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新的消息中,要塞里面的部队依旧有强大的战斗力,奥斯曼·努里帕夏还能够给俄军无比沉重的打击。不仅奥斯曼帝国上层欢欣鼓舞,连民间都洋溢着对奥斯曼·努里帕夏的无穷赞美。
现在整个欧洲的报纸都用“不破的普列文要塞”来称呼这座城市,仿佛从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无比坚固的要塞一样。天地良心,普列文城有些驻兵的设施,却从来没有建立过要塞。属于一个不难守也不难攻的交通要道而已。
随着战争的进行,这座城市的意义正在不断被高估。从威胁俄军多瑙河兵团侧翼的据点,变成抵御俄国进攻的最前线,现在又被《泰晤士报》冠以奥斯曼帝国控制保加利亚核心的功用。
的确,俄军若是不得不撤军,这座城市可以立刻派兵去封锁多瑙河桥梁,重夺多瑙河四角地区。甚至可以挥军猛攻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把保加利亚逆贼国王抓起来。可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人想这么多。普列文城在当时只是因为不再俄军进军的正前方才侥幸的没有被俄军立刻占领而已。
第四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联军损失了超过45000兵力。加上之前的战斗,联军已经付出了九万多人的代价。俄国与巴尔干地区起来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总数大概有九十万,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在普列文消耗掉了。
“奥斯曼·努里帕夏真是好样的!”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心里面感叹着,他继续想着,就让俄国的多瑙河军团全部去围攻普列文要塞吧。如果再围攻两年的话,俄军就只能选择撤退。
做着自己美梦的时候,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并没立刻想到普列文城已经坚守了一年之久,这一年的时间又给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和他手下的三万部队什么样的折磨。至少在现在,奥斯曼帝国上下都认为奥斯曼·努里帕夏和他麾下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接下来就该政治家们上场了。
“接下来大概就该谈判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对李维仁“帕夏”说道。
李维仁刚处理完有关要塞供热的问题,为了防炮,部队的居所采取了半地下模式,在坑道的大防炮洞里面搭建起模仿中国的火炕,填塞燃料和排放废弃的位置都在坑道外面。几十个人挤一张炕,即便只能适量的烧点木柴,士兵好歹能睡的暖和些。即便是到了四月,天气依旧比较冷,地下在冬天或许还暖和点,春天反倒是最冷的时候。所以士兵们都要求在维持一段时间的供暖。李维仁安排了燃料供应,这才回到司令部。
听了这么乐观的说法,李维仁不是很能理解。如果是光复军进攻这座要塞,估计采用炮火与纵队突击战术,只怕就已经得手了。即便没有得手,光复军那种坚韧的作风,也会想出所有办法来攻破这座要塞。什么狗屁谈判,如果谈判的结果对中国不利,这种谈判就不会发生。
如果是以前,李维仁立刻就会反驳,而且希望奥斯曼·努里帕夏能够完全接受李维仁的观点。可这一年时间之后,李维仁却不会这么做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来自韦泽的点拨,来自光复军军校的传授。面对种种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李维仁不得不动用所有脑细胞去回忆曾经学到的知识,并且试图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从未遇到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李维仁也曾经为得到“帕夏”的称号而洋洋自得。可他很快就发现“帕夏”的称号其实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想解决问题,就得如同光复军军校的标语上所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如果没有这种态度,是干不好军人这个职业。
经历了一次次艰苦与繁琐的工作,那个曾经满心认为靠自己就能建功立业的李维仁变了。他终于“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那不是畏惧,而是真正的尊敬。有了尊敬,才会虚心,有了虚心,才回去认真学习。且不说是否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智慧与分辨力。想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就得先有承认“自己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的心胸才行。
所以李维仁点点头,认真地问道:“我不太懂这些东西,还望奥斯曼·努里帕夏说的更详细些。”
奥斯曼·努里帕夏今年已经46岁了,他这么出色的军人到了这个年纪也有了深厚的阅历。对于28岁的李维仁中校,奥斯曼·努里帕夏的评价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李维仁也拥有“帕夏”的称号,也不全是因为李维仁展现的能力。而是李维仁在战争中不断的成长,让这位老军人非常欣赏。
奥斯曼·努里帕夏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了解。不过成功的道路都一样,李维仁逐渐显露出来的认真、细致、谦虚、谨慎的作风,就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看到如此李维仁年纪轻轻就拥有了这些优秀的东西,奥斯曼·努里帕夏其实很羡慕,甚至有点嫉妒。
“俄国现在损失这么大,他们如果想避免继续损失,就只能进行政治谈判。等到政治谈判结束,战争也就要结束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向李维仁解释道。
等奥斯曼·努里帕夏全部说完,李维仁才开口说道:“如果俄国现在谈判,他们之前的这么多消耗岂不是都白费了。而且俄国只是在普列文受挫,如果是我指挥,我就会让更多保加利亚民团和一部分精锐的俄国军队继续围困普列文。其他部队尝试进攻多瑙河方向的其他关口。即便是多瑙河方向无法突破,还可以在高加索方向获得进展。只有当所有方向上都没办法获得进展的时候,俄国才可能和谈。而且如果我是俄国的总指挥,在普列文投降或者战败之前,我不会答应和谈。”
奥斯曼·努里帕夏被李维仁这番话给骇住了,听了最后的一段,他问道:“为何?”
“听您所说的欧洲战史,普列文已经创造了历史。即便和谈,俄国也一定要夺取普列文才行。如果普列文还在奥斯曼帝国手中,或者您的部队还安然无恙,俄国就永远没有勇气再挑战奥斯曼帝国。只要您率领的军队出现在边境要塞,俄国人还敢进攻么?”该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李维仁会认真的听。该到他说话的时候,他也绝不遮掩的说。
听了李维仁的解释,奥斯曼·努里帕夏沉默不语了。俄国即便无法获得此次战争的胜利,也不可能就此乖乖的和谈。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军人作战需要勇气。如果不能摧毁普列文,以后只要奥斯曼帝国在边界建起几座要塞,俄国就没有再次进攻奥斯曼帝国的胆量。这对于俄军是极为不利的。
想到这里,奥斯曼·努里帕夏叹道:“看样子我们还要继续坚守下去了。李帕夏,你觉得我们要坚守到什么时候?”
“最晚到明年二月,我们就要在完全断粮之前突围。”李维仁苦笑道。
听着如此睿智的发言,奥斯曼·努里帕夏也苦笑起来。
这时候正好到了开饭时间,和普通士兵一样的午饭端了上来。这是牛羊肉为主的食物,为了补充维生素,那种混合了食盐的生苹果糊作为佐料也一人一份。托了苏丹港的气候,牛羊肉风干的很彻底。香料食盐混合在牛油羊油里面,在牛羊肉外面厚厚的涂了几层。味道香,口味太重。份量即便不大,却很满足感。
因为谈及了粮食问题,原本觉得这标准口粮份量不足的奥斯曼·努里帕夏觉得这份量又显得过大。
李维仁所料没错,解决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之后,俄国坚决反对奥斯曼帝国提出的和谈要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却没有任何收益,俄国上层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们转而在高加索地区加大兵力投入,希望能够彻底吃下亚美尼亚人的聚集区。
而此时的英国暂时对俄国的行动不置可否,既然奥斯曼帝国撑住了,那就让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互相消耗他们的力量好了。英国人开始向中国施压。
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地盘,出于对安全的考量,英国不接受列强进入能够威胁到印度的中亚地区。而中亚现在被瓜分了,共犯是中国与俄国。不管中俄两国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与斗争,中俄两国都会坚持瓜分中亚的既成事实。
而且中国在北美地区猛烈扩张,到处修堡垒,建设交通线。此时已经与加拿大当地的英国人正面对上了。这件事还没解决,中国又逼到了印度附近,英国认为无论如何都要和中国进行一次认真交流。就在1878年8月,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印度舰队在斯里兰卡附近海域见到了一支中国舰队,这支舰队由两艘近万吨的军舰与两艘令英国人印象深刻的巡洋舰组成。
英国海军部一面调动地中海舰队进入印度洋,一面下令,“再遇见中国海军接近印度海域,立刻开战!”英国海军已经对本国军舰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造,如果再战,未必没有获胜的机会。
第353章 欲静而不止(十九)
在民朝的军舰命名规定中,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尽量以县的名字来命名。战列舰最少是以府的名字命名。至于各省的名字,韦泽私下是准备用于未来的航母命名上。
最新的两艘军舰到底归于战列舰还是归于巡洋舰,海军部有不同意见。中国有重名声的习惯,如果两艘排水量8800的军舰能称为战列舰,就弥补了战列舰的空白。韦泽最初也有些动摇,不过仔细一想,这是准备骗谁呢?重型巡洋舰就老老实实的叫重型巡洋舰。要是起个名字就能改变事实,韦泽一点都不会在乎把那些四千多吨的巡洋舰叫做战列舰的。
为了这件事,韦泽还把那群提议的同志叫来认真教育了一番。结果韦泽不高兴,这帮同事也不爽快。韦泽只是在心里面给他们记了一笔,在会议记录上做了些标记,从此他再也不谈这件事了。
一个国家的扩张之后需要的是消化成果,紧张的准备与英国人的战争,目的是战争之后开始的和平。等消化战利品的和平时期来临,也就有了充分时间和条件根据那时候的表现进行人事任免。
在现在这个风起云涌的阶段,韦泽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嘴管好。无意义的牢骚与不满于事无补,只会导致毫无意义的冲突。而且人也是会变的,韦泽也期待同志们能够成长起来。就如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不断成长一样,人应该也会有变化才对。
对于这两艘大连造船厂建造的重型巡洋舰,韦泽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真正评价。他真正想法是“这才叫船”。
经过发电厂两年实际运行,3500马力蒸汽轮机已经经受了考验,后续升级可以慢慢来,船用型已经能有效工作。与那种所有部件都需要仔细考虑的三涨式蒸汽机不同,汽轮机的轮片顶多有受热后稍微膨胀的问题,结构简单很多。
7000吨水压机生产的蒸汽管道零件也锅炉输气管直径大大增加,四千多吨的巡洋舰曾经用了八个锅炉,现在减成了四个,这一家伙就节省了几百吨的载重。重型巡洋舰三台发动机用了六个锅炉,能够很轻松的跑到18节。
渗碳装甲让装甲物理厚度变薄,节省了不少吨位。还有其他大量的技术应用,都让重型巡洋舰变得更加。韦泽最在意的就是适航性。大吨位就能实现高干舷,高干舷就有良好的适航性。海军对适航性理解不深,知道年初巡洋舰在印度洋航行,遇到了大浪。十几米的大浪兜头打下,几十吨的海水兜头砸在巡洋舰前甲板上。此时巡洋舰因为颠簸,船头下降之后正好向上抬起。两厢较劲,船体材料强度不足,船首登时断裂。幸好海军经常要进行针对这个问题损管的训练,大家手忙脚乱,却也不至于束手无策。最后军舰还是勉强开回了港口。
高干舷在这方面就好得多,即便是十几米的大浪兜头打下,实际上能够泼上甲板的只有几米。甲板的穹甲结构,以及前部的加强筋,船头被打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两艘重型巡洋舰分别是绥远号与宁远号,两艘经过改装的巡洋舰当阳号与郓城号正在印度洋编队航行。中英之间几年后的战争不太可能在太平洋打,更没可能在地中海打,印度洋是最适合的战场。中国虽然没有进入印度的打算,却也没有放过斯里兰卡的打算。舰队有必要先熟悉一下斯里兰卡附近的情况。
8月12日,当四艘英国铁甲舰直奔中国舰队过来的时候,中国舰队从上到下都觉得英国人这是要过来玩命的。对于军人来说,这种判断都是很直觉的东西。例如英国军舰那锅炉大开时烟囱中冒出的滚滚浓烟,例如英国人舰炮炮口的方向,还有英国海军甲板上的人员。这些单个细节或许无法证明什么,就如同高手对决一样,对方很可能是慢悠悠的走过来。但是那些细节都会让高手感觉对方有威胁。英国军舰上的细节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方便作战”。
中国舰队指挥官是第五舰队司令丁汝昌,北海舰队已经变了第六舰队,经验丰富的北海舰队人员也被分配到了其他舰队中去。丁汝昌就到了第五舰队当司令,据比较可靠的传言,未来的第五舰队将驻扎印度洋,所以丁汝昌就亲自带队到印度洋来积累经验。出航之前也考虑过与英国舰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军委的意见是“随机应变”。
于是舰队一面做战斗准备,一面开了个会议。此时若是要跑也来得及,可丁汝昌一点都不想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英国军舰击沉了,英国人会怎么办?”
“他们估计会派舰队来找回场子吧?”政委答道。
“他们有能够找回场子的军舰么?”丁汝昌继续问。
这个问题的确是发人深省,如果英国皇家海军根本无法战胜中国海军,除了绝望的反击之外,英国皇家海军只怕不会来主动送死。现在英国军舰敢冲过来挑战中国海军,就是因为之前的海战中,中国海军没有击沉任何一艘英国军舰。所以冲过来的是英国的标准铁甲舰,远远压阵的是英国的薄皮铁甲舰,至于非装甲舰,连个影儿都看不见。这足以说明英国海军有敏锐的观察,正经的思考,认真的学习。
最终的讨论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根据军委“随机应变”的指示,舰队与英国海军开战。
英国有遇敌必战的传统,中国海军也没有临阵脱逃的风骨。双方的做出了决定之后,海战很快就开始了。
四艘英国军舰都是改造之后的军舰,它们没有采取中线布局,而是采取了六边形布局。正面对敌的时候可以使用三门主炮,船舷对敌的时候可以采用四门主炮。
中国海军还是中线布局的传统,两艘重型巡洋舰上装备了五门双联250炮,八门双联120炮。两艘巡洋舰上装备了四门150炮。单纯从火力上看,中国舰队整体火力不落下风。
炮战在2000米距离上开始,一开炮,中国海军就发现英国人用上了靠谱的爆裂弹引信。因为炮弹重重砸在海面上之后居然爆炸了。这是中国电引信曾经独步世界的技术,海军也考虑过砸进英国军舰后没有爆炸的炮弹会被英国人仿造,现在看这种担忧无疑变成了现实。而且英国炮弹更稳定的飞行轨迹,足以证明他们的火炮技术也从抄袭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虽然中国海军自己也经常说,不要把胜利建立在指望敌人停滞不前上。可看到英国佬如此快速的进步,中国海军官兵们心里面也很不爽。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心情更加不爽,此次作战的四艘铁甲舰都参加过上次的海战,指挥官对中国海军的炮击印象深刻。军舰改造之后又装备了新式火炮,英国海军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上次中国海军的炮击实力。从海战经验与炮击经验上来讲,英国海军无疑远胜中国海军。有了学习目标之后,英国海军进展迅速也是种必然。
可这次双方一交手,英国海军就感觉中国军舰换上了更生猛的火炮。如果双方同时开火,中国军舰发射的炮弹都已经爆炸了,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还没有能飞到目的地。这说明中国海军采取了威力更大的发射药。这个事实通过炮口中喷出的火光与烟雾也能分辨出来。
此时双方的舰队也只能在确定的技术条件下开始战斗,英国皇家海军努力把双方的军舰距离确定在2000米以外,不希望上次被中国炮火洗甲板的旧事重演。
然后英国海军发现这次中国海军也没有努力靠近,以发挥他们射速奇快的优势。这次中国军舰炮口以夸张的高射角开始射击,炮弹划着弧线飞过2000多米的距离,向着英国军舰的甲板砸了过来。
这下英国舰队的指挥官心里面开始痛骂英国海军部乱弹琴,连中国海军的最新情况都不知道,就坑着兄弟们来送死。射角一高,落点的切入角度也会变大。以前海战的炮击射角都比较平,中弹的部位多为船舷。铁甲舰之所以出现,就是用厚厚的铁甲来防护船舷。甲板的防护能力远没有船舷高。
可中国海军跟得了精神病一样,思路极广。现在居然开发出了针对甲板的炮击方式。在三次西太平洋海战中,英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学到了一部分中国火炮技术。所以英国舰队指挥官很清楚,中国火炮的准确度相当高。
没等想出应对办法,蹂躏号铁甲舰就率先中招。一发中国炮弹呼啸着砸在了蹂躏号的柚木甲板上,250穿甲弹的钨钢强化弹头带着巨大的动能直接击破了几厘米厚的柚木甲板,又击穿了不到50毫米厚的铁板,一头就扎进了蹂躏号的机轮舱,一座倒霉的锅炉被穿甲弹击中,送气管登时就被砸断。蒸汽从破裂的管道中喷涌而出,把倒霉的司炉烫了个半熟。
这仅仅是刚开始,又有两发穿甲弹击中蹂躏号的甲板,又打进了机轮舱。穿甲弹里面带的延时引信引爆了炸药,机轮舱被破坏的一塌糊涂。蹂躏号的机轮舱里面充满了高温水蒸气,来不及逃生的司炉们被烫的全熟,即便是成功逃生的司炉也或多或少的被蒸汽烫伤。蹂躏号的航行速度登时就慢了下来。
8月15日,越洋电报抵达了伦敦。印度洋舰队四艘铁甲舰与中国海军交战,英国舰队一艘轻伤,两艘中创,蹂躏号先是失去动力,上层炮塔被血洗。拒不投降的蹂躏号被中国海军在近距离释放鱼雷击沉。船员大部分被俘。
大英帝国印度洋舰队对此战的评价是,希望尽早完成新式战列舰,以当下的英国军舰实力,暂且无法和中国海军对抗。
第354章 欲静而不止(二十)
斯里兰卡海战之后,中国和英国接到自家海军对战舰的看法,双方的看法基本相同,“更大口径,更猛火力,更厚装甲。”
在这个重舰巨炮的年代,大家也就这点追求了。英国海军部也没有惩处战败的印度洋舰队指挥官,砸甲板的新型炮击战术让英国海军眼前一亮。中国人再次走到了英国人前面,这真的是未来海战方向。唯一问题就在于,英国何时能够赶上中国的研发进度。
君权级战列舰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新型的炮击战术不得不让君权级战列舰重新进行射击。至少要考虑到大口径火炮直接命中甲板后引发的损伤。虽然这种重新设计让君权级战列舰的制造必须得延长一段时间,可总比真的海战时被中国军舰一炮灌顶来的好。
怎么造舰,怎么解决技术问题,这都是英国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斯里兰卡海战并不是英国一家打起来的,作为参与方的中国到底想怎么面对这件事,这就得英国自己进行处理。
中国驻英国大使吕成被邀请到英国外交部,他先耐心听着英国外交部长说了一堆毫无意义的屁话。等英国外交部长好不容易停下,中国驻英国大使吕成问道:“请问您说完了么?”
看着三十多岁的中国驻英国大使脸上那种淡淡的嘲讽,英国外交部长明白自己方才的表态根本没有起到期待的效果。英国方面希望能够让中国对英国的愤怒感到畏惧,看到中国大使根本不为所动,英国外长立刻就转为理性谈判的态度。
“贵国不认为自己对当下的局势有责任么?”英国外长语气平静问道。
按照吕成本人的想法,中国自己就是世界,中国吞下的每一块土地都变成了中国领土。即便有责任,也是中国对本国人民的责任。中国对世界局势有个毛的责任!但是作为公务人员,大使就不能以自己的看法来主导对外工作。
强忍心中的不快,中国驻英国大使吕成按照国内的指示说道:“世界局势的动荡,英国有很大责任。我国的对此看法比较不乐观,在英国没有最终解决与中国的矛盾之前,世界局势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
“在中亚,在北美,在非洲,在南亚,贵国都采取了轻率鲁莽的行动,我能问一下贵国是否真的有底线。”英国外长有些忍气吞声的问道。从来都是英国去决定世界的命运,现在不得不承认二十年前还被英国暴打的中国是决定世界命运的对等存在,英国外长心里面自然是很不舒服。
吕成并没有丝毫让步,“中亚问题已经解决,我们与俄国划分了双方的国界。至于南亚问题,我们在与非洲租界耕地之间需要中转站。鉴于我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英国不可能让我们在南亚进行补给。我国有利益因素,贵国也有重大责任。至于北美的问题,我不得不说,贵国单方面的划界依靠的是贵国的实力。我国也在依靠我国的实力划分边界。如果贵国希望得到稳定,我认为单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