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只是开始,接着再取一条锤成细长条的铁片,两边都专门锤薄,把这条铁片缠绕在最初制成的圆管上,让捶薄的两边互相重叠,最后把这边缘给焊起来。
因为一支枪管是内外两层,内壁的焊缝是纵向的,而外层的焊接则是横向的,所以这种枪管非常结实。虽然设计起来很简单,但是后勤部队的配合铁匠们失败多次,花了两天才算是造出了第一支枪管。
膛线是在木制拉床上加工的。刻了螺纹沟槽的膛线导轨通过两个内有凸榫的,口径与比导轨略大些的圆环拉动,那么这凸榫在经过螺纹沟槽滑动时,就会迫使线膛导轨根据其上的螺纹旋转。把一根细长钢柱安装在导轨前端,穿过枪管,另一头上装上刀片,刀片的高度略高于枪管内壁,然后拉动导轨,刀片就会在枪管内壁上刻上膛线。拉完后,调整导轨的高度,在原位置上重复拉制,把膛线逐渐加深,反复拉制二十几次后,一条膛线就拉好了。然后,钢管旋转120度,继续拉第二根膛线,三根膛线全部拉完,这根枪管才算真正制作完毕。
刀片是那位会炒钢的高手做出来的高碳钢,这高碳钢的质量实在是不咋样,只弄拉完了一根枪管,上面的棱角就出现了一个缺口。不过韦泽也不在乎这件事。
有了枪管与板簧,剩下的就是枪托,这个反倒是最好解决的。枪托早就做好,融化的铅子也按照图纸做成了米涅弹。刺刀制造起来也简单,就是把枪头尾部与一个铁环焊在一起。
十多人的共同努力,花了整整三天,一支米涅步枪才算是造出来了!若是从更早的准备时间开始,这支步枪的制造过程甚至可以推倒半年之前。
测试过程非常野蛮,在枪管中装满火药,由人远远的用长绳牵引。填满火药的枪管根本就像是一枚塞满了火药的雷管般。韦泽即便是看过有人这么做,也知道19世界的欧洲各国是用这个办法做煤气管道的,可他也心里头惴惴不安。
然而枪管顶住了这种巨大的膛压,一声闷响之后,并没有出现炸膛的局面。韦泽跑过去取下枪管检查,却见枪管没变形,敲在一起的焊缝也没有开裂。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实弹射击,装填了子弹之后这支步枪对着100步外由三个木头靶子叠在一起当作射击目标。参与实弹射击的都是韦泽信得过的部下,开始测试前,韦泽反复要求这帮人保证不走漏任何消息。所以最终的人员只有包括韦泽在内的总参谋部里头的五个人。韦泽亲自操枪射击。
参谋部其他四名部长看着韦泽仔细瞄准的样子,都觉得这动作未免太过于多余。大伙都是用惯了火枪的,即便极为精良的火绳枪,超过100步之后,子弹早就飘的不知去哪里了。不过韦泽如此的把这支浪费无数精力的火枪当回事,大家也不好意思给韦泽泼凉水。他们静静的等着看韦泽测试的结果。
韦泽扣动了扳机,那枪声的确与火绳枪大不相同,枪口的火光与烟雾也是如此。靶子也猛地摇晃起来。四个人都是一惊,他们知道韦泽不会随便说大话,100步外大概能击中目标。可真的看到有这种火枪的时候,众人也都是吓了一大跳。
看韦泽打完枪之后拎着这杆细长的火枪向着靶子走过去,他们也都快步跟了上韦泽。距离靶子还有30步左右的时候,韦昌荣停住了脚步,以勇武著称的韦昌荣忍不住喊道:“老天爷啊!”
其他三人倒没有喊出声,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比韦昌荣更镇定,而是这三个人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三块靶子排在一起,用的都是半寸厚的木板。当时三个靶子一起晃动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是前面的那块靶子带动了后面的,走近之后他们才看清楚,原来三块靶子竟然都被打穿了。那醒目的大洞,正在无言的诉说着这杆火枪那不可思议的威力。
“四叔……四叔……”韦昌荣还算是最早反应过来的,他跟只鹦鹉一样反复重复着这个称呼,却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第29章 战长沙(七)
威力巨大的武器吓住了自己人,总参谋部的四名部长都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韦泽手中的火枪。韦泽跟玩杂耍般把火枪拎在手中上下抛了抛,四个人都下意识的想出言阻止,仿佛韦泽手中的武器是什么非常娇嫩的易碎物件。
韦泽严肃的对四人说道:“这支枪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大家都要服从缄口令,若是这支枪的消息传出去,我定然不放过。”
“四叔,有这么好的枪,为何不继续造?”韦昌荣立刻问道。
韦泽完全能理解韦昌荣的想法,他答道:“现在是解决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现在并不具备大规模制造的条件。再说了,这支枪里头的问题太多,到能用起来顺手可是差的远呢。”
没等韦昌荣再质疑,韦泽就把手中的枪抛给韦昌荣。尽管这动作很突然,韦昌荣还是很轻松的把这杆枪抓在手中。实物进手,他也拿着空枪耍了耍,端枪瞄准,扛在肩头。很快,韦昌荣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色。
其他三人也都试了试,大家脸上最终的表情与韦昌荣都差不多。这支枪威力巨大,可其他地方的问题未免太多。首先就是重心不合理,官方造的火绳枪好歹后部铁管比较厚,前部的铁管比较薄,使用起来重心靠后,感觉很顺手。韦泽造的火枪枪管的前后重量差不多,加上枪口位置上安装了刺刀,拎在手中感觉前重后轻,十分不自在。
这还仅仅是最直观的毛病,在韦泽看来,除了威力巨大的优点之外,这支火枪毛病多多。
四人都理解了韦泽为何要求现在不要推广这支火枪的理由,韦泽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把枪交给了陈哲,“技术部门已经对全部流程做了详细记录,等我们打下大城市,就可以重新设计这支火枪。那时候会花心思把这种火枪给设计到用起来顺手的地步。”
“可惜啊!”韦昌荣叹道。
“有什么可惜的?”韦泽笑道,“等到再打仗之前,咱们学着造燧发枪吧,至少学着造燧发手铳。这么没多久了,清妖也快打过来了。”
学着把火绳枪改造成燧发枪的工作就交给制造米涅步枪的团队来完成,燧发枪比火绳枪拥有太多的优势。把火绳枪改造成燧发枪的难度相对较低,至少不用打造新枪管,只需把发火装置从火药引发变成燧石引发。这年头燧发枪也都是手工制作,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改装固然还有难度,却不用对火枪的结构全面推到重来。
除了将火绳枪改装成燧发枪的技术问题,韦泽还对军工部门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对现在的火绳枪的木质托架进行改造。满清的火绳枪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刺刀战的问题。韦泽要求重新设计木质托架,达成安装刺刀的效果。对于最精锐的部队,大可将他们训练成火枪手兼刺刀手的角色。即便没有燧发枪,只要修改了木质托架的模样,也能把火绳枪改造成比较顺手的刺杀用短枪。
在这个时代,精锐的步兵就是远可以用步枪射击,近可用刺刀搏杀。这种基本能力直到90年后的1942年依旧是全世界步兵的主流。韦泽是要坚定的走这条正确道路。
短时间内就被韦泽给压下这么多的课题,军工部门负责火枪的团队心理上承受的了巨大压力。韦泽倒也没有逼着他们立刻就能拿出完善的成果出来,让火枪研究团队自行苦恼着摸索,韦泽自己则转入铸炮的团队。铁匠们这几天在军工部门的协助下已经把设备给安装完毕,此时的进度已经进入了相当关键的阶段。
继承了师傅“王大锤”称号的王启秀也算是有真能耐的,拿到了韦泽的火炮设计图纸之后,他与韦泽的军工部门一起铸成了比较精细的模具。用铁水浇筑火炮,首先就得有模具,模具自然是越精准越好。即便是五倍身管比的火炮,炮膛也是越直越好。笔直的圆柱体该怎么制作?对于普通匠人来说,这是个大问题。对于韦泽来说,有了比较精细的文具之后,反倒是容易很多。把圆规定死角度,在很多纸上画出同样的圆,把这些圆小心的裁切下来,叠在一起。用细细的竹篾子固定位置,这就是最个基本的圆柱。
在纸质的圆柱外面涂上一层蜡,用石膏把这个柱体裹起来,等石膏凝结之后,把纸柱抽出来。再向石膏模子里头注入蜡油,等蜡油凝结,把外面的石膏打碎,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柱体。有了这柱体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次不同材质的倒模。虽然每次倒模之后精度都会下降,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韦泽也已经竭尽了自己的能耐,即便是精度下降,他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这年头的中国铸炮水平落后,铸造出火炮炮管内部都是凸凹不平,此等火炮打出来的炮弹就如同满清的行政能力一样,只能用“不靠谱”三个字来形容。
想造可靠的火炮,在不久就会展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铸造法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水压机锻造出一根钢柱,再用机械在钢柱上钻出一个孔。金属经过水压机的处理,金属内部结构会变得非常均匀致密,再有退火等消除应力的工序,造出的火炮炮管质量与寿命都会大大提高。
当然,这其中还牵扯到非常复杂的金属晶相学问题,包括如何促进结晶,如何消除应力。韦泽不是搞这个专业的,很多东西他只看过相关文章,并不清楚具体操作,他现在能够贡献的实用技术不多。
有韦泽拍板,铸炮场开始运作起来。化铁的炉子已经开始使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强烈热力让靠近的人都有种身陷火海的感觉。尽管是八月的伏天,所有参与的工匠以及军工部门的战士们,都穿的极厚,罩在外面的外衣上还都湿了水,尽量的通过水份蒸发来带出去些热力。
这种火窟般的冶炼环境就是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一道鸿沟。工业国能够通过发展重工业,制造出大量的机械设备来解决单靠人类的肉体不可能完成的生产。而且经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工业国的生产能力还在不断提高。可农业国没有办法靠自己迈过这倒门槛,最终的技术能力被限制在少量的生产规模之内。即便是中国这样几千年领跑世界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积累,也在西方百十年的工业发展积累中全面落后了。
在永兴的铸炮厂,韦泽给这个场地里头添加的内容不算太多,主要是利用了滑轮组的吊车。滑轮组是铁的,拉动滑轮组的铁链、粗糙的齿轮以及与之配合的链条,都是韦泽不惜人力工本制造出来的。
铸炮某种意义上就是个重工业,重工业就是个吞金兽。即便是铸造出大炮来,也没办法直接用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只有用大炮对外攻城略地,抢可以耕种经营的土地,或者是更直接的抢来黄金白银粮食物资,才能说是曲线起了作用。
能否在建成重工业后打赢战争,这是个两可的事情。但是想建成重工业,就得立马掏出真金白银的投进去。就如一句台词所说的,“你说我是喝工人血的臭资本家?!我TM在喝别人的血之前,得先喝自己的血!”
韦泽从满清那里抢来的东西,除了火枪等武器不能动之外,其他的金属物品都给投入了生产中,这部分支出还不包括支付给匠人们的工钱。这样的支出还没计算另外一个隐形成本,那就是韦泽本人掌握的知识,则是新中国几十年积累出的教育体系教授给韦泽的。每一点一滴的知识背后,都是新中国劳动者们无数血汗的积累。
在新中国,是不可能使用如此低劣的技术去制造低劣的大炮,韦泽也没有经验,他只能靠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如果工匠们铸炮失败,那韦泽前面出生入死所积攒的东西,都等于打了水漂。
所以韦泽是准备多来铸炮场看看,不是为了监督,而是想竭尽自己所能,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尽量的支持一下。在此时,高高在上的态度与藏私,都只有副作用。不仅仅是韦泽,军医院也搬到了这个极容易产生伤者的铸炮场附近,有些时候只是晚治疗一会儿,就很可能是一条人命。
王启秀见到韦泽进了铸炮场,立刻拉着一个高瘦的青年到了韦泽面前。“韦大人,这位就是我说过的族兄王启年。原来他已经从桂阳跑到这里啦!”
韦泽一听,大喜过望。他自己对自己没信心,对于这些没参与过铸炮的工匠也没多少信心。王启年亲自参与过铸炮,这等有经验的工匠才是最难得的人才。
没等韦泽说话,却见王启年一脸阴沉,他对韦泽拱拱手,“韦大人,我听说你这里有医生。我弟弟病了,若是你们能救了他性命,我就专心给你们铸炮!”
“呃?”韦泽没想到王启年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倒是愣住了。
第30章 战长沙(八)
病人侧着身躺在一间屋子的草席上,整个屋子里头充斥着一股子难闻的味道。有汗味、脚臭味,更突出的则是一种腐烂的味道。
王启年一脸紧张的站在韦泽身后,韦泽掀开病人身上盖着的一块布单,然后忍不住闭了一下眼睛。这人是王启年的亲弟弟王启生,这兄弟两人在桂阳州也开了个炼锋号的铺子。他们两人手艺不错,生意也很好。兄弟两人并不爱惹是生非,可他们挣到了钱,就有人看他们不顺眼。两人得罪了桂阳州当地的富户。
桂阳州知州李启诏乃是个酷吏,用非常残酷的手段打击当地的反抗者。富户给钱的话,多抓个“刁民”对李启诏来说根本不是事儿。王启年看事情不对,立刻跑了。他弟弟却被抓,打得皮开肉绽的枷在州城衙门门口。
韦泽杀进了桂阳城之后释放了这些可怜的百姓,王启年也跑进城内,把弟弟王启生给接回家里头。没多久,太平军击溃清军之后撤出了桂阳,王启年担心自己得罪的富户在清军回到桂阳之后举报王启年兄弟,那时候可就不会再有太平军释放囚犯了。
他带着重伤的弟弟和伙计们到了永兴,他弟弟就开始发高烧,被打伤的伤口化脓的厉害。找了医生治病,医生只看了看伤口,就让王启年准备后事。王启年不想和太平军有什么瓜葛,但是在这永兴,王启年没有去找的医生只有太平军在铸炮场附近的医院。没想到刚到铸炮场附近,就被他师弟兼远房堂弟王启秀看到。王启年也是真的没了任何办法,这才以同意给太平军铸炮为理由,请求韦泽给他弟弟看病。
“王兄弟,令弟的伤势太重,我可以给他治,不过你也别指望我一定能治好。若是他没挺过去,你不要怪我。”韦泽给伤者盖上布单,转过身对王启年说道。他方才摸过伤者的额头,感觉火炭般滚烫,稍微按了伤者脖子上的动脉,伤者的脉搏搏动的极快。而那些巨大的伤口处有红有白,那是血与脓液。这种伤,这个局面,韦泽实在没办法给王启年说什么能治好的话。
这种话不是王启年第一次听到,从话里知道韦泽愿意给他弟弟治病,王启年已经觉得还忍不住生出些希望,“韦老爷,您肯出手的话,那我就太谢谢啦!我弟弟他……他若是能挺过去,那就是他命大,若是他挺不过去,那也是命啊!”
说到这里,王启年忍不住已经呜呜哭泣起来。
韦泽要的就是这句话,这等伤势在这时代根本撑不下去。若是别的人,韦泽根本不在乎。但是王启年这等有铸炮经验的工匠,那就得先把话说道头里。若是夸下口之后还没治好,那韦泽识指望王启年肯出手帮忙了。技术行业是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强行绑了王启年,可王启年在里头搞鬼的话,韦泽只能干瞪眼的受骗。
“那就让我先把令弟带去我们的医院,赶紧让医生救治。这救治过程中,王兄弟却不能去看令弟。”韦泽说道。
王启年知道韦泽的意思,他说道,“韦老爷,我现在心乱如麻,即便给您去铸炮,也铸不好。”
韦泽干笑两声,“这个好说,这个好说。想来王兄弟这些日子也累坏了,先休息一下。等我们的消息吧。”
派人把王启年的弟弟王启生运去了医院,韦泽就把后勤部兼军医院院长林阿生给叫到一边,把韦泽的治疗方案给林阿生说了。
林阿生的眼睛瞪得溜圆,“丞相!你这法子……太邪乎了!”
韦泽绷着脸问道,“不用这邪乎法子,你可有别的办法么?再说了,若是这法子起了效果,咱们的兄弟们岂不是也有了救治的办法?”
林阿生低下头想了片刻,终于点头答道:“我现在就去办。”
王启年让韦泽带走了自己的弟弟,他其实很想跟去,但是他弟弟的伤势那么重,他也知道只怕撑不了多久。坐在那里发着呆,不知不觉中,王启年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突然间,王启年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先是下意识的看向床铺,却见床上根本没有人,迷瞪了片刻才想起他弟弟已经被韦泽给接走了。方才做了一个弟弟去世的噩梦,王启年再也睡不着,他起身就前往太平军的军医院。到了门口,就被卫兵给挡住了。王启年说了自己是来看自己弟弟的,卫兵说道:“现在天色已经晚了,外人不许进出医院,你明天再来吧。”
回想起白天韦泽说的话,王启年也知道韦泽未必是开玩笑。他只能回去。
第二天一早,王启年就赶到了医院。这次卫兵让他进去了,在一间门上贴了奇怪简单符号的病房里,王启年见到了他弟弟笔直的躺在床上,额头上搭了一块布。这里的风俗是给死者脸上盖块布。王启年以为自己的弟弟已经死了,正想扑上去哭,却见他弟弟的喉头蠕动了一下,身体动了动。
这下王启年才知道他弟弟还活着,再看那块布,湿漉漉的,应该是用来冷敷的。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弟弟面前,王启年摸着弟弟的脸,只感觉脸上凉凉的,竟然已经退了烧。揭开布单,他弟弟身上几处化脓的伤口处红红的结了薄薄一层痂的疤。再也不是昨天那种满是脓液与血丝的模样。
即便是不懂医术,王启年也知道他弟弟王启生这是有救了。一屁股坐到了对面空着的床铺上,王启年忍不住捂住脸呜呜的哭泣起来。
两天后,韦泽询问起林阿生王启生的伤势。林阿生一脸说不出的表情,“丞相!我是服了你!那样的法子都能想出来,可那法子可真有用!不是亲眼见到,打死我我也不信。”
“行了行了!”韦泽打断了林阿生的话,“那王启年就没有说什么?”
提到王启年,林阿生怒道:“唉!丞相,我看那王启年只怕是根本不想与咱们有什么瓜葛。到现在只是每天去看他弟弟,别的什么都不说。若不是咱们打进了桂阳州,他弟弟现在早就被枷死在州府前头了。现在咱们又治了他弟弟的病。哪怕是和咱们以前深仇四海的人,受了咱们的这等恩惠,总得说个感激的场面话吧。我听说这王启年开始亲口说过要给咱们铸炮的,现在也没动静,没想到这人竟然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呢!”
韦泽对此也很无奈,他很想王启年给自己铸炮,但是韦泽更不想王启年敷衍自己。这两日铸炮很不顺利,沙眼的问题非常严重,哪怕是采取了韦泽的提供的不少工具,照样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前后一共铸了四门炮,竟然没有一门能够铸的没有砂眼。韦泽曾经听说过一个关于满清铸炮的笑话,说是往大炮的沙眼中倒水,能倒进去一碗水。
亲自参加了铸炮之后,韦泽才知道这真的是笑话而已。自己的军工人员与参与铸炮的铁匠们可没有玩忽职守,但是往沙眼里头也能倒进去小半碗水。上千度的高温下,不小心就是非死即伤,这等火窟般的环境下,谁还真的能故意玩忽职守?
所以韦泽对林阿生说道:“行了行了!林部长,人各有志。再说了,王启年的师弟王启秀现在正在给咱们铸炮,不看僧面看佛面。总得给王启秀留些面子,你给医院里头的兄弟们说,谁也不许提这件事。”
又过了两天,王启年的弟弟王启生完全退了烧。他毕竟是年轻人,身体壮实,虽然伤口一度化脓的厉害,但是脓液还没进入血管,创口上没了脓之后,很快就结痂。现在已经能够开始喝稀粥。
王启年终于主动出现在韦泽的铸炮场,见到韦泽,王启年就给韦泽跪下磕头,“多谢韦老爷救了我弟弟。”
到了这个时代半年了,韦泽还是不习惯别人给他下跪。韦泽的部队里头是以敬举手礼替代下跪打千。他连忙扶起王启年,“我既然答应过王兄弟你,那自然是要救你弟弟。”
这里面的话也是在挤兑王启年,王启年听了之后微微脸一红,他答道:“韦老爷,我是要对不起你了!上次我说给你铸炮的事情,却是我说了瞎话。”
这话让韦泽心里头一阵冰凉。不管嘴上怎么说要给王启秀面子,韦泽心里面对王启年也是越来越不放心。自己遭到满清官府迫害,亲弟弟差点死在满清官府手中,而且这次又因为被官府抓到之后打的伤发作,差点没了性命。若是个敢造反的人,此时早就应该投军了。可王启年拖到现在还没有任何表示,连说过的铸炮的话都不给兑现。只怕王启年根本不想给韦泽铸炮。
现在听王启年亲口承认自己说了瞎话,韦泽猜着王启年是要说自己不能承诺铸炮的事情。虽然心里头很是不爽,但是韦泽也不想逼迫过甚,他干笑道:“王兄弟,你若是不肯帮我铸炮,那也没什么。人各有志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