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晓峰就能置身事外不成?到时候他不参加都不行。
当然,岳寿山能够当上这个家主,自然知道他弟弟的那点小心思。岳寿松是个气量狭隘之人,他好像只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服从。如果不能建立起这样的关系,岳寿松就感觉有些不安的样子。
“涟漪出嫁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反正我等也不会先动手。动手也是英国人先动手,等英国人围攻广州城,光复军自然得去救援。那时候等他们兵力空虚,我们正好起事。”岳寿山说着自己的安排。
岳寿松摇摇头,却也没有继续反驳他哥哥的观点。岳寿松和英国人谈的时候,也早就做了心理准备,他可不会主动跳出来为英国人打仗。英国人也非常聪明的表示,他们并没有让大烟贩子们打头阵的打算,他们需要的是在英军击破韦泽的主力,占领广州之后,各地的民团起来响应就好。
尹晓峰的婚事此时也就确定了,而此时,尹晓峰本人并不知道自己能够娶得美人归。他好久没有到佛山,所以随便在佛山街头走走。
佛山变化很大,首先就是在城西的出现了被军队封锁的广大地域。根据陪同的岳家人说,这里新建了些钢铁厂,都是光复都督府的产业。光复军有一个旅的部队在此驻扎,把钢铁厂给围的密不透风。没有光复都督府的路条,谁都不能去。
只是西边这一带本来也不是什么风景秀丽的景点,不去也影响不到什么。光复都督府掌握了广东之后,社会秩序恢复的很快。一路行来,在佛山街头还有几个粤剧班子在公开演戏。
尹晓峰只是驻足稍微看了一阵,就明白了这出戏是最近戏班子经常上演的剧目。身为红船子弟的粤剧班子则早早的投靠了光复都督府,他们最近的剧目里头,控诉大烟毒害广东人民的剧目是必演项目。广东本地大烟鬼很多,这些剧目甚至不用特别编剧,只需把大烟鬼们的常态搬上舞台就行了。
卖田地、偷家里,欺骗朋友,卖儿卖女,大烟鬼烟瘾上来,的确能够干出这等事情。所以剧目无疑给了观众们极大的共鸣。整个广东地方上的舆论风头对于做大烟买卖的商人越来越不利。
“大烟本是治病物,为何变了害人品?洋人本非中华人,越洋而来只为钱……”在尹晓峰驻足的这段,舞台上一个穿了光复都督府服装的演员正在唱着,“满清全不顾中华,只因满清乃鞑虏。吸食大烟必上瘾,倾家荡产只为爽。满清鞑虏收烟税,更不估计中华人……”
整部的戏剧里头,只讲三件事,满清是鞑虏,洋人是外国人,只有光复会才是和中国人站在一起的中国人。这是禁烟剧目的主要内容。而尹晓峰还看过其他几部戏,里面是明朝灭亡时候的戏曲。
那些戏曲里面讲的则是“中华民族”的大明是如何被明朝地主士绅给搞垮的。包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广州屠杀。那里面地主士绅们如何为了自家的利益,资敌、通敌、投身蛮夷反过来镇压反清义军。当广州人民为了抵抗易法令而反抗的时候,舞台上出现了小丑脸谱的演员出演的明末袁彭年。当然,袁彭年的经典言论“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更是不能少。
其实人类的审美观都比较一致,传统中国的服装发式,的确是比满清的强很多。特别是发髻,发冠经过美化,比起金钱鼠尾更是好看的多。佛山百姓是第一次知道易法令,知道了自己的祖上的发型,以及祖上为了反抗满清鞑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不管普通民众的情绪,尹晓峰自己其实就颇受震动的。他身为华侨,在海外的吕宋做买卖。西班牙人对华人的欺压,给尹晓峰留下了很多痛苦的回忆。看到光复都督府所宣传的现代民族国家理念,尹晓峰觉得大受启发。“中华民族”这个理念的提出,以及对中华民族应该组成的新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阐述,至少让受过外国人欺负的尹晓峰非常赞同。
中国是由同为中华民族的国民组成的,这个国家也该有保护国民的义务。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大家有为自己国家效劳的义务,人民应该投身到新的国家中,靠自己的劳动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地位。国家与个人之间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一体的。
外国人自然不用讲,包括满清朝廷,他们之所以会允许大烟贸易的存在,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夷狄是蛮夷,他们不是中国人,自然指挥推行对他们有好处的政策。
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并且有过被外国人与满清官府欺压的经历之后,尹晓峰对光复都督府提出的诸多理念的认同度不断上升。
又向前走,尹晓峰看到了另外的一个戏班也在表演,可表演内容却是全新的剧目。站在那里看了一阵,尹晓峰才发现新剧目竟然是关于授田令的。授田令在广东地主阶层里头引发了激烈的反对意见,尹晓峰身为地主兼民团头子,自然不可能喜滋滋的去支持授田令。所以他就站在那里看了起来。
这一看,尹晓峰很快就被吸引了。这剧目里面可没有一味的鼓吹授田令的好处,而是意在解释授田令的这项制度的理由。在戏剧里头,授田令提出了“生产资料”的概念。授田令秉持了现代民族主义国家里面政府要承担起保卫人民正常生活的义务,那么土地在政府眼中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大家没饭吃就要饿死,更有一部分人脱离了农业,成为军人,成为工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若是粮食不稳定,那也是会引发乱子的。
所以,国家想要让粮食供应稳定,就得控制住土地和粮食税收,旧土地制度就成了障碍。看戏的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看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理念,新鲜、震惊之后,大家都开始讨论起来。各种说法都有,有认为该分地的,有认为不该分地的。
尹晓峰不想和陌生人讨论这些事情,他觉得戏里面说的如果是光复都督府的真正想法,那么倒也触及了不少根本性的问题。戏里面讲述的核心问题在于粮价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统购统销”的政策。就是粮价固定,丰年荒年都一样。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仓储设施,还需要去建立以及维护一套粮食收购与销售的制度和体系来。
这些东西在满清时代并非没有,可是这种制度也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地主士绅们联起手来,与官府沆瀣一气,丰年也好,荒年也罢,只要粮价出现波动,他们就从中大发其财。光复都督府无疑是看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身为商人,尹晓峰自然知道粮价波动带来的巨大商机。正因为如此,他也能看懂这部戏里面所谈到并且指出的问题。
尹晓峰突然觉得自己内心里头忍不住矛盾起来。他能够接受光复都督府的强硬禁烟政策,那是因为他家族里头就有人深受其害。可他现在觉得土地国有制度也并非是毫无道理的,这就未免显得与他自己的出身太不相符合了。可尹晓峰发现,自己竟然也并不反对这个道理。想着想着,尹晓峰突然听到一句话,“我等都是中国人,这肉烂在中国这口锅里,中国人怎么都能吃上几口。若是肉被别人从中国这口锅里头给捞走,那我等中国人吃什么去?”
这话如同一道闪电,突然照亮了尹晓峰的思路。尹晓峰突然发现,他自己不知何时,竟然觉得自己首先是个中国人。
第82章 规模的艰难(十八)
尹晓峰看完了戏,很是有点意犹未尽。有关授田令的新剧里面,政府出面承担起了大量的社会层面的义务,包括医院、警察、邮政、学校。这些原本是地方家族负责的事情,现在都由政府自己干起来。在吕宋的时候,尹晓峰见过西班牙人拥有这样的体系,那些体系当然是最优先给西班牙人提供服务,非西班牙人必须掏很昂贵的钱才能享受到这些服务。
光复都督府在包括江门在内的控制区内主要城市里面开始建立这些社会服务的雏形,现在光复都督府竟然准备在广东农村也开始建设这样的服务体系。哪怕仅仅是在戏里面做了这样的宣传,尹晓峰就不能不感到振奋。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跟了这样的政府可就真的有结果。尹晓峰忍不住生出了如此念头。怀着年轻人对宏大事务特有的兴奋,尹晓峰回到了岳家。作为经受过不少苦难的人,尹晓峰当然不会傻到认为岳寿山真的是处于对承诺的坚持,所以才催促这门婚事。光复都督府对于大烟贩子的激烈手段可不是在装腔作势,尹晓峰当然知道岳家很希望能够拉拢各地的有团练的豪强。
思前想后,尹晓峰觉得有些左右为难。他甚至觉得自己这次是不是干脆就来错了,十年前的那个少女的确让尹晓峰魂牵梦萦,可若是最终变成自己给岳家陪葬,那可就完全不值得。
岳家虽然是佛山豪强,却还不上十三行的势力。就在三个月前,光复都督府毫无征兆的突然对十三行出手,竟然一举把十三行给连根拔起。这个行动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其过程自然是血腥残酷。十三行的家族拼死抵抗了,成千上万的军队展开的攻击之下,这些抵抗仿佛只是一个小水花而已。十三行家族荡然无存,直属十三行的商家也被光复军给全部接管。
光复都督府拿出的理由很简单,十三行勾结英国人,开烟馆,卖大烟,毒害中国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对这种害群之马,只能实施暴力铲除,不铲除他们,就没有广东的朗朗乾坤。
光复都督府若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常理来说自然是杀鸡骇猴。把小型大烟商人抓一批,杀一批。十三行这样的组织乖乖掏出一比钱上贡,并且象征性的关停一段时间的大烟买卖。等这阵风过去了,他们与光复都督府商量好分成,接着继续做自己的大烟买卖。
这次作为大猴子的十三行都被铲除,光复都督府尽管没有立刻动手打击“野鸡”大烟贩子,看来他们所说的彻底根除大烟的决心并非是玩笑。
尹晓峰并没有看出岳家有俯首帖耳乖乖服从光复都督府的迹象,若是和岳家走的太近,对于尹晓峰来说可并非是什么好事……
这一晚,尹晓峰靠在床上,各种想法在脑海里头反复翻腾,直到后半夜才精疲力竭的睡着。
第二天,岳寿山就找了尹晓峰商量婚事。这等早就有了婚约的婚事,双方长辈连彩礼这等事都基本定好,只要没有悔婚的意思,推行起来其实很快。岳寿山表示按照约定进行,尹晓峰也就答应了。这次来的时候尹晓峰已经带了不少礼物,岳寿山家不计较,礼物多少都当了彩礼收下。大摆了三天酒宴,把姑爷喝的晕三倒四的同时,作为当地大户的岳家也向佛山当地表示岳家要正式嫁闺女啦。然后尹晓峰就赶紧回江门,等着岳家把闺女送到江门去。
一回到江门,尹晓峰立刻就跑去江门当地的光复都督府的政府部门,表示要求投奔光复都督府。接待尹晓峰的负责人叫林梦楚,他摆出一副官家人员特有的刁难语气问尹晓峰,“请问尹先生,你怎么想起来要加入光复都督府了呢?”
“我在海外混过,深知中国人到底在外国人那里如何受气。咱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不投奔光复都督府,我还能去投奔谁?”尹晓峰把自己收集到的光复都督府的宣传词汇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
林梦楚听了这么冠冕堂皇的话之后先是一愣,江门一直没什么人投奔光复都督府,现在蹦出这么一位在江门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团练头子,若是说不接纳的确是有点说不过去,可若是说接纳了……林梦楚心中想着几天前会议上接到的上级命令,各地政府和部队都开始制定危险份子的名单,一旦战争开始,部队首先就要先发制人的铲除当地“危险份子”。尹晓峰已经属于危险份子行列,只差最终敲定的步骤。
“尹先生,我们曾经说过,要团练们前来报备。你可一直没来过啊!”林梦楚准备先拖一拖。
“我现在就可以报备!”尹晓峰立刻答道。
听到这话,林梦楚的眉毛忍不住抖了抖。他万万没想到尹晓峰看样子是在玩真的。这下林梦楚有些讶异。除了惊讶之外,林梦楚很想把尹晓峰给撵走。
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林梦楚自己就当过佛山小团练的头头,依附在佛山大户岳寿山旗下。他当时运气好,光复都督府刚到广东,攻打广州城的时候俘获了林梦楚等人。光复军招降林梦楚,林梦楚立刻投奔了光复军。他自己这么一个本地“地头蛇”出身,恰恰符合了光复军所需要的人力标准,所以部队对林梦楚也在安全的范围内尽力使用。而林梦楚跟了光复军之后,办事卖力,逐渐混出了个头,到了江门政府任职。
最近授田令中,林梦楚下了决心,花巨大的力气说服了自家二十几口人,把自己家的二十亩地都给交了,然后根据授田令分到了将近五十亩基塘地。遇到了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林梦楚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任何差池丢了差事,所以他行事格外的谨慎。
尹孝峰本来就属于半个黑名单上的人,若是因为林梦楚一时疏忽,放过了他,以后追究起来林梦楚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林梦楚说道:“要不你过几天再来,这几天我们比较忙。”
尹晓峰当然不是傻瓜,对这种明显推脱的说法,他一点都不认。提高了嗓音,尹晓峰嚷道:“你们既然规定说这个团练要报备,你们公告上也说办事有效率,戏里面演的,你们说咱们中国人要团结。怎么现在就要撵我走呢?”
这声音够大,林梦楚所在的办公室里头其他人都抬起了头,大家都用讶异的目光看着情绪激动的尹孝峰。
尹晓峰大声说道:“其他人到底怎么看光复都督府,我也不知道。可我们在海外干过的人都知道洋鬼子多欺负中国人,我家和英国人有过过节,结果被英国人坑害的损失了一大笔钱。我是真的觉得想跟着光复都督府走,你们既然说要建立一个两广的朗朗乾坤,你们不能不带上我这愿意跟着你们走的人啊!”
听了这话,林梦楚对尹晓峰更加警觉起来。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光复会之外的人用如此高度政治化的态度表达态度,其他人对光复都督府的态度无疑都是认为光复都督府是一个很单纯的军事组织,很能打,军队看着挺吓人。这是第一次有人把光复都督府视为一个有政治理念的政治组织。对待这等人,林梦楚第一念头却是敬而远之。
林梦楚正想着怎么把尹晓峰给糊弄走,通往里屋的门帘一挑,江门地委书记吴启路走了出来。他对尹晓峰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尹晓峰一愣,看着这个人所在的办公室,他大概能猜出这个人无疑是级别更高的官。但是转眼之间,尹晓峰又忍不住有些高兴,大官们管的更多,更能下决定。他这次在佛山想通了一件事,娶老婆是娶老婆,投奔光复都督府是投奔光复都督府,这是两码事。他可没理由因为娶了岳家的闺女,就要在岳家一棵树上吊死。
站直的身体,尹孝峰作了个揖,“在下叫尹晓峰,在海外干过买卖,现在在江门是个小团练的会长。在下看了光复都督府的告示,还有那些戏,是真的想投奔光复都督府。还望这位大人指条明路。”
吴启路看尹晓峰态度挺认真的,他笑道:“那你跟我进来吧。”说完之后,他又向林梦楚招招手,“你也来!”
三人坐下之后,尹孝峰看了看吴启路的办公室,屋子不大,里面的家具也破破烂烂,眼瞅着就是暂时弄来先用而已,只是屋子颇为干净,看来打扫的很认真。这种作派就让尹晓峰觉得安心不少,若是对方用的是很豪华的家具,那说明光复都督府已经根本不用再鸟地方上的人,那投奔可就难了。
“林先生,你能否和我说一下这些在海外做买卖,或者做工的华侨们是怎么一回事?”吴启开口并没有谈团练备案,或者土地问题,他直奔华侨这个问题而去。
尹晓峰没想到吴启路关心的竟然是这么一个问题,虽然不解,可他在海外十年,对此非常熟悉。定了定神,他思忖着对方到底想听什么。
“林先生,你不用想着怎么给我说些我爱听的话。你就把你的经历好好的给我说说,大家在海外到底怎么赚钱,受了什么欺负,与外国人怎么合作,大家想要什么。这就是我想听的。”吴启路坦率地说道。
第83章 规模的艰难(十九)
一份《关于利用广东华侨的网络扩大在广东宣传》的文件送到韦泽桌上的时候,韦泽都忍不住愣了愣。韦泽当然知道当年孙大炮是如何坑骗海外华侨,让他们出钱支持革命。但是韦泽身为北方人,他对华侨并没有什么概念。
而且现在战争逐渐成形,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从香港来的消息中,英国方面整顿军队,好几艘大船已经到了香港。等英国人兵力齐备,接下来自然就要打仗。光复都督府此时需要的已经不是全面的细致宣传,而是尽快的将铁杆支持者们更有力的凝聚起来。即便如此,这份来自江门的报告也让韦泽觉得眼前一亮。
从工农红军开始的伟大军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无数奇迹,因为这支军队永远都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是所有水平在及格分数线之上的领导人都不得不苦苦思考的问题。
现代民族国家制度为何能够强势崛起,正因为这个制度让国家的国民们被最大限度的纳入到了一个“天然的团体”中。
韦泽曾经感到很奇怪,为何欧洲那帮脑袋上顶着浅色杂毛的人以罗马继承者自居。在罗马共和国或者帝国时代,这些人可都是标准的蛮夷。人家罗马人是黑发黑眼好不好。偏偏黑发黑眼的罗马血脉在意大利南部是被歧视的存在。法国人自称高卢后裔,可实际上真正的高卢人后裔大概也就在瑞士那边还有一点。法国人和德国人是货真价实的血亲。至于埃及人么,韦泽根本懒得去提及,法老和绿教之间实在是有着一条天堑鸿沟。
但是,现代民族国家就是能够用简单明快的观点,哪怕是这个观点从基因研究上根本站不住脚,但是这观点好歹让国民有了一个共同的属性。各种阶级、各种宗教,都必须居于现代民族国家所创造的“XX民族”“XX人民”之下。不管是国王、贵族、资本家、无产者,好歹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属性,“XX国的人民”。那么这个共同的属性,也创造出了一个共同的阵线,然后明确的分出了敌我,划定了界限。
光复都督府是围绕在韦泽身边的利益集团,他们只是因为韦泽在宣传“现代民族国家”,不管认同不认同,基于相同的集团这么一个理由,他们也要把韦泽的理念当作他们的理念。但是这远不够,想在短期内凝聚两广的人心,韦泽只能创造出一个让两广人民能够理解并且认同的“共同身份”。无疑,华侨们与欧洲现代民族国家接触过,他们反倒是最能够理解韦泽这个提法的一群人。
韦泽立刻召开了常委会议,先把吴启路的那份文件给大伙看了,耐心的等着大伙看完,韦泽才说道:“我建议,这次清洗的时候,凡是有华侨身份的,暂时先可以放他们一马。”
毕庆山立刻皱起了眉头,“都督,那些华侨在海外挣了钱,就回到广东买地。广东土地问题和他们有想当的关系。若是先放他们一马,咱们的名单里面,需要调整的人可就太多了。”
“现在实在是没机会细分,所以先这么干。等完全铲除了大烟商人之后,再说怎么处置这些人。”韦泽答道。亲自当上了这光复都督府的都督,韦泽终于明白了为何很多高层的命令看上去几乎是不近情理的。因为高层哪里有时间去分辨那些细微的事情,若是避免误伤成了高层的标杆,那高层什么都不用干了。高级政策的制定,完全是基于当时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展开的。对于矛盾认知水平越高,政策的针对性就越强。同时,政策也越不考虑个人问题。
例如韦泽要夺取广东的统治权,就要解决土地问题,地主们无疑就是需要消灭的对象。而韦泽又不敢先在现在把阶级矛盾这个大杀器放出来,那只能全面激发地主们的拼死反抗。所以韦泽只能从“正义”的角度入手,先清除伤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烟贩子”和“卖国贼”。虽然这帮华侨中不少也是“大烟贩子”和“卖国贼”,韦泽依旧暂时放过他们。为了利用华侨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韦泽就暂时放过这些人。如果这些华侨肯投奔韦泽,韦泽还要充分与他们合作,甚至委以重任呢。很多时候,政策就是这么的残酷,这么的不讲道理。
常委们当然能够站在这个高度上理解问题,即便是不理解的,也知道另外的道理。第一,韦泽都督是正确的。第二,如果韦泽都督不正确,那么参看第一条。
当然,韦泽说服大家的理由也相当充分。大部分广东人没见过外国人,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广东本地人知道广东本地出身的华侨和外国人打过交道,他们自然会相信身边华侨的话。那么只要能够控制华侨的宣传口径,光复都督府的宣传工作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听完了韦泽的解释,毕庆山点头表示同意,“希望英国人不要这么快的就打过来,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下面的同志调整名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