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枭雄-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稍候边成勋以正面主力压上,依旧通过密集的后装步枪火力,一战击溃了阿古柏所部的主力部队。

此战第六军歼灭以及俘虏至少上万人,顺手还收复了迪化。

九月下旬,第六军的前锋部队顺利收复乌苏,进入到伊犁附近!

但是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却是和俄军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俄军拒绝从伊犁撤出,所以前线率军的边成勋毫不犹豫的就是把阿古柏扔到一边,直接率军发起了进攻。

盘踞在伊犁的俄军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也绝对多不到那里去,总兵力五千人不到。

仅仅是交战两天后,俄军就是伤亡超过千人,眼看不敌,而且俄军的后勤补给以及援兵又是遥遥无望,所以俄军将领无奈之下只能是率军主动撤退。

收复伊犁后,边成勋派遣了大约五千人北上继续追击俄军,并前往收复伊犁西部、塔尔巴地区等。

而他自己继续率领第六军主力部队约一万多人南下!

等到了1860年临近结束的时候,边成勋的兵锋已经抵近喀什。

进军途中,第六军和阿古柏的部队也是发生了多次交战,但是面对已经全面装备后装步枪的第六军。他们虽然有着俄罗斯人和英国人支援的火枪,但是依旧是不敌中华军。

要知道,现在英国人和俄罗斯自己都只能用米尼步枪而已。面对装备了后装步枪的中华军都打不过,更别说阿古柏的部队了。

如果不是受到补给线实在太长。估计边成勋早在1859年就杀进喀什了。

此外,进入1860年下半年后,帝国已经是结束了云南、四川方面的战事,压力可以说是大大降低,目前只需维持新疆、乌台省(外蒙古)、外兴安岭地区的战事而已,而且乌台省以及外兴安岭地区的战事以小规模为主,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战斗,对后勤的压力比较小。

也就是说。进入1860年下半年之后,帝国可以全力供应第六军在新疆方向的战斗。

不过现在的两万人也是帝国后勤能力的极限的,这么多兵力打仗,炮弹,子弹都需要从遥远的江南地区运输过来,甚至连粮食都需要在陕甘地区征集然后千里迢迢送过去,维持这么一条补给线的花费实在是太大。

现在两万人就已经很勉强了,再多的话根本无法维持!

十二月二十七八号,第六军对重兵把守的喀什发动大规模总攻,经过两天激战后。第六军成功杀入喀什城并在当天把阿古柏的顽抗兵力逐出城区。

1861年一月一号,西历新年的第一天里,边成勋就是骑着自己的战马踏上了喀什城的土地!

喀什乃是新疆西南部的重镇。也是阿古柏盘踞新疆的核心战略支撑点,收复该城后基本上已经可以判定初步摧毁了阿古柏,剩下阿古柏的些许残兵已经不足为患。

又是经过了两个月的清剿作战后,边成勋所属的第六军成功歼灭了残留在新疆境内的阿古柏所部,彻底收复南疆地区。

于此同时,俄罗斯的数千人也是被驱除出了伊犁地区,中华军追击俄罗斯人的五千大军已经兵临科帕尔这个俄罗斯在巴尔喀什湖南部的重要据点。

由于长时间的作战,补给线的进一步拉长,西进的中华军也是失去了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所以需要休整。

中华军已经无力再攻,俄军也好不到那里去。根本就没有能力汇集重兵发起反攻,只能是被动防守。如此中华军和俄罗斯的军队在巴尔喀什湖南部,伊犁河一带初步形成了一个武装对持局面,虽然偶尔还会爆发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但都是针对彼此的一些小据点进行,而这并不能改变双方已经进入战略对持阶段。

这种情况基本上也可以宣告中华军在新疆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接下来虽然还会和俄罗斯进行持续的战争,但是会和在外兴安岭地区一样,在没有重大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双方已经不太可能爆发超过万人规模的战争。

随着在新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让帝国基本上进入了和平休整期!

虽然说目前的和平状态对于后世来说兴许是比较扯淡的,毕竟现在中华军在国内地区,尤其是在西南,西北地区还在持续进行密集的行动,以清剿各类非法武装,在中亚和外兴安岭还和俄罗斯人隔三差五打一仗,蒙古那边的叛乱也没有彻底解决。

但是你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到十九世纪中期的国际形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几百人几千人的边境冲突根本就不能算是战争,乃是属于日常事务,别说林哲了,就算是军方那边都不太在乎。

这不,新疆那边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刚结束呢,军方那边就是开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部队换装以及扩编上来。

军方在1859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要筹建至少三十个步兵师的计划,并且也在稳步施行,不过进展的速度一直不算快,毕竟在1859年和1860年的是,军方还需要把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新疆、云南以及四川方向,这些持续的战争都耗费了军方的资源。使得军方能够用来扩编部队的军费不够用。

不过现在已经是1861年了,帝国已经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虽然说字1861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的比例比1860年还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只有百分之三十七而已。

但是总军费却是有所增长。从八千万圆直接增加到了一亿之巨。

为什么比例下降了,但是总军费还增加了呢?这自然是因为帝国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

进入1861年后,除了被俄罗斯侵占的外兴安岭部分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分外,其他的领土已经是彻底收复,就算是西藏地区也是派遣了一个步兵团进入拉萨,作为帝国控制该省的军事存在。

同时随着时间的过去,帝国也就从以往的战争中恢复的越多,民生的恢复不仅仅是民众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帝国的税赋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在财务部的1861年财政收入预算中,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有望超过两亿五千万,比1860年的两亿足足增加了五千万之多。

其中增福最大的依旧是工商业领域,其次受到帝国统一后,民生恢复的影响,农业税、盐政方面的收入也是增加较大。

另外同样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海关方面的关税收入有着较大的增福!

帝国对纺织产业的全力支持,导致帝国国内的生丝产量进一步增加,同时帝国为了出口更多的生丝,以便获取更多的外汇。对国内的生丝消费进行一定程度的压制,对国内生丝制品消费征收较高的税收,使得原本大量在国内市场消耗掉的生丝用于出口。所以1860年开始,帝国的生丝出口量增加极快。

1860年,帝国以上海为主要出口基地,宁波为辅,总共出口生丝二十一万包,按照每包生丝四百五十圆的均价来计算,价值约九千四百五十万圆,占据帝国在1860年一亿四千万圆的总出口中的百分之六十七点五。

从这个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目前的生丝行业对帝国的工业经济而言具有多大的作用。

此外帝国传统出口商品瓷器以及茶叶这两项上。茶叶上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度廉价茶叶的影响,但是中国茶叶依旧是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的首选。而中国茶叶的最大进口国,英国每年都要进口至少价值三千万圆以上的茶叶。

这些茶叶主要从福州、厦门、广州等港口出口。另外今年宁波也是开始出口大量的浙江产茶叶,要知道浙江的西湖同样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就在浙江呢。

而瓷器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重要出口商品,虽然整体市场已经不算太大,但是依旧是中国的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依靠这些出口商品,帝国以上海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生丝产业链,浙江、江苏的农民们种植桑树养蚕,然后把蚕茧贩卖给各大蒸汽缫丝厂,缫丝厂再把这些蚕茧加工为生丝,然后直接贩卖给那些进出口贸易商们,再运往英国、法国等欧洲地区以及美国等。

甚至为了进一步国内资本对生丝产业链的控制,避免外资剥削太多的利润,中国的商业资本已经是专门成立了诸多商业银行,钱庄,这是为了给那些蒸汽缫丝厂们提供贷款维持他们的生产以及蚕茧收购的。

另外在上海生丝协会的牵头下,诸多生丝厂家开始独立或者联合起来组建远洋贸易公司,亲自组织船只把生丝运往欧洲贩卖。

1859年的时候,皇室产业的上海纺织公司就是亲自运了一船生丝过去,并在伦敦售卖,尽管此举引起了很多在华洋行,尤其是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的反对甚至是抵‘制,使得上海纺织公司运到伦敦的生丝不得不降价到原本生丝到岸价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出售。

但是此举依旧让上海纺织公司获利颇丰,扣除运输、公关、营运费用后,依旧比直接在上海把生丝贩卖给洋行的利润多上百分之七十以上。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年头远洋贸易的风险实在太大,就当上海纺织公司意气风发的组织了第二艘船生丝运往欧洲的时候,该船在通过非洲好望角的时候不幸遭遇风暴触礁沉没,价值百万的货物沉入冰冷无情的海水里,数十名船员只活下来九个人。

这一船货物的损失,直接让上海纺织公司在当季度的财务报表上出现大额度亏损,让1859年度的上海纺织公司的总利润比预计下跌百分之三十以上!

后续迫使上海纺织公司一度停止自行组织船只把生丝运往欧洲,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开始重新有这个想法,不过这一次上海纺织公司为了降低风险,拉上了国内的其他诸多生丝厂家,甚至专门购置了一艘排水量高达一千八百多的大型远洋货船,而且还是装备了蒸汽机的商船,单单是购置这艘船,嗯,同时还为了武装这艘船,免的被海盗或者其他国家的军舰袭击,还配置了不少火炮,还邀请了一个因伤退出现役的海军军官为舰长。

仅仅是这艘商船就得花费十几万,不过和上面装载的货物比起来却是什么都算不上了,这一船的生丝价值高达一百多万呢!

现在这艘船已经满载着国内十余家生丝厂家的生丝航行在海上,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今年三月份抵达英国伦敦。

哪怕是这年头的远洋贸易有着巨大的风险,但是也无法组织商人们对利润的追求,那些洋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通商,不就是为了超高的利润吗。

和中国自行组织的远洋贸易活动比起来,那些洋行们的远洋航行同样不安全,非洲的好望角对于任何一艘船只都是致命的考验。

人们对利润的追求让中国的出口快速繁华起来,同样的中国的工业发展也是导致进口货物的快速增加。

1860年中国进口总值约在一亿两千万之间,主要进口商品是高技术的工业用设备,另外还有一些工业成品比如蒸汽机、远洋商船、日用工业产品,比如火柴、肥皂、煤油甚至水泥和钢铁。

还有一些国外的特色产品比如说英国的高级呢绒、还有一些农业产品,比如来自南洋地区的香料、大米等

近年进口量增加最大的还是工业原料的进口,比如说来自南洋地区的橡胶,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的煤炭。

其中煤炭的进口量增幅相当快速,1860年国内的煤炭用量比1859年增加了百分之两百以上,而这么多的煤炭用量里头,国内自产的煤炭是相当少的,部分来自台湾、徐州煤矿以及国内的一些小煤矿的煤炭根本无法满足国内的巨大煤炭需求,而且这些国产煤炭质量较低很难用于船舶的应用,一般来说目前国内的船舶用煤都是用进口货居多,商船会用便宜一些的澳大利亚煤或者英国的普通煤。

但是帝国的军舰清一色是用英国的无烟煤,甚至为了防止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进口到无烟煤,海军还专门修建了诸多囤积煤炭的仓库,用来囤积无烟煤。

进出口的繁荣,也是给帝国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海关税收入,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这海关可都是要收税的。

工商业的滂湃发展,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让帝国的税收大幅度增加成为了可能。

如此财务部才能够给出一份高达两亿五千万的财政收入预算。

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财务部打算在明年开始大规模发行债券,预计发行超过两千万的债券。

如此也就是说,在1861年的财政支出预算里,帝国是准备了超过两亿七千万的预算!

军方获得其中的百分之三十七,那就是足足一亿圆啊!

还没进入1861年的时候,军方就是开始考虑着怎么用这一笔巨额的军费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散兵编制

1861年军方的主要任务,乃至未来三四年内的任务都是以扩张现有部队规模,换装新式步枪,火炮为主,同时保持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外兴安岭以及新疆地区的军事力量。

所以军费的花销也主要是上述几个方面为主!

不过当军方提交了1861年度的整编计划时,林哲却是把军方的整编计划驳回,并且明言要求军方参考军训部编制司提出的新编制进行整编!

所谓新编制,也就是军方专门为了发后装步枪的散兵战术所规划的一种专门编制。

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华军已经批量列装后装步枪,但是部队的编制依旧是早年余胜军时代的编制。

这种编制中的步兵编制为以十人为一排,八排为一连,六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师或两团为一混成旅。

其中在步兵营编制上额外配置一个炮兵排,辖有两门四磅的轻型步兵炮。

一个正规的步兵师配属下属部队:

三个标准的步兵团。

一个含有两百骑的骑兵连。

一个炮兵团,辖有二十四门十二磅口径的火炮以及六门大口径臼炮、六门六磅骑兵炮。

一个辎重团,辖有辎重兵一千二百人,配属各类骡马以及马车等。

一个工程营,配属工程兵三百余人。

一个军乐队。

师指挥部里还有各类参谋人员,一个师属警卫连。

全师满员满编制状态下,拥有九千兵力!

这种编制实际上乃是前装步枪线列时代的标准编制,其基础编制也就是步兵连、步兵营这一级别乃是效仿英军的殖民地部队的。

但是这种线列时代的编制已经是明显无法适应散兵战术了,使用后装步枪的部队主要以伞兵战术为主,而且部队往往分散的比较开。

线列时代里,一个步兵连的连长可以轻松直接指挥下属的八个、十个甚至更多十人制的步兵排,一个步兵营的营长可以轻松指挥下属的六个连甚至八个连。

然而到了散兵战术时代里,由于部队的展开面积相当大,营长、连长们的名声很难及时传递到各下属部队。同时一个十人制的步兵排有些尴尬。

由于后装步枪相对前装步枪而言拥有极大的速射,因此同等兵力下,一个十人制的步兵排可以发挥出来前装时代大概是三到四倍的火力密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步兵排同样展开的比较宽。他们面对的往往不是敌军的十个人,而是二十个乃至三十个敌军。

面对种种不便,在实战中,基层的步兵连指挥官们往往是采取较为灵活方式来指挥部队作战的,比如说一个步兵营的营长。他往往会派遣自己的副营长单独率领指挥两到三个步兵连,然而营长自身直接指挥三到四个步兵连。

同样的,那些步兵连的连长们往往会让副连长以及麾下的资深上士排长来单独率领两个到三个步兵排作战。

如此在实战中,中华军在编制上虽然依旧保持八排六连制,但实际上是形成类似三三制或者三四制的实战应用编制。

由于实战影响,负责部队训练,军官培养的军训部甚至在陆军军官学校开设相关指挥课程,比如说如何在实战中更好的把一个步兵营麾下的六个步兵连进行拆分调配,以获得更好的实战效果。

为此,军训部的编制司还专门研究了这种适合散兵战术的编制!

军训部内部把目前的新式编制称之为‘散兵制’。用以和以往的线列制进行区分,这种所谓的散兵编制详细情况是:

一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步兵旅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连,一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步兵排下辖三个班。

最基础的一个步兵班则是拥有包括班长在内十四名步枪手!

这种编制和以往的线列编制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区别实在太大,而且施行起来谁也不知道管不管用,所以军方将领们普遍对这种编制抱有一定的抵触。

因为中华军过往多年的战争里。已经是习惯使用,甚至说是非常擅长面的线列编制,而且也没有遭遇到什么失败,所以在很多将领们看来。就算的陆军开始运用后装步枪,开始使用散兵战术,但是也没有必要对现有编制进行调整。

因此军方1861的整编计划里,就没有任何提及新编制的事项。

但是军方的这些将领们不重视,不代表林哲不重视了,身为一个后来者。尽管他不是什么军事爱好者,但也同样知道二战前后的部队都是三三制居多。

同时考虑到中华军已经逐步全面换装后装步枪,尽管这些后装步枪和后世的成熟后装步枪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是后装步枪啊,火力密度可差不到那里去。

除了火炮还没能装备后装火炮外,实际上现在的中华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并不算差了,勉勉强强也能够用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的一些战术了。

所以林哲才是亲自插手军方的整编计划,要求军方参考新式散兵编制进行整编计划!

不得已之下,军方内部只能是重新制定整编计划,不过任何时代的军队都是非常保守的,所谓的新编制或者新式武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都很难得到军方的彻底信任。

所以军方在新提出的1861年整编计划里,虽然听从了林哲的意见,但也只是只听了一部分而已!

该计划里,准备在新编的二十四步兵师、二十五步兵师里采用新式编制,同时由于尚不清楚目前这种新编制是否可行,同样也担心万一这种新编制真的效果不错的话,现在编练过于老编制的部队还得重新来搞,所以军方干脆决定在1861年的时候只新成立两个步兵师,也就是第二十四步兵师和第二十五步兵师,原本计划中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步兵师的编练计划则是直接暂定。

原定军费则是挪用到后装步枪的换装以及地方守备部队的建设、骑兵、炮兵部队的建设上去。

至于说那些老部队的编制嘛,则是继续沿用旧有编制,如果说新式编制真的可行。那么未来再持续改编为新式编制。

尽管暂停了其他三个师的扩编计划,但是由于加大了守备部队的组建、新式步枪和火炮的换装,组建更多骑兵等计划,所以整体而言该计划能够顺利实行的话。中华军的军力还是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预计野战军的兵力能够从高现有的约二十万提高到三十万左右,地方守备部队预计从十五万人提高到三十万左右。

届时帝国全国范围内,第一线和第二线的战斗部队加起来总数大约会在六十万人左右。

此外这并不包括近卫军!

自从云南和四川的战事结束后,出战的两个近卫军混成旅回到了南京,同时临时性的第一近卫混成旅、第二近卫混成旅番号被撤销。各部队归还所属的三个近卫师中。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皇室或者说林哲本人对近卫军的掌控力度,避免近卫军受到其他陆军将领的影响,林哲进一步剥离了近卫军和皇家陆军之间的联系。

近卫军的所有事务,包括募兵、训练、作战指挥都是从皇家陆军内剥离,单独成立了皇家近卫军总司令部,组建专门的机构,比如军训司、参谋司、军械司等。

基本上就是缩小版的最高统帅部,虽然虽然不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基本都有。

目前三个近卫师是按照老旧编制满编制。总兵力大约两万八千人左右,此外如果算上同样归属近卫军系统,但是只负责宫殿以及各内阁机构驻防事务的几个独立警卫营的话,那么总兵力大约是在三万人。

而现在林哲看见军方的将领们比较保守,不敢大规模应用新式编制,他也是不好直接反对,毕竟军方的将领们也不都是笨蛋,他们这些做也是有理由的。简单来说就是现在陆军的状态已经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贸然采用没有经过实践和战争考验的新式编制风险极大,如果顺利的话那自然是万事大吉。但万一效果不好呢?

到时候可是会让数十万大军丧失战斗力的,真要出现这种状况,帝国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谁来保卫?

所以林哲也不好反对,弄两个师就两个师吧!

不过林哲转身就是对近卫军进行了改编。皇家陆军规模大一旦出错很难休整,所以不能轻易改革。但是近卫军一共也才两三万人,正所谓船小号掉头,真要出什么事也能快速恢复过来。

所以林哲就是直接指示近卫军进行新式编制的改革,进一步发挥出后装步枪、散兵战术的优势,并提前改革为其他兄弟部队提供改革经验。

基于此。近卫军方面的第一近卫师也就是成为了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首支按照散兵战术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