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人打仗靠理智更多,所以中国步兵们闭着嘴,跟在基层军官身后行动。排长、班长们如何攀爬过那些难以攀爬的地方,战士们也有样学样的攀爬。敌人子弹攒射的间隙,排长和班长们从隐身之处跃出,以最快的速度闪到前进的下一个隐身之处。战士们也会学着军官们对敌人射击节奏的频率把握,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在排长或者班长的命令下把自己的身型在最短时间里面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
双方的步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马晓明虽然没看到美国佬的步兵,却能看到光复军的步兵正在接近高地的关键制高点上。后续部队也以最大的力量扛着重机枪向高地运动,只要前面的战士控制了要害,扛着重机枪的战士们就能安全的向高地移动。所以在最后的决定性局面出现之前,这帮机枪手们只能在相对安全的位置上等待。之所以不能继续前进的理由很现实,假如是敌人率先占领了高地,这些重机枪就要对敌人进行猛烈扫射,帮助部队发动夺取高地的战斗。
马晓明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经典的步兵高地夺取战了,事实上马晓明这一生见过的夺取高地的战斗中最高的比例是演习。在横扫美国西海岸的战斗中,部队大部分都是巷战或者针对农村的房屋实施的战斗。
所以马晓明师长一言不发的看着战斗,这位韦建军营长之前是政工干部,马晓明对此很清楚。政工干部在光复军中绝非无能的代名词,不过政工干部没有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也是有年头的事情了。
终于有光复军的战士身体一颤,然后向后倒去。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军人在上百米外自然看不太清那些战士是哪里受伤,不过是中弹倒地或者不小心自己滑倒的,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看来敌人与光复军之间在各占了高地的一部分,正在山地上进行对射呢!
有过了不到十分钟,电话铃响了。营参谋接起电话说了两句,然后就把电话交给韦建军,“营长,山上的五连打来的电话。”
“我是韦建军。”韦建军的声音听起来极为冷漠,这是他面无表情,采用尽可能不牵动脸颊伤口发音的方式导致的效果。
听了几句之后,韦建军还是用这种超级冷漠的语气问道:“敌人数量是你们的两三倍?他们的主力都上了高地么?”
马晓明静静的听着,他甚至从容的掏出根烟点燃。如此冷淡的声音不仅没让马晓明对韦建军失望,反倒让马晓明对韦建军的信心大增。马晓明抬起头,从光复军的角度来看,通向那个高地的道路非常崎岖,电话员拉着电线跑到高地上建立起通讯线路,真的是不容。
“敌人的大部队也在开始进攻?”韦建军的语气听起来仿佛是指责晚餐里的肉不够多一样冷淡,“你们顶住。增援部队马上就出发。”
放下电话,韦建军对参谋说道:“让三连跟我走!”
说完,韦建军从指挥部的枪架上抄起了步枪,转头对马晓明说道:“师长,我上一下前线。”
“……小心!”马晓明也只能说这么一句话。
韦建军身影很快就混进了进攻的部队,而这支部队并没有沿着前面的部队开辟的路线直奔高地,而是沿着更远的方向绕了过去。马晓明的眼睛微微眯缝了片刻,这个韦建军实在是很有意思么。先是采取抢占高地的军事行动,把敌人的主力吸引的向高地移动。在敌人的大主力与光复军实施争夺的时候,韦建军带着部队从侧后方包抄。这么一个战术很普通,但是能把很普通的战术用在适合的局面下就是指挥官能力的展现。
第329章 撤退(六)
“嚓!嚓!”工兵铲把泥土掘开。这里是一个土堆中央的凹陷处,稍加挖掘就让中间的大坑变得更大。熟能生巧,有过西海岸的充分经验,袁慰亭在昨天走了一圈就能看得出这个大坑足以填埋两千多号人。此时日本仆从军正在干着他们的工作之一,做填埋工作的准备。
战斗此时并没有结束,不过袁世凯已经相信战斗结局已经决定,不管美国佬如何垂死挣扎,他们几个小时后就会被扔进这个大坑中埋起来。既然有这样笃定的判断,为美国佬掘墓的众人心平气和,以大坑为中心的地区甚至有种怡然的感觉。
距离大坑不算太远的地方,西弗吉尼亚州联邦军队司令官趴在一块岩石上,声嘶力竭对着周围的部下喊着什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话,司令官情真意切的喊着:“弟兄们!给我顶住!给我顶住!”
曾经两千多人的联邦陆军此时剩下的不到八百,外围的部队还在进行着绝望的战斗。在指挥官旁边,牧师们有些半跪在地上,手按在那些垂死的伤员脑门中央,以最快的语速念着给他们临死前的祈祷经文。若是念得慢些,这些伤兵就没机会接受这最后的祈祷。
还有些牧师已经被战场的残酷吓破了胆,他们再也顾不上去安抚别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给自己念着经。
高地上的子弹如同镰刀般扫射着联邦陆军的阵地,依托少数岩石躲避子弹的联邦军队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昨天争夺高地的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司令官得知对面有不到两百中国佬后,就把全部预备队给派了上去。采用四倍兵力压倒敌人无疑是正统的战术选择,司令官并没想到中国佬并没有在山头上与联邦陆军硬顶,中国佬派遣部队从高地下方绕了过来突然把美国联邦陆军切成两段。
山下的联邦陆军无力突破这支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攻上高地的联邦陆军在前后夹击下崩溃,然后被歼灭。占领了高地的中国军队立刻布置机枪阵地,密集的子弹配合着中国陆军的短促反击,将高地下的联邦陆军打得败退下去。另外两个方面上原本并没有主动进攻的中国陆军也突然开始加入了围攻的战列,让联邦陆军曾经能勉强维持的战线被打得步步后撤。
全面优势之下,师长马晓明觉得自己责任已经尽到,他带了一个排的警卫部队开始返回司令部。不管是歼灭敌人或者埋葬敌人,马晓明认为部队可以自行完成。
回到司令部的之后,马晓明把一张写了名字的字条交给参谋长祁睿。如果普通的意义来说,一名师长完全不在乎军长,这做法大概是不合适的。不过马晓明真的这么干了,军长在马晓明看来是个过度人选,摩托化步兵专业出身的年轻参谋长祁睿才代表了未来。
看完了韦建军这个名字之后,祁睿微微皱眉。他当然知道这个幸运家伙的名字,团长与营长重伤,副团长与副营长战死,超过一半的战友伤亡,这样的局面才导致了这位连长在几天内就成为了营长。所以祁睿对此人的看法并非很认同。
“这位同志战斗意志相当坚定。”马晓明解释了自己的理由。
“你觉得多久之后会有退役申请送上来?”祁睿直接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他此时已经不在乎军长与政委的存在,随着自己的心态的变化,祁睿发现他这位太子完全没理由在乎军长与政委的存在。只要祁睿自己不犯错,军长与政委仅仅是一个过渡的存在。而且祁睿相信自己将在不久之后出任24军的政委,而他此时中意的军长人选就是马晓明。而祁睿看过的条例中,战士们参加过一定数量的战斗之后,一旦战争允许战士退役,他们就可以进入退役阶段。
“我不觉得那些没有进攻精神的指挥官会主动退役。”马晓明并非是一个官僚,对于战争的立场,他自然希望24军是一支拥有强烈进攻意志的部队。
“我会考虑的。”祁睿并没有立刻给回答。他身为太子,但是他不是北美战区政委。而且即便是北美战区政委也是不能直接下令进行人事调整的。
马晓明立刻换了个问题,“包围圈里面的战斗要坚持多久?”
祁睿轻轻吁了口气才答道:“我希望今后在五大湖的战斗不再是中国在外国的领土上战斗,而是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
“这是什么意思?”马晓明被这话给弄得糊涂,他不理解祁睿到底是想做啥。
“如果能把当地所有美国人干掉,而且以退役部队为核心的农垦部队成为当地主导力量的话,这里就是中国的领土了。”祁睿解释着自己的看法。
马晓明愣住了,他没想到祁睿居然是这么一个想法。片刻前祁睿提起部队退役的问题,马晓明觉得祁睿实在是想太多。可现在把退役和部队驻扎五大湖联系在一起,这中间的内在联系就完全不一样了。部队退役之后可以立刻让战士返回老家,这是其中的选择之一。而更多的选择则是部队根据行政命令加入很多部门,例如在北美行政区的命令下,这些部队转业成为各个国有农场的人员。而且更狠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部队没有退役的时候,他们就必须依照部队的命令直接转为各个军队农场的人员。这些人不是退役,而是预备役。在没有战斗的时候,预备役们作为农场人员干耕种。有战斗的时候,预备役立刻就转为战斗部队镇压乡下的乱民。
如果之前祁睿给人的感觉是在冲击24军最高指挥官的地位,现在他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更高的小战区司令的渴望。
看着马晓明的愕然表情,祁睿说道:“如果有些指挥员们并没有符合摩托化步兵的战斗意志,就让他们去干习惯的地方预备役的工作。即便他们的速度不够快,美国佬里头的乱民速度更加不快。”
“可是出现足够的指挥官需要时间。”马晓明决定专心负责部队建设的工作。
“我虽然不认同以战代练的观点,不过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我现在做些基本的算数,至少要杀掉300万美国联邦陆军才行。”说完这些,祁睿指着五大湖地区的一大块地区,“这里的敌人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才行。”
马晓明微微皱眉,五大湖地区面积巨大,如果要用24军一支部队解决这个地区的所有敌人,祁睿的想法未免太过于强求了。
军参谋长当然可以进行的思考,而前线的指挥官们的想法就只能以当前的战争为唯一的目的。从高地通往美国联邦军队最后地区的是两条风雨冲刷出来的小路,其他地区则是碎石嶙峋树木横生的难行地带。部队也不是不能在这种地形上行动,但是正常人是绝对不会乐于做出如此选择的。
韦建军命令自己的部队在这片难行地区边缘停下,他命令狙击手与神枪手向逃入这片地区的残余敌人进行最后的歼灭。参与战斗的不仅是韦建军的部队,其他以非常轻松的模式介入战斗中的一营与二营也毫不迟疑的加入到最后的战斗。
战斗没结束,韦建军就见到老熟人袁慰亭和王士珍两人带了日本人过来。日本与高丽都是中国的仆从军,所以中国对他们两边的军服有区别。日本仆从军装备了土黄色军服,这些军服的颜色是日本自己选定的。高丽军服则是以深蓝色为主,据说这种颜色与中国在高丽的铁路与电报公司的警察部队的军服颜色一样。
王士珍指挥着日本部队收拾尸体,对于垂死的敌人,日本仆从军仁慈的一一补枪。那帮轻伤与没有受伤的,直接被日本军队带去大坑处处决。
袁慰亭并没有参与到这样的事务工作里头,他和韦建军聊了起来。“韦营长,光是半年你就能升到团长了!”
韦建军并没有对袁慰亭的话有啥反应,他只是命令部队开始护送伤员。碰了一鼻子灰,袁慰亭没有生气的表现,仆从军要干的只是脏活与打扫工作,没人指望仆从军能够一锤定音,立下赫赫功劳。被人看不起也不是啥离奇的待遇。
“让我们帮部队运送伤员吧。”袁慰亭说道。
“好。”韦建军终于正面回应了袁慰亭的话。
“我看韦营长有心事。”袁慰亭问道,韦建军那种表情如同怠惰的老狗,这种表情和他的年轻容貌实在是太不搭配了。
“这仗打完我就要申请退役,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和我无关。我只想回老家找份工作,或者找个地方种地。我不想打仗了。”韦建军带着一种稍显焦虑的情绪说道。
袁慰亭登时就愣住了,对他这种期待通过战争飞黄腾达的人来说,立下一定功劳之后就跑路,这实在是再蠢不过的选择。根据袁慰亭昨天的了解,韦建军指挥的三营承担了最艰苦的战斗,同样立下了最大的功劳,选择在这时候急流勇退的韦建军让袁慰亭盯着他看了好几分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袁慰亭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韦建军身上。日本仆从军第一时间就开始在众多尸体上搜索,那些金属货币和财物立刻就落入日本仆从军的身上。而那些纸币则被拿出来向王士珍直接领导的兑换中心兑换成人民币。兑换这个比例是1:20,日本仆从军并不在乎。美国纸币并非是日本的法定货币,而且美国被中国攻击,它们的纸币并没有任何意义。若是这些纸币留在手里,那就只会变成废纸。
缴获纸币的最大来源并非是直接从战死的美国佬,从投降的后勤人员那里直接缴获了十万为单位的美元。这些钱很快就被送去军部,祁睿为参谋长的军部知道不对留着这些钱也没意义,所以在最快的时间里面,这些钱又被送去了苏必利尔湖北岸的前线司令部。
前线司令部又立刻把这些钱集结起来,这些钱被装进金属箱子里面,在一众外国脸孔的部队护卫下向南边和东边进发。
想南边进发的则是要去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中心芝加哥,美国佬在芝加哥设下一个农业期货中心,这里的期货数据不仅影响整个美国的粮食价格,甚至影响到欧洲的粮食价格。
向东的自然是去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纽约交易所是美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不管是钢铁、铁路、机械,大笔的资金都集结在这座城市里进行着各种炒作。纽约的银行与金融市场已经逐渐替代了英国,成为最近经济危机的策源地。
去纽约的小部队请了二十几名护卫,如果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那些混血儿醒目的都是欧洲的特色。各国人民都一样,在欧洲人眼中看到的混血儿的特色都是那些东方血统的特点。所以这支部队清一色的欧洲血统,不管是口音或者容貌,他们与美国当地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醒目的区别。
从五大湖前往纽约的最佳路线就是伊利运河,这是美国纽约出资兴建的运河。它通过哈得逊河将北美五大湖与纽约市连接起来,属于纽约州运河系统。早在19世纪初就明显地感到需要一条从大西洋海岸到外阿利根尼(trans…Allegheny,即阿帕拉契)地区的交通线。有人建议开一条运河,从伊利湖东岸的水牛城,穿过摩和克(Mohawk)谷地的山峡。到达哈得逊河上游的奥尔班尼(Albany)。1817年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建一条584公里(363哩)长,12公尺(40呎)宽和1。2公尺(4呎)深的运河。为了通过特洛伊西面标高上升152公尺(500呎)的高地,需要建造82道船闸。经过艰苦的施工,终于在1825年10月25日通航。运河对上中西部发展的影响不次於它对纽约市发展的影响。许多开拓者经运河蜂拥到西部,进入密西根、俄亥俄、印第安纳的伊利诺,从那些地方通过运河运回农产品到纽约上市,回程则满载工业品和物资去西部。从水牛城到纽约,陆上运输的运费曾达每吨100美元,由运河运输只要10美元。
最重要的是纽约城从此成了通往美国中西部的枢纽,所有欧洲商品想前往美国中西部必须得经过纽约,变成了商品枢纽的纽约城也以空前的速度繁荣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过美国首都华盛顿,成了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这支中国麾下的欧洲人的队伍好不容易才挤上了一条沿着运河向东的船。从1825年开始到1889年已经过去了74年,在这74年中,一直是从美国东部前往西部的人员占据了人口迁移的主要流量。现在局面一朝而转,美国西部逃往美国东部的人口超过了从西部前往东部的人口。
沿途之上从东部向西部出发的船只也很多,不多那些船只上面要么看不到人,只有各种战争物资在船上堆积如山。要么人头攒动,满是被派往前线的部队。船队行进的很快,虽然总长度在600公里左右,不过水路和陆路不同,即便每小时的航速只有15公里,全部航程也只需要40小时。两天不到的时间就能让船队抵达纽约。
沿途之上没有人下船,只有人上船。那些上船的人都扛着众多行李,那些沉重的皮箱一看就是装了不少值钱的玩意。中国派出的这一行人也是如此,数以十万计的现金装在贴身的口袋里面,他们随身携带的皮箱里面也装了不少衣服和看着比较值钱的财物。虽然随身的那些钱紧紧绑在身上带来的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大家只用忍这么两天就够了。
下船之前,这些人就看到了码头上站满了军人和警察。到岗下船的人看起来相当多,每一名旅客都要在警察与军队组成的通道里面通过码头。
黑人被直接从下船的队伍里面拖出去,那些容貌上看着有些东方味道的人从队伍中被拖出去。不管那些人用何种语言尝试辩解,那些凶神恶煞的军人都没有任何宽容的迹象。
过了容貌这关并不等于就此畅行无阻,中国已经搞了全国范围内的户口与身份证制度。美国并没有这样的制度,所以这帮跨州的旅客们开始接受口音的审问。那帮中国派遣的人员用一口德国味道的英语和负责审查的美国官员交谈。这帮人很容易就得到了过关。
而那些操着一口流利英国口音英语的人被那帮美国官员带走了。美国的防备程度让这帮中国特工松口气,出发前的教育就告诉大家,美国佬很担心英国殖民地的当地人投奔中国。这批中国特工中的确有那些最终选择加入中国的英国人,不过这批人中更多的都是欧洲人,德国、法国、西班牙、北欧,很多对欧洲政府完全没有信心,或者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充满渴望的欧洲人跑去了中国寻梦。他们中间的一部分最终加入了中国情报系统。
通关成功之后,这批人直奔华尔街。投奔中国的并非只有这些政治份子,很多金融出身的人也投奔了中国。在一家银行的秘密会议室中,为首的那位将集结起来的美元撂在了银行行长的面前。
去除了这些沉重的装备,情报人员舒适的坐在银行行长面前问道:“最近美国的情况如何?”
行长并没有因为这大票的美元而激动,他叹口气,“大量资金在逃离美国。”
第330章 撤退(七)
纽约,也许是美国犹太佬最集中的一座城市。而一些银行的行长,譬如中国特别工作人员抵达的银行行长就是位犹太人。
没有讨论战争,没有讨论胜负,犹太行长讨论的是当下美国股市的资金流向。“欧洲里面的法国投资人还在观望,英国人也在迟疑,而德国与奥地利人则开始抛售美国的股票。你们现在拿这些钱的意义已经很有限。”
“没办法用这些钱兑换贵金属了么?”特别工作对的同志问,“就算是兑换不到黄金,白银也可以。或者英镑、法郎、马克。难道真的没有把这些美元花掉的途径了么?”
千里迢迢赶往纽约,中国方面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能否最大程度打击美国佬,现阶段削弱美国的硬通货可是一个好办法。犹太行长脑袋摇的跟拨浪鼓般,“联邦政府已经下令开始全面控制,黄金自然不用讲,白银也没有。只要觉得美国方面顶不住的投资人已经跑去欧洲了。”
双方交流了一阵,特别工作人员尽可能搜集了最近的局面发展,然后才离开了银行。队伍工作的时候是分散开来,这帮人在纽约一处宅子重新聚集,黑板一挂,好些消息就在上面开始总结。
“英国人已经开始出售一部分股票……”
“欧洲各国没有继续买进美国的股票……”
“很多银行银根遇到重大问题……”
“所有和西海岸有关的股票统统成了废纸……”
“铁路债券暴跌……”
“军火企业债券暴涨……”
……这些消息一开始胡乱杂陈,甚至同时存在完全相反的内容。经过总结和讨论之后,互相对立的消息被排除,美国现状就被这些情报给勾勒出来。特别行动队把这些标志性语言看完之后并没感受到有啥令人不解的。身为战争的一方,前期作战中遭遇到重大失败,当下的战争进程中也没能让人看出有什么翻盘可能,投资人当然不会对美国寄以厚望,精明的投资人更不会在美国的股市里面注入资金。
在这帮人前来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指示。亲自看到事情发展与得到的消息差不多的时候,这些人开始低声商量起来下一步的作为。稍有结论之后,特别行动队的同志就离开了宅子。
凯文·瑞安是第五个离开这座宅子的,融入纽约街头的人流之后,即便是没看到有什么危险,瑞安还是忍不住微微吁了口气。特别行动队的这些人都曾经“不是中国人”,不过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有十几年没拿到其他国家的有效身份证明。身为爱尔兰人,凯文·瑞安假如被抓,他大概是没办法让大英帝国的政府立刻提供他的身份证明。
不过特别行动队也并没有受命去完成太具危险性的工作,与上头下达的行动指示相比,美国方面乱抓人大概更加危险。
纽约街头看着依旧热闹,某种意义上或许比战争爆发前更热闹了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