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枭雄-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信德洋行又是合作成立了一家报纸,是为上海商报,而上海商报是一份综合性报纸。

所以那时候开始,商贸公报就是转型了非常纯粹的政治,工商业的报纸,主要刊登一些政治信息和商业信息。

虽然这份报纸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不过却是江南地区中高级官员、商人们必看的一份报纸,因为上头会及时刊登一些政治信息,比如高级官员的履新,中央或者某地方省份出台了什么政策。

整个上海就五份日报,不过同时还有着三十几份周报、月刊,如果平均下来的话,每天整个上海要发行大概八万份报纸,除了在上海本地消化外,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会送往上海周边地区,甚至是送到浙江,京师甚至湖北那边去。

每天的定期蒸汽客轮航班上,除了搭载旅客外,还会携带大量信件以及报纸。

这几年不仅仅是上海,其他地方也是涌现了大量的报社,基本上大型城市都会有一家日报以及若干周报,月报之类的。

报业之所以出现井喷的状况,并不是说帝国的经济发展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人们发现了一条评论时事的新途径,尤其是当外界传闻皇帝陛下林哲每天都会看报纸的习惯后,就更是想要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求直达天听。

因此就算是从事报业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但是能够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和想法,还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投身其中。

有些人见报纸竟然不发表自己的文章,反而是发表自己看不上的那些人的文章后,一个个都是不甘落后,一咬牙干脆就拉上三五个好友,又或者干脆是自己一个人来搞,然后弄个报社出来,日报他们申请不了,但是玩玩周报,月报也不错嘛。

由此这两年还催生了一批为报纸撰稿的文人群体,由于大部分的报纸都是面向普通人,为了让更多人看懂自己的文章,传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文人开始使用更加简单,直白的语句来写文章,而这种文章也就是白话文。

不过后世那种所谓的现代诗却是没什么人写的,毕竟这个时代的文人还是有些自尊的,让他们把:

这些,

狗屁不通。

随便断

个句加个标

点符号的句子。

认为是诗,

还是有些难度的。

白话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毕竟学生读书识字的时候,让他们去学习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是远不如学习‘背影’这类文章通熟易懂的。

白话文的出现,就是报业迅速发展的一些必然结果,

不过虽然1860年,全国各地都开始涌现大量的报社,不过现在的报业发展的还比较落后以及不均衡,在一些沿海港口城市以及政治、经济中心,报纸发展的相当迅速,比如上海这边已经有经过正式审批的报社三十四家之多。

京师作为政治中心,也有十来家报社,其他的广州,天津,苏州,武昌等城市也有或多或少的报社。

这些大型城市,报社多,而且发行量也比较大,比如上海各份报纸加起来,每天的发行量接近八万份,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是上海商报,这份综合日报乃是上海报业巨头。这家上海商报又皇家银行以及信德洋行合作出资筹办。

不过这两大出资方虽然是投资了,但是却不掌管经营权,其管理层由董事会聘请的若干资历和威望都不错的文人以及职业经理人管理。

这种放权模式也是让上海商报拥有其他报纸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没有太多来自资本方的管束,而且管理层也有几个洋人,还是早年在上海办英文报纸的几个洋人编辑,因此该报社发展迅速,如今其日发行量已经高达每日两万六千份,它的受众非常广泛,不想苏松商报那样面向普通市民,也不像商贸公报那样面向中产以上阶层,它的读者既然有着帝国高官甚至林哲这个帝国皇帝,也有着那些普通市民。

报业的井喷,也催生了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报童!

仅仅是在上海外滩大道的这个十字街头,就有三四个报童。

那个贩卖商贸公报的报童,面带着笑容拍了拍已经空空的布袋,一边用手紧紧捂住口袋里的那一叠零钱纸币,一边小跑起来,他要趁着今天的商贸公报好卖,再去拿一批回来叫卖。

如果运气好,说不准他今天还能赚上不少!

他想着,如果赚了一角钱,他就去买上一小袋的米,他的妹妹可是好久都没吃过白米饭了。(未完待续。)

ps:最近这几天有点忙,所以更新少了些还请兄弟们多多体谅,过几天等我空闲下来会恢复正常更新的,到时候再补上一些欠下的章节。

第四百八十八章 所谓治国

这报童小跑着走了,街头上还有几个人一边拿着手上的报纸看,一边赶着去上班,能够在外滩大道这边上班的,不是国家雇员就是那些大企业的雇员,这些不管是在那里工作,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大体上和后世华尔街里上班的人差不多。

他们对一些政治时事更为关系,而这也是他们听见报童叫喊昨天的上海行宫皇家晚宴上,林哲发表的演讲里说帝国继续扶持工业发展后,才会拿出钱来买上一份报纸先睹为快。

报纸上的内容关于林哲在昨天的晚宴里的演讲内容都是宫务厅正式对外公布,演讲内容除了高度表扬了上海近年来的发展外,也是重申了今后帝国将会一如既往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并再一次重申帝国将会进一步扶持,并取消诸多限制,以促进纺织业的发展。

比如演讲里头就是重点提到了毛纺业!

表示帝国今年内将会推出一系列对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小额贷款支持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的纺织业发展,帝国除了对现有的生丝产业,棉纺产业保持高度关注和投入外,还将引导资本进入毛纺业。

随着帝国彻底控制西北以及蒙古草原地区,给帝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马匹,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羊毛。

尽管国内的羊毛在质量上不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的羊毛质量,但是也不可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啊。

要知道,最近几年来,虽然帝国进口棉布,棉纱的数量大大减少,但是呢绒的进口数量却是逐年增加。

这是主要受到了国内很多官员以及上流社会的人都喜欢用呢绒来制造中华装礼服。

目前国内的主要衣服虽然还是以棉布为主,但是中华装礼服以及军官的服装却都是采用呢绒的,而国内的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呢绒,只能是依赖进口。

而本着能进口少一点就少一点的原则。扶持国内发展毛纺产业也就成为了自然。

只要发展起来,国内的毛纺产业不会缺乏市场的,普通民众可能和呢绒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中产阶层以上对呢绒的消费力度却是非常大的。

当林哲在演讲里重点关注纺织业尤其是毛纺业的时候。作为林哲施行工商业政策的先锋军,皇室产业早已经是响应了林哲的号召,去年开始就在天津投资设立了一家呢绒厂,开始生产国内首批机器生产的呢绒。

不过皇室产业的业务重心很多年以前就转移到了重工业上,对轻工业的投资力度是不会太大。现在涉足毛纺产业,主要还是带个头,让国内的其他资本看到,毛纺业也有着巨大盈利前景的。

而皇室产业没有大规模进军毛纺业的打算,那么它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建铁路,建煤矿,铁矿,钢铁厂,水泥厂,然后各种机械制造产业。这些重工业产业都是对技术、对资本要求非常高,近几年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的民营资本涉足其中,也发展出来了若干资产超过千万的超大型民用重工企业,但毕竟是少数,而且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很多时候,皇室产业投资某一个产业,纯粹就是为了填补国内的空白,而不是说考虑到盈利前景问题。

皇室产业里的很多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比如上海纺织公司。

有些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不考虑盈利前景。至少前期不考虑的,比如铁路建设,钢铁厂建设,船厂等。

有些是为了满足国防需求。比如林德机械公司生产蒸汽机,这玩意纯粹就是亏本货,林德机械公司搞蒸汽机那么多年,虽然也有盈利,但是依旧无法抵消庞大的资金投入。

不过总体上,皇室产业的大部分产业还是赚钱的。不过赚钱的速度慢一些,回本时间长一些而已。

比如铁路,就算是盈利前景最好的宁沪铁路,想要收回一千多万的建设成本,也不是三五年可以办到的。

因此很多时候,是不能用单纯的商业眼光来看皇室产业的投资行为,因为有时它们是有钱不赚,有时候甚至干赔本的买卖。

在毛纺产业上,皇室产业就是属于有钱不赚的那种,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毛纺产业有着巨大的盈利前景,但是他们却是不可能腾出来大量的资金投入毛纺产业里头,因为同时还有着更多的项目等着他们去投资的。

正所谓地主家也没有余量,家大业大的皇室产业也是需要精打细算,这样才能够及时响应林哲的发展要求。

林哲对皇室产业的要求就是:引导国内工商业发展!

要想单纯的赚钱其实非常简单,依靠皇室背‘景,皇室产业甚至能够轻易的垄断国内的诸多产业,但是这有什么意义?

赚再多的钱对于一个帝制王朝的皇帝来说也没有意义,黄金白银不过是一堆金属而已,而且白银还好,还能充当工业原料,但是黄金?除了用来看还真没啥用处了。

在一个皇帝即国家的王朝里,对于皇帝,或者是说对于国家而言,江山稳固才是头等大事。

而要想江山稳固需要什么条件?

那就是民生生活安定富足,这样人们才不会因为没饭吃了起来造反,同时舒适的生活更让人畏惧造反的后果。

同时还得避免民众对皇权过于反感,所以不能有事没事就搞大屠杀玩清洗,而且也不能让外国有事没事就欺负你,赔款裂土这种事其实对皇帝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国土那么大,割让出去几十万平方公里一点都不会影响皇帝的奢华生活。

但是这却是会引起民众的群情愤涌,一个搞不好人家不怪外国列强,直接把矛头对准你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你统治者的不作为才会造成丧权辱国。

所以打了败仗,然后赔款割让土地这种事具有极大的风险,一个搞不好屁股下的位置就不稳固了。

最好是能打赢,时不时的给国民宣传以下帝国的赫赫武功,侵占了敌人多少国土获得了多少赔款之类的。至于战争里死了多少人,帝**方不说你一普通屁民能知道?即便是知道了。反正死的也不是你,你能在乎?

所以什么发展经济民生啊,发展工业什么的,其实核心本质并不是说统治者一心一意就为了普通国民要多的有多好。最核心的本质还是为了稳固他的统治。

所谓治国,实乃保权!

所以,别把政治家们看的太高大了,人家赏你一点好处,那是为了不让你造反。某些时候屈服了,也是为了不让你造反。

倘若某一天你觉得这个皇帝或者总统,元首之类的不能当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了,你想要发出发对的声音或者干脆做出反对的举动,他们就会挤出司法,军队等各种手段迫使你屈服。他们这样做,就和给你面包一样,依旧是为了保住权力。

政治家给你一块面包或给你一颗子弹,其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方法略有不同。

扯了上头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林哲搞出来的皇室产业,其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然后让自己过上多么奢华的生活,因为只要他想要,那么整个帝国都是他的私产,并不是需要弄出来一皇室产业来捞钱。

皇室产业存在的目的,是用以引导国内的工业发展。

具体可以看皇家银行近几年的发展轨迹。

自从皇家银行成立以来,它就是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目前皇家资产管理处的最核心资产。重要性甚至超过上海纺织工业、三大武器公司以及江南矿务公司。

尽管皇家银行的自身资产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属于固定资产,其自身拥有的流动资金比较少,皇家银行在1863年的财物报表里。对自身的估值是三千六百万圆,计算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以及现金,同时还有盈利等(并不包括拥有的大量存款)。

它的净资产甚至都不如上海纺织公司,皇家资产管理处对上海纺织公司的估值高达三千四百万圆,其中将近一半资产归属于生丝业务,就和生丝产业依旧是国内工业的龙头产业一样。生丝业务同样也是上海纺织公司的核心支柱业务。

其生丝业务占据了该公司将近百分之五十的营收,更关键的是这仅仅百分之五十的营收就贡献了全公司约百分之八十的毛利。

另外棉纺业务也占据了该公司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营收,其棉纺业务除了纺纱,织布外,其成衣业务也是一大重头,因为上海纺织公司是皇家陆军以及皇家海军的主要被服供应商,军方每年都向上海纺织公司采购大量的军服、被服、鞋帽,帐篷等纺织品。

至于新开始的毛纺业务,虽然规模太小,营收比例连零点几都占不了,掠过不说也罢。

除了上述三项传统的纺织产业外,上海纺织公司还有一项和纺织没有什么关系的业务,那就是远洋贸易。

从1858年开始,该公司开始涉足远洋贸易,早期主要是自行组织货船把生丝运往欧洲贩卖,后来也逐步收购国外的一些商品运回国内,拥有一支远洋航运船队,期内有大小远洋货船十四艘,并在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

从美国内战爆发后,该公司的远洋贸易又开始涉足军械贸易,上海纺织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军械进出口公司,为此帝国还特地向该公司颁发了‘武器进出口许可证’,而没有这个证件是不能从事武器进出口业务。

因此,上海纺织公司是帝国里唯一一家拥有军械进出口贸易许可的公司,最近几年销往美国以及东南亚,日‘本的军械,都是通过该公司转手。

虽然只是转一道手,但是军械出口的利润非常高,比如那艘华盛顿号铁甲舰,美国人的订购价是十五万英镑,而事实上上海造船厂那边的建造成本只有八万英镑左右,上海造船厂给出的报价是十三万英镑。也就是说,这一艘军舰贸易里,上海造船厂赚了大头,拿走了五万英镑的利润,而上海纺织公司只是当了一个中介,转手就拿了两万英镑,由此可见军械出口生意是有多大的赚头。

同时其远洋贸易业务也从事其他一些进出口业务。

因此,上海纺织公司这一家原本只是单村的纺织公司,期内竟然拥有庞大的进出口贸易业务部门,而这远洋贸易部门的营收竟然占据了该公司的百分之十五。

其贸易部门的规模虽然还不如怡和洋行、信德洋行这些大型的英资洋行,但是其业务构成以及运作模式却是一摸一样的,而且拥有武器进出口许可证的他们拥有巨大的前景。

要知道,现在除了上海纺织公司外,其他企业,哪怕是洋行也不能直接向中国贩卖武器了,如果他们要贩卖,只能是卖给上海纺织公司。

当然了,官方的直接采购不再限制之内!

不过帝国在刚统一的时候,就已经是明确下令剿灭并禁制所有的非法武装,同时地方政府也是没有任何军权。

在帝国内,如果有人大量采购武器,而这人还不是军方的采购军官的话,那么百分百就是想要造反的,军方立马就镇压杀人了。

因此,现在整个帝国除了军方以及巡警以外,就没有其他武器客户了。

那些外国洋行想要在中国销售军火,只能卖给官方,可不能和以往的时候一样,随便什么人都能买了。

拥有生丝、棉纺成衣毛纺、贸易三大业务的上海纺织公司,才是皇室产业里资产最多,盈利最大的一家企业。

不过即便如此,它的重要性也没有皇家银行那么大!(未完待续。)

PS:  3。9K小福利!

第四百八十九章 银行业和外资

在这个时代,要想发展工商业,是需要有同时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原料的来源以及产品的销售地,一方面是地理、交通方面的优势,此外还有政府主导的政策扶持以及最后的资金。

除了把人民以及任何物资都当成生产资料的CP国家,其他制度下的国家,包括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是君主立宪下的资本主义又或者是**君主国家。

它们要想发展工业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市场规律的最大体现就是金钱。

国家计划经济和资本模式的最大差别就是,一个可以利用一切条件,不管产销甚至亏损与否,只要国家需要那么就会投入力量去生产,这个体系里,金钱的作用被无线缩小了,因为尽管表面上物价非常低昂,国家提供所有的一切,但实际上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而在资本经济模式里,要想发展工业,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有钱你可以办很多事,没钱一切休提。

林哲统治下的中华帝国,现在是非常典型的皇权**国家,但是中华帝国虽然保持了传统皇权**,但是在对待农业,工商业甚至其他诸多方面的政策却是和以往国家截然不同的,虽然政治制度实行的是皇权**,但是其经济制度却是完全保护民众的土地、金钱等所有财产,乃是一个农业和工商业相互结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如果非要给其一个类型定义的话,那么可以归类为‘皇权**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林哲如果要发展工商业的话,就不能和那些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直接用国家行政力量去建设工厂,征召民众去免费为国家劳动。

他只能是尽最大的可能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另外则是动用力量有限的皇室产业引导国内的资本进入相关行业。

而皇家银行,就是皇室产业手中的一跟重要的投资力量。

尽管皇家银行以及皇室产业本身的流动资金对于普通人或者企业而言非常庞大。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要进行工业化而言却是非常弱小的,这个时候,皇家银行里已经突破五亿圆的庞大存款就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存款被皇家银行用于各项贷款。而这些贷款普遍被引用到工商业的发展上。

皇家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有三大方面,一个是面向于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贷款给政府进行需要密集资金投入的基础建设,一个城市要发展工商业。那么首先就必须建设基础设施,有了码头,道路,水,煤炭供应。那么才能够吸引企业落户并投资建厂。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地方政府,尤其还是普通城市所属的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虽然能够支持一部分,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贷款!

目前为止,帝国中央以及各地地方政府是皇家银行的最大客户,已经累计贷款超过亿元,用于交通,城市设施,农村水利设施等各项建设。

其二就是向国内的主要工业。尤其是帝国扶持发展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重工业,防止产业。

以这几年帝国大力扶持的棉纺产业为例子,帝国各地的各类棉纺工厂之所以能够快速建设起来,这和皇家银行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皇家银行不仅仅向皇室产业所属的上海纺织公司的棉纺产业提供贷款,同时还向国内的其他棉纺企业提供贷款。

有了这些贷款,这些棉纺企业才能够快速建设厂房,招募工人,然而形成量产。

除了棉纺产业外。生丝产业等轻工业也是皇家银行的主要提供贷款目标行业。

至于说重工业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国内的重工业能够发展起来,基本上就会靠着皇家银行的贷款支持。

因为目前国内的重工业主要依靠皇室产业进行投资,民间的资本作占的比例非常低。整体上甚至连百分之五都达不到。

而皇室产业要投资什么产业,不管是轻工还是重工业,基本上自身也是拿不出来多少现金进行投资,只能是依靠皇室产业里的皇家银行的贷款。

因此总结起来,可见皇家银行对于目前的帝国工商业经济有着多么庞大的作用!

不客气的说,目前帝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业产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工业产值,都是依靠着皇家银行的贷款才发展起来的。

虽然目前帝国也不止皇家银行这么一家商业银行,目前帝国内通过正式注册的各类金融机构数百家之多,大部分都是老式的钱庄、银号等,和现代银行并不是一回事。

不过这些钱庄、票票号的规模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兴许是非常的庞大,能够拿出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资金来,但是对于皇家银行来说却是不值一提。

所幸的是,皇家银行并没有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来挤压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生存,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充当了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引路者,其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内其他新成立的新式银行的模板。

比如说由江浙十余家钱庄联合而来的联合银行,该银行从内到位的各方面制度,都是仿效皇家银行,甚至该银行的多位现任高管都是皇家银行的前任高管。

联合银行在1858年正式成立,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