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式的确很不舒服,但是明显比原本的走路要舒服不少。
他们学完了这节课之后就脱离了原本的队伍,而作训官也没有放过他们到意思。在之后的三天中有专门的战士盯着他们行军,一旦有不正确的行走姿势立刻就纠正乃至喝骂。王明山最初觉得自己大受侮辱,然而到了三天,他脚上的泡因为不再受力,已经好了大半。同时行军的速度提升了,行军中体力消耗也大大降低。随着大家行军能力的提高,遭到喝骂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到了第三天下午,王明山所在的这批接受行军训练的年轻人竟然追上了早走一天的队伍,重新回到了原本的队伍中。
这下王明山是大有感慨,他满是自信的对沈心说道:“原本听邯郸学步,学走路不成,最后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记了,最后只能爬着回家。我以为那是个笑话,现在看,走路也是门学问,去邯郸没错,错的是没坚持学到走路的学问。古人诚不我欺!”
沈心点头答道:“《三字经》里面早就说过,子不学,断机杼。要么就学到底,要么就不去开那个头。不要去尝试。”
王明山点头称是,“邯郸学步,的确是那人半途而废……”
“我不是说邯郸学步,我是说你,不要受不了苦就想跑。齐王的部队与其他不同大不相同,你干不好具体事情,人家不会骂你,不会说你笨蛋,更不会说你天生就差劲。齐王的部队里面认为,你不会干,是因为你没干过,没学过,所以才干不好。为了能够让你能够完成该干的事情,人家要教你怎么办。若是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之后不去问,不去学,只是觉得自己撑不住了,就起了要跑的心思。那可不是齐王的部队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
对沈心的批评,王明山还是不太能接受,不过现实证明了沈心没说错话,王明山红着脸低声应了一句,“我知道了!”
王明山所在的部队抵达了宣城之后,立刻就被纳入了全新的体制里面。光复都督府里面成立了政治部,沈心这样的前政府临时工与王明山这等接受过教育的追随者,一并被编入了政治部里面当学员。学员们编入部队,从事最基层的后勤以及文书工作。沈心有过临时工经验,评为少尉。王明山毫无体制内经验,安全规定,当上了最基础的列兵。
王明山心里面又不平衡了,他问沈心,韦泽这么处置到底是什么意思。沈心的回答和以前差不多,“什么都别问,跟着走!”
“这要走到什么地方啊?!”王明山对这个答案十分不高兴。
沈心平静地答道:“动员会上已经说明了,这次要走到广州去。”
王明山怒道:“动员会说的是天王洪秀全无道,却不等于均分土地不对!所以部队要先打下广州!可我和你被安排到后勤部门,整天就抬东西。说不定还要打仗!我们这是要去打广州啊!”
沈心看着王明山这气急败坏的模样,干脆被逗乐了。“哈哈!明山,部队是要去打广州啊!可若是咱们连广州城都走不到,就根本轮不到攻打广州城。你这是着的什么急呢?”
对如此沉稳的说法,王明山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沈心,我原来想着,我等读书人跟随了齐王……”
“以前叫齐王,现在为齐王和我们不再是太平天国的人了,韦泽同志是光复都督府的都督。咱们要叫韦都督!”沈心纠正道。
“好吧!韦都督!”王明山对沈心这么吹毛求疵很是不高兴,说话的时候带着相当的不爽。“我们本该给韦都督出谋划策,为他处理政务。现在被安排到后勤部队当兵,这算是什么事?韦都督摆明了是看不起我们啊!”
听完这话,沈心皱眉说道:“韦都督看不起咱们?你这是真傻还是给我装傻呢?”
“那你说韦都督这么安排我们是为了什么?”王明山下定决心是要和沈心好好把事情分辨清楚。
面对态度恶劣的王明山,沈心也很是不爽地说道:“韦都督开会时候告诉我们,均分田地没有错,哪怕是咱们不跟着太平天国走了,这均分田地的事情一定要搞!若不是真的对咱们很器重,他是不会对咱们这么说的!”
王明山实在是看不出韦泽到底怎么器重自己了,听了这话之后脸上依旧是不满的表情。
沈心继续说道:“我当临时工的时候,在安徽搞的就是完粮纳税的差事。确定了有多少土地,确定了土地归谁所有,这就能开始收税,能够根据政策确定不同等级的土地收多少税,军属免税到底该怎么搞!收上来的税用在哪里?大部分都是用在部队的供应上。我等现在可是归在政治部之下,而不是去当兵。我们现在是政治部的人!弄懂了后勤之后,我们才知道部队平日里的需求,等以后到了地方上,我们就知道怎么该怎么与部队在粮食供应上进行交接!明山!这是当地方官的前期培训啊!”
王明山听明白了沈心的话,可他完全不认同沈心的观点,“那他直接委任我们当官不就行了,何必要费这么多手脚。这摆明是不器重我们!”
沈心紧紧皱起眉头,严肃地说道:“让你现在当官?你知道下面那帮人有多黑么?你现在去能被他们给坑死!你没见过你不知道!我给你说啊!我见过十几次,一个村子里面征收了一百石粮食,经过四次运输之后,部队一称,只有八十石。如果你是管这个的,部队问你,那二十石粮食去哪里了!你知道么?”
王明山被说的一愣,他想了片刻,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他讶异地问道:“还有人敢偷军粮么?”
“哼!”沈心冷笑一声,“部队可不管你怎么管理的粮食,那是你的事情!部队只管向你要粮食。缺了二十石粮食,你拿不出来就是你的事情了。部队行的是军法,二十石粮食那可是要砍好些人的脑袋的!你不懂里面的门道,你死都不知道是被人怎么弄死的。这种事我可不是见过一次两次,死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你是想去当官,可很有可能你被人给坑了之后掉了脑袋!”
王明山憋了半晌,最后挤出一句话,“……这,刁民们好大胆!”
沈心又被王明山这气急败坏的模样给逗乐了,他笑着说道:“我告诉你,敢亏粮食的从来不是下面的百姓,百姓真的把粮食交够了,敢胡搞的都是低下那些人。韦都督让咱们从下面干起,那是真的为咱们好!明山,你就老老实实听话,跟着走!没错!”
第23章 走江西(五)
有一百多人在宣城表示想离开韦泽的队伍,这里头大多数都是读书人。韦泽也不拦着,给了他们回家的路费之后就让他们离开了。有人带头,部队里面也有四百多士兵表示不想去广东,想留在安徽,韦泽也发放了路费,让这些人离开了。
这下总参谋部不乐意了,韦泽认真的告诉总参谋部,“强扭的瓜不甜,咱们现在只怕部队不团结,留着他们在部队里面,他们自己办事不用心,周围的人看到了会怎么想?咱们一管,这些不肯走的人立刻就能说,我们不想去广东。那时候咱们什么办?”
“不好好干的军法处置!”韦昌荣态度非常坚定。
“天京之变杀了那么多人,这才过去几天了,你现在对他们军法处置,兄弟们看到了怎么想?”韦泽问道。
一提到天京之变,韦昌荣也不吭了。不仅韦昌荣,整个总参谋部也都无言以对。大家之所以离开太平天国,就是不能忍受那种兄弟之间的血腥杀戮。如果韦泽的部队里面也这么杀起来,大家哪怕是知道这不是源于兄弟相残的处罚,可心里面也不会好受的。
看参谋部的众将都不再激动,韦泽缓和了语气说道:“让他们走,对咱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剩下的都是一心要打广东的兄弟,我们的战斗力是变强了。”
平息了这件事之后,韦泽心里面也暗自庆幸。在部队全部集结之后,韦泽立刻针对中层军官进行了全面动员。动员内容的要点就是关于土地问题。
韦泽旗帜鲜明的指出,天王洪秀全无道,却不等于均分土地不对!韦泽的光复都督府在攻占广州之后,还是要推行均分土地的政策,不仅在广州推行,还要在广东推行,随着部队控制底盘的扩大,最重要在全国推行。
韦泽的部队中只有少数人是安徽地主出身,即便是地主出身也是中小地主,大地主最怕的就是自家人被抓丁当兵,宁肯多交点粮食也不愿意服兵役。除去安徽部队之外,其他省份投奔韦泽的人中就没有什么地主成份。
一听韦泽的开篇的话题,中层的军官们全部松了口气。看到众人如释重负的表情,韦泽也松了口气。身为一支军队最高指挥官,如果大家不能在这些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这等军队是没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
不管洪天王多神棍,天朝田亩制度多么想当然,但是历史书上所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可不是玩笑。能够有理念,有制度的拿出一套符合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理念,这本身就有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成效。
韦泽手下的官兵们大部分都是认同这个理念的,即便是韦泽自己,他知道这理念虽然在执行层面上有巨大的谬误,但是这不等于韦泽本人就反对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理想。而且事实证明,韦泽想对了。
虽然韦泽的部队中绝大部分人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政治纲领,可大家很清楚自己是为什么参与造反的。大家所图的也未必是升官发财,封侯拜相。农妇、山泉、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时代的底层人民渴望的也就是这些。当他们知道跟着韦泽走,最终的目的没有任何变化之后,部队的思想以极快的速度稳定下来。
经过十天的休整,动员,分辨道理,虽然不能说部队恢复了最鼎盛时期的战斗意志,至少部队摆脱了思想上的混乱,重新振作起来。
到了3月20日,韦泽命令第一军为先导,向江西赣州进发的时候,出行的部队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离开了宣城。
到了3月21日,罗大纲带领了四百多兄弟赶到宣城附近,外围的警卫部队拦住罗大纲。而罗大纲表示自己是来投奔韦泽的,这消息让韦泽又惊又喜。
罗大纲此人乃是韦泽非常认同的一号人物,与韦泽一样,罗大纲造反的理由就是认为当下的世道不对,必须推翻才行。而且罗大纲虽然和这个时代的中国豪杰一样,也认同有鬼神,不过他并不认为鬼神有介入人类世界的力量。所以活着的时候对鬼神可以敬重,却没必要理会。
不过罗大纲只是在从武汉进军天京城的时候与韦泽合作过,之后一直与石达开合作,他现在跑来投奔韦泽,难道是太平天国又出了什么大变化,石达开死了么?
如果石达开死了的话,那韦泽的计划可就要大变了。原本韦泽之所以选择离开太平天国,首先是一直压在他头上的杨秀清被杀,韦泽心理暗自高兴的同时,必须立刻完全控制住手下的部队。那时候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都在,韦泽还远不是那个“众望所归”之人。韦泽强行留在太平天国,只会导致他这个东王一派的最大军头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石达开死了,那局面可就不同了。韦昌辉与秦日纲当然是要杀的,胡以晃是东王亲信,在东王府覆灭的当下,他的地位在韦泽之下。石达开这个压了韦泽一头的人物不在的话,韦泽就可以回军天京,干掉韦昌辉和秦日纲等人,囚禁架空满手天国兄弟鲜血的天王洪秀全,建立起接替东王杨秀清的齐王府。
韦泽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若是局面发展到这样的境地,他一定可以完全控制太平天国的势力。依托现在已经非常有利的局面,短期内建起一个新的南朝政权与北方的满清对峙。
但是见罗大纲之前,韦泽很快就稳定住了情绪。作为国有企业出身的人,他很清楚背后插刀子是一门艺术。大家效忠的是国企,而不是那种会不停更换的国企领导。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与见识,韦泽才能行若无事的为杨秀清鞍前马后的效劳,才能在袭杀杨秀清的行动不可避免发生的时候,从容的最大程度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对罗大纲也是这样,韦泽认为自己只要能把罗大纲招揽到自己麾下就已经是不可替代的收获。即便罗大纲苦苦哀求韦泽回军天京城,在最终确定发生了什么之前,韦泽也会坚持南下的战略。确定了自己心态,韦泽才命人带罗大纲进来。
“韦兄弟,你现在为何不回军天京?”罗大纲对韦泽还是这么亲近,上来就提出了这么实在的话题。
韦泽笑道:“罗大哥,你说你是来投奔我的,你这一开口,弄得跟我要去投奔你一样。我已经决定下广东了,回天京城的事情不用再谈。”
罗大纲仔细的看着韦泽,想从韦泽脸上看出些端倪来。但是韦泽既然心中确定了立场,他的思路根本就没有往趁乱打进天京城考虑,所以罗大纲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过了一阵,罗大纲苦笑道:“韦兄弟,翼王逃出天京城之后,立刻在安庆驻扎,联络了西征军的兄弟,要天王杀了北王向天国兄弟谢罪!我也看明白了,东王一死,翼王想的只是夺取东王留下的地位。东王虽然跋扈,欺压兄弟,可他还是一心要杀清妖,夺天下。所以我才跟了东王。现在打清妖的事情对翼王来说根本不是最大的正事,继承东王的地位才是他所想的。可他就算是建立起翼王府,又能如何?天王也不会任由翼王变成第二个东王。我是不想看兄弟们再自相残杀一次。所以这才来投奔韦兄弟!”
对罗大纲这样的将领能够投奔自己,韦泽自然是高兴的很。罗大纲在两广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若是能占据了广州城,罗大纲振臂一挥,艇军立刻就会云集到韦泽旗下。甚至在天地会中,罗大纲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是高兴之余,韦泽未免对罗大纲还有些担心。他试探着说道:“罗大哥,我不久前刚和这数万的兄弟说过,我虽然脱离了天国,却还是要均田地,均富贵。却不知道罗大哥怎么看?”
“哦!”听了韦泽的话,罗大纲的脸上立刻有了惊喜之色,“韦兄弟,天王说过的话,也却也不改么?”
韦泽正色说道:“天王乱杀兄弟,可不等于天王什么都说的不对。再说,均田地,均富贵,也不是天王一个人提出来的,东王、西王、南王,可都是这么向兄弟们讲的。我也希望能够这样啊!”
从韦泽脸上看不到有丝毫作伪的痕迹,罗大纲如释重负叹口气,片刻之后眼圈竟然红了。片刻之后,罗大纲有点哽咽地说道:“当年我加入天国,求得就是能够均田地,均富贵!东王死了之后,我不敢再求这些,至少也求能够灭了清妖!现在天国诸王自己都不谈均田地均富贵,只知道争权夺利。却没想到韦兄弟你还没忘此事!哥哥我投奔韦兄弟之前,也未必是真心想跟韦兄弟,只是听说韦兄弟要南下,就想跟着韦兄弟一起回广东。却没想到我竟然来对了!”
越说越是激动,罗大纲起身就给韦泽跪下了,“韦兄弟!齐王!若是你真的肯均田地,均富贵!哥哥我的命就交给齐王你了!”
韦泽连忙起身扶起罗大纲,对这样有政治抱负的一员干将,韦泽当然是极为喜欢。他仅仅拉住罗大纲,郑重地说道:“罗大哥,有你这样的人在,兄弟我才是高兴!不是罗大哥你的性命交给我,而是我等还想要为天下受苦的兄弟们均田地均富贵的人要把性命放到一起,共同打天下才是!”
第24章 走江西(六)
罗大纲乃是水上的豪杰,江西境内有不少水路,他自己也想有所表现,就自告奋勇提出到前部任职。韦泽当然愿意罗大纲尽快融入到自己的部队里面。于是就任命他为第一军的副参谋长。
从3月24日开始,前后两军同时南下行动,部队以每天四十里的速度行军。罗大纲的确是水路上的豪杰,在遇到的水路上搭建浮桥,设置渡河点。搞的是井井有条。
风吹,日晒,小雨,沿途之上的行军部队面对着这些局面,也是受了些苦。除此之外,罗大纲发现什么都没有。道路上人行人远远见到这么大的一支部队在行军,早早的就避在一边,不敢在路上自讨苦吃。空荡荡的大路上甚至能够容下两支四人并排的部队同时行军。
韦泽的部队继承了太平军的传统,买卖东西都给钱,决不允许抢掠。路边村镇的百姓们虽然惊惧,见到没遭遇抢掠,倒也和韦泽他们做些买卖,补充了不少粮食物资。
到了4月6日,罗大纲提出了一个问题,“清军在哪里?”
从部队出发前,侦察部队就沿着大路远远的撒出去,得到的情报是,清军小据点里头空无一人,据守的城市则是四门紧闭,毫无战斗的迹象。韦泽的部队在清军据守的江西境内行军,大摇大摆的走了半个月,竟然没有遭到任何袭击。
第一军的参谋部听了这个问题之后,大伙面面相觑。每个人也都觉得比较不解。最后军长韦昌荣提出了一个不算是解释的解释,“既然都督命咱们此时下广东,想来他早就有所安排吧?”
这个理由说出来的时候是用了一定的疑问语气,罗大纲听完之后是不太相信的。可他看得明白,第一军参谋部里面的军官们听了这个非常扯淡的解释之后,居然也似信非信的点起头来。
以罗大纲的性子,若不是他刚到第一军不久,说什么都要对这种态度提出异议。现在为形势所迫,罗大纲只能闭口不言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头,罗大纲心里面就憋着这股子不安。明显,韦昌荣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把部队行军速度从每天四十里提高到四十五里。又走了半个月,部队按照计划抵达了江西南部的重镇赣州城下,依旧没有遭到任何清军的袭击。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地处赣江上游,东邻福建三明和龙岩,南毗广东省梅州、河源、韶关,西接湖南省郴州,北连江西省吉安和抚州,是个重要的城市。攻打赣州是个大仗,此次南下行军的途中的要点就是赣州。攻克赣州之后,部队就能直扑韶关,破了韶关之后,广州城就在攻击范围之内。
部队在宣城出发前做了很多准备,参谋部知道此次行军的坚信,只担心准备不足。却限于情报的匮乏,很多计划根本来不及做。以韦泽部队的训练水平来说,每天三十里行军根本不算啥。除了行军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派出探马,搜索情报,并且对经过的地方进行诸多测绘。参谋部军官都觉得这将是一次涂满血色的军事行动,没想到走完之后才明白,这一路上部队只是来了次武装大游行。
“都督早就知道是这么回事吧?”第一军参谋长居俊峰问道。如果半个月前,大家对此的看法是三分相信七分怀疑的话,这次普通态度是七分相信,三分怀疑。如果韦泽不是对此早有预料,他没理由让部队采取这么激进的战略。
不仅参谋们如此考虑,甚至连罗大纲都动摇起来。当年太平军从广西北上,作为部队里头的主要军官,罗大纲是深知太平军上层中的担忧,害怕,甚至是恐慌的情绪。甚至到了攻克武昌,太平军中依旧有着北上河南,南下广东,西进南京的不同观点,其争论还颇为激烈。
韦泽南下的路程并不比那时候走的路要少很多,但是战略目的极为明确。就是要南下广东,以上次的经验来看,这一路上注定是多灾多难的。对此,罗大纲是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这么一路行军,行军,风吹,日晒,除此之外只有两三次小雨天给行军制造了一点麻烦。与突出永安后崎岖难行的山路相比,这大路是真正的坦途。在没有向导,没有接应,没有天地会配合与投军的环境下,大部队毫无波澜的用一个月抵达了千里之外的赣州。这完全超出了罗大纲的想象之外。
如果韦泽实现就知道会有如此局面,那的确是令人讶异。可是说韦泽事前完全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局面,那反倒是不能让人相信的。
正在众将无语的时候,负责气候的气象科参谋跑进来,“报告,起风了,看着有下雨的迹象!”
听到这个消息,罗大纲觉得心中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下雨不利于攻城,在经历过顺利到难以想象的行军之后,遇到这样的坏消息,反倒让罗大纲感觉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整个人莫名其妙的轻松起来。
然而参谋部的反应让罗大纲大惊失色,韦昌荣喜道:“真的要下雨了么?”
听了这喜滋滋的话,罗大纲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韦昌荣疯了么?看向其他军官,却见每个人都是又惊又喜的模样,很明显,他们都有着与韦昌荣相同的喜悦。罗大纲心中震惊之余,甚至生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怀疑,是不是他行军时候太累,此时正在帐篷里面大梦未醒。偷偷用手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痛的感觉虽然不强烈,却是实实在在的。
“抓紧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啦!”韦昌荣命道。
现在韦泽军中的所有中高级军官都有过参谋部经验,韦昌荣一下令,参谋部立刻就开始行动。等其他人都忙起来,罗大纲向还算是轻松的韦昌荣问道:“真的要在雨天攻城么?”
“走,咱们先去看赣州城。路上说。”韦昌荣已经拎起了军大衣,兴冲冲的对罗大纲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