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关头,高丽政府的要求在光复军里面引发了一些讨论。大家都是战火里成长起来的人,对于高丽的小心思再明白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丽这就是想趁机捞好处。有些性子比较直的同志就想痛骂高丽使者,竟然想从中国这边捞好处,纯粹是猪油蒙了心。
不过韦泽的决断倒是有趣,“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了。”
“都督,你这是什么意思?”陆军参谋长蔡鹏飞问道。其实这种问题一般是该陆军司令胡成和来问的,只是胡成和最近很少说话,蔡鹏飞忍不住就发问了。
韦泽坦然答道:“湘军和八旗虽然在咱们面前不堪一击,但是他们怎么看都不是高丽能对付的。既然如此,告诉高丽人我们知道了,高丽人只怕就会轻举妄动。那时候我们就看戏呗。”
蔡鹏飞觉得最近高层会议气氛不是那么对头,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友好弱化好多,他当然知道韦泽在查泄密的事情,也知道不少老兄弟认为这么做是削了兄弟们的面子,大家有点怄气。所以他只能赞道:“都督决断事情还是一样的有看法。”
没有之前的那种欢声笑语,其他同志都不怎么说话,这件事的讨论就到此结束。
第223章 跟对人(一)
三月的广东已经是花团锦簇,春意盎然。广州城的绿化带经过几年的种植,被偷,宣传,惩处,再种植,总算是稳定住了。这座岭南重镇此时已经大有冠绝中国的意思,人口,工业,商业,广州都已经是顶尖的城市。
两边都是漂亮绿化带的宽阔马路上甚至行驶着煤气热球机驱动的公交车,掩映在市区各个小区绿化中的近万楼房里面住着数百万的人口,他们从事着自己的工作,有着自己的生活。不管生活是顺心,或者是不如意,至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摆脱了以前的饥饿与无助。
在靠近港口的一栋常见的四门洞的西头二楼,几个人一大早就摆开了饭局。说是饭局,其实就是几盘菜,几瓶酒。屋里面没什么家具,倒是在墙边放了好多酒瓶。脏兮兮的窗纱上满是灰尘,因为雨淋,不少地方干脆把窗纱上的窟窿完全堵死,成了一块块干结的污垢。
参与喝酒的人中间,有个忍受不了从卧室散发出来的那种太久没有洗被褥的味道,干脆起身把卧室的木门给关上了。只是那木门的合页看来有问题,拉到一半门差点就要掉,关门那位想了想,也就把门给推回去了。
坐在主位上的那个人转眼就几杯酒下肚,夹起一块牛肉丢进嘴里,嚼了几口咽下肚,他乜斜着眼睛看着对面的那个人说道:“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琛哥,你也是咱们广东的好汉,这就是来看看琛哥。”对面那人笑道。
“郑天雄,当年我没和你们一起去香港,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看你是来笑话我的吧。”被成为琛哥的名叫韩琛,他说完之后冷笑一声,态度一点都没有故人相见的欢喜。
郑天雄并不在乎韩琛的态度,他笑道:“琛哥,咱们广东豪杰当年遭了难,我们是实在待不下,才跑去了香港。这背井离乡的有什么好。琛哥,你这房子都买了,现在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韩琛瞪了郑天雄一眼,他也没为自己解释什么,只是说道:“你们当年是扒着英国人的船,不跑去香港,在广东等死么?”
郑天雄、韩琛等人都曾经是广东佛山一带的豪杰,能打能拼,交游也广。郑天雄等人结交了英国朋友,光复军对他们的态度可想而知。在歼灭岳家的佛山战斗结束之后,广东豪杰与大户们瓜葛很深的那帮人遭到了悲惨的命运,不管武功多高,面对训练有素的军队除了死就是逃。郑天雄属于跑得还算是快的,抵抗新政府的好些家族被彻底剿灭了。
即便是被韩琛嘲讽了一番,郑天雄也没有生气。他问道:“嫂子怎么样了?”
“病死了。”韩琛冷冷地答道。
“哎!嫂子那么好的一个人,可惜了。”郑天雄叹道。他说完之后,见韩琛眉毛一立大有想发火的模样,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韩琛,“琛哥,嫂子不在的时候没能过来看你,这是兄弟的一点意思。”
韩琛打开信封看了看,里面是一小叠人民币。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信封撂倒郑文雄面前,“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哥哥我可没什么能帮得上兄弟的,这些钱我不能收。”
“这本来就是兄弟的意思,琛哥你想多了。”郑文雄解释着。
双方好多年没见,什么情谊都是个说辞,大家有的没得说了一阵,郑文雄等人就告辞了。韩琛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把放在桌上的信封还给郑文雄。
等离开了韩琛家,跟着郑文雄的一个人忍不住骂道:“你看韩琛现在的穷样子,还照样在摆谱。也不撒泡尿照照他的嘴脸。”
郑文雄倒是不在乎这点,“他要是日子过的好,我们还不来找他呢。最近韦泽那边把英国在中国海关的人都给辞退了。香港那边可是头痛的很,此时就是赶紧布局的时候。”
即便是郑文雄很有信心,和他一起来的家伙却没有同样的信心,“雄哥,若是韩琛拿了咱们的钱,却不来找咱们怎么办?那些钱岂不是亏了。”
郑文雄明显没有把韩琛放在眼里,“切!你看韩琛现在过成的模样,老婆死了,孩子只怕也不想理他。你注意到没有,他右腿走起来很不方便,应该是受过重伤。现在他都四十多岁了,黄土埋到胸口的年纪。不来找咱们,他韩琛还能去找谁?”
虽然嘴上说的轻松,郑文雄他们的行动却没有丝毫的张狂,几个人在路口散了。广东做生意的人很多,几个人分别在不同的商行藏身。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他们联系着那些日子过的并不如意的人,主要是港口和货运公司的人员。
整个三月过去,到了四月一日,韩琛终于按照郑文雄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络了郑文雄。中间经过了两层的情报转递,两边终于在约定的夜市上碰头了。
华灯初上,广州铁塔依旧在灯火映照下看着流光溢彩,广州人对此早就习惯,大家只顾着自己吃喝。传统的海鲜类因为开始出现近海养殖而丰富起来,不仅仅是海鲜,包括烤鸡之类的菜品也开始出现在夜市里面,可选的菜品越来越多,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也因为孜然等佐料的出现而变得更丰富起来。
“咱们也别说废话,你到底想让我做什么?”啃完了两串烤鸡翅,灌下去一大口啤酒,韩琛爽快的问道。
“也不用琛哥做什么特别的事情,琛哥只用把每天你知道的航船出海情况,还有你见到的军舰情况告诉我们就行。”郑文雄也回答的很坦率。
“你们要这些情报做什么?”韩琛警觉的问道。
郑文雄笑道:“这是我们自己有用,琛哥你也不用特别的用心,把看到的消息给我们,琛哥你除了拿份薪水之外,我们也会给琛哥一份更高的辛苦费。”
说完之后郑文雄把一份烤牡蛎推倒韩琛面前,“琛哥,现在生蚝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了。兄弟我能拿出的钱让你每天吃几十斤的生蚝都没问题。你觉得如何?”
这个比方倒也有趣,韩琛笑了一声,“几十斤牡蛎,我却怕自己被撑死。”
“放心,琛哥你不过是把看到的东西告诉我们就行。谁会知道琛哥你还在帮我们的忙。我们更不会让琛哥为难。”郑文雄说的非常诚恳。
韩琛盘算了好一阵,终于说道:“话说头里,我只能告诉你们我看到的,我没看到的我也不会专门去告诉你们。”
“就这么办。”郑文雄脸上露出了笑容。
谈妥了主要的事情,郑文雄就与韩琛谈起了普通的生活。韩琛心中也有抱怨,几瓶啤酒下肚,他也敞开了话匣子。因为韩琛在本地颇为有侠名,也从来很反对大烟,光复军也没把韩琛怎么样。后来韩琛就去了货运码头工作,最初的时候还不错,他练武出身,身体结实,一个人能顶几个人。码头生意很好,韩琛也赚了不少钱。
但是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原本的车子开始换成极为轻快的架子车,而且各种吊车也开始大量出现。体力劳动强度开始下降,不少以前身体不够好的人都能在码头混生活。特别是机械操作等工种,连女人都能开始干。
韩琛练武出身,文化学习水平不行。年纪大了,身体没以前硬朗,可他性子还是要强好胜,结果在一次搬货的时候不慎摔倒,伤了腿。这下搬货的差事是办不成了。反倒是他老婆上了夜校之后学会了算术,在码头上当了巡检员,搞进出口货物记录。随着工作经验的累计,薪水也逐渐高了起来。
家里面的挣钱能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韩琛对这样的变化非常不满意。和妻子的争吵也越来越多。韩琛的儿女都站在韩琛的老婆一边,这更让韩琛心情更坏。家里面矛盾愈发激烈。遭到了韩琛太多打骂,韩琛的儿女中学毕业后都去参军,离开了这个家。韩琛的妻子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他的儿女回来吊唁之后就再也没回到家。
失去了妻子的经济来源,韩琛自己也只能当个巡视员,加上他情绪低落,整日里买醉,这日子越来越糟糕。
听韩琛讲述完,郑文雄叹道:“琛哥,你看看光复军都干了些什么破事。若是他们没当权,我们兄弟在广东是何等的威风!而且那时候有妇道,有三从四德,女人哪里敢翻到咱们男人头上。那些孩子们谁敢不听老子的话。你可是被他们给害惨了啊!”
韩琛冷哼一声,拿起瓶啤酒一气灌下半瓶,抹了抹嘴,他问道:“还不知道你们在香港过的如何?”
“在香港,就看你肯不肯跟着英国人混,肯跟着英国人混的,日子都过得不错。”郑文雄带着笑意说道。
“看样子得跟对人才行啊!”韩琛若有所思地说道。
听了这话,郑文雄眉毛一挑,重重的点点头,“琛哥说的没错,就是得跟对人才行啊!”
第224章 跟对人(二)
“中国那边到现在还没有放弃么?”在新加坡,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有点意外。
中英之间的冲突矛盾原本就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根本没有解决的迹象,反倒严重了不少。在一鸦时代,英国海军能够随便在中国海上袭击中国船只。到了现在,英国海军已经不太能做到这点了,而中国实际控制的海域比起那时代大了太多。
“国内并不赞成加强在远东的舰队规模,那会让法国人的态度有所变化。”英国特使说道。
“法国人一定很希望我们与中国开战!”英国远东舰队司令露出了完全理解的冷笑。
中英之间的矛盾属于崛起的地方强权与全球霸主英国人之间的矛盾,虽然对英国人是一个挑战,但是却并非到英国人要倾尽全力摧毁中国新政府的地步。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不远万里远征中国,英国干脆就渡过更容易通航的大西洋,到达加拿大之后挥军南下消灭美国。
这个殖民时代的所有外部殖民地问题基本都会回到欧洲来,例如西班牙人在欧洲玩命的制造中国威胁论,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攻击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不能不说,欧洲国家在西班牙与中国之间还是全面支持西班牙,不过支持分精神上支持与实际支持两种。能够跨越万里之遥的距离进攻中国的欧洲国家没几个,也就是英国与法国。
到现在看来,中国新政权绝不像是一个会屈服的政权。基于这样的姿态,任何让英国与中国死磕的行动都完全符合英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利益。当了几百年搅屎棍,英国人对此心知肚明。
对这次冲突,英国的态度很一致。必须让中国承认英国人在远东的主导地位。英国人此时并没有兴趣让中国把吕宋吐出来,但是中国人的扩张必须就到此为止。英国人的情报网得到的消息中,中国试图夺取荷属东印度的消息非常明确。在这个殖民时代,中国的选择完美符合了普世价值。英国人并不认为中国的企图有什么理论上的谬误,只是中国的企图动了英国人嘴里的肉。这是一个单纯的利益问题。
既然直接和中国开战并没有意义,英国人就采取了桌面下的一手。他们与西班牙人达成了协议,英国舰队愿意用悬挂西班牙海军旗的方式对中国发动进攻,但是西班牙人必须承担起所有的后果。
西班牙人当然立刻想到的是这种后果包括要赔付被击沉的英国军舰,他们马上就要求英国人说清楚。英国人当然知道西班牙人顶多会宣称那些舰队是西班牙舰队,绝不会出一分钱。但是此时英国人需要的是一个没有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的遮羞布,那点钱倒不是问题。所以他们也就承诺不向西班牙人索要一分钱。反正背黑锅也不是问题,中国可没有能力远征万里之外的西班牙。
可海军作战有个问题,如果一场海战失败,肯定有不少船只会被击沉,水兵们落水之后若是没有附近的船只救援,人泡在海里就是死路一条。英国海军即便是有着光荣的传统,可这光荣传统是为英国作战时候才有的。战败被俘,还要坚称自己是西班牙人,随后被愤怒的中国人一通折磨之后给杀死泄愤。再忠勇的英国海军也做不到如此地步。
所以英国人的战斗就必须保证自己每战全胜,不能有任何失败。先前的几场战斗中,中国南海海军认为自己吃了大亏,英国人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中国的铁甲舰防护能力,攻击能力都不弱。想对中国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就得聚集起数量巨大的英国舰队,从战略上讲,这是极为愚蠢的赌博。
英国人在中国的情报网中得了的消息,中国方面对此的反应竟然是查内部间谍,海军加紧造舰,训练海军,加强应变制度。这摆明了是要硬扛到底,决不改变现有政策的模样。从中国解雇在海关的英国雇员这件事能看出,中国知道“西班牙舰队”的本来面目。知道了“西班牙舰队”的本来面目之后还选择强化海军,这态度就非常值得玩味。看来中国是真的想和英国人死扛到底了。
老大难当,殖民时代的老大更难当。殖民时代的老大与黑社会老大没什么区别,在他指哪儿打哪儿,要灭谁就能灭谁的时候,大家就唯唯诺诺,暂时忍气吞声。可一旦老大在某个场子遭到顽强抵抗,最终失败的时候,那些被压制的国家就会蹦起来反抗。几百年的搅屎棍当下来,英国非常清楚这点。
“我们能让韦泽投降么?”远东舰队司令问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英国特使反问道:“你是指进攻中国本土么?”
“不,我是指进攻兰芳省和吕宋。”远东舰队司令明确了问题。
“议会未必会支持,那大概需要五万军队吧。”特使答道。
“五万印度军队够么?”远东舰队司令继续提问。
“印度军队?呵呵!”特使给了一个嘲笑。印度军队的确是英国现在最大的仆从,虽然英国女王头上顶着印度皇冠,可英国人从来没有吧印度人当成英国人来看。嘲笑完了印度军队,特使想了想,“怎么也得十万印度军队。”
远东舰队司令点点头,“我倒是觉得应该让中国知道厉害,如果能够拿下婆罗洲,中国人就会明白他们是没有办法和我们作战的。从情报里面来看,婆罗洲有新开发的煤矿与铁矿,中国正在婆罗洲建设钢铁厂以及种植园。大家觉得呢?”
这些情报对中国也不是必须严防死守的消息,所以英国人很轻松的就得知了中国对婆罗洲的开发。在热带搞这些基础建设需要非常大的人力,还需要忍受大量的人员死亡。当英国人得知中国居然在婆罗洲搞起了相当规模的建设,他们的确感到极大意外。
英国人当然知道中国本土的建设规模,广州,以及新兴的上海就是例子。那些美丽的城市让英国的伦敦都有些显得相形见绌,可英国人很清楚,想夺取那些城市不太现实。即便做到了也只是得不偿失。可婆罗洲就不一样,中国没有海军的话是无法夺回这些土地的。即便中国人满心试图报复,也只能隔海垂泪。因为中国海军无法和英国海军分庭抗礼。
“荷兰人愿意全力支持么?”英国特使眼中闪动着明亮的光芒,那是看到了功勋时贪婪的光芒。夺取富饶的殖民地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正义,兰芳共和国在英国人看来属于中国殖民地政权,既然中国试图夺取荷属东印度,英国也有完全正确的理由夺取兰芳省。在这点上双方只有力量的强弱,并没有道义的高下。
“诸位先生,我们就写报告吧。”特使说道。
第225章 跟对人(三)
“我再确定一次,虎门炮台已经更新过装备,现在别说那些小型的明轮船只,就算是英国风帆战列舰都没办法获胜。”虎门要塞区的司令在军委会议上发表了明确的声明。
香港是英国海军在远东最大的基地,和历史上二鸦之后又割取九龙等地不同,现在香港也就是个光秃秃的香港岛。而在对面的九龙,中国正在扩建炮台,在上面放置最新的重型火炮。
王明山是广东省委书记,他之所以参加军委会议,因为按照党政军的制度,遇到限于广东地区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局面,王明山就能成为军区党委会的一名副书记。现在的战争气氛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开始浓厚起来。香港是英国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当时光复军不得不把中央放到佛山,以避开英国人的锋芒。中央到了南京之后,广州城依旧能够感觉到来自香港的压力。香港现在无疑刺在广东这边咽喉上的一根利刺,不拔掉的话就让人太难受了。
部队态度明确,王明山也亲自去视察过虎门炮台以及九龙新炮台,至少以他那点军事知识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这件事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部队这边也有自己的想法,广州军区政委问道:“不知道抓清理那帮卖国贼的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王明山知道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避不过去,他只能答道:“已经查出了一部分有问题的。”
说完之后,他下意识的绷着嘴唇,沉吟片刻之后才继续说道:“不过这里面的人有些与一些领导同志的关系比较密切。”
没人感到意外,无论是部队还是党政部门都不觉得这个消息有什么意外之处。领导同志当然要照顾自家的亲戚朋友,海关这个重灾区是公认的肥缺,不少人手里面的钱怎么看都非常不对头。
没人支持,也没人吭声。这时候接过这个话头是准备反对查卖国贼?还是支持对领导同志的家属动手?韦泽是杀过他胡作非为的亲戚,有些事情一旦有了标杆,后面的事情就非常难开口。基于各种不同的想法,这件事谈到这里也就没人继续向下讨论。
会议散了之后,王明山、庞聪聪去办公室见了林阿生。林阿生是带着中央政法委的干部秘密抵达广州的。林阿生年纪比这两个更大了不少,更是光复军里面永安出来的真正老资格。梧州那帮人或许还敢和永安老兄弟比比资历,安徽与湖北出身的两个人可真的不敢。尽管两人算是地头蛇,对林阿生的态度非常服从。
林阿生问道:“武警部队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王明山答道。
“既然准备好了,第一批人我觉得可以开始抓捕了。”林阿生还算是冷静地说道。
庞聪聪还是很不放心,她紧张地说道:“林书记,这里面的牵扯的人……都督知道这些人么?”
林阿生看着神色紧张的庞聪聪,他阴沉着脸问道:“抓他们依照的是法律,抓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犯罪嫌疑。都督知道了难道就可以不抓了么?”
“我就是知道都督绝不会放过他们,才想问问都督是不是知道了。”庞聪聪的回答还算是勇敢。
“都督肯定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但是都督肯定知道这件事。”林阿生盯着庞聪聪答道。
“这里面颇有些人我得罪不起,林主任你不亲自出面,我担心被打击报复。”庞聪聪一点都不害怕林阿生。
身为老牌的纪检委领头人,林阿生笑道:“哦?你有什么把柄落在人家手上?”
深知这次的事情到底有多凶险,庞聪聪也豁出去了,她直言不讳地说道:“有些人是我提拔的,出了事情我也有责任。上面一句庞聪聪都用点什么人,我就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林阿生盯着庞聪聪看了一阵,他突然笑了,“原来你也知道甩开组织部干动作是要承担责任啊。”
庞聪聪回望着林阿生,非常清楚地说道:“可当时我哪里有那么多适合的人选,我不想说组织部有问题,但是组织部里面缺乏懂工业管理的同志,他们选的人在工业岗位上表现并不好。我们广东工业任务这么重,完不成任务,我的责任更大。”
“怪不得组织部的同志后来就和你妥协了。”林阿生说完之后看向王明山,“王明山同志,我听说你也站在庞聪聪同志这边。”
“完不成任务与一个劲的换管理人员,我只能选择先完成任务。我的确有责任,可我们当时真的没办法。”王明山见庞聪聪豁出去了,他也没怂包。
“那你们两个人有没有安插自己的亲戚?”林阿生问道。
庞聪聪心里面大为轻松,却用严肃的表情答道:“我们两人都是只有自己家在广东,没人可以安插。要说有安插,那也是组织上的决定,我爱人就在广州军区后勤上工作,我听说有可能要把他调到国税局去。”
“对自己挺有信心么!”林阿生看了庞聪聪片刻,终于开口说道,“以前我还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