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如温悦薇的部队都在左臂上绑了一条红色布带,有这个标记的骑兵们已经圈住了好大一片战场,有人负责警戒,有人已经跳下马开始从尸体上搜钱物。不时有惨叫声传来,那是捻军处死战场上那些未死团练的时候,那些倒霉的团练发出的惨叫。
终于收住了马匹,温悦薇拉动缰绳,马匹在原地打了个圈,温悦薇对跟在身后的亲兵喊道:“让头领们赶过来,安排侦查部队的人手。”
在共同作战中,捻军需要承担的义务之一就是派遣一定数量的骑兵与太平军的骑兵们一起四处侦查。这个要求并没有遭到反抗,敢出来打仗的人都知道若是防备不当,被敌人踹了营地会有什么下场。太平军因为马匹少,在所有征战事物中只有这一件事上让捻军多出力。温悦薇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好。
“总参谋长,这次按照商量好的制度前来主动参加侦查的捻军只剩了四支队伍。”信任作战参谋长阮希浩对韦泽汇报着情况。
“这四支队伍是捻军里头最大的四支吧?”韦泽问。
阮希浩点点头,“是的,他们是捻军里头规模最大的四支,每次得到的战利品也最多。四支队伍加起来有1800多骑兵。”
“有比较靠谱的1800骑兵就很好了,有他们负责追杀,我等应该能够放心。”韦泽笑道。
阮希浩没有韦泽这么乐观,他带着明显的担忧情绪说道:“总参谋长,我们现在如果绕过临清直奔阜城,在阜城与北伐军汇合,那岂不是更好。为何要夺下临清呢?”
韦泽指着地图说道:“临清是个不错的地方,哪怕是留下一部分兄弟据守此地,我们也算是有了据点。那时候再去阜城接兄弟们回来,心里头也踏实的多。”
“就临清和清军野战么?”韦昌荣微微皱着眉头说道。
韦泽笑道:“内线作战有内线作战的优势,外线作战则有外线作战的好处。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月11日晚,在东昌城内准备防御韦泽攻城的绥远将军善禄得到了两千余团练在张秋镇被全歼的消息。此时在东昌城内只有3000兵马,这支团练武装是善禄极为重视的一支兵力。
2月13日,韦泽派部队沿运河两岸攻击其他县城,夺取了冠县。韦泽避开县城,直奔临清,2月16日,大队抵达距离临清城25里的李官庄。
清军此时是极为暮气,文官武将都只求能够固守。面对太平军这等力求进攻的武装力量,绥远将军善禄觉得自己都要被这接连传来的坏消息逼疯了。然而除了太平军给善禄制造的压力,咸丰皇帝下了圣旨,将善禄革职,但是留任前线。善禄很明白,若是自己在之后没有功劳,皇帝任何一个不满都将彻底断送善禄的前程。
此时所有的公文都是求救的公文,若是能够“安全的靠近”粤匪,就算是立功。经过一番仔细选择,善禄选择了进兵临清东南的焦庄。
2月18日,善禄带领3000部队前往焦庄。这一带基本是平原地区,善禄心里面有事,行军是并不说话。到了中午时分,突然有亲兵起来禀报,斜后方出现了大量敌人的迹象。
“啊?”善禄没有能够立刻理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将军!我们侧后方出现了数千马队,前面也有千余马队。如何应对,请您定夺!”亲兵恭敬地说道。其实现在按照正常来说,被革职的善禄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但是亲兵对此并不在乎。
亲兵不在乎,善禄却非常在乎。得知前后都出现太平军的部队,善禄第一念头就是立刻就跑。但是他转眼想起了自己现在的身份,被革职留用的将军。咸丰皇帝虽然年轻,但在朝政中还算是能抓住重点。例如咸丰斥责善禄的罪名是,不能阻贼渡河,又不能与贼迎战。
现在他当然可以跑,但是此行前善禄为了向咸丰皇帝证明自己并非窝囊废,除了上谢罪折子,还向咸丰皇帝表示自己已经出兵焦庄。话都说出去的现在,若是让咸丰知道善禄知道自己见到敌人立刻逃走,其结果不用再多想。
念及此处,善禄决定赌一赌。太平军虽然号称善战,但是从他们据守的李官庄到善禄这里,有五六十里地。人说百里必蹶上将军,太平军这一路行来,应该是消耗不少体力。而善禄的部队行军拖拖拉拉拉,大家怕苦怕累,体力消耗的应该比较少。
“列队!迎敌!”善禄下达了命令。
2月20日,临清城城头。知州张积功看到城下竖起了几根高杆,上面悬挂起了几颗人口。在杆子上悬挂着几个块大布幡,上面写着“善禄的人头”。这几个字写的极大,隔了几十步都清晰可见。这可是把张积功吓坏了。他守的临清城内兵力本来就少,眼下绥远将军善禄若是真的被杀,近处的援军就变得更少。
“快!拿笔墨来,我现在就写文书求援!”张积功喊道。
求救文书一写就是十几份,投放对象不仅有山东巡抚,还有给直隶长官,给兵部的文书。
2月22日,一封文书传入了城内,张积功看到胜保带了8000兵马前来援助的消息,感动的差点失声痛哭。
几乎在同时,在天津附近扎营的北伐军也接到了韦泽的文书。
林凤祥、李开方、吉文元三人分兵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静海与独流镇,韦泽的文书不算客气,在公文里头,韦泽首先告知三位丞相,现在韦泽已经是太平天国的齐王,双方在职位上已经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三人作为北伐军主将,韦泽是援军。不过现在整体战场上,韦泽要求三位丞相服从韦泽的指挥。
三人是第一次得知韦泽晋升齐王的消息,虽然距离南京数千里之远,没办法验证。但是韦泽敢这么说,想来也不会是瞎话。三人随即对是否服从韦泽的指挥产生了一些争论。
林凤祥倒是觉得既然局面都到了眼下的地步,那不妨就听从韦泽的命令好了。吉文元支持林凤祥的观点,而李开芳对韦泽为何这么着急的索要指挥权感到颇为不解。三人也不想争执,围着韦泽的公文继续看了下去。
韦泽制定的战略是双方尽量在阜城汇合,汇合之后立刻南下。出乎林凤祥意料之外的是,韦泽竟然要求林凤祥所部做突围准备,但是先按兵不动。韦泽所部会尽可能靠自己的兵力解决清军,打到阜城去。到了那时候,两边兵力相距很近,突围的效率大大提高。
韦泽反复强调,在现在这个阶段林凤祥所部尽量不要让清军看出有任何突围的迹象。特别是不要进攻阜城,等韦泽的下一步命令。
看完了命令,林凤祥笑了,“韦兄弟做事还是这样,他若是能多承担一些的时候,就不让其他兄弟多费力。”
李开芳并没有赞赏韦泽的打算,他皱着眉头说道:“韦兄弟这么做可是有些奇怪,若是按他的计划,我等只用等韦兄弟打过来。他能办到么?”
李开芳知道韦泽的部队善于打阵地战,善于打硬仗。在太平军里头,如同韦泽这般打仗的有一个人,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人,那就是西王萧朝贵。作为萧朝贵的部下,李开芳很清楚,自打萧朝贵战死之后,再也没人肯主动的打硬仗。就连萧朝贵手下的得力干将林凤祥与李开芳都不肯再打硬仗。
林凤祥看了看吉文元,又瞅了瞅李开芳。吉文元的目光中有渴望,有焦虑,总的来看,他是希望尽快突围。而李开芳同样想突围,但是对于韦泽的能力很是不放心。现阶段任何失误都会导致很糟糕的结果。
“若是按韦兄弟所说,我等守在原地不动,反倒不会有什么兵马损失。”林凤祥说道。此时太平军已经在静海、独流镇坚守了两个多月,除了大量的壕沟陷阱之外,林凤祥等人在两地筑起了长长的土墙,在土墙上用砖石垒起了射击口。清军进攻城墙的时候没有什么防备的方法,而太平军可以直着身子站在土墙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装填火绳枪,并且用很舒服的姿势进行射击。
李开芳当然知道林凤祥所说的没错,但是他对韦泽的建议还是不敢相信。若是按照公文里面所说的,韦泽有能力只靠自己一路击破所有清军的阻碍,一直杀到天京城下。若是如此,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合兵一处之后至少得有三四万人之多。这样的一支部队攻下天津,甚至攻下北京都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何韦泽的计划竟然是立刻撤退呢?
“我等奉东王所命,北伐北京。眼下北伐还没有胜利,东王也没有下达命令,为何我等就要撤退?”李开芳终于忍不住大声质问起来。
林凤祥皱了皱眉头,他叹口气后才说道:“因为韦兄弟现在已经封王!他身为齐王,当然可以指挥我等!”
林凤祥原本还以为韦泽在公文最开始的时候先挑明了自己是齐王,所以理所应当的获得全军指挥权是种显摆。现在看,韦泽倒是真的抓住了当下的矛盾所在。林凤祥已经知道事情不可为,认同了撤退的必要性。但是李开芳明显是感觉只要能够得到援助,北伐就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而韦泽无疑是认为必须立刻撤退的策略。
看着李开芳那破不服气的模样,林凤祥说道:“我等还是先固守,等韦兄弟前来。”
韦泽并不在乎李开芳的想法,未来的战略发展中,韦泽并没有指望在天津附近的太平军北伐部队能够有什么配合。虽然韦泽知道这支部队乃是太平军中的绝对精锐,若是韦泽的部队远征数千里,被围困两个月之后,大概是没办法还继续保有严整的纪律与士气。当然,韦泽认为,自己并不会把一支部队在毫无后方的情况下派出去几千里地。这在战略是是非常可笑的选择。
对于北伐军的情报乃是韦泽从绥远将军善禄那里得到的。善禄的手下也有3000兵马,不过当韦泽的三千步兵与捻军共乘马匹骡子赶到阵地之后,善禄的末日也就到达了。
韦泽的部队排开了毫无纵深的大横列,理论上善禄能够在这个横列上打出无数缺口。但是在整整一个小时的对战中,善禄用尽了骑兵,步兵,都没能突破由五排人组成的韦泽部队的队列。
在善禄垂死挣扎的时候,韦泽的部队从两个方向包抄过去,步兵竟然完成了对善禄部队的合围。韦泽自然没有围死,留下了一个缺口。面对这么简单的围三缺一的战术,善禄还是选择了从那一面的缺口里头逃窜。于是跑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的善禄部队就在韦泽的骑兵追杀下全军覆没。
善禄很老实的选择了投降,在韦泽询问最新清军情报的时候,善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太平军北伐军的高度评价,就是善禄转述的僧格林沁的话。韦泽对满人没什么好感,问完了话之后,就把善禄给斩了。
此时围攻太平军北伐部队的主要是两支清军,一支是僧格林沁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主要是在直隶活动。而胜保的部队里头骑兵也不少,却主要是以步兵为主。总参谋部最终判断,胜保的部队很可能是前来增援临清的清军。当然,针对僧格林情的支援,总参谋部也制订了一些相应的作战计划。
最终确定了前来援助的乃是胜保,韦泽心头大喜。他手下的骑兵虽然战斗力不足,但是好歹捻军也是有实打实的五千人在韦泽手下作战。双方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十几次,合作即便谈不上天衣无缝,也至少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胜保部队的主力是步兵,韦泽部队的主力同样是步兵,这就是韦泽的机会所在。
2月25日,胜保的部队逼近临清。探马前来禀报,在附近的平原上,一支六千人左右的粤匪列阵以待。他们所在的位置卡住了大路,除非胜保选择转向,走其他道路,否则的话就只能和粤匪的部队正面交战了。
“他们有没有其他埋伏?”胜宝听说太平军有两万之众,若是与这六千人的粤匪正在打仗的时候,突然从其他地方冲出一支其他的太平军,那可就糟糕了。
胜保是旗人,他的亲兵是他家养的奴才,所以回答的极为麻利,“奴才没看到有什么埋伏。这里都是平地,一看就能看出去很远的,奴才专门跑去高处看了,粤匪步兵四千左右,骑兵大概得有两千人。就在大路上摆开。”
自家的奴才崽子这么说,胜保自然是信得过。他带领了7000马步从阜城一带南下,也希望能够在平地上与太平军作战。若是把部队都给送进城内挨打,胜保还不乐意呢。得知了自己对面的太平军部队只有6000人,胜保下了决心,“迎敌!”
第36章 北伐(九)
胜保不太看得起太平军,即便是在与北伐军数次交战中吃了不少亏,然而胜保依旧坚持这种看法。因为他与太平军作战以来,双方并没有打过非常传统的正面作战。每当胜保排开部队想打野战的时候,太平军都会采用避而不战的策略。这不仅仅是在河北如此,胜保与太平军从江苏打到安徽、山东、河北,太平军始终在避免正面的野战。
而胜保本人也是有底气的,他现在麾下有7000马步,近千骑兵里头有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三百多蒙古骑兵,步兵人人都有火枪。因为在直隶作战,后勤补给相当完备,此次南下的时候五千斤大炮因为行动不便落在后面,但是抬枪鸟铳劈山炮还是充分的武装了部队。即便是束发粤匪在传说中被吹的神乎其神,胜保也没有丝毫畏惧。
双方在平原部下阵列,胜保在清军阵中拉开进口的“千里眼”。在镜筒中看得清楚,太平军的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摆了个左中右的简单阵形。胜保看了之后心中大大嘲笑起对面的束发粤匪实在是见面不如闻名。
哪怕是清军水平不怎么样的将领,也会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阵形。而眼前的这支太平军摆出来的乃是清军里头很平庸的将领都能排出的阵形。
胜保对面的是第十一军的部队,军帅韦昌荣好不容易部下阵列,终于松了口气。即便是平原地区,地面也是起伏不平的。想布下一个严整的方阵非常麻烦,幸好韦昌荣从事作战训练,对于部队指挥官以及各部队大概水平颇为了解,所以才能把部队顺利布置好。
六千人对七千人,其中太平军后阵的骑兵还是捻军部队,韦昌荣仍然觉得胜券在握。对面的清军没有重炮,骑兵也只有不到一千,战场上有可能制造变动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很低。至于清军竟然就这么简单的让太平军列好队形,韦昌荣觉得等自己抓到清军指挥官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比较仁慈的死法。
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在早春寒风中严整矗立的部队,韦昌荣对身边的参谋喊道:“传令!进攻!”
“传令!进攻!”韦泽亲率第十三军作战。原本第十三军的军帅柯贡禹出任总参谋长,由原后勤部部长林阿生出任第十三军军帅。此时韦泽则直接指挥第十三军作战,双方的战场位于临清城东北的张官屯,对面的敌人乃是山东布政使崇恩。
清军各路部队没想到韦泽只是派遣少量部队佯攻临清,主力部队则瞅准机会,试图与清军各部队实施野战。而胜保的部队赶来临清,这个消息激发了这帮人一度因为善禄败亡而消失的胆气,他们尝试着也作出一些近似进攻的行动来糊弄已经愤怒无比的皇帝咸丰。
韦泽则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山东布政使崇恩从临清带兵跑出去,又调头折返试图抵达张官屯的那个极短的时机,带了6000部队逼住了崇恩的4000部队。在这个时候,韦泽并没有像韦昌荣那样从容布阵,而是直接命令两个旅的一千人正面进军,左翼右翼一起绕向清军背后。
韦昌荣的两千马队都是捻军四个最大派系的成员,他们跟着韦泽一路杀来,攻城略地干的多了之后自然是战斗意志很强,此时韦泽让他们跟着韦昌荣一起作战,要得就是他们这股子锐气。
而跟着韦泽的一千骑兵则是三十多个捻军团伙里头很弱的一批人。他们二十几个团伙加起来不过一千骑兵而已。越是规模小的团伙就越是损失不起人马,越是不敢损失,获得战利品的机会就越小,这就是战场上非常恶性循环的规律。
当这帮人看到战局已定,开始出去追杀逃散的清军时,几个大团伙早已经杀出去了。这帮小团伙们到了战场上,大团伙早就成片的歼灭了清军,并且控制了战场。这帮人只能靠追杀大团伙“吃剩下”的零星清军才能得到战场收益。想达成这样的目的,他们只能跑更远的路,因为离大队远了,这帮人还得小心清军的反扑。
这样的局面让这帮小团伙郁闷了很久,可他们争不过大团伙,韦泽的太平军从来不参与抢夺战场上的战利品,而负责正面击溃清军的还是韦泽的部队。所以这帮人中一些干脆暂时投奔了大团伙,而那些不肯投奔的都找到韦泽,希望韦泽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好的战斗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彻底解决对面山东布政使崇恩的4000部队,这些人就能大大的捞一笔。虽然韦泽让他们包抄到清军背后,阻断清军的退路。这样的战斗风险远比追杀崩溃的清军要大的多。不过这些人见到韦泽轻松解决过那么多清军部队,心中早就没有了恐惧。
上千马匹奔驰的时候,隆隆的马蹄声震天动地。即便是这些从韦泽右翼出发的队伍距离崇恩的部队还有三四里地之远,光是马蹄的声音就让崇恩的部队都有些吓傻的模样。
在临清正北,雷虎率领着十四军的部队此时已经进入了战斗。雷虎此时手下并没有骑兵,韦昌荣分出来的一千人与两千多捻军负责佯攻临清城南,雷虎带着第十四军佯攻临清城北。雷虎的敌人乃是一支纯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突然出现在雷虎外围,大有想发动突然袭击的意思。
由于在长沙城下吃过苦头,雷虎的部队进行了针对敌人骑兵突袭的战斗训练。尽管在外围侦查部队的兄弟们有些损失,然而雷虎在敌人逼近的时候已经有了准备。看到敌人不过千余,雷虎也是凶性大发,他亲自带领了三个最精锐的旅,以空心方阵的模式,向着敌人的骑兵迎了上去。
一千五百步兵毫无惧色的向着骑兵发动进攻,这举动无疑吓住了雷虎对面的满清骑兵,只见骑兵队伍如同潮水般撤了下去。
不过这就是那么一瞬而已,这伙骑兵看来并没有放过雷虎的意思。跑出去不到200米的距离之后,骑兵分为左右两队竟然转而继续向雷虎带领的突前部队左右而来。
“不许放枪!让他们尽可能的靠近了再说!”雷虎迅速下了命令。部队的行进速度只是稍微减缓了一些而已,空心方阵最外围是两层长枪兵,他们此时正在以共同的行进步点向着前面行军。清军的部队虽然作势向太平军的左右两边冲来,但是部队没有得到任何停止行动的命令。虽然心里面也是极为惴惴,但是整个部队依旧在保持着行军的状态。
而清军骑兵很明显没有冲过来的意思,他们的马匹上张弓搭箭,对着太平军的空心方阵射出一阵箭雨。然而骑兵距离太平军的方阵太远了,一轮弓箭竟然没能射中太平军的战士。
“继续前进,快点占据道路!”雷虎催促道。这命令很快传达到了基层,随着口令,部队进入了小跑的状态。在前方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是道路,一旦占据了这里,步兵们的行动优势就会增强,而骑兵若是完全失去了对道路的控制,就只能在田野中“驰骋”。尽管这年头的官道并不平坦,但是与田野一比,官道好出去太多。
清军骑兵很快就整顿好了队形,第二次向着雷虎的部队左右包抄而来。清军的骑兵们手里头挥舞着马刀,高声吆喝着,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雷虎听不明白他们到底在吆喝什么,实际上因为距离的原因他也基本听不到清军的吆喝。
雷虎眉毛紧皱,心中激烈的斗争着。作为部队的指挥官,雷虎承担着完全不同的沉重压力。他要向全军下达命令,而训练有素的部队也会服从他的命令。即便是清军骑兵直奔太平军而来,大家依旧在快速行军。现在雷虎就得做出判断,清军骑兵这次冲锋到底是玩真的,还是像上次一样做做样子而已。
在韦泽的部队中,雷虎的部队是唯一一支在清军骑兵手下吃过苦头的部队,雷虎知道步兵在没有充分防备准备的时候被骑兵杀进队列,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身为军帅,雷虎当然通过了文化考试,他对“惯性”这个词能读能写,也在实践中理解了这点。骑兵质量大,想停止运动,需要一定时间。理论上,这点时间能够让部队做出迅速反应的。不过那得是数量很少的步兵,而不是一千五百排着非常密集的队伍前进的部队。
让一千五百人的部队停下来是要花费大量训练时间的,这其中的艰苦只有亲自参与过训练以及指挥的人才能体会到。就以停止运动为例,在各个部队靠的很紧的时候,若是命令发布的不对头,其直接结果很可能就是前队停下,后队没有停下,然后一群人如同翻倒了葫芦架般摔得满地都是。
空心方阵可不是想停下来就能停下来,论“惯性”,空心方阵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骑兵部队更难控制。
雷虎瞪着清军骑兵的模样,远远看着他们的样子,雷虎下了决心,“不要停,赶到路口之后再停下来!”
清军这次的行动又被雷虎判断对了,他们冲到距离空心方阵很近的地方之后,还是拨转马头撤退了。雷虎长长的松了口气,最大的危机已经渡过,接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