没能拿下安庆?是因为他们的将士不如第一军的勇猛?又或是因为徐言青和林安飞的能力不如施清瑄以及沈驰云?
都不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统帅部对他们的支持力度非常的有限。他们连攻城用的炮弹都不够,皇家陆军的士兵折损了就很难获得补充。就算是协防军士兵也没有办法维持太多,因为统帅部的军需部那边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太多军粮。
上述的这些都一一表面,战略司在中华军内部的重要性是值得那些军方大佬们重点关注的。
而能够当上如此权重部门的司长,陈安旭自然也不是普通人!
他和中华军里大部分军官的出身一样,都是书生出身,1853年即慕名加入余胜军,并考入了当时的随营学堂,而后学习数月后成为随营学堂第一期学员中的其中一员。
不过和很多人直接进入了野战部队任职不同,他却是因为成绩优秀。加上对于外语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仅仅几个月呢,就能够和翻译们一起翻译外国的军事著作了。
于是乎他留校任教,同时还兼职翻译,过去几年里翻译了十余本外国的军事著作,同时还参与到了军校的教材编写。
而后他虽然一度被调离随营学堂,到了部队任职。但是一去就是少校营长,而且只任职了不到三个月,就是被调回了随营学堂,担任教务处处长。随后又是进入当时的督练处工作,主要负责战略研究。
今年上半年,他一度短暂的任职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但是这个任职经历也只持续了四个月而已,当中华帝国拿下南京后,成立统帅部,他就是被调任联合参谋部战略司司长。
纵观他的履历,就会发现他的野战任职经历很少,而且一直都是文职和武职来回变,别人都是副连长升连长。连长升副营长,副营长升营长这一个路子。
但是他却是文职和武职交叉进行,而且两次下放到部队里任职,都是一部主官,从少校营长到中校团长,而在中央机构里任职的时候。都是担任要职,以前的随营学堂教务处处长,督练处协办,现在的战略司司长,可都是实权职位。
如此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被上头寄予厚望,属于重点栽培的哪一类人!
如果说过上一段时间,并且时机恰当的话,他晋升为少将也是不用惊讶的,甚至直接出任某一个皇家陆军步兵师的师长都是有可能的!
而每一个被培养,有望短期内晋升为少将的军官,都是属于被林哲重点关注的人,他们不需要别人作为靠山,也不用虚施清瑄这些前辈大佬,因为林哲就是他的靠山!
只要你表现的有足够的潜力,那么林哲就保证会让你顺利成长到足够高的地位!
所以面对施清瑄等人的来信,陈安旭虽然也看了这些信,但是都是一笑而过!
开什么玩笑,明年甚至后续数年的帝国战略,怎可让某个高级将领的个人喜好利益而左右!
他带着战略司的一群才华出众的参谋们连续工作多日后,终于是把之前制定的一些未来战略规模给弄出了详细文件。
而后,他可不愿意继续等下去,而是直接向宫务厅递交了求见圣颜的请求,如果是其他普通官员想要求见天子,大部分只是走个过场,林哲时间有限,能够获准面圣的人实际上只占申请人中的极少一部分,而按照惯例,这些没能见到林哲的官员一般会有内阁部臣代替接见。
不过陈安旭不同,他的身份地位足以让他第一时间获得面圣的机会!
得到了宫务厅秘书处来人的通知,陈安旭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先是整理了身上一尘不染,整洁全新的校官礼服,然后才是提上了自己的公文包,然后稳步走进了林哲的办公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最近几天活动双倍月票,手里有票的同学现在就投吧!
p
第两百四十二章 战略规划
平仁堂林哲的办公室内,陈安旭把战略计划书递给林哲后,他就是走到旁边的大幅全国地图边上。 :///
手持指挥榜在地图上指示道:“在过去半年里,我军连战连捷,通过一系列的战事挫败太平贼军以及满清伪军的顽抗,顺利光复皖南、福建大部分,皖北以及苏北部分。而不久前第一军在宿迁城下大败伪清僧格林沁部后,苏北之敌已经成困兽之势!
而在皖南方向太平贼军依旧在安庆以及九江顽抗,只是这两个地方的贼军虽然兵力不少,不过之所以目前尚未攻克两地,主要还是前面数月我们把主要的支持力度都放在江北有关。如果后续能够加大对第四军以及第二军的支持力度,有望迅速攻克上述两地,奠定皖南安全的同时,大举进军赣北。
福建方向,第三军已经连续击溃镇胡军、伪清军多部,该地以及广东方向已无可以有效阻挡我军步伐的力量,不过受限于山地行军多有不便,所以第三军的整体南下速度有些缓慢!”
说完了目前的态势后,陈安旭又是简单说了说太平天国以及满清以及林成庭等敌对势力 情况!
“根据特别军务处递交的情报显示,僧格林沁已经被满清伪帝革职,另命都兴阿为统帅军务,目前都兴阿统帅的残兵驻防邳州一带,前后接受北方援兵,已恢复兵力至少三万余。
但是北方满清朝廷闻之苏北宿迁大败后,已经大规模从热河,蒙古,关外东北等地抽调八旗、绿营、以及当地编练的练军也南下直隶,同时也有传闻他们还抽调陕西、山西等其他省份的伪清军东援。
加上满清之留在北京的八旗新军、直隶练军、京畿练军以及八旗、绿营旧军,伪清在直隶一地有望汇集超过十万人的兵力以阻拦我军的北上步伐!”
“而在湖广、赣北地区的太平贼军方面,据传该部贼军已经膨胀到三十万之巨,目前正在和湖南之曾国藩所部湘勇激战,而从我们得到的情况来看,湖广那边太平贼军和湘勇虽然数量相差巨大。但是条贼军并没有占到多少的便宜!”
“曾国藩之湘勇人员虽然不足,应该只有三万到五万人之间,但是战力比寻常伪清旧军要强一些,如果让他们继续发展壮大的话。湘勇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西进的一大障碍!”
“另外还有一事值得注意,那就是情报人员发现南昌和长沙方面最近频繁接触,而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地区,湘勇和镇胡军之间的大规模战斗已经停止,根据不确定消息。上个月镇胡军就是主动撤出了醴陵关,把进出湖南的东门户拱手想让给湘勇,而本月初,太平贼军那边传来消息,其一部南下修水的军队遭到两股部队的联合进攻而溃败,流传的消息说,进攻他们的敌人有的穿着淡蓝色军服,也有的穿着浅灰色军服,都是使用火枪的新军。”
“根据这些已知的情报分析,再考虑到之前太平贼军和林成庭之间的恩怨。我们断定林成庭和曾国藩之间有非常大的可能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联手对付盘踞在湖北的太平贼军。甚至这种默契甚至有可能是秘密的军事同盟关系!”
陈安旭说这的这些内容都不是什么新消息了,其中林成庭和曾国藩达成了某种默契,林哲早在两个月前就得知了相关的情报。
联合参谋部的特别军务处早就给他递交了相关报告和评估,特别军务处的评估是,林成庭和曾国藩因为面临共同的敌人:太平天国,所以双方极有可能达成了一个隐秘,不稳定的联盟协议。
当然了,特别军务处还特别提出,这种联盟是不稳定的。随时有可能破裂的,林成庭和曾国藩彼此肯定都防着一手。
对于这些事情林哲知道,但是也没有做出什么直接的反应,为什么?
因为中华军连赣北都没打下来。连石达开都还没解决掉,就不用说什么现在就抽调力量去打林成庭或者对付曾国藩了。
之前中华帝国的战略重心都是放在江北地区,尤其是苏北地区上,而考虑到现实状况,中华帝国的战略重心还是会继续投向江北,瞄准北方。
所以西边的江西以及湖广等地。就让清军、湘勇、太平军、镇胡军自己闹腾着吧,中华军一时半会还无法抽调足够的力量去把他们彻底一扫而空。
陈安旭简单的介绍了目前的态势后,而后又道:
“考虑到帝国面临的战略环境以及伪清,太平贼军、镇胡军、湘勇等的现状以及威胁,战略司的同仁制定了明年度的战略规划!”
此时,陈安旭把指挥榜指在了地图上的下方,即广东之广州方向!
“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我们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彻底拿下广东,控制珠三角一带,为帝国再增一个财赋重地!
只要能够顺利掌控广东一省,军事行动干净利索的话,不会给当地带来太大的战争破坏,该地区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开始为帝国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同时控制该地,我们就可以彻底切断广西、江西等省份的进口军械的通道,断绝曾国藩、林成庭大规模从洋人手中购入洋枪样炮的渠道。”
“为了顺利并快速的占据广东,同时占据广东后能够有效的防备以及威胁江西之镇胡军、广西方向的清军,以及弹压福建、广东的顽固势力,战略司认为南下之第三军的规模必须扩张到三万人以上,除了要把第十步兵师补充完整外,可以适当的往这里增援一个混成团,驻防福建延平、福州一带,以填补第十步兵师南下广东后的防务空缺。
此外第三军的协防师部队,至少需要四个师以上,不然不足以有效控制福建、广东两省之余,还能有力的配合皇家陆军作战。
为了有效完成南下进攻广东,掌控弹压福建、广东两省等作战任务,在今年年底以及年初统帅部需要向第三军第十师补充新兵三千人,另外抽调若干骨干部队再加入新兵组建一个混成步兵团。”
“不过我们的前期战略重心虽然是在广东方向上,但是考虑到广东以及福建方向的清军实力弱小,第三军遭到的抵抗力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该地的最大问题是扩编现有部队,而后续战争的持续消耗极其有限。
明年,我们的大部分军事物资供给,依旧会以江北地区为主,考虑到伪清在北方地区的兵力依旧众多,而目前淮安以及桃源两地的清军依旧在顽抗,要想顺利地彻底拿下苏北,并进军山东、河南,战略司认为在苏北方面,至少需要再投入一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团的兵力加入前线作战!
然而还考虑到皖北地区捻军等非正规地方武装残存非常多,新占领地区需要维持军事力量进行控制,在后续扬州、淮安、蚌埠等主要地区需要驻防一定数量的皇家陆军,再配合大量的协防军用于弹压地方。
因此战略司认为,在江北地区,再现有部队的基础上,还需要再投入至少两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团的主要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